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互联网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互联网概念

篇1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 电能;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K 01+9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terioration i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erious risks of energy shortage.Energy internet,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ll bring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content of Energy Internet and its market prospects,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Internet,its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support.A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Energy Internet will bring the revolu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technology and energy industry.Energy Internet will also bring the society a great welfare during the promotion of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ergy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随着智慧能源概念的提出,能源发展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近年来,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已成为行业热点,其快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与处理.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与能源网络的结合必然更加密切,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会是能源利用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另外,化石能源消耗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及:以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走向结束,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1].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模式.

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强烈响应与高度认可,美国和欧洲对其的研究依然处于领先阶段.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研究项目“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简称“FREEDM”,以此作为“能源互联网”原型.FREEDM提出了“能源路由器”新概念,模仿网络信息技术中路由器的概念,运用“能源路由器”实现能源互联.该系统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高效控制.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以信息为中心的智慧能源网络”模型[2],实现能源信息的数据采集,并高效地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进行管理.该能源网络结合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获取大量能源数据,通过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应用于整个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高效结合.

与此同时,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门和环境部门提出建立新型能源网络EEnergy.该网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基础上,运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实现电网设施与用户端的相互通信与f调,其目标包括高效供电和优化能源供应系统.高效供电即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联网,确保电能的稳定高效供应;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可以理解为横向多种能源的优化互补,包括化石能源以及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相互协调供应.EEnergy项目的重点将是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路覆盖,致力打造一个从发电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一个全新能源互联网.

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6月启动了“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2015年2月,刘振亚的专著《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另外,国家能源局在同年7月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虽然国内“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其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力度支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其并无明确的定义.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只是描绘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具体定义.从欧美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方向以及各界专家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可知,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为模型,形成新型的能源网,其概念包括各种能源产业以及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各种能源产业,例如供热、供冷、供气、供电等不同形式的能源之间可以形成互联;对于不同能源网络,例如分布式能源网,各种微电网之间也可以形成互联.

(2) 搭载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可更加准确、高效地处理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等问题,以实现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互联网+智慧能源”.

以上两种理解,只是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概念界限.作为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将变得更加深入和规范,而其内涵也必然包括以上两种理解.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指出:“要构建一个具有‘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3]

为适应新的发展变革,不论从哪种认识角度,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将越来越普及.太阳能、风能、光能等新能源技术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以提高能源消费的环境友好程度,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目前改变不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未来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愿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创建的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亿万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以及工厂里生产和消费绿色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4]

(2) 搭载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共享.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 或参考“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产生新的应用模式[5].如果将互联网与能源结合,形成新的“互联网+能源”应用模式,将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并对能源产业通过ICT技术赋予数据属性,则对能源产业的控制与管理将更加高效、经济.在广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实现能源综合数字化互联,实时动态地收集和处理海量负荷信息、市场交易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气候环境等其他数据,进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实现能源产业的最优化管理.“能源互联网”必须搭载互联网前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发挥其革命性作用.

(3) 能源消费终端改变消费模式.

目前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可通过以电能作为中间介质,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其他一次化石能源[6].电能具有优质、清洁属性,增加其消费比重将为能源终端消费的结构优化带来推动作用.首先,推进电能消费发展可缓解因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电能还是高效能源,提高电能消费比重有助于世界各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世界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交通系统将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改变传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交通行业[1].通过将电能作为中间介质,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平台,而且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模式转变.电气化交通可节约大量化石能源,未来一定会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以电能为主的能源体系将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模式,其不仅在汽车应用中发挥作用,在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依然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工厂各种加热设备可用电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煤燃烧加热方式,既容易实现热量的均匀控制,又可通过电力能源的高效性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7].

(4) “储能”的广泛应用.

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装置在接入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发电能量具有间歇不连续与波动不稳定缺点,将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作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缓解能量流的不确定性,抑制和平缓能量的波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基础支撑[8].在今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储能装置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智能储能装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云计算,以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快速切换,更准确地匹配电源与负荷,更高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3“能源互联网”架构

根据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可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从横向和纵向对能源互联网架构图进行分析.从横向来看,为横向多能源互补.虽然目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并不能完全替换化石能源,但可与化石能源相互协调供应.利用互联网技术赋予能源数字属性,准确分析能源供应情况,以达到多种能源的最优供给.

从纵向来看,能源进行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等其他能源转换,然后传送至消费终端的过程中,电力行业起到了主干作用.从发电系统经电网传送到用户端,利用储能装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中,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电能传送数据、消费终端负荷变化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由于交通行业的能源市场巨大,随着消费终端的消费模式转变,未来的电气化交通系统也将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储能设备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搭载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可确保电气化交通领域的稳定运作.整个架构体系中,互网技术将覆盖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

4“能源互联网”技术支撑

从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和架构中可归纳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从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五大技术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4.1先进传感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内涵可以认识到,其范围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能源传输必须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基础设备.基础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系统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准确监测设备信息、保障设备工作正常是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基础要求.因此,必须依赖先进传感技术对各种基础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实时准确地获取设备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避免出现设备安全隐患长时间存在,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4.2先进故障自诊断技术

实时监测设备信息,分析系统运行参数,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诊断方法,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与诊断,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系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技术愈发地趋向于高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能源互联网体系庞大,系统复杂,其每一个环节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各种故障与隐患,将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正常工作,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高效与安全,既要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准确获取各种参数信息,又要利用先进的故障自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给出专家建议,并作出正确处理,维护系统安全.

4.3新能源发电技术

在介绍能源互联网特征时提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时,将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可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是能源互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大容量储能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容量储能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提供重要保障.传统电网的运行时刻处于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即发即用”模式.[9]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容量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和平滑负荷.另外,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的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电能不稳定与波动性问题,也促进了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发展.

4.5互联网技术

在“能源互联网”架构中互联网技术覆盖其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高效信息传输、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都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宏观体现、整体策略的准确部署、产业的最优管理都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

5“能源互联网”市场前景

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据业内人士分析,加上投资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约为5万亿元以上,可见能源互联网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曾鸣教授指出:“能源互联网”将在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产业方面带来革命潮流.[3]

美国通用电气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进行物联网化,通过准确处理产业链数据信息,合理优化发用电交易模式,并提供维修、节能等其他技术增值服务,其能源管理收入规模可达440亿元;Google收购Nest后将涉足智能家居能源管理行业;德国有上千家售电公司,分别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开展相关业务.[10]

2015年4月,国内著名光伏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次合作,协鑫集成与华为致力打造一个智能高效光伏电站,拟在物联网、光伏电站开发与实施、光伏电站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4月20日,中石化与阿里云达成技术合作计划,利用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稻荽理方面的优势,对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产业升级,开启多业态的能源产业全新模式[3].另外,新电改方案进一步得到落实.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不断加深.我国“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制定和完善,它作为我国首个能源互联网概念、框架纲领性文件,将指导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6结语

构建“能源互联网”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出现将带来广阔市场,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网络信息安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覆盖率、产业转型初期的技术普及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以及纲领性文件正在完善,相信在其指导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2]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4):1-10.

[3]姚尧.5万亿能源互联网市场呼之欲出[J].中国经济信息,2015(11):58-59.

[4]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安建伟.什么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能源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5(7):64-65.

[6]周海明,刘广一,刘超群.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电力,2014,47(11):140-144.

篇2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近年来,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等多重压力,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能源互联网已成为热词,各路专家学者讨论得非常激烈,但是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一直呈现众说纷纭的态势,笔者将着力探索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2、互联网及其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呢?互联网就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所创造的效用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的简单叠加,成为人类信息流通的一种新工具,把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容量无限性、简易快捷等特性,由此,互联网具备了联接一切的力量,成为跨界融合的推进器。而“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则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涉及科技、医学、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源行业作为基础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因此,能源互联网也必须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容量无限性和简易便捷等特性,否则便不是能源互联网,也就无法发挥它的威力。

3、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能源建构中,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在广义的范围内分享各种能源,将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供应源。对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三种认知方式。一是将能源互联网看成是开放、对等的架构和理念,充分融合信息通信系统的能源网络体系,形成以大电网、局域网等相互关联的网络为特征的新型能源网。二是将信息网络定位为能源互联网的支持决策网,指导能源网络调度方式的不断变革,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三是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双向连接,将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引导用户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总之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能源系统,实现多元能源的有效利用。

能源互联网在范围和时空上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互联网+能源”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理念上,能源互联网有着高效率、一定的资源配置水平等特征。能源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将更有利于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中心,融合智能电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综合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实现能源互通互补,融合成下一代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具有偏平化、面向社会化和用户服务性犹豫的发展特性,将电力、石油等不同的交通运输节点相互关联,形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能源应用,实现对能量流的全面控制。

4、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点

全球能源互联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风能制造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皆已崭露头角,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因此,可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同时增加示范城市,开展民用风电和光伏计划,加快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改变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状况。

4.2交通行业是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户。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及其成本的降低,以电动汽车为主要代表的电气化交通正在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增强。电气化交通系统尤其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电动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应用,推进机电能源技术协同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3在能源互联网时代,随着分布式能源生产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及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生产与储能企业接入主干电网,从而完成从传统的单项电能供应商向电能双向供应商的转型。

4.4特高压实践的成功是能源互联网提出的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因此,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5相比于其他的一次能源,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在效率、反应速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随着页岩气应用不断加强,天然气的成本呈下降趋势,燃气机组在发电侧的比例因此有望提高;另一方面,利用最近出现的“电转气”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多余出力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再注入天然气网络中运输和利用。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可由单向变为双向。

结论

综上所述,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已经开发出微电网远程运维系统,并应用于上海和内蒙古等地,将各现场工程的监控信息,同未来总部的专家知识库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了对微电网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并建立网络范围内的监控数据和网上知识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查亚兵,张涛,谭树人,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5):1-6.

[2]余贻鑫,秦超.智能电网基本理念阐释[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6):694-701.

篇3

【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已经导致出现了气候变暖、地表塌陷、雾霾天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使得当今社会与化石能源的这种“热恋关系”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能源转型,保证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供应,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好未来能源发展问题,就要以全球的视野、系统的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研究解决能源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了能源互联的构想[1],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而非技术专业人士的里夫金关于能源互联的构想主要是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提出的,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维。“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提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具体的结合却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技术特性和实际需要确定。基于对中国能源和电力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构想,并在新著《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具体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延伸和拓展了杰里米・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勾画出了解决未来全球能源问题安全的科学途径,受到了行业内外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地球上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5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2]。因此,在能源开发环节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出路;电能具有清洁、高效、便捷的特点,所有的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能,电能也可以较为方便、高效地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源并实现精密控制,电能成为了不同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枢纽,同时电能可以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并瞬时送至用户端,因此,在能源消费环节实施电能替代是能源消费格局调整的必然选择[3]。

要实现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要实现这“两个替代”关键在于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即全球能源互联网[4]。同时,随着“两个替代”的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利用规模越来越大,电能在终端能源需求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网配置能源资源的效益更加显著,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范围内电网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网全球互联、清洁能源全球配置,形成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

2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方法

特高压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全球来看,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实施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因此,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电网的输送能力、经济输送距离、网架坚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的特点而且具有抵制各种严重事故的能力,可以满足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输电要求,能够实现了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开发和电力的可靠输送,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需要坚强智能电网作为可靠依托。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通过发展智能电网,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协调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能够实现对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各类能源资源的准确预测和合理控制,改善新能源发电的功率输出特性,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技术问题,扩大市场消纳空间,从而更好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智能电网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多元开放电力服务、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2]。因此,发展智能电网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内在需求。可以这样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 Internet 式的智能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延伸和发展。

3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效率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新能源将逐渐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能源。另一方面,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特别是我国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和智能电网的成功建设,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条件。

多年来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特高压关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制造研究探索工作,特高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不同区域间电网的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特别是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成功运行,表明依托特高压技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可行的。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特高压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除了中国外唯一拥有特高压输电工程运行经验的国家。随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根据各国电力发展需求开展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以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联合各方力量,组织开展了特高压电网研究论证、科技攻关、规划设计、设备研制和建设运行等工作,实现了特高压输电从交流到直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突破,验证了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了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6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近1.6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近1.6亿千瓦[2]。各国特高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全球能源的互联变为了现实。

智能电网具有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适应多样用户需求、实现故障自愈、提高运行经济性等显著优势[5],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电网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不同,智能电网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日本主要侧重于升级和更新现有电网基础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电网的现代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电动汽车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储能技术及示范应用;欧洲主要侧重于研究和解决电网对风电,尤其是大规模海上风电的消纳、分布式能源并网和需求侧管理等方面;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领域。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安排智能电网试点项目38类358项,建成试点项目32类305项[3]。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基础。

4 电网互联的发展状况

电网发展具有规模效益,大电网互联是全球电网的发展趋势,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全球电网互联。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电网互联的进程,规模在不断扩大。

20世纪30-50年代,大规模水电的开发推动了北美电网的第一次大发展并随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逐渐形成了北美互联电网,目前北美电网呈现4个同步电网异步互联的格局,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部分电网互联组成;1958年欧洲互联电网开始形成,首先形成的是西欧联合电网,随后与欧洲中部电网实现互联,目前欧洲电网主要由欧洲大陆电网、北欧电网、波罗的海电网、英国电网、爱尔兰电网等5个跨国互联电网以及冰岛、塞浦路斯2个独立电网构成,最近欧洲各国共同欧洲超级电网计划,该计划将覆盖整个欧洲并与非洲沙漠的太阳能站连接实现洲际能源传输;世界上最大的同步电网是俄罗斯―波罗的海互联电网,该电网横跨8个时区。此外,南美洲、非洲南部、海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电网的互联[3]。

我国电网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南方、等六个同步电网,除台湾外,实现了全国联网。在跨国联网方面我国与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实现了电网的互联。

5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能源互联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学家对未来能源的构想中,我们找到了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途径并已落地生根。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的形成与发展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国的发展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人类文明将走向更高阶段,政治和谐、生态和谐、人类和谐的场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实现,开启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篇4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结构 可再生资源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可再生能源策略。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受到各国广泛的关注。全球的能源体系呈现的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由于联网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各地存在开发、使用上的差异和不足。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电网,通过电网输送能源致使能源能够被高效率的利用。

2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采用了互联网的相关特点,但是又与互联网有着极大的区别。能源互联网主要以电网的形式实现,因为电能具有清洁性和广泛性。

2.1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

可以将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的需求总结为以下方面:

(1)具有多样信息采集功能和灵活的入网能力,信息通信技术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实现信息通信功能和联网功能。

(2)高效的网络传输能力和大容量存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必然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而海量的数据必须依存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共享。

(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源互联网必将需要处理大容量的数据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4)高效的决策能力,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各地的能源进行整合和分配,使资源能够合理的被利用。而高效的决策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5)网络信息安全,能源的安全关乎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所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是能源互联网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2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工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基于对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2.2.1 开放性

传统的能源网大多是处于封闭状态,而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要实现开放性。对能源的开采、利用能够实现实时的接入,达到各地的能源能够达到平衡。

2.2.2 共享性

相比于传统能源网的自上而下的结构模式,能源互联网是自下而上的结构模式,各个单元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能源互联网结构中,发电站、储能站、用户都是对等存在的,结构中的任何能源都能被采用,能够保证高效的利用率,实现结构的灵活性。

2.2.3 高效性、智能化

传统的能源网是非常单一的,而能源互联网具有智能性和多样性,用户与平台之间实现互动,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利用。能源互联网的高效性体现在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快速的决策能力。

3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总体结构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是一电网为基础的,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相当于人的大脑,分别包括智能决策、业务作业、采集控制、公共资源,其中信息安全技术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最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层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在接受了各方传递过来的信息之后,最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采集控制层相当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和监测,同时受决策层的调配做出一系列反应。业务作业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公共资源相当与人的身体,支撑着上述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存储和处理。

4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关键技术

4.1 采集监控

对信息的采集监控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采集监控包括信息的标识、传感、集中和控制。能源互联网中,需要实现人与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将对信息实现标识、感知和控制于一体,提升信息的感知度和精确度。

4.2 业务作业

为了实现系统的业务交换和集成,需要研究有关互联网流程这一方面的技术。其中,流程作业主要包括流程管理、授权和认证、业务交换、处理业务和电力交易等等。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下,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是非常繁杂的,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流程去管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3 决策处理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系统内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而要保证系统高效的运转效率,而需要高效和精准的决策能力。需要研究数据挖掘、优化策略、智能分析与决策等等技术。

4.4 基础资源

基础资源是支撑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实现数据传输、业务运行的保证,基础资源技术是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主要包括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存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

4.5 安全保障

为了保证能源互联网的高效运行,需要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信息通信安全包括控制、信息和通信三个方面。电力系统设备是比较脆弱的,网规也可能存在漏洞,要保证工控系统的安全必须要对工控终端进行检测和监控。随着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用户的个人信息都被传递到了系统中,用户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系统必须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

5 展望

能源互联网主要被应用在输变电智能化、智能调控、智能配用电和协调四个方面。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还需要加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可以采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在信息通信网路方面可以采用光通信;在信息通信系统上,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上海:电力工业出版社,2015.

[2]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王继业,孟坤,曹军威,等.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03):1-18.

[5]曹文霞,刘畅.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电网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源技术,2014,38(09):1741-1742.

作者简介

清(1996-),女,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钱苏宜(1996-),女,江苏省宜兴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施天h(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安全。

篇5

然而,数据更进步的显示却是2006年下半年,Web2.0创业投资总量相比上半年下降了三成。

“我从1997年就开始上网,我知道互联网本来不是现在这样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评价说“现在很少有能沉下心做事的公司大家都在追逐短平快指望一夜暴富。”

正如同互联网业内人士所言,这是一个比金融投资市场更有风险的地方获得风投并不代表能“活下来”。

互联网还有机会吗?

因为投资的增量资金减少,有人认为这是VC“逃离”互联网的信号。那么,未来几年PC互联网还有机会吗?

上海的一位互联公司的高层对此的解释是:“Web2.0=商机这种简单的公式已不再成立。VC是一个追求回报的机构当市场过分热以后市场价格势必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他认为Web2.0其实跟Web1.0一样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服务模式。然而这种技术和服务本身不可能产生盈利,必须有配套的盈利模式、对相关市场的理解以及对客户的理解,才能成功。

这一观点似乎正可以解释风投热情的转冷,最能代表Web2.0当初的“中国力量”的猫扑,在多次裁员之后已经与上市梦想渐行渐远。

全球Alexa最新TOP500排名中,中国网站数量已突破83家。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这一数字还有望不断攀升。而与这势头形成极大反差的是除了百度、腾讯等少数网站外,国内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许多老牌互联网公司最近3年的财报数字无疑是个佐证。而更有多数企业仍在盈利点之下苦苦探索。

2007年Web2.0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有更新的理念与创新。互联网分析师表示,“创业团队的学习能力、创业冲动、忠诚度和诚信度,都是VC关心的问题。”有着两轮成功融资经验的爱情公寓创始人张家铭的见解是“去年上半年Web2.0投资比较热,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未来的需求,所以估值都偏高这段时间开始慢慢回归到基本面。”

存在对未来投资影响

携程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同时具有风投概念和纳斯达克上市概念,然而最初的几个创始人却在不约而同地淡出互联网行业而是转作实业投资尽管仍有不少IT企业实现了海外上市,2006主导上市场概念的却是金融股无论是专业投资资金的看淡还是证券市场的风光不再,互联网实实在在经历了由狂热转冷的全过程。

项立纲在博客中认为,今后投资的重点在无线业务而不是互联网。因为“免费曾经为推动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实也是互联网一个永远的致命问题”。无线业务却是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应用收费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不愿意为电子邮件付一分钱但是短信、彩信、彩铃收费却是天经地义,短信业务绝没有像互联网那样的热炒,在不经意中发展起来但是一年收入却超过200亿元,随着3G的到来无线数据业务的爆发不容置疑。

尽管存在不同意见美国的一份行业调查显示风险资本家们今年还是倾向于将资金投向以下三个领域:能源,互联网以及美国以外的公司。

据一家科技媒体的报道,美国风险资本协会的会员们表示,热点领域的初创公司将继续吸引到美元。另外,风险资本与其他投资方式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如对冲基金。

篇6

 

如果说现代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它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有三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分别是网络结构不灵活,无法适应一些新业务需求;信息量迅速爆炸性增长,信息冗余量大;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互联网生发一些新需求。

 

网络结构失灵冗余

 

在网络结构方面,互联网公司借助OTT业务蓬勃发展,但运营商却表现为很被动地应付,这是产业价值链的问题。现实中,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陌陌、QQ和微信等,Netflix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很显然OTT业务“革掉了自己的命”,运营商和OTT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

 

如果大家都不关注OTT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会很难持续;如果运营商永远免费地提供高速带宽而没有回报,这个产业更是难以为继。如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OTT,而且做得很好,全球的运营商也都开始做OTT,如此以往,OTT的资源开发会因为没有节制和缺乏创新而枯竭。

 

伴随OTT业务越来越多地深入日常应用中,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OTT,因为各行各业都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联合与统一。对于电信企业这样以宽带互联网起家的全业务运营商,在瓜分OTT业务蛋糕中是很占优势的,但还是要看企业的总体运营策略,既要合作也要竞争,懂得双赢,最终才会赢得市场的认可。

 

刘韵洁提出:“OTT这样发展,依个人看法,起初运营商试图通过按流量收费,但此法不通。如果OTT依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无论对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会带来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网络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例如,亚马逊每年网络延迟0.4秒就会损失16亿美元;2013年谷歌收购某个法国公司,由于服务质量不好,迫不得已让法国电信专门解决其服务质量,并额外给予费用。”

 

201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翻一番,高通做出预测,未来十年互联网会是现在互联网流量的1000倍。如今,我国现在平均互联网的带宽在全球排名第75位,作为运营商无论是联通、电信还是移动,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尽管每年翻番,但质量是何情况,如何解决网络冗余的问题,亟待商讨。

 

网络实体融合新需

 

我国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更主要的是本质的提升,赋予网络和应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进步台阶。刘院士说:“我个人看‘互联网+’,并没有一个独立的中国形态,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制造205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金融危机出现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反思,最大的转变就是通过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挑战。”

 

刘韵洁院士认为如今的实体经济并没有与互联网真正融合。2013年,我国互联网占GDP比重升至4.4%,同年的互联网用户数远远赶超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用户数。我国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是一个非常优势的条件,但在互联网领域中,中小企业运营的互联网使用率却是20%到25%,并且还没有与实体经济做到真正融合。

 

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安全可靠、实时性、服务等级、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都会有挑战。总而言之,“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下一个互联网。但这个对于目前运营商的网络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具体工作进程,会有如何的影响都值得深思。

 

网络未来创新变革

 

网络将来变化的方向是什么?人们都会认同“简单、开放、可扩展,安全可靠,融合”等,这或许是一致的概念。刘韵洁院士强调除此之外,高效、灵活调控的网络及信息资源,才是解决网络问题的首当其冲,所以最近逐渐提出了一个服务定制网络的概念,SDN。

 

刘韵洁说:“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概念?道理同交通运输有相似点,不同的马路如同互联网,普通马路没有收费项目,其他的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方式会有相应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酌情加以选择。相比之下,如今的互联网没有选择,我们基于此提出SDN的架构是合情合理的。根据现实情况,除了SDN架构还应该有另外的架构,用作基于平台的智能调度;应该有一个判断,将来基于网络大数据对网络的信息资源、路由、调度和控制。无论是普通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这些特殊的应用,都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开通此类网络满足不同需求。

 

这个阶段是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的评估。例如谷歌,将数据从接入、汇聚到核心,进而完成树型结构,用通用设备做到横向叠加,达到高效运作和成本降低。从2005年开始用软件定义的思路解决此类问题,尽管当时SDN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提出。

 

无论是网络强国的战略计划,还是操作系统的与时更新,亦或是三大运营商谁主沉浮,都需要业界静下心来,共同面对此方面的转型与变革,不管是推进“互联网+”,还是践行“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我们一起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中非常流行的词汇之一,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的意思,指的是篮球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上来回传送并达到目的地。表示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

 

这一业务的鼻祖来源于Skype(中文名:讯佳普)公司。当年,Skype发明了网络电话,可让人们免费高清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以拨打国内国际电话。

 

后来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效仿,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免费语音通话业务。在国内,Skype公司早就被当年的信息产业部叫停,但腾讯的微信后来崛起,并以社交业务的形式出现,仍是典型的OTT业务,因为微信可以实现免费语音通话,如今国人只要具备免费上网的条件都会使用微信免话费。

篇7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鲁)就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的工业物联网融合平台(DIASI),为企业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SCADA解决方案、创新的物联网应用信息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运营服务。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能源管理服务系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鲁总裁林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畅谈了可鲁在工业物联网一路走来的历程,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见解。

可鲁缘何定位于工业物联网?

最初林苑与自己的初创团队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更新的一代。但后来逐渐发现,其实很多内容以及在做的事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物联网,而里面的实质就是“两化融合”。

林苑:物联网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动化,运用某种自动控制的程序手段实现所谓的智能。上世纪80年代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学科,而IT、计算机等信息化学科又是单独各成一家。这样一来,就把物联网拦腰砍断,腰以上称为信息化,腰以下称为自动化。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化里代表它最大成就的是互联网技术,而在自动化里面原来是没有互联网概念的。就“通信协议”这一概念来说,信息化和自动化两方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释义。

看到这一现状,可鲁想做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两个层面打通,把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连接起来。就像一个人,脑子再好但是脚不会走,凭借自己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样,脚会走脑子不会思考,永远也做不了更多更好的事情。

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把IT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去。以前工业现场的做法非常死板,数据需要采集,就布设很多采集点,因为没有“路由”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形成局域网络,只是在一个通讯中心或是控制中心里,用点表的方式,一对一地进行采集。一旦一个点出了问题,或是需要增减采集点,那么全部的点表都要重新做,这导致效率低,耗时耗材,更新改造也很麻烦,对管理也不方便。因此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即时追踪,特别是设法实现广域大范围系统及设备的远程维护,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也就是我们想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物联网上能做什么?

可鲁在业内较早提出工业物联网理念,针对工业领域物联网共性技术特点,研究开发了基于万能协议转换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网关平台(DAP)和基于虚拟数据仓库技术的海量异构信息融合平台(UIB)及其关键基础设施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资产数据库、流媒体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等)。

林苑:可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在于,实现了对通信协议进行自由组态。在工业现场,不同厂家设备的通信协议都是不同的。可鲁通过自行研发的“万能协议转换技术”,将各种不同的工业通讯协议转换统一起来,让工业控制系统融合于工业互联网之中形成了有着实质意义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鲁最早的产品就叫做“嵌入式通讯服务器”,2004年10月,第一批成品服务器最先运用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九龙半岛的90个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远程化管理。

2007年“中石油油气管线远程监控与远程维护系统”在陕京线落地使用,全长2000多公里,贯通陕西榆林至北京,该项目构建了示范系统,成功树立了全球第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应用实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首次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2008年公司顺利完成了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临时供电通讯系统,实现监控组网,为北京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体育场馆提供服务;2009年,实现几十个厂家设备监控系统的组网,保障了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供电项目;2011年沪宁高铁全线车站联入远维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筹建中的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完成先导阶段的技术方案及商业模式策划和试点。

物联网时代有何影响?

林苑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怎么样用经济实惠的手段,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过去要花费数倍财力才能够享受到的高端服务。他认为关键问题就是经济性,就是成本,这也就是物联网发展要寻找的商业模式。

林苑:2007年油气管道远维系统的应用,可鲁把经济性、便利性、可靠性三点结合在一起。2008年又在应用中增加了安全性。于是相当于网络终端警察的新产品“远程维护终端”诞生了。这就使得原来的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安全性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

也是在这一年,可鲁的工业物联网概念已经成型,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让高效更加高效,让便利更加便利,让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实现工业数据的融合。所以我们开始研发数据融合平台。慢慢发现,要做到数据融合,不是软件专家能完成的事,也不是电子信息专家能完成的事,它实际上是要倚靠数学家才有可能完成的事。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但是怎么样自动建立模型,这就是基于模式驱动的人工智能。一旦成功,自动建模就能突显出很强的经济性,而且如果实现了上下贯通,行业内外互通,今后将会对软件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构成威胁和挑战。以后不再需要每做一件事就开发一个软件,一套系统,只要是流程性的事件,都能用模式复用和转化生成来解决。

物联网数据运营商要做什么?

物联网时代,是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主要市场规模是由运营规模构成的,这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有了基于模式驱动的工业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可以使构建物联网运营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鲁把自己定位成物联网数据平台产品的供应商,其产品也包括了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

林苑:在行业公共应用领域,我们针对国家热点领域,联合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充分发挥物联网共性融合平台的技术优势,努力为业内提供领先的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我们建立的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服务对象首先是物联网业务运营商,能源、交通、环保等很多行业都有相应的业务运营商。

我们针对用能单位和企业节能减排服务建设运营的EM+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政府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方便的手段,其独立第三方特点,还能为多家节能服务商实施大型连锁卖场、酒店和大型耗能设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计量和高效的运维服务。

篇8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信息经济学;信息技术

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由来

信息经济学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并得到很大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于70年代趋向成熟。信息经济学在研究初期,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互相促进、补充,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后期,信息经济学在大量论著的问世下更加成熟,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论著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

(二)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兴起,一直到8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得到科学研究领域相关人士的公认,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汇集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开展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使信息经济学不仅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热点,而且还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得到极大的发展。1976年美国经济学会在经济学分类中正式列出信息经济学,1979年首次召开了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1983年《信息经济学和政策》国际性学术杂志创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信息经济学更是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及强大的经济效益获得迅猛发展,到了21世纪,全球社会更是一个信息化的“地球村”,信息在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更是无与伦比。可以说,信息经济学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能源互联网环境对信息经济学的影响

“能源互联网”首次出现于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其定义、架构、组成和主要功能都还需要不断完善,所以本文仅探讨能源互联网对信息经济学的影响,其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能源互联网催生的信息增值服务及对信息经济的影响

能源互联网事实上由电力、交通、天然气、信息四大系统组成,能源领域的变革对于信息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对研究信息经济的信息经济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化石能源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使得人们将目光放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寻找与使用上。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用方面均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四大系统中,信息因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区别于其他三大系统,未来能源互联网规模的增大将导致其涉及的信息量会快速增长。客户会受到多方限制,如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处理成本,他们可能有意愿支付很小一部分成本来委托信息服务公司来处理,信息增值服务因此应运而生,例如,腾讯公司旗下的QQ和微信,就以此为模式产生效益价值。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促进了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随着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可再生能源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信息技术催生了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经济技术的结合将在全世界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也会催生了多新时代下的产物,其中主要的产物有Mobike和Ofo的共享单车,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共享了资源的盈余。车的拥有者可能只有10%的时间需要使用它,90%的时间车子是闲置的。共享单车的发起者就是看到这一点,通过互联网把自行车的盈余时间共享给他人。当盈余能提供给更多人使用时,这种资产就变成了共享的资产,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利用私人资源盈余,来开发公共资源盈余、并输出准公共资源盈余的方式都可以叫做共享经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资源交换、全球公共资源交换,均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的共享模式。此外,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电商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准公共资源也可以共享,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中国出现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它们共同构建了信息共享的基础设施,对促进信息传播流动和使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之后是淘宝的海量交易,带来支付、物流的发展,互联网变成商业的渠道,变成了新的商业基础设施。现在,我们进入了新的人工智能的时代,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新问题,急需解决。如,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实际情况是,共享单车的停放混乱,部分市民为私自占有、故意毁坏单车二维码,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互联网的监管与治理力度。

三、结语

本文对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经济学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借鉴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对能源互联网信息价值增值、信息价值评估、信息增值服务模式、基于信息的博弈分析和机制设计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以待来者共同研究与指正。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5):1-11.

篇9

关键词: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广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集中展示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窗口,也是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评奖功能的展览会,获奖展品代表了当今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2016年11月1日在上海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上汽集团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喜获“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设计金奖”殊荣。

1 “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

上汽集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价值链部署创新链,重点瞄准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为创新发展创造技术优势。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就是上汽集团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在该款产品上,上汽集团创造性提出Car On The Internet的设计理念。荣威RX5搭载了YunOS智能操作系统,让每一位车主都会拥有一个独立的ID身份账号,可远程控制车辆解锁上锁、开启空调、加热座椅等,还可语音控制空调、播放音乐和导航;该系统还能“积累和学习”车主的使用习惯,随着与车主“交流”的加深,不断优化、提供更精准及个性化的服务。上市后的第三个月,荣威RX5单月销量已过2万,订单破10万,累计交车近5万,其中70%以上为互联网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在拓展的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之外,MG名爵-iGS智能{驶汽车、荣威eRX5插电强混SUV、荣威e950插电强混轿车、大通EG10纯电动MPV、荣威e950燃料电池轿车、大通V80燃料电池车等多款创新产品也一一亮相。这些展品充分诠释了本届工博会“创新、智能、绿色”的主题,显示了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绩和实力。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发展迅猛的比亚迪,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带来的“秦、唐、宋、元”家族。其中,比亚迪唐是比亚迪542战略首款车型,搭载了领先行业的极速电四驱技术,具备“三擎动力、高效节能、极速响应”的优势。特斯拉的第三款纯电动汽车,Model X也在这次工业博览会上一展风采。鹰翼车门、直升机视野车顶的外形十分亮眼,除了OTA空中升级、远程诊断、免费超级充电服务等常见服务外,车主还可选配HEPA高效微粒过滤系统,配备生物武器防御模式,过滤掉绝大多数空气微粒,有效阻隔空气中的花粉、细菌、过敏原及污染物等。“互联网+”也是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在我国倡导企业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步入快速上升期。

2 消费者亲身体验

品牌体验是顾客个体对品牌的某些经历(包括经营者在顾客消费过程中以及品牌产品或服务购买前后所做的营销努力)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体验”的内涵要远远超出品牌旗帜下的产品和服务。它包含了顾客和品牌或供应商之间的每一次互动――从最初的认知,选择、购买、使用,到坚持重复购买。汽车的品牌体验尤为重要,无论是安全性能上、价格优势、品牌的差异化诉求、甚至是汽车品牌带给消费者的细小的周全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其的认可,乃至于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动。

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除了香车美女的相得益彰,除了品牌在会展中心的自我魅力展示和说明,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更是一道走入顾客心智的终南山捷径。消费者或以家庭组合的方式出现,或打着爱好者联盟的旗帜现身,或以相关行业的商家形象审视着,共同以一种行为方式证明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那就是体验品牌的一切!造型设计、颜色的搭配、车内的设置一览无余,感受着说笑着体验着,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好感度就在亲密接触的时刻迅速升温。

3 品牌的自我推广

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是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过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云集着新能源汽车业界的老牌名门与崛起的新贵。而首次新设立的充电设施展区,旨在展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配套整车的上下游企业,推动“互联互通”。参观完本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观众就可构建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的完整图景。

篇10

我们发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结构性问题后,决策层在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向战略新兴产业寻求转型。不难看出,转型性投资将接替过去传统的基础建设投资,成为2011年投资的主力,而归纳起来,未来决策层将会更多的考虑将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到“三张网”中去,即“高速铁路网”、“新型智能电网”和“移动互联网”。

传统模式之弊

“十一五”是我国历史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这五年间,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公路、水路、民航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并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日前在国新办新闻会上表示,2010年全国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期间的两倍多。

在陆上,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在水上,沿海港口五年建成深水泊位661个,达到1774个;新增通过能力30亿吨,达到55.1亿吨,基本建成煤、油、矿、箱、粮五大专业化运输系统;在空中,民航基础设施五年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76个,5年新增35个,改建了一批机场,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这一串串统计数据,意味着我国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成形。

但透过这些亮丽的成绩,我们也需要冷静正视一个事实:在2008年四万亿投资政策的带动下,基建投资带动了大量下游产业的发展,钢铁、水泥和工程机械的需求增长都较为明显。在政府四万亿大规模投资陆续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增速回落的趋势将会是比较确定的。此外,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公路、港口和机场建设得比较多。在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未来投资总量今后会有所下降。我国基建的投资需要从总量上的一致性扩张转变为结构性差异化增长。比如当前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面临趋于饱和的问题。

从历史数据看,近10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左右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实际上,这种单纯依赖“钢筋加水泥”拉动GDP的发展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结构性问题,在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向战略新兴产业寻求转型。不难看出,转型性投资将接替房地产投资,成为2011年投资的主力。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据了解,2010年-2012年我国计划高铁投资将超1.38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4600亿元,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近期高铁概念股受资本市场追捧在情理之中,反复活跃。基于“基建转型性投资”这一思路,我们把握首次提出由高速铁路网、智能电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构成的“基建新三网”的概念,看好这三大概念板块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梳理行业脉络,并试图挖掘其中孕育的巨大投资机会。

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新版图

从去年年末至今,高铁概念股在A股市场风光无二。

2010年12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闭幕,当天铁路板块、铁路基建板块整体上涨2.27%,高铁概念普涨逾6%。其中晋西车轴(600495)、华东数控(002248)和天马股份(002122)涨停,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亿实业涨幅都在6%以上。

2011年1月初,市场爆出“南车、北车即将合并”的传闻,称合并后的南车、北车将成为世界级的高铁巨头。1月4日,南车、北车股票应声双双涨停。南车不得不立即于1月5日“澄清声明”,称“中国南车没有讨论和研究南北车的整合事宜,近日有媒体南北车整合传闻,经核实此消息与南车无关。”

随着1月19日进入春运高峰期,当天A股市场的交运设备板块走势异常活跃。截至收盘,交运设备股领涨大盘,整体涨幅6.02%。其中中国南车(601766)、中国北车(601299)、晋西车轴纷纷涨停。

早在媒体对高铁进行全面报道之前,资本市场对“高铁概念股”的追捧,就已经将一条市场化的高铁产业链完整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从水泥、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车辆制造商,再到负责基建的中国中铁(601390)、中国建筑(601668)等。还有与高铁工程与电子信号设备相关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如生产高铁弹性元件的时代新材(600458)、高铁工程桥面防水层材料提供商东方雨虹(002271)、射频识别(RFID)行业龙头企业远望谷(002161)等等,都由于高铁概念而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股。

中国式高铁后来者居上

时速486.1公里――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而这个速度,是属于中国的。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重塑自身的高速铁路产业体系,乃至影响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

2010年12月7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92年国际铁路联盟(UIC)发起该会议以来,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行。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大会上,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一口气用了“五个最”。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运营;2010年2月,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5月,承载着汶川震后重建重任的成灌快铁开通运营;7月,沪宁高铁开通;10月,沪杭高铁开通;11月16日,京沪高铁完成铺轨,预计2011年就将建成通车,“4个小时从北京到上海”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201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

从时间上看,2004年-2008年,中国高铁经历了孕育、阵痛、生长期;到2010年,随着京沪高铁时速486.1公里的国际“第一快”,中国高铁真正进入迅速壮大阶段。中国高铁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此轮补旧账式的铁路大投资将推动高铁装备行业进入第一轮高速增长期。

近日,铁道部已从美国采购了一套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全仿真台架设备,进行国产设备台架试验,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末调试成功进入测试阶段。这标志着高铁的国产化进程即将进入进口替代国产测试阶段,预计在2012年初,将逐步完成相关产品的测试工作。

摊开一份中国地图,5149公里的新建高铁已经穿越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吉林和海南18个省市,轨迹遍布大半个中国。2011年,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众多长大高铁干线将贯通,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

7000亿“极速”产业链

这还只是中国高铁创造奇迹的冰山一角。2011年伊始,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表示:“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同时还明确了高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高速列车领域,除了推动主机企业外还要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世界一流的高速列车产业集群;二是高铁工程建造领域;三是高铁通信信号领域;另外还有高铁轨道设备领域和高铁电气化设备领域。而高铁工程建造领域,包括桥梁、隧道、铺轨、钢材、水泥等企业都将从中获益。

7000亿元的投资,再次令这个庞大的市场兴奋不已。据业内人士预估,“十二五”期间铁路投资将以每年7000亿元的势头增长,5年共计3.5万亿元。

中信证券将受益于高铁的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受益的建筑材料企业。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的平整度要求高,因此桥梁和隧道的密度明显高于普通铁路。据测算,高铁每公里耗钢3000吨(不包括车辆等),是普通铁路每公里耗钢量的10倍,由此带动钢铁企业的发展。第二类是铁路专用材料公司。包括生产铁轨、车轮、轴承、车厢等的企业。而高铁产业发展的后期包括车辆、铁轨等所有基础设施内的养护维修也是产业链中亟待改善和发展的环节。

国都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魏静表示,行业内的一个说法,一列列车维修的成本是它整车成本的1.5倍,所以随着动车保有量的增长,维修这一块的市场非常广阔。根据铁道部的规划,未来10年的投资都会保持增长的状态。魏静预测,如果现在的动车组有800列,以每列2亿元计算,就是1600亿元,有两倍的价格就是3000亿的市场,市场空间值得期待。“而且维修的毛利率跟新造的毛利率是一样的。”

综合来看,“高铁概念股”体现在与高铁生产、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上游原料环节包括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601186)、中铁二局(600528)、隧道股份(600820)等为代表覆盖工程机械、桥梁及隧道专用钢铁水泥电力、建筑材料的企业。高铁机械车辆环节类的代表是占据国内铁路机车制造市场95%份额的中国南车及中国北车。还有基建环节类的中铁、铁建、以及粤水电(002060) 与隧道股份。以中国北车为例,公司目前在手订单1350亿元,其中动车组700亿元,订单占比超过50%,未来两年将处于动车组交付的高峰期,预期收益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然而成长性最被市场看好的当属部分具有研制高铁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如已经投入高铁刹车片研发的博深工具(002282)、铁路紧固件晋亿实业(601002)、铁路新材料的时代新材等。以时代新材为例,预计2011年公司将正式对国内动车组制造商供货,开始进口替代过程,2011年时代新材完成30%的进口替代,获得1.2亿元的动车组弹性元件收入;2013年可完成几乎全部的进口替代,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

年初至今,高铁概念股已经让投资者获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短期或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但从中长期看,高铁的相关行业仍然会是投资的热点之一,具有极强的政府色彩,且相应的上市公司业绩成长存在确定性。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高铁概念股仍然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

“三步走”迈向坚强智能电网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蓝图徐徐展开,标志着我国的电网建设进入了智能时代。为加快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近日各地方电力公司纷纷优化“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期间投资将过千亿,打造全国最大省级电网,相当于再造一个四川电网;海南电网将投入250亿加速电网建设;重庆将开工建设投运智能变电站116座;山东将开建电压等级高达百万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福建省将投资超过900亿重点发展智能电网;云南将投666亿建坚强智能电网;广西将投入413亿建设智能绿色电网……

中电联的“2010-201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为7500亿元左右,其中,电源、电网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4000亿元、3500亿元左右。中电联预测,随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但较2010年14.56%的增速有所回落。报告还强调,把智能电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用电需求的同比上涨、增速回落,说明我国的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的复苏当中,这就形成了电力需求增速回落的情况。但是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发电、跨区电网建设及农村电网改造将进一步带动电力投资;预计全年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在7500亿元左右,较去年7051亿元的投资增长约6%。这对于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板块将带来较大的增长,也是市场未来将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认为,对于整个电力板块以及电力设备板块的关注点应重点放到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上,国家未来的大规模投资保证了这部分企业将会有良好的业绩表现。

未来10年将迎来建设黄金期

我国的智能电网定义为“坚强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是一个闭环系统。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在供电安全、可靠和优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清洁、高效、互动的目标。智能电网是实现各类发电能源能够安全、可靠入网的保证,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实现“接入”能力迫在眉睫。

《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据介绍,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此外,西部能源大区新疆的智能电网规划试点也将逐步推开,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根据《新疆智能电网规划》,2011年当地电网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及通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展开。目前新疆智能变电站可研设计已完成内部审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开始试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已进入验收流程。

根据规划,2009年-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再加上特高压“三纵三横一环网”的建设,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同时,智能电网将拉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到2020年智能电网带来的各项效益相对传统电网增加约1890亿元。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并建设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高达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虽略有放缓,投资额度也达到2500亿元。

不久前美国电力公司主动向国家电网抛出“橄榄枝”。1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介绍,双方将从电网及其智能化、先进输电系统、先进输电设备、智能电表,一直到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六个方面全面和美国电力公司建立合作。

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启动

网架建设、尤其是高端电网建设是“十二五”电网投资的核心主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特高压环节。目前,一些输配电设备企业已经开始加快特高压设备研制。1月17日,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与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特高压设备研制。作为战略合作的第一项成果,双方正式签订特高压交流升压变压器研发项目合同。

1月20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起步工程,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设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该工程将进一步验证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能力,计划今年3月完成全部设备的设计审查和验证,4月确保首批变压器、开关到达现场,5月首批特高压串补组部件到达现场。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加快特高压扩建工程设备研制与供货。

随着我国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线带电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走在了世界输电领域的前列。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完成淮南(皖南)―上海、锡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靖边―连云港等五项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溪洛渡―浙西、哈密―河南等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核准工作。针对这一部署,许多地方电力公司都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划。

例如,2011年山东将开工建设锡盟―济南―南京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输送给山东500万千瓦负荷;特高压被写进《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此外,特高压也给国家电网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我国“十二五”将投资5000亿建特高压输电网架,随着世界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扩建以及“三纵三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陆续开建,特高压变电工程环节涉及的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电器,以及输电工程环节的电缆、绝缘子、铁塔、串补装置等企业将直接受益。

多维度筛选智能电网个股

智能电网涉及的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链上受益顺序和机会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提供三个选股角度。首先,可以从智能电网的建设阶段来选股,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分三步走:①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002121)。②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许继电气、国电南自、长园集团(600525)、东方电子(000682)。③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我们分析智能电网的具体环节,在七个环节中,发电端和变电端企业可能最为受益,其中发电端的主要产品是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变电端的主要产品是变压器、高压开关、换流阀、电站综保系统等。我们更为看好发电环节和变电环节的理由是:发电环节的核心设备提供商不仅会享受智能电网投资带来的收益,而且能够享受到相关产品国产化带来的超额收益;特高压建设将利好变电环节投资。在输电环节,推荐天威保变(600550)、特变电工(600089)、中国西电(601179)、平高电气(600312)、荣信股份(002123)、汉缆股份(002498)等个股。在变电环节,我国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推荐国电南瑞(600406)、国电南自(600268)、四方股份(601126)、许继电气(000400)、理工监测(002322)等个股。

最后,可以参考一下中金公司的筛选思路。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从二次设备占比、进入壁垒、电网建设迫切程度、电网认可程度以及新业务对原业务的冲击等五个维度给相关上市公司打分并排序。前五名受益于智能电网的个股依次是荣信股份、理工监测、比亚迪(01211.HK)、思源电气(002028)和国电南瑞。以受益智能电网程度最大的荣信股份为例,柔性输电在电网的渗透率目前很低,智能电网给荣信的柔性输电产品带来的新市场将远大于目前工业节能市场,来自电网的订单已占09年新订单的20%。高压变频产品市场份额强劲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余热余亚发电业务增长迅速也是荣信股份未来的亮丽看点。

移动互联网:进入盛宴初期

2010年有两个词特别火,“Iphone4”和“围脖”。一个代表了手机的终端,微薄则是目前最流行的移动应用。当他俩走到一起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来临了。因此,2011年也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

如果说互联网引发了通信业的一场革命,那么移动互联网将掀起通信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移动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直接合二为一,必将带来信息通信业的新一轮洗牌。移动互联网有两个关键词:“移动”,描述的是它的随身性和方便性;“互联网”描述的是它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移动互联网摆脱了个人电脑的局限,将连接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甚至汽车、地铁以及各种信息采集终端和传感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远远超越了原有互联网的外延。这种外延的扩展也成为推动行业洗牌的重要力量。

移动互联网规模将超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周期刚刚开始,这是过去半个世纪的第五个新技术周期。其实,从2009年中国3G起始,在三大运营商和众多终端厂商、整体行业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3G用户以一种令人欣喜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整个3G产业链,从操作系统到终端品牌到应用,甚至是应用商店,都快速增长,产业链结构的完善,为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蓬勃发展和各平台对创业团队扶持力度加大,移动互联网展现前所未有的前景。

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环比增长18.52%,较去年同期大增41.48%。2010年全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66%,市场营收达633亿元。分析预计,2009至2011年全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至2012年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基于IP的超级终端以及相应的应用服务也正在增长和融合,并将支撑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终端方面,Android系统被众手机制造商追捧,众手机制造商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视使得智能手机性价比有效被提升,大大刺激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竞争开始往大屏幕延伸,Ipad的推出,使得平板电脑成为硬件厂商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新机会。而201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逐渐随着应用商店的遍地开花现象而不断丰富,游戏、阅读等纯娱乐类移动应用的使用已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开始由娱乐类往社会化应用发展,Check in模式的位置服务交友应用成为服务与移动化特性结合的首例。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互联网电脑网民规模已达到4.69亿,手机网民的数量已达到3.26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亿,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首次超越电脑网民,移动互联网市场将呈现井喷发展。同时调查数据认为,在5年之内手机市场格局就将彻底颠覆,智能手机销量至2013年份额将高达51%,非智能手机将逐渐淡出市场。

或成最吸金行业

在资本的躁动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热浪正如1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扑面而来,已成为国内“最吸金”的行业之一。嗅觉敏锐的资本们显然已经蠢蠢欲动,大型的网游厂商也纷纷向这一领域投入重金。业界2月17日传来消息,继国内大型网游厂商网龙与九城相继成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基金后,盛大网络旗下的盛大资本也宣布正式成立,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早中期投资。而在2月15日,酷讯创始人陈华正式离开阿里巴巴,开始第二次创业之路,这也是春节以来继盛大边锋总裁许朝军之后的第二位离职创业的互联网高管,巧合的是,双方选择的领域均是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有越来越的企业和创业者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天使投资人雷军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都将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转移。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移动互联网这一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23起,16起已披露数据的总投资额高达2.16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近1300万美元。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加之充足资金,预计2011年移动互联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将进一步提升。

Gartner咨询公司调查表示,目前手机用户下载的应用软件近80%都是手机游戏,手机游戏产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最亮丽的子行业,2011年全球产值将达到65亿美元。移动互联网另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就是搜索引擎,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同样潜力巨大。不止是手机游戏、移动搜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和衍生,移动互联网由最初的工具化移动应用发展到娱乐化应用,再转到商务类乃至政务类应用,其中重大的机会主要来自移动支付、移动阅读、手机LBS、广告投放媒体、手机SNS、视频翻译等领域,仅以移动支付产业链来说,就涉及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芯片、手机、终端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发展和投资空间都很广阔。

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3G用户数、智能手机数量、数据业务流量和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来看,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在即,而投资的临界点也会随之而来。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仍将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11年全年,创投青睐的前十大行业,移动互联网排在首位。相信随着3G普及的加速、三网融合全面深入、政策利好不断颁发实行等多个有利因素,将推动电信运营商对光通信、无线网络优化及移动商务的进一步投入,这也将全面促使更多移动互联网内容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移动互联网及增值业务市场将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关投资机会也将不断涌现。

细分领域亮点频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盛宴初期,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机会仍然高于“平台”和“应用”,因此我们以此为基础,在行业向好的确定趋势下寻找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2011年中移动互联网有四大投资主题:3G与全业务竞争下的无线覆盖及网优主题,智能手机高增长带动下的产业链主题,国家战略和运营商拉动的WLAN与IPv6网络设备及服务主题,突破临界扩散后的创新移动应用服务细分市场主题。

在四大投资主题下,我们按照“细分行业龙头”、“细分市场高增长确定”、“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利基”四大原则选择投资组合。分别重点推荐:

一、无线覆盖及网优投资主题。3G建设与数据业务推进中,行业持续高景气。看好产业链内部实施纵向一体化,有核心竞争力和下游客户吸纳能力的企业,如三维通信(002115)、世纪鼎利(300050)。

二、智能手机高增长投资主题。在芯片降低门槛、运营商补贴等多重利好下,未来智能手机的高增长确定性高,我们看好其产业链中上游的细分优势龙头,如信维通信(300136)、顺络电子(0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