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野生动物保护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野生动物保护的方法

篇1

首先,从立法目的看,野生动物保护法目的过于单一和功利化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目的侧重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平衡对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口号而已。生态平衡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要素,理应更多地体现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并成为立法的原则与目的。但纵观全文,涉及野生动物本身保护的寥寥条款,又被笼统的各种特殊利用情况给例外掉了。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法,而不是野生动物保护法。

其次,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涵摄不周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就是说本法只保护濒危、珍贵以及对人类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可见,这是一部《濒危、珍贵和有用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普通野生动物的保护,该法强调的是行政许可和收费,对那些大量的尚未发现有利用价值或不起眼的小动物,该法根本未予保护,同时该法忽视了被人类定义为所谓的“有害动物”的保护,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从动物的食物链来看,普通动物、珍稀动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人为的挑选性的保护其中的一些,而不保护另一些,只会毁掉动物世界的食物链,同样也会危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种人为地把野生动物界定为珍贵、濒危、有益和有用的类别,是有悖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生动物的,缺乏对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照,也是对本法“维护生态平衡”的立法宗旨的违背。

同时,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法律制度,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简单地划分为水生与陆生两大类,这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农业与林业部门的分别管辖,但也致使诸如两栖类野生动物和一些昆虫类野生动物的保护管辖权归属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三,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力度不足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开发活动的干扰。大规模改造森林造成树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森林完整意义上的生态功能,不适于动物生存,也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种破坏,还有就是对湖泊、湿地的破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渐渐的绝迹。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强调不够。

第四,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救济的规定缺乏操作性

在对野生动物予以保护之时,也出现了人类同野生动物的生存矛盾,野生动物侵害当地居民人身财产利益时,需要法律规定权利救济条款。但大多数规范缺乏可操作性。

第五、对主管部门的规定过于笼统,执法主体分散,容易出现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

第六、对伤害、虐待、消费野生动物的行为存在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民间存在的“活熊取胆”、“活体剥皮”、“吃猴头”等行为,法律并未有制裁性甚至是禁止性规范。比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因没有动物园动物保护的法律依据,法院最终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免于刑事处罚。

第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1、涉及种源管理的规范不到位。需要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只需交“资源管理费”就可以从野外捕捉野生动物做种源。法律对此过程中执法机关监管的规定不明确,并且如果由于驯养繁殖人的原因导致野生动物种源死亡,如何承担责任也缺乏相应规定。由此导致了了一些驯养繁殖场、动物园不重视管理,使得野生动物因受虐待、伤害致死。

2、因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监管存在漏洞,致使一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组织成为了野生动物“洗货”的中转站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庇护所。

3、许可证多头审批制度导致监管弱化。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需要向林业部门办理许可证,如果是动物园进行重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林业部门可委托建设部门颁发许可证,导致一张许可证,多家可以核准。至于出生幼兽的登记管理,驯养繁殖成功后扩大种群数量的管理却因多家行政机关推卸责任导致无人监管,这就使获得驯养繁殖许可证后的单位和个人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

最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在具体化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猎捕特许和开发利用的发动条件时,存在泛化倾向, 例如:条例第11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

(一)为进行野生动物科学考察、资源调查,必须猎捕的;

(二)为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从野外获取种源的;

(三)为承担省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或者国家医药生产任务,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四)为宣传、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或者教学、展览的需要,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五)因国事活动的需要,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六)为调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

(七)因其他特殊情况,必须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我认为其中的(四)、(五)两项反映了条例制定之时(上世纪80年代末)的特殊社会或国家需求,可能具有历史正当性,但若以当下通行的动物福利理念来审视的话,恐怕已不具有多少法理上的正当性了。

而且各项表述中的“必须”二字含义模糊,在适用时将不可避免的授予行政机关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七)兜底性表述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二、《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修改建议

1、重构立法目的

宜将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目的确定为:为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保障野生动物福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2、拓宽法律所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建议修改为: 本法保护不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等野生动物。 3、完善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制度

(1)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法律保护的范围

(2)对可能发生的生境破坏行为进行预防性控制

(3)构建维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居民利益衡平的法律机制

4、立法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经费来源和补偿标准

建议将中央政府纳入补偿义务主体,建立以中央财政补偿为主、地方财政补偿为辅的损害补偿机制。 建议考虑设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专项拨款;另一方面,征收野生动物补偿费。还可考虑国内外各团体组织及个人的捐款。 建议明确具体的补偿标准。

5、强化法律责任

明确的法律责任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具体法律制度中尚有需要健全和协调之处。

(1)修改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款,与现行刑法相衔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一些条款的罪名依据与现行刑法事法律制度不一致。如该法第31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而该补充规定已被1997年刑法废除。

(2)加大对违法猎捕和贩卖、故意伤害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3)建立禁食某些野生动物的制度(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障食品安全角度)

6、加强对野生动物商业性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管理

7、完善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

最后,对《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泛化倾向的修改建议 1、删去条例第十一条第4、5、7三项,缩小捕猎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特许范围,只能用于第1、2、3、6项情形。 2、在以驯养繁殖为目的的野生动物捕猎特许制度中融入相关动物福利的规范内容: (1)应将捕猎动物的相关福利内容列为申请捕猎许可的必备要件之一; (2)型塑违反捕猎动物的相关福利要求情形下的捕猎许可撤销制度及从业禁止等较为严格的处罚措施。 3、明确猎捕特许审批所应当考量的相关基准或者客观要件,以此将行政机关的审批裁量权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严格限制、甚至废除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商业项目。

据《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统计数字:我国涉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超过350余部。初步形成了包括国际条约、宪法、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地方法规等在内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体系。

综 述 我们能够感知到中国并不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欠缺的是更大范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意识的普及和制度的执行力;欠缺的是将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规章结合国情、结合时代系统整合完善;修订法律比我们重新立法更容易推动,严格执法比立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一些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就在2020年12月8日下午,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发现凤头鹰、柳叶鸡、褐耳鹰等三种珍稀野生动物。2021年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向公众,新版《名录》鸟纲新增了百余种鸟类。随着野生动物数量增加,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对野生动物的救护压力也随之增加。

据《贵州野生动物名录》统计,贵州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共计24纲117目782科11442种(亚种)。其中濒危野生动物有120多种,比如豹猫。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6种,Ⅱ级保护动物71种。像白肩雕、黑叶猴、黔金丝猴、大灵猫、云豹、金钱豹、黑颈鹤等都生活在贵州不同的地界。因此,在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当下,更应该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力量,形成完善的体系,针对贵州区域野生动物救护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构建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方案,实施切实有效的野生动物救护,确保野生动物救护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

一是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没有正确的认识。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救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当中,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这项工作的内涵,也无法理解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保护工作中,没有将这项工作落于实处。二是非法售卖、捕捉、饲养野生动物现在依然存在。一方面,部分人对相关法律的处罚、量刑并不清楚,仅仅为了一己私利,就不顾野生动物保护之大局,对野生动物进行大量捕杀,严重危害濒危物种的繁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例如,大量捕捉、兜售穿山甲、野猪、鹿、麻雀、大雁、河麂等野生动物用于食用,使一些野生动物沦为餐桌上的野味;部分商贩剥取鳄鱼、狐狸、雪貂等国家保护动物的毛皮制成名贵包,皮大衣等奢侈品。另一方面,部分民众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范围认识不足,界定不清。例如对画眉鸟等更新的保护对象认识滞后,对自己私自饲养的违法行为浑然不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了解不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二)专业救护力量不足

目前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保护力量不足,野生动物救护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政府力量不满足野生动物救护的需要。一是政府救护机构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较小。当前,社会力量未能有效的投入到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当中,野生动物救护体系不完善,救护工作的标准不统一,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物救护的质量不高,导致基层野生动物救护的力量存在薄弱环节,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救护的质量。二是部分地区野生动物救护的专业力量不足。有限的专业人员不足以应对日益繁重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需要。相关的救护人员的工作专业性低,因此严重的影响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效率。

(三)救护方法低效

在先进野生动物救护技术亟待普及的当下,传统的救护方式严重的影响野生动物救护的质量。一是目前一些地方缺乏先进的野生动物救护的方法。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方式较传统,严重的影响野生动物救护的效率。目前,还要优化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体系,着力科学分配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力量,实现高效、充实、全面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的目标。二是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新不足。由于野生动物救护的专业性低,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方法未能普及,所以救护工作效率较低。

(四)宣传发动力度不足

宣传工作和力度直接关乎着群众对于相关政策法规传达落实效果。一是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是被动的。民众获取信息的效果多是不全面的,很多情况下,关于野生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与宣传工作不到位是有联系的。二是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知识。乱捕滥猎、滥食野生保护动物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防控野生动物危害而导致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误杀、误伤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三是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涉存在九龙治水想象。野生动物保护涉及林业草原、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食药监管等多个部门。在养殖、市场流通等方面容易形成缺位,多头多部门都可以执法,衔接上也可能出现执法空白。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民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一是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录意义重大,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偏远的基层。可以·通过“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活动集中宣传。在各镇(街道)及涉林村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播放电子宣传资料、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手册等,让群众知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重要性。二是大力地组织开展民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当中。大力发挥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民间科研与救护机构的合作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达到全面提高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质量的目标。细化出台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法律规范,着力加强标准化救护站的建设工作,在强有力的标准要求下指导民间救护站高效的开展野生动物救护。

(二)加强培训力度,增强救护人员专业技能

为了提升野生动物救护的有效性,还要大力地培养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人员,做到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救护工作。一是大力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各个救护点也要提高野生动物救护操作的专业性,积极地对现有野生动物救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每个从事野生动物救护人员都具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和不断丰富的理论知识。二是针对野生动物遭受的主要风险,根据季节、环境或特殊情况普及科学的野生动物救护知识,这样才能提高野生动物救护的效率,及时地消除野生动物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并且为后续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提供充分地保障。

篇3

l.先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再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驯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应当持有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驯养繁殖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应当持有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从事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应当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驯养繁殖证后方可进行。第十八条规定:驯养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驯养繁殖活动。因此,欲开展驯养繁殖大鲵的单位和个人,应先申请取得《驯养繁殖证》后,方可按照许可证的规定开始饲养,并遵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养殖场址的选择

选择大鲵驯养场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2.2环境幽静、最好选择在山高、林密、有泉水、溪流的区域。

2.3饲料来源有保证。

2.4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法律意识较强,确保大鲵的生活环境安定。

3.养殖池的建造

大鲵养殖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在70一300m2之间,池深1.5m左右,池壁、池底用水泥抹面,尽量光滑,池底司铺垫10—20em厚的沙卵石.在养殖池的长边用砖石、水泥板建人工洞穴。应将洞穴建宽敞,使大鲵在洞内有回旋余地,易于人工检查大鲵摄食、生长情况为好。一般洞穴规格为长2~4m,宽0.8~1.Om.高O.5m。池边可栽阔叶类乔木遮荫,池水可保持0.3~ O.5m。排、注水方便,最好是自流自排。

4.大鲵种苗的捕捉、收购及运输

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捉、杀害野生动物,禁止收购、利用野生动物,因科研、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捕捉的必须办理《水生野生动物捕捉证》。收购、利用野生动物,需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对于运输携带水生野生动物,应当经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后方可进行捕捉、收售、运输大鲵苗种。

5.大鲵种苗的投放

由于大鲵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大鲵放养应以相近规格放同一池为好。放养前.可用浓度为1%的紫药水作体表消毒10~20分种,然后放入养殖池中饲养。大鲵放养密度以每公斤大鲵占地0.5~1.Om2为佳。如水源好、饵料丰盛.苗种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

6.科学投喂

大鲵饲料以鲜活小鱼虾、蟹为佳,通过观察,大鲵对泥鳅、青蛙尤为喜食,最简便的投喂方法是在养鲵池中投放鲤、鲫、罗非鱼等繁殖力强的鱼类,并经常补充相当数量的蛙、泥鳅,使大鲵自然捕食。

7.水质调节及疾病防治

大鲵对水质要求较为严格,因此,要经常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高,要及时清除池中大鲵排泄物.还要定期换水。最好设置自动进、排水系统,保持水质良好。, 

大鲵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口腔溃烂病及皮肤溃烂病,主要是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泥鳅等饵料引起。因此.投喂饵料主要保证饵料鲜活,并在投喂前用食盐水浸泡消毒。鱼病发生后,可用氯霉素软膏涂抹患处,严重的注射庆大霉素可治愈。

8.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解决繁殖难题

篇4

非法狩猎罪,是指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第8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非法狩猎罪的对象是指除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和水生野生动物以外,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行为人非法狩猎的对象如果涉及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应按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论处。可见,本罪的对象仅指一般陆生动物,即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其他所有陆生野生动物。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禁猎区,是指国家对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或者野生动物资源贫乏和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如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镇、工矿区、革命圣地、名胜古迹等区域为保护野生动物而划定的禁止狩猎区域。所谓禁猎期,是指按法定程序规定,禁止进行狩猎活动的一定时间期限。一般是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繁殖及生长期(如肉食、皮毛成熟),而分别划定的禁止狩猎的期间。其目的在于保证野生动物能够拥有良好的繁殖环境,使其正常发展,保持并增加种群数量,供人们永续利用。禁猎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然规规定。所谓禁用的工具,是指足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危害人畜安全以及破坏森林的工具。《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1条规定:“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非人为直接操作并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猎装置……”禁用工具还包括地弓、大铁夹、大桃杆子,等等。所谓禁用的方法,是指以破坏、妨害野生动物正常繁殖和生长的方法,如投毒、爆炸、火攻、烟熏、掏窝、拣蛋、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攻等等。

根据本条的规定,违反其中任何一种形式或是数种形式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且情节严重的,即可构成犯罪。

非法狩猎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根据有关法规及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形:(1)为首组织或者聚众非法狩猎的;(2)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内,多次猎捕或大量猎捕野生动物的;(3)使用禁用工具或者方法狩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受重大损失的;(4)长期非法狩猎屡教不改的;(5)非不狩猎不听劝阻,威胁、殴打保护人员的;(6)其他手段特别恶劣的。实践中,同时还可参考1992年林业部、公安部《关于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管辖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将非法狩猎案的立案标准规定为:(1)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只以上的;虽无猎获物,但具备下列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案:A、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1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500个以上、陷井200个以上的;B、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10次以上的;因违法狩猎被行政处罚过2次以上的。(2)有下列行为的应当立为重大案件: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5只以上的,虽无猎获物,但具备下列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为重大案件:A、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2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1000个以上、陷井200个以上的;B、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20次以上的。(3)有下列行为的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0只以上的;虽无猎获物,但具备下列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A、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3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2000个以上、陷井300个以上的;B、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30次以上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无论是专门从事狩猎的人员还是其他公民,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亦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止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而故意为之。至于是为了营利或者其他目的,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二、认定

(一)区分本罪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界限

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都相同,皆属故意犯罪。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尽相同,其同类客体都是对环境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的侵犯,只是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有所不同,非法狩猎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度;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珍贵、濒危野生资源的重点保护制度。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非法狩猎罪主要表现为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实施的狩猎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则表现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为人只要客观上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实施了非法捕杀行为,即可构成犯罪,不受任何“禁止性”条件和情节是否严重的限制。(2)犯罪对象不同。非法狩猎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是指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外的一般陆生野物;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犯罪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既包括陆生的野生动物,也包括水生的野生动物。

(二)区分本罪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界限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是指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行为。两罪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较为一致,都属于故意犯罪的范畴。区别在于:(1)客体不尽相同,其同类客体都是对环境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的侵犯,只是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有所不同,非法狩猎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度;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保护水产资源的管理制度。(2)犯罪对象不同。非法狩猎罪的对象是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对象则为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以外的其他水产品资源,这些水产品资源不仅包括水生野生动物,还包括海藻类、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等水产品。(3)行为内容不同。非法狩猎罪在违反“四个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突出了与危害陆生动物相关的“狩猎”行为;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则在“四个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强调的是危及水产资源的“捕捞”行为。故两者所违反的“四个禁止性规定”实为形式相同而内容各异的限制性规定。

(三)非法狩猎过程中殴打管理人员致人伤残、死亡的处理

由于实施非法狩猎罪的行为人所持有和使用的工具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因此,实践中,非法狩猎者在其实施非法狩猎过程中,如果抗拒管理,不服管理,行凶殴打管理人员,一般都会对管理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非法狩猎者殴打管理人员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则应将殴打行为视为非法狩猎罪的“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按非法狞猎罪论处。如果殴打行为致管理人员伤残、死亡,应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杀人罪,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与非法狩猎罪实行并罚。因为,非法狩猎罪所必须的“情节严重”要件,只包括行凶殴打致人轻伤在内,而故意殴打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或故意杀人的,则已超出了“情节严重”的范围,如果仍按非法狩猎罪一罪论处,则不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所以,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篇5

地球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共有的家园。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也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努力为伤病猛禽提供救治,并把康复的猛禽及时放归野外。猛禽救助中心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全社会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共享地球生命之美。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省略.cn)成立于2001年,是由北京师范大学、IFAW(国际爱护功物基金会)和北京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共司建立的非营利性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中心以国际先进的动物福利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专业的救助方法,为受伤、生病、迷途和罚没的各类猛禽提供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并在适宜的野外栖息地及时放归已康复的猛禽。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6年多来已接收和救治国家重点保护的各类猛禽30多种、2400余只,其中半数以上的猛禽治愈后成功放回野外。在积极开展鸟类救助的同时,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还积极对公众进行法律、生态保护、动物福利以及鸟类救护方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共建的窗口单位,它也是中国野生动物救助向国际化迈进的一面旗帜。

猛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其他动物的数量,维持环境健康以及保障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猛禽大部分处于食物链和营养生态锥体的顶端,野外数量相对稀少,目前所有种类的猛禽都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位于猛禽的迁徙路线上,猛禽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栖息地减少,每年都有大量猛禽因为环境以及人为影响而导致意外伤害。这些伤害主要有:外伤、中毒、人为贩卖和非法饲养导致的伤病等。生科院雄厚的鸟类学研究实力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科学救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中国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将继续引入国际化的动物救助理念、标准、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野生动物救助的有效模式,保证猛禽的康复效果以及放飞的成功率,使我国野生鸟类救助逐步达到国际标准,并为中国野生动物的科学救助提供宝贵的经验。

(责编 潘亚文)

篇6

狩猎者通常狩猎都不是为了吃,而是一种对自身、对自然的挑战。于是,他们的目标常常是那些个头最大的动物。在自然界当中,这样的动物通常都是老年雄性,这种个体常常会压制繁殖力更强的年轻个体,因此狩猎这样的动物对于种群的延续不仅不会有伤害,有时还有益。

杀戮能够带来保护这一论点的确不太容易让人接受,但这是个事实。我们不妨来看看支持这一论点的最佳论据——加拿大的北极熊狩猎。

北极熊的珍稀程度,自不必赘述。全球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北极熊生活在加拿大,这种白色巨兽的栖息地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区域高度重合。由于北极熊在爱斯基摩人的文化与经济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拿大政府允许爱斯基摩人狩猎北极熊。不过政府对狩猎的管理极为严格,每年只给很少的配额,而且只要区域有北极熊因人为原因死亡,不管是合法狩猎还是非法狩猎,都会消耗配额。

每一年,加拿大政府会给爱斯基摩人500多头北极熊的狩猎配额。而一张北极熊毛皮,可为猎人带来约4850美元的收入,这占了他们一年收入的约三分之一。此外,他们还可以将约20个配额高价卖给外来的狩猎爱好者,并指导狩猎者用狗拉雪橇的传统方式去狩猎。

不过,只是能赚钱并不足以支撑利用狩猎的合理性。数十年的数据证实,加拿大的北极熊在这样的管控之下,一直是持续增长的。可以说,在加拿大,通过狩猎来保护这一措施非常成功。如果彻底禁止了北极熊狩猎,爱斯基摩人将损失大量的收入,如果他们转向了农业或是工业生产,对北极熊造成的伤害会大得多。

在非洲,一些国家也仿效加拿大的方法,开展了有配额的狩猎,但效果有好有差。

津巴布韦做得不错,狩猎者每猎杀一只狮子,便需要向政府支付超过12万美金,一年下来,政府每年能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收入。这些收入通常都被政府用来设置野生动物保护区,甚至直接发给了当地较为贫困的居民,并教育和引导他们保护野生动物。莫桑比克和喀麦隆的效果就不够好:当地人被完全剥夺了捕猎的权利,配额全部卖给了外国来的狩猎人。但狮子依旧会捕捉当地人的羊,因此当地居民的盗猎活动并没有停止。同时,狩猎收益也没有分配给本地居民,这显然会打击他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

此外,非洲各国政府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往往都将配额设置得过高,使得狮子数量明显减少,例如50年前,非洲一共有10万只狮子,如今却骤减到了3万多只。好消息是,各国的政府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例如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就设立了最小狩猎年龄的限制——只能狩猎6岁以上的雄狮。雄狮的性活跃期大概在4岁左右,狩猎6岁或更年迈的狮子,并不会对影响狮群数量的可持续发展。

篇7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中,羚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客观地说,羚牛在野外的数量不算少,但从60年代到现在始终将其列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的原因在于羚牛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在生物分类学方面。羚牛体型大如牛,但是角却像羊,雌雄两性都生有一副基部粗壮、先向外再向后弯转扭曲的角。这些形态特征再加上来自于解剖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表明,羚牛介于牛和羊之间,从而在分类上属于牛科羊亚科的动物。

羚牛的另一个价值体现在保护生物学方面。在保护生物学中,有一个叫作“旗舰种”的概念,它指的是体型庞大、需要大范围栖息地的物种(不一定是珍稀物种)。我们在保护旗舰物种的同时,也保护了同一栖息地中的其他物种。羚牛是一种典型的旗舰物种,而且其分布区域本身就很重要――从青藏高原到秦岭,是我国物种多样性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也是物种的起源中心。

没有天敌的羚牛

1964年5月末的一个上午,在秦岭龙草坪东河台,一阵枪声之后,最后的一只秦岭虎倒在血泊中。此后,秦岭再没有虎出没。虎消失了,云豹、金钱豹和豺等也难觅踪迹,羚牛天敌的减少或消失对于羚牛这个物种来说并不是好事。羚牛4-5岁性成熟,一年繁殖一胎,加上母牛有很强的护幼能力,因此其繁殖成功率比较高。同其他草食动物一样,羚牛从来就没能演化出控制自身种群密度的能力,需要靠捕食者来淘汰种群中的老弱病残个体,这实际上强壮了羚牛的种群。没有了天敌,羚牛数量增长过快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在秦岭调查期间已经发现了这种迹象。

夏季,羚牛会到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取食和休息,而其繁殖地在高山草甸与森林交界的位置。如果羚牛种群密度太高,那么大量的个体将聚集在草甸,会对栖息地造成破坏,引起草甸退化。另外,在天敌减少或消失之后,羚牛更容易伤人。特别是那些原本应该被捕食者淘汰的老弱病残个体,独自下山后就容易肇事。我们观察发现,结群的羚牛并不怕人。在野外,我们课题组的曾治高与羚牛群接近的距离曾经只有5米也没有被攻击;但独牛就不一样了,它们很凶悍,攻击性强,因此不可以接近。我曾经建议有关部门把低海拔地区的独牛淘汰掉,一来能减少羚牛伤人的可能性,二来检验这些独牛的生存健康状况(是不是老弱病残)。其实我们可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控制羚牛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抑制种群的密度和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百姓带来一些收入。

我们国家过去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曾经为吃野生动物或创汇而对它们大肆捕杀。后来矫枉过正,所有野生动物都一律严格保护。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并不科学。

谈及对羚牛种群数量的控制,这里不得不涉及到狩猎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人对合法的狩猎行为不理解。例如,国家林业局曾经举办过一次外国人来华狩猎拍卖会,结果引起轩然大波。这种过于激烈的反应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之前公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于保护理念存在误解。

实际上,有控制的狩猎是有益于物种生存的。一些环保主义者热情比较高,但知识稍有欠缺,没有考虑野生动物的数量过多与栖息地面积紧张所带来的问题,只认为绝对不能打,没有真正理解狩猎的意义。当然有些反对意见并非毫无道理,比如有人担心狩猎一旦放开就收不住。这种风险是有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除了需要制定一个健全的狩猎准业证制度外,还需要有人真正去执行,切实做到只有拿到狩猎证才可以进行狩猎。

我认为,对于某一个物种开展狩猎必须得到科学数据的支持。在美国,每年的狩猎配额都要根据当年的调查数据与上一年的狩猎数据相结合而确定,狩猎前,要先取得规定了狩猎时间和地点的狩猎证。在北美,当政府对所有的渔具、猎具和相关的物品征税时,其中有5%被用于野生动物保护。此外,通过狩猎活动获得的收入,都要用于野生动物保护。

在我国,虽然开展狩猎活动不是普惠工程,但对狩猎区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会带来一些实惠。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狩猎的另外一个好处:由于政府注意到野生动物保护会为保护事业带来收入,因此必然会加大打击非法盗猎的力度。对此,我们需要开展公众教育,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引领到科学、理智的方向。

需要加强科学研究

在羚牛保护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科研投入不足。我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关于羚牛最基础的数量调查数据很少。迄今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是2000年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普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整个秦岭地区的羚牛数量为5000-5500头。根据我常年在野外观察的经验,该数据比较合理。我注意到,对大熊猫这种与羚牛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科研人员不间断的监测,种群数量长期变化的数据已经获得。但对于羚牛来说,由于调查,监测工作开展得少,因此我们还没有准确掌握其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不同单位和组织在不同时期的调查方法并不统一,导致有限的调查数据很难进行比较。例如,上世纪70-80年代,在秦岭地区建立保护区时,有调查显示,牛背梁的羚牛数量为70多头,佛坪为200多头。但由于不知道当时采用何种方法,因此难以与现今的数据进行比较,无法判断种群数量是增或减。这种调查方法的不统一和不规范现象并不局限于羚牛这个物种身上,在对其他野生动物的调查中也普遍存在。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方法。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一直在更新《野外动物管理手册》,以便及时地为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我们国家在调查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和统一性方面都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保护区和相关管理单位而言,第一缺乏标准,第二缺乏人才。直到现在,保护区中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还是凤毛麟角,而经费也经常未能落实在科研工作上。要解决人才队伍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投入,提高工资待遇,同时提高准入门槛,以确保专业对口、业务素质高的人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此外,羚牛自身特点也增加了对其开展研究的难度。羚牛的体型庞大,因此不能像小型动物那样可以在实验室作为模式动物进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羚牛个体大,活动范围广,因此采样非常困难。虽然我们也采集了部分样本,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但更深入的工作很难开展。比如,我们很想了解羚牛4个亚种的起源、分化和遗传差异,但取样困难的问题就突显出来。原因在于一方面,羚牛作为反刍动物,粪便中提取出DN断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没有足够样品也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与羚牛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于大熊猫开展的研究工作。大熊猫数量调查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得比较规范的调查。除了有全国性的大普查,保护区每年还要设置固定样相做监测,一个季度一次。大熊猫的几个保护区,一是接受国家林业局主管,二是有国际组织支持,经费比较有保证。但我想,对于大熊猫来说,如果做数量监测没必要一年四次,如果我们不打算利用这个动物,不制定淘汰计划,绝对数量是没必要知道的。只要掌握相对数量多了还是少了就可以了。

羚牛的两大幸运

2011年11月8日,一只大熊猫坐在地上食用羚牛尸体的图片在网上广泛传播,很多人惊叹大熊猫竟还吃肉!其实,大熊猫本身就是肉食动物,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最后才选择竹子作为它的主要食物。然而,它们仍保留了吃肉的习惯。不过,这张照片却也同时说明了另一个事实:羚牛与大熊猫同域分布。

秦岭是我国大熊猫最北的分布区,当地的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但竹子并不为大熊猫所专享,羚牛、鬣羚和斑羚一年四季都采食,其中羚牛对竹叶的采食量最大。此外,黑熊和野猪也会吃大量的竹笋。

篇8

[论文关键词]毛皮动物;动物福利;取皮方式;法律保护

毛皮动物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有着“软黄金”之称的裘皮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高档消费品。近年来,毛皮服装越来越趋于时尚化、个性化,摆脱了季节性和地域性的束缚,毛皮饰品也应用于各种时尚服装、家庭装饰、汽车装饰等领域,应用范畴越来越广泛,我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毛皮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近来,媒体不断曝出的“活剥皮”事件,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保障毛皮动物取皮过程中的动物福利。

   一、毛皮动物取皮过程中的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主要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5个基本要素。涉及到毛皮动物取皮过程中的是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即免受苦痛及恐惧的自由,反对使用那些极端的生产手段和方式。

取皮是毛皮动物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只毛绒很好的动物,如果剥皮方法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毛皮的使用价值和品质。目前,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与取皮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体作业,也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多是私人作坊生产。因此取皮时多以方便快捷为原则,常用的有打昏法、药物处死法、CO处死法和电击法等。可以说,实际操作中很少会考虑到动物福利问题。这恰恰说明,国内不少公众以及商家动物福利保护意识仍然匮乏,而善待生命,尊重与人类一样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惧、有情感需求的动物们的权利,更未能成为生活方式和文明生产的程序设定。

二、研究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公众对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福利意识仍普遍淡薄,对动物福利保护的意义及如何实现动物福利保护的知识了解甚少。

(一)与我国的大国形象极为不符

人们通常以动物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对待动物,例如“活剥皮”等残忍对待动物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还被人们认为是不足为奇的,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毛皮行业形象和声誉。

(二)皮毛产品面临贸易壁垒问题

据称,“活剥皮”的报道后,被多家国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来势汹汹的“动物福利壁垒”给我国整个毛皮产业笼上了阴影。这不仅给我国的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成为抵制毛皮服装运动的新起点,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我国的毛皮加工及其上游养殖业。因此,我国动物制品出口面临着动物福利壁垒的问题,即在动物产品出口上,许多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提供动物产品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才准许其出口,然而因为暂时没有动物保护方面相关立法,我国的动物产业频频遭遇动物福利壁垒的打击,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必然选择

动物取皮方式的文明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同国际的接轨,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法,更好地保护动物的福利,同时树立我国皮毛产业的良好形象,我国的动物制品才会渐渐被欧美国家所接受,进而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带来新的契机,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现行法律对毛皮动物保护的不足

最近几年,动物福利已逐渐引起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动物福利意识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我国的动物福利意识水平在提高, 但从总体上来看仍远滞后于发达国家。

(一)我国缺少专门的动物福利法

欧美大部分国家有关防止虐待动物法的立法在19世纪就基本完成了,英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是1911年通过的。如美国就有动物福利法案,英国有猪福利法案,欧盟也制定了宰杀动物的法规,亚洲的新、马、泰和日本都在上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动物福利法,可见我国动物福利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我国的动物福利保护的范围过窄

除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尚无一部比较全面的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而在保护对象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非常有限,并不是所有野生动物都受保护,只有珍贵、濒危、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才受保护。近年来,国内屡屡发生虐待动物的事件,但最终只上升到道德谴责,我国唯有出台一部动物保护立法,才能够使伤害动物的行为得到最终遏制。

(三)我国对动物的保护不是以保护动物个体利益为目的

长久以来,动物都是作为法律上的物而存在,它们的境遇同其他无生命的财产一样,在人们的意识中,动物只是纯粹的资源,而忽视了动物个体的利益,现有的保护动物的法律也仅仅将动物作为资源对待,涉及动物保护的立法宗旨更多的是出于生态、物种、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的考虑,动物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并没有得到重视与承认。

四、完善我国毛皮动物取皮方式的法律思考

当今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制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不论它们的名称是动物福利法还是动物保护法,中国的动物保护法都很难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而动物福利法的缺失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虐待动物事件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形象。

(一)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爱护动物的法律意识

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动物意识。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宪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已参加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不断提高全民的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意识,逐步地、有重点地开展动物福利工作,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动物福利差距。

(二)制定有关“动物福利”条文,逐步完善动物保护法规

推动中国动物福利法的立法工作,现阶段可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有关“动物福利”条文,如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提出对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和防止虐待动物等问题,在《动物福利通则》中规定动物福利的保障问题,逐步完善动物保护法规。同时,中国作为WT0正式成员,应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制定体现公平、公正的贸易规则,反对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动物福利”名义设立新的贸易壁垒,从事贸易保护主义活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严格贯彻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目前,针对动物的不规范饲养和存在的野蛮宰杀等侵害动物福利的行为,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毛皮野生动物(兽类)驯养繁育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在取皮环节,《暂行规定》要求:毛皮动物的取皮工作需经毛皮成熟鉴定后进行,严禁对毛皮尚未成熟的动物进行提前取皮。剥皮操作应在毛皮动物死亡30分钟后进行,严禁在毛皮动物尚未彻底死亡的情况下剥皮。取皮时必须采用人道、安全的处死方法,禁止使用击打、敲击等不规范的处死方式,禁止各种虐待毛皮动物和侵害毛皮动物福利的行为。剥皮后的毛皮动物胴体应妥善处理,合理利用,严禁随意处置。毛皮动物剥皮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操作。

篇9

规模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无疑提高了劳动力生产水平,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但是也逐步表现出对动物福利漠视的问题。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给活猪注水”、“割掉宠物狗的声带”“、活熊取胆汁”等动物受虐待的事件,频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1规模养殖业在动物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一方面,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等需求的逐年增大,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将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提高了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畜禽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为养殖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创造品牌,占领国内市场,以及冲破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个方面,规模化养殖为了追求高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给畜禽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使畜禽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同时,规模化生产还会产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等一系列问题。

2科学规模化养殖中应注意的动物福利问题

2.1科学设计畜禽舍畜禽舍建设要布局合理,注重绿化、美化畜禽场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在畜禽舍建筑上,采用暖气,水帘降温系统等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换气和一些自动化设备,并注意通风、采光;设计畜舍时充分考虑畜禽的运动、合理的密度,保证畜禽良好、舒适的群居环境。2.2饲养管理要符合动物特性在畜禽的饲料中添加甜味剂、香味剂等调味品,改善饲料口味,提高畜禽的食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畜禽舍安装音乐播放系统,不定期播放音乐,改善畜禽的烦躁和刻板行为。

2.3建立合理的健康管理体系供给畜禽充足、清洁的饮水和营养全价的饲料,确保畜禽不受饥渴和充分地生长发育。开展程序化的防疫和疾病的防治工作,保障畜禽免受疫病的威胁;对畜禽病的防治,尽可能地采取饲料或饮水给药。同时,使用一些除去苦味的药品,减少注射等给畜禽带来的痛苦。

2.4畜禽屠宰方法要人道过去,对畜禽的屠宰一般采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粗鲁方式,后来有人提出让动物“安乐死”。最早的方法是让畜禽昏迷,后来发展到用电击,但这些都不能使畜禽摆脱痛苦的折磨。现在专家研究出一种用二氧化碳让畜禽窒息死亡的屠宰方法,这样,畜禽在很短的时间内慢慢窒息昏迷,然后再宰杀,不仅符合人道主义,而且肉质也会大大提高。

3解决我国动物福利问题的建议

3.1制定相关的动物福利标准或技术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配额、许可证等直接限制性的关税贸易壁垒逐渐减弱,“绿色壁垒”等“合法”的贸易壁垒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继绿色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损失后,近年来一些国家又将动物福利作为动物产品进口的新标准,以此作为它们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因此,近年来因动物福利问题而遭遇贸易壁垒的案例时有发生“,动物福利”正逐渐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动向,成为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国际贸易中的一道新的壁垒。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有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不但在动物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要求执行动物福利标准,而且,对于进口的动物产品也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法规方面的技术指标,构建了各自的“进口门槛”。我国现在还没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标准或技术规范,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制定这一方面的标准或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

关注动物福利是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重要特征。英国早在1822年就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护动物免受虐待,并在上世纪20年代初陆续通过了《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动物的利益。欧盟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也分别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甚至不少经济欠发达国家,如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国也进行了保护动物福利的立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要求在饲养、运输、屠杀、加工等过程中善待动物。在国际贸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的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我国是畜牧生产大国,饲养业正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从立法角度确立动物的法律地位,对动物的文明饲养,给它们以适当的生存条件,无论对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发展畜产品的国际贸易,还是对提高人类文明的水准,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只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畜牧法》中对动物福利略有提及,但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1988年,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但对其它动物的保护还没有立法,动物保护的范围也十分狭窄。2006年开始实施的《畜牧法》对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也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3.3转变观念,广泛开展动物福利宣传工作

篇10

野生飞鼠已经在相机的取景框里出现了几次,那是一种小型夜行动物,镜头扫过,两只圆眼睛小灯泡一样,在墨黑的夜里灼灼发亮。它们张开飞膜滑翔的样子令谭祥芳着迷―但他还没有拍到。谭祥芳整个人半仰在一个小土坡上,为了保持机动性,整晚不用脚架,手持接近5斤重的大炮筒相机。追踪3天,深山里无法洗澡,他裹一身户外冲锋衣裤,平日精心打理的卷发软趴趴贴着帽子,油乎乎的。他只觉得兴奋。

从2012年起,每年外出拍摄野生动物的三四个月成了谭祥芳最享受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他不再是广州一家服装品牌的董事总经理Heven,而是野生动物摄影师老谭。开会,管理,制订计划……这些日常俗事统统被甩在身后,他进入另一个世界,那里属于高山、雨林、沼泽、大漠,属于天地生灵。

谭祥芳这个摄影爱好者,起初玩的大多是人像、纪实和一些小风光,“那种周边的朋友要拍都可以拍到的”。3年前,谭祥芳的公司几乎倒闭,重压之下,他和几个驴友相约去了。他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坐了6个小时,脑子里走马灯一样回顾了自己的事业,思考以后的走向。回广州之后,他开始引导企业转型。那6个小时对他影响巨大,他觉得那是某种天意的启发,默默下了决心,等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进行回馈。

一年之后,他偶然看到“野性中国”举办的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冲动之下去报了个名。“野性中国”的创始人奚志农是中国最早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和环保主义者之一,谭祥芳和营员们跟着他进入高黎贡山,第一次看到了纯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见到黑冠长臂猿的瞬间,谭祥芳感觉,“它就是你的家人。它跟人类长得很像嘛。”

“我就一头扎进去了。”谭祥芳说。《人物》记者跟他见面是在5月的一个雨天,他坐在位于广州最繁华商业区的公司店面里。室内亮着暖调暗灯,一侧的墙壁挂着他拍的动物照片,白眉长臂猿、滇金丝猴和野猪们透过大大小小的相框看着往来顾客。另一侧的墙壁被他用来安置旧的户外装备和摄影设备。说着说着,他的眼神不自觉就飘向了一进门最显眼的一张巨大投影屏幕,上面滚动播放着他在各处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和动物保护知识。

在野外待得久了,谭祥芳再回到城市,明显觉得不适应。他打量自己的店面,跟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店面一样,大量运用灯光,恨不能把室内做得跟外头的太阳一般亮。他被自己原先的设计晃得眼晕,心想,这有什么意思呢?2013年,所有门店全面改造,店内所有灯光不超过3瓦,全国160多个店面,全年能耗从4000多万千瓦时降到了38万。所有的地面都换成了水泥地,谭祥芳踩在上面,觉得内心安宁。他开始用最简单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团队,不再用上司的权威束缚下属,充分信任,团队凝聚力反而增强了。这位一向认为自己驭人有术的老板突然发现,跟人打交道可以变得很简单。

很多朋友问过谭祥芳,去拍夜行动物,就不怕蛇吗?最开始他也担心,后来才发现,在中国,根本就轮不到人怕动物。“可能这么多年猎杀它形成的一种生存压力吧,特别怕人,听到人的声音它就不知道去哪了。”

国内的拍摄,谭祥芳从来没真正近过动物的身。往往是隔着十米二十米远远闪一张,它们发现有人,嗖一下就跑了。离动物最近的一次是在国外,婆罗洲的海滩,他一大早去海畔的岩石拍日出,4只野猪在远处拱着土。朝阳慢慢跃出来,其中一只居然就拱到了谭祥芳的面前,近得可以看到它獠牙上挂着的黏液。“它不怕人”。讶异过后,紧接而来的是无奈和心酸。

那次以后,谭祥芳渐渐对国外的野生动物拍摄失去了兴趣,“你会非常清楚角马的迁徙,非洲这些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不对,但国内的动物你知道什么?除了大熊猫。其实国内的动物更需要去让我们认识。”2014年,他和一群摄影师一起去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雪山拍伊犁鼠兔,半个月时间,跑了两千多公里,结果一只都没拍到。由于过度放牧,山上雪线越来越靠上,原本应该长满草甸的地方如今光秃秃的,露出风化过后惨白的峭壁。他们转了一个遍,只看到鼠兔早已风干的粪便,连新鲜的都没有。“能明显感觉到气温变暖,雪线上升对生态的破坏。”从前,他觉得全球变暖是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事,那次回来,他立刻让公司印了保护伊犁鼠兔的小册子,在各个门店摆了一遍。

谭祥芳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没少吃过野味。自从爱上了野生动物摄影,再看到那些待宰的动物,他咯噔一下,觉得不一样了。

一次去高黎贡山拍摄的路上,谭祥芳和同伴们看到怒江两岸的岩壁上布满了细密的鸟网。那些岩壁是野生风鹄鸟筑巢的地方,当地人习惯用它们烤鸟串,垒着用竹扦穿起来。谭祥芳他们经过的时候,觅食归巢的雌鸟一大片一大片粘在鸟网上,有些连挣扎的力气都没了。他们立刻停下来往下解,听着巢穴里面的小鸟呜呜啊啊在叫,“你把它妈妈杀死了,那里面一窝都死掉。”

更无奈的时候,连猎杀者都找不到。2015年春天在新疆拍野驴,从密林里出来,谭祥芳一行人猝不及防地看到了一只动物的尸体。没人能叫得上那只动物的名字,猪鼻子,狐狸一样的身体,皮毛和一团血肉整个分开摊在地上,四周全是飞溅的血迹。几个牧马的小伙子打旁边经过,谭祥芳失去理智地跑过去质问:是不是你们,是不是你们干的?“他们说不是,(偷猎者)刚走不久……”

2012年,谭祥芳把奚志农请来广州,在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作了一场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讲座。讲座结束没几天,他开始频繁接到女儿班里同学家长的电话:那谁他爸,自从我小孩听了讲座之后我们都没有野味吃了。“他们说去到外面一个农庄里,小孩立刻就问是不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就不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