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控体系;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安全,尽可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财务操作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加强对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 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我国企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和成长期,再加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漏洞和不足。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监控稳定发展。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多样化的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活动也实现了创新发展,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具有传导性,会影响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和经营造成影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筹资风险等方面进行,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传导方式的控制,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的分析水平,要及时的掌握和预见财务风险,把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相关传导机制的含义没有明确的正式规定,其自身是来自于物理学的理念,在金融行业和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风险传导的含义被分为两种,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形势,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就会给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带来相关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影响企业中各种相关的经营活动,导致整体的企业经营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主要是指企业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中经营生产活动受到风险制约,并且这种风险具有传导性质会对企业的其他环节造成影响。其次,这种风险传导不仅仅只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也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经营生产活动。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合作行为进行,而不是单独经营的形式,这样如果企业中存在风险则会导致其他相关企业受到影响,影响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2.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分类。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控制中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种类。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耦合形态,可以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达。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中的性质划分,分别是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可以分为,企业中外部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的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因素分析
1.筹集资金风险。
面临日益积累的市场金融环境,企业的筹资途径和方式都会影响筹资的成果,并且由于筹资方式不同会给筹资行为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会影响筹资结构、功能和资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重要原因。目前筹集资金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筹资数量不合适的风险,资本结构不协调的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时间的风险。2.企业资金使用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利用有限的资金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企业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企业在进行资金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风险,首先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风险,其次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和投资的风险,最后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的特征,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会受到市场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企业的进行投资投入方面存在风险传导问题。
三、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的措施
1.进行财务风险源控制措施。
在企业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要通过对筹资风险、运营资金风险源以及收益风险源等控制。在进行筹资风险控制中,要对企业开展筹资行为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要及时掌握市场经济的走向,合理的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要面向国际化的市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运营资金风险控制中,要通过建立项目账目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要提高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保障企业的发展符合预期目标。2.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阀值的水平。
通常企业中财务风险都来源于风险源中,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风险阀值,以此来控制风险源变成风险流,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企业要运用柔性化管理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开展财务活动中对内外部环境都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缓冲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合的调节。创新能力指企业中存在的新式行为和方式,通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企业完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财务阀值降低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对从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机理和规律,对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健刚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秉祥,田战军,张勇.企业财务风险生成和传导机理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4:60-65.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因此,企业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成果在预算和实际的不一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蒙受损失,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以致财务风险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重大关注,研究分析财务风险成因,并准确评估风险程度,确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蒙受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也会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其特殊性,故也给企业降低风险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①企业获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太好。其具体表现为企业成本费用较高,资产效益水平低下,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利润较低。②企业资金缺乏,偿债能力较弱。其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企业负债较多,融资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社会认可度较低。③企业经营能力欠佳,不良资产比重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不仅影响到企业能否完成预期目标,而且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④企业的债务结构不合理。由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用于短期债务资金,当企业的财务可变现能力较弱时,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企业资金的滞后和企业价值的变动。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二)集资风险
集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集资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等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的筹资成本的变动。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因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收益与预期相偏离的风险性,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等等。而企业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证券投资则分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方式,股票投资是属于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投资形式,而债券投资只是定期收取固定利息。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一定的存货是维持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企业的难题,存货较多则会导致货品积压,销售风险性较高;存货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可能引起企业的违约行为,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所进行的,当复杂的外部因素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动时,如果企业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相应的防控措施时,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动,比如市场经济的不景气引起的企业生产变动;二是季节性变动引起企业做出生产调整和用工成本的变化。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欠缺:在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上缺乏控制性,企业对风险防控能力较差,使得企业往往蒙受一定的财产损失,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存在着主观性和盲目性,总是按照自身的经验主观决策,未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以至于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为了督促财务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多企业未能将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相结合起来,缺乏对财务资金的监管,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资金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应明确财务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其特殊性,要注意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防控,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并做出合理分析论证,不断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以便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要准确定位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并须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完善责任岗位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财务工作失误,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
要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企业思想意识上给予重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利用率,优化企业的资源分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能扩大企业的资本积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防控集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集是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如若缺乏资金,企业便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因此科学合理集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在集资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企业债务,如果企业生产经营不好,企业债务便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在集资前应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断与论证,减少对外借资金的需求,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基础,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建立奖励机制,使企业所有员工的目标与企业利益相符合。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财务监管人员应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同相关负责人协商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并及时将财务风险报告报领导审核,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监管机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小杰.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市场,2015(46).
[2]海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0(10).
篇4
摘 要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多。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和风险。建筑企业作为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其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掌握自身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属于一种经济现象,是集中体现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公司存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融资不当使得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的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存在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以及涉及面广等行业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以及考核等财务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其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并且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
二、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建筑企业受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偏离而发生财务风险。此类影响因素可以统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1)政策与市场风险。建筑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处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其财务管理必然受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建筑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存在低于成本的非正常报价,甚至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如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使得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规律背道而驰,造成了价格扭曲的局面。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将给其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困难,使得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中包括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建筑工程通常是相对比较大型的,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若资金短缺将导致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以致延误工程施工进度,更严重地将出现无法履行合同而给建筑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建筑企业通常将房产以及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于银行以获取银行信贷融资,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业主可能会存在故不履行合同,或将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转嫁到建筑企业,致使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以致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造成坏账风险,使建筑企业的权益减少,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3)合同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是一切建筑工程行为的依据。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地获得工程任务,经常迫于压力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款合同,或者业主要求建筑企业在招标时签订固定造价合同以转嫁物价变动风险,另外,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未作充分考虑需进行变更的地方,在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若未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订,可能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以及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成为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成本风险。工程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组成,是一项综合指标。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现的低价中标,从而使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或者由于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以上两种或者其他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使得建筑企业必须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
(二)内部影响因素
(1)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大多数不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且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广泛的财务风险概念,且多数人员还保存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建筑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少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来化解财务风险带给建筑企业组织经营正常运行的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建筑企业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弱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不足等,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将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筑企业不注重事中控制以及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混乱而诱发了财务风险;再则,大多数建筑企业还固守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本控制观念,不能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从而制约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造成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等。
篇5
Abstract: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for corporations’ financial risk based on the AHP method is set up. Not only the financial indexes but also the non-financial indexes are included in the index system, which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risk of corporation at a more comprehensive range.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AHP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appraisal;AHP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24-02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经营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强。企业在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它任何经济时期的风险都要复杂。财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一旦遭遇财务风险而面临财务失败,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使得公司对财务风险愈加重视。
1财务风险的涵义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公司的举债活动给公司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在公司的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公司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1],是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广义的视角来研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来探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财务风险的范围及成因
2.1 财务风险的范围财务风险贯穿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公司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额、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信用政策制定的不恰当而发生的风险。
2.1.2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筹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引起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公司筹资的渠道可分为两种:一是借入资金,二是所有者投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公司支付能力下降,即公司不能足额及时的还本付息;②公司自有资金经济效应不稳定,即所有者投资资金使用不确定。
2.1.3 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公司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是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味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资金回收的步骤是:成本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赊销一定程度上会扩大销售,但也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公司遭受损失。
2.1.4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公司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的降低、公司声誉下降等。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大大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影响公司的再生规模,最终会阻碍公司长远的发展[2][3]。
2.2 财务风险的成因造成以上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2.2.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变动,即市场由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供求关系的改变。②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如一国的经济形势变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影响财务风险的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无法回避,但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监控,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避免产生较大的危机和损失。
2.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在内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有些因素是在长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财务管理失误、经营决策错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多、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等财务风险的出现。
因此,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应当同时将能够导致财务风险的非财务性指标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创新能力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3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的若干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同时引入对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定性指标作为对定量指标的必要补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1 财务性指标
3.1.1 基础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由于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保障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4]。
3.1.2 辅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盈利是公司承担风险的主要保证,当公司发生损失时,首先要用积累起来的收益来弥补。在收益不能抵偿亏损时,就会使资本发生损失。另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这就要求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水平。所以,在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还应选取以上辅指标。
3.1.3 保障能力指标――成长能力和现金能力指标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只考虑短期发展,还要注重其成长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现金犹如公司的血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非财务性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过去,而非财务指标则是面向未来,体现公司管理层绩效和发展前景。因而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非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①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所谓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公司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是公司一项宝贵的资产,是风险评价体系中不可忽略的方面。②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市场占有率是指公司的销售占整个行业销售的比重,其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直接影响了公司收益的获取能力。③创新和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公司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公司文化最重要的理念。只有创新,公司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4基于AHP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确立
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模型[5]。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将与决策紧密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依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6]。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如图1、图2所示。
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建立了以上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的元素为u1,u2,…,un。层次分析法所采用的导出权重的方法是两两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即决策者针对上一层准则,对下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从而进行评分,至此,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一个两两判断矩阵:A=(aij)n×n
公司财务风险(A)为最高层指标,其下一层指标为财务指标(B1)和非财务指标(B2),选择专家对B1,B2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到判断矩阵A-B。
同理可以构建B1-C1,B1-C2,B1-C3,B1-C4,B1-C5,B1-C6,B1-C7,B1-C8以及C1-C11,C1-C12,…,C8-C84的判断矩阵。
4.3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进一步要根据n个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A,求出它们对于C的相对权重w1,w2,…,wn,并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矩阵A的一致性由一致性比例C.R.判定。
C.R.=,C.I.=(1)
当时C.R.
A=(0.67,0.33)
B1=(0.17,0.42,0.20,0.11,0.10)
B2=(0.41,0.36,0.23)
C1=(0.26,0.21,0.23,0.14,0.16)
C2=(0.32,0.30,0.18,0.20)
C3=(0.48,0.27,0.16,0.09)
C4=(0.56,0.32,0.12)
C5=(0.45,0.28,0.27)
C6=(0.17,0.23,0.26,0.12,0.22)}
C7=(0.75,0.25)
C8=(0.37,0.25,0.22,0.16)
4.4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为了得到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假定第k-1层上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w(k-1)=(w,w,…,w),第k层上第nk个元素对k-1第j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p=(p,p,…,p),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p=(p,p,…,p),表示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各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w(k)由下式给出:w(k)=(w,w,…,w)=Pw(2)
由式(2)计算出C11,C12,…,C84相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A的权重如表1所示。
5结语
本文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涵义、范围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以往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特点,指出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应仅仅包含财务性指标,亦应当包含非财务性指标,进一步,运用AHP法对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确立,该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07, (04): 28-31.
[2]徐慧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社会科学版), 2007, (08): 4-5.
[3]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33-34.
[4]吴井红,张纯.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只要运营与发展,就会遇到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险的因素有多种,比如:内部管理混乱、投资失误、资金管理不力、技术落后等。无论何种因素所引致的财务风险都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目前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主要工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际是一个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以及各类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评价与分析,对财务风险及时预防,并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寻找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源头上对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者对风险及时预知。同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能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末端”衡量企业整个内部管理的效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主要方式。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与建立要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目前我国企业用于财务风险防范与预测的主要工具。该机制的运行需建立在大量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其次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设定财务风险指标值,利用概率等方法对不同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化解。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要点
1、设定和分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企业预测财务风险,首先需要有既定的风险预警指标。对该类指标,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行业或区域特性,以及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发展阶段等,综合选择适合的关键预警指标。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主要围绕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各预警指标各不重复但又相互补充,共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此外,企业还需在全部的预警指标中选定出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在对具体指标的分析中,应根据本行业、本发展阶段的最高、最低,以及平均值分别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影响程度,并以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特大风险等加以识别,以采取相应措施。
2、出具风险预警报告
在对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之后,企业应对由此得出的风险等级进行总结,出具风险预警报告。风险预警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风险等级、涉险项目或名称、业务主管部门、预计发生时间、信息来源、涉及金额、分析依据、事态发展预期、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关措施等。就财务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担负风险管理责任。同时,各部门负责人担负具体的风险责任。针对这种风险责任,企业还应建立“风险责任考核机制”,将风险责任纳入部门与个人的绩效考核,从而促使各责任主体都对风险提高警惕。
3、处置风险
出具了风险预警报告之后,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企业负责人、财务经理、审计经理、财务总监等人员构成),由企业管理者作为小组组长。该风险管理小组根据风险预警报告,制定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或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具体包含:风险改进措施、补救方法、风险应急方案等。主要是根据企业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或改善措施,倘若应急方案无法补救,企业应启动风险预案。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要科学合理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基础是选取和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此,企业可以从定性角度和定量角度分别选取指标。其中,在选取和设定定性指标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最能体现和影响企业发展与经营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来自于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选取和设定定量指标时,主要围绕财务指标进行。这些财务指标可能是体现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获利情况、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企业应有重点性的选取。同时,企业还应充分考虑各指标之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企业都应注重二者的结合。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二)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在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角度不同。详见下文。
1、利用比率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作为一种定量角度的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找出一些重要项目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两两或多组对比,求出比率。通过所求出的比率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从而寻找潜在的财务风险。比率分析法通过一系列直观的数字形式(比率、比例)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通过这种直观方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状况予以更直观的掌握,便于快速发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
2、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将所获得的财务数据与基期数进行对比,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找寻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与优势。企业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对两组或多组不同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指标与行业指标和企业往期指标的差距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应根据预测的潜在风险与企业的历史风险、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因素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第三种方法,企业利用因素分析法对前期财务活动进行追溯分析,并研究每一种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是由多种潜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而构成。因此,因素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得出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继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风险预警实际关乎企业全局、全体员工,因此,企业若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首先一点便是企业管理者及财务等人员都要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氛围。对此,企业可以在运营的同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宣传,树立每名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面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其次,财务人员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者和防范者,其个人素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积极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分析、掌握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持。
(四)企业应做好财务风险的应急准备工作
篇7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理财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而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经济环境,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和赢利性。由于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整体性研究,因此,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既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又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财务风险涵义与类型的理性认识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在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几乎每一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因此广义的财务风险除了包括狭义的筹资风险,同时还涵盖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企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的投资能否按期如数收回并补偿资金成本,以及能否获得投资报酬的风险。企业的投资直接关系到获利水平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企业决策缺乏科学性对财务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出售后,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在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就会造成现金流量不足,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危机。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费用,多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使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剖析
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从而导致一系列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分析和判断财务风险的成因已成为企业一项不可懈怠的任务。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宏观环境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可用图1简要表示: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直接影响财务决策的因素,还包括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间接影响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这些宏观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对其是难以准确预见且无法加以改变的,它的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系统环境,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1.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一定时期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变动,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如宏观金融利率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改变、国家信贷政策的变动、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各种金融交易的严格程度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许多企业资金运作越来越困难,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2.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法律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在关键时刻才会表现出来,平时表现得不是很直观,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能真正认识它。其实,企业的各类财务活动,无一不是在各种经济法规的制约下运行的。简单地讲,只要是经济类法规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证券法》、《票据法》等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既作出了规定和保护,又作出了相应的制约。企业在制定各类经营和财务活动标准时,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越其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3.经济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这里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类因素,如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属于高速增长,还是属于稳定发展或是相对呆滞和收缩的时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环境下,企业应着眼于抓住机遇,促使企业的发展,并且不能落后于同行业的其它企业,就可采取相对激进的财务战略;相反,在社会经济相对萧条时,企业就应该采用稳健的财务战略。
4.税务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国家税务政策的改变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状况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国家的各类税款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法定责任负债,企业不可能有较长时期的延误,一旦被确认就必须在较短的时期内支付,形成企业百分之百的现金流出,这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特别是现金流形成直接的压力。其次,税务成本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税务筹划将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改变,都会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确定造成影响。
(二)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与宏观原因相对而言,微观原因是指企业特有的、只影响个别企业的因素,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原因表现不同,但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结构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一般以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金结构不合理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接的体现,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3 940多亿元(已实施),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同时有统计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中被ST的大多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长期负债占权益资金的比例过高。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被ST。
2.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由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其中企业缺乏投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盲目投资新项目。不少企业在投资新项目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结果就是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2)盲目扩张规模、追求高速、急功近利。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容易盲目追求高速。但是有的企业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速度过快,使企业处于资金短缺之中,形成财务风险。很多公司盲目扩张,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其规模,急功近利大幅度做广告,结果导致企业竞争失利,最终走向危机。
(3)盲目多元化投资,导致主业萎缩。企业为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往往开展多元化经营,以期不断开拓新市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部分企业在筹资后盲目多元化投资,频繁涉足新的行业和领域,使公司资源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结果其市场份额和公司的盈利水平、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净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逐年减少,而其他业务利润又难以持续和稳定,最终加大了财务风险,造成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3.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由于企业偿债形式大多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或者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即使一个企业有大量的账面利润,也不能说明它的收益质量高。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与存货占绝大比重,因此只就这两个项目进行分析:
(1)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就盲目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而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资金能否收回的风险问题。目前,部分客户普遍存在经济行为不规范的做法,不履行合同的规定,把拖欠货款视为不支付利息的变相贷款。因市场经济不景气,关停并转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企业催讨应收账款的难度加大,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销售人员只重视销售指标的完成,而不管资金回笼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同时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了解不够,造成应收账款严重失控,使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企业大量的资金被债务人长期无偿占用,就会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导致企业财务危机。
(2)企业较多的积压存货,不仅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发生大量的储存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企业原有储备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已不再适销甚至被淘汰,造成物资的大量积压。如果长期积压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企业都以做大做强为主要目标,而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为其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不考虑财务风险盲目通过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来进行债务筹资,盲目进行投资,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最终导致收益下降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淡薄的风险意识是造成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构建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不够健全有效
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对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不够重视或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不合理有效,企业财务系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所处的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另外,不够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也造成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状况,而这一状况无疑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对财务风险成因以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以下几项措施:
(一)客观分析评价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复杂性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虽然客观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探索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出各种应变措施,相机抉择,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系统因素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确保权益资本保值增值中控制风险,在均衡中控制风险。判断最优资本结构的依据是:在这种结构下,企业的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收益也不能最大化;如果负债资本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很大。因此,企业要把握好负债的量与度,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寻找最佳资本结构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做到资本结构合理化。
(三)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从体制上和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集中决策和民主管理相结合,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使每个职工都能行使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权利进而减少决策的失误。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从而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流动资金是一个不断投入、不断回收的循环的过程,循环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资金闲置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支付能力加强。在流动资产中,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所用资金比重较大,所以,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其中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减少公司大量的投资机会。因此企业要制定和选择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利用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客户所欠款项;同时企业还应完善赊销手续,建立赊账责任制,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管理方式。对于存货,由于其变现能力较差,存储过多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利润的可靠性,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加强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环节的控制,以便企业及时处理呆滞积压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资金的占用。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用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基于对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即从控制现金流量的角度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从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构建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利用表1以及各财务状况的权数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2.建立财务风险的全程控制机制
(1)事前预测。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前,既要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可能发生的损失。通过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成因进行客观预测与分析,运用概率分析、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制定富有弹性和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保障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以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的财务政策,有效地阻止或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3)事后调整。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六)采用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种种手段和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使财务风险得以防范和化解。主要包括以下4种方法:
1.风险规避。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比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尽可能加以采用,因为债权性投资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
2.风险分散。企业可以通过相互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使不同项目、不同商品的旺季和淡季,利高和利低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销,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风险转移。企业可以采取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有关方面承担。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风险转移的方式很多。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等。
4.风险自留。有些风险由于可能带来的损失规模较小,对企业影响不大。因此,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承担风险即风险自留的办法加以处理。而处理那些损失较大、无法直接摊入成本的风险则可以通过自保风险办法来解决。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正式的实施计划和一笔特别的损失储备或基金。
【参考文献】
[1] 吴景杰,施绍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理论与实践,2005(06).
[2] 刘琳.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3] 张宏艳.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会计师,2008(9).
[4] 石国和,杨瑞芳.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8).
[5] 张福南.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理论界,2005(06).
[6] 蒋丽萍.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浙江金融,2005(07).
[7] 周朋程.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09(04).
[8] 王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8).
[9] 王书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监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10] 刘丹.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
[11] 李薇.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12] 李宝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对策探析[J].市场论坛,2006(01).
[13] 俞芝瑜.企业财务分析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06(01).
[14] Stewart C.Myers.Financial Risk Control[J].Journal of Finance ,2002.575-592.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面对现如今市场经济中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经济受损,利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因此,面对客观上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防范工作也就成为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因素有来自内部的,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尤其对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更是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因此面对这些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
(一)缺乏科学的财务政策作指导
财务政策在企业财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部分仍存着财务政策过于传统、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另外,很多财务政策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不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观性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特点,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部门的工作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此可见,用不合理的财务政策指导财务实践活动,无疑阻碍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由于领导者和决策者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在进行决策时难免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失败,进而使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使企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不科学的财务政策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任何企业都会受到大大小小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面对这些风险的不定性降临和发生,企业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健全相应的防范机制和预测体系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但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财务风险出现之前没有做到很好的预测,在财务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科学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财务监管部门也没有做好时时监督工作,在这种状态下,财务风险更增加了其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
为了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对于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成了重点工作,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企业财务部门存在的风险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面对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不是片面的、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财务决策对企业财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进行,与企业财务的各项细节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决策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学的财务决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影响到财务工作的因素,多吸取工作人员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以免在财务决策中出现主观主义的错误,另外,在决策者和领导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防止财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制定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完善的体系和制度的监督管理之下,才能使企业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到时时监督、加强防御,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资金的运营过程做到了如指掌,财务部门的报表要清晰准确,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各项运行过程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极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提供更多的时间,另外,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使资源达到合理的、科学的配置,在风险点做到事业的准备工作,当风险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求,防止事态扩大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才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并把财务风险扼杀在初期状态,降低处理财务风险的成本,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束语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现如今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发现财务风险的成因并给予相应的给予合适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预测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蒋华.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6).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3).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特征;财务分析方法
1 财务风险的成因
1.1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往往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有些运动变化规则与不规则性,季节变化产生商品销售的“淡季”和“旺季”,自然灾害对企业运营的破坏性影响,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
1.2 社会因素的影响 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1.3 市场因素的影响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市场的高度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1.4 内部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多样化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2 财务风险的特征
2.1 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取决于形成财务风险来源的客观性。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经济背景、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资金运动规律的复杂性,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只有通过无数次观察、比较、分析和积累总结,才能发现和揭示财务风险的内在运行规律。
2.2 不确定性 财务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而作为财务活动的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又有局限性,由此必然导致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一是财务风险内涵的肯定性和外延的偶然性;二是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难以计算性;三财务风险后果的潜在性。
2.3 相对性 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一定条件发生转化,或者加强或者削弱。财务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2.4 收益性 风险不同于危险,风险同时还孕育着收益的可能。收益与风险的配比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2.5 复杂性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有经营者与经营者以外原因;有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原因;有自然原与社会原因;有直接与间接原因等。
3 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3.1 定性分析方法 ①专家会议法:专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而做出正确的结论。②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鸣”,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③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直观预测方法。
3.2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出现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首先,经营杠杆系数随着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次,经营杠杆系数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②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是财务杠杆系数。负债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源。③总杠杆,以上两种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它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
3.3 层次分析法 它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来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结构,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强。
4 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只是面临财务风险中的较小部分,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影响不大。风险减轻是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就不可避免,任何补救措施只能起到消极的减损作用,且一直成本较高。同样,风险融资也是事后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防范主要有以下办法:
4.1 财务风险转移 ①控制性风险转移:转移会引起风险及损失活动,即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务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这种随所有权转移而实现的转嫁属于风险控制型转移,是转移风险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风险的转移和流动,来改善资产的质量,进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②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转移是经济单位或个人,以缴纳保险为条件,将自己可能遭受的风险成本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成本的方法.由于保险转移是以保险费为条件的,因此转移之前就发生了风险处理成本,所以,考虑保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保险转移的成本问题。
4.2 财务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法是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资金回收风险中的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为了确保快速收回应收账款;维持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最大化;维持和客户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应收账款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
4.3 财务风险缓冲 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偿还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控制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的普遍重视和关注,首先是因为财务风险控制的对象―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理财环境殊而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业务活动以财务运作为核心,而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上市公司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但可以通过必要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因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成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必然内容。其次,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促使上市公司针对潜在的风险类别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保证了财务稳定,而财务稳定则是上市公司一切理财活动的基础。再次,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是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体,其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财务体系的科学化。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共识,各公司也建立了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但从众多上市公司财务案件发生来看,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隐含着多个环节的漏洞。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制度的完善和组织结构的科学为先导,制度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组织结构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层层的有序开展。而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这两个方面都未能实现健全。从制度建设来讲,上市公司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但制度内容多是空泛的理论说明,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指引,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流程规定的不严格,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无序状况。从组织结构来讲,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责任权利界定还不够清晰,一些下设分支公司的上市集团公司往往对分支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力较弱,风险控制未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使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切实按照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对风险因素警惕性差,处理措施不及时不得当,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财务风险分析与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能够全面的识别理财活动中的凤险因素,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决策。而很多上市公司一是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全面,相关人员往往只注重了显露在外的一些风险因素,而未能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影响,相关信息的搜集、辨别不充分,对风险的汇总与分类不谨慎,未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发展趋势预测,使得一些财务风险未被识别出来,或者错误的识别了某些风险,导致意料之外的损失。二是财务风险计量不够准确,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大小的判断或基于经验数据,或采用简单的概率统计,没有根据各种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最有效的计量方式,因此精确度不高,给后续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带来难度。
(三)财务风险事中监控和预警不到位
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要做的是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这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及时处理的关键,而这个环节往往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点。首先,要实施财务风险监测就要有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上市公司在有关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定量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实际上影响重大的定性指标,这些非财务的指标虽然有时难以把握,但一旦出现则产生的影响甚至会比财务指标的恶化影响大些;二是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的可控范围把握不到位,缺乏灵活的监测指标合理的值域范围,给监控带来困难。其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增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不重视财务风险自动预警机制的建设,缺乏灵活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将风险监测的责任过多的集中在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受到极大的人为因素制约。另一方面,财务风险有效预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缺乏重点,未能够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轻重确立控制的关键点开展重点监控,而是全面撒网,往往会因小失大。
(四)缺乏灵活的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理实力
财务风险处理的及时和有效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效率。首先,在财务风险预防措施的准备上做得不充分。主要是有些上市公司前瞻性不足,对于各种财务风险虽然上市公司可能都加以了有效识别,但却未针对风险发生明确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或方案,因而在实际风险发生时,现讨论处理措施会受到时间的制约,风险损失面会有所扩大,而且相关人员可能对措施缺乏充分的理解,执行中出现一些偏差。其次,在财务风险应对举措上做得不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快速的风险应对构架,比如未预先设置风险应急处理小组,人员配置未事先明确,决策程序也不清晰等等,这些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迟钝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意见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基础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将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指引,稳固财务风险控制的开展基础,因而上市公司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架构放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首位。要与时俱进,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时梳理风险控制制度,更新有关规范,填补不足的漏洞,要借鉴财务风险控制实务的经验,不断修正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在制度中予以体现。加强组织管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机构,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要健全分层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上下各级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责。
(二)重视财务风险分析,全方位识别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全面风险识别机制,首先要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着手,充分分析公司财务内外部环境表层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归类,形成条理清晰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保持前瞻性的态度,开展财务风险趋势分析,把握各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走势,以便确定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三是做好财务风险计量,在风险控制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对财务风险趋势预测,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注意非财务风险的计量要采用相应的估计方式,尽量保证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财务风险的实时控制需要严密的监控和敏感的预警机制保障。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日常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适当调整,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合理的阈值范围,分类建立风险档案。另一方面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风险自动检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报告财务风险指标变动状态。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和计量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委派专门人员密切监控重点风险的波动,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
(四)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良好准备
为避免突发财务风险时紧张的局面,防止出现手足无措,上市公司必须对如何应付风险状况作出事先的安排。一是要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结合财务风险自身特点制定多个风险预防措施和可选方案,并传达给各风险的监控人员,使其充分掌握风险发生时该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扩大。二是要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事先配备一支财务风险紧急应对临时小组,由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人员组成,保证风险意外发生时可以随时组织应急处理人员,并有明确的风险应急决策程序,以此提高公司风险应对的灵活性和抵御能力。三是在选择风险处理措施时要有综合考评的机制,公司内部要有专人对应急小组的处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衡量,从中选择出最大化减少风险损失的方案,必要时可借助外部风险处理专家,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控制结果。
参考文献:
[1]祁爱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
[2]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 上一篇:保护动物的办法
- 下一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