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文化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教师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要让学生对课文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教材的趣味境地,教师也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这需要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一、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当然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它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而读书则不同了,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空间。电视让你看到的汹涌的大海,绝不会胜过你读曹操的《观沧海》所领略到大海的波澜壮阔;电影里你看到的巍峨的泰山,绝没有你读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这独特语言的韵味,这深厚的人文底蕴,非借读书不能提高。为此,只有读万卷书,才能为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读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之的必需,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与思维。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众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三、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每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读外国文学,要指导学生精心品味,要学生组成外国文学兴趣小组,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学,使他们自主体味外国文学幽默而诙谐的语言特色;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的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四、具有独特思考的精神
书读得多了,语文教师自然也就“聪明”了,这里的“聪明”,就是说当教师知识层次深厚以后,可以多方位地换位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多边性、科学性、前瞻性,看问题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在授课时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势,对人类与自然、人类文化与科学规律有更深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与能力传授给学生。对教材中的词句、参考书上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迷信教材,不能迷信权威,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多姿多彩的进行再创造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作到善于、灵活的换位、求异思维,一反以往的思维定势。
五、重视业务素质提高,适应现代教育发展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造诣,而且必须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并且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六、读写结合,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篇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125-01
一、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 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可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英语专业的教与学一定程度偏离了原先的轨道,把各项能力与素质分裂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所述的综合素质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生重读写、重词汇积累、忽视实际应用以及语用失误等问题的现状。
(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短板及原因。英语专业在很多高校被工具化和边缘化,对外语专业内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其中,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设置并不能覆盖学生日后学习、工作中英语运用的全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难免也存在同样的疏漏。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个体来说,在学习中很容易会出现以下两个短板:1、由于语言环境限制导致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2、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而导致的实际应用能力匮乏。
这两个短板不仅仅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高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1、国人的羞怯心理。羞怯是中国人的通病。从懂事起,我们就被告知要谦虚、内敛、谨慎。而能言善道、不加掩饰、率性等外向的性格为我们所不提倡。长此以往,我们语言交流能力退化,结果造成表达能力低下,影响自身的发展。谦虚是必要的,但羞怯可能就是缺陷了。2、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我国独生子女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日益加剧,这无疑使国人不善交流的欠缺变本加厉。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原本就存在缺陷,他们从小独处,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得不到较好的管理,与社会甚至与父母疏于交流。再则,由于长期与电子产品为伴,加之近年手机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网上聊天、人机对话、短信交流成了他们每日必做的功课,而真正的人际交往则愈加少得可怜。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很多要素,涉及很多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一般来说,这里所述的能力涉及三个层面:情感、认知和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增加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对异域文化的正确心态。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根源,在某一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注定要表现出与其他文化不同的意识与行为。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中外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去了解这些不同,它们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把自己的文化和异域文化相比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做出明智之举。2、克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的产生不是由于潜在的病理因素,而是由于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储备所造成的。对于初次出国的人,“文化休克”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加以减轻或缩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掌握与异域文化交流所必需的能力知识,如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文化常识。第二,具备以多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考信息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思想开阔,适应性强。
三、以跨文化交际作为手段,实现综合素质的自我养成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大程度上,跨文化交际可以作为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手段。对于综合素质教育来说,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而其根本目的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活动安排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学生的身理心理需要,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一)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开展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一系列交换生项目、建立地企(外企)合作、中外文化宣讲等活动,学生能从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上文中提到的素质与能力,弥补综合素质的短板。
(二)把技能的训练和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学分设置上应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使英语语言知识达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中职;职业素养;企业化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是在普及九年义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教,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大量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武器。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也要迅速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生以往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将来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特殊学情的迫切需要。笔者所任教的财经类专业,大多为财会班、金融班等,班级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目标,长于接受,短于创新,眼前应变能力强,终身发展基础弱;还有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诚实度不够。
本课题的研究即以上述背景入手,以财经类班级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完成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管理质量为研究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以搭建职场育人环境为核心。从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方法探讨、实验管理反思、奖惩与考核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等入手展开研究,以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为载体,构成教育教学全方位一体育人体系。
(二)以“就业导向”为引导,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即企业化的岗位设置、企业化的制度建设、企业化的生产环境、企业化的产品质检,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氛围的“零距离,设计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以构建职业道德为前提,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旨归。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视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责任心、团队精神的培养;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体系,注重“善于与人沟通,以团队开展工作,对企业忠诚的要求,对学生加强相关教育,让学生以良好的态度参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培养财会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过程
(一)创设班级“企业化”管理的范式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学生成长的阶段性需求为主线,根据不同阶段制定目标,构建“一年学规范,二年成示范,三年当模范”财会类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总框架。
第一年:学规范。对于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去适应环境,认知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的规章制度,使“规范”深入人心。在学规范的同时,制订阶段性的子目标,以及对所学专业课程(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的了解及目标、技能要求的认知等,达成对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和对专业的初步认识。
第二年:成示范。要求学生(成员)在班干部(总经理)的带领下,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要求,模拟企业要求,制订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的子目标。班主任(即董事长)的主要工作是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是提高专业技能和自律性,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点钞、珠算、小键盘操作、沙盘模拟、会计电算化、记账、做账比赛、检验真假钞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第三年:当模范。全体学生树立“班(厂)荣我荣,班(厂)耻我辱”的理想,自觉地完成班级(企业)的常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为学校(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在实践学习中形成自我的职业观。
围绕总框架将目标管理具体分解成“目标、制度、网络、评价、活动”五个模块,以上五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班级工作实现“实践化、规范化、多样化、科学化。”
(二)构建培养职业素养的内容体系
1.以行业的经营理念为基础,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内容体系研究。即在班级管理中借鉴企业的经营哲学,掌握班级管理经验,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形象等内容的研究。
2.以“立信”为主线,形成浓厚的行业文化氛围的内容研究。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对于财会类班级,“诚信”显得尤其重要,使“信”的理念深入班级,因此对同学进行“立信”传统文化教育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对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3.以市场特点为准则,实现学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内容研究。主要针对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相适应这一问题,在学校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中职学校人才。具体研究行业对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对人才素质调查分析;研究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形成中职学校开展基本素质培养的途径、方法及相关的内容。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以实验教学来验证。
(三)细化管理范式的流程
1. 第一学年:“学规范”。(1)班级名称和制度的创新制定。如为了让班级更加突出“企业化”元素,把自己所在的10财1班命名为“10财1曙光财务公司”,并参照财务会计咨询公司的员工管理制度,相互借鉴,对比总结,制定了适合班级学生管理的制度。(2)公司领导班子的建立与职责分配。为了让学生感受企业中领导干部的等级制度以及职责分配,创新地把企业干部名称用到学生干部的身上,班主任为董事长,掌管公司的全面事务,各任课老师为董事,即常委委员,班级有事情需要董事的参与,班长可以称为“总经理”,主要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同时协调班级中其它班干部,学习委员可以称为“秘书”,或“技术部主任”,主要负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其它组长们可以命名为部门经理,主要负责自己所在部门的事务。(3)引入“虚拟工资”,明确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虚拟工资”的概念(以德育券的形式发放,学期末可以根据拥有德育券额度的大小申请优秀干部、奖学金等,持有的德育卷额度越大,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由度越大)。“虚拟工资”主要参照企业(班级)制度的内容,以积分制的形式计算,最后将其转化为员工的工资情况加以体现。在班级中,员工工资总额(德育券)=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根据员工完成工作的效果来发放,有“奖励部分”和“需扣除部分”。(4)营造企业氛围,播种企业文化。如召开员工大会,让企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布置教室,营造企业氛围等。通过这些外在的模拟,加深了学生对企业意识的刺激,让企业化的班级更直观,学生也更能感知企业。
2. 第二学年:“成示范”。(1)“请进来”以增长见识。邀请企业的领导、业务骨干到班级中,讲解企业文化、制度,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业形势,同时讲授各个专业在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和各工种在技能技巧上要点和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人才需求的形势,自身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在专业上学到更多、更新、更加先进的技术,为学校输出“保质保量”的人才起到积极作用。(2)“走出去”以感知企业。参观企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工作的艰辛,转变好吃懒做等不良思想,认知自身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的不足,体会对知识、技能汲取的渴望和紧迫感。“走出去”使班级与企业实质上有了联系,企业文化灌输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中,使之了解企业发展的背景、过程、前景,从中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促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渴望。(3)“试比武”以练就真本事。技能比武,是展示学生技能技巧的舞台,体现学生精神风貌的舞台。既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加强,又是经过了一次人才选拔的比拼,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增强了竞争意识。(4)“展特色”以共同成长。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如诚信考试(即无人监考考场)、创建班级网络博客、主题班会活动、心理健康剧表演等。
3. 第三学年:“当模范”。全体学生树立“班(厂)荣我荣,班(厂)耻我辱”的理想,自觉地完成班级(企业)的常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为学校(企业)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在实践学习中形成自我的职业观。此外,积极组织或参加一些模拟招聘活动、俱乐部招聘活动、参观一些高校,拓展职业体验,意在锻炼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早日体验招聘、应聘的经历等。
四、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收获
(一)学生反馈。(1)以“企业化管理”模式管理班级,让我们从开始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参观完公司以后,我们更加认识到掌握一门技能尤为重要,作为中职生,学习两年之后就要面临择业或升学准备,前两年对我们来说必须好好把握,这种管理模式使我们早做了准备。(2)作为实习生的我们,最有发言权,非常喜欢“企业化管理”模式管理,让我在学校里就对会计行业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实习中让我受益匪浅。
这是我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更能帮助我全面地提高班级管理艺术水平,让自己及时修正管理方式方法。
(二)学生处反馈。(1)在实施绩效考核后,班级中一些迟到、早退,卫生等问题立刻得到解决。在巡视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风正,学情浓,班级凝聚力非常强,在校园中,该班学生问候老师的声音最甜美,学生非常有礼貌。(2)班级整体情况好于同类平行班级,班级活动每次都很有特色,如义卖活动、跳蚤市场活动、元旦演出项目等都开展的有声有色。(3)走过该班的教室时,里面的布置让人感觉很温馨,学生们看上去都觉得很可爱。
(三)企业反馈。通过跟踪两个班级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后就业状况,我们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学生们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赢得了相关企业的赞誉。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班主任要勤下企业。为了班级更加科学地管理,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要到企业里去培训和学习。一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交流,使学校真正迈出了“校门”;二来让教师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必须面向社会,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行业意识”才会真正地建立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
(二)班主任要提高自身要求。“班级企业化管理”并不是绝对的照搬照抄企业的管理,而是借鉴企业的管理。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了解企业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要求我们班主任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三)班主任要加大实践力度。学生的稳定性是学校和企业一直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比较稳定的学生一般有三类,一是本地就近实习的,二是参加过课程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的,三是参加过学校技能训练队的。这三类学生中,就近实习本身是学生实习时双向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我们认为,加大课程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如何培养职高生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去获得更大的成绩,还需要在管理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生产”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古人伏.班级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N2010年3月版.
[2]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 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7年7月.
篇4
一、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岗位情境
学校模拟成集团公司,系部模拟成总公司,班级模拟成分公司。在学习、实训场所设立教室车间、宿舍车间、实训车间、机房车间、晨跑和课间操车间等,各班班主任为各分公司总经理,班长为分公司副总经理,班级班委会成员分别为部门经理,组长、舍长为车间主任,普通学生成为企业员工,形成分公司总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任―普通员工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架构。
各班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部门负责人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出台相应的岗位竞聘制度,遵循“能者上、不能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营造企业的竞争氛围,提出“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口号,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对照制度,学期初各班级各部门根据学校、系部总体要求,制订本班级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根据目标及计划安排详细的学习类、技能类、常规竞赛类、公益类、社团类、体育类、文化类等员工主题活动。通过系统的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体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班级文化布置上引入与本专业相符的企业文化,制定班级班规、口号、行规。在宣传栏布置企业宣传、企业用工信息、班级优秀员工表彰、员工活动图片展等,让学生学习企业的文化,了解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就业前景,让学生每天直面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以此来培养学生“上学即上班、学习即工作”的职业理念。
二、完善常规质量检查机制
参照企业产品检测办法,将学生日常常规如教室卫生、宿舍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晚自修纪律、课间操质量、学习成绩、技能成绩、每日出勤等同于企业的产品。即将《学校常规标准》等同于《企业产品标准》,将《学生行为准则》等同于《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常规做到位相当于企业员工做出合格产品,可以获取基本薪水,而常规做得不好则被扣分,相当于企业员工做出不合格产品就要扣薪水。学生必须遵守学生行为准则,违反纪律同样要扣薪水。
学校将校学生会机构模拟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团委书记任质检中心主任,主席团任副主任,依据常规分类重新设置相应常规质检部门。学校质量检查部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检查要求、检查时间。同时系部辅导员和值班教师组成教师质量检查机构,每天参与质量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送至班主任办公室,为各班级统计员工薪水提供依据。
三、学生模拟薪水标准及方法
根据走读生和住宿生两种性质,分为白班和白夜连班,制定白班和白夜连班两种普通学生月工资底薪标准(虚拟)。管理岗位的薪水,按照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的管理级别,每升一级岗位,月薪增加普通学生底薪的10%。各班级根据学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天检查扣分反馈单,按照标准比例给每位学生做好加减分数据统计,各班班主任在次月初将班级学生上月薪水表上交给系办班级企业化管理专员。同时系部依据参与活动和比赛的情况,制定员工加分制度,分班级、系部、学校、市级、省级、国家级六个级别进行加分,级别不一样,加分分值不一样。员工的产品质量被扣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相应扣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五分之一分,形成企业质量捆绑式扣薪模式。员工的产品质量或参与活动加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相应加六分之一分、八分之一分、十分之一分,形成企业质量捆绑式加薪模式。这种准企业化的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
四、班级企业化模式下学生评价机制
系部根据班主任上交的班级学生月薪表,在学校宣传栏内进行全校“晒月工资”表扬。将全系工资前100名学生的照片、优秀事迹等做成版面全校表扬。同时每个班级必须在教室信息栏张贴本班所有学生“月工资”,系部根据薪水排名,每月评选出“班级之星”“系部之星”“学校百星”等荣誉称号,通过表彰激起学生每月争取“高工资”的愿望。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 接轨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22-01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职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
1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和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饱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人翁精神。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差异性及不相交融的结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向学生介绍相关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初步了解企业,打好职业基础。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命,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快速融入到本企业的文化中去,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岗位,为企业带来效益。
由于在以精神追求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和以价值观念为追求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企业所需的“职业性”,从而不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给企业带来了困扰。
3 打造与企业文化相交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性”素养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积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并且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接轨,才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校园文化。
3.1 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与企业管理方法接轨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一些是专门为就业服务的,如德育课、各专业课、礼仪课、口才训练课(以本校为例)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上进行改革,使之更多地向企业文化靠拢,就会更好的为就业服务。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若能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接近,对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将会是莫大的帮助。
3.1.1 课程改革探索
德育课、专业课、礼仪课、口才训练课的设置皆是为就业服务,但如果只是在理论知识上照本宣科,与岗位要求仍然脱节,对学生的帮助意义不大。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效果必会有所不同。例如,《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公司化管理模式融入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班级、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三者进行角色转变: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公司,跟其它公司一样,分部门,实行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架构: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董事长的角色由教师扮演,控制整个公司的宏观运作,课代表则扮演总经理的角色是执行者与整体协调人,最后以组为单位划分部门,每小组选择一个部门负责人,其他学生都将成为公司的员工,各司其职。考核和成绩的判定也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率先接触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特点成果显著。其余的课程如专业课、礼仪课、口才训练课本身就是为就业服务,与企业的交叉点更多,相信进行改革会容易得多,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3.1.2 校园管理方式的尝试
现行的学校、班级制定的校纪及班规等行为规范虽对学生有警示、规范作用,但只限于条条框框的遵守纪律,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管理的特点。如对待迟到、病假等事情的处理方式,企业会不折不扣的扣工资,但学校绝对不行,只能用操行分来代替,迟到的学生照样会迟到。如果班级能在管理模式上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将“班级操行分表”改为“学生工资表”,将学生的各项表现量化成“工资”用分数体现出来,日日结、周周算、月月评,将扣除或奖励贴上墙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激励会更接近企业管理。
3.2 以活动为载体,让接近企业文化的常规活动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达到教育学生、打造自己独特校园文化的目的。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应该朝着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的方向发展。以本校为例,每学期一届的技能大赛、每年的模拟招聘及校园文化节中的礼仪短剧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并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活动平台。
3.3 邀请优秀企业专家参与到打造校园文化的行列中来,让校园文化建设富有职业气息
企业、行业专家会从本企业文化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给出实际建议,若能邀请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参与到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将本企业优秀的适合学校的理念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所了解、熟悉,进而更好地在顶岗实习中进行实践和体验。企业的凝聚力也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加强,那么企业效益必然也会随之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会越大。学生也会在不断地实践和体验中,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融入企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
3.4 利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的反馈及时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篇6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日语教学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21世纪合格的日语人才也毫不例外,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日语人才的重要性和企业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特点。就高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复合型的日语人才,逐步在日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革.融入新的文化内涵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日语人才的重要性
由于越来越多的业务交往在跨国企业间进行.因此.外语人才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外语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和采购各种生产要素,而国际市场信息基本上是以外文的,所以企业只有通过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才能获取这些信息。其次,外语人才能够驾驭现代经济交易方式,节约交易成本。现代交易方式是以信息网络技术和银行信用为依托的,如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电子商务。外语人才能够熟练地运用先进的交易方式和手段,进而为企业节约大量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最后,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能够代表企业同国外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企业外语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国际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在急速发生变化。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下,日本企业必须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日本企业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日本人是无法实现国际化的生产经营的,应该不论国籍地雇用且活用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同时随着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各国经济的崛起,各国的工资水准逐步提高且急速走向市场化。日本企业从原有的海外进出以“生产基地”的模式逐步转向“当地市场化”的模式。这就要求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雇用、活用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和中国式的运作方式。且具有较强日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日语人才需求的特点
日资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具有较高日语水平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日资企业在录用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时非常重视毕业生的日语能力.他们期待学生具备能够用日语执行和完成工作中的大部分业务的能力;在较高日语能力的基础上,日资企业对于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性素质,对企业的归属感,以及长期安定工作的决心也是非常期待的:此外,日资企业也希望毕业生是充满活力。是能给企业内带来活力的人才。
各调查结果表明.日资企业要求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大致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①商务工作中所具备的日语能力。包括针对不同对象和场合而分开使用的会话交际能力、电话和邮件等“非面对型”的交流能力、书写文章和整理资料的理解能力。
②了解商务文化和商务知识,包括对日本企业的组织性和工作方式的了解。
③学生能初步具有作为“社会人”在企业中工作的“社会人意识”,以及“社会人行动”的能力,包括团队意识、规律意识、协调性和掌握商务礼仪等。
并且,日资企业在以上三方面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期待日语专业学生具备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能够理解日本企业“异文化”的立场。
三、高校日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以往大学的日语教学较多地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和思路不开阔,走上社会后常常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大学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社会,联系实际,且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
根据未来日语专业发展的方向,一般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除个别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外,还设有各种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翻译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体现日语专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人大三年级后除继续学习相关日语课程、日本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外.专业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文化、国情、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内容,尽量体现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最新的信息成果的课程,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跨系学习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当然,无论是日语基础课程还是公共课、选修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均要从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出发,未经论证盲目开设课程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可采取压缩课时的做法,实行“弹性学时”,做到减时增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努力提高他们的应用和交际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保护好内容的质与量,注意教学内容在教学整体中的作用,力求内容新颖.切合需要。当前的日语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和更新缓慢的问题,学校应给予人力、财力支持并依靠基层教学单位逐步更新知识,以满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并且,优化课程体系也要注重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的主要渠道,学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教材能较好地反映语言规律和其它必要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大学作了较好的探索。人民大学的日语教学特点是将双语(日语和英语)与外经贸教学作为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为此,大一和大二开设的都是“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课,而到大三及大四高年级时则开设日本经济、贸易、金融、经贸谈判及函电等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着经贸学科发展。学校还开设有模拟教室进行教学,使学生置身于逼真的谈判场景中进行模拟谈判,练习写函电文章。同时还利用该校文史哲和政经法综合院校的优势,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其它专业,鼓励他们听各种文科类的公共课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日语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才培养的趋势
当今世界,文化学习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了解,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而且我们只有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的文化内涵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也就是说对于日本,我们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历史和国际关系等角度观察和研究,而且要特别重视文化的范畴,从文化传统、价值观、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们不仅要研究日本人的外部行为,更要分析深藏于其行为中的思考方法,了解其赖以行动的思想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要研究“日本”这一模式的文化根源。例如,在谈到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时。人才的流失是其独有的特点。通过对日企员工流失与欧美员工流失的比较.日本企业员工主动流失率为17.86%。被动流失率为6.61%.主动流失率是被主动流动率的2.7倍。但与欧美企业员工随时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相比,日企员工的雇佣相对稳定。但为什么一些优秀的人才不愿在日本企业工作呢?他们往往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管理经验、教育背景及相当好的语言能力。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不习惯日本的企业文化和日本式的经营作风。如果能在高校日语教育机关中适当地增设日本企业文化、日资企业就职指导、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等课程.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商务情况的技能。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日资企业和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培养他们进入企业工作的作为社会人“预备军”的基本素质。
高校的日语教育机关可通过多种渠道推动“产学合作”,即建立高校日语专业和日资企业间有效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设立定点的日资企业的实习基地.促使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推动高校日语专业成为几家定点大中型耳资企业的培训基地.为日资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从而做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拓宽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
篇7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激励机制 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西安世界园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酒店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酒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盈利越来越微薄。酒店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酒店人才频繁离职,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高离职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酒店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管理者的一致认可,如何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创新员工激励机制,尽可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各大酒店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1.现代酒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大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种观念:一是坚持“以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实践中,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现代酒店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层人才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导致酒店管理层人员结构呈扁平结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1.2缺乏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多数酒店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培训在短期内不会有成效,与酒店的经济效益提高无明显相关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没有实效性的投资,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酒店人员流动较大,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投入有所顾忌,导致酒店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体系,直接影响了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1.3员工的薪酬福利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酒店的员工薪酬体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福利”三部分构成的按岗定级定薪体制。酒店员工要想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仅仅通过优秀的表现,或者职位升迁的方式,且通常情况下,酒店员工的薪酬待遇会与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挂钩。这种较呆板的薪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导致酒店人员流失的主要根源。
2.现代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手段
2.1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酒店文化是伴随酒店的长期经营而形成、发展、沉淀形成的一种具体酒店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酒店文化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酒店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效能。酒店文化的建立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突出“人”的重要性,凡事以酒店员工为根本点,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尊重,处于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氛围中。应将员工激励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摒弃传统的家族连带式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为酒店招聘真正具有潜能、实力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员工队伍素质,建立“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酒店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对于酒店人才建设,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应增强酒店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礼节礼貌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加强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感培训,培养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素质。总而言之,现代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不仅让员工具备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酒店员工的基本手段。酒店应建立浮动工资制度,将酒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尽可能丰富职工工资内容,多向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倾斜,多考虑促进员工成长,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等。其次应建立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酒店成功经验,从安排员工奖励旅游,适当增加带薪年假,发放俱乐部会员卡、提供集体旅游等文化利,提供学费报销计划、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教育培训利,提供购房低息贷款、房租补贴等住房利和储蓄计划等金融利等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酒店优秀人才高离职率现状,酒店应加强员工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酒店文化,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与效能,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艳,任明丽.酒店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4).
[2]程子非.浅析我国酒店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新财经(理论版),2012(6).
篇8
一、音乐素养
素养,指由平素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品质和能力,与素质基本等同。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本文将音乐素养分为音乐价值观、音乐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等四个大的方面,音乐素养是一个关于技能、能力、知识和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的素质,它不仅需要一般的音乐知识和能力,更多的是需要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其中音乐价值观、音乐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等四个大的方面又有很多小分支,比如音乐知识主要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多个方面,本文就不一一述说了。随着我国不断推动包括音乐课程在内的各项教育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课程的改革离不开音乐教师的个人音乐素养,更离不开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下面本文将简要分析一下当前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
二、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
本人在长期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弹唱、绘画、跳舞、阅读等幼儿课程都有涉猎,比较全面,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通和博是必不可少的,但经过本人仔细观察发现,现在大多数幼儿音乐教学是进行歌唱教学,而对于欣赏活动、打击乐器和韵律活动大都是在公开课进行或者有上级前来调研才进行。其次对于幼儿教師最直观的印象是很多教师音乐素养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经常会出现唱歌时对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唱歌也常跑调。这引发本人的深深思考,现在的老师大都多才多艺,但是这种多才多艺是否真的有必要,博而不精还不如专精一门。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否起到对孩子的良好教育,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是否真能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三、调查方法
淄博市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是齐鲁文化中齐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风浓厚,是山东省的学霸城市。幼儿教育对于淄博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由于全面调查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本人将主要在淄博市区展开调查分析,在教师专业化这个独特的视角下系统地、联系的研究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策略,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音乐素养的要求展开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选择淄博市直机关幼儿园、淄博市青少年宫幼儿园、淄博齐鲁幼教集团幼儿园为调研单位,调查对象既涵盖市区重点公办幼儿园又有规模大、口碑好的民办幼儿园,通过对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幼儿园的调查访谈,重点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积极探索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培养的支持策略、实践框架、培养模式和方法。
1、研究对象。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和在职阶段的幼儿教师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在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调查选用分层调查,主要包含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主要为市区内的公办园和民办园,尽可能的去丰富数据以反映整体情况,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在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调查选用分层调查共发出200份,有效样本172份,在职幼儿教师教师调查问卷共发出210份,有效样本193个,仅仅对幼儿教师学历和身份进行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调查结果如下表 2、研究内容。本文从概念分析和维度分析两个方面并参考他人的调查问卷,编制了一份适合在淄博市调查的问卷,主要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职培训等几个方面对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主要从选择幼儿音乐教师职业的原因、对现在工作的态度、影响现在工作态度的因素和你认为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共发出300份问卷调查,回收279份,具体数据就不一一例举了。通过上诉的职业道德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音乐教师对于这份工作比较热爱,只有17%的教师对于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大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工作量大和工资比较少,教学动力有些不足,很多老师对于老师应该具有的品质比较认同,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改善老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幼儿园领导应该重视音乐教学工作,不要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这样能够有利促进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发展。
(2)专业知识。幼儿音乐教师能够正常从事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相关文化知识、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等三个方面,本次调查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乐理知识、音乐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来对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个人的教学理论掌握不好,各种音乐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存在较大的欠缺,这说明幼儿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个人的深入学习,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促进自身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发展。
(3)专业能力。一名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才能使知识转换为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科研能力、与同事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个方面。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幼儿老师希望能够通过做课题来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自身能力达不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出现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许多教师还认为自身应该增强的能力有合唱与指挥方面、钢琴即兴伴奏方面、舞蹈编排方面以及和同事的沟通交流方面。老师们存在的这些不足对于提升本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提高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对策
结合查阅相关文献以及本次调查情况,本文提出了几条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水平。首先应当树立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主要包括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分析自身专业化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认真反思评价结果,这是促进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幼儿园应当保持良好的专业化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合理的工作量安排和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和音乐资料,这是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是构建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基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校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培训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以及基于教师和专业人才构成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促进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行动研究,强化案例研究,建立发展性评价,注重教师一体化培养等诸多方面。
篇9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误区
1、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在“外出挣钱”和“在家陪伴孩子”的选择中、在“不回家节约费用”和“回家探望孩子”的选择中、在“把孩子放在老家上学羁绊少”和“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耽误挣钱”的选择中,父母们更倾向于前者。
2、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更多依靠其天资及其领悟能力,父母或环境等影响不大。天资聪明勤奋,父母不在身边同样学习好;反之,自己文化知识有限,在其身边也对其学业帮助不大。
3、成才观的误区。相当多的家长只关心孩子成绩,成绩好就是有出息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乖”的孩子。至于习惯、个性、情感、价值观等人格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的家长不关心这些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更不知如何进行培养。
4、教育依赖的误区。一些父母认为,学校和老师是教育的专业机构,有能力、有责任教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文化素质低,实在不能教好孩子;自己拿钱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了,学校就应该负起全部责任,否则就是学校和老师的失职。
二、提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改变家庭教育思想观。
1、“养育孩子”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笔长期储蓄。家长们应该意识到:长远来看,“养育孩子”、“发家致富”和“自我发展”同样重要,并适当向“养育孩子”倾斜才是明智决策。在满足家庭基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农村父母们应本着孩子优先的理念,适当牺牲经济利益,做好外出务工和教育孩子的规划。原则上,夫妻双方应尽量想法与孩子在一起,不制造“留守儿童”,这是“上策”。实在不能兼顾时,夫妻中至少一人应作出“牺牲”:在家任“全职太太”或在家附近务工以方便照顾孩子。即使是夫妻均远离孩子的情况下,父母也应不吝惜费用和时间,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与孩子的思想接触,使孩子心灵不再孤单,享受到一定的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每年的节假日,尽量多回家探望孩子,或是接孩子到身边小住,密切亲子关系。夫妻在和孩子分离期间,应委托得力的、可信的监护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大方给予监护人,使其乐意负责地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尽量减少孩子远离父母的心理创伤。
2、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和教育观。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和升学为唯一指标评价学生发展好坏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已经落伍,孩子身体和心理、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科学的、素质教育的成才观。学习成绩仅是“认知”的一个领域而已,是非常狭隘的成才观。情感、个性、价值观等人格因素的健康发展才是孩子“成才”的要意,其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基础。
农村父母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己成长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太好,因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往往比较落后。通过多种途径,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应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独立的、有独特思想和个性的、不成熟的、有发展可塑性的个体。对孩子应宽容不苛求,允许犯错误,不姑息错误,耐心教育引导。尊重、相信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不粗暴、专制、冷漠地对待孩子。
(二)形成科学的家教理念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基础教育。严格说来,良好的家教理念不应在孩子出生以后才去学习或实施,而应在每个男女还未为人父母时就开始进行培养。良好的文化基础教育为科学的家教理念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早日实施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大发展农村教育的力度,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
篇10
摘 要: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与职业素质培育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三堂对接”,使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与第三课堂专业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以双师型教师为教育主体,合力推动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育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是指学生基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初步认知以及企业文化之于企业、个人发展重要性的清晰认识,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内核形成的职业素养。李海静、胡海丽等[1]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职业倦怠感存在明显影响,可培养员工“体谅和理解”组织行为的心理期望。张先状[2]提出,训练学生的企业文化运作能力,是加快塑造学生“企业人”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高职教育中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学界及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加强高职教育中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兼重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以实践教学及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主,通过引企入校、工读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对相应专业技艺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均与企业紧密关联,因此其强调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本质上仍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凸显特色的主要表现。
(二)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定义为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较强的适应能力;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3]。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设计中,使高职生能够尽快进入合格“企业人”的角色,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有助于高职生深刻认知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长久影响,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与职业目标,有效衔接专业学习、技能认证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一)校企合作、工读结合是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融合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各院系、专业要与行业内知名度高、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企业深度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办校入企、工读结合等途径与企业共同搭建起无障碍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中,将鼓励创新、敬业奉献、责任担当、团队协作等企业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教育,营造更加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职业教育氛围,使学生更快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育积极健康的职业素养[4]。
采用校企合作、工读结合的企业文化素质教育途径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可以邀请知名企业人资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培训师到校讲座、座谈,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教育中,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企业文化。或者,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形式,组织学生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实践,在锻炼实践性技能的同时,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的文化氛围,更直观的感受企业文化素质并生成深刻的理性认知。
(二)仿真教学是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囿于教育年限以及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校企合作还无法完全负担起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在继续巩固发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职教育需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增加仿真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依托高等教育课改,进行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工作流程,模拟典型工作环境和场景,使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也可以深度发掘专业知识中的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比如设计工程专业可以结合装饰结构与材料、办公室空间设计等与企业形象设计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理论思考、实践技能练习等进行专业学习与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叠加教育。
(三)职场文化品牌活动是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
要立足高职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教育中发展职业性强、品牌影响力大的职场文化活动。可以成立企业文化研修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践行,定期组织优秀校友或专业教师到校组织专题讲座或演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运用企业文化元素如创新、协作等。依托“企业家论坛” “职教新干线互动交流”等网络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形成“宣讲讨论――示范引领――交流互动”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培养严谨细致的品质。由合作企业牵头或协办“五赛”即专业知识竞赛、辩论赛、创业策划赛、演讲赛、体育赛,在校园内营造起正能量、职业化的浓厚氛围,帮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对企业文化理解与认可,强化职场素质。
(四)“双师型”队伍是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主w
“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的师资特色,专业任课教师需兼具教学、科研及教学素养,同时有从事专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组织生产经营的能力。“双师型”教师对企业用人需求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均有深刻认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任务,促进优秀企业文化元素渗透并融合进入专业教学中,是高职教育发展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
三、结语
综上,企业文化素质关系到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快速适应“企业人”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为适应企业管理文化对高职生职业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高职院校应加强“三堂对接”,从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专业实践等多途径加强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海静,胡海丽.浅谈员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7):19-22.
[2]张先状.以现代企业文化塑造学生的“企业人”职业素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