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方法
管理会计的本质可描述为:是指为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对成本等信息的加工和再利用,为高层管理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信息,并对企业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和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的一个管理信息子系统。虽然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科的分支已得到广泛的承认,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落实到每个会计主体时,应该管什么,做什么,为管理层提供什么样的信息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我个人而言,认为管理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就是能看的见,摸得着,工作重点突出,职责明确,操作方便,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管理会计是为内部决策和管理服务的,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传输给服务对象。管理会计应当像编制财务核算说明书一样,编报管理会计经营管理建议书,实际是以财务核算说明书为依据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的一个过程。财务核算说明书涵盖的内容较多,管理会计不能将所有内容一一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但每个会计主体在确定管理会计基本目标初期,应先从财务核算和财务职能反映的最基础信息和即时信息着手,编制建议书。
一、以现金流为导向建立现金流预警点
现金流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出来。在目前经济底迷,资金紧张形势下,管理好企业资金如何流入企业、流出企业、在企业内部如何流动并在企业净现金量达到那个点时要进行筹资活动则显的优为重要。现金流量表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部分构成。一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分析,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比率大,说明企业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好,创现能力强。二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基本为负数,因为当企业扩大规模和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会在项目投资建成后未来现金流入得以弥补。三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管理会计应根据这三种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建立现金流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未负数时,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入弥补不了现金流出,此点应定为黄色预警点;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负数现金流已超过本企业的非付现成本时,说明企业资金链将会出现或即将出现断裂,此点应定为红色预警点。当企业现金流达到黄色预警点时管理会计就应当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金额,以防企业在出现资金链断裂时,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局面。
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税收优惠就是指为了配合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在税收方面相应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如果管理会计对本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到位,理解不清或没有向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操作流程,都将使企业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或享受税收优惠数额较少,使企业多缴税,增加企业税负。但只有管理会计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完成,财务部门都要得到其它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工作,这就要依托企业管理者的支持。那么如何让管理者能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管理会计应当让管理者明白,做那些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税收优惠,优惠金额多少。假设某企业2014年利润总额30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75万元。如果这个企业发生研发费用费用化支出100万元,利润总额不变,则应缴纳企业所得税62.5万元,减少税负12.5万元,相当于这个企业所有人员工作一天所创造的利润。这样就能使管理层实实在在了解到享受和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之间的差距,积极主动布置相应工作。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资金短缺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现金流和融资方面的信息;在有利于本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如何享受税收优惠方面的信息;当某个时期成为历史时,管理会计就应将这个时期确定的目标信息淘汰,确定新的目标信息。我国目前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成果较少,实践也是参差不齐,总之,管理会计是把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在我国企业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这也是管理会计生命力强大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篇2
一、行为法的涵义
行为法认为会计是一门面向行为的科学,其目的通过传递会计信息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是行为科学在会计学中的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1)人类行为对设计、构建和使用会计系统的影响;(2)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归纳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形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使其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实践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和反馈,要求会计理论进行改进来符合其需求,从而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其实就是一个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特殊行为方式,从两者的具体行为来提高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会计产生了行动,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产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通过会计信息含量直接或者是会计人员的行为间接的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对会计人员产生不同的会计行为,同时会计产品的使用者又会对会计产品起着反作用,不同个人行为对会计信息的偏好和需求也促进会计信息和报告信息系统的发展,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者在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社会需求方面改进会计理论方法,从而提高会计的理论发展。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产品,作为产品它必须要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欲望。消费者选择并决定支付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对这种商品具有需求欲望,也即消费欲望。但这种需求欲望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他有用,对他无用的商品,则不会激起他的需求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消费行为。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消费需求的产生、选择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说明价值的确定主要是决定于消费者,依赖于消费者的评价,因此要提高会计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对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理解、解释和预测,了解消费者对会计产品的偏好,根据消费者需求来改进和报告系统,通过采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来改进会计理论。
二、行为法研究的内容
行为法研究会计信息的行为效应,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研究:
(1)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适度性,即会计信息披露的“度”的把握问题,在会计信息不出现超载的情况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呢?行为法认为一方面除了正常的会计信息披露之外,还要把握那些特定的有争议性的会计信息是否予以披露,披露了多少,披露的质量如何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采用的会计语言和语法是否能够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语言习惯,能够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能够让他们读“懂”会计信息。同时,会计在披露过程中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的同时又能不使商业秘密外泄,这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极为重要。
(2)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经济决策,降低风险,提高收益,而这一切都得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可读,同时又必须是具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更加有效的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帮助和借鉴,进行有效的决策。
(3)对于企业报告方式的态度,人们对会计技术存在偏好。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处理事情的态度、方法的差异性的存在,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质和量的要求的差异性,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有的人认为采用直线折旧法比较合理,而其他人可能认为采用加速折旧法比较合理,不同的会计技术偏好则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方法,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而在处理同一个决策过程中,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更多的会计信息,而有的则是需要比较少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过程中对于企业报告所持有的态度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不同的需求,这种不同的需求行为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发展。
(4)重要性判断,会计数据发生多大差异才被人们认为是重要性判断。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企业雇员信息变化等等,在这么多复杂的信息中,哪些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在会计报告中必须要披露,而哪些信息在经济决策中不是重要的而不需要披露,哪些信息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效益,从而增加他们对企业的信心,而哪些信息则没有必要披露,披露了反而会造成会计信息的超载,这个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就是重要性因素的合理使用。关注被那些会计信息使用者认为重要的项目以及被人们找来决定会计数据差异程度的项目,在确定重要性之前就应该有那么一个差异程度。
(5)不同会计程序对决策的影响。各种不同的会计方法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决策,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任务的性质、用户的性格以及周围的会计环境。如承包经理为个人利益选择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
三、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在会计中使用行为法会产生一系列的效应,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经济后果。由于在会计理论中采用行为法,利用会计信息行为进行经济决策,并对会计理论进行改进,这必然会导致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必然会引起资源再分配和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影响当事人行为。
(2)社会后果。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在某些领域往往会出现垄断的现象和政府的行政行为来代替市场行为,比如军工产品、政府承包工程等等,这些垄断行业和政府行为由于缺少市场竞争且受国家定价管制,会计理论往往在这些领域是失效的,其会计信息对这些相关行业的影响就会很小,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政治后果。由于各个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企业规模和其他因素的差异,企业所采用的会计计量方法中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和自主性,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采用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计量方法和原则,如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中的直线法和加速法,存货价格的计量的先进先出法等,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和原则就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结果,这种在计量方法和原则选择中存在的弹性必然会导致财务报告结果的弹性,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比如说,企业的经理人员为了突出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绩,在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中采用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来提高利润,从而会使一些集团或个人得利,另一些集团或个人受损,由此产生利益冲突。
行为法是一种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在研究中尚存在发展和证实与会计理论假设相关的行为假设等问题急待解决,这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万晓文.现代会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7).
篇3
一、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意义
1.有助于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在会计界有人认为管理会计还是一门不成熟的会计学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这与管理会计尚未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论有关。要想更好地开展管理会计工作,需要我们有准确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来加以指导。因此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对于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有助于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翻开中外各种管理会计教材及专著,虽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但各自的体系还是有许多的差别,这与过去人们对管理会计的传统认识有关,似乎就应该如此。其实,这也是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造成的,这样长期下去,不利于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
3.有助于制定较为合理的管理会计原则,规范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原则是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践的桥梁,同时也是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延伸。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才有可能制定出前后一贯,自成一体的管理会计原则。如果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缺乏研究,那么制定出来的管理会计原则必然是片面的,甚至是违背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其生命力及影响就会受到限制。
4.有助于对管理会计理论各要素作出科学界定。在人们对管理会计理论要素认识尚不明朗,对管理会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系统地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从内涵到外延上对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加以界定,便于人们更准确地应用,同时也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
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是指构成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因素。其内容有哪些,说法并不统一。第一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的目标,4.管理会计的对象,5.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注:宋献中《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第二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起点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对象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3.管理会计核心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实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注:劳秦汉《论管理会计》,《财会审论坛》1995年第4期。)第三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管理会计的目标。2.管理会计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管理会计原则。4.管理会计技术。(注:陈今池编著《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302—303页。)
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要能体现以下基本思想:第一,要有时代特色。管理会计自产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但它的内容变化很大,今后还会不断更新。因此,在理论上要有时代特色,而且能预示其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能容纳下其发展。第二,要前后一贯,具有逻辑性。要避免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严密、前后一贯性差、逻辑性不强的毛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对各要素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排列组合,而不是任意凑合。第三,要有一定的包容性。管理会计是一项世界性的企业管理语言,因此其理论结构的要素应能够包容得下各个时期中外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有以下一些内容:1.管理会计的本质,即管理会计概念,2.管理会计对象,3.管理会计职能,4.管理会计目标,5.管理会计任务,6.管理会计环境,7.管理会计假设,8.管理会计原则,9.管理会计道德,10.管理会计哲学,11.管理会计文化,12.管理会计程序,13.管理会计方法,14.管理会计行为。
1—5项我称之为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阐明管理会计是什么,干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完成哪些任务。
6—9项我称之为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说明管理会计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一定的规范约束下开展活动的,它是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的延伸与发展。
10—14项我称之为行为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会计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脱离不了管理会计文化的影响。管理会计程序虽然多变,但每一项具体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基本程序的,管理会计方法是管理会计实践的有力工具,管理会计行为是一切管理会计理论的充分体现。
构造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的逻辑起点,我认为应当是管理会计的本质。上述列举的三种观点均不以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因为只有管理会计的本质才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要素。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把其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构造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真正将管理会计与其它管理活动区分开来。管理会计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就在于它把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本任务,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中的其它要素难以起到这一统率作用。
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知道管理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对管理会计本质认识的正确与否,必然会对管理会计其它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及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教授在研究空间理论结构时,首先从会计的本质开始。(注:利特尔顿著《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也应从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管理会计理论的核心,应当是管理会计目标,但管理会计目标是由管理会计本质决定的,而不是管理会计目标决定管理会计本质。这一点必须明确,在构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时应摆正这一关系。
管理会计本质是管理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决定管理会计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决定管理会计发展的那种基本规定性。我认为它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它是一个以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现代会计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最能动的会计管理活动。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科技水平越高,管理会计越成熟;经营管理越复杂,管理会计的内容越丰富。
三、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的定性描述
1.管理会计本质(概念)。管理会计以现代经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利用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它部门提供的经济信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产生出许多新的管理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2.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什么,众说不一。我认为管理会计对象是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职能是管理会计的内在功能,即它能发挥什么作用。管理会计职能随着管理会计工作和理论的演进在不断发展。我认为目前管理会计职能主要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考核经济责任,反馈经济信息,参与协调组织等。
4.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运行系统的目的,以及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整个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本质的能动体现。管理会计目标既有总的目标,也有具体目标。目标要定得科学合理,要让管理会计人员争取能够达到,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确实能有所贡献。
5.管理会计任务。管理会计任务是管理会计人员应完成的工作,应负的责任。管理会计任务是由管理会计职能和目标决定的,管理会计任务是否合理,对于管理会计目标的实现,对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会计任务应结合企业实际,要具体明确,尽量量化,做到可以考核,以便激励管理会计人员开展工作。
6.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是指对企业管理会计活动及其发展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和状况。主要是指管理会计的社会环境。它主要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素质、管理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备情况的影响。
7.管理会计假设。管理会计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或制约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管理会计假设主要有:管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责任主体、相关范围、货币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会计信息的近似性、币值可变化、计量多变性、方法灵活性、重置成本计价、未来可预计、机会成本、未来收益与成本的确认与配比等。
8.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原则是管理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准则,是规范管理会计活动的指南。管理会计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的管理会计原则和具体的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原则的制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要在对管理会计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来描述其各项原则。
9.管理会计道德。管理会计道德是管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着管理会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管理会计道德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是管理会计原则的必要补充,是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精神境界的重要营养。管理会计道德着重解决管理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协调好管理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身心灵世界的关系,求得一个最佳的平衡。
10.管理会计哲学。管理会计哲学是从管理会计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又是超越管理会计学而上升到更高理论层次的实践哲学。管理会计包含着哲学,管理会计需要哲学。因为它使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形成了更高的理论概括,进而为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更高的理论指导。
11.管理会计文化。管理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长期培养和倡导,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表现形态的总和。管理会计文化反过来影响管理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管理会计文化建设对管理会计活动将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12.管理会计程序。管理会计程序是指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所采取的步骤。可以分为总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和具体的管理会计程序。总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即管理会计循环,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循环相配合。具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即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步骤,因工作内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要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加以确定。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管理学;会计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前瞻
一、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会计学基本理论的逐步发展,传统的会计学在进行财务管理运用的过程中,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将会计学和管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一理论提出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哈佛大学的知名经济学家约翰逊教授,他认为在传统的会计学管理小,往往会将会计信息扭转成为一种过度依赖于现代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导致会计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对会计管理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真正作用,促进财务信息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管理会计理论还没有能够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具体的来说,其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管理假设和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基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会计假设过程中,面对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所得出的结论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科学的印证的。与此同时,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会计信息假设情况。但是,作为假设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会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影响到了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应用环节中的作用发挥。例如,在进行企业的量利分析的过程中,要在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企业的成本变化情况的充分调查基础上进行假设。但是,企业的进货渠道以及企业的招待费用等却不是固定的,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最终得到的数据是不符合假设信息的,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脱节情况的产生。
其次,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高端树立科学模型,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操作性能严重的复杂化。与此同时,这些高端复杂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还是有待商榷的。例如,目前在很多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的单纯性法计算和马夸特法计算,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都会应用到异常复杂的数学模型,很少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者会使用这么复杂的数理模型进行财务信息管理,严重的降低了管理会计理论的效果的发挥。
最后,通过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最终所得到的数据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管理者的需要。具体的来说,由于管理会计理论系统相对比较复杂,这就导致经过复杂计算所得出的数据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者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截至目前为止,所编纂的管理会计理论书籍还集中在施工企业、金融行业等,对于其他行业的覆盖度不足,难以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优势所在。
三、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前瞻
针对上文之中提到的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管理会计理论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脱节、操作性能相对较差、提供信息不够全面的问题,在坚持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内涵的基础上,更多的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能。
首先,要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规范化研究。具体的来说,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效果,并按照实践的实际要求,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内容,并在对实践事件的总结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能。
其次,要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本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可操作性能。具体的来说,对于传统的单纯性法和马夸特法,相关的理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编程等方式,简化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步骤,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到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原理,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
最后,要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设置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例如,在美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设置了相应的研究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会计理论在美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企业要在充分的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并通过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潜力,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信息,促进企业的持续加快快速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截至目前为止,作为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管理会计理论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理论却存在着和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脱节以及可操作性能相对较差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蔡运庆.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问题探究;对策探讨;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资料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以及科学化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根据管理会计的需要,管理会计在财务会计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等基本内容,进而通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会计理论。但是现阶段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进而相关的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因此现阶段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研究者应当积极地探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探讨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再次优化发展,并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与工具。
1管理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文章在本节首先对管理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进而结合其实际的应用情况探究管理会计本身的不足,以为管理会计的优化探讨提供相关的切入点与参考,最终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对于管理会计的探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虽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却还十分的短暂。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情况。一方面,很多人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往往会偏重于单一财务会计的探讨,进而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很难形成有效的认知与独立的体系;另一方面,部分的探究又过分地重视其管理职能,对于基本的财务管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忽略,进而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并没有获得完整的推进,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这一方面来讲,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并需要结合更多学科的支撑来保障其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定位并没有被明确,管理会计独立发展缓慢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分支学科,其实际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需求,管理会计的实际开展也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的,因此很多时候,学者对于管理会计的探究都会借鉴财务会计的探究成果,这一部分探究工作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理论发展过程中,很多研究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管理会计大多时候被认定为是财务会计的一种简单转换或者变形,这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独立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1.3理论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到位,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与促进不明显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管理会计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界定的不明确,很多时候管理会计的应用也与财务会计混为一谈。因此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的对接并没有完整的形成,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实际的运行结果也没有很好的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进行验证和促进。这一方面造成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理论体系的优化以及应用性增强的困难。
2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优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管理会计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科界定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到位等问题,进而为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文章在本节以之前的分析为基础,探究优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基本对策。
2.1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的界定,明确其分支学科的地位
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学者首先应当对其学科的地位进行明确的界定。管理会计属于会计学的分支学科,其具备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显著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定仍然存比较模糊。因此现阶段管理会计理论探究与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不仅要对管理会计本身的探究,更应该以会计学科为着眼点,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界定,进而明确其分支学科的地位。
2.2加强数理统计等学科对管理会计的支撑,强化理论发展的科学性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建立在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但是就其实际的作用来看,管理会计涉及对财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加工、整理和报告的工作,对于财务资料的整理以及客观的分析是管理会计有效发挥其作用的根本。所以在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会计处理技巧外,数理统计的知识、数学分析的方法也应当作为学科的重要工具进行有效的探究与补充。因此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优化的过程中,学者应当将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并结合管理会计的本身寻找最佳的切合点,以保障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科学性以及实际应用性的强化。
2.3加强对企业的运营的调研,以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推动理论的发展
理论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实际应用的检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了长时间的运用。虽然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完整的开展起来,但是企业实际的运行情况和运行资料对于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优化的过程中,相关学者还应当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探究,并客观记录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而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行的不足点来进一步探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和着重点,以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发展,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优化,最终保障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的重要学科获得进一步的优化发展。
3结论
管理会计的有效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决策者分析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通过文章的分析,文章发现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对于管理会计的探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学科与财务会计的定位并没有被明确,管理会计独立发展缓慢;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到位,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与促进不明显等问题,进而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相关学者应当积极地采取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的界定,明确其分支学科的地位;并通过数理统计等学科的补充应用,强化理论发展的科学性;同时相关的研究者应当再次加强对企业的运营的调研,以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推动理论的发展,进而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的再次优化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123-126.
[2]陆晓红,郑超,耿云罗,等.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5(6):137-138.
[3]赖泳杏.“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市场,2013(1).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其具体表现为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它是动态发展的。
一、会计认知理念
理念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因为事物是不停变化的,理念会经过实践不断完善。以下通过对会计主要的职能与作用,分析当前中国的会计理念主流,从价值取向探讨会计理念的更新。
(一)从会计职能分析当前会本文由收集整理计认知理念。会计职能与作用体现了它的存在价值。事物的价值,将左右着事物的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会计的基本职能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职能的其他观点还有:反映、控制、分析、考核与评价、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等。会计职能在会计理论表述中,主要表现为两大会计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二是管理会计。第一,财务会计它主要是通过对已发生业务的核算、归集处理、分析,形成会计报告形式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国家管理机构、社会监管机构等,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人员。目前,在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发展日趋成熟,从国家的法律、规章,到行业准则、制度、规范、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相关专业书籍等已形成一套理论系统,财务会计工作也深入到各行各业中。财务会计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分析。财务会计的职能及其价值也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从属地位。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主管领导看不懂会计三张主表,那么会计的价值在他们心中的理念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资金运动运用各种新技术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运营决策支持服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企业管理上的价值不言而喻。虽然“近年来我国会计学术界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推动了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熊焰韧 苏文兵),但是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与西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内因: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够深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实践于管理工作的会计业界人员较少。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中国至今没有“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那样的行业组织、也没有从法律或规章制度上进行引导;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还比较陌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 这些内、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通过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及其在中国的现状简析,目前,大部分会计从
业人员及非会计业界人士对会计认知理念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层面。
(二)更新会计理念探讨。西方国家的财务总监在公司的管理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公司的ceo不少是从cfo提升上来的,而在中国这情况却非常少,这种差距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受中国的崇尚集体主义、中庸思想等文化影响,会计文化有“法律控制强于职业主义、偏好稳健性、信息透明性不高等特点”(畅秀平)。会计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能动发挥较弱。从中国会计现状、会计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认知的主流理念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会计价值差异的原因所在。以价值取向引导,我们应探索建立新的会计认知理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重,会计信息是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主管)是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其成长目标是成为公司的ceo。在20世纪初,美国贝尔电话公司聘请费尔先生担任公司总裁,费尔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的口号,被很多人难以接受,因为谁都认为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但是,在费尔担任该公司总裁近20年时间里,费尔创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得最大的民营企业。理念引导行动,今天的否定者,是为了创造一个不同的明天。
二、以新理念引导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中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这里主要是探讨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各种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经济学、战略规划学、信息学、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等,还应包括由相关的法律、规章、行业准则、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等,它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中国要赶超西方,中国企业要融入国际经济,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熊焰韧 苏文兵)。中国需要大批的管理会计师。因此,对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行政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引导成立相应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由协会制定行业基本工作规范、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并组织相关理论培训学习。 2.加强舆论宣传。在财经、管理杂志刊物及媒体上加大力度推广介绍管理会计的价值,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会计人才。
(二)专业理论体系的完善。组建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小组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国内已有一些管理会计的著作,但是与国外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且管理会计近年来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有必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完善。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理论素材。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要实践新的会计理念,会计从业者应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在学习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上,充分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促进会计文化发展
用新的会计理念及会计理论实践于会计工作,必然创造出新的会计文化特征,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试想如果有更多的会计(主管)成长为公司的ceo,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呈现出何种局面呢?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完善会计理论体系。体现稳健性的同时,彰显个人能力的发挥,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篇7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管理会计进一步在经营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是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领域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十分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尤其是对管理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管理会计准则接轨方面。如何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还有待理论界进一步的探讨。如何才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和探析。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应用 发展
一、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起同很多学科一样,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引入的。这20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数量上的积累,还是在质量上的飞跃,都有了充足的积累。一方面,表现为理论上更加注重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而在实践中建立了比较晚上的会计管理制度,比较规范的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会计管理。这在一些外资公司、合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还毕竟很短。如何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还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有着特有的国情、特有的历史,国外的先进会计管理理论必须和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起作用。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还不够紧密,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以及如何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等方面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因素
(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研究方面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了可操作性的探索。第二,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流行盲目跟风,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成型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而不顾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经济环境,必然造成水土不服。第三,会计研究领域狭窄,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研究领域大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比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等等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决策、预测、激励机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虽然管理会计从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为止仍未在会计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现状
从管理会计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缺乏内在的一个统一的体系。各种理论和实践互相割裂,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从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方法上来看,既有会计的、数学的方法,也有统计的方法,还有经济数学的方法。目前,采用经济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会计管理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它的主要思路是将管理会计中的各个要素中的相互关系用数据揭示出来,再用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一个简化的的数学模型,从而揭示了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和最合理的数量关系,这样就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目前在会计管理研究方法运用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就是过于注重运用定量的数学方法,一些经济活动都试图用精确地数学模型来表达,似乎数学模型越复杂、越晦涩难懂越好,从而使得会计管理研究陷入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由于忽视了数学模型所包含的客观内容,这就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
三、如何做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一)加速建立管理会计行业协会
管理会计行业协会是管理会计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完全融入了市场,就要求有一个独立于政府、独立于企业的机构执行协调和调节功能,而行业协会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这个作用。
设置管理会计协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促进管理会计学科,并且提供一个为管理会计服务的专业组织。建立管理会计协会不仅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理论界和实践界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同时,将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流活动。
(二)加强培养管理会计实践性人才
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师非常缺乏,人们对管理会计师的认识还局限于对会计师的认识。认为管理会计师和会计师没什么区别。实际上,管理会计师既要有会计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具备很好的管理才能和把握大局的能力。那么,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师人才队伍呢?首先,要加学科建设,建立管理会计专业学科,建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得更多的有潜力的人才通过考试加入到管理会计师的队伍中来。其次,管理会计师走出狭小的办公室空间,深人到了企业生产实践的前沿来了解企业的情况,这有助于管理会计师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术界要善于将管理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全面的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良好理论研究平台,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向实际的应用和转化,而管理会计的实践反过来又能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错上升的良性循环。我们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和谐配置,管理会计的价值逐步会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的层次、水平、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繁荣景象。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企业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不断完善。通过广大的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一起努力,我们相信未来的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在我国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价值增值;
作者简介:屈晨晨,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
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引入会计学领域,科学管理理论促进了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并在这次分离中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从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管理会计研究一定程度上更侧重于方法研究,而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相对滞后,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成本管理会计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指导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想要有一定的进步,就必须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价值增值为目标这一新的视角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重建。
一、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2014年,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热潮,但是目前成本管理会计仍没有一个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框架,管理会计的发展缺乏理论基础,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就无方向性。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传统的管理会计阶段。成本管理理论是在l9世纪20年代后期提出的,但成本核算出现在15世纪,所以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这一现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此阶段是传统的管理会计阶段。(2)现代管理会计阶段,始于泰勒制。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余绪缨1983[1]年将它划分为两大阶段:一是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管理会计主要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把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等方法纳入会计学科体系中,它们都是通过比较严密的计算得出结果,主要关注材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指标是否提高,目的是找到生产成本降低的方法,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管理会计。二是决策性管理会计(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这一阶段,以正确的经营决策为导向,企业尽可能提高企业内部生产和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
胡玉明教授于2004年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1)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率”,它强调的是把事情尽量做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强调的效果,以目标为导向,追求效益最大化。至此,管理会计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3)管理会计反思时代(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进展都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4)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这时,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
成本管理会计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次事件有: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3],提出了“以计件工资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企业在内外部管理中都深受影响,它把企业管理推向了科学化。随后,会计学应用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技术方法,他们的应用使企业的成本计算更加严密,提高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地位。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提出了“价值工程”[4]概念,要求用最小的成本进行企业产品的生产、革新,以保证产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加大企业的价值,这是控制成本的思想逐渐成熟的表现,成本管理意识已经占领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1954年,英国管理学家P·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5],以企业目标为导向,通过成本管理来实现目标,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成本管理思想的发展。20世纪末,作业成本计算法研究全面兴起。2005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R.卡普兰的文章《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6]。
(二)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成本管理会计起步于西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是在西方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普遍落后于西方。到目前为止,我国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仍然还停留在寻求成本管理方法上,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深入研究还未展开,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这对于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很不利的,没有理论的基石,成本管理会计很难快速发展,并且发展方向有可能也会有所偏差,所以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已开始积极学习西方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发展,如余绪缨先生的西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在会计专业教材中也纷纷出现《管理会计》教材。研究西方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相对较多,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平衡记分卡等,已经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对于西方成本管理会计的普及和推广而已,虽然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毕竟它们的出现并不是以我国企业为依托的,而我国的市场、制度、环境等因素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引进西方的方法要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对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但是方法的背后要有成熟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形成的特殊的企业形态来研究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才能使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更加有效,也使得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更加有意义。
(三)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研究现状
成本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还不完善。
首先,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定义没有明确,对于其定义至今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解释的争议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从理论概念角度,二是理论要素角度。从理论概念角度,王棣华[7]认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对一系列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进行汇集,从而梳理出逻辑,形成成本管理会计框架。从理论要素角度来说,陈骏[8]认为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该由管理会计理论的一系列要素组成,理论框架的构造其实是理论要素如何排列的问题。颉茂华[9]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要以理论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再进一步逻辑推理形成成本管理会计框架。
其次,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的争论,目前有四种观点:(1)本质起点论。王棣华、陈骏等人认为学科理论的本质是其他理论要素的基础和统领,所以把本质放在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起点,从而进一步发展其他理论要素,这样逻辑比较清晰,思路比较明确。(2)对象起点论。管理会计首先应解决的是对象问题,知道管理会计为谁服务,才能有目的地展开研究分析,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关系也就能够理顺,能够进一步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孙茂竹,2002)[10]。(3)目标起点论。美国会计学会于1972年提出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最基础的概念,管理会计实务和理论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孟焰和孙丽虹[11]提出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战略和经济目标,为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做出各种合理的决策,它符合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全部条件。颉茂华认为以管理会计目的为逻辑起点,能够使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形成一个严密的、首尾一贯的理论体系,不互相冲突,且相互依赖。(4)成本起点论。李玉周、聂巧明[12]等认为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是管理会计最本源的问题,是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理论框架是把复杂问题进行抽离、分类和系统化,形成了清晰明确的理性认识,可以对某种学科的理论或学科体系进行界定。成本管理会计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指导成本管理会计的实践,为成本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建设增加说服力,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凝练和结合,为实践指明一个清晰的方向。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统一是成本管理会计能否长足发展的基石。
二、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分析
(一)本质起点论、对象起点论和成本起点论的局限性
1.以本质为起点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缺乏实践方法的考量
本质是一个纯理论的哲学问题,是指对成本管理会计特有的质的规定。以本质为起点构建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缺乏实践的支持,可能会导致理论指导实践时产生偏差,也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
2.以对象为起点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逻辑论证不够充分
成本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的从业者,成本管理工作是管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象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确定的,所以以对象为起点,会造成逻辑的不通,把对象作为起点构建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理由不够充分,所以不能将对象作为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3.以成本为起点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不全面
成本管理会计的核心已经由原来的成本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转变为以管理为中心。2014年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们的会计标准建设以及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不够,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企业等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要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所以目前成本的概念在不断扩大,以成本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不符合逻辑起点定义中基本单位的要求,并且它对业绩绩效评价难以兼容。所以成本不能作为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以目标起点论为逻辑起点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是经营目标的确立,虽然目前企业管理的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各有利弊,但是企业的管理行为都是依据这些目标进行的,因为有目标才有方向,企业就是通过战略目标形成了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形成了企业最终目标的达成,目标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始终的,也是管理决策一贯坚持的。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起点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其次,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决定着成本管理会计的本质和职能,符合逻辑起点的要求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能够使逻辑首尾一贯,整个逻辑框架体系建立在目标的基础上,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所以以目标为成本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是合理的。
三、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主要内容
首先,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应当明确成本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本文支持目标起点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确定的目标应与之一致,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所以应以企业价值增值为起点。其次,理论框架包含的信息应该比较完整、全面,以便指导企业实践中遇到的成本管理问题,所以要把成本管理理论框架构建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001年,胡玉明教授提出以核心能力培植为主题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更加符合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定义与要求。胡玉明教授认为核心能力可以视为核心技术、企业管理能力和集体学习的集合,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自然而然地成为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的主题[13]。胡玉明教授提出了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是核心。
(一)财务维度
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现金流量会计和无形、间接效益评估,目标是价值增值。胡玉明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财务维度的必要性,首先指出利润仍是企业的财务目标,从而说明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其次,针对利润为企业财务目标的缺陷,指出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传统会计对财务效益太过偏重,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强调了考虑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的必要性。
对于以核心能力培植为主题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的财务维度,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财务维度中包含的无论是财务会计、现金流动会计还是无形、间接效益评估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项与交易中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它总的来说是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问题,属于财务会计范畴,对于过去事项与交易的处理不能产生价值增值,所以在此维度上提出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不准确。(2)现金流量的确认与计量本身归属于财务会计范畴,报表中包含现金流量变动表,它能够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所以单列现金流量有些重复。(3)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具体包括什么?评估方法是什么?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如何?
根据财务维度的特点与性质应将财务维度分为成本预算会计、成本会计和成本评价会计。成本预算会计是根据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结合当前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经济制度等进行成本预算,为企业控制成本、经营管理和绩效评价提供依据。成本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为内部管理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成本评价会计是对会计期间的成本管理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预算成本和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比对,得出成本管理的数字结果,为成本管理质量提供定量的评价。
(二)顾客维度
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市场战略对利润影响的研究。指出企业必须关注“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足程度”“顾客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等指标。通过企业的市场战略产生的一系列决策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来判断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地位,或者说市场竞争力。(2)质量成本会计。也就是从会计角度来分析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从而判断企业产品质量成本。(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指出企业对成本的考量必须横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4)环境管理会计。把环境投资成本效益也考虑在内,提出环境投资成本效益评估和环境业绩评价。
顾客维度的设立可能会造成逻辑的混乱,因为顾客是企业外部人员,不受企业管理控制,企业只能通过产品质量的提高、服务水平的改善和企业外在声誉的维护间接吸引顾客,或者造成顾客的流失,所以在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中不应当出现顾客维度的划分。胡玉明教授指出的“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足程度”“顾客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等指标应该属于财务维度中成本预算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考虑的问题,顾客维度属于外部变量,企业自身管理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对于顾客维度的这些指标是反映在其他维度中的,所以单列顾客维度逻辑不通,顾客这一维度应当去掉。
(三)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这包括研究开发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1)研究与开发能力评估,是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来拓展新市场和新顾客,留住老顾客,保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2)作业成本管理会计,这是企业与顾客直接接触的过程,包括向顾客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全过程。(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包括顾客已有的需求、新的需求、企业内部经营的资源,整合一起,充分协调,合理分配资源,完善资源计划,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维度包含了企业从开发到售后的内部管理流程的全过程。
(四)企业学习与成长
胡玉明教授认为此维度包括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行为会计和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其中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为了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效,因为人力是企业很大的一笔财富,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学习与价值的提升。行为会计使管理会计信息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效果达到最有效。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是对人员管理和组织安排效益的一种激励手段,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化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使他们和物质资源一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企业学习与成长中行为会计比较抽象化,它的计量对象模糊,并且计量的方法该如何确定将是一大问题,行为会计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很难执行下去。行为会计中提到的对人的行为施加积极影响,通过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就可以实现,并且通过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可以对员工的行为和激励结果进行评价。
篇9
一、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经历了引入阶段、普及阶段和提升阶段,目前为止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相比萌芽于20世纪初的西方管理会计,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联系实际的理论体系。在我国的研究资料中,只有少部分是关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而且多数零散地分布在文献中,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专着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另外,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范围狭隘、信息滞后,限于对国外着作的翻译介绍,多数是纯理论的探讨,缺乏可操作性。
2、管理会计实践处于自发状态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单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领域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但整体而言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单位使用了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但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系统使用管理会计的意识,甚至有些单位还未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只有少部分单位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管理会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但这些单位对如何系统地使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来有效地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还不是非常的了解,系统性、有效性和针对性还有待于提高。另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我国单位内部的需要脱离关系,理论研究未充分发挥它对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指导作用。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缺乏系统的指导,实践处于自发状态,影响了管理会计体系的整体发展。
3、管理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会计中较复杂困难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胜任。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员,大多数是通过自己学习或机构培训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拥有助理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人少之甚少,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薄弱。另外,当前我国高校还未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只是把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会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结构薄弱,范围狭隘,难以处理复杂性强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有较严格的要求,然而我国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只注重于理论层面,忽略了实践运用,加之管理会计引入时间较短,大部分的管理会计人员实践能力和经验都较弱,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4、咨询服务规模和水平有限
我国管理会计体系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咨询服务规模和水平非常有限,这严重阻碍了会计的改革和整体发展。从单位来看,基本上我国所有单位都没有配置管理会计部门和岗位,也很少开展管理会计培训活动,当会计人员遇到管理会计难题时,无法在单位内部获得相关知识和建议;从科研院校来看,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而且多数从事的是理论研究,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弱;从服务机构来看,虽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但提供的多数是审计报告、财务报告等会计服务,提供管理会计服务的机构较少,而且针对性和系统性较弱,水平非常有限;从会计团体来看,我国的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总会计协会等都拥有大批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会计人才,他们能够提高专业性非常强的咨询服务,但受限于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团队非常少,会计团体拥有的会计人才队伍所能提供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也较少,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5、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并没有达到企业所需水平。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只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于实时传递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但当前企业建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大多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匹配,难以传递有效的信息,时常变化的企业内部环境也扩大了彼此之间的不匹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自动化的管理会计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内控体制,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一种高风险状态。
二、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措施
1、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会计体系的全面建设,实现会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研究内容上,加大能够
切实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管理会计的本土化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研究队伍上,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培养优秀的理论研究学者,采用产学研的方式,推动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校、研究团队的联合研究,共同提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在研究方式上,以理论结合实际为基础,采取实验研究、案例研究、问卷研究等多种方法,在实践中研究理论,在理论中推动实践。 2、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实践之所以处于自发状态,是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缺少系统性的指导,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指导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建立基础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做出详细的解释,帮助单位正确地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提高单位实践管理会计的意识;建立引领性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介绍我国管理会计的本土化方法,如作用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告知单位这些工具方法的使用途径、优缺点和适用性;建立补充性的管理会计案例示范,汇总国内外管理会计的经典成功案例,按照行业、企业特征、工具方法进行不同的类别划分,以便单位更好地使用案例库,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改革。
3、培养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科研院校设立管理会计专业,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方式,在开展管理会计理论课程的同时,建立管理会计实践基地,培育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改革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加大管理会计知识的考试比重,提高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学习;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培训,宣传最新的管理会计法制法规,丰富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结构和范围,从而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实时传递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为管理者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必须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会计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根据企业的内部环境,建立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时变化的内部环境调整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适应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会计知识和科技的结合营造一个健康的运作环境,降低或消除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性。
篇10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和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管理会计不但能够为企业全面提供管理信息,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帮助企业规划可行的经济目标,有效控制经济过程,还能够引导企业客观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经济决策;另外管理会计还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提供严格的绩效评估。总之,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是企业管理基本职能的基本体现。所以,加强管理会计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还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稳定和高效。
一、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及特点
管理会计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更全面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经营提供前景预测和规划、经营决策、改进管理、增加控制等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长期性、决策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定义可知企业是管理会计的主体,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提供特定的管理信息。其主要特点有:侧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兼顾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面向未来;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1、能够科学地规划企业未来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管理会计因为其起到了预测经济前景的关键性作用而显得重要。管理会计以企业的总目标和经营方针为基础,通过综合经济规律作本文由收集整理用和企业经营条件约束等条件,选择最优模型,预测出企业未来的成本、利润以及资金变动趋势等,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参考和依据,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采用会计、数学、统计、预测、分析等各种各样灵活的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帮助管理者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和投资计划,降低管理者的决策难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和高效性。
2、能够合理地使用企业经济资源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管理会计通过使用弹性预算、保本分析、存货控制、投资决策、变动成本等现代的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分析、评价企业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当管理会计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时会全面考虑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其预测与设计的回报率。
3、能够调动企业积极因素
当前,企业贯彻落实责任制、改革管理模式已经显得十分重要,这与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十分吻合,管理会计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会计通过设置例外管理、目标管理、业务考核、责任会计等,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深化改革,加快企业制度的现代化,还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了非常广泛深入的发展。
在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余绪缨教授自80年代后期就开始研究,通过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为管理会计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面,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不断扩展和深入。在成本管理的研究方面,由于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丰富,国内学者大多是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特有情形进行实际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成绩。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会计研究的深入和扩展,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方向正慢慢的向价值链分析以及绿色管理会计等新领域进行过渡,研究角度从单纯的企业已经扩展到整个社会,全面而且深刻。
(二)存在问题
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
1、研究比重仍然较低
通过横向的对比,虽然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管理会计的研究比重仍然偏低。一方面,在众多会计类期刊杂志中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在我国针对管理会计领域的各类学术会议也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等种种问题。
2、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仍需完善
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理论的不规范、不完善、不完整。一方面,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而导致了众多意见不同的观点;一方面,研究对象的模糊导致了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不清晰;一方面,关于管理会计的目标也存在分歧,无法形成统一的概念和观点;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系统框架结构导致了管理会计体系的过度分解,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3、现有的理论体系缺少中国特色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借鉴的国外这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引用的内容要多于自主研究内容。国外的理论成果有它的特色也符合国外的经济背景和国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拿到国内的话就缺少对我国的社会环境的考虑,应用中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4、现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有它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不可能很合适的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其使用的模型也不适于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例如,保本分析等所建立和使用的模型就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必须先假设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5、缺乏总结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会计理论应用成功的案例和企业。问题是对于这些成功的案例缺少深入研究和总结,使得成功模型无法传播和推广,这也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缓慢而且效率低下。
6、观念旧,方法老,视野小
首先,现有的管理会计观念过于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有些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所赖以立足的观念变得陈旧。其次,现有的方法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经济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传统管理会计发展历史较短且缺乏中国特色,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最后,企业的目光短浅,对未来和现在的利益把握的不清楚。部分企业为了眼前利益恶意控制成本,使得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缺少创新,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总结和展望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应当按照“完善理论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总结很分析,然后反过来再完善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拥有中国特色的新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路进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入广泛的进行理论研究
针对我国当前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应当在研究方面增加研究力量,通过增加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的比重来提高管理会计的研究比重,提升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速度和广度,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提供雄厚的学术基础。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论完善
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问题,所以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加大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只有对我国的特殊的环境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拥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才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等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导,才能利于企业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和推广
针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提取出成功的应用思路和应用模型以及应用方法加以推广,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用实践完善理论,反过来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应用成果和理论成就。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其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不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