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化学分析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54-01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让教学对象学习到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从而学会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教学大纲表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初中几何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初中几何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技巧来解答关于几何运算与有关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与发展教学对象的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和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教学对象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想象力。如此看来,培养教学对象的一种思维在全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方式是学好数学必要条件,也是学习其他科目,处理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必备才能。而几何教学正好可以满足教学对象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仅有清楚并非常重视几何教学的这种独特地位,弄清教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联系,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几何知识的教学。再者,初中几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比例,拥有重要地位。

一、激发学生的几何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几何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自己主动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几何学习水平。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精美的几何图形展现在课堂当中,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学习几何图形,可以创造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现实生活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作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不断创新,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扎实学生的几何学习基础

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扎实学生的几何基本功,例如识图能力、画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识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观察几何图形、理解几何题意并进行分析解答等方面;画图能力也是一样,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标准地绘图,能否正确理解题意并作答。几何解题本身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识图训练,鼓励学生多绘图,多练习,并在平时答题过程中规范解题步骤,增强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学生几何基础的提高,来加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勤于动笔,在画图中学习几何

初中几何定理有很多很多,光凭学生记忆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证明几何定理.比如,当学到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直尺、铅笔,先让学生白纸上画上一个标准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在斜边上画一条中线,最后再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中线是不是斜边的一半.比如,学到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随便画一条直线,然后再画两条和它平行的直线,最后把那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看它们最后是否能够相交,如果不相交就说明定理是正确的.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画图来证明定理,学生这样做了之后才能牢牢记住这些定理。

四、引导学生掌握好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极为规范、严谨,按其叙述方法可分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按用途可分为描述性语言,推理语言和作图语言。对于文字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生动、形象、准确,通过教者示范,使学生掌握“所有”“延长”“连接”“截取”“对应”“在……之上”等等述语的用法。符号语言是推理论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重要概念公理、定理,推论符号化,通过范句、范例培养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规范化,并进行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互释互译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掌握好几何语言,并不断地提高几何语言的表达水平。

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几何例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自己审题意,自己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初步读题审题的习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难点处设置思考点,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相互启发,从而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审题,弥补自己先前的审题漏洞,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数学中的几何教学。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制作,将几何图形课前制作好,极大地节省了教师上课绘制图形的时间,从而能更好地讲解几何知识,关注学生的几何学习过程。另外,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相关教学视频的下载,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可以吸引学生几何学习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对于几何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多媒体中展现的几何图形更直观,绘制也更标准,这些都是传统的几何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将多媒体与几何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最基本的内容入手,采取巧妙地引导、问题指导、巩固训练的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在概念、语言、图形、推理等的教学上下功夫,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几何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后续更深入地学习平面几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常规实验教学方法;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一、引言

近年来,化学实验微型化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国外已将微型化化学实验技术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学习中普遍推广应用。在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相继开展了微型化学实验推广应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适当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化学实验的改革。

二、有机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意义

不论常规与微型化学实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实验获取所需的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相比,所用的仪器体积小,设计精巧、便于携带、试剂用量少、节约经费、对环境污染小、安全程度高,而实验结果却与常规实验相同,甚至更为明显。由于有机药品毒性大,易燃、易挥发,所以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研究更具有特殊意义。

三、开展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做法

篇3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式教学方法可形成良性互动,竞争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是运用情感式激励。教育过程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接受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接受活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而且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种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及时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心态、学习情况和精神状态。对学习一时跟不上的学生要表示理解,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宽容心。在班上中肯地评价他们,不随便乱批评,若必须批评时,也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问题,循循善诱,使其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促其转化,防止掉队分化现象出现。

二是运用表扬式激励。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尊重和赞扬。教师表扬学生越及时越好,激励作用越大。教师对待学生如果缺乏尊重、缺乏民主、缺乏肯定的鼓励,习惯于训斥、斥责、讽刺、挖苦,动不动说学生笨,久而久之,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否定的自我印象,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赞扬,学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常用的英语表扬语有:Cool!Super!Goodboy! Good!

Welldone!Wonderfull!Excellent!Great!当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当我们真正贴近他们的心灵,并以无限的关爱促其转化,他们就会成为学习上的真正主人,就不会掉队,产生分化。

三是要激发动机,诱发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一定要控制好讲与练的时间比例,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得时间,让学生在学与练的交替中掌握好每堂课的重、难点。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他们会很有成就感。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再加以对他们取得成绩的适时鼓励,就更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和激励式教学方法配合运用,会更有效地防止初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篇4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1-4]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

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

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

篇5

1什么是化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

化学科学史对于经典化学时期与现代化学时期的分期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原子序为基础的元素周期系建立以后的化学是现代化学,之前的化学是经典化学,这种观点是以20世纪初卢瑟福的原子核结构实验作为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学与经典化学的分期以鲍林出版《化学键的本质》一书作为分界线。但是鲍林等人的理论是以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的量子力学理论的形成也是在20世纪初。因此,这两种观点从时间上讲,时期的划分相距不远。从学术观点上看,二者都是以现代原子、分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时间作为基础的分期。

从以上的分期来看,现在大学里讲授的化学课程中许多都是经典化学的内容,而且地位非常重要。

如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学部分,分析化学课程中经典的容量和重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学中很多重要经典合成反应、手性化合物分离方法、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学说、凯库勒苯环结构,以及物理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理论、电离学说、络合物热力学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等都是经典内容。

2重新评价经典化学内容在现代化学教育中的地位

尽管现代化学科学已出现了诸多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应用了现代仪器分析和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经典化学的方法仍然在现代化学科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化学实验的方法被作为现代方法的标准,很多现代大型化学分析仪器的化学基准物是用经典的化学实验方法分离提纯和分析之后才作为标准的,在判断很多新的化学分析实验方法是否准确时,也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后才得到结论。

(2)有些现代的理论和方法中整合了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有些是对经典理论和方法的修正和扩展。例如,现代的量热方法,虽然更智能化,却应用了经典化学热力学的原理和量热学方法;又如,现在合成一个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些步骤是经典的有机合成反应。还可以发现,有些物理化学的定律在修正之后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甚至适用于其他的化学科学领域;合成化学家将一些经典的化学合成方法改进之后,使其用途更广泛。

(3)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中^很多都是经典方法或者借鉴了经典方法的原理,而有机化合物在进行波谱分析前,样品先要用经典元素分析方法确定最简式。

(4)现代化学理论并非十全十美,现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要从经典理论和方法中寻求智慧。

同时,应该告诉学生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经典理论为了简化解决问题步骤,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模型忽略了很多真实存在的相互作用,有些是经验型的,缺乏定量的逻辑关系,其理论缺乏普适性。经典实验方法一般适用于高的反应物用量,不适用于微量物质的化学反应。

3经典化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讲授课时的确定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些经典教学内容应被淘汰,有些内容仍然重要,应该保留。现在化学教学中取舍的原则是什么?经典内容教学课时应该怎样确定呢?

首先,应该保留那些在化学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告诉学生这些内容对于现代化学科学的影响。

还有一些内容是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产业界以及社会服务机构都已不再采用的方法,可是教师认为这些方法的教学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化学教科书中还使用硫化氢体系定性分析18种阳离子的实验教学|21,而当时的化学工业界、医药、商检和司法界已开始广泛使用光谱学分析方法,那时的化学教师之所以保留这个体系,是由于他们认为,虽然这个体系很经典却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将无机离子分组分离的逻辑思维方法,熟悉常见的化学试剂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仅仅知道使用现代化学分析仪器进样和输出数据结果。后来,由于污染和毒性的原因,这个体系被淘汰掉了。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寻找其他可以使学生得到类似的思维训练的体系代替,同时能够克服以往方法的缺陷。

主张多讲授经典内容的教师认为:除非学生毕业后专业从事经典内容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者他们在产业界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恰恰与这些内容相关,他们可能终身都不会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内容。

对于他们来讲,这些内容是第一次学习也是最后一次学习,那么,经典部分的教学就非常重要。

主张少讲授的教师有另外的观点:学生毕业以后需要就业,因为产业界及政府机构会很快更新技术,过多地学习经典课程似乎是多余的,甚至成为教育与现实脱节的一个原因。高等教育正在出现高等基础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实用、更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也是评价大学教育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不是为了实用只去告诉学生这个体系的一些部分。设计现代的化学教学体系时,是仅仅考虑很快谋得职业,还是考虑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决定化学课程中经典内容取舍和教学课时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4重新系统化

无论是波义耳出版《怀疑的化学家〉的时代,还是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时代,以及20世纪初由原子结构理论和量子力学推动的化学科学革命的时代,化学科学曾多次重新系统化,化学教育也跟随化学科学的发展多次重新系统化。今天的化学科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如纳米科学、单分子光谱学、新的有机合成方法等;化学教育的注意力也在转移,更趋向生物体系以及能源和环境问题。所以,化学教学也在面临重新系统化的问题。我认为,对教科书,以及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的重新系统化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谨于现代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理论。

基于经典部分同现代化学科学的联系,用现代化学科学的观点去重新审视经典内容,建立新的化学教育体系,将保留的经典内容整合在新体系中。例如,现代有机化学在讲授苯的性质、结构和化学反应时,仍旧保留了凯库勒苯环结构以及很早以前就已发现的苯的化学反应等经典内容,用分子轨道理论去阐述问/题。

(2)基于教育的规律。

不仅仅是化学科学在发展,教育科学在近20年也在发展,考虑接受教育的主体在变化|31,新的教育方法要融合在新的化学教学体系中,化学教师要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专家合作研究建立新体系。

在化学教学中,阐述问题的先后次序往往与科学发现的历史顺序不同。例如,讲授元素化学部分是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顺序,而不是根据元素发现的历史顺序;因为这样讲授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不违背科学规律。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创新教育的方法是具有批评能力的思考和创造力。宣言肯定了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且指出:新的教育方法还意味着新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试验方法,不仅仅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还要发展他们的理解力、实际工作技能和创造力。如果采用建构主义14的学习方法,告诉学生一些建构的原则和方法,把用于建构的理论和实验的模块给他们,把经典的和现代的化学知识模块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建构新的化学科学大厦,然后用他们的大厦跟前辈大师的大厦去比较,他们会发现自己应该向大师学习什么,他们也可能还会发现大师的缺陷,无论是在知识模块里,还是在由模块构成的体系中,以及构造的方法,可能都存在问题。当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且懂得为了给出问题的答案如何重新学习时,这才标志着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谨于国际标准化原则。

现在有些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使用IPAC最新颁布的化学原子量数据;有些化学教师没有访问过UPAC的网站,去认真阅读过跟自己教学的专业有关的专业术语和名词的文章;很多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数据(TP……)和实验仪器(天平、容量仪器……沫作过国际标准化的校正。教科书中经典内容的编纂和教学应该采用新的名词术语和国际标准数据。

(4)基于智能化原则。

化学教师不应该重复劳动,应该更有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如建立智能化互联网教学答疑系统,把学生提问率高的问题和答案放在教学网络上,使学生可以自己搜索提问和获得答案。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又如在互联网上开辟化学科学教育社区,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讨论问题。

智能化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编写计算机程序去处理经典化学的计算问题,使用像EXCEL这样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将经典的化学知识模块化,整合在化学计算机数据库中,设计出虚拟的解决化学问题的程序,这种程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可能性,预言反应产物和动力学途径,以及是不是生态化的反应,还可以控制自动化和机器视觉化化学实验系统。总之,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令经典化学实验教学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学生将来在科研和产业界就职打下基础16。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智能化教学系统是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设计的。有些教师在PFT中使用了动漫技术、FLASH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化学科学概念,但是这些技术表达的图像有时与真实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相去甚远,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所以,教学使用的图像应与真实的化学反应图像越接近越好。如果图像是示意的,一定要向学生说明。

(5)基于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的观点认为:如果化学反应过程的反应物和产物以及化学反应能量与自然体系的交换方式,不对自然物种及其食物链构成破坏,不影响生态体系平衡,就可以认为是生态化的化学反应。

现在化学教科书中叙述的一些经典化学分析方法,以及一些高产率的经典有机合成反应,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试剂,产物也污染环境,这些方法将来可能被淘汰。作为化学科学史的部分,这些方法都曾有过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的原理对于建立新方法可能作为借鉴和参考。如果课程中保留这些内容,也只是保留原理同时应告诉学生方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将来应用这些方法时,化学反应要根据生态化要求重新设计。

1)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和学习方法的实验,应尽量选择生态化试剂,考虑产物是不是生态化,比如碱标定实验选用草酸作为基准物比邻苯二甲酸氢钾更符合生态化要求,因为前者是天然产物,它的降解产物也很容易步入自然循环中,不至于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

2)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减少试剂用量。现在经典常量化学实验使用试剂量过多,与实际工作要求有很大差距,过高的试剂使用量也造成过多的废弃物。但是试剂减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原来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会观察不到,原来的方法可以得到的准确数据也可能得不到了,所以经典方法的实验化学反应和观察计量用的实验仪器都要重新设计。

3)现实工作中,很多环境、医药的分析工作要分析和处理毒物和污染物,而生态化的替代试剂和方法还没有出现,决定了实验体系还不可能是生态化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不得不保留这些实验方法。因此,要有标准化的防护和处理废弃物的方法。

4)经典化学实验室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应将汞温度计换成数字式的;将直接排放水的旧式回流冷凝水管换成电动循环冷凝装置,以节约大量净化过的水;要更换含有毒金属的实验设备和高耗能设备,以节约实验成本,并使实验过程更安全。

5)化学工作者要与生态学专家合作,建立化学实验室的生态评估体系,请生态学专家对化学实验室作出生态化评估|81。因为化学产业的生态化的革命是从实验室开始的,大学化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理念。

5小结

现在的化学教师可能是化学教育史上最为辛苦的化学教师。因为他们不仅要懂得化学的历史一经典和现代的化学科学概念的发展沿革,精通化学科学的方法一懂得理论分析、实验技术和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方法,清晰地知道化学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化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学会用经典的和现代的哲学观念去思考化学问题,还要懂得全新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懂得艺术和美学,精通获得化学资讯的方法,懂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懂得怎样把化学知识市场化等等。由于他们正处在一个化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转折的时代,他们必须比以往的化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微型化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实验使化学充满魅力,不但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改变学生能力结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化学实验过程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的产生、有毒物质的排放、爆炸等一些列危险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某些实验的开展,另外化学药品价值昂贵,也限制了化学实验让每个同学都进行一次的可能。化学实验微型化一般是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用量进行改进,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时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数量,达到减小污染环境的效果,其次降低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安全性,从而使实验教学环境既安全又舒适,因此我们进行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设计并对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

微型化学实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仪器的精度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6世纪中叶,化学分析的样品用量用公斤为计数单位,主要用于冶金工业。17世纪,化学分析实验的药品计量单位缩减为10-100g。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灵敏度达到0.5g分析天平的出现,化学分析实验的样品用量达到了1g以下。20世纪初,随着Nernst研制出百万分之一克扭力天平,化学分析实验开始了1mg样品的分析,1911年,奥地利科学家F.Emich等开展了主要原料用量在mg级的有机合成的探索研究。1915年,随着精确度达到千万分之一克Kuhlmann天平的出现,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有机物样品中碳氢等元素的微量分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几所高等院校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微型化学实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后微型化学实验迅速达到推广,到80年代末,微型化学实验应用范围已经从有机化学扩展到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和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我国是从80年代末先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随后在全国中小学全 面进行了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推广。

二、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分析

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已有初三一年的化学实验教学,并且对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发生了变化,高中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教材体系本身存在着脱节等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在这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很好解决好初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衔接问题。

高中的化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不同于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感性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师基本上采用直观法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观察实验现象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高中之后,化学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一些实验现象又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实验有毒,一些学校仪器设备不足,难以准确完成一些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问题,一旦实验现象与理论上不吻合,加之一些实验没法完成,学生就适应不了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化学的教与学就会相互脱节。而微型化实验因为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可以解决学校仪器设备的不足和实验中有毒的问题,有利于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理性思维学习方法的转化。

2.微型化实验教学加强了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我们在过去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使用,大量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进行操作,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改变了过 去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常规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是在做定性实验时,无论药品用量多少,都能印证课堂所讲授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常识,但是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所用的试剂量减少,某些学生实验环节稍不注意就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而别的同学出现预期的实验结果时,没有出现预期实验结果的学生就会总结自己实验中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3、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实验来说,大部分还处于研发阶段,不像常规的化学实验有相应的实验步骤。我们在进行微型化实验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造能动性,例如我们在进行两种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实验时,有同学就利用针筒进行了水和酒精混合,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先用针管吸取2ml水和2ml酒精,充分混匀后再用针管吸取混合溶液,发现体积小于4ml,这个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认真的科学态度就是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发现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的缺陷和矛盾,从而还原其科学的本质。常规化学实验已经过无数个的科研重复,其教学内容也相当成熟,其结论通过认真的实验都可以得到验证,而微型化学实验因为发展时间短,必隐含着诸多的未知领域,需急待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这才能发现微型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科学事实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严谨、认真,而学生因为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兴趣也始终保持着认真的科学态度。

总之,中学化学微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化学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微型化学实验[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周宁怀. 微型化学实验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述评[J]. 化学通报, 1994, 11: 59.

篇7

利用等价无穷小计算函数极限

对周期函数的一些探讨

函数对称性的探究

DOS的一个优势与Windows(Me)缺陷的新发现

利用指针在C语言中构造动态数组

基于路径表达式的XML查询优化方法

IPv4到IPv6的转变策略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藏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的化学分析法

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

巯基泡塑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洗脱性能研究

黄花菜及蛋白质指标的测定

水分胁迫下氮磷营养对玉米幼苗生物量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三种牡丹茎尖培养研究

金翅和白头鹎的繁殖生态研究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分析

庆阳市农业经济结构现状与调整思路及运作方式

陇东旱塬果园生草与覆草对环境因子和生长效应研究初报

城市绿化生态设计浅析

积分的评述

探讨射影几何中一个命题的证明

随机利率下的年金现值

网络环境下S-P表的扩展应用

论局域网中IP地址非法使用及其管理

基于B/S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有限元法模型

智能小区信息传输方法的研究

JSP技术介绍

Delphi中数据的自动录入

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格式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概念教学探析

论分光仪实验中望远镜的调整技巧

上菱电冰箱化霜定时器的应急代换

真空开关安装运行经验总结

黄土高源古今脊椎动物兴衰演替

污水对豌豆根尖有丝分裂及细胞微核诱变的研究

短柄五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陇东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规律及药效试验研究

子午岭林区紫斑牡丹传粉昆虫的多样性研究

扩大欧氏平面上的线段长

我国人均GDP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

均匀带电圆环电场分布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推广的微分中值定理在凸函数研究中的应用

数列上、下极限问题的若干讨论

巧用路径图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

从20世纪数学发展谈数学哲学的几个问题

TheIsotopeEffectofGaseousHydrogenUnderShockCompression

Vaidya-Bonner-deSitter黑洞的量子熵

用费马原理推导透镜对轴外物点的物像公式

激光陀螺光电检测电路的低噪声设计

任意两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的计算机模拟

TheApplicationof2,4-DihydroxyacetophenoneBenzoylhydrazonetotheDeterminationofTraceAmountsofAluminiumbySpectrofluorimetry

ⅣB,ⅤB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中的平面四配位碳

SpectrophotometricDeterminationofPlatinumafterSolid-LiquidExtractionwith1-(2-Pyridylazo)-2-Naphtholat90℃

SpectrofluorimetricDeterminationofTraceAmountsofCopperwith2,4-Dihydroxyacetophenone-4-Hydroxybenzoylhydrazone

篇8

目前上海市中职校中绝大多数四年制专业也逐步调整为三年制。学制的变化势必带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较大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应是课程设置。以前的课程设置将不能适应新学制的教学,课程的重新调整势在必行。传统的四年制课程设置是第一学年文化基础课,第二、三学年专业课,第四学年定岗实习。教育部规定调整后的课程设置是第一学年和最后一学年不变,中间的专业课教学由原来的2年压缩为1年。因此如何调整课程设置是所有学制改革校面临的难题。

国内对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来已久,如新疆昌吉卫生学校从2006年3月起努力探索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三门课程,将其有机融合而整合成了《医学机能学基础》。整合后的课程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诸多方面的优势,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系统医学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在中职医学教育中,机能学课程整合优化,可谓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必要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江苏省如东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提出了以教学模式改革带动教材整合,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三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去掉,编制了《数控编程与加工》,简洁易懂,操作步骤清晰明了,注重技能培养,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探索了有机化学课程的改革新思路,将有机化学与化学实验技术两门课程整合成为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因材施教,理论、实践相互促进,教学效果甚好。

国外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也屡见报端。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强调中学课程和中学后课程整合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普遍地展开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课程对话,以整合中等和中等后职业教育,加强这两级教育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重复,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罕布什尔学院(Hampshire College)在课程整合方面打破各学科专业分立的壁垒, 结合多种相关学科领域组成专业课程学习模块。整个学院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认知科学和文化研究,人文和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种课程学习模块有利于新的交叉性学科的发展, 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的探索性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丹麦的奥尔堡大学课程设置上体现以课题工作贯穿始终,实现按课题组织教学。

尽管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多,但针对中职四年制转三年制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整合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在学制调整过程中在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打破一些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由课程整合带动整个教学改革。

一、明确课程群定位,重新优化课程群的内容体系

所谓课程群,就是把具有相关性或一定目的的不同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教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群定位。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领域、材料生产企业熟习材料性能、生产、检测、甄别、使用材料的能力,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本研究对该专业系列课程进行重新审核,对某些课程进行改革,删繁删重,精选教学内容,将课程群进行融合、重组,避免内容重复或断挡,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数。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化学模块

对与材料密切相关的基础化学模块内容,取消原四大化学单科界限。把传统的四大化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及整合,形成以分析化学、建材物理工考证为主线,融合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各分支学科教学模块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体现材料测试领域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补充企业对该岗位的技能要求,消除原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同层次、低水平的重复。

2.整合功能材料模块

把原系列课程装饰材料、保温材料、防火材料、防水材料整合成功能材料,以突出各功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将能力拓展整合到课程中

如文明习惯、心理抗挫能力、团队意识、沟通技巧等。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这些隐性的能力是(也可说非智力因素)在工作岗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力正是当下多数学生所欠缺的。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把这些非智力要求揉合到课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抗挫折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人格、体魄、专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据此,此专业以建筑工程材料核心课程为中心,建立如图1所示的课程群。

二、打破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整合成融合式

中职课程设置传统上一般以三段式为主,第一学年文化基础课,第二学年专业理论课,第三年专业实践课。各个课程之间相对孤立,有时出现内容重复。知识体系不够连贯,甚至有些内容重复讲解降低学习效率。本研究在课程整合时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把课程设置成四大模块:文化、道德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和综合实践课,各个课程模块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比如文化、道德素养课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使培养的学生不仅技能本领过硬,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得到提高,如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见图2)。

经过系统的课程整合,构建“文化素养基础-化学基础-材料工艺-材料性能及检测-技能考证-企业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融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化学基础、材料生产工艺过程、材料检测过程及考证(化学分析工考证、建材物理工考证)及去企业顶岗实习于一体,使课程内容知识更连贯、内容更精炼、教学更高效。并将学生素养、技能实践环节贯穿到各个课程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具备优良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教材体系,整合优秀教育资源

课程整合的基础是教材建设。传统的一本书教材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立体化教材, 就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四、融合学历教育与证书考核,培养学历+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无疑是中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传统的技能证书考核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一方面技能考核一般在学制结束前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把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淡忘,导致考核合格率过低;另一方面技能考核与实际工种脱节,使学生考出的技能证书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如何在相对缩短的学制下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校面临的难题。我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围绕职业能力要求,把与专业相对应的各种职业资格所需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并以此实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与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证书仅混凝土行业就有9项,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中,这些资格证所要求的技能考核项目与各工作任务模块紧密对接。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模块的同时就可以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考核,无需再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职业资格技能考核的内容。同时,专业建设与企业深度合作,课程的设置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为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每年安排教师去企业提高实践指导能力。学历教育与证书考核融合,凸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色,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篇9

【关键词】高职 分析化学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4318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60-02

一、引言

分析化学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是仪器分析,药物检测,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又以高中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具有关键的纽带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职院校中化学、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生物等专业学生必修课[1]。高职分析化学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分析化验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面向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相关行业,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质分析所需的全过程。

二、高职分析化学的特点

1.分析化学中突出“量”的概念,如:测定的数据不可随意取舍;数据准确度、偏差大小与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关。

2.分析试样是一个获取信息、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的过程。

3.实验性强,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强,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5.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能力。

三、高职分析化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2]

高职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如何发掘和激发兴趣是关键,以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析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中潜藏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实验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实验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1.分析方法的推敲,不放过每个细节。

2.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的标准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习惯[3]。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现象与相关理论的联系,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异常,及时排除险情,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重大问题,获得突破。

2.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习惯

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分析化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逐步养成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分组实验是高职分析化学实验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一种方式。分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最后达到彼此双赢和多赢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分析化学,是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分析检验工作严谨的态度,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习惯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第一步。因此,教师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及优先资助领域.生命科学仪器,2005,3(1);3-4

[2]余瑞锋.启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7); 251-252

[3]李建东.浅析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4,0(8);172-172

[4]张英,杨剑,罗大为.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广东化工,2013,40(13);254-255

篇10

结合近年来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针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化工产品检验》。

一、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的开发背景

(一)传统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较繁多复杂,应用性强。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化学分析涉及内容较多,仪器分析涉及的较少,有关样品预处理的内容太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是完全分开的,以理论课为主,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较多,实践性不强,即使在实践课上也是教师操作演示在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部分职业院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关课程改革,但我们迫切需要开发适合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本课题根据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变化、学生个性特点及胶东地区的企业需求,进行了基于具体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结合化工产品检验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化学检验高级工考证要求,开发适合于本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为将来能胜任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化工产品检验》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无机及有机化工产品分析与检验工作的化学检验人员。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法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企业调研,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化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富集和分析测定,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形成报告,从而使学生掌握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废料的组成的分析检验方法和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化工产品检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化工产品检验》是在充分进行化工检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设立的。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以符合实际岗位能力需要的化工产品的分析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化工产品检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教学需求,确定在 136 个学时内设计 4 个学习情景、16 个学习子情境和 16 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与特定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内容涵盖无机化学工业品分析、有机化学工业品分析、复杂工业品分析、日化用品分析几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仪器分析法;所用到的分析仪器包括酸碱滴定管、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基本涵盖企业化验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

四、有效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与设计

高职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在于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从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了保证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实施,我们建立了素质化课程评价体系,采用项目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与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相对接;实行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

一是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以积极的爱好、健康的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二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开展针对性较强、活动形式多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如大学生活展望、三观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功能,加强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个强大的职业,兼职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过工作研讨、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论水平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驻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训和学习,并激励其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