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训练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比例的70%~80%[1]。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2],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脑卒中患者,为 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将其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科内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治疗时间均为4周。
1.2.1 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保持良好肢体的摆放,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定时更换,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用呼吸体操来增加感觉刺激和清洁与按摩皮肤等,可以防止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萎缩和压疮。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器械及徒步运动),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主要训练方法为: ①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③站立的平衡训练: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④步行训练: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动作训练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到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 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循序渐近地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 45min,每周 6~12次,共进行4周。
2 评定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
3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定
由表1可见,经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康复效果康复组明显由于对照组。
4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这是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患者脑卒中后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很痛苦,心情沉闷,情绪焦虑,悲观或恐惧,所以康复护士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同时,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开导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并列举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强调康复训练的好处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治疗与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以使其了解本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调整为高蛋白、低糖低盐低脂肪、丰富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辅助进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咽。如病人吞咽困难者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无吞咽功能者则留置胃管,定量流食,定期换管。根据中医的辨证,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6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4],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也是目前是康复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1971年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自理模式”,强调个人应对自己健康有关的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5]。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周期较长的工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康复时间越早越好[6]。自我效能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控制行为和周围环境能力的一种感知或信念[7]。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挖掘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参与潜能,通过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水平。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康复护理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8]。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因此,脑卒中后做好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100.
[2]Wolfe CD.The impact of stroke[J].Br Med Bull,2000,56:275286.
[3]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
[5]韩淑燕.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40141.
[6]陈进,倪朝民,陈瑾.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2):109113.
篇2
关键词:MOTO MED训练;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康复;效率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据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82/10万,致残率约为86.5%,复发率41%[1],这使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存,给个人及家庭造成巨大负担,所以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12年8月~2013年2月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82例患者入组,使用motomed对肢体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康复效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者82例, 男44例,女38 例;年龄34~87 岁,平均(64±1)岁。经CT或MRI确诊,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2例;发病1d~4d,平均(2.2±1.5)d。患者中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观察组: 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措施,再给予MOTOmed 训练, 采用德国RECK 公司生产MOTOmed viva 2 型智能训练系统, 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调节训练阻力。偏瘫侧肢体无法主动运动者,则选用MOTOmed 被动运动模式。在行主动运动训练前,可先行3~5min 被动运动训练。训练2次/d,20min/次,训练4w为1个疗程。患者在进行MOTOmed 训练时,训练仪显示屏能实时、敏感反映受训者偏瘫肢体活动情况。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措施,弛缓性瘫痪期:良肢位的摆放,以预防痉挛发生 ;被动运动偏瘫肢体并且配合想象疗法;痉挛性瘫痪期:放松偏瘫侧伸肌,向各个方向活动患侧肢体,由于痉挛让步于运动原理,可以降低患侧肢体肌张力;用Bobath的反射抑制模式;张力有所下降后进行坐位训练,床和轮椅之间的移动,逐渐进行负重训练,逐步训练使其恢复正常。恢复期:进行肌力,耐力训练,逐渐恢复自理。
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ADL功能评定方法一Barthel 指数,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进行评定。Barthel 指数包括有10项不同的功能活动,不同的得分(0~100 分)可以反映患者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其中0~20 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 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 50~70 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 分为轻度功能缺陷或基本自理;100 分为完全自理[2]。
1.4康复效率标准 采用ADL 功能评定方法一Barthel指数对观察组41例患者治疗前(初评)、治疗2w末(中评)及治疗4w末(末评)进行评定, 并计算出康复效率值。康复效率值=(训练后ADL评分-训练前ADL评分)/训练天数[3]。
1.5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初评时AD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末和治疗4w末观察组ADL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5、P2<0.05),见表1。观察组中,中评和末评的康复效率值比较,末评时的康复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评(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在发病后,病情平稳即开始,1~3 个月时恢复最快,3个月后因废用综合征等继发而使恢复减慢。在早期使用MOTOmed 重复性训练可缓解脑梗死偏瘫患者痉挛病情,增强肌力,减少肌肉萎缩,提高偏瘫侧肢体灵活度,促进肌力恢复,保持、改善关节活动能力,防止制动并发症发生[4]。MOTOmed 踏车训练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步行速度,同时对患者心理、肢体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均有积极影响作用。MOTOmed 运动保护装置能监测到运动中的肌肉状况,能通过MOTOmed 痉挛控制装置减轻、消除任何突发痉挛[4]、轻柔、和谐运动能立即消除肌肉紧张。规律的MOTOmed 训练对肌力、韧性、骨密度、姿势肌力、关节稳定性、预防跌倒、心理功能和心血管反应等功能性结局都有好处。相反缺乏肌力训练和健身训练的肌力减退的脑梗死患者,可显著地对功能性结局有负面影响。
对于老年人而言, 卧床远比机体活动更危险。MOTOmed 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为大脑、四肢和整个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常规康复措施辅以MOTOmed 训练, 能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够生活自理,减轻家庭负担,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该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凤英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维治,罗祖明主编. 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3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训练
膝关节是下肢的重要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病损将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功能,降低日常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手术,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在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1 监床资料
我院是外科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共发展膝关节置换术五例其中男四例,女一例。年龄62~73岁。术后1个月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2 术后护理
2.1 患肢护理 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抬高患肢20°~30°,以利消除肿胀,维持关节功能。即保持患膝中立位。膝屈曲15°~30°,患肢用弹性长袜,尽早做踝部运动,拔除引流管后,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剂,如服用小剂量华法林,阿斯匹林,或低分子纤素。
2.2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温度 感觉和运动情况,以了解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确认切口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宜。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膝关节局部的皮肤温度,切口,小腿及足部肿胀情况,如有麻木,疼痛及末梢循环不佳,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处理。
2.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一次。生命体征稳定后改为1~2小时监测1次。
2.4 引流管及切口的护理。观察负压引流带时禁止将其抬高于切口水平,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根据引流量及性质,必要时挤压引流管,每一小时一次。应加强观察处理。一般持续2~3日,引流液≤50毫升可考虑拔管。
2.5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患者痛苦不安外,同时直接影响到手术关节的功能恢复,必须给予重视。积极采取有效镇痛措施。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引起,可用派替啶50~100毫克肌注或曲马多100毫克肌注均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条件允许时可使用连续性镇痛泵,定时定量静脉均匀地注入镇痛剂。
2.6 做好尿管护理 预防泌尿系感染。
2.7 预防褥疮。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无碎屑,防止皮肤擦伤,鼓动和协助患者翻身,经常翻身是预防褥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8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与病人交心,互动,耐心解释其病情。多给病人鼓励,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2.9 生活护理 给予患者关怀,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家属做好饮食护理。排尿排便护理,尽量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保持病室环境和床单位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10 血栓形成和栓塞 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术后早期的主要致死原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生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主要采取预防,其方法有:患肢穿弹性长袜,足底静脉泵。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如服用小剂量华法林,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加强巡视,观察患肢有无肿胀。可用冰敷于局部,观察皮肤颜色改变,皮温是否升高,表浅静脉是否充盈,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早期诊断可借助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血流图及静脉造影。
2.11 感染 后保持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源性感染。加强巡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2.12 假体松动 预防假体松动的措施除改进假体设计,手术医生处提高手术精确性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2个月避免坐矮椅,体胖者劝其减肥,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压力。
3 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绳肌增强锻炼。
3.1 术后1~3天患者疼痛较重,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患者可提高患肢,尽可能主动伸屈踝关节和趾间关节,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每小时进行3—5分钟,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3.2 术后4~14天患者疼痛以明显减轻负压引流管已拔除。此时应继续练习早期功能训练,同时要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的活动。
3.3 术后2~6周继续进行上述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频率。要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反复多次循序渐进。
3.4 康复原则
3.4.1 个体差异原则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训练。
3.4.2 全部训练原则 兼顾身体其他部位。
3.4.3 循序渐进原则 不畏难,不冒进。
3.5 康复禁忌 a高热。体温大于38°以上时 b 当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 c 当血压明显增高或降低时,d合并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时,或从内科治疗角度要求安静休息时。e 膝关节部位禁止做任何理疗按摩等。防止加重局部损伤。f 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牙龈肿痛,痔疮,脚气等)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中晚期继发关节感染的发生。
3.6 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 当股四头肌抬腿有力,膝关节无积液,不肿胀时,可正常行走。一般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另外平时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患肢。
篇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处理策略,推广应用吞水试验作为判断须否留置鼻饲管的处理方法,避免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方法 回顾神经内科2006年(对照组)和2007年(治疗组)两组共1206例脑卒中住院病例的全部资料,分析两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窒息死亡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窒息死亡,而对照组共有23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其中发生窒息4例,窒息死亡2例。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宜尽早行吞水试验,对结果为异常的患者则必须留置鼻饲管、鼻饲流质和药物,同时积极进行针灸或电针治疗、康复训练治疗,可配合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或(和)高压氧治疗,以期获取最佳疗效。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吞咽障碍;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经常存在球麻痹,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和服药过程中常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为探讨在临床中如何避免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我院神经内科在2006~2007年通过对比研究,取得良好处理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25例,其中男320例,女305例,年龄在37~90岁,平均为68.2岁,其中脑梗塞494例,脑出血131例。对照组581例,其中男298例,女283例,年龄在39~86岁,平均为68.7岁,其中脑梗塞456例,脑出血12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吞咽功能的评价
采用1982年日本学者洼田氏提出的30ml饮水试验[1]作为评价吞咽功能的床边检查方法。先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温开水,然后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进行评价。①患者在5s内将水一次喝完,无呛咳属于正常;②患者饮水时间超过5s或分2次喝完,无呛咳属于可疑;③患者分1~2次喝完,或难以全部喝完,均出现呛咳属于异常。
1.3 处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均未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只有患者完全不能进食时才给予留置鼻饲管和鼻饲流质、药物处理;其余患者均给予自行进食、服药处理。治疗组患者全部进行吞咽功能评价。①对评价为吞咽功能(异常)障碍的患者全部给予留置鼻饲管和鼻饲流质、药物处理,当此类患者再次评价吞咽功能(每周1次)属正常时则拔除鼻饲管并给予自行进食、服药处理;②对评价为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自行进食、服药处理;③对评价为吞咽功能可疑的患者则暂予流质饮食,其后如进食中出现呛咳者则按方法①处理,如在1周内进食中均无出现呛咳者则按方法②处理,此后如进食中出现呛咳者则再次评价吞咽功能并按相应结果处理。两组病例的其他治疗措施完全一致,包括积极的药物治疗、针灸或电针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等等。
2 结果
治疗组625例脑卒中患者中,有75例患者因评定为吞咽功能障碍而给予留置鼻饲管处理,其中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其余患者均因吞咽功能评定正常或可疑而自行进食、服药,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或窒息死亡。对照组581例脑卒中患者中,有22例患者因完全不能进食而给予留置鼻饲管处理,其中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其余患者均自行进食、服药,共有23例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发生窒息,其中2例因窒息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表1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处理与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根据障碍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半球病变和以延髓为中心的脑干病变。单侧性大脑卒中在数周内自然恢复的病例较多,而双侧病变则多呈假性球麻痹状态,患者由于神经损伤,吞咽功能缺少适当的节律和反射,可表现为吞咽反射延迟、吞咽困难,易于引起误咽,尤其液体易失控而自行流入咽部,出现呛咳、吸入性肺炎。由于殃及延髓吞咽中枢的病灶引起的真性球麻痹,功能障碍的肌肉主要在咽部,误咽突出,易发生窒息,甚至窒息死亡。在所有的球麻痹患者中,只有较少一部分患者饮水试验属可疑或异常,其余绝大部分患者饮水试验属正常。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对脑卒中的治疗往往侧重于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而针对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则重视不足、治疗不到位,以致较多患者遗留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状,吸入性肺炎、窒息亦较常发生,极个别发生窒息死亡的严重不幸事件。本研究治疗组全部病例通过严格的饮水试验筛查,有12.00%患者最终需留置鼻饲管处理,全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和窒息死亡。而对照组病例中只有3.79%患者留置鼻饲管处理,这部分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窒息死亡;其余患者中却有23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发生窒息,其中2例因抢救无效窒息死亡,教训极为深刻。通过本研究,充分反映出饮水试验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对饮水试验异常的患者极早期行留置鼻饲管和给予鼻饲药物、流质的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功能的康复,且可缩减因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所需治疗费用。通过深入细致的解释说明,患者及其家属易于接受,这种做法宜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中医穴位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球麻痹疗效确切,能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改善吞咽功能和语言清晰度,在临床中广为应用。具体有项针、头针、舌针、体针、电针[2~5]等不同种类,所用穴位各不相同,如联合应用则疗效更佳。高振华、刘勇[6]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假性球麻痹,治疗1个疗程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认为对脑卒中球麻痹应尽早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周红[7]应用高压氧治疗假性球麻痹,治疗组均取得治愈或显效的效果。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宜尽早行吞水试验,对结果为异常的患者则必须行留置鼻饲管、鼻饲流质和药物处理,同时积极行针灸或电针治疗、康复训练治疗,可配合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或(和)高压氧治疗。这样处理可预防和避免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获取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杨锦媚,潘惠珍,李桂萍,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4-465.
[2]罗平,张淑忆.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假性延髓麻痹8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5):50-52.
[3]史江峰.头针、体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J].中国社区医师,2005,7(22):60.
[4]孙华,包飞,王道海,等.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599-600.
[5]陈玉其,张雪娟.电针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7,30(2):16-17.
篇5
1术前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以老年患者为主,骨折后患者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我们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态度诚恳,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解决思想问题及指导病人进行术前准备事项。
1.1让病人了解假体关节的构造、功能及使用寿命,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介绍同类手术病人已康复的成功病例,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及实用意义,使患者清楚明白的了解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整个过程,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治疗与康复的好处,以真诚的态度让患者明白医务人员务实、认真以及细心的精神,使病人心情舒畅的积极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锻炼。
1.2术前2周必须戒烟,告知患者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术后可能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严重性。术前预防感冒及呼吸系统其它疾病。
1.3术前3天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术后护理
2.1密切监测患者基础体征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定时监测表,按照此表进行监测和记录,如有呼吸困难这给予常规吸氧。伴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给予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心电图。
2.2密切注意切口愈合及患肢血运等情况 查房和切口换药时,仔细查看切口情况,注意切口是否流血、流液、流脓或感染,愈合情况是否正常,切口周边有无坏死等情况,若有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若切口处有放置引流管,应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引流是否通畅。拔引流管的指征:每日引流量<50ml。同时了解患肢血运,通过感知皮肤温度,问询患者患肢感觉,是否觉得冰冷、无力、酸胀或活动异常,若有相应情况应及时详细检查患者患肢血运。
2.3固定患肢摆位 固定患肢以外展位,并限制其外旋,以防止置换关节脱位,必要时可以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三角形舒适厚垫,以助患者患肢外展。
2.4搬运患者 搬运或抬起病人时须注意,必须将髋关节及患肢同时托起,可以嘱咐患者用上肢撑起上身或上拉手拉起臀部。放下患者时先应同时放下髋关节和患肢,再使臀部以及上身着位。
2.5并发症的预防
2.5.1肺部感染的预防 嘱咐和鼓励患者经常撑起上身或上拉手抬起上身运动,其目的为促进全省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免疫,同时促进了呼吸运动,扩张了肺泡,可以保持患者呼吸功能,若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经常拍打患者背部,鼓励患者咳痰,若患者不便,可定时给予化痰药或人工吸痰处理。
2.5.2褥疮的预防 对全身易产生褥疮的部位,如枕骨粗隆、肩胛部、手肘、脊柱体隆突、骶尾部等处,给予保护性海绵垫或其他软物,并保持病床和患者皮肤清洁干爽,定时翻动患者身体等
2.5.3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经常观察负压情况,防止发生引流障碍甚至倒流情况,换药时先给予切口及切口周边消毒处理,降低因多次换药而造成感染的发生。术后局部和全身均使用抗生素,增强抗感染能力。
2.5.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嘱咐吸烟患者禁烟,避免患侧和下肢输液,避免静注血管刺激性药物,推广留置套管针的使用,经常做下肢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对高危人群术后给予抗凝治疗。
2.5.5防止人工股骨头松动:术后患者能下床运动时,应嘱患者使用双拐或利于下肢过度负重的器械,减少大运动量活动。
3.康复训练:
3.1.术后第1天,将床头稍稍摇起,上摇高度不宜超过30°,外展位伸直患肢肢体,制定关节(如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肌肉(如股四头肌)长收缩练习方案。练习时间为3天
3.2第2-3天重复术后第1天制定的练习方案,并开始加强运动和增加运动的时间,以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引导患者主动练习关节屈伸和旋转练习,且不可过度,以防关节脱位。上肢运动同样不可废弃,主动训练对出院后改善生活质量有帮助。
篇6
人物出镜:王玫 四川月靓母婴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孕育一个新生命,是女性最光辉的使命,也是人类最质朴而伟大的传承,当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开始,喜悦笼罩整个家庭,女性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坐月子”也就开始了。科学的坐好月子及产后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女人整个后半生的身心健康。正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理论:女生一生有三个春天,分别为初潮期、生育期、更年期,这是女人一生中改变体质的三次绝好机会。尤其是生育期,事实证明女人产后可以变得更加风韵,身材更凹凸,皮肤更好,而且怀孕生子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生育可以让女人跟痛经说拜拜,推迟更年期的到来,甚至可以让乳腺疾病奇妙的消失。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科学地坐好月子及产后康复管理,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女人才能绽放得更加灿烂,收获前所未有的魅力。那么,当“春天”来临时,如何把握时机,让自己变得更健康美丽呢?
坐好月子
坐月子,顾名思义就是静养一个月的时间,如何“坐”好这一个月,我们需要花些心思。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对产妇至关重要,中医有“产前凉补,产后温热补”的理论,而产后的“热补”需要温和的热补,民间有产妇喝鸡汤的传统,或者觉得产妇就该大补,其实产妇饮食大有讲究,在刚生产完一周内是不宜吃鸡肉的,滋补身体也应该从产后三四周开始。给产妇的饮食建议:产后第一周以代谢排毒为主,建议多食木耳、麻油、猪肝;第二周以帮助内脏归位为主,建议食物黑豆、海参、杜仲水;第三周以滋补催奶为主,木瓜、猪蹄、花生这些食物是极好的;第四周以滋补身体为主,鸡汤、鸽子汤等营养汤就大展身手了。
犒劳好胃,还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在坐月子时,既幸福又煎熬,有家人的日夜陪伴,有新生儿的啼哭,但又有诸多禁忌,不能跑跳,不能洗头洗澡,还有因体内激素变化过大引起的情绪失控等。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借助老人的经验安度月子,也要掌握现代知识来坐月子。比如,传统认为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澡,是因为产妇在生产完后身体防御系统偏弱,在物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梳洗容易受凉,而现在我们有了吹风机、空调等电器,所以月子期间是可以洗头洗澡的,不必有过多心里压力。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所以有些女性会因为过于在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当代备孕女性心理状况大致分为两种:恐惧生孩子和非常想做妈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育是女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同时启动三大生殖系统的机会:,卵巢和子宫,三大系统的同时运作会激发身体的潜能,把握好了这个关键时期,身体机能不仅不会衰退,还能增加免疫力,减少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几率。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是繁殖,孩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年轻女性要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接住这份礼物,通过孕育到达人生的高峰。而非常想做妈妈的女性,在迎来宝宝的时候,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容易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从而忽略对自身的保养,其实新妈妈应该首先关注好自身健康,只有母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哺育宝宝,迎接幸福的生活。
形体恢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女性经过妊娠和分娩,身体里的各个系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把身体机能恢复到孕前状态,需要时间和方法,产后康复训练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产后康复主要包括产后会位的护理以及产后的形体恢复、产后的子宫恢复以及心理恢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产后的形体恢复。很多女性都想做个时尚美丽辣妈,怕身材变形而拒绝哺乳,殊不知这正是产后瘦身的关键,新妈妈在分娩前体内会积存许多热量,而乳汁的大量分泌,可以消耗体内积存的热能,有助于产妇瘦下去。
运动健身的好处众所周知,对于产妇来说也是一样,产后运动是预防生育性肥胖的重要措施。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两到三天,就能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盆底肌呼吸练习,并慢慢配合上肢的运动和下肢的运动,剖宫产的产妇七天后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而专业的产后恢复训练,至少要等到产后3~6个月,而且在哺乳的妈妈,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增多乳酸。进行产后瑜伽等康复训练前要通过医生检查,确定盆底肌没有过度损伤、没有早期的膨出、脱水的表现,尤其是体重过度增加的新妈妈,或者在分娩时通过手术助产的新妈妈,更要注意产后训练的时机,通过科学的产后恢复训练来赢得好身材,做个完美辣妈。
Tips.自测盆底肌恢复状况的小方法:产后恶露排完后,可在小便时突然停止,如果能止住小便,说明盆底肌正在恢复。产后3~6个月,可在当小便感觉强烈时,站立,双腿分开约一倍半肩宽的距离,双手体侧平举,整个身体呈大字型,收紧臀部和双腿,吸气时一边咳嗽一边用力向上跳,如果没尿液滴出,说明盆底肌恢复不错。
版块二:方式方法推荐
产后瑜伽对新妈妈的形体恢复、调节情绪都有明显效果,产后瑜伽通过瑜伽和呼吸法、冥想法配合,达到滋养生殖器官,调整和快速恢复子宫位置、恢复体能等目的。通过针对腰、腹、臀、腿、臂的姿势练习,使之紧绷,消除孕期堆积的脂肪,并改善孕期产生的不良姿势,恢复轻盈体态。
人物出镜:朱 丹 四川月靓母婴健康管理责任有限公司 形体老师
王小凡 四川月靓母婴健康管理责任有限公司 瑜伽老师
英雄试呼吸(此处配图:英雄式呼吸)
名称:英雄式呼吸
动作要领:双手于胸前合掌,吸气时腰背向上直立,放松盆底肌,呼气时慢慢收紧盆底肌。
功效:有效的收紧恢复盆底肌收缩,避免缓解阴道松弛、大小便失禁。
注:月子中时每天不得超过五次盆底肌呼吸练习,且恶露排出过程中不得练习。
腹直肌伸展 动作一 (此处配图:腹直肌伸展一)
腹直肌伸展 动作二 (此处配图:腹直肌伸展二)
名称:腹直肌伸展
动作要领:仰卧,双手互抱腹部,吸气时准备,呼气时双手向内收,将上身抬离地面。
功效:帮助因怀孕过程中造成的腹直肌分离,有效的锻炼修复到腹直肌。
注:双腿与臀部收紧,避免耸肩。
风吹树式 动作一(此处配图:风吹树式一)
风吹树式 动作二(此处配图:风吹树式二)
名称:风吹树式
动作要领:吸气时腰背向上直立,双手体侧高举过头顶掌心合十,翻转掌心向上,呼气时身体向右侧下压,转视线看向左大臂延长线方向,吸气回正,呼气反方向下压。
功效:缓解上背部疼痛,帮助腋窝下的淋巴、排毒、防止下垂、减少手臂、侧腰上的赘肉。
注:体式过程中双肩始终保持放松下沉,不能耸肩,双手大臂要远离耳根,左右下压时髋部不动,只是腰部下压。
猫式伸展 动作一 (此处配图:猫式伸展一)
猫式伸展 动作二 (此处配图:猫式伸展二)
猫式伸展 动作三 (此处配图:猫式伸展三)
名称:猫式伸展
动作要领:四角板凳式跪于垫面上,双腿分开与髋同髋,双手放于肩部的垂直正下方,五指大张压实地面,收紧臀部与腹部。吸气时,抬头提臀塌腰;呼气时,含胸拱背。
篇7
关键词:康复医学早期脑卒中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88-01
在所有的脑卒中患者中,患病之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占到43%,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很大,同时给患者家庭增添了许多烦恼和负担。为使这些人重新回归社会,生活能够自理,能最大限度的克服肢体的功能障碍,对这类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因而把这些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统称为脑卒中康复。
我们引入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使病人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不但使病情得到恢复,也使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恢复。目前康复治疗的手段主要是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好处在于使丧失的功能逐步恢复,尽可能的减小后遗症的危害,发挥机体的作用和功能,引导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回归正常状态。
1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的原则
1.1脑卒中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脑卒中发病可能受到多种病因的牵制,发病的部位不同,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所以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但也非综合症。在治疗时,不同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不同的机体,使用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同。由此可见,对待每一个患者都需要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方案和最有利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①大的梗死或血肿与腔隙梗死或小量出血,其治疗方案及措施都有显著不同,注意采取分型治疗;②整个病理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明确整个病理的变动过程,便可以采取分期治疗;③人体的内环境十分复杂,器官与气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各个器官和内脏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脑部功能的正常,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脑部疾病并不是单一的只与脑部有关,而是和身体所有的器官都有关联。所以,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时候,同时要做好心脏疾病的防范与治疗。
1.2治疗过程中,要和注意保持脑部血液循环的良好状态。之所以要保持脑部阤循环的良好状态,主要是因为如果不对原有脑血管病进行治疗和处理的话,不但会影响新病情的治疗,还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引起严重的后果。并且,如果脑部血液循环不好,对脑卒中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保持脑部血液循环的良好状态是保证脑卒中取得治疗效果的前提。
2如何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考虑到脑卒中致病原因复杂,发病的情况特殊,以及疾病原理和临床治疗比较复杂和治疗方法多的特点,在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我们在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时,一定要对病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掌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脑卒中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从实际作用效果来看,康复治疗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针对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另一个是针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2.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是指此时病情尚未稳定,由于严重的并发症不能惊醒制动的康复训练。因此采取一些尽可能减少脑损伤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如:①争取身置法:这种方法的最终作用是防止出现痉挛症状,主要方式是患者应仰面躺下,头部枕着枕头,身体保持平直,尽量不出现过度伸展过度弯曲的身体侧曲。对于患者的肩膀要增加肩垫,防止肩膀向后缩,患者的上肢应平直伸展,上臂前端向后转,拇指的位置指向下方。此外,还要对患者的髋部增加髋垫,防止髋部向后收缩。对于患者的腿部我们应该垫上枕头,防止大腿变形。②身置需要经常变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长时间卧床而产生褥疮以及引起肺部的感染。不断变换,可以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同时可以恢复并维持侧屈肌,以及侧身肌的功能。③进行关节被动运动:目标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使活动受限。④饮食方面应注意:对于有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的病人,经口进食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通常靠静脉注射补充营养。⑤二便护理时易出现尿潴留、失禁及便秘,此时可采用导尿,开塞露、缓泻剂等。⑥呼吸方面,注意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⑦对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和培训。
2.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是指此时病情已经稳定,机体的各项功能处于恢复阶段,患者此时意识清醒,身体各项特征稳定,开始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开始时,活动量较小,待病情稳定,向家属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后再开始进一步训练。
2.2.1试着在床上进行来回的翻身,翻身是床上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训练患者躯干力量的主要方法,训练过程主要为让病人的两手手指相互交叉,上肢平直伸展,先向上方举手,并逐渐锻炼向侧方伸展。
2.2.2锻炼下肢力量。上面讲到的锻炼基本的翻身能力,恢复在床上的身体功能。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锻炼下肢力量,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锻炼方式主要为:首先要锻炼腰背肌肉和臀部肌肉,做好站立前的力量练习。病人应该平躺在床上,两腿缓慢弯曲和伸直,用脚踩在床上,将臀部缓慢抬起,坚持几分钟后放下。通过采取这样的方式,逐步恢复病人的下肢力量,最终达到恢复行走能力的目的。
2.2.3行走训练。对于脑卒中症状较轻的病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下肢力量锻炼之后,可以适应性的开展站立、蹲立训练。由于患病的缘故,病人在站立时候要保持身体平衡,使腿部成为支撑全身重量的支撑部位,并且在行走中要由家人搀扶或者有辅助器械帮助。初期恢复性行走训练不宜过快,应采取缓慢多走的方式进行。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如何在早期脑卒中开展康复治疗,明确了康复医学在早期脑卒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在早期脑卒中要想使病人尽快恢复状态,采取康复治疗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平衡机器人 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18-03
正文:
平衡康复机器人融合了机器人技术、康复医疗理论,人体平衡理论,压力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平衡康复机器人通过分析作用于压力板的足底压力数据准确地测量平衡能力,通过压力板的生物反馈训练来训练平衡能力以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平衡康复机器人是平衡能力患者的一大福音,是医疗人员的得力助手,有着广阔的前景和需求。
1.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康复机器人起步早,投入资金充足,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欧洲早在2000年就取得了康复训练器的进展。
现在国外市面上已经有着几款不俗的平衡康复机器人可供选购,下面就对他们进行介绍:
①意大利Tecnobody公司研发的Tecnobody PK254P:
Tecnobody PK254P是一款集平衡测试盒平衡训练于一体的康复机器人。Tecnobody PK254P提供了不同姿势下的平衡测量和平衡训练,主要分为动态测量和测试、静态平衡和测试、轴向平衡和测试、坐姿下测量和测试。其控制系统软件也围绕着其功能有评估、训练和反馈几大模块,软件还提供了病人资料管理以供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机器人主要是用于评定/训练受试者运动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含躯干平衡能力),提高本体感觉功能。当患者与斜板进行相互运动的时候,平板上获得的数据是根据每个单一运动转化为电脉冲而得到,并且把所得数据直接传输到电脑。软件将对这些电脉冲进行详细分析,之后便在电脑控制端将显示出一个描迹,这与斜板上的成角运动或在其上施加的力是一致的。
②德国的Zebris公司研制的平衡训练器POSTUROMED(如图1):
POSTUROMED是一种神经矫形治疗装置。是利用其不稳定性和可调节性,用以治疗和训练病理性身体姿势改变的设备,尤其是侧重对身体承重关节的功能性不稳定的训练。POSTUROMED可应用于神经康复,疼痛的治疗,平衡能力及感觉运动的训练,达到以下目的:(1)身体承重关节的功能稳定性。(2)部分的疼痛治疗,尤其是影响到运动系统的慢性背部和姿势性的疼痛。(3)预防性的协调功能训练。
系统通过交互式训练与姿势本体感觉的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有严格的姿势训练原则。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七个治疗与阶段,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调节的不稳定表面治疗对于治疗病理性的姿势反应度和关节活动功能的不稳定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1.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大学也开始相关研发然而国内研究还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尚没有类似国外biodex balance_sd集平衡测试、平衡训练与一体的,人机交互较好的平衡康复机器人的出现,在平衡测试和训练的理论研究方面也略显不足,国内大多还停留在针对国外现有平衡测试仪信度和效度的研究上,在平衡测试方法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平衡测试标准。
①Sway 机器人
Sway 机器人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制作的双轮移动机器人的实物,如图2所示:Sway 机器人由上位机和机器人车体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两者是分开的,通过无线通讯交换数据。
机器人的车体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该机器人采用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005单片机作为人机交互上位机的控制核心。车体的倾斜角度检测仪采用AD公司推出的双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以及反射式的红外线距离传感器。利用PWM技术控制两台直流电机的转速。上位机与机器人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迅通生产的PTR2000超小型、超低功耗高速无线收发数传MODEM。人机交互界面则采用240×128图形液晶点阵、方向摇杆及按键。基于这些完备而又可靠的硬件设计,此机器人也使用了一套独特的软件算法,实现了Sway的平衡控制与数据交换功能,如图3所示。
1.3 目前的发展现状总结
平衡机器人的研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不仅结构、形式与功能上有很大改善,训练方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增多。作为帮助人训练平衡能力的机器,机械结构的合理性,智能控制的有效性,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人机交互的辅等等决定了它的研究还有待提高。当前,国外人体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和训练系统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其操作复杂,价格高昂;国内对平衡机器人的研究水平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还未生产出真正投入使用的产品,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康复训练较为被动,模式单调枯燥。
(2)测试、训练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医师。
(3)缺乏康复理论的指导。
而我国的平衡康复机器人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国产康复机器人投入市场且性价比较高,但是在功能和结构上还有如下缺陷:
(1)平衡训练模块薄弱
(2)动态平衡功能不足
2.平衡训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因为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时要站在平衡训练系统测试平台上,所以必须优先考虑在使用时患者是否康复训练机器人产生干涉,平衡训练系统本身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且保证患者在运动中不会因为站立不稳跌倒而受到伤害。
(2)有效性原则:这里所指的有效性是指平衡测试评估和训练系统能够完成规定的动作,如按照一定轨迹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患者进行有效的平衡训练,同时,在检测患者的平衡能力时,仪器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较小,从而有效的测得所需的数据。这也是对平衡训练机器人的基本要求。
(3)经济性原则:所设计的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和训练系统能否广泛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和训练系统是否有较为适合的经济成本。目前很多国外生产的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和训练系统由于造价成本过高导致其应用范围只局限于大型的医疗机构,而限制了平衡训练系统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因而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上来说,设计该平衡训练系统时,在保证有效性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的简化机构,并且使用合适的材料。
(4)创造性原则:创造是人类的本领。人类如果不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生产就不能发展,科技就不会进步,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设计只有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循守旧,不敢创新,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机械设计中贯彻创造性原则尤为重要。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机械设计作为一种生产活动,与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确定设计课题,使用要求,技术指标,设计与制造工期到拿出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综合效用分析(着眼于实际使用效果的综合分析),盈亏分析直至具体设计,试制,鉴定,产品投放市场后的信息反馈等都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运作的。设计人员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设计才能使产品具有竞争力,能够占领市场,受到用户青睐。
(6)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简称为“三化”。“三化”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政策,在机械设计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是指将产品(特别是零部件)的质量,规格,性能,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加以统一规定并作为标准来执行。贯彻“三化”的好处主要是:减轻了设计开发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了刀具和量具的规格,更有利于设计与制造,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组织标准件的规模化,专门化,易于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互换性,便于维修;便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以及内,外贸易;便于评价产品质量,解决经济纠纷。
(7)整体优化原则:设计要贯彻“系统化”和优化的思想。性能最好的机器其内部零件不一定是最好的;性能最好的机器也不一定是效益最好的机器;只要是有利于整体优化,机械部件也可以考虑用电子或其他元器件替代。总之,设计人员要将设计方案放在大系统中去考虑,寻求最优,要从经济,技术,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去分析,计算,权衡利弊,尽量使设计效果达到最佳。
(8)人机工程原则: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但也是需要人去操作使用的。如何使机器适应人的操作要求,人机合一后,投入产出比率高,整体效果最好,这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3.机器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1 平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该传动系统主要是由电机,链传动系统,丝杆螺母副,弹簧及弹簧导向管组成的,如图4所示。根据传动系统图容易看出,该机构由电动机带动与电机轴相连的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将电机的转动传递到三根不同直径的螺母丝杆运动副上,由于三根丝杆的直径不相同,造成了丝杆的轴向运动距离不同,进而实现了不同方向上的倾斜运动,通过弹簧导向管实现变阻尼的倾斜运动。丝杆盘上均匀分布有8根弹簧导管,弹簧将丝杆板与训练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丝杆板两个方向上的倾斜运动转移到训练板,拉动训练板两个方向上的运动。
4.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基于labview的控制软件设计
Labview拥有强大的界面控制编程功能。平衡机器人需要进行的一系列训练与测试,都可以用Labview软件进行仿真设计,为使用者提供简约易懂的画面指导,使机器人在操作上和心理上都更易让人接受。
4.1 平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根据平衡机器人的功能要求以及平衡问题出现的不同原因,人机界面进行编程设计时,需实现多种模式要求,如图5所示。
(1)迷宫控制
迷宫控制训练模式能够让病患在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迷宫中随着一可重复生成的型态移动,如图6所示。基本调节模式与稳定度极限相似。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意调整迷宫等级以创造简单或复杂的环境来操纵。由静态模式改变至动态模式会加速其康复进程。打分是以百分比为基础且等于所有击中目标数/总的设定目标数。
(7)随机控制
为了加强病患的运动神经控制与内耳前庭的训练,平衡机器人需要设置随机控制训练,如图7所示。这种训练在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下都可以进行。在静态模式中,病患可在其倾斜盖运动,移动光标让其始终保持在移动目标中。在动态模式中,病患必须同时使用臀部、膝盖与脚踝以在随机移动目标内操纵平台光标。
(8)测试模式
为了可让医疗人员量化病患在一静态或者不稳定的表面维持动态单向或双向姿势稳定度,以此来评估病患之神经肌控制,所以平衡机器人需要让病患进行平衡系统测试,如图8所示。
静态测试是用来测病患的重力中心的角度偏离能力。身体重量会在静态量测中发挥作用。人之重力中心大约为其体重的55%。当选择静态模式时,软件会提示选择您的重量,根据使用者所选的重量可提供一个适当的静态量测刻度。此模式测试用于移动障碍之基线测试,用在内耳前庭失常和整形外科病患都是理想的情况。若静态测试分数良好,患者可进步至动态测试与训练。
在动态测试模式中,病患的能力检测可从控制该平台角度的课程量化为锁住位置的变化来反应,也可计算为随着时间偏斜的程度。较大之变化程度意味着比较迟缓的神经肌反应。进一步神经肌活力状态可以从前/后与中间/侧向平台倾斜量化而获得。预期数值与比较报告可用于绘制病患表现之图表,双向比较可快速地将每一下肢间的不同做出比较。
同样根据平衡问题出现的几个因素的不同,需要进行的平衡测试有姿势稳定度,稳定度极限,运动员单脚与跌倒风险四个模式。运动员单脚与跌倒风险的测试结果都可与基准数据做比较。姿势稳定度与稳定度极限测试可在不同困难程度下得到。双向报告(以一脚站立之姿势稳定度表现与另一只脚站立之比较)可在姿势稳定度测试下的更多选择中得到。
5.结论
本文旨在设计一款能够进行训练与测试的平衡机器人,并实现对它的系统控制研究。在对国内外平衡机器人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平衡的一些原理及训练方法,提出了平衡机器人,并阐述了其控制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主要完成的内容如下:
(1)从力学角度和生理角度分析了平衡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分析比较了观察法、量表评定法以及平衡仪评定法,最终选择了平衡仪评定法来支持平衡机器人的评定。接着从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创造性、整体性等方面强调了平衡训练系统设计时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比较了传统静态平衡训练法、Bobath平衡训练法以及平衡仪训练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终选择平衡仪训练法作为平衡机器人的训练方案。
(2)平衡机器人控制方案的设计。从保持稳定性、实现不同的平衡训练模式、保持安全性、心理上易于接受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平衡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明确了平衡机器人需要实现的一些功能,完成了机器人的建模,并介绍了平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方式。对MATLAB、C#以及LabVIEW这些可以进行界面控制的软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终选择LabVIEW作为的界面编程软件。
(3)根据平衡机器人需要进行的训练及测试任务,利用LabVIEW对它的人机互动界面进行了编程设计与仿真分析,实现了对机器人界面的控制。并对几种训练及测试模式作出了详细的分析说明,让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跟腱断裂;中西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1-02
跟腱是人体内最粗、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 cm,它位于小腿下段后方,连接小腿三头肌和跟骨,其主要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跟腱断裂常见于运动中,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意识的增强,跟腱断裂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1]。跟腱断裂除少数跟腱原位外伤导致的开放性跟腱断裂外,大部分跟腱断裂是由间接外力引发。跟腱断裂亦高发于闲暇日或休息日进行较大运动量体育活动的人。本科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对52例跟腱断裂采用中西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2例,男41例,女11 例;年龄24~50岁,平均31岁。其中左侧15例、右侧37例,均为运动损伤所致。损伤后跟腱部肿痛、压痛、有皮下瘀斑,足跖屈无力,走路跛行;在断裂处可摸到凹陷空虚感,足背伸时更明显,跟腱近端由于小腿三头肌的收缩而向上回缩,在腓肠肌腹内可摸到隆起物。提踵试验及Thompson 试验阳性。踝关节MRI检查均确诊为跟腱断裂。
2护理
2.1中医辨证施护
2.1.1气滞血瘀筋伤型伤后肿胀严重,剧烈疼痛,皮下瘀斑,足跖屈无力,活动受限,舌暗瘀斑、脉弦或涩[2]。护理上宜抬高患肢以利消肿,禁止踝部背伸活动。给中药疏筋活血汤加减,踝部外敷中药、或外贴消肿止痛膏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饮食宜清淡薄素易消化,如斑鱼粥、胡萝卜、薏仁粥,鱼汤等。
2.1.2筋脉失养型损伤中后期,伤后迁延,伤气伤血,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足跖屈无力,舌淡、无苔、脉细。此时配合局部热敷,或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洗。对跟腱单纯损伤或部分撕裂者,可进行理筋;将患足跖屈,在肿痛部位作较轻的按压、顺推,并在小腿三头肌肌腹处作按压揉拿,使肌肉松弛以减轻近段跟腱回缩,促进功能恢复。中药给补筋丹补筋丸或壮筋骨丸加减以补养肝肾、舒筋活络、强筋壮骨。饮食宜补养肝肾,养血荣筋饮食,如牛奶、猪肝、羊肉、大枣、胡桃肉、枸杞、黑芝麻、骨头汤等。
2.1.3湿阻筋络型伤后日久,肿胀反复,时轻时重,酸楚,或见筋粗筋结,屈伸不利,舌苔胖、苔白滑、脉沉弦或滑。中药给麻桂温经汤加减以温化寒湿、通筋活络。给外用散瘀活血汤、海桐皮汤熏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2.2西医对症护理
2.2.1疼痛护理跟腱断裂直接导致组织内小血管破裂、水肿、出血,最后产生剧烈疼痛,疼痛较重者可给消炎镇痛类药:口服药芬必得,每次300 mg,每日2次。外涂扶他林乳胶剂,每次25 mg,每日3次;同时也可以用红外线、微波、短波等理疗[3],可减轻伤后局部症状。术后采用冰袋冷敷术口[4],以减慢神经传导速度、麻痹局部末梢神经,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2.2.2固定护理跟腱部分撕裂损伤者,在理筋手法后可应用膝关节屈曲30°踝关节跖屈位石膏或支具固定,以最大程度降低跟腱张力,使两跟腱断端相互靠近来促进跟腱断端愈合,固定后宜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 cm;不可抓捏、牵拉、压迫石膏,不可在石膏或支具上放重物;翻身时注意保护石膏防折断;观察固定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情况,正常为肢端红润,异常为肢端青紫或苍白,主诉疼痛或麻木等异常;石膏或支具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跟腱修补缝合术后,用管型石膏将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位固定,3周后改用高跟短腿石膏外固定,6周解除固定。
2.2.3手术护理
2.2.3.1术前情志护理新鲜的跟腱完全性断裂损伤或开放性断裂损伤,宜早期施行手术修补缝合。伤后由于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易产生焦虑情绪。向患者讲明伤情、治疗方法、预后,进行情志疏通,与之交流,说明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好处,指导患者掌握锻炼要领,使之产生积极的心理,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
2.2.3.2术后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并了解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运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地和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切口处敷料渗血及渗液情况,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切口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疮。由于踝关节处肌肉很少,伤口一旦不愈合,易造成内固定物外露,应加强局部护理,注意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3康复锻炼
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其正确的锻炼方法。术后2 d,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1~2周可适当轻微活动患趾,可被动或主动屈伸趾防止肌腱粘连。术后2周后伤口缝线拆除应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幅度,主动屈趾每天1~2次,主动伸趾每天8~10次。术后早期主动活动致肌腱吻合口张力过高而引起,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功能锻炼不宜操之过急以免肌腱再次断裂。术后 3周去除石膏或支具,此时患者可每天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幅度,避免强力牵拉修复肌腱。术后3个月,改穿高跟鞋,使跟腱处于松弛状态,并逐步练习行走,由练习平地行走开始逐渐进行慢跑训练。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跳跃等训练。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患肢,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再次损伤。嘱患者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增加锻炼强度。半年内不做足踝部的剧烈运动。
4小结
跟腱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若治疗不当,将会造成跟腱再次断裂、踝关节僵硬、下蹲困难、跟腱挛缩、马蹄足畸形等,从而影响患者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其次跟腱损伤的康复过程较为漫长,需要患者拥有一定的耐心,因此认真、细致的情志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依从性。合理的功能锻炼,既防止了正在愈合组织的过度负荷,又防止制动所导致的跟腱与皮肤黏连及骨骼肌废用。通过对52跟腱断裂患者实施中医的辨证施护和西医的对症护理及有效的康复训练,恢复了跟腱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使踝关节功能达到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又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功能锻练的主动性,有效地预防了伤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魏家森,陈哲,王军.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15,27(7):44-45.
[2]李小群.实用中医正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331-333.
[3]曹文娟,吕一,张孝静.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5):71-72.
篇10
《齐齐哈尔日报》2012年11月28日发表了题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转诊方便》的文章。文章称,家住铁锋区通东街道人民社区的王大伯长期患有高血压,隔几天就得去通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检查。王大伯说,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看病确实方便。“他们这里服务好、环境好。不用排队,免挂号费,看病方便快捷。”这是王大伯对通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满意的地方。“如果遇到社区医生看不了的病,他们会帮忙联系转诊医院或预约专家门诊,与上级医院共同提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服务。”
《昆明日报》2012年8月22日的题为《设立家庭病床,小病不出社区》的文章称,“只要打个电话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就每天都会到我家,给我母亲清创、换药、量血压。费用每月末结算一次,拿着医保卡就能刷卡,不贵又很方便。”麦芳介绍,“以前我母亲要换药,要去关上医院那边,去一次别提多费力了。我母亲也累,我们也累。”
建立于2011年5月的华都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运行一年多时间。服务站完成了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0余人免费体检,建立了小区居民健康档案400余份等工作。
新疆日报网2012年12月25日的《乌鲁木齐:社区“家庭医生”,看病不比医院差》说。家住孝感路社区的吴大爷瘫痪在床,每隔三五天就要做一次尿管冲洗,上大医院非常不方便,私人诊所医生因为路远,又不愿上门服务,这让他和家人都非常苦恼。为此。家人找到孝感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此后,包片负责的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吴大爷冲洗尿管,让吴大爷一家人笑逐颜开。
《光明日报》2012年4月17日发表的文章《医生主动上门,小病不出社区》称,3年前,王齐兵所在的钢厂发生意外,喷溅的钢水让王齐兵全身95%烫伤。王齐兵在无锡三院治疗了半年多,病情才得以基本控制。对王齐兵来说,后期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2011年1月,王齐兵坐着轮椅来到前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康复训练。让王齐兵家人万分感动的是,当时王齐兵全身裹满纱布,面貌吓人,康复科的医师不但不嫌弃,反而主动帮他做关节活动、定期换药,现在王齐兵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上下楼梯了。王齐兵的主治医师戴云峰边指导王齐兵做仰卧起坐,边告诉记者:“虽然在家也可以做这样的康复训练,但家属常因掌握不好力度,有时会出现‘暴力’,反而不利于病人恢复。”王齐兵动容地说:“这里有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更有温暖人心的医生,他们不仅仅是对我身体康复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精神上的引导,可以说,是他们重塑了我乐观的性格,我很感激他们。”
社区医疗 蓬勃发展
发展变化看得见
中国经济网2012年10月17日的《盼看小病不出社区》指出,黄梅珠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在这个岗位工作了近40年。2002年,他所在的这个中心还是江两省木材厂的卫生所。那时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全所只有一台电脑,内外科都挤在诊疗大厅。那时没有B超机等设备,只能做些简单的化验,有时还会出现部分药品短缺的现象。小诊所每天接待约200名患者,包括厂里职工和附近的社区群众。
2006年,厂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这里的变化太大了。2009年。地方财政拨款180万元,帮助他们改扩建房屋,更新医疗设备。用房面积从750平方米一下增加到了2750平方米。现在的诊疗大厅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5个全科门诊。他们现在拥有3台先进的B超检测仪和1台彩超检测仪。去年。服务中心又花3万多元买了2台全自动血压计。他们的医护人员队伍不断壮大,5年来引进了36名医师和护士。
现在,除了给周边百姓看病,他们还能提供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儿童护理等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电子档案系统,他们还详细掌握了辖区内各家各户的健康情况并归纳入档。定期上门通知老弱病残孕等人群体检。目前,中心已经成为医保定点医院。以前很多附近的农民患者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刚开始实施新农合时,他们这里的人均水平只有30元。2012年,南昌市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了290元。来他们这儿看病的患者都说,“每年缴50元钱,看病不用发愁了”。
基本药品“零差价”
人民网2012年9月6日的《广州新医改实施三年,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一文捉到,家住越秀区诗书街的李阿姨患有高血压。以前在省级三甲医院排长队开药的她。发现社区卫生中心的基本药品比大医院要便宜不少。“100元左有的药,社区医院要比大医院便宜10元到15元左右。”现在,李阿姨经常拿着三甲医院的处方,到社区医院开药。
诗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鑫院长告诉记者,在以往“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一般医院药品零售价格要比进价贵15%左右。实施新医改以后,社区卫生中心从此彻底告别“以药养医”,基本药品实现了进价和零售价之间“零差价”,社区医院药品价格反而要比二三级医院便宜15%左右。
另外,2012年起广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从2010年的每服务人口25元提高到40元,提高了60%。如今,在社区卫生中心看病越来越便宜,挂号费、诊疗费全免,药价更便宜。金鑫告诉记者。在诗书街社区卫生中心,平均一张处方的花费是59.3元。比2010年下降了18%,并大大低于全市平均处方费用。
中医进社区
新华网2012年3月2日的文章《中医进社区,看病省一半》称,经济效益差,没“钱途”,使得很多综合性医院不愿做中医,这正好给社区发展中医提供了空间。麻涌和大岭山都是东莞社区开展中医服务的试点镇。记者在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科室内设置了独立的中药房。几名市民正在排队等候中医理疗。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医的价格低廉。不仅受到本地群众热捧,甚至将市区的一些病人都吸引了过来。现在麻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中,中医门诊量已占了5成。”
大岭山镇礼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汤赵荣说,在社区医疗机构中推广中医很有市场,“中医主要以治疗常见病为主,费用比西医便宜很多”。以大岭山为例,现在大岭山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次诊疗的人均处方费用是49元,而中医的平均处方只要25.3元。便宜了48.3%。
家庭病床解民忧
《健康报》2012年9月4日发表了题为《家庭病床,解了重病号的后顺之忧》的义章,文章中,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慎谦介绍到,社区家庭病床其实就相当于把病床从医院搬到家里,患者在家里享受住院待遇。目前,香港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名全科医生,他们除在中心坐诊外,还固定负责家庭病床工作;另有3名护士轮流负责家庭病床工作。医护人员对家庭病床每周例行巡诊两次。除例行巡诊以外,当患者需要输液时,医护人员会连着去几天:当患者有突况时,家属呼叫中心的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
居家医疗护理的好处之一在于可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以前家庭病床业务由基本医疗保险办理,现在则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跟门诊大病相比。它既没有病种限制,发生的医疗护理费也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高达96%。患者在社区办理家庭病床手续,即可享受居家医疗护理待遇,年度期满(一期为一年)后结账出院。但与此同时,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防止出现过度治疗,居家医疗护理相关政策规定对家庭病床费用实行日均控制结算,日均费用标准为60元。也就是说。患者每天的花费要在60元以内,如果病情复杂。60元不够用,患者就要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了。
医疗体系 逐步完善
一般治疗费纳入医保支付
新华网2012年1月3日的《江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一文称,从2012年1月1日起,江西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门诊挂号费、门诊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独设立药事服务费,不再执行合并的原项目收费标准,并在已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执行。
从2012年起,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因病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一般诊疗费暂定10元/次,其中医保支付8元,个人负担2元。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暂定6元/次,其中医保支付5元,个人负担1元。
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大江网2012年10月15日的《江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将建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一文说,根据规划,江西省将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建设一所公立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规划和需求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社区居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2名以上公共卫生医师,建立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制度,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根据规划,江西省将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到2015年。力争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全科医生培养基地
中国新闻网2012年9月28日的题为《江西投2.44亿元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的文章指出。为改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开展规范化培养工作的需要,近日江西启动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44亿元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据了解,2.44亿元资金主要用于省卫生厅、南昌市、景德镇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等9所省、设区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每年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890人,项目总建筑面积75,580平方米。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任务,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能力与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实现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可持续发展,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