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心血管;血压;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直是人类多发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冠心病更加危害人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这对医疗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相应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困难。本文就如何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护理方法
1.1 做好入院评估: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1.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1.3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其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应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1.4 仔细观察病情 及时了解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也应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加强夜间巡视。
2 实施人性化服务
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的结合,护士要做好护理工作,必须掌握各种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病人尽快进入角色,使病人能够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对患者存在的疾病状态或潜在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及时了解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患者解决问题,按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决定着人性化服务的成效。护理人员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护理措施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应是关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因其特殊特点饮食上大多要求低盐,低脂的治疗型饮食,有些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尤其是对一些已习惯吃较咸食物的病人。我们应根据病情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解低盐、低脂的重要性,以及应怎样地配合医生与护士的治疗。另外,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粪便软化排出。对心梗病人嘱其大便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在加强生活护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在剂量上与中年人有很多不同,因此,要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剂量,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 康复期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从一些细节入手,防范心血管病的发作,如要做到“六不要”:即不要猛烈回头,老年人一般颈椎有些问题,回头过猛容易产生脑供血不足,诱发短暂性脑缺血;老年人还不要泡澡,泡澡时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供应心脑血管的血液量下降,另外温度太高还会产生三氯甲烷等有毒成分,散发到空气中后被人体吸收非常不利于健康;老人还要注意不能喝冰镇饮料,以免刺激冠脉痉挛,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还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和酗酒;也不要空腹跑步,否则会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老人还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蹲式洗手间,最好使用坐便器,以免站起来过猛导致发玻换季时分别减药如今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得比较好,已经在130/80这个正常范围内,于是开始考虑停药的问题。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篇2
【关键词】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负性情绪;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89-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我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逐渐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疾病控制等有关。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病情发展、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1对急性心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
包括:(1)由医生、责任护士组成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社会及家庭情况,制订干预计划和内容,明确干预目的,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2)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具有可干预性、可预防性等特点,注重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制订教育计划,根据不同的患者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的基础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方式的选择、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每天20~30 min,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有关问题,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该病的影响。(3)心理护理。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与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增强适应能力。(4)放松疗法。每天早晚做深呼吸运动,每次10min,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定时欣赏。(5)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常识和注意事项,在住院期问如何配合以利康复,如何寻求医生和护士的帮助,出院后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及救心丸,提高防治疾病效果。
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功能在人体中最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因而有关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证明,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常合并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疾病所致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及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等有关。
在实施心理干预中应注意:①做好心理沟通。通过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开导和帮助;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后者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因为医护人员的言行都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②理解与支持。心身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波动性大,患者顾虑多,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只停留在帮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理解其痛苦与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支持他们,使其改善心境。 ③体贴和帮助。心身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依靠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时,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患者内心矛盾,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才能解除心理问题。
篇3
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饮食护理、用药指导、随诊指导等,由专职护士完成;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护理外,同时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信赖基础、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跟踪随访),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复诊,继续实施系统的、持续的护理干预。帮助病员分析孕期SLE病情活动情况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结果:两组病员并发症及母儿结局比较,观察组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感染、早产、胎儿丢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SLE合并妊娠患者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知晓SLE合并妊娠的相关知识,改善认知态度,加强预防措施,有计划妊娠,加强围妊娠期管理,密切妊娠后的病情变化,坚持遵医嘱用药,提高SLE合并妊娠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母婴存活率。
关键词:全程系统化 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围产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41-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生育年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所有脏器,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妊娠会对SLE患者病情本身产生影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病情复发,有15%-30%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脏病变,而且即使在妊娠结束后肾脏病变仍会继续恶化。来自我国SLE研究协作组(CSTAR)[2]数据库的资料显示,我国SLE患者中有9%的患者会发生不良妊娠。可见SLE病情本身与妊娠之间存在紧密的不良影响。因此年轻SLE患者的妊娠与围产期管理已成为广大风湿病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科自2007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SLE合并妊娠患者30例,通过对其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SLE合并妊娠的患者,平均年龄25±1岁,均为初产妇病程3个月至7年,孕期首发SLE12例,孕前确诊的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1.2 干预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根据医嘱用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饮食护理、用药指导、随诊指导等,由专职护士完成;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护理外,同时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信赖基础、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跟踪随访),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复诊,继续实施系统的、持续的护理干预。帮助病员分析孕期SLE病情活动情况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找出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及时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如下。
1.2.1 建立信赖基础。病人一旦就诊,即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关爱病人,由责任护士给予热情礼貌的接待,保护病人的隐私,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信赖,并互留电话,随时接受病人的咨询。
1.2.2 认知干预。建立个人档案并对病人进行评估,包括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特点、治疗经过、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能力、工作情况、心理状况、生活及饮食习惯、家庭成员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态度等。制定计划并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期病情的监测,指导用药,围妊娠期管理等。
1.2.3 心理干预。SLE合并妊娠患者易出现焦虑状态。针对病人出现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护士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尊重病人的感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将给予病人良好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尤其是丈夫。蕾芬芳等[2]认为,病人在支持系统中最需要配偶,其次是父母的支持。Friedman认为,如果个体所得到的是来自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支持时,她会感到更加满意。因此,将院外护理知识教会家属,让家属理解、配合、支持,并参与到护理活动中来,多为病人提供关怀与支持,使病人以平静、乐观、稳定的心态在温暖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护理能促进病人康复。
1.2.4 行为干预。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病人希望得到医生指导及获得疾病预防知识。专职护士除了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应将健康教育卡片或手册交给病人阅读并带回家,教育病人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本病的因素,如日光照射、妊娠、分娩、药物及手术等。讲解妊娠时机的选择,即妊娠前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以上(最好在1年以上),尿蛋白定量(24h)在0.5克以下,服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在15mg/d泼泥松相当剂量以下,没有服用免疫抑制剂(除羟氯喹外)的患者。围妊娠期的管理,妊娠必须是有计划的,对那些不满足允许妊娠条件,以及病情处于中重度活动状态的患者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避孕手段。适用于除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外没有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SLE患者口服避孕药必须使用以孕激素成分占绝对优势的避孕药。对病情不稳定、抗磷脂综合症(APS)患者或肾病综合症患者、有高凝倾向或血栓形成病史的患者不能使用口服避孕药[3]。密切加强妊娠期间的病情监测。SLE患者在妊娠期间有可能发生病情复发,对患者本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妊娠的后3个月内。因此应该对SLE妊娠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一般来说,在妊娠的前20周内每4-6周随访1次,妊娠20—28周内每2周随访1次,在妊娠28周后应每周随访1次,直至分娩。
1.2.5 跟踪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及婴儿的情况,了解病人在控制疾病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经常提醒和监督病人遵从医嘱,病人也可随时来电咨询。
2 结果
表1示:两组病员并发症及母儿结局比较,观察组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感染、早产、胎儿丢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SLE合并妊娠患者除3名胎儿丢失外,其余27名婴儿降生后,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处于稳定期好转出院。跟踪随访其中1例患者因疾病复发,肾功受损严重1年后死亡,其余母子稳定,提高了母婴存活率。
3 讨论
妊娠会对SLE患者的病情本身产生影响,有一半以上的SLE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病情复发,15%-30%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脏病变,而且即使在妊娠结束后肾脏病变仍会继续恶化。可见SLE病情本身与妊娠之间存在紧密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知晓SLE的相关知识,改善认知态度,加强预防措施,有计划妊娠,加强围妊娠期管理,密切妊娠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治疗SLE病情活动,是避免SLE患者不良妊娠转归、改善SLE妊娠患者的预后、提高SLE妊娠患者的母婴存活率的关键。坚持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有助于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冯鹤媛,胡春燕,李莉萍,等.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146-1147
篇4
【关键词】超早期人工通气;机械通气;长途转运;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
有机磷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危重症,重度有机磷中毒可迅速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机械通气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患者急需转至上级医院,故探讨超早期人工通气在长途转运并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笔者所在市急救中心及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采用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并机械通气方法长途转运并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均为基层医院急诊接诊患者,距本市急救中心及本院50~100 km,男26例,女22例,年龄3~62岁,平均(18+7)岁,均符合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1],同时具备以下两项之一:(1)因中毒严重导致大量分泌物堵塞气道窒息。(2)中毒造成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以鼻导管吸氧无法缓解。
1.2人工气道途径及方法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均于急救车赶至基层医院,长途转运前即采用经口或经鼻的方式建立人工气道,所用插管选用美国高容量低压力套囊的塑料导管。经口时将喉镜叶片自患者右口角推进至声门,向上向前提起暴露声门,插气管导管至声带下。经鼻时将气管导管涂石蜡油后凹面面向患者腭弓插入鼻孔,经下鼻甲接近声带,于患者吸气期插入声带下。以注射器向气囊注入5~10 ml气体,以胶布固定好导管,同时尽快以电动吸引器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3呼吸支持48例患者均于建立人工气道后迅速转至120急救车内,以车载呼吸机机械通气。呼吸机采用德国MEDUMAT Standard A重症治疗呼吸机,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F):12~16次/min,由慢至快逐渐增加以防止二氧化碳排出过快而诱发代谢性碱中毒;吸呼比(I/E):1:1.5~1:2.0;氧浓度(FiO2):40%~50%;呼气末正压(PEEP)2~3 cm H2O;气道压力报警上限40 cm H2O;先将呼吸机与模肺连接(若无模肺可临时用一次性胶皮手套替代),观察呼吸机工作时的模肺状态正常后再将呼吸机与患者气管导管连接,使呼吸机正常工作,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血压及脉搏,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足量、早期、联合、重复应用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药,并急速转运。于转运途中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脱管与堵管(包括口腔护理,气管导管及口周干燥,胶布良好固定,气道湿化,吸痰,气管内给药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解毒药过量中毒。
1.4院内救治转运患者至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后即转接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德国Drager Savina重症治疗呼吸机或德国SIEMENS Servo Ventilator 900 C呼吸机,均有容量和压力支持的双重功能,模式采用IPPV,稳定后为SIMV+PSV,脱机时为SIMV。同时继续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并以肥皂水和温清水二次清洗患者,包括被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口服中毒者以温清水二次洗胃。
2结果
脱机成功,好转出院42例(87.5%);并发症5例(10.4%),其中中间综合征1例,呼吸机依赖1例,插管压迫造成口腔溃疡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死亡1例(2.1%),因上机时间过长(>15 d),家属主动要求脱机后死亡。
3讨论
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因气道阻塞和阻力增加,无创通气(面罩式人工气道)无法使气道通畅,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高碳酸血症,如不及时予以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支持,将迅速出现心跳骤停,故应尽快采用有效的人工通气,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120急救车到达基层医院,第一时间见到患者后,即于患者发生呼吸肌麻痹前经口或经鼻给予气管插管(此时可暂时给予经管射流吸氧,其纠正低氧血症的效果优于鼻导管吸氧和无创通气)。呼吸衰竭一旦发生,即可迅速及时采用车载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防止发现不及时或插管延迟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对患者进一步损害。对于肌无力明显的患者,即使没有呼吸肌麻痹也可预防性气管插管[2]。
总之,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为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在解毒治疗的同时,超早期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对积极防治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桂玺.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1-966.
篇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男,69岁。病人因入院前1个月爱人去世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故表现为抑郁、食欲不振、伴咳嗽、咳痰而来我院收住我科。查体:可见轻度杵状指。体温37.6℃,X线、CT、核磁检查均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我们为了配合临床医生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肺部感染真实情况。仔细观察病人的咳嗽,咳痰症状,以及留痰做药敏试验等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具体方法:正确的留痰培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临床护理中正确留取痰标本,为协助诊断护理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工作。病人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痰,此病例少见,为进一步了解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必须做痰的药敏试验。我们在送痰盒时先向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讲明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与方法。
首先嘱咐患者清晨刷牙后咳出深部痰于痰盒中,以防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化验结果。患者理解了就会积极配合。
患者在住院期间,留痰化验17次,其中阳性率94%,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用雾化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呼吸系统的主要病变在呼吸道,而痰液的淤积能助长细菌繁殖,加重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清除痰液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痰液的黏稠且部位较深,痰不宜咳出。我们采用0.9%生理盐水20ml内加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5mg雾化吸入,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20分钟,可达到温解融化痰栓的目的,还可产生局部及全身抗炎作用。经过用雾化吸入,咳嗽,咳痰顺利,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是既简单又有效的雾化痰的方法。
护 理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爱人去世,而伤心过度,表现抑郁孤独,不愿进食,不能配合临床治疗,尽管对本病临床上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把心理护理做为一项重要措施力求病情缓解。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提高我们护士的心理素质。我们关心病人使他们感到亲切融洽,做好生活护理,并做好亲属工作让他们常来探望病人,使他感到在医院里并不觉到寂寞孤独。
我们结合病人原是老市长在护理中尊重他,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不冷落他对不合理的医疗护理或其他要求不轻易拒绝,用浅显的科学道理去说服他。我们针对他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不佳,采取了保护性护理制度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行动、神情态度、跟患者谈话时要有同情心,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要控制自己情绪,轻声安慰他,使他产生安全感,采取治疗护理措施时要镇定,以免造成不良刺激。
篇6
【摘要】 从医院的临床来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相对来说较多。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并在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中所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
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开始退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时,其存住院期间的护理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院2009年1月1日一2009年12月31日的50例60岁以上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得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中5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8.7岁。这些老年患者都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这些老年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等。从病程来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为13.7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7.5年,平均住院次数为4次,这些病人伴有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肌炎在内的慢性疾病。
2 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心理护理:呼吸内科住院的这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忧虑、烦躁、恐惧、悲观及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这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所具有的病程长且药物疗效较差的特点决定,该类疾病还具有病情反复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在护理中要确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掌握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沟通,在关注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病人心理护理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2.2 用药安全护理: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生改变,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也会导致药物耐受性的改变。同时由于药物之间互相的影响,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现象,就会导致相应的问题。因而在用药安全上必须关注,否则轻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重者导致中毒。护士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监督患者服药,避免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出现错服或者忘服。对吞咽困难的患者或者不能吞咽的老年患者,应采取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在用药后护士应关注药物疗效与是否有副作用。
2.3 皮肤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者因活动时气促等原因导致不愿意翻身,甚至不翻身,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问题,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相对来说较高。这就决定了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都翻身护理的关注,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在进行皮肤清洁时避免所用水温较高,不能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同时要保持老年住院患者床铺的整洁与干燥。
2.4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加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成分会减少,而在本院的这些病历统计中可以知道这些患者所患的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本身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而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病人的Lj腔清洁,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病人应少吃多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饮水,合理调配,从而满足住院患者的营养需要。
2.5 睡眠障碍及护理:在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来看,这些老年人多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睡眠障碍。也就是说,在这些老年患者的住院期间应尽力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医疗活动尽量安排在日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轻,即操作轻、说话轻及关门轻。在患者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喝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饮品,对严重失眠的町辅助于药物治疗。不能让老年患者单独居住。
2.6 R常安全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或者身体的其它状况等诸多原因,容易导致发生跌倒伤。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住院患者在外出检查时应做到有人陪伴,对老人可能出现的有失进行必要的处理,必要时给老人配备联系卡。同时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参加基本的日常活动。根据天气的变化建议病人增减农物,并定期为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
2.7 康复期护理:对于已经处于康复期的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应鼓励他们多进行呼吸方面的功能锻炼,增加自身的有效通气量。在护理过程中对要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从而更加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对容易换感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综上所述,从对我院所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分析可以看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注意好每一个护理细节,从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配合好老人的家人、朋友或者其它护理人员,有效的促使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凌艳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实践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9,01.
篇7
关键词:住院环境 老年 呼吸内科疾病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30-01
我院为基层二甲医院。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医院引起了重视。查阅国内外相关报道,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人结合相关报道以及长期以来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预防和康复提供依据。相关报道分析,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十分容易感染[1]。为了尽早解决感染情况、预防感染发生、减少患者感染率,我院特选取曾来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病例63例进行探析,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曾来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病例63例进行探析,其中男性患者41人,女性患者22人,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1.7±2.39)岁。平均住院天数12天。
1.2 病例分析方法
将选取的63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找出,从中寻找并记录需要调查的资料,如病人的疾病状况、在医院接受的干预措施、感染情况、个人不良习惯、等。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病人当时的住院环境,不可完全拘泥于病例。其他不明确的问题及时询问了当时负责该病人的各级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将以上信息列表,力求清晰、明了、准确。然后根据表格分析每一项可导致患者感染和影响康复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并记录。
篇8
目的:为了帮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方法,保证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45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开展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工作,根据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最易发生的危险因素,重点从4个方面介绍护理经验。结果:该组458例老年病人,死亡2例,其余456例病人在翌日扶助下床活动和开始进食,于术后5~10天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极为重要。
【关键词】 老年人;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保留了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和非手术疗法的优点,它具有手术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的优点[1]。因此,提高对老年病人行LC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2]。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了老年病人LC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已完成LC手术3832例,其中60岁以上458例,男性204例,女性254例,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68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等疾病412例,占90%。术前文卷调查有心理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卑与期望等心理问题458例,占100%。心血管系统疾病177例,占38.7%,其中高血压病100例,心律失常20例,冠心病20例,陈旧性心梗10例,心电图异常改变50例;呼吸系统疾病127例,占27.8%,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10例,支气管哮喘7例,肺心病10例;肾功能低下40例,占9.2%;糖尿病26例,占5.6%;食欲不振、消化、营养不良40例,占5.6%。术后并发尿潴留50例;腹胀、排气困难6例;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肺部感染1例;术后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治愈456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准备 护士应全面了解LC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以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尤其注重术前准备技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施护,及时观察术前、术后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1.2 术前检查 对行LC的病人除了解胆囊疾病本身外,还要全面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影响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肺功能、肾功能、营养代谢状态、肝功能、内分泌功能、血液系统等。
2.1.3 心理护理 本组458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定,部分甚至晚上整夜不能入睡,血压随情绪波动较大。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制定了4点护理措施:①借鉴"宾馆式"服务方式,护士的语言、行为、仪表让患者满意;②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这需要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向病人及家属反复耐心地讲解,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手术方法,打消病人及家属的顾虑,稳定病人的情绪;③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周围环境,并嘱其家属积极配合;④适当给予镇静治疗,主要是针对晚上不能入睡的患者。这些护理措施,较好的消除了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病人调整了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术前治疗与护理。
2.1.4 生理准备 主要包括术前维护生理状态的准备,使病人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渡过LC的手术过程。①认真进行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常见为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等,有的属功能性、器质性或与胆囊病变本身有关的;另一些因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电图异常。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在胆囊手术过程中牵拉胆囊时心律会减慢,给LC带来潜在性危险,所以发现心电图异常或有明显心脏病史者,应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的工作。②对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术前应禁止吸烟,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训练病人做深呼吸及床上排便。③术前常规测量血压,了解基础血压,控制血压至正常并稳定再实施手术。④老年糖尿病对手术影响大,术前应常规检测血糖、尿糖,控制饮食、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6.11mmol/L以下。⑤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产生便秘等,术前应给易消化食物。
2.1.5 进行适应腹腔镜手术后的锻炼 术前指导病人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向病人讲述咳痰的重要性及咳嗽时如何保护伤口。若全麻气管插管时有轻微喉头擦伤者,术后可多饮白开水,行雾化吸入等[3]。指导老年病人床上翻身及活动。
2.2 术中护理
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病人取仰卧位,做腹部充气穿刺。术者肯定穿刺针进入腹腔内才可进行充气,巡回护士要认真核对气体是否为CO2,进入气体压力波动在1.6Kpa(12mmHg)左右,进入量一般2~3L即可,避免充气过速。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① 卧位与饮食: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禁食、水。术后6h取半卧位,术后第二天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术后2周内严禁高脂饮食。② 密切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种脏器的储备功能减低,反应迟钝,慢性疾病多,气管插管和建立CO2气腹对老年人又是一个很大的刺激,稍有疏忽,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术后我们除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医师和肌力恢复情况,并经常询问病情。③ 心理护理: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再加上术后伤口疼痛或其他不适,往往思想负担较重,应尽力协助病人的生活所需,安慰开导病人,使他们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2.3.2 并发症护理 ① 腹胀、排气困难的护理:由于老年病人各种脏器功能恢复缓慢,加之代偿能力差,胃肠减压、引流均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钾是老年外科病人较多见的,由于缺钾出现胃肠道张力低下性肠麻痹,也会加重腹胀。本组有6例病人出现此症状,均采用肛管排气、针灸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协助排气后得到改善[4]。② 尿潴留的护理:老年人术后尿潴留较多见,表现为有尿意,但不能自动排尿,有时表现为膀胱充盈性失禁,尿频、尿急。本组有50例病人术后24小时内出现类似的情况,经及时给予热敷,腹部按摩,诱导排尿,有30例病人能自行排尿;另20例病人给予导尿,或保留导尿管。③ 防褥护理:老年人皮肤抵抗力及全身营养状况降低,易发生褥疮,故术后应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褥疮的发生。本组病人中无1例发生褥疮。④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常常使老年人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一般正常者低,加上CO2气腹的作用,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牵拉胆囊时,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诱导麻醉、全麻器官插管、手术应激,这些均给LC术后带来危险。本组有50例老年病人术前存在心电图异常改变,100例病人术后仍存在高血压。针对这些我们术后密切注意监测血压、心电图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术后疼痛、精神紧张、感染等是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的原因,故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物,抗感染治疗,并注意电解质的平衡。⑤ 肺部并发症:呼吸系统病变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LC术中,CO2气腹作用抬高膈肌,影响气体交换,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饱和度降低,血中CO2潴留增加。为降低危险性,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痰液,加强口腔护理;严密监测呼吸功能情况,保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以上; 术后防止病人受凉、感冒,特别是在晨晚间的护理时要注意保暖的避免对流风。本组术前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127例,除1例病人术后支气管哮喘发作,导致死亡外,其他病人经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均顺利康复。⑥ 糖尿病护理:由于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加重糖尿病,易导致肺部、泌尿系及切口感染,术后定期检测血糖,控制血糖在安全范围。术后补液应注意胰岛素的应用,电解质的变化。
3 结果
本组458例老年病人,治愈456例,死亡2例。1例因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肺部感染于术后第21天死亡;另1例因术后第2天,支气管哮喘发作,抢救无效死亡。在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仔细的观察护理下,其余456例病人在翌日扶助下床活动和开始进食,于术后5~10天痊愈出院。问卷调查对目前行LC手术的效果满意或非常满意者达97%。
4 讨论
该术式具有手术后病人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的优点,手术中出血少,并减少了传统手术中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老年病人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生理退行性变化,无论应激性、代偿、修复、愈合、消化吸收等能力都较差,特别是在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疾病时,对LC术后会有潜在的危险。因此术前做好生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所以,在术前应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作较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和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病,预测手术对病人的危险性,积极行营养支持,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使病人顺利渡过手术过程。
老年病人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较差,手术后护理除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外,还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及时估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施护。
老年病人行LC手术虽然危险性较大,但只要我们充分的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低手术死亡率。术前的治疗和护理是老年病人行LC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训如.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238.
2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1997,11(1):654.
篇9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1]。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发病,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护理的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期能引起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已有明显损伤,因此要嘱患者坚决戒烟酒,要有良好的治病修养环境,住地空气要新鲜,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50%~7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有害气的吸入,不用地毯和皮毛装饰品。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如:抬高床头或半卧位[3]。
2 饮食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合理的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如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等饮食,适当增加含游离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如植物油,海产和鱼类食品,减少钠盐的摄入,以免引起钠水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4]。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要供给足量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产量尽可能达到最低值,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将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已经证明,消耗相同的脂肪和糖类,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脂肪仅为糖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应提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尽量减少糖类,增加脂肪摄入,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增加热量的消耗,否则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如果患者未成明显消瘦等蛋白质衰退迹象,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量;呼吸系统疾患可增加患者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所以应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矿物质尤其是钙剂应保持日常摄入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戒烟。烟内含有焦油,烟碱,尼古丁,铬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能抑制气道的纤毛运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肥大,增加粘液的分泌,使气管,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和化生,降低气道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感染,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现已公认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和是疾病加重的因素,护士应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量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黏液栓引起气道狭窄阻塞。此时应湿化气道:如蒸汽吸入,超生雾化吸入,并联和应用祛痰药及黏液溶解药,也可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教会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①尽量坐直,缓慢的呼吸;②做横膈式呼吸;③屏住呼吸3~5 s,然后慢慢的尽量由口将气体呼出;④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气用力的自肺的深部咳出,做第二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后休息,保持房间湿度为70%,遵医嘱使用痰易净等药物[2]。
4 运动疗法指导
运动疗法包括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运动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 min,4~5次/d,适应后延长至20~30 min,3~4次/d。其运动量由慢至快,有小至快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两周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1]。
5 心理护理
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多方治疗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往往对药物治疗缺乏信心,极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良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折磨,因此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康复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热情的与患者交谈,耐心的听取患者诉说病情,保持理解尊重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分散注意力,与其家庭沟通,让患者同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给予的支持和温暖。使患者松弛紧张情绪,克服孤独感,增加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调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措施上不仅要重视患者本人的整体护理,还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使患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胡国英,马金凤,刘淑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验与研究,2008:5.
[2] 黄育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31).
篇10
由于现今环境污染问题和空气质量的下降,致使呼吸系统疾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统计学报告称在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占前十位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很大比重。如今,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日渐增多,医院不仅在尝试各种对病人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同时也在探究如何避免护理中会遇到的风险,本文就此总结呼吸内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对策。
1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1.1护理人员的自身原因
1.1.1护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①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不完整。有时候护士会因为太忙而忽略对非危重病人进行护理记录,因为患者病情一时平稳,就放松警惕,导致患者出现转危情况时缺少记录病情变化的资料。另外,有些护士会在工作空闲再补写护理记录,这样单靠记忆也会遗漏很多关键。②忽视对病人隐私的保护。在护理中,护士有时候单纯注意患者的疾病,而可能无意间将患者病情透漏给别人,这样做就使患者的隐私受到了损害。③护理记录不够专业。有些护士在交接班时,没有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一些观察项目记录下来。
1.1.2缺少专业的护理知识①对病情特殊的病人缺少专业护理知识。例如,护理肺性脑病患者用药时要注意防止病人因为药物导致的躁动而使药液漏出,一旦发生要进行及时专业的处理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②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太淡薄。例如为患者吸痰,护士戴无菌手套对吸痰器进行操作,会造成细菌进入人体,有时候会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③操作不熟练、规范。例如,有时进行单次吸痰时间太长或者是两次抽吸的间隔太短,这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④工作流程不完善。护理人员工作中一般讲究“三查八对”,即备药前、中、后都要查,包括姓名、床号、用法、时间、药名、浓度、剂量、医嘱等等。而有些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会将一些项目漏掉,特别是两个护士交接班时一般只是以口头交待的方式进行交接,不经核对而出现误差的情况也是会发生的。
1.1.3缺少人文关怀①对于按呼叫器的患者不能马上予以查看,护理工作做的不够。②有时,只以口头方式传达本应做示范的动作,不给予实际示范操作,示范工作不到位。
1.2医院整体制度问题
1.2.1护理管理制度问题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没能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
1.2.2护理教育环节问题有些刚刚参与工作的护理人员缺少实践经验,技术能力有待提升,但是医院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2.3病房护理制度的问题例如很多细节工作虽然很重要,但却没有明确划分界限,致使无人去做,例如呼吸内科患者,需要常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但因为医院没有规定谁来负责此工作而无人负责。
1.2.4药品管理的问题忽略安全用药的一些细节。
2针对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2.1增加护理人员关于护理风险和技术的培训①首先要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风险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使护理人员增强自身保护意识。②加强护士在特殊操作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③在日常的呼吸内科护理中,以一对一带教形式来培养新护士,进而提升护理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④制定相关考核制度,进而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尽快提升职业素质。
2.2定期进行护理交流除每天早会总结前一日护理中遇到的问题之外,还要在每周固定一天进行一次工作总结,采取批评与总结的方法,找出一周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进行经验总结。
2.3提升病区的环境卫生对于开门窗和处理室内垃圾等细节问题,应该作为值日内容编好负责人员进行处理,还要每周定期清洗被单、床单,控制感染的发生。
3讨论
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合理的内科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但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造成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原因,也有医院管理制度的原因。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做到这样,就要求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既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还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做好病情记录、与患者沟通、无菌操作以及核对工作之外,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