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 财务管理原理; 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

一、《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此课程,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是从会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课程设置上与会计学专业相似度很高,因此,将原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财务管理》课程分解为《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程以区别于会计学专业。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为了第二个目的,直接导致了这两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内容经常重复等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对《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胡爱荣等(2009)认为《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教材选择难、课程内容安排难、课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笔者在该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相关教材一般命名为《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基础》或《初级财务管理》等,但就其内容覆盖面上看与《中级财务管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课程并无二致;二是教师在选择施教内部选择的困惑,如何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将压缩中级财务管理任课教师的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同一老师,由其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产生的实际后果就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两学期讲授,导致《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需要对该课程在整个财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目标和地位准确定位。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并辅之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主要是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该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以笔者管见,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观念在财务中的地位类似于借贷记账法在会计中的地位,其基础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深讲透,并向学生介绍其在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如在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理论的框架以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所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目标函数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如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的是权益融资的高成本、低风险和负债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投资组合理论权衡的是投资收益和风险;利润分配理论权衡的是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三个目标是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感性认识

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等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有所认识。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方法探索

《财务管理原理》的课程目标特点是覆盖面广,强调实现财务知识的结构化,与此对应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基本概念、财务基础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三大模块,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显然单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任课教师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等。

三种教学方法对应的是三类财务管理原理的内容。首先,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由任课教师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框架;其次,为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践有所了解,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介绍财务管理的实务;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概念和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财务理论,以解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三部分的内容是循序渐进、依次深入的。

(一)财务管理基本概念:任课教师讲解法

由于学生通过《财务管理原理》这门课程才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内容,教师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解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准确掌握财务概念、术语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财务管理的基础,教师必须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清晰而深入地灌输给学生,即在每一章的开头由任课教师讲解财务基本概念,如在概论部分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财务目标;风险衡量和价值观念部分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概念。以“财务风险”为例,教科书的标准定义是“企业负债导致的不能清偿的风险”,而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献中,财务风险的定义被放大,包含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在概念讲解时,需要全面介绍各种不同的定义,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最初的概念规范。

(二)财务管理实践认知:案例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后,具备了解和分析财务实践的能力,从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通常具体企业的案例,还包括广义的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如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现状等。从这些案例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践有感性的认识,又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出问题,只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说明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篇2

关键词:金融体系 财务风险 防范 成因 对策

一、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与防范基本概念

所谓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指在一种不确定或者无法预计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损失。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中种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各种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金融因素的影响,财务经营主体所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这里所指的财务经营主体,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而言。金融体系下能够有财务经营活动状况的主要是指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个体,而这些个体则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讨论的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防范的主体就是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成因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的必然性。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提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为发生财务风险呢?什么样的风险才算是财务风险呢?财务风险就是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中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微观和量化的风险。在很多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并不是由于财务自身出了状况而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采购成本过高,技术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营销渠道没有打开导致销路受阻,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管理混乱等等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与财务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产品、市场、管理等问题造成了财务的压力。财务只是以量化的形式,从价值的角度准确的表现了风险的大小,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等。企事业单位只有在经营过程中处理好方方面面,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族中从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换言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的风险,更是整个企事业单位的风险,它是和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各种自然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各种原因,自然变化是最难琢磨和最难以控制的一种。因为自然界始终处在一种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往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而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化中,有些是规律化的运动和变化,比如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等。但是有些运动和变化是难以预计的,而且是无法抗拒的,我们称之为不可抗力,面对这种自然规律运动变化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沿海城市每年夏季的各种台风,地震、洪水灾害、各种突发性火灾等等。季节性更替和气候变化容易造成很多企事业单位生产商品的淡季旺季,从而带来财务上的风险;而自然灾害更多的是对企事业单位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无论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自然影响因素,最终都将通过财务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种财务反映的结果就是财务风险。

(二)社会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企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始终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也会有明显影响,最终形成财务的一种风险。社会因素涉及广泛,包括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发展形势、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宏观微观经济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等等,和谐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都会造成企事业单位财务在金融体系下出现各种风险。

(三)市场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市场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市场供求关系随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变化、各种汇率之间的差异与变动、价格水平的升降、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调整以及市场上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增加。

(四)企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各种管理模式以及对社会外界变化的应变机制也是影响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事业单位内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造成了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频繁化和复杂化,在对资金进行筹措、对资金进行投放管理、对活动资金进行合理运用等各个方面财务活动变得十分活跃,随着财务事件的发生频率加强,自然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增加。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水平、产品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员工工作效率等等都会给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三、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我们从以上几点的分析不难看出,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如何才能够做到有效防范与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实施:第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从而让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第二、强调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一旦涉及财务问题时要更加关注实质问题,只有牢牢掌控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与本质,才能够有效监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从而做到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及时而精准的发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及时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确保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第三、加大力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开制度,从而做好群众监督管理,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群众监督的有效性和严谨性。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事业单位每一次处理财务资金额度及涉及范围的大小情况而采用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第四、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出台各种对企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内部管理失控的局面而引发财务风险。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完善:

(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增加企事业单位经济利润空间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也只有让企事业单位更好的盈利才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所以,减少和防止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其盈利能力。内部通过完善管理办法控制经营成本而间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利润空间,有效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途径,将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赢得市场份额,通过技术研发增加企事业单位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争抢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完善和提升都可以促进盈利而间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相反的,如果企事业单位如果无法增加经济利润,甚至出现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就会增加财务的风险。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更多的是企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一种直观反映。在这样的情况下,防范财务风险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增加企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

(二)在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应该更加关注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发生各种经营状况,从而更加有效的减小财务的风险发生率。在我国的会计准则里虽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而且会计准则也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范围做了相对严格的界定,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总是因为各种客观或者主观原因而在无形中将一些财务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无法控制。企事业单位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核心本质,从根源上做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金融体系下通过实质性的关注更容易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等级制财务的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效及时的监督

企事业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财务透明化,透明化的财务管理更加有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应该根据财务涉及的范围及资金额度的大小而确定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机制,让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过程中来,至少企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实现透明化,让更多的人群可以通过监督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从而做到及时防范控制。企事业单位在对外发生各种经营性活动时,财务必然会发生变化,让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或者范围内变得更加透明,可以减少各种不合理的经营状况发生。而且这种监督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只是根据需要,让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内部一部分群体参与进来,对一部分人公开,从而一方面确保了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一方面又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最终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

(四)完善行业的各种准则和管理模式

在要求公司内部做好管理的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行业也应该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只有社会行业整体风气上去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才能更加可靠有效。毕竟,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发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只有整个社会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建立合理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公平公正的中介咨询管理机构、独立健全的外部监督和执法机构、合理而健全的会计准则等行业各方面共同行动予以有效保障。

(五)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升级

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被无限放大,从而让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难度增加,造成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企事业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治理机构。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基础性的组织结构,它的完善与否预定了企事业单位组织整体效率和经营的风险,最终决定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在一种良好的组织机构治理机制下,企事业单位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各种制度建设,才是防范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最基础的。也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做到事前就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低。其次,做好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规范财务行为、处理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企事业单位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具体操作规则。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内容。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转移机制。通过财务风险的预防、分散和转移而合理的为企事业单位自身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面向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就在于企事业单位如何通过分析财务可能存在风险而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而且,金融环境始终在变,企事业单位所处的背景也始终在变化,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一日不能停,从企事业单位开始面向市场经营的那一天开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不可能一日停止。换言之,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是贯穿与企事业单位经营过程始终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必须加强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先进.浅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

[2]梁文昭.浅谈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

[3]孙殿文,王晓丹.优化资源筹集配置 努力确保财务安全――集团化财务(资金)运作模式下财务风险防控问题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

[4]赵永年,卢彬,吴春敏,于富珍,李虹. 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经等问题与对策――兼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 现代会计,2013

[5]程学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篇3

1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现阶段,在学术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之间出现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第二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两种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两种角度的定义方法,前者是从企业整个财务过程的角度定义的,属于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而后者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货币资金活动,属于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这两种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延和内涵。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的偏差,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所以其中包括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以及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类型,即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中有四种风险类型,分别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从企业负债经营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只包括由于企业负债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需要支付的额外利息的可能性,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出现倒闭的可能性等。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的方法不同,因为针对不同的企业适用的分类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按照不同的经营主体以及生产经营项目类型可以使用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处于控制之中;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参考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可以经过多角化处理而分散出去;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看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所处的状态,是否会出现动态变化;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影响的范围以及风险所处的层次;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因素所处的环境。在学生界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时通常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财务风险分类,即按照企业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采用贷款等举债经营的方式,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而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出现断裂或是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后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收回本金或获得收益从而导致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而使得企业投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润分配不合理或者是税率变动而导致企业财务出现困难的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

2.1 财务风险预测

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风险识别,另一个是风险估量,这二者缺一不可。其中,风险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而风险估量则是企业财务预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估量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首选,介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所谓财务风险识别就是指分析和预测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现阶段,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专家预测法。这种方法是比较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我们在很多风险管理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即请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一些专家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分析。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财务活动进行判断,但在实施时还会根据专家分析讨论方式的不同而分成三种具体的类型,分别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民主讨论法。这三种不同的专家预测法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专家预测法;第二种,就是幕景分析法。即使用暮景来分析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导致这些风险发生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程序,暮景分析法可以提供筛选、诊断、检测等程序;第三种,就是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可以根据资金运动性质的不同而分成两种,一种是静态资金分析法,另一种是动态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来分析、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其次,介绍企业财务风险估量。企业财务风险估量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这些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为以后的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常采用的财务风险估量方法有三种。第一,就是概率估量法。概率估量法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了;第二种,就是灰色系统预测法;第三种,就是费希尔线性判定法。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的财务一定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以财务指标变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

2.2 财务风险决策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决策就是指在对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者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财务风险决策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风险决策需要解决两个比较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承担哪些风险,即企业需要在明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还继续相关的财务活动;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进行财务风险决策需要有一个假设就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风险具有可选择性,但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至少是不适用于企业所有的财务风险的,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企业能进行决策的风险大部分都是经营风险。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时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量,第二就是企业财务决策者的专业素养水平;第三,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方法主要包含统计型评价决策方法、等概率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贝叶斯风险决策法、边际分析决策法、效用函数曲线决策法等。

2.3 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方式

所谓的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第一,是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该种风险无法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则应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回避风险。但是,回避风险的方法只是适用于那些具有可选择性的风险类型。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某种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可以选择放弃该种产品的研发,避免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第二,是转移风险。企业在预测出某种财务风险时可以选择将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去,一般可以选择和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共担风险的方法;第三,就是自担风险。自担风险也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但是,如果选择了自担风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风险的规模,避免出现风险传导的现象。2.4 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财务风险处理就是指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预防及管理财务风险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财务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考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处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风险会计核算,另一个是风险财务损益处理。风险会计核算就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预防及管理发生的所有费用,通过比较企业财务风险成本和财务风险收益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净收益。风险财务损益处理是指当发现企业资金不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偿处理,补偿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损失,避免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出现蔓延,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3 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

正如上文所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这些环节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首先,企业一般都会使用负债筹资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外借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扩充自己的生产规模。这种筹资方式也被人俗称为借鸡下蛋。但是,这种筹资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负债风险。如果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不能及时将资金收回,就无法按时偿还负债的资金和利息,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如果负债情况比较严重,还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同时,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是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为了减少财务压力,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裁员、变卖不动产,这些不仅使企业的职工利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影响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无力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此外,企业在这种财务环境下,投资报酬率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急速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入赔本经营的状态,这种经营状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企业就会自己宣布破产。

其次,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长期投资,另一种是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规模都比较大、周期比较长,未来的收益很难去预测,这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投资的规模比较小,收益也比较低,很多企业都通过贷款形式获得投资资金,企业需要考虑贷款的利息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如果利息率比投资收益率还要高,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

再次,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很多资金都无法回收,这些无法回收的资金都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如果是上市企业,则会影响企业的股价。

最后,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如果利润分配不合理,会影响股价。股息分配过高,使得企业用于自身发展的资金大量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股息过低,或影响股东的收益,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4 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4.1 加强企业财务管控力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现金的持有量进行合理的管控,从而提高现金的利用率。同时需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避免由于资金延迟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对于一些信用额度比较低的用户最好进行实时交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

4.2 科学的财务决策,避免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合理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极有可能提高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为了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决策手段,并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量采取定量计算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切勿个人的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策方式。

4.3 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市场财务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作出及时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趋势,企业要对市场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市场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环境来进行自身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篇4

关键词:上市企业 财务风险 预测 评估

我国上市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迟钝,对上市公司政策法律的支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造成融资渠道不畅,服务保障不力,缺乏人才来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受的弱质性影响较大,如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影响企业加工原料的供应;大多数上市公司营销意识淡泊,缺乏竞争观念、质量观念,而且大多数中小型上市公司根本没有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防范控制策略等等一系列问题。

一、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Risk)指事物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在企业来说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经常以概率的形式表示。风险中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可能存在的趋势,一种是最终实际的结果与事先期望结果相比更好一些,是风险产生的收益;一种是最终实际的结果与事先期望结果相比要差,可以当做风险损失。在财务管理视角下,风险是指在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多项无法控制或预料的因素所影响,使企业实际的收益与预期不相符,导致了经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为风险事故、风险因素和风险损失,也就是说企业在期许获得财务杠杆的利益使用负债资金的过程中,增加了大幅度投资受益变化的机会与破产机会所导致的风险发生。财务风险的承担人为普通股的股东,这是财务杠杆的作用所产生的。对财务风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利率水平变化、资本供求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财务杠杆利用程度)和盈利能力的变化。

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具有不确定的特征,即财务风险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的,在平常的财务工作中不显露,仅当条件成熟时转化成为现实损失;二,具有客观的特征,企业的财务活动完成的环境是具有一定条件并客观存在的,在过程中由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影响,所以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损失具有客观存在的可能;三,具有能够预防的特征,财务风险不是没有规律随机的,能有以财务资料作为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警,从而对企业财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资料,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理落后,为会计账簿管理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可以说是企业的通病,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财务管理职能缺失,仅仅停留在会计账簿的功能上。很多企业虽然设有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等相关岗位,但筹资投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税收筹划、全面预算等财务管理落后,为会计账簿管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可以说是企业的通病,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财务管理职能缺失,仅仅停留在会计账簿的功能上。很多企业虽然设有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等相关岗位,但筹资投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税收筹划、全面预算等财务职能都普遍缺失,很多企业财务总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人事关系、处理对外关系。财务管理职能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从不规范运作逐渐发展而来,而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还没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主要是企业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缺乏相应人员的安排和职能的定位。财务管理职能的缺失往往造成企业资源无法有效实现调度和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甚至一些必要的工作从未开展过。

(二)缺乏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财务管理职能缺失、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企业普遍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预测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的设计。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对财务隐患和财务风险知之甚少,一旦引发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可能形成致命的打击。具体而言,企业缺乏对未来一段时期内财务需求状况、供给状况的系统预测,缺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财务供求状况发生变化时,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的规划等。

(三)资金分割,闲置严重

没有有效利用资金分割、闲置问题对于很多集团型企业尤其明显,在本章案例中,该铁路集团就存在资金被分割在各个部门和事业部中的问题,集团无法有效地对资金进行整体的规划和配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有的集团规模庞大、分(子)公司众多,每一个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在一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因此,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忽视。此外,由于资金管理的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在集团内部也常会存在某些部门资金闲置、某些部门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会大大降低集团化运作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导致企业管理的低效率。

(四)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纠偏机制

除上述问题外,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纠偏机制也是企业中最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审计独立性不高、审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反馈机制不足、缺乏良好的信息系统、缺乏相应的财务控制管理职能等。财务的监督和控制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前提,财务控制职能的缺失将大大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也会影响到财务的风险管理,财务的失控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健全和完善财务控制、监督机制,建立财务的纠偏机制,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财务风险预测与评价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具有运行效率较低的财务机制,财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大,必须将风险预测、识别与监控的力度加大,构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将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分析,以必要的措施进行系统化应对,化解并防范财务危机,保证公司经营的安全性。财务风险的预警将企业的财务报告与其他资料作为依据,对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和分析,借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警示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务危机、优化财务状况的系统方法。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计算和观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变化,进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识别、监测和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变量模式,即运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另一种是多变量模式,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数值来预测财务危机。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可借用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hman提出的z计分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Z计分模型的表达式是Z=1.2X1+1.4X2+3.3X3+0.6X4+X5,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本市价/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z值越大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好;反之,z值越小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差。可以根据z计分模型的破产临界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态。当Z<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1.81<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由于Z计分模型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因素,故在使用时企业应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来配合使用。

四、结束语

严密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可以弥补财务治理机制的不足,协调财务活动的程序控制。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财务环境、财务方针及内部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可以构建网络管理组织系统类型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专门的财务风险的管理部门能够分为具体操作层、中间管理层和最高管理层三个。企业所有对应的业务部门完成财务风险系统的具体操作层和中间管理层,将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和需要作为依据建立财务风险的管理小组,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战略和分解的具体任务对本部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监督,并向企业最高层次的风险管理部门报告。所以,纵向风险管理的组织与横向的风险管理组织相互交织、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有效的财务风险网络管理组织系统,使风险管理的功能和目标逐步向具体转化,实现在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中完成风险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其带来的损失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链风险、资产跌价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关于企业整体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决定的: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好坏关注着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从而达到管理物质要素。从外部环境来说,当今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将发生急剧的变化,技术革新﹑全球化和信息快速传播意味着市场壁垒已被打破,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

二、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前已述及,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可以根据电力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

对于电力企业,引起其财务风险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活动、资本运作、电力营销以及各种投资活动。

首先,就公司治理结构而言,以国有独资为主要形式的电力企业,只有选择适当集权与分权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一些权力适当的集中或下放,才能够保证基层工作人员保存高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避免公司陷入失控状态,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其次,在融资活动方面,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在当前体制下,电力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融资,资金来源单一。在电力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能通过举债维持电力投资,企业效益受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很大,由此电力企业融资活动显着影响着其财务风险。

再次,电力企业所进行的资本运作是指通过上市、并购、托管等形式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影响,但与商品经营、货币经营方式中风险程度相比是最高的。

最后,在电力营销环节,由于电力产品面向全社会,产、供、销同时完成,且销售产品不能储存,用户是采取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购买电量,因而电力营销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大、更复杂。加之旧欠电费清收越来越困难,甚至可能有部分电费完全收不回来。因此,该环节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此外,电力企业一般是基于电力需求预测投资,因此并不是所有投入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特别是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投资一旦失败,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从保本经营来看,电力企业新投入的资金回报,其报酬率至少不能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现在的资产报酬却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外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

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政策变动、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其中,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打破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在电力企业中进行结构重组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于是,电网经营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在许多方面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电价政策变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十分显着,由于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因此,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其盈利水平与国家政策直接相关,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所以,电价政策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最重要风险之一;资本市场不发达,致使电网经营企业不得不靠大量向银行贷款来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筹资渠道单一,是造成电网经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的重要原因,也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风险也相应地增加。

此外,鉴于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方面的因素对电网经营企业盈利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科学技术也是导致其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有一些突发事件(火灾、暴乱等)和自然因素(洪水、山体滑坡、地质变迁、地震等),也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电力企业在对其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成因分析后,如何对这一系列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是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在。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和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组织保证。电力企业应形成决策、授权、执行和监督的基本框架,四者之间构成权责明确、相互协同、有效制衡的完整组织体系。同时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发挥更大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对电力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势,电力企业一

方面要理顺融资理财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渐扩大融资途径,逐步走出银行贷款这一单一融资途径。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或者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将银行对电力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获得电力投资所需资金。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电力企业应成立专门组织,对财务制度、税收筹划、金融政策等进行研究,以更好的规避企业在税收、财会政策方面的风险;同时结合行业分类、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借助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财务预测。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对外部宏观经济情况、行业财务状况、财税政策、利率变化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变化进行分析,而且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以便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

(四)将风险意识融入供电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

的灵魂,一个企业缺少了文化就会缺少凝聚力,就难以在市场谋发展。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不应只注重技术,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影响。国内外案例表明,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缺失,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方面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有关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对此,电力企业必须建立能够体现风险防范意识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风险防范理念,促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稳定发展,着力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五)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是电力企业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控制和优化配置的操作平台,应当在电力企业中得到积极的开发和广泛的应用,进而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复杂的经营管理得以信息化、程序化控制,提高企业财务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企业决策。

(六)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足额提取各项准备金

会计管理与控制是电力企业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完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建立财权和事权审批分离机制,形成必要资金审批控制程序,防止“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倾向。此外,电力企业应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例如,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电力企业应足额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这些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另外,针对电力企业资产经常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的现状,电力企业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投保。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缴纳保费的方式,将特定时期的风险分解,减少资金暂时性短缺而导致的财务困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篇6

关键词:宏观经济;资本结构;营运能力;财务关系;国家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企业财务风险而导致的破产案屡屡发生,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亦陷入危机,给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因此,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概况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各个企业中,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着相应的财务风险。人们无法回避和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

2.全面性,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而不仅仅存在于某一方面或某个过程,例如企业投资、筹资以及资金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此外,财务风险的体现各种不同的财务关系上。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受企业财务活动各方面要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一定。

4.收益共存性,财务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风险不仅仅伴随着损失,同时还会发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并且风险越大,一般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可能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且不同的风险所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看,主要可分为宏观市场环境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

1.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偿付能力不足,继而使得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发生。

(2)投资、筹资缺乏科学性。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长贷短投、短贷长投的投资方式极易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筹资而筹资,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负债能力,更是扩大了风险。

(3)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在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对风险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了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性降低。

(4)运营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账款难回收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流转困难;存货的不断积压则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大大提高储存成本。

2.宏观市场环境方面

(1)经济全球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环境瞬息万变,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如同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国内外各大企业,不少企业难以度过危机而频频宣布破产;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汇率的波动更是对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深远影响。

(2)消费者偏好的不断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消费者的快速变化。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安排生产,此期间,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安排,很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滞销。

(3)经济活动网络化。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而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流程不够先进,基础工作不扎实,使得企业对国际局势的反应滞后,这一切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3.国家政策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这只无形的手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绿色环保企业,引导和鼓励刚刚开始或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技术产业;而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企业则实施严格限制和淘汰,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另外,国家对于股票、证券市场制度、税收制度的改革均对企业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最新出台的营改增税收改革以及刚刚提出的改变征税环境、增设销售税等提案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从而从侧面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企业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也难以准确预测,但在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中,仍然可以提前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控制系统,争取尽早识别风险、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经营。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应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行业特色,测算出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资产负债率底线,严格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并以此作为风险调控的杠杆。

(2)科学选择投资、有效筹资:把目标从单纯地追求利润定位到收益和稳健的最佳组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风险较低的项目上,通过计算资产回报率、投资方案的期望值和净现值、各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防止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与预算相差过大。

(3)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改善企业财务关系:建立和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寻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对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并补充和完善相关监管漏洞,健全内部控制措施。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做到权责利相一致,使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4)加强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开展绩效沟通,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5)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通过对外部宏观市场环境的规律和趋势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环境接下去可能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即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一次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的技术办法

(1)分散法:即“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多种经营、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例如:同时,对于一些大风险项目,可以选择多企业合作投资,以实现风险共担,避免独家承担投资时产生的财务风险;而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则恰好可以应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之快;同样,多种经营方式的选择下更可以减少企业的完工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

(2)回避法:企业在投资、筹资的过程中,对于理财方案的选择应建立在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降低法:企业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比率。例如:当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在生产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备、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艳丽: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0,(07).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路径

目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是一套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经济安全,确保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得以全面贯彻落实而构建的系统方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核心内容。就企业财务内控现状来讲,许多企业在开展财务内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本文重点探讨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基本概述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具体含义将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起到科学有效的约束、评价和规范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预期财务目标,保证企业安全、高效地运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中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一种连续的管理和控制行为,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并与企业其他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企业及时认识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保证经营管理按照既足的计划高效地进行。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意义

首先,可以维护企业的资产完整和安全。企业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通过分散和制衡权力的方式保证资产使用的安全性、透明性和可靠性,也会通过控制论中提倡的手段对企业资产进行保管和使用,这样不仅有效防止资产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或被盗窃的可能性,还杜绝了不合理使用和盗窃现象的发生,可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进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可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这就需要企业明确产权关系,建立权责明确、各方密切合作的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明确了自身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确保其管理运行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问题现状

(一)企业财务内控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由于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者尚未完全转变管理观念,导致管理层和决策者在财务内控方面过于保守,对内控管理的意识薄弱,监督和执行的力度不够,以至于错失许多良好的投资机会。由于管理层监督意识薄弱,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缺失,目前我国也未出台措施规定一套具体的财务内控实施方案,导致各大公司在执行时没有统一的范本作为参照,内控制度披露时杂乱无章、质量低下,内控体系不全面且缺乏与其他部门密切、有效的配合,严重抑制了财务内控管理对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财务风险

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一些企业没有与时俱进,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全面,此外,由于企业计划组织的不科学和不完善,加之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以至破产倒闭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缺乏经验,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记账管理上,缺乏对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由于管理方案的不科学导致公司财务存在重大风险,且由于缺乏严密的监控和督察措施,这些重大风险一般不会被发现,给公司财务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重大财务风险都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的。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的现状,企业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完善、规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财务人员个人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管理部门的责任,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并明确出台相关措施,从根源上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与国家级财务主管部门例如国资委等的合作交流,将衔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财务工作按照国家的意志和规定进行并走在行业内前列,此外,通过规范财务内控体系使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控制以及会计监督更加有效地开展,财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二)加强企业内控风险控制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是固有存在、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分散投资或者投资组合的方式来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此外,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的加强与完善对于内部风险控制也是大有裨益的。为有效地避免财务内控风险,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规章和体系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企业有必要进行财务部门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在收支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预算和收入、支出计划,并在进行实际工作时严格按照计划的收支进行控制,保证成本费用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这样可有效避免由于财务超支导致的内控风险,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和水平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内控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政府、企业管理者、企业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范和改善,从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以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使企业向着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姣良.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建议措施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是指在组织的战略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内部控制是指在组织的经营环境下,为了提升组织的经营效率,充分使用各项资源以及资金,达到组织的战略管理目标,在组织内部实施的各项制度以及调节的程序及方法。两者都具有各自的程序目标,在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各个部门以及职能机构分别设立了财务目标与内控目标,以此来完成各项职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内控目标往往根据财务目标与财务程序制定,财务目标以及程序完成后,内部控制人员需要确定相应的控制标准,以此来保证组织的财务安全。

一、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与实施要点

(一)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新财政政策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财务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经济活跃度高,中小企业层出不穷,各个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利润随之降低。其次,经济政策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经营的规范性要求有所提升,经营范围、售卖产品相对固定,由此导致的经营利润有所下降。最后,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对人力资源的重视要求中小企业的内部变革,由此带来的成本费用攀升。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升经济效益,维持有序发展。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包含较多方面,如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量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等,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确定重点环节,内部控制人员可以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控制,规避财产流失。其次,维持正常秩序,保证合理运营。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将财政政策与组织活动相结合,根据颁布的财政政策对各个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规避出现法律风险,保证正常运营。最后,满足市场要求,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改革、有序发展离不开各个单位的有序运营,内部控制人员可以通过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确定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及经营重点,通过约束经营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出约束,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障中小企业的有效运营,促进社会改革与发展。

(二)实施要点

1.规范性规范性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小企业实施财务控制与监督的要点。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执行规范、结果规范。制度规范是指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战略目标设计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会计审计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都需要根据财务流程与财务风险要点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执行规范是指内部控制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应该符合相应的规定,按照中小企业设定的步骤逐步执行,通过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保障财产安全,另外,更要强调执行员工的技术专业性,中小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内部控制员工执行各项程序规则,加强财务监管,保证财产安全[1]。结果规范是指中小企业在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后,需要出具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报告要全面规范,详细阐述财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内控问题,表明潜在风险,有利于管理层制定内控管理方案,执行内控程序加以改善。2.安全性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必须注重财产安全与信息保密,通过有效的措施规避内控风险,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程序时可以使用数据手段,如财务监控信息系统、财务共享中心等,以上技术条件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带来了便利,但是其带来的信息泄密等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测,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通过设置密码等保护财务信息[2]。其次,在财产安全上,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中小企业必须提升全体员工内控管理意识,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内部控制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中小企业应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从心理加强财产安全观念,降低财产流失的风险。3.主次性中小企业经营范围、组织结构、产品类型、员工素质、制度创新等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影响范围,中小企业必须谨慎辨别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制定合理的内控措施加以应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等级,如1级、2级、3级、4级、5级,在3级以上就需要人为加强控制,1级风险可以视为0风险,资金流动性良好,2级风险可以视为较小风险,资金流动性较好,不用人为干预就可以执行各项财务活动,3级风险可以视为可接受风险,是在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风险,需要财务人员以及内控部门加以注意。4级风险是需关注风险,是指财务状况恶化,资金流动困难,当此类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日常活动,5级风险是需高度关注风险,是指此类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小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此类风险发生之前内控人员需要格外注意,时时进行监控。其次,根据以上等级的划分将各项财务风险加以分类,分清主次,内控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内控程序,降低财务风险影响程度[3]。4.特殊性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与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加强风险监管,在设置内部控制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因地制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自身的经营业务流程与产品结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部门,内部控制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加以任用与选拔,内部控制领导的选择上,应该选用内控经验丰富的领导,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其次,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应根据财务风险重要性有所区别,针对组织经营影响较大的风险,应制定详细的内控步骤,确定内控重点,委派内控人员开展循环审计,内外审计等;针对组织经营影响不大的风险,应确定合理的内控审计程序,加强监管,适度监控,以便减少内控成本,提升组织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难点以及建议措施

(一)控制难点

通过以上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有其存在必要性以及实施要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上,实施要点需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与风险大小加以确定。基于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现状分析内部控制难点,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成本费用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市场份额相对固定,想要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一方面,需要加强观念引导,加强风控理念,另一方面,需要制度、政策的规范制定,设立内控部门,科学制定内控政策,以上措施度都需要中小企业付出时间、资金成本,中小企业如何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是关注难点。其次,中小企业组织规范性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相对匮乏,人才资源短缺,制度的确定、部门组织设计等缺乏科学规范性,往往是存在内部控制问题,员工等无力解决,制度执行不到位。再次,内控观念问题。降低风险,观念先行。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其文化的建立并不稳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发展过快缺乏正确的内控观念意识,中小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内控意识、加强观念引导,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值得关注。最后,财务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有必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如何实现财务信息化值得研究。

(二)建议措施

1.加强观念引导,实现全员监督财务风险贯穿于中小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在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念引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树立优秀内控文化,企业可以组织讲座、加强企业内网宣传等形式明确内控重要性,在组织讲座上,中小企业可以聘请内控专家进行内控讲解,并且企业内部人员可以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互结合,引用国外经典的内控管理案例,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相互结合,组织讨论加深员工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并且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内控专家可以组织部门之间进行内控工作的交流,企业之间可以组织学习,交流内控经验。其次,为了保证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执行有力,企业高层可以组织内控管理骨干参加内控培训班,了解潜在财务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办法。再次,开展内控知识竞赛,设立奖品,提升员工内控工作积极性。最后,中小企业应设置目标管理制度,将内控工作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成员身上,通过目标指引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监督,提升员工道德责任感,一方面,目标的设计应该不断细化,落实到员工身上更加具体,另一方面,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员工绩效挂钩,纳入绩效指标体系,提升内控目标完成效率。2.重视财务管控,制定内控措施中小企业应根据财务风险特点以及影响程度制定合理的内控措施,根据风险特点针对性地规避以及降低,以此来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效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财务风险划分的五大类型,将自身经营业务进行梳理,确定各个经营阶段的风险类型。例如,中小企业运营中,最为关键的是资金运营情况,在资金的运营过程中,可以关注借款风险,并划分相应等级。划分等级标准主要参考授信账户的历史表现、约束性条款的遵守程度、借款人的增长潜力与发展趋势、发票争议性、审计结果等,通过以上条件划分为5个相应等级(1级、2级、3级、4级、5级),针对3级、4级、5级等重大风险,内控人员应注重风险恶化情况,并定期监察资金情况,启动备用程序,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应做以上处理。再次,合理调度内控人员,实现内外监督中小企业不应只启动内部监控程序,应合理调度内控人员,实现循环审计,并且在内控人员的选择上,为了保证财务内控的有效性与公正性,应该聘请内控专家定期审计,通过内外审计,提升内控监管效率。3.加强组织设计,提升信息化水平财务内控的有效性来源于内控制度与组织设计的有效配合,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引入财务信息软件,提升信息流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在组织设计上,中小企业应实现扁平化设计,一方面,扁平化组织结构更能提升信息流动性,提升组织协作效率,另一方面,扁平化设计提升了财务决策执行效率,防止信息失真。基于此,中小企业一方面设置内控管理部门,调整内控人员,另一方面在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中有所删减,实现部门整合。其次,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在以往的中小企业财务监督中,内控人员往往需要查看大量财务报表,实地考察进行监督,但是,如果中小企业引入财务信息软件,对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通过财务软件加以反馈,就能提升财务监督效率。例如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将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业务加以整合,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审批、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内控人员能够及时通过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监督财务状况,大大提升了财务监督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与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公司进行设计,并且注意财务信息保密,防止病毒侵害、财务信息泄密等情况的发生。4.提升员工素质,建立财务预警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引进与调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并在各个经营环节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在员工招聘与选拔上,一方面,注重员工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员工能够完成上级领导设定的工作任务,还能够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技术性与职业道德兼具,规避人为导致的资产流失、资金不明现象。其次,通过财务人员的专业分析,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确定风险监控、评价、预警系统,专业人员对各个财务指标的横向与纵向数据比较,确定财务风险监控程序,评价各个财务风险类别,并且针对重大风险实施预警程序。例如,在中小企业贷款借款业务中,最关键的就是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价,中小企业内控人员在评价其他企业的信用时,应综合社会评价、财务报表、运营情况、法律诉讼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且针对贷款金额的大小制定内控措施,并有备用方案,防止资金周转不及时引发的经营风险。

结语

中小企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观念引导,梳理优秀文化,实现内部组织变革,积极推行内部控制程序制度,另一方面,应向其他企业学习先进的内控经验,聘请有经验的内控管理人员,丰富自身经营领域的内控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华敏.中小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市场,2020(30):73–74.

[2]杨镇.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1–59.

篇9

【关键词】关联交易 财务风险 五粮液 利益输送

一、五粮液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一)关联交易的基本概念

1.现行准则对关联方的界定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对关联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2.现行准则对关联交易的认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和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二)五粮液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

1.上市模式带来的先天不足

宜宾市国资委将五粮液酒厂的核心资产进行整合,创立了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其余资产则组建成了五粮液集团。因为五粮液上市公司没有配套生产的能力,所以在产品的包装和购销上不得不依赖于五粮液集团,这就容易滋生大量的关联交易。

2.一股独大导致的利益输送

在五粮液的案例中,截止2010年6月,宜宾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宜宾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即五粮液上市公司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6.07%。又因为五粮液集团也受宜宾国资委控制,因此,国资委完全可以利用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将巨额利益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流入其控制的五粮液集团,这样就可以避免中小股东获利。

二、五粮液关联交易的具体表现

通过观察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年报中对于关联交易的披露,不难发现关联产品购销一直在交易中占有巨大份额,这也是五粮液备受外界诟病的关联交易形式。在产品采购方面,像普什集团、丽彩集团、环球集团等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为五粮液提供原材料、酒瓶、瓶盖以及纸箱等相关的酒类产品;在接受劳务方面,五粮液集团也为五粮液酒厂提供综合服务,商标使用和场地租赁。在产品销售方面,它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五粮液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进行外销的。五粮液2006年到2008年的关联产品购销与经营业绩情况分析如表1、表2所示。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五粮液在2006—2008年的三年间,通过关联交易方式完成的采购和销售几乎都在50%以上,超过了关联交易的合理范围。

三、关联交易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关联交易财务风险的内涵

风险,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无论从哪方面理解,风险都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关联交易的财务风险是由关联交易行为引起的,对未来收益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它表现为关联交易产生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关联交易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1.关联产品购销带来的风险

关联产品购销一直是关联交易的主要形式,大股东可以利用它随意调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通过高买低卖进行利益输送,掏空上市公司。

2.关联资金占用带来的风险

关联方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影响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大规模资金占用易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匮乏,长短期资金链断裂。从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关联资金占用会促使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3.关联担保带来的风险

上市公司为母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已经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也为上市公司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三)五粮液关联交易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剖析

五粮液关联交易的风险主要来自它关联购销业务,购销业务中主要是与普什集团的采购业务和与五粮液进出口公司的销售业务。2004年1月15日,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塑料瓶盖、酒瓶、商标供应协议》,普什集团向它提供塑料瓶盖、酒瓶、商标。此协议在2009年以前,都处于持续有效的阶段。根据表3所示,通过对比关联采购金额和主营业务收入来分析五粮液关联采购的非公允性。

由表可知,两者之间的异常变动趋势反映出了交易价格有非常大的可能是高于市价的,是非公允的。同时,从普什集团的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6-2008年,它的ROE都超过了50%,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与五粮液之间的关联交易。

2004年1月1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续签了《出口商品购销协议》,协定向进出口公司供应协议产品收取的价格,按本公司销售给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酒类价格基础上加收30%(不含税)。自2007年11月1日起,39%500ML新品五粮液、52%500ML新品五粮液售价在上浮30%的基础上再加价15元/瓶(不含税)。根据表4所示,公司与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的关联销售额占比很高,而且还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报表分析,五粮液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因此,在成本加价30%的情况下,进出口公司至少享受了20%的毛利率收益,这些收益再通过一定渠道流入集团总部。由此可见,关联销售是有失公允的。

带有利益输送性质的购销会导致企业净利率远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大部分关联购销是通过应收账款维持,未来收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公司会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大量的坏账。最终导致企业面临低现金流和高坏账风险。

四、关联交易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明确关联交易的定价模式,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

1.明确关联交易的定价模式

在我国,现行规范还未明确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方式,一般是以市价或成本为基础,根据企业的战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关联交易的价格一般比较灵活。但是,灵活的价格调整空间容易滋生非公允的交易,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我国应当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方式,更加细致地指导关联交易走向公允化。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每种定价模式的适用条件,在不同的交易背景下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其次,建议一般情况下使用市场法或成本法,如有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方法辅助计算。同时应当限制使用协议价、效益价等关联价格,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降低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2.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力度

通过市场信息给予的反馈,建议我国在交易信息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一定的调整:一是增加对选择定价方式的原因的披露,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确定定价方式的过程,增强对关联交易实质的理解。二是在定价政策上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包括它的计算基础和计算方法,还有它与公允市价的差异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形成的,不仅存在着一股独大问题,还因为改制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严重扭曲,表现在大股东很容易完全控制公司的经营与现金流,源源不断地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而无视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这种治理结构的先天不足导致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相对薄弱,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上述分析表明,对于关联交易来说,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改善公司治理。首先,要优化股权结构,不仅要改变一股独大的现象,还要注重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其次,制定重大关联交易的规范性程序,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关联交易的理解,降低非公允性,让关联交易的发生有据可循;最后,在企业各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传达和沟通的渠道,形成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扰,这样有利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制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都对关联交易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不公正的关联交易是明令禁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律除了那些笼统性的规定之外,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供参考。因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一是补充、完善关联交易事前、事中的法律规定;二是明确不公正关联交易致使股东利益受损的具体赔偿人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三是注重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使关联交易的规定更加具有层次性和完整性。

2.从不同的角度完善监管体制

在公司内部独立董事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关联交易是否遵循规范发生,披露是否及时全面,独立董事因为其较强的独立性,往往能对公司的决策提供最公正的评审意见。加强证券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的关联交易加大处罚力度。会计事务所就应当定期对报表发表公允的审计意见,明确关联交易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减少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贺建刚,孙铮,李曾泉.难以抑制的控股股东行为: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0(03) .

[2]贾明其,张晶.关联方交易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及监管对策[J].财会月刊,2011(07).

[3]姜文娟.五粮液关联交易与大股东利益输送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刘静,李瑞华.隐性关联交易的大股东支撑效用分析[J].中国会议,2010(05) .

[5]刘霞玲.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财务风险及其规范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篇10

长期以来,地质勘查行业的财务工作因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核算模式影响,被冠以“记账会计”而蒙羞受苛。究其根源,在于制度落后、知识陈旧、缺少创新,有的单位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队伍落后,制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以地勘专业技术为主导的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属于非地勘专业,在人才开发计划中,难得真正的一席之地,又因地勘单位长期封闭,本身开放程度低,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连通的渠道狭窄,与市场对接的机会较少,人才引进机制落后,内部循环现象明显。财会人员中“半路出家者”不在少数,人员数量过剩与专业素养不高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总体业务能力偏低。老一代“因循守旧吃老本”,工作进取心不足,而新生代又“苹果华为不离手”,学习自觉性不强,导致知识结构老化、理财意识欠缺,创新能力较弱,工作方法落后。对于会计核算尚可胜任,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行业改革发展,以及财会制度的更新,则反应迟缓,乏善可陈,更谈不上发挥财务辅助决策功能。

(二)两种制度冲突,不适应地勘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地勘单位基本上戴的是事业的帽子,走的是企业的路子,已完成了财政资金二级预算管理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制正走在路上。地勘事业和企业两种会计制度的并用,必然造成冲突,比如:在项目收入、成本费用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等处理过程中的冲突,势必对项目的核算带来直接影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进步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又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致使财务管理活动无法高效开展,难以满足生产经营对各项财务数据的需求。地质调查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惑和严峻的考验。

(三)管理方法陈旧,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

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还停留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的单位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是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潮流,从单位领导到二级实体经营班子、项目经理、财务人员,要么认识不足,要么还不习惯,必然导致方法的落后。有的单位即使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热衷于门户网站却冷落了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对集成的、实时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感到非常生疏,因此,财务管理现代化仍然停留在美好愿景中。

(四)监督机制缺失,风险承压能力比较脆弱

长期的事业体制和思维约束,使得地勘单位财务行为更习惯于原有的圭臬,财务监管机制往往无从体现,不仅自身融资功能低下,而且承受风险的能力脆弱。地勘单位在向市场经济进军的途中,普遍采用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二级实体单独核算制,由于缺乏严格的制约,不免也染上“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疽患,部分资金难免出现体外循环。一旦在项目合同评审、资金预算、资金审批流程上出现漏洞,在工程分包、劳务比选、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工程结算等关键环节稍有松懈监控不力,极易出现虚报费用、虚增成本、套取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产生职务犯罪。财务风险、廉洁风险就会成双而来。此外,地勘单位在建设市场上往往面临买方市场,处于“打工者”、“找吃匠”的被动地位,在完全市场竞争中弱势净显,甚至在低级市场上常常与个体户“同槽争食”,为了争取项目常常不得不降低报价、垫资揽工,最终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与日俱增。

二、地勘单位财务转型之路

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随着地勘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对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要求愈显迫切。如何转型?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地勘财务会计与审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笔者认为,探索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道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知识结构,加快角色转型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要想摆脱困境,人的觉醒最为重要。在信息和资讯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诡谲多变的外部环境,地勘单位的经营活动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更强的功能:既要负责成本核算,控制支出,确保经营收益,又要加强财务筹划,保障资金获取、优化配置,提升绩效水平,创造新的价值;既要辅助经营决策,降低决策风险,又要负责投资和经营过程监管,防范投资风险。对此,传统的财务管理显然难以胜任,转型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得一本好账,编得一手漂亮的报表,更要主动转变观念,强化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勤奋自学不断“充电”,加快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业务层次,养成战略思维习惯,自觉贴近经营活动,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真实信息,主动以管理者的视角、以会计的思维去对待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及时做好横向纵向的沟通,提出对策建议,用控制手段规范业务流程,用数据支持相关决策,在为单位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促进自己岗位角色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从后台型向前台型转变,从传统单一型向复合智能型转变,进而完成从记账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跳跃。

(二)创新财务制度,增强内控能力

第一,以企业化为标准,以问题为导向,对原有财务制度重新进行调整、设计,完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尽力减少内部摩擦,降低组织成本。第二,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本要求的内控制度,做到体系结构谨严、要素合理、权责明确、程序清晰,使之真正成为约束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规范。细化内部财务控制规范,包括资产控制、负债控制、权益控制、财务风险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等内容。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不相容职务完全分离。第三,完善财产保全制度,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第四,正确处理好地勘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并切实做好地质调查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尽力消除报账制带来的弊端。第五,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重点针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股权转让、债务清偿、资产损益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采取风险辨识、评估、预警、报告等措施,及时预判、防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尽力分散、化解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发挥核心功能,创新管理方法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应坚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对预算结果经常跟踪验证、有效控制偏差。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尽力缩短项目结算周期,重视客户信用管理,做好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按市场规则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制,根据目标任务规模和资金回收预期,准确核定资金占用额度,拟定资金台账和滚动时间表,使资金分布合理、流动顺畅、周转加快,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营运水平,产生更大收益,实现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在发挥好财务管理核心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创新管理方法,学会投资理财、善于税收筹划、做好筹资融资,甚至学习外贸财务知识,了解利率、汇率风险,适应地勘单位“走出国门”的需要。

(四)拓展服务职能,实现转型升级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会计核算活动并不创造价值,而计划、预算和预测、投融资等活动则有助于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他对华为集体的财务部门提出了四条箴言:第一,如果财务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第二,财务人员必须要有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自我动力;第三,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第四,称职的CFO应该随时可以接任CEO。可见,任正非先生对财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有多么高,对那些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财务人才是多么看重。地勘单位的财务工作,虽因自身特殊性而不能简单地类比,但是至少可以从他这种务实的财务价值观中,得到一条重要的启示:要想财务转型成功就必须精通业务。这就要求地勘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自觉转换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要主动融入生产经营活动,洞悉业务流程,经常深入野外地质勘查和工程施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动态监督检查,充分履职尽责,严防资金流失,控制财务风险。同时积极为生产一线热情服务,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提供具体有用的、实实在在的指导,真正形成“业财联合”。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工作标准,拓展服务能力,借助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工具和手段,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一部分工作重点逐步切换到企划、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把财务信息的关注点也从汇总过去转向面对未来,充分发挥财务在决策辅助、风险防范、绩效提升等方面的管控与助推作用,引领资源调配,带动管理变革,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