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篇1

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收集2003~2006年间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8~55岁,平均38岁。临床症状:经量多伴痛经40例,无痛经但月经量多14例,伴不孕4例,有人工流产史28例。妇科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1.2 仪器及方法 应用ATL HDI 3 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凸阵探头(频率2~5 MHz)及经阴式宽频探头(频率5~9 MHz),常规采取仰卧位及截石位,暴露检查部位,采横切,纵切等多切面探查子宫大小、形态、肌壁回声、内膜线有无前后移位、与周边界限及其内彩色血流等情况。

2 结果

60例子宫肌腺病中,51例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9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误诊率为15%。60例超声扫查均表现为子宫增大,肌壁回声粗糙,增强,不均匀。其声像图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

弥漫型18例,子宫均匀性球形增大,子宫内膜线居中,肌壁回声普遍增强(图1)。不均匀的点状、线状强回声增多,其中5例肌壁间见直径约2~3 mm不规则液性区,此为肌壁内的小的内膜异位病灶。

后壁型20例,此型较多见,子宫不对称性增大,子宫内膜线呈“弓”形前移,子宫前壁回声正常,后壁明显增厚,回声增强,粗糙不均(图2)。

前壁型10例,前壁普遍增厚,回声粗糙,呈短线状回声增多,内膜线后移(图3)。

局限型12例,子宫不规则增大,病灶集中在一局部,酷似子宫肌瘤,但无包膜,其回声不均,有者呈不均质强回声,有者呈衰减的低回声(图4),与正常的肌壁之间无明显的边界,有的病灶可局部向宫外突起,此型属腺肌瘤。

本型9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其中5例为病灶向浆膜下突起而误诊为子宫肌瘤,另4例为回声衰减而误诊为肌瘤。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子宫腺肌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而局限于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子宫腺肌病发生率较高,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本病可能与妊娠和分娩时的创伤炎症或持续性高水平的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也有人认为与经血引流不畅有关,如后位子宫、宫颈炎、盆腔炎、节育环刺激等。子宫腺肌病,尤其是局灶型子宫腺肌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应该予以注意及鉴别。12例局灶型子宫肌腺病中9例误诊为子宫肌瘤,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子宫肌瘤多数有假包膜,可以手术剥离,大者可有儿头大小,而腺肌病因无边界而无法剥离,很少超过孕3个月子宫大小。CDFI可探测到肌瘤的环状及半环状血流信号,而腺肌病不能探测到病灶的环状及半环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稀少,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率,除认真应用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扫查,仔细观察分析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特征外,还要结合患者痛经进行性加剧病史,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5:318-323.

2 吴钟瑜,焦彤,车国卿.妇产科超声鉴别诊断图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47-151.

3 钱蕴秋,王全华,张军.实用超声诊断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14-615.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77-1279.

5 吴乃森,接连利,杨博.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93-394.

篇2

关键词:超声腹部探头;腔内探头;妇科病灶部位及可疑区域

传统观念认为,探头频率6.5~10 MHZ腔内探头用于腔内的超声检查,即:经阴道或直肠检查子宫、附件、前列腺、直肠。自2012年1月~2015年7月,我科将腹部探头与腔内探头选择性的经腹壁途径联合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现将运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7月,先使用腹部探头进行子宫、卵巢的检查,发现病灶及可疑区域,对检查者做一定的筛选,再用腔内探头经腹壁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扫差。随机抽取子宫检查224例,卵巢检查100例,根据检查部位的深度分为A、B两组,将腹部探头使用放大(ZOOM)功能作为对照组,腹部探头联合腔内探头经腹壁检查作为实验组,在同一检查者的相部位做对比观察,结合手术、病理检查、其他影像检查、随访认同来判断检查效果。

1.2检查人群的筛选

1.2.1不适用人群 ①肠气多,肥胖腹壁厚;②病灶直径>5.0 cm;③病灶位置深在,病灶距皮肤的垂直深度超过8 cm;④子宫后壁及宫颈病变;⑤膀胱过度充盈状态。

1.2.2适用人群 使用腹部探头检查存在疑点或诊断信心不足,除以上不适宜检查人群外,均可以试用该方法检查。检查适用的优势人群:①不能经阴道检查者:如阴道流血多、未曾有性生活的女性;②拒绝经阴道、直肠做超声检查者;③剖腹产后子宫与腹壁粘连宫颈较长,经阴道超声检查难于探及宫底及双侧卵巢者;④病灶小,位置表浅的病变。

1.3方法 使用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腹部探头频率3.5~5 MHz,腔内探头8~10 MHz。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腹部探头频率4.0~5 MHz,腔内探头6.5~10 MHz。嘱检查者适度充盈膀胱,纵切面以充盈膀胱的前壁高于子宫底2 cm为宜,剖腹产后子宫与腹壁粘连宫颈较长者以患者有充分的尿意但能忍受为宜,总之,以子宫纵切面为标准,膀胱无回声区将周围肠管推开,恰能清晰显示包括子宫底在内的子宫长轴完整轮廓为适度[1]。患者取平卧位,先使用腹部探头进行连续多切面扫差,发现可疑病灶及区域后,更换腔内探头经腹壁进行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子宫的检查

224例抽样检查的疾病组成:早孕135例,葡萄胎2例,子宫前壁小肌瘤(直径

2.1.1按检查病灶的深度分组及检查例数,见表1。

2.1.2 A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效果对比,病灶深度

2.1.3 B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效果对比,病灶深度4~8 cm病灶大小1.0~5.0 cm检查例数:100例,见表3。

2.2卵巢的检查

100例抽样检查的疾病组成:囊肿48例,黄体24例,卵泡20例,畸胎瘤3例,钙化斑3例,囊腺瘤1例,卵巢癌1例。

2.2.1按检查病灶的深度分组及检查例数,见表4。

2.2.2 A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效果对比,病灶深度

2.2.3 B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检查效果比较,病灶深度4~8 cm病灶大小2.0~5.0 cm检查例数:50例,见表6。

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在子宫、卵巢的检查中,腹部探头有选择的联合腔内探头经腹壁使用(实验组),与腹部探头使用放大(ZOOM)功能检查(对照组)效果比较,P

3 讨论

在子宫、卵巢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实用、经济、简便、效果好,尤其是经阴道超声检查。临床工作中,一部分人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限制或检查效果欠佳,使用腹部探头检查,即时使用放大功能。高频超声提高了横向和纵向分辨力,更好的分辨出软组织间细微的声阻抗差别[2],能明显改善图像质量,较易发现病灶。探头频率提高后,超声的穿透力随之下降,远场的分辨力下降,尤其是10 MHz的高频探头,大范围及深部组织的检查就受到限制。因此,在使用频率3.5~5 MHz腹部探头发现病灶及可疑区域后,再联合使用腔内探头(频率6.5~10 MHz)经腹部对病灶进行重点扫差,腔内探头频率较腹部探头高,较10 MHz的高频探头频率低,它不仅能使超声的分辨力提高,穿透力也有保障,对病灶部位的边界、其内的细微结构、囊液的透声、囊内隆起性病变的基底部、血供、孕囊内的胎芽、卵黄囊、胎管搏动均能提高显示质量,能给超声医生的诊断提供了较早、清晰的影像资料。腔内探头面积小,经腹壁不适宜大面积扫查,所以要联合使用腹部探头做宏观检查,运用该方法检查者无痛苦,无感染风险、无需特殊准备,不增加费用,超声医生只需切换探头即可实现检查,诊断准确率提高,可作为子宫、卵巢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以下图片为两种探头检查效果对比,见图1。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4.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c)-088-02

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部宫腔以外的妊娠称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5%~1.0%[1],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残角子宫妊娠等,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占95%~98%。异位妊娠的病因与受精卵发育异常、输卵管炎或输卵管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另外随着剖宫产率增加,剖宫产切口处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2.0%~2.3%。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3月~2007年6月我院收住的6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含手术和病理诊断),对经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诊断对比,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07年6月我院收住的6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46岁,停经36~69 d,有明显的停经史38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39例,附件区包块40例,尿HCG阳性51例,尿HCG阴性9例。

1.2 方法

1.2.1 经腹壁扫查应用GE LOGIQ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 MHz,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检查前1 h患者饮水或甜饮料500~700 ml,静候半小时左右,至有明显尿意、下腹部轻微隆起即可),经耻骨联合上纵、横、斜切检查。

1.2.2经阴道扫查 阴道探头频率为5.0~7.5 MHz,检查前需排空膀胱,阴道探头外套上加入少量耦合剂的消毒,将阴道探头轻缓插入阴道,探头顶端到达阴道穹窿部或宫颈部。子宫前倾屈时,探头置于阴道前穹窿,后倾屈时,置于后穹窿,能获得满意清晰的图像,但当子宫直立、活动大时可用一只手在受检者耻骨联合上稍加压,扫查时先找到子宫,然后在子宫的左、右侧找到卵巢的位置,观察卵巢及宫旁肿块的结构特点,注意子宫后方、直肠窝有无积液或异常,并进行测量记录,术后随防。

2结果

60例患者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表现:60例异位妊娠患者共同声像表现为:①子宫空虚、稍大,宫内无妊娠囊声像,大多数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有的可见子宫内膜分离征(可能为高分泌型的内膜分泌少量液体积聚在宫腔内、也可能是宫腔内少量积血),形成假孕囊。②附件包块。子宫外、附件处、卵巢旁见包块,多数为混合性包块。6例未破裂型,其声像图呈“甜圈圈”样[4](附件区类妊娠囊的环状高回声结构,内为小液性暗区),盆腔及腹腔未见液性暗区,经保守治疗后复查包块已消失。实质性包块11例,附件区包块边界较清晰,内为实质性不均质回声。混合回声型41例,附件区探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可见妊娠结构的规则中等回声区及相间的暗区。3例妊囊性,可见附近包块内有完整的妊娠囊,彩超显示小囊内有闪烁的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胎心搏动频谱,在类妊娠囊的周围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且其中1例停经近7周的内见卵黄囊和胚胎。其中1例可见胎动,诊断符合率为91.6(55/60)。误、漏诊5例。

3讨论

生育年龄妇女有停经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多数异位妊娠病例都能及时做出诊断。但有时异位妊娠需与以下情况鉴别:

3.1 宫腔内真妊娠囊

有时真假妊娠囊较易混淆,有报道异位妊娠时宫腔内时宫腔内假妊娠囊的出现率高达10%~12%及13%~48%[2]。真假妊囊的鉴别点是,真妊娠囊位于子宫内膜内,假妊娠囊位于宫腔内;真妊娠囊周围有发育良好的绒毛,呈“双环征”,假妊娠囊的囊壁是子宫内膜,无双环征;真妊娠囊为独立的囊,与宫颈不通,假妊娠囊是游离液体,其形态沿着宫腔一直延续至颈管,但有时真假妊娠囊的鉴别仍不容易,尤其是较小的假妊娠囊[3]。另外如果宫内妊娠流产时,妊娠囊失去张力、双环征不明显、内部也无卵黄囊无胚芽等情况时鉴别就有一定困难。

3.2 其他附件包块

卵泡囊肿、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和黄体破裂等,有时临床表现及声像图酷似异位妊娠破裂。①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常伴有腹痛、月经紊乱类似异位妊娠,病史上常伴有发热或高烧,而超声可见盆腔内边界不清楚的肿块,其周围多见游离或包绕于子宫周围的无回声区,多不难鉴别;若仍无法鉴别时,作盆腔内穿刺抽液用实验室检查可确定。②黄体破裂虽伴有较多量的出血,在子宫直肠窝或周围见游离的液性暗区,但黄体破裂多见于月经来潮之前,仔细询问病史、测定血β-HUG含量可协助诊断。在急性内出血时腹腔镜是快速诊断和处理的途径[5]。

极少数患者HCG阳性,超声检查未见宫内孕胎囊及宫外孕包块,隔期复查,可见晚着床的宫内早孕胎囊。还有少数宫外孕患者可同时合并宫内孕,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受检查者无痛苦,且可为宫外孕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笔者认为妇产科急腹症,怀疑异位妊娠者首选超声波检查;如有膀胱充盈,先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无膀胱充盈,应选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加彩色多普勒检查和密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实验性检查,综合判断分析,多数异位妊娠病例都能及时做出诊断。有报道,86%的宫外孕患者第一次超声就做出了诊断,95%的患者都能通过超声检查(一次或多次)确诊,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为99.7%。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39.

[2]李泉水,温建中.新编超声显像诊断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2.

[3]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8-429.

[6]林彩霞.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72-73.

篇4

【关键词】彩色超声;卵巢囊性畸胎瘤

7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98-01

卵巢囊性畸胎瘤发生于生殖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可为单侧或双侧。囊性畸胎瘤一般无症状,如并发蒂扭转、破裂或感染时,则会出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超声诊断为卵巢畸胎瘤的声像图,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岁。未婚9例,已婚59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ps iu22、Aloka1 α10及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经腹部扫查,要求患者适当充盈膀胱,探头置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作纵、横、斜等多方位多切面扫查,发现肿物后确定其位置,并记录其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特点,并用彩色多普勒观测肿物内部血流情况。术后随访病理结果。

2结果

2.1经彩超诊断的68例卵巢囊性畸胎瘤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囊性畸胎瘤为63例,另浆膜下肌瘤脂肪变性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黄体血肿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6%(63/68),误诊率7.4%(5/68)。

2.2卵巢囊性畸胎瘤因其构成组织成分不同,声像图表现各不相同,根据内部回声大致分为:①类囊肿型:肿物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内为液性回声暗区,其内可见较粗大斑点状回声,部分可见分隔条带。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术后肉眼观:瘤体内有脂质样物,部分可见稀疏毛发。②类实质性,少见。瘤体边界清晰,内充满高回声,其分布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术后肉眼观:瘤体内见油脂类样物。③囊实混合型:较多见。瘤体边界清晰,根据其内部回声特征,其特异性征象有以下几类:面团征、壁立结节征、杂乱结构征、脂液分层征、瀑布征或垂柳征等。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术后肉眼观:瘤体内可含有牙齿、骨组织、皮肤组织及油脂样物等。

3讨论

卵巢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占所有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肿瘤内容物由二个或三个胚层的多种成熟组织形成,主要含外胚层组织,包括皮肤、皮脂腺、毛发、部分含牙齿及神经组织,此外可见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等,内胚层组织少见。因此,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较典型的特征,超声不难作出诊断,诊断的符合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为80%-90%,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6%(63/68)。

本文中有5例误诊。其中1例为浆膜下肌瘤脂肪变性,瘤体边界清楚,内呈回声均匀的高回声,故而误诊为充满脂肪的畸胎瘤;3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因其月经周期、病程长短不同,内部回声也呈多样性,此3例病例内呈云雾状、星点状,且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而误诊为畸胎瘤;1例黄体血肿,黄体血肿囊壁厚,内壁粗糙,囊内回声杂乱不均质,当时患者下腹痛,而误诊为畸胎瘤扭转。总之,囊性畸胎瘤虽具有多种成分的特征性显像使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为防误诊,首先让患者于经前、经后动态观察,并应结合妇科检查,了解肿物位置与子宫的关系、活动度等,必要时加做阴道超声或直肠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其次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囊性畸胎瘤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若探测到畸胎瘤内出现血流信号时,尤其记录到低阻力血流频谱时,不能除外囊性畸胎瘤恶变或未成熟畸胎瘤。再次,囊性畸胎瘤内所含成分复杂,有些成分有恶变的可能,因此大于5cm的需手术切除。囊性畸胎瘤预后良好,但术后可复发,应注意超声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9-271.

[2]王纯正,徐智章,主编.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03.

[3]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28-1129.

[4]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9-271.

篇5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95-01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18例,其中超声确诊9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11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6~73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腹痛(部分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发病时间2 h~5 d。

1.2 仪器

使用LOGIQ 200型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3.0~3.5 MHz。

1.3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斜卧位,部分患者膀胱充盈后检查。在阑尾区作纵、横、斜切,加压探头,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壁厚、内部回声、渗液及周围情况。常规切面未发现阑尾者,从侧腹部进行加压,扫查结肠后位阑尾。

2 结果

118例临床考虑为阑尾炎患者中,超声确诊为阑尾炎者97例,其中6例女性患者开始时误诊为右附件炎性包块,经治疗后复查,明确诊断;有3例患者开始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后经超声检查而明确诊断。118例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65例,超声诊断47例,诊断符合率7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超声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91%;阑尾脓肿18例,超声诊断18例,诊断符合率100%。全部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符。超声未发现者21例,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考虑为阑尾炎,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3 讨论

正常阑尾在超声下不易显示,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由于阑尾浆膜面充血、水肿,阑尾直径可增粗,壁增厚,阑尾腔梗阻,腔内积液或积脓,阑尾腔、阑尾壁及其周围组织构成良好的超声界面,有利于阑尾的显示。

3.1 阑尾炎声像图表现

3.1.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黏膜面粗糙,内径≥7 mm,阑尾壁厚>7 mm,纵断面呈腊肠形,横断面呈“靶环”状,管腔内为均匀弱回声,管壁为高回声。

3.1.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大明显,黏膜下肌层明显增厚,管壁不对称增厚,管腔内呈现无回声或充满散在高回声光点的弱回声区。周围可见中强回声组织增多,为感染波及的脂肪组织、肠系膜组织及网膜组织。

3.1.3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大,阑尾盲端形态不规则,管壁显著增厚,隐约可见扩张的管腔样结构;穿孔后管径变小,正常层次结构消失,结构更模糊不清,阑尾区呈片状弱回声或无回声区,阑尾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3.2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优点

3.2.1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较高,不仅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而且可显示病变阑尾部位,对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有帮助。

3.2.2 超声能实时、准确提示阑尾周围渗出、粘连以及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等重要情况,有利于选择合理治疗方法。

3.2.3 超声是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妇科疾病(卵巢疾病、异位妊娠、卵巢肿物扭转)、腹部肿块、泌尿系结石等。

3.2.4 方法简便、无创伤、便于重复,适用于所有具有阑尾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老人和儿童。

但是,由于阑尾周围肠管回声严重影响超声显示阑尾,加之阑尾本身位置变化较大,所以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都较多,特别是对单纯性阑尾炎的显示率较低,阴性检查结果不能排除阑尾炎的诊断。因此,不能仅凭声像图作出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才能使其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M].第2版.北京: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2001.237.

篇6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镜面右位心;内脏转位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2(a)-116-01

镜面右位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位置改变,心房、心室、大动脉和内脏的位置均可出现转位[1],常伴有心内结构异常与胸腹部脏器转位并存,患者一般终生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血流显像检查对诊断镜像右位心及并存心内畸形可作为首选或筛选方法。笔者在B超检查中诊断右位镜面心伴内脏转位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上腹痛2 h就诊。B超检查示:肝脏、胆囊位于左上腹,脾脏位于右上腹,未见异常;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左前方,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右前方;右肾形态失常,体积增大,于肾上极可见一个无回区暗区,大小约2.5 cm×2.2 cm,壁薄,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因其肝胆脾位置完成倒转,建议其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现: 心尖在右侧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与左室连接,肺动脉与右室连接,主动脉、降主动脉都在右侧,右心房、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在左侧。其形态犹如正常心影的镜面像。各腔室连续完整,各瓣膜未见异常反流。超声诊断:镜面右位心伴内脏转位;右肾囊肿。

2 讨论

右位心(dextrocardia)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移至右侧的总称,是一种少见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约2/10 万[2]。它是由于心脏本身的袢曲在胚胎发育早期旋转异常所致,它是一种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其病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全部内脏反转,心球室襻向左前方扭曲(左位球室襻),以后心脏又向右旋转,恰好与正常方向相反所致[3]。右位心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镜像右位心:心脏在胸腔的右侧,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常伴有内脏转位。如同镜面像,通常为解剖位置的改变,心脏大血管的连接关系通常无异常,无血流动力学变化,常与胸腹部脏器转位并存,患者一般终生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是心脏构造异常相当少,但是却比较容易合并肺部的疾病。②单纯右位心:心脏位于右胸,但心尖虽指向右侧而各心腔间的关系未形成镜像倒转,为心脏移位并旋转所致,亦称为假性右位心。常合并有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纠正型大血管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和心室或心房间隔缺损。如Scimitar Syndrome[4]。③心脏右移:由于肺、胸膜或膈的病变而使心脏移位于右胸,心电图无异常变化。对右位心本身无需特殊处理。

镜面右位心其心房、心室和大动脉连续关系相适应,不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即右心房位于脊柱左侧,左心房位于右侧,左肺三叶,右肺二叶,左右支气管形态亦呈反转关系,犹如正常人的镜面像。镜面右位心伴内脏反位诊断并不难,但应与右位心伴内脏正常及右位心伴内脏不定位等疾病相鉴别。重要的是准确了解是否合并心内畸形。CDFI利用左室长轴切面可判断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再根据“形态学右心房总是和肝主叶和下腔静脉肝上段在同侧”这一规律[5],进一步显示内脏位置、下腔静脉进入心房的部位及心耳的形态,即可确定心房的位置关系。另外,CDFI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分流及瓣膜病变的观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超声探查发现可能存在右位心时,仍按相对应的左侧胸腔探查位置,保持标准图像方法十分重要。取标准右心四腔断面,左房位于心房的右侧,在监视器本身的右侧显示,而右房位于心房的左侧,在监视器本身的左侧显示;心底短轴断面,监视器本身右侧显示肺动脉,而肺动脉位于主动脉的右前稍上方。与正常心脏位于左侧胸腔探查显像正好相反。根据心耳的形态来判断心房的位置最为可靠。右位心患者尸检证实,内脏与心房的位置总是一致的(罕见有不一致)[7]。因而根据肝、脾、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可确定心房的方位。肝、下腔静脉与右房在同侧,而脾、腹主动脉与左房在同侧。由于二维超声较易正确判断上述内脏和腹部大血管的位置,因此,可准确推断同侧的心房是右房还是左房。镜像右位心的心房必定是反位的,而后者心房正位,这是与右旋心的主要鉴别。能准确判断右位心的心房方位及肝、脾、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等的位置,对心内结构畸形的检出与诊断亦有帮助,可作为镜像右位心诊断的首选和筛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凤群,赵真.先天性心脏病实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4-55.

[2]Reddy KS, Flannery D, Farrer RJ.Microdeletion of chromosomesub-band 2q37.3 in two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itus viscerum[J].Am J Med Genet,1999,84(5):460-464.

[3]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

[4]Kim KC. Scimitar syndrome[J].Ryoikibetsu Shokogun Shirizu,2001,(34 Pt 2):613.

[5]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8-209.

篇7

【关键词】 前置胎盘;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诊断;

前置胎盘是孕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健康有直接影响。如何准确、及时的发现并给予临床明确诊断,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讨。本院近年来将妊娠28周以上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方式,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将2009~2011年孕28周以上有阴道流血入院的孕妇均做经腹部超声检查,其中部分孕妇情况稳定后同意行阴道超声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观察胎盘附着部位,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下段与宫壁间是否出现腔隙性液性暗区,是否有副胎盘等。

2 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查检出前置胎盘68例,漏诊12例,诊断率82%。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10例,诊断率100%。漏诊的术后证实为后壁附着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侧壁低置胎盘2例,后壁附着边缘性前置胎盘5例,胎盘前置部分附着甚薄2例,副胎盘2例。出现腔隙性液性暗区22例。确诊前置胎盘的一例中有一合并血管前置未被发现。

检出病例中42例患者均有流产史,包括人流、清宫、引产。8例患者有子宫内膜炎病史。经产妇12例。

3 讨论

前置胎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性前置胎盘:或称中央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所覆盖。(2)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所覆盖。(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但不超过子宫颈内口。[1](4)低置胎盘,胎盘下缘位置偏低,距宫颈内口7cm以内。诊断前置胎盘一般在孕28周后,孕中期发现胎盘位置低或完全附着宫颈内口时,需定期复查、动态观察。

本文漏诊的8例前置胎盘中,均为后壁或侧壁胎盘附着,在孕晚期采用充盈膀胱经腹部检查的方式,对于前壁胎盘前置的诊断比较明确,观察后壁和侧壁胎盘时,因视野局限、声影等因素影响,易漏诊或对类型判断有误。在扫查过程中探头应正中纵切子宫内口,勿将探头置于宫旁斜切,误将侧壁胎盘诊断为中央性前置胎盘。[2]当膀胱过度充盈时,也可造成了子宫下段和宫颈后移,后移的下段疑似宫颈,胎盘下部分向下牵拉,造成前置胎盘的假象。[3]应结合经阴道或经检查,可观察到宫颈内口周围情况,是否有胎盘附着,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位置关系,是否有腔隙性出血等。

二维超声显示在主胎盘之外有1个或几个与胎盘回声相同的实性团块,与主胎盘之间至少有2cm的距离间隔称之为副胎盘。本文中有2例漏诊病例为副胎盘,孕晚期因胎儿肢体、胎位等因素影响,易被漏诊。应同时结合阴道或检查,扫查时注意连续、全面的观察整个胎盘附着情况。

前置血管的典型症状是孕中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多发生于胎膜破裂后。当脐带帆状附着发生于子宫下段时,在胎儿先露部前,脐血管横跨子宫颈内口称之为前置血管。本文中1例已诊断前置胎盘,但未全面考虑血管前置的可能,没有观察有无血管血流信号横过宫颈内口及周围,PW检测是否为脐带血流频谱。

在扫查胎盘下缘附着部位时还应注意胎盘与宫壁间是否有腔隙性液性暗区。当胎盘声像上出现腔隙血流时,该部位往往缺乏胎盘实质性组织,如同处于胎盘组织中的一块“瑞士干酪”样暗区。腔隙血流与胎盘粘连、植入密切相关。Glenford等认为长期暴露于脉冲血流下的组织会发生类似心室间隔缺损的“喷口效应”,因梗死、纤维化等病变而退化变薄,在超声下呈现管道或血池样的成像。并认为腔隙血流只起到血流通道的作用,丧失了绒毛间隙呼吸与交换功能,预示大出血和低体重儿的高危性。[4]

总之,在妊娠后期有阴道流血并高度怀疑前置胎盘时,我们应该全面、仔细、连续性扫查胎盘的附着部位,观察其周围血管附着情况和宫颈内口关系,必要时应结合经阴道或的检查方式,观察有无血管前置和腔隙性出血,及时、准确的给予临床提示,为临床能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母儿平安。

参考文献

[1] 乐 杰,谢木章,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125.

[2] 陈常佩,陆兆龄.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

篇8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涉及消化、泌尿、胆道、妇科等系统疾病,在临床急诊工作中最常见,如果不及时作出明确诊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B超检查具有简便、快速、无痛、无创、可重复性、诊断率高等优点,是目前作为急腹症最普遍采用的首选检查方法。现将我院2009~2010年对155例因急腹症就诊行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55例中,男59例,女96例,年龄11~8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小时-5天。 (2)使用仪器及方法: 采用迈瑞DP-9900plu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迈瑞M5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MHZ,麦迪逊X6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时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取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等,进行多切面反复扫查。

2 结果

本组155例中,检出泌尿系结石共53例,妇科急症36例,胆系疾病35例,闭合性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14例,急性胰腺炎11例,肠梗阻6例。其超声诊断与临床或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0.96%(141/155),结果见表1。

表1:155 例急腹症患者超声诊断与临床或术后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急腹症在临床上较常见,起病急,发展快,病因复杂,如不能及时作出明确诊断,会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而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起到很大作用,且操作简便,可反复观察,无痛苦,能及时给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泌尿系结石:临床上最为常见,本组全部检出,诊断符合率几乎100%,其临床典型症状为肾绞痛并尿中检出红细胞,B超检查可显示直接征象如肾集合系查出一个或多个特殊结石影(强回声团)、结石大小、结石部位及数目或间接征象如肾盂及输尿管各段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患者肾结构改变或肾积水情况。

(2) 胆系疾病: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是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呈双边,胆道内见强回声团,大部分有明显声影。结石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梗阻引起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均能清晰显示。胆道蛔虫症时,超声可显示胆道内见两条平行光带。

(3) 腹腔闭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

脾破裂:分为:①:被膜下破裂;②脾中央破裂;③脾真性破裂;超声检查所见:包膜下可见半月形或似梭形无回声区,内见细小点状回声。包膜连续性中断,脾内出现局部不规则无回声区,严重的破裂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脾周及腹腔内可见积液。

肝破裂分为:①包膜下血肿;②肝中央破裂;③真性破裂:超声检查所见:肝包膜下出现梭状无回声区,实质内出现不规则性回声减弱,肝包膜回声连续中断,局部血肿呈无回声并向肝实质内延伸,出现不规则断裂带,肝周围腹膜间隙及腹腔内见液暗区。

肾破裂: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肾实质内可有血肿引起的低回声,肾周围有范围大小不等不规则无回声区。

对肝、脾、肾损伤急诊患者,如果超声征象不明显或外伤史不详,应该嘱患者动态观察B超,以防延迟性破裂和隐匿性破裂漏诊。

(4) 妇科急腹症:

宫外孕破裂并大出血:常以腹痛、休克来急诊,B超能显示盆腔、腹腔内大量积液,宫旁及附件一侧见不均质包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结合有停进经史、HCG检查阳性等,可很快作出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治疗依据。

卵巢肿瘤蒂扭转:声像图可见附件区有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性无回声,内透声欠佳,见点状光点移动。肿块壁较厚,部分呈双边,有明显包膜,其边界清晰,位置一般比较高,病情严重或时间长时,腹腔有少量积液。

急性盆腔炎:超声表现为:子宫正常或略增大,轮廓欠清较模糊,脓肿未形成时,附件一侧或双侧明显增厚,回声减弱,脓肿形成后,包块多不规则,呈多角形包绕子宫附件,表现为密度不均的云雾状低回声区,包膜厚,毛糙,可伴有子宫直肠陷窝液性暗区。

黄体破裂:在妇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超声表现为:子宫旁无明显包块或见边界不清的囊实性包块,有血块时内部呈团块状高回声,无包膜,边界欠清,一般均可见腹腔及盆腔积液。

(5)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声像图表现为胰腺轻度或中度弥漫性肿大,回声稍减弱呈低回声,但部分胰腺可有正常声像图表现,因此,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例如胰淀粉酶检查等。

(6)肠梗阻:声像图见梗阻部位近端肠管扩张明显,内有大量肠液充盈。

总之,对于急腹症的超声检查,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①重视患者的病史,根据病史可迅速地判断出病灶的大致部位,例如本组有2例轻型胰腺炎,其声像图没有明显改变,仅见胰腺内有少许散在粗点状低回声分布,如果不结合其血清中胰淀粉酶检查就很难作出诊断。②超声工作者的临床经验,除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相应临床知识。③医师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责任心,有些疾病不是一个部位的病变而是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工作需认真仔细、全面反复扫查,忙而不乱,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人们卫生出版社;1994.9.

篇9

关键词 B超 胆囊癌 误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其诊断往往被延误,目前超声对胆囊疾病是首选的诊断方法。2006年4月~2010年3月诊断胆囊肿瘤者67例,漏诊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诊断胆囊肿瘤者67例,漏诊11例,约占1.41%。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年龄39~76岁,平均57.5岁。此1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10例,其中1例有胆息肉。后腹膜肿块1例。

结 果

1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癌,其中腺癌8例,腺鳞癌1例,晚期胆囊癌手术不能切除2例。伴有肝转移2例,大网膜转移1例,合并胆结石10例。

讨 论

胆囊癌漏诊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胆囊癌常伴有胆结石,胆囊炎。超声检查时,只注意到结石及炎症的改变,满足于一种诊断,忽略了寻找主要病症的声象图,炎症严重时,声象图上主要表现为胆囊壁毛糙、水肿、增厚甚至化脓,胆囊内充满胆泥,掩盖了癌症病灶的声象图而造成漏诊。厚壁型胆囊癌容易漏诊,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本组有10例合并胆囊炎及胆结石,其中2例为化脓性胆囊炎。②胆囊呈实质性改变时,没有胆汁做为透声窗,病灶浸润到周围组织,因而与肝组织无明显境界,往往仅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此类型本组就有2例。③胆囊颈部癌变易误诊为颈口结石,两者均表现为颈部增强光团,但结石后方有声影,而癌块后方无声影。本组有2例胆囊颈部癌误诊为颈口结石嵌顿。④小结节型胆囊癌也容易漏诊,此型易与胆囊良肉混淆,声象图上都表现为附着于胆囊壁上的小光团,其后方无声影,不移动,仅诊断为良肉,没有进一步随诊而造成漏诊。⑤胆囊癌伴转移时,只注意到转移灶,没有进一步追踪原发灶而造成漏诊。本组有肝转移2例,大网膜转移1例。⑥另外一些患者,不能做到定期体检及复查,甚至几年不做检查,直到出现了广泛转移及明显的症状才就诊,导致超声对原发部位较难做出诊断。

总之,胆囊癌超声漏诊原因较多,以上原因只要能多加注意,并对每一个患者做到认真全面扫查,并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加强追踪,误诊率会降到更低。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脂肪肝;超声诊断

作者单位:852000那曲地区妇幼保健医院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中大量脂肪性变所导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过量摄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机会越来越多,肝脏脂肪代谢出现障碍,大量的脂肪在肝脏中堆积,造成肝功能障碍和结缔组织增生[1]。轻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常在超声体检中发现,经过及时治疗可逆转恢复正常,而有部分患者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预后凶险[2]。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病例呈现明显之增多趋势,本文对近一年来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224例脂肪肝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例选自本院门诊体检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224例中,男153例,女71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

1.2 检测方法 仪器:GE200PRO,探头频率3.15 MHz。超声检查时采用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肝脏进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全面仔细扫描肝脏的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是否均匀、后轮廓显示情况、管状结构的变化等[3]。诊断与分型依据《实用超声诊断手册》中的脂肪肝诊断标准和《超声医学》中的脂肪肝分型标准。检查时的注意事项:①为避免有肠气的干扰,所有受检者均于当日清晨空腹;②从多角度观察肝脏远场及近场回声光点的强弱变化,有利于病变部位的确定;③注意仪器的调节,增益调节过高可以人为造成脂肪肝的假象,检查时适当降低增益,观察肝肾实质回声的反差增大与否来确诊。为了避免人为造成脂肪肝的假象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观察一些正常的肝脏声像图。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边缘角钝。由于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着,对超声波能量吸收明显,并产生散射作用,使声能主要为肝的前场所吸收,而后场发生明显衰减,声像图上表现为肝脏轮廓尚较整齐平滑,回声增多、增强、细而密,前半肝部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肝区前段旱密集,点状回声,回声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回声,肝区后段多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光点稀疏,重度者后壁回声明显减弱或不明显,肝脏血管回声显示不清楚,门静脉管壁的强度回声不显示,肝静脉变细。按回声衰减程度将脂肪肝分为3度:轻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减弱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尚清晰,膈肌清晰;中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前场回声增强,后场衰减,管状结构走向模糊,尚可辨认;重度脂肪肝:肝脏增大,形态饱满,边缘角钝,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衰减明显,甚至无回声区,轮廓不清,管状结构难以辨认。局限性脂肪肝超声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轮廓边界平滑,边缘变钝,各径线值超过正常,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管径变细,管壁回声模糊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见肝远场回声衰减。分为不均质型、段叶型和局灶型三种类型。不均质型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其问出现局限性低回声区(肝岛),可弥散分布于肝内,也可见于胆囊周围及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右支周围的肝绀织内。易将低回声区误诊为肝肿瘤或肝内炎性病灶;段叶型表现为斑、片状肝叶样形态分布的强回声区,病灶边缘清楚,形态欠规则,其周或其内可见正常行走的管道结构,病变区与正常肝区分界清楚,可涉及整个肝叶。局灶型表现为肝内等强回声光团,极易误诊为肝肿瘤。

2 结果

224例受检者共检出44例脂肪肝患者,发生率19.6%,其中男32例,发病率为20.9%,女12例,发病率为16.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下133例,检出28例,检出率为21.1%;40岁以上91例,检出16例,检出率为17.6%。男性脂肪肝者多有饮酒史,女性脂肪肝者更年期发病率较高,见表1、2、3。

表1

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检出情况

年龄组(岁)体检人数检出脂肪肝人数检出率(%)

40岁以下1332821.1

40岁以上911617.6

表2

脂肪肝性别发病率比较

性别被检人数发患者数发病率(%)

男1533220.9

女711216.9

合计2244419.6

表3

脂肪肝者的相关情况(例)

项目有饮酒史高血压者血糖增高者高血脂症者

例数1432235121

百分比(%)63.89.815.654

3 讨论

3.1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正常肝脂肪含量约5%,脂肪肝主要为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超声检查可检出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含量50%以上者敏感性可达90%[4]。

3.2 脂肪肝与人群特征关系分析 本文通过统计发现,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饮酒是男性脂肪肝患病较女性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75%~95%的慢性嗜酒者不同程度的肝脂肪浸润,饮酒后90%以上的乙醇在肝脏中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有多种毒性作用,乙醛干扰肝细胞功能,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乙醛被氧化时,产生还原型辅酶I,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糖原异牛作用,阻碍维牛素的利用,促使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5]。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患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脂肪肝发生与肥胖程度有密切关系,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当高脂血症时,可进一步促进肝内脂肪堆积而造成脂肪肝,肥胖兼有高脂血症者,脂肪肝发病率就会更高。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6]。

总之,超声检查脂肪肝准确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无创伤,超声诊断仪更易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对脂肪肝的诊断和监测有特殊价值,是敏感性高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汉英,袁莉芳,董常峰,等.超声组织定征对均匀脂肪肝分度的测量研究.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4(6):263.

[2] 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2.

[3] 吕明德,董宝玮.临床腹部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学.科技出版社,2001:38-39.

[4] 学勤.肝胆疾病诊疗全书EM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