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5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论文投稿学业压力日益加剧,虽然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但就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做较深层次的研究,所以本文通过对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国家级期刊征稿使人们对于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一较理性的认识,塑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 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收集专家对于此课题研究的意见。
1.3 理论分析法: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此课题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心理健康的界定: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1]。”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是对
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发挥潜能,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是需要层次论,即人的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包括5 个层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上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一种新的需要和不满足就会出现。马斯洛认为个
人得到的满足需要的层次越高,人的心理就越健康。它的基本信条是:人拥有成长、改进并使他的潜能发挥到最充分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达到了个人发展最高水平并充和“为所当为”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引导来访者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存状态进入超越自我的生存状态,帮助来访者设
法解除已经形成的心理困惑、矛盾与冲突,并最终铲除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森田疗法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或对东方文化有些了解的人群,而大学生群体的领悟能力是最强的一
个群体,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森田疗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生活和尽力调控自我,使其更好地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引导大学生以“平常心”来看待意识的内容和本体,体验到意识本体的存在。让他们学会以“顺应自然”的态度来面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②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换,从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先让他们从观察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意识入手,逐渐转换到对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慢慢发展到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然后再在上述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转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高一层的意识,逐步提高元认知能力。③引导大学生转入意识的主体。教育职称论文投稿使个体知道哪些是可以控制的事物,哪些是不可控制的事物,并且针对可控制的事物,充分领悟和运用“为所当为”的原则。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残酷激烈,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以追赶时代的步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许多人成了神经症患者,导致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当代大
篇2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阴影的主要表现
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消极型:练习中缺乏信心,总觉得不如他人,故往往造成精神不集中,对批评或表扬漠不关心,练习时总想蒙混过关。
糊涂型:练习中缺乏清醒认识,易受他人影响,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心不在焉,有意无意地随众练习。
保守型:练习中缺乏激情,能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老师的指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保守中求稳为荣,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同样阻碍了正常体育训练。
小心型:练习中紧张、拘谨,怕当众出丑因而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无法控制,生怕“落后”,只能勉强练习,心理状态不平衡。
懒惰型:练习中怕苦怕累,夏天怕晒,冬天怕冷,总是缩在一旁,能逃避的就逃避。他们在家中多是娇生惯养,养成四肢不勤,懒于活动的习惯。
以上五种存在于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阴影是十分常见的。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而要克服这些心理阴影,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另外,从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活动具有生物学的涵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心理阴影的。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为21世纪的中华民族培养出体格强健、心理素质过硬的一代新人。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阴影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阴影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乐学”——乐于学,也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饶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
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学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指出他在能力上的优势,并时时根据他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也不妨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并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阴影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动机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中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心型”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拘促的心理反应,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练习多加注意,多予以必要的技术保护,特别是在一些器械项目上,教师站在一旁,报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勉励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心理安全点,会提高他们的动作成功率,从而逐步消除紧张的心态。
篇3
【心理健康;小学;高年级;城市
Investigationsofpresentsituationofmentalhealthofhighgradestudentsincity''''sprimaryschool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presentsituationofmentalhealthofhighgradestudentsfromcity''''sprimaryschoolinHenanprovince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educationalworkers.MethodsInvestigationswereconductedwiththeMentalHealthTest(MHT)in1567highgradestudentsfromsomecity''''sprimaryschool.ResultsOfthem,27.76%exhibitedlowanxiouslevel,71.03%moderateand1.21%high.ConclusionHighgradestudentsofthecityprimaryschoolinHenanprovincehadlowtomoderatelevelofanxiety,theirmentalhealthwasaffectedbygrade.
【KeywordsMentalhealth;primaryschool;highgrade;city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1]。部分女孩有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现象,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加上课业负担的加重,学校、社会和家庭对考试分数的过分要求,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为了解河南省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信阳、许昌、南阳等市11所小学29个班级1567名学生为探究对象。其中4年级608名(38.80%),5年级605名(38.61%),6年级354名(22.59%);男生767名(48.95%),女生800名(51.05%)。共发放问卷17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67份(94.74%)。
1.2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先生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3]为测评工具,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该测验表由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和冲动倾向(H)8个因子构成。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分标准摘要:全量表标准分≥65为高焦虑水平,<35分属低焦虑水平,35~65分属中等焦虑水平。标准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结果
2.1MHT调查结果1567名学生MHT总均分41.93±10.49。其中27.76%(435/1567)的学生<35分,71.03%(1113/1567)的学生为35~65分,1.21%(19/1567)的学生>65分。
2.2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摘要:4~6年级男女生平均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焦虑水平,总体评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4年级,4年级好于5年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表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略)
注摘要:**P<0.01,*P<0.05
3讨论
MHT测评显示,河南省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有27.76%属低焦虑水平,71.03%属中等焦虑水平,1.21%达高焦虑水平。其中4~6年级男女生平均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4年级,4年级好于5年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4年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5、6年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总体评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本探究提示,在我们通常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新问题应呈上升趋向,到6年级由于面临就近升学和择校的压力,心理新问题应更多[4],但我们的探究却没有印证这一结论。有关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4年级学生,4年级学生显著好于5年级学生这样的结果,尚需进一步探究证实。但这个情况告诉我们,5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关注[5]。
参考文献
[1]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学,2001,24(1)摘要:87
[2]何淑荣.大庆地区153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摘要:86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摘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中职;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166-01
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校)学生(下称中职生)素质普遍低下(相较于高中生而言)是个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等情况)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初步探析其问题形成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改善对策。
1 中职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作心理归因分析如下:
1.1 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近年来,中职校迫于生计和招生的压力,不得不大大放宽招生条件,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升中考试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在一般同学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标准化”这样一个概念,在这些学生看来却是难题,需要老师反反复复解释、举例子,才能有所领悟。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性很强。
1.2 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1.3 封闭自己,有社交障碍
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交障碍,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1.4 心理矛盾冲突过强。情绪激烈,行为走极端
中职校“问题学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又过度自卑;情绪极其忧郁,“喜怒不形于色”,但一旦有烦心事就一触即发。表现得十分激烈,行为往往走极端。长期受到诸多矛盾心理煎熬,他们自然形成扭曲的性格和偏常的行为。
2 中职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学生”有相当部分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2.1 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贫困生大多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进人中职校后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的杂费。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和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2.2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
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将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极易造成“只养不教”的结果。
2.3 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校小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2.4 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行为。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
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3 中职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职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更是成才的绊脚石。能否转化和教育好他们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一些改善的教育对策: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②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面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乐观向上地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③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改变和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④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追踪调查,关注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干预。
3.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而乐于接受,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使师生心情欢畅,心理相容。反之。则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当教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整人”,故意为难他。同样的批评可能结果却相反。
3.3 班主任的爱心教育是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获得自信的保障
在中职校,班主任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责任者。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忧虑,是最有效的方法。①要更多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②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现专长和优势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③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贫困生,时刻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3.4 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应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自信心、胆量、口头表达上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3.5 给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理解,给予足够的尊重
篇5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一、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说,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教育是由现代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求学、就业、交友、恋爱等使大学生面临多维的人生选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
因此,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中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高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
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1、生理结构变化导致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有了性冲动和要求,渴望追求异性,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缺乏认识,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的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排解时,轻者会出现性心理障碍,重者会作出不正确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犯罪受处分者占20%左右,而且性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2、情感丰富、强烈且不稳定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正在迅速发展,在追求自主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容易
偏激,感情用事,同时自我调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徘徊在自尊和自卑,自信与自负,自控与失控的矛盾之间,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挫折承受能力差。
3、竞争激烈而残酷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加之大学里强手如林,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学生由此走向极端,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4、人际关系不和谐促使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价值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经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由此而孤独、迷茫、愤怒,严重的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5、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身体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或者家庭贫困,衣食拮据,或者身体病残,自理困难。这些困难往往造成并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或疾病,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也不敢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困扰着大学生。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高校应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高校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及时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借助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使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健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高校应配备从事心理教育的专业人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使班主任和辅导员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成熟的恋爱观和科学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而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3、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
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较快完成转变上。同时,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4、努力营造宽松、公正、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和修养,增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张弛有度,避免过分焦虑。尤其是对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6、关注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这类大学生,高校应注重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把他们看成是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在精神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积极、平衡的心态,使之健康成长。
综上,心理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加强心理教育,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868%1717%88%77%
中段8383%77%66%44%
X2=6.74%26lt;X2(3)=7.81P%26gt;0.05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这种趋向的儿童轻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表16、学校做清洁时
认真做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边做边玩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565%88%1919%88%
中段4545%88%3131%1616%
X2=9.2%26gt;X2(3)=7.81P%26lt;0.05
表17、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7575%2525%
中段6060%4040%
X2=5.14%26gt;X2(1)=5.02P%26lt;0.025
表18、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不服气,再做总结教训请别人帮助不再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525%3939%2424%1212%
中段3131%2727%2929%1313%
X2=3.36%26lt;X2(3)=7.81P%26gt;0.05
表19、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747%99%4141%33%
中段5454%1818%2323%55%
X2=9.06%26lt;X2(3)=7.81P%26lt;0.05
统计分析表明摘要:
——自觉性较差摘要: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摘要: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
——坚韧性不够摘要: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
——自制性不强摘要: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X2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表20、竞选干部时
我能行努力争取当干部要多做事无所谓不愿当我不行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99%4646%99%2020%11%1515%
中段2121%3939%1212%1414%11%1313%
X2=6.9%26lt;X2(3)=11.07P%26gt;0.05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和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四、成因分析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表12、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是(√)否(×)是(√)否(×)是(√)否(×)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7474%2525%7575%1515%8585%
中段2323%7777%2828%7272%2222%7878%
从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摘要:
表22、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愉快一般有时烦不愉快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3333%3535%66%
中段7272%1818%66%44%
X2=46.8%26gt;X2(3)=12.84P%26lt;0.005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非凡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天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新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目前状况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新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新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摘要: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新问题,学生心理新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探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熟悉,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和“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轻易出现心理新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和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非凡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新问题。
五、策略探究。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闻名德育专家,中心教科所德育探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摘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新问题。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目前状况调查,成因分析,探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策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和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重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练习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练习,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注重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熟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保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把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和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和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凡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凡明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和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摘要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新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篇7
教师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尤为密切,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友善、宽容、公正公平等态度特征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学习、工作、劳动、劳动产品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特征。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友善、宽容、公正公平、善于倾听、尊重、平等、忍耐、同情与理解、热情、真诚、坦率、正直等良好的态度特征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学生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良好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从9万名学生的信中概括出“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的12个特点,其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友善的态度”,此外还包括尊重、耐性、公正、宽容等特征,可见,教师公正公平地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会健康地成长。相反,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往往会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不正确的行为态度。
二、教师情绪的稳定性、可控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大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以及情绪反应快慢强弱等特征。教师乐观、豁达、幽默、平和、善于与人相处、有忍耐心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其中情绪稳定与否,善不善于自控,是一个人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身心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时时处处都会遇到一些有情绪色彩的事情,需要教师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这方面,教师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情绪稳定少起伏,尤其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防止由于学生的表现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教师的情绪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用自己的宽容、友善、同情心,能使自卑又怯懦的孩子昂起了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了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有了平和的心态。比如:当班级比赛失利、名次落后时,由于教师情绪稳定,学生也不会有灰心丧气的情绪。相反,有些教师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即使学生写了一个错别字,老师一怒之下,也会罚写几十遍甚至一百遍,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说:“老师罚我写100遍,我宁可写99遍,写101遍也不写100遍”。教师在盛怒之下,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惩罚为目的,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是的,教师是学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的教师不会体罚学生,不会用学生的错误惩罚学生,也不会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往往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教师坚定、顽强、持之以恒等意志特征对小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工作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纪律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坚毅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等意志品质特征。教师坚定、沉着、冷静、独立、无畏、顽强、自觉、自制、反省、果断、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等意志特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等,教师能够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在学生面前始终如一地以沉着、宁静、耐心说服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榜样,能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性格特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各个方面都不成熟,他们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善于观察、模仿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
篇8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9
【听力;创新;培养
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并且,这种重视也早已被教育部门落实到了实处。以广州市小学英语第四册(天河区四年级第二学期)为例摘要:在期末的考试卷中,听力的比重增大,100分制的分值,听力为40分,占总分的40%。听力,成了教师们教学探究中的重头戏。过去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一、听的意义
1、是一种交际行为。
听,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都是对声音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定的信息内容,如听讲座、听电话、听天气预告等,它跟说话的方式没多大的关系。因此,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以内容为中心的,而不是仅仅以说话方式为中心的听力材料和听力活动。
2、是一种心理过程。
听,表面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心理过程,其实不然,听,它是主动积极的,从外部传来的声音信息,首先要经过听力器官的感知、切取,然后再经过加工、筛选、整理,形成记忆,最后到信息的反馈。它是多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认知技巧的练习。
二、听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教师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简单的归纳为摘要:建立一种系统,做好两种预备,优化三种环境,形成四种技巧。
1、建立一种系统。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没有一个专门的听力练习体系,听力活动仅限于以课本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这种听力活动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辩和记忆,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听力的技巧练习也很不够。因此,应该建立一种专门的听力练习体系,这种专门的练习体系应当包括刚刚提及的以课本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的听力练习和专门以理解语篇内容,加强技巧练习的听力练习。
2、做好两种预备。
做好两种预备是指做好选材和用材两种预备。(1)、做好选材预备。小学生知识量少,分析判定能力不是很强,因此要选取一些他们可以理解的;要注重其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多种题材和体裁(如对话,书信等);也要让学生习惯各种呈现方式(如,听录音,面对讲话人,看录像等)。(2)、做好用材预备。材料选好了还不算本事,关键还要懂得怎样科学地运用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选取的材料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布置和设计摘要:综合教学中听力练习应主要针对听辩能力的练习;专项听力练习应当针对各种听的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对听力材料的整体理解。设计听力材料还必须合理的设计好题型,如,听----口答;听----笔答(填空、判定、选择、填图、连线搭配等);听----讨论----口答等。
3、优化三种环境。
优化三种环境包括摘要:(1)、优化所创设的情景,加强视、听结合(充分利用实物、动作、教具、声象等直观手段,以视助听)。(2)、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先让学生阅读新问题或听老师读新问题,然后带着新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好时间,不宜让学生听得过于疲惫,这样效果不好;消除学生心中的情绪障碍。(3)、优化课堂环境。优化课堂环境是指让学生独立完成听力任务,互不干扰,同时注重减少“威胁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4、形成四种技巧。
形成四种技巧是指培养、形成学生四种听力技巧摘要:(1)、猜测。根据上下文,对不熟悉的内容或没听清的内容进行猜测。(2)、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内容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新问题不放,从而因小而失大。(3)抓特定的细节,忽视无关细节,注重跟踪线索。(4)、做快速记录。对于一些重要或易忘的内容,要迅速做好记录。
三、听力示例分析
1、综合教学中的听力练习。
示例摘要:呈现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广州市小学英语第四册)
教师掏出自己的笔,自问自答%26shy;——T摘要:Isthismypen?Yes,itis.It’smypen.It’smine.Thepenismine.Look,itisblack.Thisblackpenismine.It’smypenandIlikeitverymuch.Yousee,(pointtomyownglassesandbook)theglassesandthebookaremine,too.Theyaremyglassesandbook.
教师走到学生A处,指着他的笔说——T摘要:Excuseme,isthisyourpen?(SA摘要:Yesitis.)Soit’syourpen.It’syours.But,mayIhavealook?(SA摘要:certainly.)Thankyouverymuch!Bytheway,(pointtothepupil’sruler)isthisyourruler,too?(SA摘要:Yesitis.)(pointtoanotherone’spencil-box)Isthisyours,too?(SA摘要:No,it’snot…教师帮助他回答it’snotmine.)
面向全班,手持学生A的笔——T摘要:Look,isthispenmine?(SS摘要:No,it’snot…yours.)Right,it’snotmine,it’shis.Theblackoneismine,andthegreenoneishis….OK,SA,willyoutakeyoursbackandputmineonthetable?..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它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活动
2、专门的听力练习。
示例1摘要:练习‘猜测’技巧。
预备T摘要:Now,listentotherecordercarefully,I’llstopitatanytime,andthenguesswhatitwillhappen…
呈听摘要:T摘要:
A摘要:Tom!
B摘要:Yes,mum?
A摘要:Whatareyoudoing?
B摘要:I’m……(猜测此处所缺的内容)
A摘要:Don’twatchTV,it’stimetogotoschool.
SS摘要:(guess)I’mwatchingTV./I’mwatchingthefootballmatchonTV\I’mwatchingthebasketballmatchonTV…
示例2摘要:练习‘抓特定的细节,忽视无关细节’。
T摘要:(放录音材料)Look,thisisapictureofaschool.It’snotblackandnotwhite,it’syellow,blueandgreen.Isthereariverbesidetheschool?Yes.Arethereanytreesandflowersthere?Yes,therearemany.Theyaresobeautiful(漂亮).Andwecanseesomepupils,too.Theyaresittingneartheriver.Theyarelookingatthefishintheriver.(此资料来源于二00一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英语期末水平测试卷》(天河区))
SS摘要:(做以下的练习,对的打“T”,错的打“F”)
()1.Thisisapictureofariver.
()2.Therearefivecoloursinthepicture.(要求学生抓住细节摘要:It’snotblackandnotwhite,It’syellow,blueandgreen.)
()3.Thepupilsarecatchingthefishintheriver.(要求学生抓住细节摘要:Theyarelookingatthefishintheriver.)
()4.Wecanseesomepupilsintheriver.(要求学生抓住细节摘要:Andwecanseesomepupils,too.Theyaresittingneartheriver.)
【参考文献
[1Clark,L.H.%26amp;Starr,I.S.1976.SecondarySchoolTeachingMethods(thirdedition)NewYork摘要:MacmillanPublishingCo.inc.
[2Eckersley,C.E.1970.EssentialEnglishteacher’sBook1/2.London摘要:longman..
篇10
(1)针对交通类高职院校的特点,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标进行细化,并明确各项培养指标的轻重缓急关系,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2)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指标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的宗旨,把握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明确具体应采取的对策,把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的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率,形成“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长远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作用。
(3)随着交通运输类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对交通运输类从业人员具有一些特殊的职业素养需求,国家教委也相当要求高校对这些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因此,对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指标进行研究,有利于培养交通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重要性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两轮调研来确立,调研对象为交通专业高职毕业生、交通行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交通类高职院校专家。首先通过对专家的访谈,确立8个一级指标: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接着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收集二级指标。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并通过高职院校专家座谈,8个一级指标各得到3、2、2、3、2、4、2、3个二级指标。然后,在第一轮得到的二级指标基础上,再进行三级指标的问卷调研。最后,在整理、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咨询交通系统专家同行,最终得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性指标体系。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
指标最终通过发放50份问卷,结合文献调研和咨询多位专家,得到如下指标体系:
1.自我学习能力
(1)具有自我意识(能学):具有自我提升的愿望;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2)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想学):具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具有自我约束能力;能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具有对交通行业浓厚的学习兴趣。
(3)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会学):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思考和总结。
2.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对交通行业信息具有敏感度,掌握信息来源;具有文献检索、资源查询的能力;具有独立调研的能力。
(2)信息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信息分析方法;掌握交通行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加工和开发;对信息进行传递和展示(如报告、PPT等)。
3.数字应用能力
(1)数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熟悉本行业的专业计算。
(2)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和解读数字信息;分析数据、展现结果,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4.与人交流能力
(1)理解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对行为的判断能力。
(2)正确的沟通心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交流技巧:口头表达能力;见识广博;书面交流能力。
5.与人合作能力
(1)团队意识:具有团队意识;具有个人风险精神;平等友善、善于交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协商配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合作技巧:掌握合作的主动性和技巧性;均衡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明确合作目标。
6.解决问题能力
(1)发现问题:善于观察和总结;具有细心、耐心的素质;善于质疑。
(2)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准确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强。
(3)解决问题: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
(4)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忍受挫折能力;排除干扰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灵活处理能力。
7.创新能力
(1)创新意识:追求超越的精神;强烈的创新欲望;具有批判能力。
(2)开拓能力:独到的见解;勇于突破,大胆尝试与实践。
8.外语应用能力
(1)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了解国外交通行业信息;能够阅读国际通用交通专业图纸、文献等。
(2)听说能力:理解他人语言、意图;利用外语表达能力。
(3)写作能力:外语书面表达能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