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产资源的现状

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察;现状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矿产资源勘察的现状决定着我国未来矿产开发工作的进程,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开发方向的一个参考。

二、目前面临的各种状况分析

1、目前矿产资源已经被看作是延缓当今的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虽然最近的几年里,该项活动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该项资源在我们国家的显著特征是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而且面临严重的结构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使得当今的各个矿产出现紧缺的局面,而且出现了非常多的贫矿等,在总的储存量上显著地匮乏,面临非常严重的缺口问题,目前很多依靠大规模的进口来获取,非常的依赖其他国家。

2、当今的局势不稳定,导致很多区域的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在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下,由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主导形成的资本流动、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在此阶段里,矿产本身是生产资料,经由贸易等方式,确保国际上的许多地区都可以合理的使用资源。

三、在勘查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1、全面做好规划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的让矿产资源充分利用,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提前统筹兼顾,做好规划工作,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找矿,都需要提前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很多了,但必须把握好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到工业的发展,又要考虑不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环境的压力。

2、科学布局

我国是资源性大国,各类矿产资源在我国都有分布,想要保证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综合考虑矿产开采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经济的发展和开采工作的需要,要全方位布局好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

3、不断深入推进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

在对传统的一些有矿地方的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工作后,要不断开拓新的探矿区域,要拓展勘察和开采的范围,科学合理地统计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以不断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对各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勘探和开采,还可以满足其它领域的需求。

4、运用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里,这是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各种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切实地提高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效率。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剧变,也给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工作中不断地融入科技的元素,使得开采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应该成为该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领域人才和资源的支撑,所以培养一大批该领域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显得非常必要,这将为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带来后续发展的动力。

四、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地勘行业管理职能。

从对基层单位的调研来看,普遍反映,加强地勘行业管理非常必要,非常迫切。而地方国土资源行管理部门认为,他们没有被授予地勘行业管理这职能,政府进行地勘行业管理没有法律依据。而事实上,不论是历史的因素,还是存在某些“情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

2、在勘察资金的安排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补偿费、财政补贴等安排的资金,不能满足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属地化后的事业费基数多用于维持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单位人员工资,真正用于地质勘查的费用很少;二是地质勘查资金出自多门,使用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投入:三是地质勘查社会资金的投入尚未规范,其所投入的社会资金,多追逐利润最大化,真正进行风险勘查的很少。

3、缺乏专业的地质勘察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地质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极少到地质队工作,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微乎其微,以致一些地质勘察工作选个过硬的技术负责都困难。截至200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未来5年内,地质勘探人才总缺口在7万以上,同时,地质人才呈现六大稀缺态势:人才总量稀缺,一线人才稀缺,青年人才稀缺,高学历人才稀缺,领军人才稀缺。

4、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人才。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矿政管理在各地区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是,各省、市、县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政管理人员的配备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人员少的现象;而在有限的管理人员中,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缺乏,这就使得行业管理从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到落实监督等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

五、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措施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当今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不过由于公益性的地质活动的涉及面并不是非常的宽,其应有的功效和位置无法合理的体现出来,而盈利性质的勘察活动发展不是十分的有效,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乏商业性勘查活动的保障。所以,当今时代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革新活动,不断的革新体系,认真地开焊地质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和当今的时代背景相互协调。

1、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步伐,提高战斗力要抓住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三定方案的契机,加快建立国家公益性队伍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理顺内部人、财、物等方面的关系,按照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原则,稳步进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建立吸引和凝聚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切实建强、建实队伍,提高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战斗力。

2、切实保障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有效投入,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责范围。要制定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主要负责全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目的是摸清资源家底,提出可供普查的备选区。

3、进一步改善矿产勘查投资环境,发挥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建立清晰、透明、稳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法规,制定以鼓励为主的勘查政策,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矿产勘查领域,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的形成。培育和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培育和规范勘查资本、劳务、中介服务等各类要素市场。二是要提供有效服务。规范信息服务的标准、程序,构建便捷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编制商业性矿产勘查规划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指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矿业权监管信息系统,形成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产资源勘察工作的进行必须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同时,明确矿产资源勘察的重要性和准确性也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矿产资源开发高效的两个前提。

【参考文献】

[1]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勘察和开采矿产资源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2]罗顿.刍议地质矿产勘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1(7).

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利用现状;GIS;调查;数据库;模型;应用;评估

1 GIS的定义

GIS在地学领域发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新时期计算机、卫星、数字处理、模型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的有机整合。在矿产行业中GIS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的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展开对矿产资源现状、分布、开发利用的综合体系,GIS主要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加工平台,通过计算机、遥感等技术的综合利用形成对矿产资源更为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进而为矿产资源管理、矿产开发决策提供前提和基础。

2 GIS的发展现状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GIS正在取得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应用层次逐步加深的效果,通过GIS的技术应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正在走向组织一体化、行为标准化、数据加工自动化的趋势,GIS为基础的矿产资源空间分析能力正在逐步提升,GIS为平台的矿产资源模式应用正在逐步推广,不但提升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效率,而且从结构和系统上确保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质量,应该看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应用GIS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和趋势,因此,要重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GIS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3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GIS的价值和功能

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矿产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性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里,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应该发挥出GIS的结构性、系统性优势,这是GIS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GIS基础上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数字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3.1 GIS的统计价值

利用GIS在具体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可以形成对矿产资源全面而科学地统计、检验和认知,使社会和国家了解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有利于摸清我国矿产资源的家底,明确矿产资源利用的真实现状,这对于保持矿产资源稳定、盘活矿产资源存留,稳定矿产资源供应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GIS的支撑功能

通过GIS的应用可以建立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库和信息加工系统,有利于整个矿产行业建立起与国际相一致的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体系,做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的准确把握,实现对矿产资源动态地监督和管理,为国家和政府的矿产资源利用正常提供技术和系统上的支撑,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数字化、科学化提供保障。

3.3 GIS的研究功能

GIS可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可以帮助行业和社会建立起从资源、经济、环境等环节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矿产行业新的模式和体系,特别对于矿产的科研工作更是具有高度的支持能力和保证作用,对国家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有着理论上的支撑作用,对国土资源部门高效履行矿政管理职能提供技术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支撑。

4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应用GIS的技巧

4.1 建立矿产资源的GIS数据库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中要全面应用GIS的系统性和信息化的优势,展开对矿区资源的全面分析,特别要建立起关于矿产类型、矿产储量、核查成果的信息库和数据库,做到对属性数据全面地加工,对空间图形数据要进行有效管理,通过GIS系统提升数据库的工作效能和,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信息化和规范化基础。

4.2 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的GIS模型

要积极利用GIS的数字化优势,以GIS的应用建立起矿产资源现状的信息模型,克服矿产资源现状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提高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完善调查的细节和重点,做到对资源利用信息综合地处理和高质量地加工,做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有效跟踪,做到对矿产资源调查综合水平的保证。

4.3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工作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GIS做到对矿区的合理划分,使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做到科学而全面地核查,在充分评估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控制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量,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野外工作的难度,确保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进程与质量。

4.4 完善GIS系统的具体应用

GIS具有升级和扩展的功能,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过程中要以GIS的基本系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将评价软件、分析软件引入到GIS系统和功能之中,实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动态地管理,在提升GIS系统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GIS的优势,构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新模式。

5 结语

GIS体系在软硬件系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的普及化时代,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GIS的利用可以有效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做到对调查工作成本和质量的有效保障,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矿产资源调查工作要继续发挥GIS的优势,从调查工作中GIS的实际应用出发,提升GIS的运用能力,扩展GIS的应用空间,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做到对矿产资源深层次、全面性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春萍,和春燕,侯红松.遥感与GIS结合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01).

[2]李卫,李海平.浅谈GIS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3]杜培军,刘伟,李永峰.基于GIS的能源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02).

篇3

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存在着总量丰富而人均水平低的相应特点。随着对地质矿产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我国的地质矿产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利用率低、不合理的采挖等情况频繁出现,甚至出现一些矿产资源的存量不足等现象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发展前景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才能促进相应问题的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现状

地质矿产资源通过各种形式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地质矿产资源在供求关系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相应的矿产资源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1 选矿难,品味低,优势小

随着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对潜在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在不断加大,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的长期应用,也不能有效的改善其现状。选矿难,贫矿多等问题也使我国的一些地质矿产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对国际市场有很大供应量的一些优势矿产,如:钨、稀土等,在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中被不断消耗和浪费,逐渐失去其优势。

1.2 人均占有量少

虽然我国地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地质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则就相对较低。我国的很多种类的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有些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甚至是1/3。

1.3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都较为粗放,这就造成地质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运用不充分。同时,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回收情况和再利用情况都不乐观,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一些不合理的勘探和开发不仅造成相应的森林破坏,还诱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 我国矿产资源出现相应问题的原因

2.1 开发方式粗放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粗放。首先,由于一些矿产企业在资金和规模上无法达到相应水平,以至于其经营开发思路大都是以获取利益为主,从而忽略了合理开发,也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其次,一些开采企业在开采装备和技术水平上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这就会导致其在开采过程中只注重对富矿和容易开采的矿产进行开采,从而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也造成回收率低等情况。此外,我国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利用上也比较粗放,造成利用率低和回收率低的现状。

2.2 地质资源管理不当

首先,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认清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只追求相应的眼前利益。同时,有些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较低,在管理上存在相应问题,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而认识上的不到位还导致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对地质资源的管理不及时的问题,使相应问题不断恶化。其次,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还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进行相应管理时不能够应用明确的执法手段,造成一定的工作难度。

3 地质矿产开发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依法行政

我国在地质矿产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这项法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有利于对地质矿产行业进行相应的整顿,也有利于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相关管理部门在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时应严格依照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以保证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也有利于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管理走上秩序化道路。

3.2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在矿产资源的管理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应体制,造成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现状。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对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应用。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应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素质,并促进其管理观念上的转变,以使其能够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3.3 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过于粗放和较低的回收利用水平都直接导致较低的资源利用率和相应的资源浪费。为此,矿产企业应转变意识,并改变粗放式的矿产开发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设备上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水平来促进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国家要不断加大在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技术投入和支持,以推动我国相应的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相关部门和地质矿产企业应加大对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重视,以提高地质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相应的浪费和污染。

3.4 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形成的速度,直接导致地质矿产资源在应用前景上的危机。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确保地质矿产企业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开采和规范操作,使这些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开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相关企业在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开采时,应尽量减少对相应环境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此外,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环境,相关部门应督促相关企业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修复。

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恢复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84-01

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积极推进矿产土地复垦,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加强,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却没有跟上,甚至远远落后于环境破坏的速度[1]。必须根据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以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1 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1.1 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产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合理评价和划分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矿产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1.2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预报信息,开发应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及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2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把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建、改建、扩建矿产企业必须执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资金预算,经有关部门参与的规划论证后作为申办矿产企业许可证的依据。制定和完善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切实加强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禁止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并强制矿产企业边开发,边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年度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产企业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反映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

2.1 新建矿产企业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不允许在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

2.2 改扩建矿产企业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产企业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

2.3 生产企业

矿产企业应编制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产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3.1 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恢复治理

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必须依法明确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期完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处理。针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依据其诱发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用恢复治理措施和方法。

3.2 多渠道投资进行环境治理恢复

按照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环境恢复治理之中,加快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企业,全面实施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已关闭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3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土地复垦

要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企业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开采矿产资源申请。加强生产企业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废弃地的复垦。明晰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3.4 学习开采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经验[1]

2010年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太原召开,会议旨在探索强化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制度与政策,学习和推广山西在煤炭矿山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先进经验,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保证金制度,全面加强我国煤炭矿山和其他类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如平朔公司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断加大绿化复垦和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高标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的方式,不断拓展和深化生态建设内容、层次,促进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先后与多所院所院校共同承担生态重建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致力研制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采取综合开发利用复垦土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等措施,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一、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1.因地制宜利用矿产资源。严格遵循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客观规律,根据区域矿产禀赋条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并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并规划下游产业的建设。

2.大矿大开,小矿充分利用。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是资源小国,而且大中型以上矿床少。对大中型矿床,应从立项、审批时把关,让有能力有技术的公司整体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坚块杜绝把大中型矿床分割开采的做法。我国小型以下零星分散的矿产多且分布广泛,小矿山绝大多数开采的是地质勘查程度不高,储量资源远景不清的矿产,还有的是大中型矿山己核销储量的矿产。对这些矿产,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因劳动力成本高、不易实行机械化开采等原因而放弃。我国广大农村和山区的劳动力成本低,很多地方有着开采历史和经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私营和个体采矿的小矿山异军突起。这些小矿的开发利用对资源贫困的国家讲是“开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对矿产的需求,相对国外的情况又是最大节约资源的表现。今后,应依法规范小矿山的采矿行为,解决安全生产和破坏环境等问题,促使其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矿产资源通过各种形式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矿产资源在供求关系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相应的矿产资源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选矿难,品味低,优势小

随着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对潜在的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在不断加大,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的长期应用,也不能有效的改善其现状。选矿难,贫矿多等问题也使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的品位有所下降,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对国际市场有很大供应量的一些优势矿产,如:钨、稀土等,在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中被不断消耗和浪费,逐渐失去其优势。

2、人均占有量少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是人口大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则就相对较低。我国的很多种类的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有些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甚至是1/3。

3、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都较为粗放,这就造成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运用不充分。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情况和再利用情况都不乐观,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一些不合理的勘探和开发不仅造成相应的森林破坏,还诱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三、矿产资源开发出现相应问题的原因

1、开发方式粗放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粗放。首先,由于一些矿产企业在资金和规模上无法达到相应水平,以至于其经营开发思路大都是以获取利益为主,从而忽略了合理开发,也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其次,一些开采企业在开采装备和技术水平上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这就会导致其在开采过程中只注重对富矿和容易开采的矿产进行开采,从而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也造成回收率低等情况。此外,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利用上也比较粗放,造成利用率低和回收率低的现状,以硅藻土为例,Ⅱ、Ⅲ级硅藻土利用低。

2、矿产资源管理不当

首先,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认清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只追求相应的眼前利益。同时,有些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管理上存在相应问题,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而认识上的不到位还导致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不及时的问题,使相应问题不断恶化。其次,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还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进行相应管理时不能够应用明确的执法手段,造成一定的工作难度。

四、矿产开发管理的措施

1、 严格依法行政

我国在矿产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这项法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有利于对矿产行业进行相应的整顿,也有利于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相关管理部门在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时应严格依照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以保证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也有利于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走上法制化、秩序化道路。

2、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在矿产资源的管理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应体制,造成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现状。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对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应用。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应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素质,并促进其管理观念上的转变,以使其能够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3、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过于粗放和较低的回收利用水平都直接导致较低的资源利用率和相应的资源浪费。为此,矿产企业应转变意识,并改变粗放式的矿产开发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设备上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水平来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国家要不断加大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技术投入和支持,以推动我国相应的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相关部门和矿山企业应加大对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重视,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相应的浪费和污染。

4、 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形成的速度,直接导致矿产资源在应用前景上的危机。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确保矿山企业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开采和规范操作,使这些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相关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时,应尽量减少对相应环境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此外,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环境,相关部门应督促相关企业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修复。

矿产资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后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十分漫长。而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其形成时间。这势必会造成矿产资源的供不应求。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不断提高对其应用效率,才能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做好合理高效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

篇6

[关键词]勘查现状 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 对策 矿床

[中图分类号] O74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47-2

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国,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开采和使用大国。由于我国人口稠密、资源需求量的,人均占有量便相对匮乏,随着今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势必给固体矿产资源的持续性供应带来了异常严峻的考验。

1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资源耗费型的社会发展阶段,伴随工业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所对各类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占有矿产量就相对稀少,这也给固体矿产的勘查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假若没能在合理、科学的原则前提下加以勘查,那么势必会使固体矿产资源总量每况愈下,长此以往,寻求固体矿产的难度会愈发增大。就当前而言,我国在勘查和后备科研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充分,我国东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大力开采,后备的固体矿产资源明显减少,并已产生矿城、矿山、矿业等新的社会问题。广袤的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勘查开采的程度较小。不难发现,从地域角度看,我国在固体矿产的勘查上存在明显的布局欠合理现象。

传统意义上,固体矿产资源大都有着严重污染的漏洞和缺陷,在开采和勘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勘查地的生态构成相应的破坏作用,久而久之,一旦超过勘查的最大极限,那么将会危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鉴于此,使民众不得不及时反省陈旧的勘查手段和方略,探寻绿色环保的新型固体矿产资源,另外,也在时刻筹备新一轮固体矿产资源的地域布局,以便于求得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相适应。

固体矿产资源作为非可再生的一类能源,陈旧的矿产资源开采模式会使其日趋减少乃至枯竭;然而,随着新产业的勃兴,又迫切地需要新矿产原料的供应,随着近些年来,产业结构的日益调整而更加迫切。所以说,寻求全新的可替代的资源,也成为应对固体矿产资源日益锐减的必由之路。

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加深,世界各国为争夺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均纷纷地投入一场“资源争夺战”的较量之中。我国作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对于资源的需求巨大,同时,维护和保障能源资源的战略性安全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能源资源的战略性安全集中地体现在固体矿产资源等为代表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储备和开采状况。近些年来,我国在地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对于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较多地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工艺流程创新的轨道上来,从这个视角上看,固体狂潮资源的勘查不但要创新方法和手段,更要在勘查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以便于达到维护我国资源安全的战略性目标。

2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特征探讨

2.1资源自身的产生有赖于地质要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

资源的分布虽具备某种程度的不均匀性,但其产生并非随机的,要受到各种地质要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与成矿的地质动态、成矿相-构造矿床等若干因素耦合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不耦合成矿,其所选用的最佳耦合才会产生规模较大的矿。因此,需不断地进行地质勘探,强化对最佳耦合的反常成矿模式加以系统科学地探索,方能确保固体矿产资源开采的持续化。

2.2资源在时空分布方面不合理、欠均匀

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而特殊性主要是在某个固定的区域内,比如一个国家或世界上的某个分区。例如,从我国整体看,固体矿产资源的布局具有普遍性,总量较大,然而,对于我国境内的某些区域,则分布具有特殊性,相当不均匀,这也给我国重新确立科学的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2.3资源在地质体结构中具有明显的隐藏性

固体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其地质体较少完全暴露出地表,往往潜伏在地表之下的各有差异的深度。在矿产勘查中,习惯将历史上曾露出地表、但之后又被各类地质体所掩盖住的矿床,称作隐藏矿;在历史和当代一直未露出过地表的矿床,则称作盲矿。固体矿产资源的隐蔽性不同于土地、树林等可再生资源,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才能窥探到全貌,并且,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策略原则,才会不断地感知和认识资源的地质体结构。

2.4资源的产生在勘查评价上不固定性

纵观不同时期内所产生的矿产资源,难以通过人类所能窥探到的地质数据开展精确的历史再造,即便是地质勘察者投入足量的地质勘查资料并开展专业的实验探究,依然仅能得到程度不一的评估和推断。所以,对于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估,一方面仅需合乎相应的地质技术条件方能满足矿产开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经由不断地科学探索,才能逐步深化认识。

3推进固体矿产资源合理勘查的对策

3.1坚持整体化的开采观点

政府同企业需树立大局意识,并制定同行业与企业相适应的规划,按照当前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严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规模的扩大,特别要停止兴建新的低端加工企业,以优胜劣汰的办法整合优势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极大地减少低端行业产品的总量,并依靠完善的财政政策积极鼓励技术研发,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行对矿产品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3.2在明确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强化勘查的科学评估

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在我国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有着重要作用,明确矿产资源的布局尚需较久的经验总结和资料汇总。为此,需充分意识到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任务和总筹划,加大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估力度,依照国家的相关战略政策,明确资源的开采与否,这需要明确我国矿产资源的实际分布及储量状况。

3.3坚持以资源需求为向导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要坚持立足于国内,面向全球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关乎我国资源安全及国民经济稳定的战略性资源要力求自给,不断地促进世界范围内固体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要密切依照形势的改变,不断地提出新思路、钻研新方法,在保障固体矿产总量固定的基础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

4结束语

文章结合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发展现状,就推进该类资源的合理勘查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为科学合理的进行资源勘查提供依据,实现固体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波.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形势和对策--写在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10周年之际[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07).

[2]焦秀美.山东省重点矿种资源危机矿山解危对策[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03).

[3]李丕基;刘秀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思路浅析[J].现代农业.2008(01).

[4]马伟东;古德生.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现状及对策[J].矿冶工程.2008(03).

[5]赵杰.新疆矿山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12(04).

[6]赵鹏大.地球科学的新使命--认知和发现非传统矿产资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04).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 数据库管理; 信息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 of mine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database management, analyze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find new ways for the rational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mineral resources.Key words: mineral resources; data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P6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矿山建设与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已经成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环节和制约因素,但内蒙古西部地区由于受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备,数据利用方式还很单一,矿产资源数据管理也缺乏可操作性的统筹考虑和整体规划,因此,需要有效地对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矿产资源的数据信息应用到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数据生产和使用的GIS平台多种多样,相互并存,很多GIS平台生产出的数据成果其格式是专用的,特定的,不同格式的数据之间缺乏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的支撑系统。

其次,随着矿山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量不断增大,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和各类应用专题数据不断扩充,对于各种综合的数据资源,缺少统一的数据分类规划,久而久之将导致数据使用的混乱,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再者,数据生产和管理系统设计没有考虑地区内数据的交换、共享、管理和运用,使得不同的生产单位均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获取其所需的数据资源,造成数据资源的重复获取,有的单位甚至无法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源,使数据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管理模式分析

矿产资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时空巨大的系统,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广泛、综合、复杂、变化迅速。矿产资源的数据来源与获取途径众多,数据内容具有多维性,在形式上矿产资源数据还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因此,要求数据系统具有空间分析的功能;矿产资源数据量比较大,数据类型复杂,不但有属性和管理数据,还有大量的矢量和栅格数据;另外,其还具有多级管理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在管理模式上主要考虑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构建统一数据分类标准来满足内蒙古西部地区现有矿产资源数据和未来新增数据的分类要求。

采用GIS和数据库技术,逐步建设和完善矿产资源数据库,并搭建矿产资源系统统一的数据中心。矿产资源数据子类别的划分延续了以数据利用方式分类的主线,逐步细化,同时在子类别划分中还需要考虑时间、坐标系、数据范围等因素,构建矿产资源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数据转换工具,向统一数据库系统中加载和转换空间数据,实现异构GIS数据格式,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的转换,同时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矿产资源数据库。确定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平台和GIS平台,为地方资源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及运行平台。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管理信息构成,数据中心需要汇总矿山区域的资源数据,同时出于管理需要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需要数据库具有稳定性高、数据处理能力强、海量数据的管理等特点。

Oracle数据库是业界公认的最佳对象关系型数据库之一,Oracle9i数据库提供完备的统一存储和管理空间矢量数据、影响数据、属性数据、事物管理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ArcGIS产品影响最大,功能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MAPGIS在国内的GIS软件中,功能是比较突出和强大的,并且一直以来广泛用于矿产资源领域。考虑矿产资源信息构成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其他因素,选择以ArcGIS为主,MAPGIS为辅的方法来构建矿产资源数据中心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矿山区域范围的不同,建立不同区域级别的网络交换体系,为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链路基础,为远程信息系统按权限调用矿产资源信息提供共享和交换机制。区域数据管理平台满足接收和管理全区域汇交的矿产资源数据的需求,并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共享。

3 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应用

当前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形势严峻,未批先采,违法勘测,违法开采,批后不用,非法买卖矿业权等现象较多。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信息处理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依托完善准确的各类矿产资源数据信息,实现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为矿产资源监察工作带来便捷,解决了各类数据的坐标、格式、标准统一的问题,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矿产资源数据,准确掌握矿产资源现状,依法实施矿产利用总体规划,对“批、供、用、补、查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全程跟踪,使得业务管理工作得到提升,执法监察效果显著,矿产资源监管变成常态化、制度化,提高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此外,在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资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4 结语

矿产资源数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持续的系统工程。矿产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使矿产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促进了依法开采和依法行政,在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逐步应用在矿产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准确高效。

篇8

关键词: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建议探讨

中图分类号: 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通过分析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指出了我国当今矿产资源勘查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解决建议。

一、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分析

1.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但地质勘查程度较低,由于勘查资金投入有限,地质找矿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少、地质找矿突破少。煤炭资源虽然分布广泛,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大部分处于普查甚至预查阶段,探明资源储量较少,主要为推断或预测的资源量,资源储量可信度较低,给资源开发利用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非煤矿产资源的专项地质勘查工作极少,现已出让的非煤矿产资源采矿权绝大部分是利用了以往煤田地质工作的成果,均为推断或预测的资源量。

1.2 由于基层矿政监督管理的力量还很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少,对矿产资源勘查监管比较乏力,导致一些采矿权人特别是非煤矿产类采矿权人不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探矿权人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圈而不探的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1.3 由于固体矿产资源地区存在地表掩盖厚、基岩露头少、调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研究程度差,工作效率低,从而使勘查工作部署缺乏针对性,找矿工作存在盲目性,基础研究程度低,不能满足矿产勘查对基础性成矿远景区及找矿靶区的需要。并不能对重要成矿区带的基础地质特征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1.4 矿产资源勘查滞后,接续资源补给缓慢,危机老矿山不断增加。由于资金短缺,煤炭资源勘查后续资源增长缓慢。“四大煤城”经过数十年开采,虽保有资源量大,但勘查程度低,可供开采的详查级以上资源储量已严重不足,部分矿山出现资源危机甚至闭坑停产。

1.5 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不够活跃,吸引社会勘查资金偏少;矿业权市场发展滞后。虽然以市场方式有偿出让、转让探矿权早已实施,但探矿权市场发展及其活跃程度与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低的客观事实,也增加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难度和风险。

1.6 对固体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商业性矿产勘察单位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之中不断涌现,这种企业和单位对于地质的勘察工作和对象多事对固体矿产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和开采技术往往存在着偏见和错误的认识。在矿区工作开采之中,经常会出现矿床破坏的影响现象,进而造成严重的工作隐患。一些水文地质工作之中,更是不曾对这一方面进行勘查和设计,只是在工作中形式上提交了矿井水文地质的勘察报告,这就给开采工作带来了难题,未来开采这些缺点留下了隐患,进而造成严峻的工作隐患。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的需求分析

煤、铜、铅、锌、钼、金、银、铁等重要矿产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对综合性地质勘查的需求必然增大。

我国部分地区地处濒太平洋成矿带和西伯利亚古板块接合部位,岩浆及构造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很大,是铜、金等多金属成矿的重要远景区。而且尚有千余处中比例尺物化探异常及矿(化) 点未经检查,有大量的掩盖区急待去开展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矿产资源勘查是发展地方矿业经济必需。要查清境内矿产资源状况,调整矿业经济的发展布局。有重点地开展矿产勘查工作,解决地方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为县域矿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建议

3.1 积极开展对各种能源的勘察

3.1.1 开展能源矿产勘查

煤炭资源勘查。煤炭资源勘查要利用勘查基金和社会资金完成接续区的升级勘查,保证煤炭生产的接替能力,达到东部储量增加,西部找矿突破,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资源保障。

3.1.2开展非能源矿产勘查

非能源矿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重要金属矿产是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矿产。因其勘查过程较为简单,勘查风险相对较低。

3.1.3开展急缺矿产境外勘查

发挥接壤或近邻的地缘优势,以国内、省内急缺的富铁矿、富锰矿、铬铁矿、铜矿、镍矿、金矿等矿产为重点,以大矿、富矿、易采矿为选择方向,鼓励、引导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调查和矿产勘查及至开采,逐步建立较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调剂市场。

3.2 积极探索建立地质勘查新机制

不断改进和完善地质找矿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3.2.1争取国家、自治区地质勘探项目和资金,提高基础性地质勘查工程,完成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尤其是在鄂旗设置的自治区政府勘查项目,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地质勘查投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3.2.2引进商业性地质勘查,推出一批有勘查开发前景的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分析竞争的方式选择技术力量强、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参与矿产资源的勘查。

3.2.3积极引导各类地勘投资者,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做好给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出具资源配置意见工作,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好用足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倾斜政策。

3.3 重视固体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3.3.1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矿产品和地下水管理,统一勘探的技术要求,在国家和部的土地和资源,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和国家地质与矿产资源行业标准,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GB》(CB/T13908-2002年)和《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l27191991),这些标准的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在矿区,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结合物探,化探,钻探,测试等手段,综合分析,预测开采过程中的充水和排水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预防建议。

3.3.2 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深入调查

探索矿山开采,地下水是流动的,我们应该研究它的来源,方式,内容,所以它不应该被局限于矿体分布范围,并且必须注重水文地质单元,它的边界,规模识别,评估。

3.3.3 完善任务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应与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相适应,其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划分是与矿产勘查阶段相互吻合的。在固体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要达到各勘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查明程度,预测矿坑涌水量;二是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应突出重点、针对主要问题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进行评价。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在实际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调查评价的目的是要满足矿山建设的实际需要,

3.4 强化手段,严格监管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沟通与协作,明确执法主体和各部门的职责。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工作中,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公安、国土资源、煤炭、煤监、安监、工商、公安、环保、交通、林业、税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制度,在统一行动中分别履行各自职责; 确需单独进行的检查活动,相互通报检查结果,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等方面的推诿; 规范各部门对矿山企业的监管活动。认真抓好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对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逐步推进我市矿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新路子。

四 总结

总之,要重视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只有将勘查工作做好,才能为以后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有利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我国采矿业得以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新宇.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大自然探索. 1997(01)

篇9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及调查分析,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版图的方法,基于适合我国国情特征的关键发展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特征。

(2)梳理我国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企业的特点。

(3)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4)提出和扩大资源版图和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途径框架。

二、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依据

(一)基本概念

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2.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是对地下矿物、土地、动植物、水力、旅游等资源通过规划和物化劳动以达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实现新的利用,后者也称资源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开发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物质财富,且避免因未被利用而造成的浪费;将废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可以减少废气物数量进而减轻处理的负担;可以节约非再生资源,以便为后代多保留些生活资料。资源开发的战略是合理开发非再生资源;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但在开发植物性可再生资源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种。

(二)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配第、魁奈及亚当斯密的先后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他们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前进。

①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并占逐渐主要地位;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比重下降,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

②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

2.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循环经济理论是今后产业发展所必需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有:

①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经济。

②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对自然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

③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

种类丰富、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为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有159种,已发现矿床(点)20多万处,经勘查的矿床有2万多个[]。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稀土、钨、锡、钼、锑、菱铁矿、萤石、重晶石、石膏等为国家的优势矿种,具有理论上的国际竞争力,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而某些大宗矿产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钨、锡、稀土、钼、锑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且资源品质高,具有资源竞争力,而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气、富铁矿、钾盐、铜、铝、金、银等矿产储量不足;

二是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以铁矿为例,查明资源总量为576.62亿吨,基础储量220亿吨,但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铁平均品位仅为33%(图1),大部分铁矿品位为25%一40%,占查明资源储量的81.2%,品位在25%以下的占4.6%,品位在40%一48%之间的占11.5%,品位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

三是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如我国迄今发现铜矿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四是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在经济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仅部分资源被浪费,而且由于开发利用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五是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磷矿主要在南方,铜矿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此外,据2011年我国的储量统计结果分析,矿产资源储量结构亦呈现出“三少三多”的特点,即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的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

2、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虽然不够理想,但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工作程度低,勘探深度浅,成矿理论不断创新,存在巨大的找矿空间。我国目前良好的找矿前景、持续增长的地勘投入相比,地勘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地勘工作形势需要,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现有从业人数为141.8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31.93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22.51%;地质矿产勘查专业的技术人员3.78万人,仅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主要分布在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而在野外生产一线、能够直接担当矿产勘查项目技术负责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仅有数千人。在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中,由于项目多、人手少,层层转包项目,使项目经费遭到重重盘剥,项目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也有的采取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多个勘查项目的做法,最多的有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8个分处于境内外不同地区的项目。

(二)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10

【关键词】现状;原因;矿产资源共同监管;对策

一、目前构建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概况

为了整治矿产资源开采开发秩序,有效遏制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保护好社会生态环境,消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2012年渝水区制定下发了《渝水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2]2号),明确了区、乡(镇)政府和国土、安监、环保、公安、林业、电力、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自的职责,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

二、产生矿产资源违法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虽然区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违法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矿产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并不时反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地方干部群众对“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认为山和地既然属于集体所有,那么其矿产资源也属于他们集体所有,他们可以自由买卖或私自开采;二是一些违法采矿者明知违法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私自跟当地村组或者承包经营(山)地的村民签订租赁协议,付点租金就去非法无证开采矿产资源;三是就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来讲,对矿产资源非法开采者的行政执法手段不够强硬,对他们一般只处以没收矿产品和行政罚款,没有刑事处罚,他们大多存在侥幸心理,被查获大不了罚点款而已;四是以前执法部门或乡镇政府执法监管都是以单兵作战为主,执法力量有限,执法力度不够,很难对非法采矿者形成较大的威慑力,致使违法者与执法者形成了一种周旋的游击战状态。

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机构。区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渝水区矿产资源开发整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开发经营组、整治整合组、协调组、项目组、税费征收组等工作组,分解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限,实行任务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领导小组原则上一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各项工作,督办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领导小组经常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的联动机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属地管辖的责任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责任落实的严打机制,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办)通力配合,全社会参与,对各种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各职能部门作为共同责任主体,逐步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遏制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矿产资源开发良好秩序。

(三)建立健全执法监管共同责任追究制度。为确保完成打击非法采矿和管理资源的各项任务,全区建立了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矿产资源违法查处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各自职责及应承担的责任,对工作推进不力、配合协调不到位的单位和人个,严格追究其责任。各乡镇(办)是矿产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主体,村委是矿产资源保护的第二责任主体,村委会、乡镇政府对辖区内违法采矿行为未发现或发现后未在24小时内向上一级汇报的,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对在矿产资源保护工作中失职渎职的镇村干部,须责任追究。

四、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对策与建议

在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实践中,渝水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创造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了“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社会效应,形成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作用。针对一些干部、大多数群众对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利用4.22地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其它形式的专门宣传,使大多数干部群众有关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增强,让全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发挥群众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广泛参与作用。切实重视违法举报工作,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对举报人绝对保密,保护举报人,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因为受人力物力的限制,要及时发现矿产资源违法线索,群众的举报作用非同小可,群众是我们无处不在的“侦察兵”。

(三)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巡查网络动态巡查的中坚作用。充分应用遍布全区的巡查网络,加强国土资源专业执法队伍的巡查职能和日常动态巡查,切实发挥基层国土资源监察信息员的日常巡查作用,确保各乡镇每周不少于2次以上集中巡查,对矿产资源违法频发地区实行重点巡查,达到对辖区矿山资源实行有效监管。

(四)充分发挥国土部门与乡镇政府联合执法监管的保障作用。当地乡镇政府应坚守属地管理的职责,作为打击矿产资源违法的监管主体,掌握当地的情况熟,得到的信息灵,作战反应快;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执法主体,掌握了完备的法律武器,使用一整套的法律程序,具有法律的威慑力,实行联合执法,充分发挥两者各自优势,形成统一的合力,能够达到更好的执法监管效果。

另外,要使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的日常监管作用,为推动他们对该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建议县(区)人民政府将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工作列入乡镇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