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旅游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旅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数字化景区的内涵和背景
所谓数字化,实质就是将我们传统的纸质版文档转换为数字版文档的过程。可以说,如果缺少了数字化,网络信息也就不再丰富多彩。现如今,我们认为的数字化景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数字化完全理解为信息化,认为数字化景区就是信息化景区,它是一个涵盖了空间、网络、智能等多元化的技术系统;而另一种是将数字化景区概括为综合运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虚拟仿真等多种技术,实现对旅游景区的监测和管理,服务于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无论是哪种概念的描述,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实现旅游景区的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被引起重视,数字化技术逐步融入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中。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建设的热潮。我国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是从故宫和敦煌开始的。早在2000年,我国敦煌曾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决定共同建立“数字化虚拟洞窟”;同年,中国故宫博物院又和日本签订了“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签订后不出两年的时间,一部片长40分钟的三维显示作品,再现了故宫太和殿康乾盛世的辉煌历史。该部优秀的三维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虚拟技术,实现了游览大众在计算机屏幕前,可以随意选择角度和位置,随意调整观看的方向,这是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除此之外,国家还设立了黄山和九寨沟两个知名旅游景区为两个示范点,并于2004年正式开展数字景区的示范工程。这些示范点的建立除了能够实现对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以外,还能够包揽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咨询,如旅游景区内的交通、导游、旅游线路评估等众多部分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观赏体验还可以提高旅游景区和游客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增强旅游景区管理上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 数字化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而旅游景区的建设又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所以,旅游景区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运行和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区也都配备有电脑和一系列上网设备,也纷纷建立了属于该旅游景区自己的局域网络。但从总体上分析,我国的旅游景区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一系列问题:
2.1 旅游景区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波及的范围有限,基础设施的性能较差
目前,很多旅游景区的网页信息资讯,都只是显示一些较为简单直白的景区图片、笼统的景点介绍等,并不具备完整规范的网络营销条件。虽然不少旅游景区已经陆续尝试着添置了一系列相关的电脑技术设备,但是普遍还存在着缺乏信息管理方面的配备,电脑无形中成为了旅游景区的摆设,发挥不了它该有的价值和作用。更何况有的旅游景区甚至连基础的电脑设备都没有,更是不具备开展数字化景区的条件。
2.2 旅游景区数字化技术的相关维护能力偏弱,网站信息咨询更新速度较为滞后,缺乏人机互动环节
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网站信息是交给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维护的,这就使得旅游景区网站上的最新信息咨询,最近动态内容,更新的较为延迟,信息内容存在陈旧滞后等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景区中游客互动留言板块,它是连接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互动的最直接的平台。然而,很多旅游景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并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游客质疑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也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网站与游客们的及时互动。
2.3 旅游景区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尚且缺乏完整的电子商务功能
随着旅游业的日趋发展,旅游者自身的出行情况,散客形式的自驾游也越来越普遍,旅游者们也越发成熟起来。一般情况下,旅游者们在出发前,通常会通过网络资讯等方式,对即将游览的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资讯进行初步的搜索和查询,收集一些旅游景区的基本信息资源,这已逐渐成为旅游者们普遍追求的行为特征。但是,目前绝大部分旅游景区都未建立健全完整的电子商务功能,直接制约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3 数字化技术在旅游景区客服系统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当下,数字化技术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发展应用尚且有点早,相关的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的配备还不完善,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成了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旅游景区的客服管理系统中,不仅能够稳合“低碳、环保”的科学理念,而且还可以规范旅游景区系统的组织构架、提高景区整体全面的管理效率。它所包含的应用功能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3.1 门票管理
我们通常使用的景区门票大多是纸质版呈现,在遇到旅游景区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时期,游客会因为买票、验票等一系列流程操作无端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样的常见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票务模式,电子式门票应运而生,电子式门票的诞生实现了景区购票、验票的一体化管理,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旅游景区数字化技术的渗透,还可以使景区门票循环使用,既可以低碳环保、降低成本,又能够增加门票利用率,而且高科技的渗透,使得门票读取信息的速度变快,实现高效的人性化验票效果。
3.2 旅行客流量管理
旅游景区的客流量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游客总体的数量,二是景区各个景点的客流量控制值。景区游客的总体数量可以直接通过当日次电子门票的实时记录来获取,如果游客量超过了景区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量时,景区管理人员就可以采取暂停售票或者延缓售票等措施,对景区的游客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减轻对旅游景区的承受压力。而对于各个景点客流量的监控,可以按照各个旅游景点的具体分布情况,对其小范围内设置一些关键服务点,并配置感应设备。游客通过设置有关键点的感应区域时,这些感应设备就可以及时获取游客的信息,统计该景点当前准确的客流量和游客的分布情况,进行系统的实时监控。
3.3 游客安全管理
对于地貌环境复杂、范围面积较大的旅游景区,常常会出现游客失踪、迷路等意外事故。面对这些突况,最重要的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并及时地进行现场救护。旅游景区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和应用,使得游览者在旅游景区内遇到走失、迷路、失联等意外情况需要求助时,旅游者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电子门票,通过定位系统,发送呼救信号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救护站,等待救援。
4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是数字化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基础,互联网可以直观便捷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一套成熟完整的旅游景区数字化信息系统,应当包含多个方面、多个领域的全面组合。数字信息化推动了旅游管理模式的进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数字旅游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断的改造和建设,数字旅游逐渐影响和改善着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剑君,陈志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10).
[2]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篇2
【关键词】旅游事业;旅游数字化;商务社区;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22-02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经营者与管理者更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旅游开发与管理中,通过建设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平台,旅客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线路规划、门票购买、酒店预订、商品选购等操作;旅游企业可以利用在线管理工具,为旅客提供快速且高质量的服务;旅游管理部门通过部署电子政务系统与分析旅游数据,可以很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中远期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下本篇就针对数字化建设中商务社区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具体的执行措施。
一、旅游数字化建设的定义
旅游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针对旅游的一系列过程提供数字化支持,特别是其中的商务社区技术,“商务”强调模式的有收益性,“社区”强调模式具体较高完整性,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旅游数字化方面,主要可以通过编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并融合宽带网络通讯技术①,实现旅游全行业、全过程的数据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
二、潮州市旅游数字化建设介绍
(一)数字化商务社区建设的要求
在项目研究上,立足于整合“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旅游数据,建设综合性旅游商务门户网站,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构建旅游信息社区商务互动平台。在数字化建设的商务社区模式中,从各个角度整合旅游数据,多方考虑旅游服务商的利益,加大力度进行宣传造势,增强数字化旅游社区对游客的吸引度,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中数字化商务社区的发展,提高旅游信息化整体形象。
(二)旅游数字化商务社区的特色
在设计上引进有收益的、支持可持续性运营的商务模式,在服务上提倡社区化的一站式服务,在技术上更多利用网络社交技术,实现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的互动交流,实现过程中依托旅游行业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平台与企业、第三方平台数据交换设计与实现等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进而通过建设潮州市旅游电子商务门户,实现潮州市旅游路线、酒店房间、景点门票、商家特色商品信息编辑与、企业在线商务拓展活动、网上预订等信息化服务。在潮州市旅游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化手段、商务社区”的应用与发展模式,实现对旅游的现代化应用与管理,实现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与衔接,有效的提高旅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提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旅游数字化建设中的商务社区技术模式
在商务社区模式设计中,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以服务作为重点,提高旅游数字化建设的实用性。并且在商务设计技术模式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积极落实网络化传输功能,推进数字化应用与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搞好数字化旅游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数据库管理平台,建立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平台,在商务社区负重方面可以采取网络营销的形式,对不同的游客群体给予不同的营销策略,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游客同旅游服务商之间的沟通②。采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销售,完善区域数字化基础建设,统一战略构想建立规范的经营机制。
四、数字化商务社区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
建设综合性旅游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充分挖掘“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数字化系统的在线商务功能,提州市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在景区旅游数字化中,还应该提高其数字化平台中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确保数字化旅游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于用户的重要数据以及订单交互数据,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应该确保游客信息以及旅游信息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传输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二)强化区域特色
在数字化信息采集中,对于采集的潮州旅游资源信息,可以从岭东首邑、游在潮州、潮菜之美、潮之特色、住在潮州为切入点,带领旅客从魅力之城、潮之文化、聚集潮汕等十四个大视角,以便游客通过平台准备景区视角去看潮州美好风光,更加及时的了解潮州历史文化,以提高对数字化旅游信息的传播效率,带动当地旅游商务社区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使游客从更深层次去感受潮州古城的非凡魅力。
(三)提高网民交互水平
对于旅游数字化建设中的商务社区模式,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与信息分享,构建旅游信息社区商务互动平台项目建设是为了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搭建为一般用户与企业用户提供在线交流、站内信互动、好友互动等实时交互的商务互动功能。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通过本平台的此项功能,用户、商家可以采用离线或在线的方式与其它用户、商家进行商务交流,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四)强化信息的覆盖面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中,应该针对旅游服务商的利益,实现对旅游行业相关数据的全覆盖,满足商务社区建设中旅游服务商的需求。对“潮州市旅游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原潮州市文物旅游局网站”数据进行对比过滤,提高商务社区建设中数据的高度完整性以及可用性。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下,确保旅游服务商所获得数据来源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各旅游服务商之间对信息的共享交流,确保旅游数字化中商务社会模式的成功应用。
(五)强化应用推广
在数字化商务社区技术模式中,实现平台与企业、第三方平台数据的交换设计,提高旅游数字化的应用范围与可扩展性,充分调研景区数字化建设现状③,完善景区数字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综合景区内各方对数字旅游的需求,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框架,制定出数字化的核心技术标准,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在旅游数字化建设中,加大对商务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打造出潮州市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旅游模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旅游发展中,应用旅游数字化技术,优化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不仅可以为客户、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实现旅游数字化建设,还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带来更多的旅游收益。
注释:
①罗彦,蒋淑君.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重组――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与未来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7(18):41-42.
篇3
〔关键词〕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旅游模式海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工艺技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神话传说、信仰崇拜等的总称,它在文化生态、文化形态、文化传承和文化意象等方面隐含了丰厚的民族智慧、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等多重价值。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化与认知程度不断提升,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全面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采集、整理、传播、服务等管理领域,建立起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趋势。
海南岛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为数众多、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和文化元素兼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序幕的拉开,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加强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角度,探究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方式[1.2]。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海南是一个“孤悬”的海岛,相对封闭的环境既孕育了本岛文化,又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岛外文化无数次撞击与融合,铸就了富有海岛特色的地域文化。
(1)地域性: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四面环海,中部为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岛内居民的生活和民族心理,具有许多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
①独特的非汉民俗文化;海岛世居有黎、苗、回、汉等约30多个民族。以黎族为例,其为海南土著居民,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黎族计有124.78万人,其中海南有117.22万人,占黎族人口数的93.9%,海南黎族民俗文化在全国具有垄断性优势。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纹身、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民间打柴舞等,即为其留存下来的文化和习俗。
②鲜明的热带特色;由于生活在热带,海南人形成了依山傍水的居住习俗,进而产生了“穗选法”、“牛踩田”、“种山栏”“休闲制”等农业耕种方式,“船型”、“金字形”等民居建筑技艺,用葫芦(“渡水腰舟”)、独木舟和竹筏实现水上交通,又因种植热带林木,形成食“椰子饭”、啖槟榔等独特社会风俗。
③极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海南孤悬海外,沿海居民终年以渔获为生,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出海祭祀仪式和妈祖信仰,也造就了他们以渔业为主的生产民俗。也决定了海南人独特的饮食和食物加工习惯。如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三亚一带的“酸汤鱼”、“崖州海蛇”等都与海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历史性;早在1万年前,三亚“落笔洞人”就在海南岛从事生产活动,具有久远的农业生产习俗,与此相关的生活、信仰习俗也都体现出早期农业社会的特点。距今3000年前,海岛黎族人掌握了用剑毒树、构树(学名“楮树”)等树皮来制作“树皮布”、“树皮衣”的技艺。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记载了海南黎族纹身习俗,其曰“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雕题国”指的就是海南岛,“雕题”指黎族文身习俗。宋元明清各代,有关海南纹身习俗的记载更多。2005年底,黎族纹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像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性。
(3)原生性;古时海南岛被视为“蛮荒之地”,虽历朝历代大陆官员来到海南后倡导汉化和文明,但总体上海南仍保持着原生态的面貌,因而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以保护与传承,如刀耕火种这种原始游耕文化在五指山腹地至今仍有残余。“秦以水德王,其数用六,今琼人行使铜钱,犹用六数,以六文为一钱,六十文为一两,六百文为一贯。又田禾以六把为半担,十二把为一担,亦用六数,皆秦旧俗也,黎族至今传统计算方法仍然如此。再如海南传统的牛耕田、人工插秧农业习俗,鸡卜、钻木取火、放寮以及古越族一些自然、神灵崇拜等习俗。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对海南旅游业的促进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3],使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有助于冲破各种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自然状态,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空间,同时也创造了相互借鉴的机会。
1.旅游产业极大地推动海南发展步伐
海南拥有独特的热带海岸线和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海南旅游已由单一的滨海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转变,旅游业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入一直是海南最具权重的经济来源。
2.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项目保护结合的可行性
旅游是商业行为,非遗保护项目本身与商业并无直接关联。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融合[4.5],能给旅游产业注入极大的活力,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而非遗项目为保证其延续性,需要获取资金的支持。显然,旅游开发与非遗保护两者尽管在利益诉求上相近,但其最终目的并不一致,但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各自需求的收益。因此,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构建之间的结合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当下的旅游观光行业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适应现代人旅游猎奇的需要进行某些改动。以现代人的实用考量进行,把非遗项目打造成一种配合旅游活动的表演节目,其重点往往在视觉效果上。同时,剔出不适合旅游参观、无法让游客产生视觉享受的非遗项目,利用现有的数字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项目结合的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种类越来越多[6],开发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有静态的展览式开发,也有动态的表演式开发;有原地开发式,也有异地集锦式;有原生型和提升型开发,也有复原型和集合型开发。从旅游开发的具体形态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主要类型有;博物馆式:运用声、像、物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放在民族博物馆内供游客参观。民族文化村式;直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古风貌保存相对完好的民族村寨原地开展旅游。节庆旅游式:主要以各种节日、赛事、盛事等具有旅游特色活动的庆祝和举办来吸引游客。舞台演艺式:主要将历史传说、民族歌舞、民族戏剧、民族手工技艺等经过加工和包装后搬上舞台。海南地域范围集中,比较适合建设上述类型的文化产业模式,容易形成旅游品牌效应,能有效达成非遗文化和市场经济共赢的形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政府行政参与支持,由企业在非遗项目社群搭建文化产业平台,融合该社群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链。不仅是振兴了该社群的非遗项目,同时也在旅游文化活动中带来了交流,让相对封闭的区域活化,形成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与保护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形态[7.8],以文化遗产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保护,实现文化遗产的重现、再生和利用(研究、传播和展示),从而体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体现当代人对遗产的守望、体现未来人拥有遗产的权利。
1.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2010年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中,这表明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可行性,它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①降低工作成本;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等因素所致保护成本较高,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和物力。若采用数字化保护方式,经过信息化处理,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将所需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便于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既省去了举办艺术展馆的成本,也降低了文化资源保护的成本,极大地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
②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艺术失传很大原因是后继无人,后人对传统艺术的不了解以及宣传力度不够,数字化手段可以将民间艺术资源与网络相关联,在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工具中可以很容易查询和了解真正的民间艺术,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有效地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
③便于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能实现更大范围内文化交流,通过信息化渠道,既能实现传统艺术的推广和宣传,也能实现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文化的交流。只有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才能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促进当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易于修复和管理
数字化保护的对象,在岁月流传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残缺,数字还原可以运用处理软件对其进行视觉上完全修复,它比传统的保护方式更易于修复,实现保护对象的虚拟复原与模拟演示。同时以数据库为基础,将保护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行规范、合理的编排与存储,能有效增加保护的科学性,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系统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资源共享、虚拟展示、动漫制作、电子出版等四个方面。在各种数字化方法和热点技术上,基于信息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民族民间文化需要注入更多的现代化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①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建立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
②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图像检索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③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获取技术、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技术、虚拟场景协调展示技术;
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使用方式、消费方式、流通方式、传播传承方式等文化存在方式进行再现;
这些数字化遗产保护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与保护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类型
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高保真全息存储技术、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类型有:一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二是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三是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四是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五是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六是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
结论
旅游产业中引入非遗项目,既解决了非遗项目的资金问题,也使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此犹感迫切。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构建之间的结合点,是实现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基于信息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传承,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莉韩玄武海南民居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艺海2015(2)76-78
[2]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谭必勇,张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
[4]张进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探析.地球科学研究2002( 1) 28
[5]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求是杂志2010(4):44-46.
[6]姜爱李永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必要性;百里杜鹃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9094-02
It is Necessity to Bring Under Digitalized Management the Baili Rhododendron Scenery Spot
LI Zhuo-yun
(College of Compute Science & Inform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17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it has great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o bring under digitalized management the Baili Rhododendron Scenery Spot in Guizhou because of all merits in the network age.Through the 3D simulation of the real landscape and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documentation set, the digitalization of Baili Rhododendron Scenery Spot is basically fulfilled.
Key words: digitalization; necessity; the baili rhododendron scenery spot
风景园林资源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风景园林的平面与立体信息,图像与符号信息、声音与颜色信息、文字与语义信息等等,表示成数字量,已成为实现对风景园林资源的存储、再现和利用的实用技术,为有效管理风景园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我国的风景园林已经有相当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为避免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流失,风景园林无疑且必须要走入数字化的行列。贵州百里杜鹃凭着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环境保护价值,实属省内外旅客游览和科学考察的好去处。因此,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对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进行数字化管理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 百里杜鹃风景区的概况及目前存在问题
1.1 百里杜鹃概况
百里杜鹃位于毕节地区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北纬27°08′30″~27°20′00″、东经105°45′30″~106°04′45″,涉及大方县的普底乡、百纳乡、砂厂乡、大水乡、黄泥乡、凤山乡和黄泥塘镇, 黔西县的金坡乡、仁和乡和红林乡等行政区域。总面积106km2 ,分布在宽1~5km不等,长达50余km的崇山峻岭之中。土壤为黄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土壤pH值3.7~7.2,土层厚115~2m(石灰土除外),是杜鹃属植物繁衍的最适宜地区[1]。现主要分布的杜鹃植物种类有马缨杜鹃、美容杜鹃、迷人杜鹃、映山红等4个亚属的23 种[2]。杜鹃属植物的种类之多、面积之大、杜鹃花之艳丽、花色品种之多、个体之集中国内绝无仅有、举世罕见。 它不仅是贵州杜鹃花的奇葩, 也是中国杜鹃花的奇葩。是全国唯一以保护杜鹃花科( Ericace2ae)杜鹃属(Rhododendron )植物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贵州日报》、《人民日报》、《中国年鉴》、美国的《中国旅游》等数十种书报以及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宣传,早已使得百里杜鹃名扬中外,可见其已成为品牌。
1.2 百里杜鹃存在问题
百里杜鹃位于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省份,要发展旅游,首先考虑的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市场区位及其可进入性,然后再考虑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而目前百里杜鹃只是地区级的自然保护区,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公园的基础建设和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设备和设施非常落后,不利于百里杜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上百里杜鹃多年来一直实行封山育林保护,林中原有的桦木和杨树等植物生长迅速,由于遮光严重,致使杜鹃长势变弱。另外,桦木和杨树容易飞籽成林,它们的幼树在杜鹃林生长日渐密集,严重阻碍了杜鹃林的天然更新[2]。再加上杜鹃植物的花期短,最佳的观花期不足2个月,管理现状及日渐显露的一些人为破坏迹象等因素对于提高其知名度和旅游开发都极为不利。
2 百里杜鹃数字化的必要性
2.1 便于保护国家珍稀植物
杜鹃花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誉。全世界的杜鹃花共五个亚属,“百里杜鹃”占了四个亚属23种。杜鹃花不仅极富观赏性, 而且有许多种类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 也可作为工业原料和植物杀虫剂。杜鹃花叶片中还可提取香料, 其树皮有蹂质, 可提栲胶, 用于轻化工业, 可作为天然的空气清洁剂[3]。一些杜鹃的花可食用, 灌木类杜鹃是优良的水土保护植物,因此杜鹃花的保护和利用价值极高。如今,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仿真平台对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的杜鹃植物林带进行数字化,能够实施数字化保存、重现和修复,利用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百里杜鹃风景区的虚拟展示,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百里杜鹃风景区保护的效率与效果。
2.2 便于显著推出地方性的旅游品牌产品
百里杜鹃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是毕节试验区富有特色最为靓丽的名牌,是打造我区旅游产业的重要品牌。近年来,中国贵州百里杜鹃花节期间力求通过各种活动和文艺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百里杜鹃各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更多的人了解黔西北多彩的民俗民风。因此把活动中各种有关旅游的信息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入电脑,并将其在网上,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扇窗口了解、收集,给旅游的供需两方提供及时的信息,使旅游业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动态均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试验区快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2.3 便于游客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游览和欣赏
通过最新的数字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百里杜鹃景观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景观,使人们能够在不到达景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景观,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国际与文化,感受与观看实际景点极相近的感官体验,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百里杜鹃风景区的绚丽风采。
2.4 便于林业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
通过百里杜鹃风景区的虚拟表现形式,能够比较容易地探究和管理风景区的大量信息,研究与建立景区的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对景区的旅游开发活动进行适当地管理,在景区的资源承载力范围内进行适度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风景名胜区的调查管理系统,运用遥感遥测技术,通过卫星图片的分析作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建立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中心,从而提高林业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效率。
2.5 便于提高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能力
风景园林的数字化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能激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一方面它能继续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保护建立了虚拟旅游世界,创造一种更方便、舒适、低廉的旅游模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开发百里杜鹃风景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建立虚拟旅游世界,彻底改变旅游服务模式。游客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选择性,又有刺激性,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活动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里杜鹃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能力。
2.6 便于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考察和科普教育
百里杜鹃位于贵州这样一个落后的山区,交通极其不发达,信息严重滞后。因此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便于相关人员查阅和浏览,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提高其地位,也为人们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考查和科普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3 百里杜鹃数字化的内容
3.1 实景的三维模拟
百里杜鹃风景区实景的三维模拟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 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频动画等,使用户在三维虚拟景观中动态地、多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地浏览和欣赏景区内各景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从而全面、详尽地描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等,使景区的景观更加直观化。
3.2 资料库的数字化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资料库的数字化包括各种杜鹃花介绍的数字化,景区各种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数字化,各种规划图纸的数字化、规划设计文字的数字化,以及地质图、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等景区背景资料的数字化。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资料库里面,有很多资料均是一手资料,极为宝贵。将这些资料采用扫描仪电子化后加以保存,并与用绘图软件绘制的设计图一起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便于人们获取景区丰富的资料,从而更好了解景区的各方面信息。
4 建议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杜鹃属植物具有种类多而集中、分布面积大和数量多的特点, 在世界的野生杜鹃植物资源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旅游观赏价值[1]。因此,考虑到景区中杜鹃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建议在对景区景观和资料库,尤其在对杜鹃植物单体和植物生境数字化并上网流通时,一定要按照资源的重要性设置不同密级,采取多级权限、用户身份核实等安全措施,有效保证风景名胜区杜鹃植物资源的保密性。
5 结束语
百里杜鹃的美丽景观,不仅属于毕节、贵州,更属于全人类。将这个“大自然的瑰宝”完好地展现给世界人民。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其保护与发展的有一个有效途径。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百里杜鹃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才能搞好,才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好了,也能反过来促进百里杜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成华,李贵远,邓伦秀,等.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14-15.
篇5
关键词: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二)网:生态系统的成员与关系结构问题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而企业环境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在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企业的关系是互动网络式,保持网络的畅通和各网点的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系统成员的关系与结构是旅游企业实行生态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企业生态管理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生态化的组织结构应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强调生产过程的循环,在外部建立生态链的网络关系,设法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式,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过建立生态运行经理制,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管理组织网络之中,使管理更趋灵活有效。在质检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设立生态管理监督机构,使之成为生态管理的重要部门,保证生态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持。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之主要内容应为企业对污染防止和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承诺,建立评审生态指标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操作规程,并将其渗透到各项业务活动之中。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ISO14000作为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
3.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法使全体员工参与整个企业的生态管理活动。如建立生态管理经济责任制,将生态管理指标与管理者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设立生态管理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成立生态技术革新小组,奖励创新成果;制定生态目标,实行全员考核制度,实现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生态管理。
(三)对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有利于我们尽量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做到既按顾客之需调节能源的供应,又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可视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四)激励供应商并教育引导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一方面人们将更关注对自身有益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旅游企业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激励供应商、引导消费者向有利于生态经济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把新的环境准则纳入采购行为,要求供应商提供环认证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环境承诺,对供应企业起到宣传广告作用;旅游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生态产品、服务和企业生态经营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是向消费者宣传、灌输、渗透企业生态产品、服务及企业生态理念,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生态需求。旅游企业可根据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资源节省使用等原则制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价格来引导顾客的生态消费。
(五)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要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转化为生态资源配置和利用,这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企业设计建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进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网络化、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技术革新等措施,达到市场的充分扩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本内涵扩大再生产。第三,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再开发,通过有系统、有步骤的实施企业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及合理流动等,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形成与其它资源的良性循环。
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时展的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变革,协调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关系是企业生态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实行生态管理,旅游企业才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formation, a digital multimedia intelligent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dealing with tourism consulting information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makes up of the host and mobile terminals. The mobile terminals are employed to collect travel advisory information from tourists. The question analysis module of the host is adopted to extract information keywords, and bring them in using the digital multimedia database by means of indexer. The data related to information entities, attributes, and relationship is matched with the travel advisory information in virtue of the digital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get the candidate quiz answers. The similarity of tourism consulting information is calculated. The candidate quiz answers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are displayed on the relevant mobile terminal.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ystem has strong reliability, and can deal with the concept relation of tourism consulting information.
Keywords: digital multimedia; travel advisory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system design
0 引 言
自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旅游业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也正逐渐代替传统的工、农业成为各国重点的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1]。各地旅游人群不断增多,游客产生的旅游咨询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解答,严重干扰了游客行程,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智能问答系统对旅游业来说极具应用和专研价值。数字多媒体以信息及数字技术为主导,以数据通信为基础,为旅游咨询信息的智能问答带来了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如京东实时情报传递(JD Instant Messaging intelligence,JIMI)等效果良好的问答系统,不断推进旅游业向着智能信息化的时代迈进。
1 数字多媒体旅游咨询信息智能问答系统设计
1.1 总体硬件结构与流程设计
数字多媒体旅游咨询信息智能问答系统由主机端和移动终端构成,如图1所示。主机端内包括问句解析模块、索引器和数字多媒体数据库;移动终端进行游客与主机的旅游咨询信息问答交互,界面友好。
图1标记的序号表示系统处理顺序,游客在移动终端中输入文字或者语音来咨询相关旅游信息,主机端的问句解析模块给出旅游咨询信息释义,利用索引器在数字多媒体数据库中进行释义匹配,给出匹配度高的候选问答答案,将问答答案按照数字多媒体数据库提供的相关顺序显示在移动终端上[2],游客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查看问答答案的实际属性和关系。数字多媒体旅游咨询信息智能问答系统的主机端提供语句解释功能,移动终端只进行采集和显示[3],在主机端功能没有实现的前提下,移动终端的显示功能是不被调用的,系统处理流程如?D2所示。
1.2 数字多媒体数据库设计
数字多媒体数据库基于数字多媒体技术自动建立而成,融入了信息融合、数据实体识别、近似属性提取、数字标注等多媒体处理步骤;通过数据迭代更新数据库内容,由通信层、运算层和管理层构成,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处理灵活[4];拥有众多旅游网站资源,覆盖旅游过程中的机票购买、门票抢购、酒店预订和路线规划等多方面内容。数字多媒体数据库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
数字多媒体数据库结构图层解释如表1所示。图层类型分为行政区、路面和路线;图层规格分为点、线、面。图层更正也是信息处理模板负责的项目。
1.3 问句解析模块设计
问句解析模块分两个部分进行旅游咨询信息的关键词提取。第一部分是信息格式转换,将游客的文字或语音信息转换成能够被索引器和数字多媒体数据库辨认的数字多媒体文本格式;第二部分是语音辨认,这一部分通过建立知识模型进行信息辨认以及问句解析[5?6]。
问句解析模块由通信层、逻辑处理层和存储层构成,其硬件结构如图4所示,通信层电路如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可知,通信层负责将旅游咨询信息输入到逻辑处理层,将逻辑处理层给出的关键词输出到数字多媒体数据库。通信层外接程序设计接口,引进简单的算法进行旅游咨询信息格式转换。可调电阻R2的作用十分大,作用是调整格式转换力度,也可阻碍信息中干扰数据的传输。逻辑处理层使用Java Spring MVC结构,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通过Java编程语言连接起来实现应有功能,将分类步骤与分析步骤隔离,减轻数据关联问题。利用语义依存分析进行语音辨认,建立语义链接,利用查询语言服务进行语音辨?J更正,同时负责图层信息的设计。存储层在E?charts图形库的开源图层架构上建立而成,为系统提供了免费且稳定的可视化信息存储与显示功能。
2 实验与评估
2.1 评估函数
本文实验使用4种评估函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无误,分别是,,和,,,分别表示旅游咨询信息智能问答系统给出的候选答案出现在用户浏览页第1页、前3页和前10页中的概率,是候选答案排序的加权平均值。显然,,,的值越大越好,的值越小越好。4种评估函数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的定义是所有旅游咨询信息的问答答案数量;指用户浏览页数范围;是旅游咨询信息的问答答案集合。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中涉及到的对比系统有基于张量分解的问答系统、RESCAL和RGTE。基于张量分解的问答系统使用张量分解算法模糊估计旅游咨询信息问答答案,RESCAL引入了权值法,RGTE则采用梯度算法进行旅游咨询信息的特征提取并优化最优问答答案,实验评估结果如表2~表5所示。
本文系统实验采用了4种函数评价4个系统讨论旅游咨询信息问答答案的可靠性。基于张量分解的问答系统、RESCAL和RGTE在单独使用时的可靠性都不强,但有个别项目的实验评估结果仍达到了很好的数值。例如RGTE的评估结果以及基于张量分解的问答系统的评估结果等。实际使用时可以将几种系统汇合在一起,分别处理各自擅长的项目,也能够为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咨询体验。本文设计的数字多媒体旅游咨询信息智能问答系统在实验评估结果中脱颖而出,不用和其他系统汇合使用便已具备可靠性优势,在复杂和简单的旅游咨询信息集中都可以正确处理概念关系。
篇7
[关键词]甘肃;旅游业;资源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067-02
作为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是一种新的现代产业形态,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产业链长,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旅游业关联度强,能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每增加1个就业职位能拉动相关产业就业5人,每增加1元收入能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7元;旅游者每消费l元钱,可以带动社会消费5~7元。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甘肃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民族资源和现代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品位高,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排西部第二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排第三位,国家地质公园排第五位。近年来,甘肃旅游业发展较快,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亿元,占GDP的6%,已成为甘肃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甘肃旅游业还没有充分挖掘出资源优势,尚未形成应有的发展势头和大发展局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旅游宣传方式缺乏创意,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影响的旅游产品。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高品位迈进,实现跨越发展,使甘肃旅游业真正插翅腾飞。
一、给甘肃旅游业插上文化的翅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同度,是甘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文化型旅游景区占全省景区的66%,文化型产品是旅游产品中的主力。因此,甘肃旅游业的核心是文化型旅游,是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实现产业融合的放大价值。一方面,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给甘肃旅游业插上文化的翅膀。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的各要素、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让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实现旅游要素外在吸引力和文化内涵的统一;让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旅游化”,把文化资源创造成满足游客体验化、参与性多元化需求的品牌产品,成为大众的公益品和消费品。在“文化旅游化”过程中实现文化产业化。另一方面,要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旅游活动中挖掘、保护、传播、优化、丰富和创新文化,体现文化传承、教化、休闲和娱乐的功能价值。通过多种旅游载体,把无形的文化形象化,提高旅游文化品位,使旅游产业文化化。为此,要培养一批文化旅游研究人才,深入调查研究,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推出一批适合导游推介景点、景区的解说词,释放旅游资源中蕴涵的文化潜能;培养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经纪人才,通过市场调查,针对旅游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文化需求,开发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结合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伏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之,只有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融为一体,才能把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化”和旅游“文化化”中,有效促进两大产业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地融合发展。
二、给甘肃旅游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给甘肃旅游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就是要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便携式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可以让游客全程体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的智慧,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旅游消费环节中的附加值,让旅游者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都能够轻松获取资讯、规划出行、预订票务、安排食宿、消费支出等,极大改善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智慧旅游的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导”功能。发展智慧旅游,必须经过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其一,专业化。数据建库,有组织地规划和设计,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从单一功能到专题综合应用。其二,信息化。集成共享,分布式异构数据集成管理,建立共享和服务机制,构建城市、区域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旅游”、“数字景区”。这一阶段也叫数字旅游,其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数字体验贯穿旅游行程设计、旅游资讯获取、电子地图查询、虚拟旅游体验、旅游垂直搜索、网络预订享受、游览信息服务和分享旅游经历等旅游活动全过程。二是数字管理应用于旅游经营全流程。即旅游局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旅游景区建设数字景区系统,酒店建设酒店信息化系统,旅行社实施旅行社商务E化,航空公司实现电子客票系统及预订。三是旅游产业全程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其三,智能化。智慧应用,面向应用、面向用户、面向产业升级,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类旅游资源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与旅游资源、旅游信息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旅游景区,从而达到智慧状态。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旅游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还有全国710万网上旅行预订的用户(2010年统计)的庞大市场潜力和市场商机,甘肃只要具备了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智慧旅游的必要条件,就有了发展智慧旅游的可能和基础,就有可能成为西北地区智慧旅游产业的“领头羊”。在发展智慧旅游中,政府部门要在统筹规划、集资、投资、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加强目的地相关利益主体间的信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给甘肃旅游业插上艺术的翅膀
给甘肃旅游业插上艺术的翅膀,就是要用能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形态或景象来描述、宣传和推介甘肃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学、建筑、工艺美术、园林、服装设计以及音乐、书法、绘画、雕刻、雕塑、装潢等专业人员的智慧,以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为载体,充分依靠艺术手段和科学手段,将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造型艺术,电影、电视等视听艺术,文学等语言艺术和戏剧、歌剧等综合艺术,不断创造出新兴之美,在宣传、传播绚丽甘肃和甘肃美景的同时,带给旅游者和民众以开心和赏心悦目。当前,简单易行、见效最快的是请省内外名家作词作曲,请当红明星演唱一系列涉及甘肃、甘肃旅游业内容的名歌,像借助李娜的《青藏高原》、韩红的《天路》、徐千雅的《坐上火车去拉萨》、乌兰托娅的《我要去》唱红,唱红旅游业那样,借助名家、名曲、名歌的轰动效应,让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歌声唱红甘肃,唱红甘肃旅游业。借助持续发力的歌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甘肃和甘肃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和文化建设,推动甘肃旅游业大发展。
四、给甘肃旅游业插上创意的翅膀
给甘肃旅游业插上创意的翅膀,就是要在发展甘肃旅游业中创出新意境,也指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尚元素,在自然景观中创造出文化新意境,不断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对外知名度,进而促进旅游业大发展。要充分应用头脑风暴法、三三两两讨论法、六六讨论法、心智图法、曼陀罗法、逆向思考法、分合法、属性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优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检核表法、七何检讨法、目录法和创意解难法等一系列创意方法,不断创新旅游推介、管理和营销模式。培养一批文化创意人才,专门创作有关甘肃地域特色的、具有时尚元素的、富有创意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舞、影视和音像制品;培养一批形象佳、气质雅,能说会唱善舞的优秀导游,以创意的形式推介甘肃旅游景点,如在引人入胜的讲解中适当加入快板、诗词和歌舞等形式。当前,简单易行、见效最快的是借助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有地域特色的广告宣传语,以“旅游+创意”的模式,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推动甘肃旅游业大发展。像宣传“重庆非去不可”、“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那样宣传全省各市、州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优势旅游品牌。在城市文明的窗口、城市的入口和出口——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等人员流动量大、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打广告,获得最佳传播和认同效果。在公路、高速路等过往车辆多的路边打出醒目广告,把道路变成旅游标语、口号走廊,大力宣传甘肃极具魅力的旅游景区和景点。
[参考文献]
[1]高亚芳,刘爱丽.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N].甘肃日报,2012-8-6.
篇8
盘点今年“黄金周”假期,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人数或将超400万人次。而在各类最热门出境地排行榜上,日韩排名皆数一数二。而往年大热的中国香港特区,今年则成为“最受冷落地区”之一。
“尖沙咀TST(Tsim Sha Tsui)以往作为内地游客的购物天堂,地位已被新TST取代,即东京、首尔及台北(Tokyo、Seoul、Taipei)。”某国际金融机构的一位人士说。
多重不利因素掣肘之下,自2014年下半年起,香港自启动“自由行”以来持续近十年的商铺租金泡沫潮及零售业亢奋期,已开始进入谢幕阶段。访港旅客数量及人均消费的大幅削减,均给香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欧日等发达国家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接连放缓,亦开始拖累香港经济货物出口扭升为跌,另一台发动机亦动力不足。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公布的已然较为乐观的经济增长数字,2015年香港全年GDP增长将为2%至3%。从2012年开始,香港经济增长或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连续三年跌穿3%。
“香港作为高度外向型的细小开放经济体,在下半年无可避免会继续受到众多不明朗因素影响,包括美国升息步伐未明、欧洲和日本经济未见负,以及中国经济的下滑压力等。香港下半年仍须面对重重挑战。”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预警称。
外需不振之际,香港经济正在进入和内地类似的重振本土消费及投资拉动双驱动发展模式。今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增长的另外几台引擎――内部私人消费开支、政府消费开支及固定资本投资形成――均持续录得较好表现。其未来表现如何,或将成为香港经济晴雨表。 旅游领跌
10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下称发展局)局长苏锦梁透露:黄金周前五日,整体旅客仅轻微增长3.4%,其中内地访港旅客同比增长4.3%,非内地客则下跌1.4%。
与往年动辄10%的旅客增速相比,这已是今年处于“秋冬季节”的香港旅游业较好成绩。
受旅客减少影响,2015年上半年,香港整体零售业销货值下跌1.6%,其中奢侈品零售额则大跌15.9%。“生意不易做,货币大起大落,各地经济放缓,香港有特别的挑战,零售、酒店及餐饮首当其冲。”香港商业地产公司九仓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近期在公司业绩时称。
因市面实在相对冷清,上述相对保守的黄金周数字依然未获业界认同。不少零售业人士质疑旅客数据,认为真正的消费顾客与去年同期相比起码跌三分之一。
“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因并未划分具体客源,未公布过境旅客总量等敏感数字,因此政府公布的数字‘只是盲目给了外界信心’。”一位零售业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
具体的数字大小仍存争议背后,香港旅游业结构存在劣化的两大趋势,已成业内共识:一是较高消费的过夜客源跌幅较大,令旅游业人均收益趋降,高档零售商及酒店的业绩随之下滑;二是内地客由领升转为领跌,由增长高于平均逆转为跌幅高于平均。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认为,本港零售业最近一年均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学上已属于衰退期,短期内回升的机会很小。
局势形成非一日之寒。因近来频频出现“赶客行动”及“天价中药”事件,香港在内地旅客心中已形成负面印象;缺乏多元化、只依靠购物吸引旅客,是香港旅游业不景气的结构性问题。随着港币跟随美元兑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市面萧条的传导机制最终串接完成。
为吸引旅客到访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每年拨款超过3亿港元予旅发局进行推广。“如果旅游业需要更多政府的支援,我们会毫不犹豫加大支持力度。预计到旅游业较以往不顺景,我们早前已额外拨款8000万港元予旅发局宣传香港。我们这星期再额外拨款1000万港元予旅发局设立一项一次性的配对基金,以吸引更多高增值的过夜旅客在未来数月来港。” 苏锦梁称。
但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则认为类似政策的效果可能并不会理想,“实际上旅发局在海外的活动力度一直都很大,反倒是在自由行上没做什么宣传。另外香港是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本身来去无阻,想来的海外游客恐怕早十年就已经来过了。增量上做不了太多文章。”
旅游业之外,进出口贸易这一香港经济增长的传统型“发动机”,亦受汇率等原因影响,出现弱火现象。
以作为进出口“晴雨表”的港口服务业为例:今年前八个月香港港口货柜量下跌8.9%至约1372万箱,低于宁波港同比增长8.1%的1511万箱。故业内有预计称,今年香港在全球货柜港的排名或将再跌一位至第五。此外,香港港口业务不但排位相对下滑,规模还正在绝对收缩。
就贸易整体形势而言,9月下旬,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贸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三季度出口指数由上季度的46.8急跌至37.1,创下了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除珠宝业外,香港所有行业的出口指数都出现了下跌,其中以玩具业的跌幅最大,由52.5降至35.6,跌破50分水岭。
受此影响,贸发局将香港全年出口增长预期由原来的3%下调至零。因今年前七个月香港出口已出现0.2%的负增长,以目前的经济环境而言,全年整体出口要避免负增长并非易事。
“全球经济表现逊于预期,经济下行的忧虑持续,香港出口难免承受压力。欧洲受失业率高、希腊债务危机及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困扰,日本经济则持续收缩,美国加息在即或令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动及汇率更为波动,而人民币贬值幅度低于东南亚地区货币,也将拖累香港出口表现。”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 往年大热的中国香港特区,今年则成为“最受冷落的旅游地区”之一。
而贸发局对明年“出口恢复增长的预期,则是五十对五十”。 内需发力
上述两项“外需”不振之外,香港本地的两项“内在需求”,近期则呈现出“畅旺”势头,在纾缓外部因素冲击之余,亦支撑了香港经济上半年增长的超预期发挥。
需求之一为香港私人消费开支。独立智库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事务论坛成员关焯照近日的一项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4年期间,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市场开支占香港市场总开支的百分比,除2014年外,比重逐渐上升,由2005年的9.8%持续上升至2013年的19.2%。但访港内地旅客于2014年明显减少奢侈品消费,使得整体旅客消费微跌42亿元,跌幅约为1.5%,其比重也同时回调至18.4%。
进入2015年,这一跌幅仍在持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零售额8月份同比下跌8.8%,药物及化妆品销售额下跌5.1%,销售量亦下跌5.3%。
上述报告还显示:2011年一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香港经济增长和旅游服务输出两项经济数据的走势,并无明显一致性。例如,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的旅游服务输出同比降低2.9%和4.4%,同期经济增长同样是2.4%。
这一局势出现的原因,是香港市民消费的增长幅度相对乐观,香港本地消费总开支仍录得增长。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的《2015年半年经济报告》及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数字显示: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在二季度同比增长6%,升幅高于一季度的5.3%。恒生银行对此分析称,这是最近两年香港经济最高的单季升幅。而内需则继续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在公布上述数字时分析,内需增长主要是受惠于就业以及收入情况良好。除了本地劳工市场继续处于全民就业状态,二季度住户入息中位数名义增长高达7.9%,实际增长亦有4.7%。此外,二季度香港股市、楼市皆升所带来的正面财富效应,亦为香港提供了额外的增长动力。
对香港而言,就业状态举足轻重。目前香港劳动市场基本处于全民就业状态,失业率亦由一季度的3.3%微跌至二季度的3.2%。
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香港一位制造业企业的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对《财经》解释,“本地劳动力市场的相对封闭实属有利有弊,在提升劳动力成本同时,亦让不管是建筑工人还是IT技术人员都供不应求,近些年来香港一直处于几乎全民就业的状态。”但受此影响,她亦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工而发愁。
此外,受政府加速政策调整,以民生经济为导向等影响,作为香港经济主需求之一的政府开支,今年二季度亦保持了稳定增长,升幅为3.3%。受基建工程恢复强劲升幅,私营机构楼宇及建造活动亦维持平稳增长,两者带动整体建造开支显著提升,同比增长12.5%。
虽然香港二季度旅游服务业、出口均未见起色,内需依然带动其GDP录得2.8%的增长,较市场此前预计的2%为佳。香港特区政府亦将一季度原本的GDP增长由2.1%修订至2.4%,上半年GDP合计增长2.6%。 再觅新路
受私人消费开支增长高于预期助推,香港大学在特区政府相关数据公布后的经济预测报告称,今年三季度香港生产总值将同比增长2.2%,高于其在7月份时作出的1.7%的预测。
考虑到上半年2.6%的实际增长数字,并预计香港经济下半年将继续温和增长,香港特区政府对2015年全年的GDP增长预测,亦由5月覆检时的1%至3%,修订为新一轮覆检的2%至3%。
“市民愿意消费的前提是‘有份工’,目前就业环境较好,预期下半年本地消费有望继续增长。” 陈李蔼伦称。
9月下旬,受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不断,以及旅游业持续疲弱的影响,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香港经济四季度仍将主要依靠内需带动,但增速或低于上半年。
实际上,即使按香港上半年GDP增长2.6%计算,亦较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3.9%为低。而目前脆弱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也引发了各界的普遍关注。
上述人力资源经理担心,香港近年来一直维持较低失业率,源自为保护就业采取的较严苛的人力引入政策,继续下去会对香港的产业优势造成损害。而本地就业带来的内需增长,亦无法长期维持,因大多数人从事初级工种,收入相对有限,房价又高。
除此之外,香港经济各界亦对外部因素对香港造成的影响担忧:其一,假如内地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将会影响香港经济表现及投资气氛。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若中国经济硬着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将造成明显压力,对香港、韩国及日本的冲击将尤其显著。
其二,由于实施与美元挂勾的联系汇率制度,美元的持续升值,一方面正在不断削弱香港对外贸易竞争力,另一方面亦可能触发资金回流美国。
香港从1983年起实施联系汇率,好处是港币对美元币值稳定,能够支持投资者信心。但这亦意味着其调控经济时少了相应的货币工具,币值变化引起的负效应要通过实体经济调整来解决。
长期来看,港币升值会令香港的一些产业失去成本优势,要通过生产力的改善来加以弥补,在继续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亦要提升创新及科技水平。
但因香港政府多年来的经济治理政策帮助发展效果有限,再加上受房价过高等一系列原因的掣肘,香港科技及创新创业等新产业的发展,至今并未见到明显成效。
在经济增长动力“青黄不接”之时,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建议称:实体经济调整,往往是痛苦的。因香港有相对丰厚的财政储备,可采取适当的短期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或针对性地纾解民困。
具体而言,扩大基建投资,从加快市区和新界的房屋供应步伐,到尽早推进机场第三跑道和西九文化区等上马兴建,都是可以发力的空间。上述人力资源经理建议,在这一过程中,“香港应适度临时引入建设劳动力,舒缓人手短缺和建筑成本高涨问题,否则工程延误和造价飙升的后果会转嫁至市民身上”。
“这(些措施)非但有利于提振内需,创造大量就业和带动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住宅供应和完善各项基建等。” 香港岭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泺生对《财经》记者表示。但公共开支或房地产建设实施不易,香港一系列的条例,以及保育、环保意识高涨团体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阻力相当大。
篇9
广告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
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媒介生态形式,实现社会的媒介化。可以说,媒介融合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更是一场影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使得广告行业更加重视广告受众的个性消费,同时反过来,也让广告受众意识到利用广告宣传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主张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提高了广告受众的“社会能见度”。
由此,把广告作品做为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重视广告作品内在传递的积极文化价值,不再把广告的作用与目的,单纯地理解为消遣与促销,是广告受众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这种觉醒也促使广告多元角色间力量的改变。首先是推动了广告媒体经营思想的转变,使媒体的内容运营与广告经营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媒体组织专业分工的变革,催生了广告编辑的主体性。其次,拓宽了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其中以推行个性广告成为广告公司重要的新增长点。最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俗广告的扩散,有人文情怀的广告、具备高尚诉求点的广告以及创意独特不低俗的广告成为广告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推动了广告伦理的重塑。
媒介融合下广告体现的新形式
在创意产业崛起和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广告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这让靠传统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表现单独完成品牌塑造的任务已不太现实,广告也发生着各种变化。这种变化令商品与服务在积极被促销时,也往往令受众难辨其真实意图,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积极参与到广告营销的过程中,成为其中一份子。
(一)数字广告的无限魅力
数字媒体的发展伴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也愈发势头强劲。数字媒体被受众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其内容的生动与丰富。其中,孕育而生的数字广告也很难再用明确的形式去定义它,因为无论怎么试图全面的去概括它,最终都会发现有所遗漏。数字广告几乎真正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存在于数字传播的所有形式和过程中。以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的旅游广告为例。2009年,昆士兰旅游局以“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为卖点,通过精心的议程设置与活动安排,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权威新闻媒体报道与全球广大网友的参与,最后达到了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该广告策略的最大卖点是以“非比寻常、人人向往”的大堡礁看护员工作为名,抓住全球媒体和受众的兴趣,先在15个国家的主流媒体上投入招聘广告,通过传统的公关渠道大肆宣传,接着在数字媒体上,通过网站广告、讨论组、公告栏以及大量网络文章对该招聘活动进行报道。再以产生数以千计的超级链接,提高网站回访率,达到互动和分享内容的作用。由于招聘岛屿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写关于大堡礁日常工作的博客,所以全球博客主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号召能力。那些成千上万的应聘者利用twitter、facebook等各种社交网站推销自己,无形中也推动了该旅游局的线上营销进程。
中国媒体也积极参与到这场营销战中。在全世界有超过35000人报名者中,生活在北京的余莹幸运的成为全球前五十人,并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英文频道、国际频道、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海峡电视台等多家电视新闻节目及电视栏目的采访。之后余莹受昆士兰旅游局邀请前往大堡礁旅行,回国后发表《大堡礁完美之旅》博客游记,单篇文章点击率超过20万次。该文章被50余家媒体转载,并被翻译成世界语,在《WOMEN’S HEALTH女性健康》、《摩登绅士》、《瑞丽》、《旅游新报》、《睿行》等杂志上发表旅行文章,向中国读者展现了昆士兰旅游形象。
该招聘活动从2009年1月开始启动,截止到当年11月。整个长达10个月的过程中,仅该活动的官方网站就触及30亿人次的点击率,来自197个国家共34,684个应聘视频,社交网站上用户自创的相关网络视频长达610小时。再来看实际利益,营销广告成果是真正化好感为预订,同期增加9000多旅客预订至昆士兰班机,昆士兰旅游局网站的搜索比去年同期增加40%,英国、爱尔兰和北欧地区1.02亿人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主题的营销信息。
此事件,可以作为数字广告的经典案例,通过巧妙借助数字媒体之力,精心的活动安排以及联合消费者的力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质只是昆士兰旅游局的一个旅游广告。
(二)新闻事件的无形促销
篇10
早在2010年1月,九寨沟承担的国家863重人课题
伴随着九寨沟智慧旅游建设的有序推进,加上景区周边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每年九寨沟所接待的游客量呈增长态势。仅今年上半年,来九寨沟旅游的人数就达到127.10万,同比增加29.30%。为了应对旅游高峰期对景区管理带来的考验,目前九寨沟景区正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率先将微信平台引入景区的运营管理中来,建立了微群指挥中心,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建设数字化景区
九寨沟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中一直走在前列,是我国景区数字化建设的领跑者。2004年,九寨沟管理局就承担了建设部项目“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应用研究”课题的《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该项目于2005年6月被建没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工程,并向170多个风景区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九寨沟已建成了150M无线对讲系统、SOS景区呼救系统,以及景区监控系统。
“数字九寨”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创新性地建立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信息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集成应用体系,探索出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及旅游产业营运新模式,建立了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数字九寨沟体系构成了景区数字化建设的标准,体现了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的优势,在国内外景区数宁化建设和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运营中均居领先地位,是中国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数字九寨”中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自2002年1月开通以来,所有旅行社实现了网上订票,多家景区和数十家酒店进行了网上销售。截止2013年底,已实现门禁安全通过游客超过2286万人次,网上安全交易突破40亿元,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数字化升级版
随着九黄机场扩建,九寨沟兰成铁路、九环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周边灾后旅游恢复基础工程的实施,有专家预计,九寨沟在不远的未来,日均游客量将达2万多人次,届时年接待游客量将达400-500万人次,游客规模将远超九寨沟现在的水平。因此,那时的九寨沟景区将可能会碰到难以想象、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景区安全、车辆调度、景点游客流量控制、乘车站点游客排队、食品安全和气候问题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有可能影响九寨沟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面对可能到来的压力,九寨沟管理局在“数字九寨”一期成果基础之上,积极推进二期工程的建设。此时,“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随着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也孕育而生。
对九寨沟而言,建设智慧景区既是立足于解决九寨沟所将面临的问题,更是满足建设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需要,促使运行管理有序、可控、安全、节能;景区服务简捷、高效、可靠、随身:处置突发事件快速、准确、协同、并行,达到“信息实时、功能联动、运作分工、控制集中”的总体要求,并最终为游客提供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服务。
2010年10月底,九寨沟景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景区,“智慧九寨”的建设在景区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是基于采用精细化的单元网格化管理办法,结合可量测实景影像技术,再造景区精细化管理流程。通过此平台可以监测到整个景区各景点的基本运行情况,包括实时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以便能及时处理,这为九寨沟景区的高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软件支撑平台。
在网格化管理一期项目试运行期问,九寨沟景区向一线工作岗位投入50台“景管通”手机,景区一线员工若在景区内发现问题,比如栈道损坏等,就可以用这种3G手机拍照并上报到景区的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发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该职能部门处理完之后,再把结果发给发现问题的员工,由上报问题的员工核查处理结果。而在二期项目中,将会有100台“景管通”3G手机投入景区一线管理,有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九寨沟景区将被分成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操作,实现有效管理。
九寨沟景区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集成视频、物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这在全国景区是第一家。通过网格化的管理,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该标准在充分实践后,将积极申请国家标准,并向其他景区推广,这对推动全国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此外,为了能够应对景区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文字和视频数据,包括应对外部的互联网因素所产生关于九寨沟以亿计的数据,九寨沟建立了景区管理及景区相关产业的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感知系统等所有数字景区系统。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完成如景区客流波动预警,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以往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与景区营销、公安、交通、产业规划、景区公共服务等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实现智能化服务。
合力共筑”智慧九寨”
2011年6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智能旅游研讨会在九寨沟拉开帷幕,该项目由导航定位芯片与终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展开示范应用。
此项目面向旅游行业应用需求,以“数字九寨沟”为基础,将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现代智能服务技术结合应用到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融合卫星导航、区域定位、移动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开发智能管理型、搜救型、环境监测型等系列用户终端,研制智能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旅游景区游客调度与引导、应用管理和区域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游客带来新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实现九寨沟以信息化促进景区旅游、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低碳景区、低碳旅游的建设,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2013年,九寨沟再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区域多形态的实景三维智慧文化遗产及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对中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渊源、传承、保护的研究,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化中西部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构建了全国首个跨区域多形态实景三维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模式,开展区域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创新文化旅游休闲服务模式,繁荣文化旅游。
据了解,该项目意在为景区打造集管理运营、票务预订、游客服务、三维展示推广为一体的集成应用管理实景平台,融合移动互联网及4G移动终端技术,为游客提供基于实景位置服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个性化旅游服务信息,实现多行业旅游资源的智慧共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及相关经验推广应用,提升大旅游区域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化产业同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引领新的现代服务型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而在今年年初九寨沟举办的“2014智慧旅游年九寨沟首游式”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参加。这不但引领了全国智慧旅游新变革,更迎来了神奇九寨的“智慧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