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卉园艺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花卉栽培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广,涉及到花卉的繁殖技术、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明确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程教学试图通过“任务驱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打破传统教学系统性强、理论性强的弊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狠抓技能训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栽植及栽后养护等管理和应用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花卉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举措
1.1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应在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即培养面向园艺行业和花卉生产企业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课程目标,即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花卉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花卉的繁殖能力、栽培能力、养护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营销能力等。按照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将花卉行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1.2构建“任务驱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且花卉种类繁多,它们在不同季节内生长习性各异,生产管理内容不同,在安排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和季节的变化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在第二、第三学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训小组,选定花卉种类、分组承包,从播种、上盆、养护等一整套程序,由教师指导学生亲历生产,按照生产任务要求,每天安排早晨或傍晚的时间到校内实习基地参加花卉生产,结合基地的生产任务灵活安排实践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性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第五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3个月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用人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培养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007年,我系成立了花卉租摆公司,系部出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经营,为学院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花卉租摆服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对花卉的巩固了学生花卉栽培养护技能,且使学生熟悉了花卉行业的经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实现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栽培过程,保证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
1.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3.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总学时132,按生产过程、季节和气候来分配学时,分散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加强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1.3.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千姿百态,而且花卉植物的生长受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本课程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加上多媒体有同时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多种信息的功能,利于创造多种教学情境。另外,由于花卉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教材则不断老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与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还可将多媒体课件放于课程网站上,学生可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复习巩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3.3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彻底改变理论笔试的考核办法,将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4个方面,即学习态度20%,包括考勤、纪律、团队精神等;理论考试30%,包括作业、实训报告、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技能考评30%,必备的基本技能实施与花卉园艺工的技能鉴定标准相统一的单项考评,就将花卉园艺工的考核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生产成果20%,即结合实训基地生产任务,分组承包的种类完成生产与管理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考核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学生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我系学生花卉栽培技能大幅提高,花卉园艺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到了100%。
1.4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1.4.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现场教学
园艺技术专业拥有一个占地10亩的露地花卉栽培区和2个占地600m2的现代化温室。栽种了各类花卉110多个品种20000多株。可以进行花卉的识别、播种、扦插、嫁接、分株、上盆、移栽、育苗和管理养护等教学内容的现场教学,边讲解、边观察、边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学习效果比在教室里好得多。
1.4.2利用优质校外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缩小教学与花卉行业的距离,这几年本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已达10多个。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与企业员工一起劳动和生活。通过实习,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花卉;掌握了花卉生产各阶段的技术;学会了调查花卉生产动态,分析花卉发展趋势,进行市场预测。
2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存在问题
2.1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5年来,通过对《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示范教学结束,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亲自动手操作体会。二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为要亲自示范,教师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周密计划与安排,教学时才能灵活、生动而富于激情。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一般每个小组4-5人,在实际操作时,只有密切有效地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四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由于理论教学时间的压缩且不具系统性,一些技术问题,学生只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五是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为抓手的日常生产与管理,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各项技能,毕业后能使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六是促进了花卉基地的建设,增加了经济收入,增强了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七是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2.2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使用的《花卉栽培技术》教材大多是农林类本科教材改编而来,很难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广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二是实训基地不健全。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但由于学校资金不足,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科研及生产不能融为一体,《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实现。三是缺乏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的有力保证,教师队伍中缺乏一定数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篇2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能力上是有差异的,而每个学生都有其智能上的优势,传统的教学一味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授课方式的统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别,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教师的作用应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激励学生来发掘自身的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大学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教学的特点正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差异化教学不仅立足于学生的差异,而是积极地探讨多元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整个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且不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勇于创新。
1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课程调研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授课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及对课程学习的期望,我们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这两门课,我们采用课上、课下,邮件、QQ等不同方式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所具备的基础能力情况和目标技能的差异。例如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否使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期望程度。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省份,我们也要了解学生中是否有部分人已经掌握了本课程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知识点,我们在安排差异化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给不同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面上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完成更高层次的综合练习。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差异教学目标
以前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大纲对全体学生统一设置,这种方式也常常会导致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甚至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有同学反映像听天书,其结果是导致一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下降,到课率降低。而差异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是层次化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我们把教学目标层次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提高性目标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拓展性目标是针对基础好,对所学课程有强烈兴趣的学生的要求。
我们采取的步骤主要有以下两点:(1)确定起点:对照教学课程大纲,通过对学生初始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差异化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参照绝大部分同学的基础能力进行教学,对基础特别弱的学生安排课前预习的准备知识,这些准备知识包括查阅文献、完成部分针对性的作业,事实证明,这种预习的方式对基础弱的学生很有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树立了自信,对问题的讨论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也不再抱有畏惧的心态。而对程度好的学生,我们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拓展的知识要求他们课后进一步思考。下次课堂会适当点评,学生们都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对计算机课程十分期待。(2)分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教学大纲,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对起点较低的学生采用由浅入深、先慢后快、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时把差异化教学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形成目标链以达到最终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起点。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中Office应用,我们分别提出了基础点、提高点以及技巧点,有的学生会从基础的排版编辑开始,有的学生会直接进入到Office的高级应用。最终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获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到了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创造性地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1.3 课程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
1.3.1 针对学生基本知识进行选择
根据我们多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调研,实际上一年级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水平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大部分同学对即将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定的预备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和较强都是小比例的。
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第二章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基础,主要内容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具体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内容,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但应用水平差异性很大,Word、PowerPoint掌握的程度远远高于Excel,因此我们在这一章教学中,采取了不讲或少讲Word和PowerPoint,增大Excel教学内容,对Word和PowerPoint安排详尽的实验内容,并鼓励学生完成高质量的word排版及PPT制作,取得很好效果。课下我们安排了Office应用大作业,大家自由选题,做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我们也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在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对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提供拓展性要求是进行综合的项目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不仅灵活应用课堂讲授的知识,还根据问题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与指导老师交流,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文件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提及很少,但在做项目时涉及到大量的文件操作的技巧与方法,学生们一步一步攻克难关,当项目最后调试通过时,许多学生都感慨没想到一个学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从对C++一无所知,到能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他们都很感谢老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1.3.2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
调整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授课对象分布全校非IT类所有专业,理工、人文、医科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及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对不同的大类尽量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专业进行联系,在使用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到学生已有的各方面知识,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经济、法律、伦理道德、心理、数学、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1.3.3 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选择
90后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们的学习风格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内向的学生几乎从不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学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踏实、独立思考、善于与人沟通和协作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培养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采用性格互补,和谐发现的宗旨,安排了不同的作业。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作业PPT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上台演讲,平时从不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在100多人的大课堂进行演讲的经历,他们表示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1.4 差异化教学评价
教学的评估是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差异化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问题,从而进一步对差异教学过程予以修正。
1.4.1 差异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题库,在实施分阶段机考的试卷中,按照基础题+提高题+应用题层次出题,通过不同层次能很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时成绩包括课程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实验作业与练习题。这些考核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由计算机自动评判。
1.4.2 差异性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评价方式就不能仅靠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我们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从个人素质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能使学生更全面地展示与发展自己。
篇3
关键词 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76-02
Abstract Floriculture is a practical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actual operation and hands-on capacity of students,through implemented th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learning combined research″,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s improved, a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theoretical knowledge taugh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ere integrated,and a training mode of ″classroom+laboratory+field+practical base″ was established.It aroused students′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and enhanc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Key words floriculture;practice;teaching mode;reform;innovation
花卉W是园林、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也是一些相近专业,如农学、林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选修课,或者全校的公共选修课[1]。花卉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实践技能。学好此门课程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传统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随着园林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不少高校进行了很多探讨[2-7],但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地进行花卉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代高校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1.1 硬件设施条件有限
目前,花卉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花卉辨识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方面。花卉辨识实习主要是指结合理论课程,在学校温室、花木基地、附近公园、植物园等现场授课,对园林植物进行认知的实习,一般以分散式进行。由于人多嘈杂,只有紧跟教师周围的一小部分学生才能听清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花卉繁殖与栽培管理的教学实践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有限,导致有的实验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无法实现学生全体参与。
1.2 实践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花卉学为例,课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8学时,还有大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实践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若是将花卉学实践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综合实习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教学时数欠缺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对花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团队精神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大,在实验、实践过程中不愿意动手;遇到一些困难或是消耗精力和体力较多的实验、实践时有畏难情绪。此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
1.4 实践教学考核较简单
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考核较简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而实践课的考核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并不单独考核,也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对实践要求较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 实践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一些高校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或因实践基地太远,受到交通、经费等的限制,很难将实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太少且过于简陋,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导致部分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实习不能得到保障。
1.6 综合性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一个实验安排3学时,但是有些综合性实验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得到结论,如一个无土栽培实验,至少需30 d,在规定学时内只能完成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完整的实验。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只在校外生产现场进行短时观察,不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学生对操作技术没有整体的认识,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8]。
2 实践课程改革途径
2.1 革新实践内容,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
花卉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卉新品种、应用形式以及新技术的产生速度也越来越快,如节日用花、无土栽培及垂直绿化等,但是这些并没有在教材里体现出来。需要相关教师及时更新花卉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及时补充花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动态和市场行情。同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不断综合相应的知识结构来开展教学研究,集体研讨教学大纲,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实习,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克服内容的相互重复和脱节问题,促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9]。
2.2 革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现在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以传授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实施学生基地实验规范、基地学生课余生产活动等,引入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并结合生产任务、课程论文、学科小型科研和读书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10]。
2.3 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
开展小型科研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基地的生产计划、教师的科研方向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提出研究思路,然后逐一修改和指导。鼓励学生从社会中寻找课题,综合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督促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2.4 参与生产和营销
结合基地生产经营任务,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基地内花卉、盆景、苗木的日常生产中,参与从整地、栽培、日常养护管理到销售的全部生产与营销环节,做好生产日志和系统观察观测记录,形成生产报告。结合基地收到的花卉装饰、盆花租摆与庭园绿化等订单,组织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专业的热爱,同时增长才干。
2.5 完善考核体系
通过改革考试评分办法,以考核应用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试成绩=理论考试×40%+实验技能(基本、专业、自主创新)×40%+实验报告×20%。即在理论和实验实习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核成绩、生产日志记载情况、责任田产量和产品质量、课程论文等方面综合评定其课程成绩,力求做到“教一学二考三”。改变学生只需记笔记、背课本、临时突击就能轻松考核过关的现状。
2.6 注重教书育人
我校园艺专业扎根热带亚热带地区,立足都市园艺和园艺产业化,弘扬“扶助农工,注重实践”的办学宗旨,培养能学以致用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在广东地区现代园艺人才培B基地队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生源扩大到黄河以南多个省区。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以严谨的教学作风、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学习纪律培养学生;以率先垂范的行动来带动学生参与实践;以我国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和快速发展的花卉科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3 结语
花卉学实践教学是高校园艺、园林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花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8,11-12]。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中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适合我国高校花卉学教学的发展之路,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努力奋斗[13-16]。
4 参考文献
[1] 包满珠.花卉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孙敏,付兴国.以花卉学教学改革为基点培养学生专业理念和实践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40.
[3] 陈昭炎,李惠玲,范明星,等.开放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107-109.
[4] 蓝蔚青,谢晶,张饮江,等.高校花卉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95-15996.
[5] 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5-248.
[6] 喻苏琴,涂淑萍,连芳青.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0(12):330-331.
[7] 陈永华,陈亮明,唐丽,等.“花卉学”实践教学“兴趣-动手-创新”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82-184.
[8] 任四妹,欧鉴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60-561.
[9] 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10] 王海燕,聂立水,王登芝,等.“草坪营养与施肥”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63-65.
[11] 张金智,刘继红,胡春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37-538.
[12] 于莉,安立龙,徐春厚,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13] 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2-133.
[14] 孟艳琼,束庆龙,汪天,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篇4
2015年4月22日~24日该展将在上届上海展的基础上,扩容8000 m2),展会总面积达到25000 m2)
(净面积将超过11000 m2),移师国内最好的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N1和N2馆。
“第17 届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的招商始于2014年3月底,截止目前,除了为荷兰展团、法国展团、德国展团、台湾展团等预留的展位外,超过90%的展位早已销售一空,已有近20 家荷兰公司与组委会签订了参展协议,德国展团中已确认参展的有Fiscellaflowers, Klasmann-Deilmann, Vivai MGF, Selecta Klemm, Rieger Begonien, KP Holland, Floragard, Optimal Opitz, Poeppelmann, Urbinati, Lehei, Indega, Step Systems, Gefoma等……
为了让国内更多的花卉、园艺、园林业的从业者了解、参观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在中国花卉协会、四川省花卉协会和江西省花卉协会、江西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承办方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的项目团队特别于2014年9月携同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尔世纪园艺有限公司、南京绿涛园林实业有限公司、欧勃亚集团、北京博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专赴成都、西昌、南昌举办了5 场公益路演。
5 场路演活动不但为四川省和江西省的花木从业者带来了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及同期各项活动的信息,还带来了5家随行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为每位听众准备了实用的多功能小刀礼物……
令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项目团队感动的是,5场路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台下互动不断,有很多听众表示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从未听说过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会,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国外的同行如何种植销售,更不知道在Hortiflorexpo IPM Shangahi的展会现场可以免费参加那么多专业的论坛及活动,获得免费自我培训和员工培训的机会。很多听众至始至终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断地提问,会后甚至有的听众表示我们的路演是他听过的最专业的课程…… 通过此次路演,项目团队近距离接触了四川、江西广大花卉园艺园林业从业者,在为该行业从业者朴实的生活工作赞叹之余,项目团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从1998 年创办至今,一直肩负着为行业打开国际的一扇窗口,在为国际花卉园艺园林的各项新产品、新技术迈入中国市场提供可靠服务的同时,让国内的同行们通过免费参观展会,免费参加HortiflorexpoIPM Shanghai展同期的50~60多场论坛、技术交流、表演等,第一手了解到国际花卉、园艺、园林业大量的新潮流、新动向、更多地低成本学习国内外同行的优点,在发展中避免走前辈的弯路。 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国内的花卉、园艺、园林行业太弱势了,历史证明弱势行业必须携起手,取长补短,避免内斗,避免不正常的价格竞争,而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恰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联合、交流、学习的平台。
5 场路演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只要时间允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的项目团队在不久的将来还有计划在家门口上海、乃至浙江、江苏再举办几场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从业者从中获得实惠。
篇5
沈阳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经过近8年的实验教学改革,整合并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验授课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对实验的懈怠。增加的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特别是设计性实验教学,重点强调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自主空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今后的考研与就业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单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园艺学院实验教学将立足于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有机整合与深化改革之后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园艺二年级下学期到毕业为止,将专业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去,实现园艺学及园艺产业技能的全程性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运用所学知识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改革前,我院实验课依附于《果树栽培学基础》《蔬菜栽培学基础》《观赏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育种各论》《果树育种各论》《花卉栽培学》《食用菌》等课程,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实验项目比较分散,实验内容多为对理论课程的验证。在理论课考试时,有的实验成绩占30,有的实验成绩占10,有的实验课甚至成绩不计算在期末成绩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园艺学院的重点之一,园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以现代园艺科学与产业知识体系为背景、立足于使学生受到产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培训建立的,其基础是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是对理论体系的消化吸收和拓展。2003年我院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实验课的独立设课独立考核,不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当实验内容从专业课中剥离出之后,独立设课为《园艺实验技术》,将园艺专业涉及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归并,合并的过程并不是将所有内容简单地集中起来。因为《园艺实验技术》包括的是蔬菜、果树、花卉三个关联性很强的本科方向所有实验课的内容,不同于常规的单门课程实验内容独立设课,实验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整合凝练实验内容时,将有联系的内容进行归并优化,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学时里完成综合性实践技能与知识的训练。比如“果实结构观察”,改革后实验内容不仅涉及果树果实结构观察,同时还要对蔬菜、花卉的一些果实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通过一个实验将园艺学该领域的知识串起来,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为配合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园艺实验技术课程组对园艺专业传统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简、修改和调整,设计了部分综合性实验项目。在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时,既考虑实验项目的特点。例如:内容多、涉及知识点多、实验时间长,需用到仪器设备多和学生发挥的学习空间大等因素,同时也考虑整个实验课的学时数。在《园艺实验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课程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缩减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蔬菜作物开花结果习性的观察,增加和设计了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验条件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园艺作物花芽分化的观察、果园的规划与设计,取得初步开设综合和设计性大实验的教学经验。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而关于实验教学配套的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研究相对薄弱,我院正继续为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进行园艺实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园艺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不足《园艺实验技术》这门课程共计58学时,分2个学期进行,共有24个实验项目,其中验证性实验项目8个,综合性实验项目12,设计性实验项目4个。相比较而言,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总项目的17,内容较少,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以提高学生创新动力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要求。2.2部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够在有些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等均是实验指导书中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而学生直接按照教师讲的去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甚至有的时候实验结束了,学生对整个实验内容没有完整的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2.3内容体系的优化与实验进程的合理规划尚有欠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与主课、相关的园艺产业、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在实验内容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与主课的衔接。而园艺作物生产季节性较强、内容庞杂,在实验内容的设置时就要考虑如何在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3改革园艺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1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增加学生自主设性实验、园艺专业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实现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创造条件。例如:增加“花卉生产基地的规划及生产”实验,通过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出标准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合理的生产方式;“果园规划与设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果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知识,达到能够独立指导建立果园的能力培养目标。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学生有了个性化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循环。3.2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改变传统板书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部分实验课程已经采用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改革中,部分实验课程准备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如插花技艺,草莓脱毒苗生产的流程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配合完成。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能力。3.3实验与科研紧密结合其核心就是将实验教学过程与具体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可以将教师科研中较成熟的内容开发为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增加本专业综合实验的特色,或者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完成教师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园艺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热点以及新的方法和技术。3.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由于学校校园的重新规划,原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搬迁到山上北部基地。为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在最佳位置拿出2栋日光温室、4亩(1亩=667m2)露地作为新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如果树嫁接修剪、花卉扦插繁殖、蔬菜整枝施肥等,使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将理论知识完全渗透到实践中去,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就业机会。
4结束语
篇6
1.动手能力强,但适应能力差。2.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3.为人诚恳、朴实,但缺乏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4.改革创新能力弱,不善于运用可利用资源。5.缺乏自信心,独立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通过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花卉繁殖技术;花卉应用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通过模块划分,让学生知道每个模块学习重点和花卉繁殖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等能力;花卉栽培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花卉栽培技术,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应用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花坛、花境、花带等能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就转变过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从传统教师“灌输式”到现在的学生“索取式”,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兴趣的点不一样,索取的内容也不相同。通过角色转变,学生能主动学习已证明课改的必要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园林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园林园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根据农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业、行业信息,共同确定花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北方花卉生产季节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产的季节,学生到企业进行温室大棚的播种、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区的园林绿化装饰。随之而来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场,这段时间学生的任务是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企业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培养。学院要提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学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脏、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亲身体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 花卉栽培技术 职业核心能力 研究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每年高职毕业生数量庞大,在就业上面临的问题更复杂。相对来说,高职生在专业方向上比较接近经济发展需求,然而,专业基础不扎实,与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创新、自我学习适应能力差、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又极为明显地有缺陷。很多企业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他们欠缺的这种能力即为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包括育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改革创新和外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园林园艺专业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1.动手能力强,但适应能力差。
2.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3.为人诚恳、朴实,但缺乏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4.改革创新能力弱,不善于运用可利用资源。
5.缺乏自信心,独立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通过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花卉繁殖技术;花卉应用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通过模块划分,让学生知道每个模块学习重点和花卉繁殖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等能力;花卉栽培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花卉栽培技术,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应用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花坛、花境、花带等能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就转变过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从传统教师“灌输式”到现在的学生“索取式”,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兴趣的点不一样,索取的内容也不相同。通过角色转变,学生能主动学习已证明课改的必要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园林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园林园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根据农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业、行业信息,共同确定花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北方花卉生产季节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产的季节,学生到企业进行温室大棚的播种、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区的园林绿化装饰。随之而来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场,这段时间学生的任务是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企业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培养。学院要提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学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脏、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亲身体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3.通过任务布置、分析、实施到最后成果展示、自我评价、互评,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际情况的信息处理、信息判断能力锻炼。
以某一工作任务为例:一串红的播种繁殖技术,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一串红种子播种繁殖过程的操作,让学生处理一串红种子,提高发芽率;能整地、做畦,对一串红进行正确的苗期管理。具体教学过程是:通过任务导入(一串红园林绿化图片)布置、分析任务(本节课主要任务一串红播种繁殖,如何提高它的发芽率是关键)收集信息并分析任务(地块选择、一串红种子包裹的黏液决定它的发芽率,播种深度、株间距等任务的决策与计划(组间讨论、任务分配、用种量、播种形式等)任务实施(播种、覆土、浇水)效果评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暂时评价:对播种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和播种后场地的清洁等;另外就是长远评价;包括苗期管理、出苗率、生长势、株间距等)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小结、知识归纳、总结提高。完成整个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等都得到锻炼。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减了大半,但事实上是翻了番。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讲解完基本要点后,安排学生通过实训课揣摩、消化,同时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为学生做好课后辅导。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就提供一些思路或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我钻研、自我创新。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行组队实践,并且把团队成绩作为每个队员的最终考核分。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或小组其他某个成员而影响自己的成绩。教师在组队过程中遵循男女、优差组合的原则,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过程中互相协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
篇8
关键词: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5
我国是园艺大国,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复合式园艺人才是高校园艺专业的首要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由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合并成,主要讲授包括果树、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理论知识以及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等操作技能,意在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向的园艺人才。作者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原因
课时大量缩减。《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合并课程,合并之后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则缩减到现在的96学时。学时的缩减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知识,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全面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知识,并将其培养成21世纪优秀园艺人才,亟需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落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园艺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还容易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滞后。《园艺植物栽培学》在学科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占用学时过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较少。随着园艺专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但由于齐齐哈尔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导致学术观念的相对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涉及甚少。
2 课程改革的方法
2.1 优化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侧重地域特色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保持知识体系完整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果树、蔬菜、花卉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间的重复与脱节,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时,认真收集和整理材料,着重把握植物栽培学的知识体系,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学内容时效性。《园艺植物栽培学》涉及的植物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更新与进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前沿科研动态和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敏锐性。强调实验教学地域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应以当地自然情况为基础,齐齐哈尔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验基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园艺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学的讲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由机械的记录转变为深入的思考。
2.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性为原则的激励式教学方法,打破教师机械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园艺专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健康、美化环境都离不开园艺产业的支撑。齐齐哈尔大学的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从小生活的积累,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相对丰富,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相对熟悉,为参与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体,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相对较强,对生物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对于植物栽培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老师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陈述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归属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4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之一,旨在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增加师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认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高质量论题供学生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与生活联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实用性,在课堂上适时缩短讲授时间,鼓励学生以开放、自由、平等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集中交流个人观点和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力、表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单纯体现在数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因此,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单纯的文字讲解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在讲述树的修剪、黄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识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穿插相关视频;还可以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育共享资源和学校网络平台,制作教学微视频,网络教学让教育超越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弥补当地教学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以形象化和专业化。
2.6 实验基地讲授
“黑板上种花”永远不会开出美艳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园艺教学实习基地,依托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产业能力,以培养人才为主,以产业开发为辅,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以实验基地为平台的第二课堂,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以改善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现状。比如在讲述园艺植物的种类鉴别、培养土的配制、苗床的准备等内容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园艺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讲授。在实验基地,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将枯燥的园艺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园艺植物。当今教育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基地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载体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施以实验室或企业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 结语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园艺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1-0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其中的园艺专业始建于1912年的园艺科,在国内率先培养园艺技能型人才,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曾先后涌现出了章守玉、张宇和等我国园艺界的著名学者专家和一批常年活跃在园艺工作岗位上的杰出校友,为母校赢得了“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发祥地”的美誉。近几年来,园艺专业紧紧围绕我国花卉园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胆创新园艺与园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育、共享高技能人才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距离最近的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又要满足相关行业、产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种合作中,高职院校是主动方,专业教育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企业是学校的顾客,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培育高技能花卉园艺人才的必由之路。
园艺技术专业的办学始终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2006年之前依靠企业解决部分实践教学资源的短缺,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校企间浅层次合作到2007年,学院在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再到2010年后师资培养、学生实习、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合作、文化交流等校企一体的深层次、多内容的全面合作,校企合作一步步深化,使校企合作成为学院和企业的共同需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改变了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中,学校“一头热”现象。
2 紧扣地方经济,探索多形式校企合作
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人,创历史新高,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供求“错位”现象日益严重。在社会普遍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毕业生呈现“供需两旺”。探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其注入了旺盛的活力,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和原动力。
2.1 点面结合,推进多形式校企合作
根据苏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传统农业类专业进行了升级和转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一是调整专业设置;二是依托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服务面,开展双证教育,同时为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社会培训,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三农服务。
建立校企的“点状”合作一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形成了以苏州为核心的校外基地群,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并开展多种社会服务提供了保证,二是校企的“块状”合作:如与苏州林业站所属的多个花卉、果树企业作,为区域行业发展的储备人才。点、网结合,形成了“网状”合作方式,更好地适合目前园艺产业链形成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11月,学院牵头,由130多个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共同组成的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在太仓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正式成立,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的征程,校企合作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
2.2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体现产学结合、产教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二结合和二融合。通过投资合作(如与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引企入校(如苏苑园艺公司)等方式,使企业参与到专业调整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环节上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多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2007年开始,我院以苏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园艺类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园艺技术专业率先实行了“2+0.5+0.5”(即2年理论教学-0.5年顶岗实习-0.5年毕业实习)和“1+1.5+0.5”(1、2学期在校内、3、4、5学期一半在学校,一半在校内基地和企业,6学期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的重点,将顶岗实习作为必须的教学过程,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3 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实现“订单式”培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企业只有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符合企业所需,缩短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的适应期。苏州地处苏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由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限制,苏州农业现代化始终坚持走技术集约型发展道路,设施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从而对一线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园艺技术专业已与苏州三维园艺有限公司、维生种苗有限公司、海明蔬菜园艺场等多家企业达成了人才培养意向,每年为这些企业培养5~10名毕业生。学校提出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实行人才的培养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地位的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2.4 建立“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2009年以来,依据园艺专业的特点,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设施园艺、茶果、观光农业、蔬菜、园林等专业及方向)18个班级约共800名学生以学院相城园艺实训基地为核心,以校外基地为载体,建立集学生生产性实习园、学生创业园、科研开发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园、技术推广园和生产经营园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先后建成了相城观赏植物园基地和东山果品、茶叶实习基地―― “校中园”,又建立了一批服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园中校”,并在功能的提升上做了多重努力,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学生创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校内外基地的直达和互通,真正实现“园―校融合”。
2.5 校企合作、产学并举
(1)结合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企业合作设立科研项目、合作开发实训教材,开发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
(2)通过开展院―区结对,服务企业。与睢宁、海安、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昆山等地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技术培训、科技创新、生产研发等方面做到全新拓展。根据服务区域的条件和需要,形成了苏北地区“一村一品”,苏中地区“高效农业规模化”,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多元化的服务格局,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路径。发挥优势,打造为农服务新特色。
(3)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增强教师的才干、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扩大学院与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充分利用学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园艺花卉实验实训基地、国家级农业环保技术实训基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基因库、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基因库等十余个市厅级以上产学研平立或与企业、行业联合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枇杷、杨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明显特色。
(5)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校企人员的互聘互兼。学校每年向企业派出骨干教师,做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蹲点实践、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提高自己的实践和服务能力,同时,聘请知名企业老总、企业的技师、工程师、经济师等实践能力很强的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为学院授课,进行实验实训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创业教育等讲座。
通过校企优势耦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在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兼职教师的技能优势,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各显其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实现了1+1大于2的教学效果。
3 产学研齐头并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3.1 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收益者
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学生在各类全国、江苏省大学生比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将近一半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超过90%,学生得到企业的认可、社会的肯定,2009届毕业生徐忠界在顶岗实习期间就注册成立了公司(苏州市苏叶绿化养护有限公司、苏州市园林植物医院)(苏绿植物医院),并在CCTV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会》上夺得金奖。
3.2 校企合作为学院赢得社会声誉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增加。专业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政府积极推进学院参加地方试验区建设,教师在为农服务中不断提升自己,得到了锻炼,成果层出不穷,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教学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又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进、出”口实现了良性循环。“园艺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2009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茶果班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又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多来,大丰园艺奖学金、嘉汉北美枫景奖学金、三维园艺奖学金、星美环艺奖教学金、吴侬园艺奖学金等八家企业奖学金、奖教金先后落户园艺专业。承担的“苏苑”景点在香港国际花卉展览会上获得最高奖项―― 最佳贡献奖、2009年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两个金奖;2010年在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中又喜获特等奖。2002年2012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政府承建的“中国园”先后获得铜奖和“最高奖绿色城市奖”,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更好地彰显。
3.3 校企合作促进了企业发展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收获技术,收获人才,收获利益。企业的知名度提升,技术难题得以解决,通过项目合作,不少企业实力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企业又带来了新的利益。园艺专业教师带技术、带项目进入苏北睢宁、苏中海安、苏州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企业面临人力资本积累不够,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但人才缺乏,人才难求,不能有效支撑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的用人得以缓解,企业找到需要的员工,缩短了新员工的适应期,降低了成本。也使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一头冷”的难题得以缓解。
4 结语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校企合作新特色。取得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多个方面的长足发展,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学生、学校、企业三赢。
参考文献
[1] 刘雅绮.高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27-28.
[2] 陈向平.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直面校企合作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8-10,77.
[3] 王双利.新时期校企合作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6):30-32.
[4] 陈适.关于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1(1):69-71.
篇10
景观展览温室是利用现代科技,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气候条件栽培和保护植物资源,用以科研和公众展示、休闲的绿色空间场所。它是现代温室技术与建筑学、植物学、环境工程学、管理学、生态学、美学相结合的综合体现,其独特的造型,适宜的环境、丰富的内容成为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植物和谐共荣的奇妙乐园。
中国景观展览温室的快速发展始于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植物温室,它的建设促进了国内景观展览温室的深入研究,掀起了一轮建设。2000年,北京植物园大型景观展览温室万生苑(图2)正式开放,建筑面积9500 m2,最大跨度55 m,建筑最高点20 m。万生苑温室造型优美,气势宏伟,其极具创意的造型确立了标志性建筑的地位。设计者独具匠心,很好地诠释了“绿叶对根的回忆”。温室分为4 个主要栽培区,现有植物种类3100 种,内部环境实现了计算机调控,开启了中国智能化设施最完善的景观展览温室的先河。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深入地对植物栽培技术的研究、新的商业模式的应用,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研究成果的推广,对景观展览温室的创新和突破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近年来,世界上新建景观展览温室以及已有温室的改造突出反映了新的趋势和特点。
景观展览温室用途和功能不断扩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购物和休闲的空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政府造福人民的目标,随着城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农村田野,远离大自然的环境。人们更多期望在城市建筑的共享空间内营造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景观展览温室不再局限于植物的栽培展示和简单的科普活动,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花卉及宠物批发零售,以及婚礼宴请等多层次的需求丰富了景观展览温室的功能和用途。景观展览温室不仅成为城市地标建筑,将更多成为新的商业活动场所,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了都市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的热爱。
更加注重经营模式和思路转变,提升品牌影响力
景观展览温室以往都是植物科普教育的基地和植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但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景观展览温室的用途和功能不断扩展,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注重现代经营模式和思路的转变。塑造寓教于乐、生态园林与休闲生活的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是后续发展的永动力。
以美国匹兹堡的菲普斯(Phipps)温室植物园(图3)为例,植物园内部的园艺布局能让游客闻到热带茉莉花香,看到梯流瀑布、溪流、水池、医疗小屋和隐蔽的洞穴。棕榈植物林采用了传统和现代园艺相结合的方法,让游客观赏到不同种类的棕榈树;菲普斯温室植物园根据每个季节盛开的花儿定期举办花展,届时游客可尽情赏花。园内设有咖啡馆和礼品店,游客可以休憩和购买喜爱的植物和种子。
菲普斯温室植物园实行会员制,并利用互联网对会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不同系列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贯穿一年四季。例如,针对成年人设立连续的园艺课程班、园林景观课程班、花艺课程班、本地植物栽培课程班、植物工艺品课程班等时尚流行的教育和培训;针对儿童设立季节营地活动、关于植物蔬菜水果及小动物的故事会活动、童子军野营实践活动及发现之旅等深受欢迎的科普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这些不同的寓教于乐的商业活动,提供的不只是走马观花的视觉感受,人们置身于温室植物园中,得到的是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的新鲜知识和技能,人们在这里更加注重实际感受。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建立起温室植物园在各阶段人群中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再如,英国都比斯花园中心是众多英国花园中心的代表。其中,景观温室门头的设计极富现代感,其运营理念是让更多的消费者把花园中心当成家庭娱乐休闲的目的地,塑造其品牌的形象,提升影响力。花园中心有自营的餐馆,全天供应咖啡、果汁、茶等系列饮品以及面包、三明治、热菜等配餐,顾客在体验购物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坐下来喝一杯饮料,享受舒适惬意的自然生态环境。让花园中心成为集购物、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成为家庭娱乐休闲的目的地。花园中心除富有现代感的餐厅设计和新鲜的食物,还能提供更亲近自然的环境,这是区别于一般会议及聚会场所的一大亮点。
这些都说明景观展览温室的设计在考虑多功能和用途的基础上,要根据现代经营模式和理念,在设计风格和氛围上更多注重现代元素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品牌形象的商业新模式。目前,北京世纪奥桥花卉园艺中心依托世界花卉大观园的温室植物园,汲取欧洲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花园中心模式之路。
新材料在景观展览温室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更多地被设计师所青睐,从覆盖材料到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和更好蓄热保温的相变材料,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无疑为景观展览温室设计师带来新的喜悦和挑战。
美国匹兹堡的菲普斯(Phipps)温室植物园的温室群堪称世界领先的绿色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的典范。菲普斯温室植物园作为主会场为了迎接2009年G20峰会的召开,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用Starphire超白玻璃更换了的原有玻璃,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可达91.5%,其晶莹剔透,从而满足强光植物的光照需求。毗邻热带雨林温室的“重大活动中心”温室采用的是PPG公司生产的Solarban 70XL阳光控制低辐射玻璃,这种玻璃可见光透光率64%,能阻挡73%的能量,节能率比同类产品高29%。它可以节约能源并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建筑物空调设备的使用。目前,国内河南裕华光伏公司超白玻璃新品种——低铁超白减反射散射玻璃开始量产,已应用于高端科研温室,其最大特点是高透光、高散射、无雾滴,可见光透射比达到97.5%(ISO9050-200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降低,这种新型玻璃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图4)的设计方案竞标中,美国HKS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温室建筑方案中采用了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膜)、多媒体幕墙、金属穿孔板和竹结构系统。其中,EFTE膜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点,通常雨水就可以清洁主要污垢。EFTE膜通常厚度小于0.2 mm,其重量仅为玻璃的1%,却能承受高达400倍自重的荷载,大量减少了结构荷载和基础重量。将其做成气囊,又可获得可以调节的符合需求的热工性能。EFTE膜寿命在25~35 年,属可循环利用材料,达到B1防火等级标准。因此,创新的设计越来越多采用高新材料,这些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景观展览温室,使得这些建筑更富现代感、更节能环保、更绿色。
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品种展示基地项目中,北京航天华阳公司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和新颖的设计,成功竞标种子交流馆(图5)的设计方案,这是继2005年成功竞标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玫瑰园温室项目后的又一次成功挑战。在该方案中,设计师采用大面积类似于国家大剧院屋顶的金属板加玻璃幕墙结构,新材料和结构的采用保证了种子交流馆靓丽的造型,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新技术的运用是未来景观展览温室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景观展览温室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灵感源泉。新技术的运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晶莹剔透、造型独特的温室建筑,同时,在温室环境调控、节能降耗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美国匹兹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为例。
在温室设计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空气能量流体力学模型;
美国匹兹堡的菲普斯(Phipps)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在设计之初便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太阳运动路径,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温室空气能量流体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节能运行方式,通过屋顶开窗,充分利用“烟囱效应”实现被动通风降温,从设计上避免了大体量温室空间采用高能耗的机械通风降温带来的困扰。
分析太阳运动路径,确定太阳光的主入射面和主散热面;
通过对太阳运动路径的计算分析,得出冬季进入温室的直射光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南侧墙,而非温室顶部的结论。因此,温室采用了向北面倾斜的屋顶;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透光性能,南侧墙使用了单层玻璃;屋面为主要散热面,因而采用了高保温的中空玻璃幕墙。
采用地埋管降温通风技术;
地层温度恒定,是天然的“冰箱”。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分析验证,该地区地下4 m深度范围,地层恒温为13 ℃。因此,该热带雨林温室共埋设24 英寸(约60.96 cm,编者注,下同)水泥管300 英尺(9144 cm)长,利用屋顶开窗“烟囱效应”产生的真空将热空气吸入地埋管,室外热空气经地埋管热交换后变成冷空气进入温室,起到降温作用。
另外,温室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该温室成为绿色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的典范。
结束语
新商业模式的运用、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新种植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多学科技术的融合,都为景观展览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内涵。2009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称为匹兹堡“绿色心脏”的菲普斯温室植物园(图6)设宴款待出席全球G20峰会的各国首脑,揭开了峰会的序幕。这次峰会的召开是21世纪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其开幕式选择的场所标志着21世纪的景观展览温室也将具有更多新的魅力和挑战。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必将为景观展览温室的研究和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的舞台。现代景观展览温室不仅作为一个视觉符号来表达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它还是一个载体,更加完美的诠释人、自然、科技三者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理念,实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胡永红,黄卫昌,等. 展览植物与观赏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2] 龙文志,白宝鲲. 现代屋顶新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