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力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力思维能力

篇1

关键词: 创新实验教学;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是我们对于客观事物获得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它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在调动感官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感知的一种活动.而思维是基于生物学的人脑间接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在中学化学实验的活动中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之中观察其对象获取感性认识,然后把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分析,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形成一种正确概念的能力.所以说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思维能力.对于化学实验之中的学生来说,具有了较强 的观察能力,并且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才会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不过较强的观察能力不是天然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来培养的.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这些能力的平台.

一、明晰观察目的

化学在中学学科之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通过它学生可以获取相应的化学知识,并且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活动的,有助于学生在实验之中理解化学知识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思维力来说是很重要的.化学特殊性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本身含有许多有趣的因子.如它的发光、颜色的改变以及为我们日常生活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在化学课堂之中我们不是基于兴趣与娱乐来进行化学实验的,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所以要避免学生仅仅流于形式上的兴趣,在化学实验之中要让学生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透过现象抓本质,最终获取化学知识.有了观察目的,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探索性实验的引进

化学教学之中实验成功的与否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观察现象,而是通过有效的观察区进行思维加工.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理性思维,获取探索性的有价值性的信息,把新旧知识链接起来.所以在化学实验课中观察与思维是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生会在观察中遇到问题,引起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事物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科学而合理的进行相关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激发并启发.在实验课中,学生的能力是在实验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被激发出来的,会随着实验的进程而不断的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所以教师要在关键点的时候给予学生助理,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启发他们进行层层递进的思考,使得他们能够在独立的状态之下完成探索过程.我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对于方法的获取,教师要教会学生去进行试验.所以在化学实验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方式,在化学实验之中,引入探索性的实验,使得学生在观察力以及思维力的培养方面更为有效.探索性的实验基本是基于学生自己而获取的实验及其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由于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进行的实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自己实验过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之中一方面加强了其观察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化学的兴趣也会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探索性化学实验之中,也促进了其化学兴趣的发展.

三、制定实验计划

化学实验是一个与普通课堂不同的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它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质,游离了普通课堂的秩序制约,容易使得学生在化学实验之中产生应付以及娱乐的态度.这样就使得化学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化学实验进行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计划,以确保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往往容易 使得学生在其中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前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在实验计划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来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因为这些在生活之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往往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现象,但是自己又不能够解释,通过进行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思维,因为它们迫切希望知道其中的原委,其内在的需求动机也在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被强化了.

总之,对于化学实验来说,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必有的阶段,而且是化学实验得以进行的基础以及化学理论知识获取的感性材料的基础.所以在化学实验之中,通过合理的计划布置,学生的观察力会随着化学实验的推进而不断的发展,同时化学实验是对于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解答,就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去阐释化学现象,从而通过层层问题的疑问,不断的把学生引进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东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3).

篇2

一、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 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 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 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

例如,归纳法是从个别事例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它一般又分为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和因果归纳。简单枚举法在中学生物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鼠妇喜暗怕光,二个鼠妇喜暗怕光,……,从多数的鼠妇 喜暗怕光,归纳出所有的鼠妇都喜暗怕光。再比如,花、种子等许多生物学概念均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开发生物实验中的有利因素,明确目标,坚持训练,训练要得法,教会思维 方法,化成能力,注重实效。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有序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2、求异观察。其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

篇3

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97-02

正文: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入手,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化学实验正是注重这一点,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关,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然后从获取的材料出发,通过科学的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化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加强实验,创设意境,科学的引导学生观察是非常有必要的。

1.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科学的观察,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实验的形象、直观、有趣本身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如:讲燃烧一节,做白磷自燃实验时。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然后用镊子夹着一张滤纸,将此溶液倒适量在滤纸上,在空气中煽动几下便着了火;同时加做空白对照实验,便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兴趣,要求进一步了解此变化的理论依据。此时再讲白磷的着火40℃,是一种易燃物质。又如:在讲Cl2的性质时,先做这样一个实验。用集气瓶收集两瓶Cl2,然后拿一张红色纸,用水润湿放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过一会红色褪去;同时用一张干燥的红色纸放入另一瓶Cl2中,做这样一个对照实验,再讲Cl2的性质。以上两个实验不但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不但对新的知识完全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掌握得特别牢固。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指导学生科学观察至关重要,因为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中有的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有的则是非本质、偶然的,所以如何透过现象、抓着本质显然是实验教学中主要目的之一。如不科学引导学生观察,那么学生往往只注意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忽视其它更为本质的现象。就不能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如: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感关入手,多方面进行观察。

(1) 取一小块钠,看到钠是固体(视觉);

(2) 用小刀切去钠的表皮时,感到钠较软(触觉);

(3) 切去表皮后,看到呈银白色,具有光泽(视觉);

(4) 当把一小块钠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时,听到嘶嘶声(听觉)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向烧杯的各个方向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视觉);

(5) 当用手触摸烧杯时,感觉发热(触觉);

(6) 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视觉);

从以上实验几方面入手,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关,不仅让学生观察到钠的颜色、状态、硬度等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同时也观察到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全过程,因此学生能自己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全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本质的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采用教师讲或其它形式代替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浓H2SO4 的脱水性实验,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操作:取一个小烧杯,里面加5g蔗糖,到人1-2ml水,把蔗糖调成糊状,然后到人5ml浓H2SO4,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现象:

(1)蔗糖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2)黑色固体逐渐蓬胀,有泡沫形成,最后变为多孔的黑色块状物。

通过现象观察,请学生分析浓H2SO4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然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分析,第一个现象说明浓H2SO4 具有脱水性,是本实验的分析重点;第二个现象是由蔗糖脱水后的产物被浓H2SO4 氧化而产生的,是本实验的分析难点。如果是先提出浓H2SO4 的具有脱水性、氧化性,然后实验的现象由教师直接讲出。无论讲得如何透彻明了,也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若着力于启发学生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深入分析,揭示其本质,使学生对相关反应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这样便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也可以将教材中的部分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在讲授相应内容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实验,也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现以"盐类的水解"为例,我们将演示改为按下表顺序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溶液种类 NaCl CH3COONa NH4Cl H2O

加入石蕊现象 紫色 蓝色 红色 紫色

做完实验,学生总想弄清为什么盐的水溶液并非都显中性,为解开学生的悬念,我们给出两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第一组问题:

(1) 纯水含什么离子?为何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2) 食盐水含什么离子?食盐所电离的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3) 食盐水中c(H+)与c(OH-)是否相等?

第二组问题:

(1) 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2) 盐的组成与盐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篇4

关键词:围绝经期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

Mi Feisi the alkone treatment encircles menopause function rheomalaxis uterine hemorrhage 90 exampl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Zhang Aijun

Abstract:Objective:Searches begs for food non-Si Tong to treat encircles the menopause function rheomalaxis uterine hemorrhage the curative effect.Methods:The selected 90 examples encircle the menopause function rheomalaxis uterine hemorrhage patient for my courtyard in January,2008 - June,2010 in hospital patient,gives Mi Feisi the alkone treatment,around the observation medication blood serum FSH,LH,E2,the P change situation.Results:Before the complete patient applies drugs,applies drugs the latter 3 month B ultra monitor endometrium thickness respectively be (1.2±0.3)cm,(0.5±0.2)cm before,endometrium thickness treats the latter 3 months to treat obviously reduces,after the T-test analysis,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Keywords:Encircles menopause Mi Feisi the alkone Endometrium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85-01

临床上应用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较多,选用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成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研究报道,其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1]。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米非司酮治疗住院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90例,年龄45-58岁,平均38.3±10.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其中Hb 91~100g/L 48例,61~90g/L 28例,60g/L以下14例,其他如经量增多,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等。病程:短于3个月18例,3~6月50例,>6月22例。接受治疗前均行诊断性刮宫,病理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或腺囊型增生。且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过性激素治疗。除外子宫器质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上海华腾制药有限公生产的)10mg,每日一次,清晨空腹口服,连用6个月,于治疗前及服药后3个月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外周血性激素: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例患者服药3个月均闭经,其中直接进入绝经期14例,月经恢复正常9例,其余均为月经稀发。治疗中26例患者出现潮热、多汗、余无主诉不适,22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全部患者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2±0.3)cm、(0.5±0.2)cm,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3个月明显较治疗前缩小,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FSH、LH、E2、P变化情况比较:服药后3个月FSH、LH较用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E2、P较用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经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FSH、LH、E2、P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原称更年期)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为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绝经意味着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2]。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3]:①生殖神经内分泌机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失调;②卵巢衰退导致的局部功能失调。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巢内无成熟卵泡,不行成黄体,导致孕激素缺乏,子宫内膜在缺少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的单一作用下,只呈现持续的增生期改变,而无分泌期表现,过度生长的子宫内膜出现导致突破性出血。

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达到阻断孕酮作用的目的,它能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相结合,因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导致排卵停止,诱发闭经[4],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闭经。有研究报道,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从而影响FSH和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和LH释放,同时还能促进卵巢分泌,而抑制FSH和LH的释放,同时还能促进卵巢分泌而抑FSH分泌。

本研究显示,全部患者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3个月明显较治疗前缩小(P<0.05)。服药后3个月FSH、LH较用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E2、P较用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

篇5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方面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

如列宁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术教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如欣赏《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感受到北宋时期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稳定,经济繁荣昌盛。因此,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

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方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

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认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术教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中的美术,不能只看作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能令顽石点头,可叫老树开口。如昆明石林的阿诗玛,以普通眼光观看,不过是一根僵硬直立的岩柱。但当我们步入那诗情画意的境界,便会触景生情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拔地而起的石柱被想象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躯体,柱身上的裂纹缝隙被想象为随风飘舞的丝巾裙带,顶端上的石块被想象为少女清秀的脸庞,他似乎正在引吭高唱着动听的山歌。这样,一块古拙的顽石被幻化为一位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美丽可爱的哈尼族姑娘,成了审美观中源于自然而又美于自然的再造形象。

不仅自然能诱发人们的想象,艺术美同样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美,还是欣赏艺术美,都能够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全面开发和提高 他们的智力。

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方面

所谓思维力,是指将现有的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做出新结论的力,主要包括直观动作思维能力、语词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首先,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这些对视知觉的训练,扩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

其次,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的、独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物像、新假设、新原理、新产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智力发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上。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靠发挥其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搜集材料、储存经验、检验假设、形成概念;但在创造思维最关键的新思想、新物象、新假设产生的过程中,以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幻想等非逻辑思维功能。

五、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方面

创造力是指创造者所具有的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借助于创造现场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把人的智力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再现性水平、发现性水平、创造性水平。创造性水平乃智力活动的最高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73-01

在初中数学实施的过程中,解题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解题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为了使人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探寻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解题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实施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题教学中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初中数学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局限在三个方面:传统数学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因素[1]。从传统数学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都是以传授严格的数学定义、公式和算法为主的,其所强调的是数学解题中的熟练程度和练习速度。即使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这种偏重数学思想的教学理念依旧没有得到革除,无形之中也就无法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方式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现有数学解题教学来看,教师一直都将学生当成了机械的解题工具,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学考试就是为了应付各种数学竞赛。但是,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所给予学生的被迫接受,随之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无法得到培养还会丧失。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因素出发,受学生思维定势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其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式都是不同的,在加上学生本身对数学的兴趣度,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在解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在以上的分析中得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从小学的过渡中,其解题中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是比较弱的,对于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和公式的接受度显得非常困难。受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行形象逐步过渡,以致后期上升到一种抽象的状态,其才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2]。

在初中数学中,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为例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从三个步骤出发。首先在纸上画出直线L和ΔABC,然后再沿着直线L对折,采用一根针将A、B、C三点戳穿,最后再在L的另一侧留下三个对应孔A1、B1、C1。在实施完这三个步后就可以将轴对称的定义导出,这样就可以将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提出。根据这一解题思路,学生就可以在纸上自己动手操作。从数学解题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角度来看,在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进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学生就很容易将轴对称的本质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A1被L垂直平分的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无形之中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从培训学生敏锐观察力的角度出发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其在学习生涯中,如果没有观察力就不会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其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所发展出来的[3]。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其观察力的不同就会导致着其所获得的学习结论也是不同的。那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就不能直接给予学生一定的结论,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将问题和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到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以四人为小组,采用画画的形式,从正面、侧面和俯视三个方面来将每组桌上的立体图像描绘出来,然后再实施小组交换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所有的同学所话的图形都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之间说出此立体图形的类型,并给予一定的评分。在评分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力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可以将每一个细节和错误都找出,那么之后解题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3、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土壤、需要环境、更需要激励的机制。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已经非常成熟,他们的自尊心也是比较强的。那么在解题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又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在解题解题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其次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要善待。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学生才可以在这个轻松的范围内培养好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解题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出来,才可以培养出更具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曾凡林.浅谈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4):67-68.

篇7

关键词:婴幼儿;敏感期;误区;多角度;开发智力;

智力是人认识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研究表明:0―3岁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但是,由于很多家长缺少正确的科学教育知识,不了解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在日常教育中存在着观念与方法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孩子的智力不能得到正确开发。家长应在0-3岁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根据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适时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充分挖掘出孩子的潜能,多角度全面地开发婴幼儿的智力。

一、注重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0―3岁是口语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早期言语刺激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例如,在起床时正确说出不同衣服的名称和颜色,在盥洗时正确说出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用语,进餐时说出每餐的名称、菜名。为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如:听故事、儿歌、录音等,学会倾听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会听了才会说。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和想象空间,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二、注重培养婴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是其它智力因素的源头,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家长要重视婴幼儿观察力的早期培养。家长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如在婴儿床的四周摆放各种图画,吸引孩子追视观察。多带孩子出去,让孩子亲近自然,引发孩子观察兴趣,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三、注重增强婴幼儿记忆力

记忆是婴幼儿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记忆力是决定智力因素很重要的一方面,因为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在起作用。人的想象、思维、学习语言等都要依靠记忆。0~3岁的孩子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和关键期,主要是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背诵儿歌、记住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等有意义的数字,记住玩具和所用物品的具体名称,与孩子玩“藏宝”“找宝”的游戏。让孩子给家庭成员传递信息来加强孩子的记忆。

四、注重训练婴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婴幼儿是依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的。家长应向孩子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通过科学训练,不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乐于动脑、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常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鱼在水中为什么不闭眼睛?”等,家长要给以正确的回答。同时家长还要向孩子提出各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答,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要注重发掘婴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家长要善于培养和发掘孩子的创造能力。

(一)向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和有趣的游戏

家长可向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和有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图书、画纸、彩笔、各式玩具等,这些都是辅助孩子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工具。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带孩子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眼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的接受能力,因为婴幼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做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开发了创造力,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

(二)要珍视并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牛顿由于好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时曾为壶盖被水蒸汽顶起而惊奇,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探索环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容许孩子自主尝试以及做出“拆拆”、“装装”、“试试”的决定。允许孩子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尝试搞些小试验、小发明,激起他们创造发明的热情,使孩子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开发婴幼儿的智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家长应该加强学习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掌握开发孩子智力的各种有效方法、利用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每个积极因素、合理地引导孩子、高效地激活孩子的各种“潜能”,科学地开发0―3岁婴幼儿的智力。

参考文献:

[1]候逾璋、程学超.幼儿家庭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篇8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重要性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途径,物理规律大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并通过重点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目的性

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家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身边的现象,而发现重要规律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例如伽利略因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教师不但要重视这些例子,而且要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事例说明教育学生要做“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只有有了观察的主动性,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给观察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观察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例如教材中讨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法是“分离观察法”。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其他量的关系,然后再固定另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分析其他量的关系。例如书本中欧姆定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课本中讲的比较多,应使学生重点掌握,它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观察、细心思考的优秀品质。

只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是不够的,这只是一般的感性认识。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优良品质,我们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思考,而要让他们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实验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努力。此外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直接指明原因,这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

篇9

1.注意力。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由于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因此必须依靠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顺利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过程,而注意则在其中起到基础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水平还处于发展性阶段,语文教学过程恰恰可以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促进智力的发展。

2.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语文学习中,观察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学习中的写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素材中找到自己作文的资料,并结合所学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和示范,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好好把握这一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记忆力。是指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在记忆中贮存,需要时又不能提取,那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语文教材往往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进行编排,所包含的知识点也比较零碎、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一些优美片段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等,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欣赏和模仿这些课文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强化和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往往需要采用整合的方式将知识系统化进行教学,并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整合和运用知识,这也无形中对学生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帮助作用。

篇10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着主导的作用,且教师的良好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以讲授数学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性,变成了机械的复制和模仿,进而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被长期压制和制约,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和僵化。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其一,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用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发现法、探究法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还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其二,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开放、轻松及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方式中进行学习,进而确保学生的创造潜能都能被激发出来。其三,教师应采用创造性提问技巧来对学生展开提问,让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并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其四,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让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性地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

二、进行情境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后,应针对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出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及发展。

比如,在学习抛物线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学生学过的抛物线的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为这节课要学习到的抛物线知识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出乔丹投篮时候的视频,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出重点“乔丹投篮时候,篮球运行的轨道是怎么样的”,学生根据数学课程开始时所回顾的知识内容,就能够联系到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回答出“抛物线”,从而顺利地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独立地总结出新的知识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逆向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会对学生所获取到的有效信息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把脑海中已经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进而生成有利于对新知识理解的新表象;而逆向思维的培养,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列出这样的例题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观察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ABC里,如果c2=a2+b2,那么ABC为直角三角形,如果cn=an+bn,且n>2,那么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若学生按照常规的思维进行解题,就较难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首先,以特例作为突破点,由果索因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令a=1、b=1、n=3,可得出c=32≈1.26,其次根据得出的数字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并通过观察得知最易得出的为锐角三角形,进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果特值试验得出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则cn=an+bn,且n>2,能否也可以得出ABC也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样的引导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随机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让每一个小组对本题进行讨论,最终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再将证明过程整理后,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