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硬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软硬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地表达某个信息,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方面的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我们制作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直观的教学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这是其它任何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实物演示,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教师能及时得获得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二、加强教材建设,紧跟计算机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足以说明教材的重要性。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现在的教材可能几年才更新一次,也就是说我们所用教材,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相对滞后。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与时代接轨,我们作了以下的尝试:首先,重组课程内容, 及时增补最新的软硬件知识,与组装技巧,选用最新,最实用的教材。其次让学生去做计算机软硬件市场调查,以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并作出具体的市场调查报告,让学生在对当前计算机发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最新的软硬件知识与组装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最后,不定期地请资深专家到校内作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职业技能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的思想有助于培训学生自主实训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我们制订的实践体系与内容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培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的拆装技术,独立地选购组件并组装电脑,软硬件维护,以及微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我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订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对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熟悉计算机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行情,使他们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配件,为用户制订微型机系统配置与选购方案。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马上得以运用。如果制订微型机系统配置与选购方案能得到用户,或是教师的认可,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非常成功,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做完以后学生也能收获一份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乐学、好学。
四、完成实验,制作实训报告。
学生通过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到硬件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马上就能得到实践,不但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而且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这时如果我们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制作完整的实验报告,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实验表现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验知识复习的材料。所以制作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门课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适量地增加一些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硬件知识。如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实验上,可以增加各个部件与主板的示意图,让学生把各个部件在主板上位置进行连线,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各个部件,而且学生能明确它在主板上所处的位置。最后可以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讨论和结论是实验报告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应该严肃认真,不能盲目抄袭书本和他人的实验报告。
总之,我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经过几年来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完成学习后具备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的一些技巧,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刚.科教新报.科教新报社,2009,(14):34.
篇2
姓 名: 章某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1/07/28
户 口: 上海
目前年薪: 8-10万人民币
工作年限: 二年以上
地 址: 上海市古田西路45号301室
邮 编: 200121
电子邮件: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个人主页:
离职通知: 一周
补贴/津贴: 2万元/年
基本工资: 7(万元/年)
年度奖金/佣金: 1(万元/年)
股 票: 200
自 我 评 价
本人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善于团队工作的人,思维严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适合从事IT领域售前售后技术支持领导工作。
--------------------------------------------------------------------------------
求 职 意 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通讯)
目标地点: 上海市
期望工资: 面议
目标职能: 计算机/互联网/通讯, 高级软件工程师
--------------------------------------------------------------------------------
工 作 经 验
1998/07--至今:上海达克网络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通讯)
产品及技术支持部 部门经理
1.负责大客户的售前支持 2.制定新产品的技术支持方案 3.负责部门日常管理,协调部门内部工作 4.负责销售人员和技术支持工程师的技术培训。
汇报对象: CTO 下属人数: 30
证明人: David.yan
工作业绩: 主持开发了如下网络系统工程的技术支持方案:
1、华东大学国家图象重点试验室网络工程
2、国际展览中心网络系统工程
3、商业银行网络改造工程
--------------------------------------------------------------------------------
1996/11--1998/06:美国Multi-Media计算机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所属行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通讯)
信息技术部 技术支持工程师
1.负责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
2.负责销售渠道和用户的技术培训
3.负责产品技术文档的翻译工作
汇报对象: 部门经理 下属人数: 5
离职原因: 合同到期
工作业绩: 作为Project Leader, 领导了企业管理自动化项目的开发。
--------------------------------------------------------------------------------
1993/07--1996/10:上海华佳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通讯)
信息技术部 系统工程师
1.负责为用户进行SUN工作站及UNIX系统集成项目支持、服务及培训;
2.参与开发SUN SPARC兼容工作站;
3.用户售前咨询。
汇报对象: 部门经理 下属人数: 3
工作业绩: 1、参与建立了环美连锁超市收银系统
2、编制公司内部人事财务管理系统
--------------------------------------------------------------------------------
项 目 经 验
1997/01--1998/02:企业管理自动化
软件环境: PB, VB.Oracle, Notes
硬件环境: IBM, SUN
开发工具: PB, VC
项目描述: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是企业的管理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管理,包括生产/财务/OA等等。
责任描述: 负责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整体规划和项目控制等等
--------------------------------------------------------------------------------
教 育 经 历
1989/09--1993/07: 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多次获奖学金,并担任系学生会部长职务
--------------------------------------------------------------------------------
1986/09--1989/07: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 高中
--------------------------------------------------------------------------------
培 训 经 历
1996/03--1996/04: 上海微软高级技术培训中心 系统工程师培训 系统工程师培训 微软公司系统工程师证书
--------------------------------------------------------------------------------
语 言 能 力
英语 精通
日语 一般
--------------------------------------------------------------------------------
IT 技 能
技能名称 熟练程度 使用时间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熟练 15月
篇3
1.1医院信息化管理环境
目前,医院各项业务工作均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包括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药事、人力资源、财务、绩效、教学、科研等各条线,均有相应的软件系统予以支持。同时,医院已完成万兆网络改造,千兆光纤到桌面,医院各项信息数据的传输均依靠院内硬件网络。此外,医院内部所有的数据汇总及数据分析均依赖信息化数据平台,每月上报报表及运营数据分析也来源于此。
1.2医院信息化环境运营特点
1.2.1数据的不可缺失与不可间断性
医院医保数据与中国上海医保系统结算相连通过专线,必须保持全年24小时不间断联通。医院信息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断网15分钟以上需通报上级医保主管单位,断网半小时视为严重事故。医院相关业务数据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必须保证数据完整性,如有缺失,造成业务数据缺失,医院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1.2.2医院业务管理流程完全依赖数据传输
医院正常的患者就医流程,完全依赖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从挂号开始,患者就诊,医技诊断结果电子化传输,药品处方,输液治疗,这样的流程完全依赖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交换,纸质申请单已逐步退出日常业务流程。
1.2.3医院业务数据汇总依赖信息化数据平台汇总分析
医院各类运营数据都来源于信息化数据平台,日常工作量核算、绩效考核均以数据平台汇总分析数据为准。
2医院IT信息中心的风险管理目标及范围
2.1医院信息管理架构及职责
医院设有独立的职能科室——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医院日常的IT信息及运维。各科室设有相应的信息员,负责传递医院信息中心与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关于信息网络方面的通知及要求。医院同时与多个软硬件厂商签订合作协议。由硬件及网络厂商提供所有的硬件及网络设备,并保障医院硬件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营。由软件厂商提供所有的软件系统及数据平台,并提供日常的运维实施服务。信息化项目同时雇佣代甲方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雇佣监理公司控制项目的实施标准及完成进度。业务系统的高度信息化给医院管理带来了很多便利,它大幅度改变了医院原有纯手工的信息传递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电子化传输及数据汇总分析。但与此同时,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与日俱增,信息系统的不稳定及潜在风险对医院日常运营的影响日益加剧。为此,医院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院领导、信息中心、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行业专家组成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委员会,以专家委员会专题会议的形式共同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方向、风险分析与控制、软硬件项目投入决策进行管理。
2.2医院IT信息中心的日常管理功能
2.2.1硬件运行
(1)医院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硬件机房及容灾机房的运行。(2)医院各单元计算机及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运行
2.2.2软件运行
(1)医院业务系统(HIS、电子病历)的运行.(2)医院影像系统(PACS)的运行。(3)医院管理系统(OA、财务、人事、资产、教学、科研)的运行。
2.2.3网络系统通畅
(1)医院内网系统的连通.(2)医院外网系统的连通
2.2.4数据平台稳定
(1)医院业务数据分析平台的运行.(2)医院财务数据平台的运行
2.2.5软硬件系统安全
(1)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控.(2)业务数据的安全性。(3)业务数据的容灾备份
3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风险项目评估与识别
3.1医院IT信息中心的风险管理项目
(1)网络断线,无法使用医保(2)信息汇总数据出错(3)软件系统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包(4)PACS影像系统崩溃(5)临床软件报修未及时解决(6)硬件机房进水,服务器损坏,系统数据无法恢复(7)检验报告打印机故障未及时修理(8)病历数据库数据外泄(9)院内计算机病毒爆发,业务系统瘫痪(10)信息中心值班运维人员脱岗,报修无人响应……
3.2医院IT信息中心的风险项目的根本原因分析
3.2.1硬件运行
医院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硬件机房及容灾机房的缺乏日常管理机制,管理环节缺失引发机房核心设备故障,进而引发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医院各单元计算机及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未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缺乏专人监管,导致设备损坏、遗失。
3.2.2软件运行
医院各类软件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HIS、电子病历)、影像系统(PACS)、管理系统(OA、财务、人事、资产、教学、科研)未形成闭环的日常运维体系,软件运行缺乏各项测试、异常数据监控报警,未明确报修响应时限,未落实专人专岗负责软件运维,导致软件故障频发,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开展。
3.2.3网络系统通畅与安全
医院内外网系统缺乏日常监管,未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对数据安全缺乏专业手段监控,未完成容灾数据备份,对系统网络未使用专业的病毒监控程序,易引发规模性的网络问题爆发、间断,影响医院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3.2.4数据平台稳定
医院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未建立预警机制,缺乏多条线数据对照监控,一旦统计口径发生错漏,医院整体的数据分析就会出现严重偏差。
4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风险处理计划
4.1医院IT信息中心的风险处理措施
(1)网络系统日常巡检,故障及时排查并维修。(2)软件系统增加BUG检测,丢包率检索。(3)制定机房管理制度,日常巡检制度。(4)制定数据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严格考核。(5)制定报修响应制度,明确报修责任人,严格考核。
4.2监督和审查
篇4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目前软件工程是信息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面对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面向市场需求,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为此,教育部从2001年起选择了若干高等学校,支持其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并开设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我校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试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利用学校在计算机和数学学科上的优势,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十分注重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按照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方向,建立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而“计算机组织与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被列入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在一系列软件、硬件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使得该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目标、课时分配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不尽相同,为了适应更好地适应本专业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合理选择教材与教学内容
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将计算机科学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两门专业课整合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安排在本科生第三
学年上学期讲授,理论教学计划56学时。前修相关课程包括汇编语言、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后续相关课程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此时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性知识已经相当熟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比较好的软件编程能力。但本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原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理论概念较多,学生们觉得该门难懂难学,且对他们未来职业可用性不大,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根据专业需求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目标不应再定位于培养学生未来从事硬件开发的能力,而是要求学生能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计算机的整体实现,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们在众多教材中最终选定由William Stalling编写、张昆藏翻译的国外著名计算机教材《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性能设计》(第7版)为主教材[1]。因为:一是该教材把计算机系统性能问题和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有机联系起来,而且介绍层次感更强,知识涵盖性比较宽,但总体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二是该教材版本更新非常快,能很快捕捉业界新技术的发展,实用性比较强。同时,我们也推荐了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第4版)[2]和王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4版)[3]作为辅助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对本书18个章节都进行讲授,但内容侧重不同,重点讲授
作者简介:李晨,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组成、信息融合理论;朱利,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
的内容包括:第二部分中Cache存储器章节,第三部分中CPU结构和功能以及指令级并行和超标量处理器章节,第四部分并行处理章节。对于这些章节,除了教材内容讲授,还穿插了例题讲解、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来加深学生理解。而其他章节则主要以介绍教材内容为主,同时也根据需要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如在内部存储器部分,我们就补充了存储器芯片字扩展、位扩展以及字位扩展的方法等,弥补了学生在考研复习时的盲区。
2 依据本专业特点讲解知识内容
相比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学生对软件开发兴趣很大,但对于硬件成分比较多的计算机组成和结构课畏惧情绪严重。我们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在讲课中坚持自顶向下、分层展开的原则来介绍计算机系统的性质与特征,并将软硬件互通的理念渗透讲述之中,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软件相关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CPU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时,流水线的概念讲解完,我们会启发学生:这样的硬件设计思想同样也可以用于多线程并行处理,如在视频处理时,一般都会有采集、编码、打包及发送这样步骤,可以把这几个步骤像流水线一样采用不同线程处理,在第一帧图像进入编码时,第二帧图像就可以进入采集模块,其他各帧类似,这样就可以并行对不同图像同时进行处理,计算效率更高,视频通信将会变得更为平滑。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但对流水线的思想理解深刻,而且他们也会很惊奇于软硬件的联系,感到学有所用,在下面学习中,会比较主动地找软硬件之间的切入点。后面讲到IA-64中软件流水技术时,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并能积极主动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了流水线以及超标量设计思想后,学生已经了解哪些情况会影响机器的并行性,这时我们会适时提示学生目前的机器基本都是采用流水线以及超标量的处理器,那么在软件人员进行高级的开发编程时,就一定要考虑到硬件特性,尽量避免过多的子程序调用,以及不必要的循环,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系统效率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后的应用感就很强,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应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的传递为主体。但不能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如此单一,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4],通过以下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如在讲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时,我们先介绍一下目前各类存储器各自的特点,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考虑如何处理存储器价格、速度和容量之间的矛盾。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目前所采用的存储器的三层结构,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2) 对于某些有重复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上台讲解,然后老师进行总结补充。如当我们在讲输入输出这一章里关于IO操作可采用的三种技术时,由于学生在之前的汇编语言课上已经对编程式IO、中断驱动式IO以及存储器直接存取DMA方式进行了学习,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学过就会思想放松,态度不认真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我们提前告知学生,这部分内容课堂上随机抽取同学先从汇编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三种技术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提前准备,学生讲完后,我们再从组成角度谈这三者的不同以及CPU不同的处理过程,这样学生真正体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 重点内容加入讨论式教学,加强互动。在讲Cache时,同学们普遍反映映射技术替换算法很难理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将这部分内容讲解完后,留出典型例子让同学们讨论分析当Cache应用三种不同的映射方式再采用不同的替换算法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讨论中没有拘束感,气氛很活跃。这样在小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下,大家基本都能对这三种映射方式和替换算法的过程了解得比较透彻,最后老师只要稍加总结,学生们马上就能反映上来。
4 实验设计软硬兼顾,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我们这门课,它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课程教学与实验上机相结合尤为重要,硬件实验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5-6]。如何让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对硬件实验不但能提起兴趣,做通搞懂,还能把这些实验尽量和未来的就业需求有效结合,这成为摆在授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把软件实验也纳入实验环节,并把实验分为如下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开展;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更有利于培养软件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我们主要使用由杭州康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GW48-CP+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开发系统(主芯片为FPGA)作为实验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引入少部分软件实验,配合验证硬件的性能。
这里,我们在学了MMX指令以后,就布置了一个软件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使用一般技术和MMX技术方法实现图像的淡入淡出操作来比较两者的不同,进而验证该硬件性能对处理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对硬件的作用也有更直观的体会,另一方面对图像处理的软件编程有所触及。实验过程中由于图像处理可视化效果好,学生做起来也很新鲜。
当然软件实验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这门课还是要以硬件实验为主,那么在基础性实验部分,我们也布置了如运算器、存储器等实验。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实验环境和硬件编程语言,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计算机主要部件工作原理,
在综合性实验部分,我们安排了设计基本8位模型机等,让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实验基础上,运用微程序的设计思想来构建模型机,掌握整机运行模式,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研究性实验部分,打破完全硬件实验的思路。我们要求学生在已有实验平台上根据某些应用的实际需求,完成一个基于NiosII的SOPC系统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在实施方法上,我们全程配合开放性实验室,实验以分组形式进行共同设计调试,一般4~5人一组,。学生需要进行开发平台应用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进行选题,每组学生需提交正式的选通报告,由指导老师对选题进行审核。接下来开始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详细设计并提交相关报告,然后由各组自行安排组内成员在QuartusII中搭建硬件原理图并进行仿真测试,最后完成硬件测试报告。下一步就需要针对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编写相应的C语言控制程序,最终在NiosII的环境下,载入硬件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联调,并完成功能测试报告。在每个系统开发阶段组织讨论会,由老师检查各阶段的进度和质量,最终验收并评定成绩,期间教师不过多参与学生设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通过这一阶段实验,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同时对当代计算机的硬件设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发挥了本专业学生软件编程的特长,对于底层的C语言开发进行了很好的锻炼,使之了解软硬件之间的配合,为以后的就业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 适时穿插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动向
现在很多学生也都比较关注业界新技术的发展,但是他们对新技术的实质以及他们和原有技术之间的关系都不清楚,对这方面知识有很强的渴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适时地对新技术进行介绍,不但能化解学生心中的疑云,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促使他们自己查找资料跟踪新技术新动向,为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如讲到磁盘时,可以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容量磁盘采用的垂直存取技术进行介绍,让学生能明白如何能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达到磁盘容量大规模增加的效果。还有在讲完并行系统时,可以对业界热点――云计算技术进行说明,更让学生感到新技术并不遥远,促使其有深入研究的兴趣。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CDIO;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4
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含义是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环节的工程化运作,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教育模式要求从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技术能力,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方式方法。CDIO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专业领域的课程体系改革设计中,我们在研究CDIO教育模式和本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决定开展基于CDIO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1 CDIO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是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综合能力、采用工程化教学和产学研办学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如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美工、项目管理等技能的培养是课程的主体,这些技术能力体现了计算机基础人员的职业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课程改革首先要从工程教育角度出发分析课程改革的能力培养目标。
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面向综合能力培养,在专业的应用领域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系统部署与维护、项目管理和团队沟通等。工程课程改革还要建立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因为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会直接面向就业,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应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考虑到企业的业务领域、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不尽相同,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应该有区别地建立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
2 CDIO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突出工程能力培养这一改革核心内容,我们对相关的课程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课程体系划分为文化基础、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三个层次,并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将实践课程体系划分为课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就业实践三个层次。
基于CDIO的课程体系中,教学体系按照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阶段的课程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设计等方面体现工程教育思想。实践体系则是专门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的,从校内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到校外的实训实习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在文化基础阶段和专业技能阶段都要安排课后大作业、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在职业素质阶段则要安排技术交流、选修课、校外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在最后1-2个学期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辅导和就业辅导。这种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充分体现了工程教育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显著的作用。
3 CDIO教学体系实施
项目化教学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典型教学方法,CDIO计算机课程体系也使用了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通过模拟真正的软硬件项目环境,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设计和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CDIO工程思想。
3.1 项目组构成
项目组是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单位,体现了软硬件项目开发中的团队合作意识。项目组成员一般包括一个项目组负责人和若干个组员,采用随机指定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组成员。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项目负责人。项目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组员要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限时任务,项目负责人和相关指导教师要在项目完成后组织验收:实践项目如课程实验要有相关的技术说明和可操作演示;课程项目如课程设计要有软硬件开发各环节的设计文档和项目展示作品;综合项目如毕业设计要有阶段性的进度验收报告、最终的成品展示和论文答辩环节。这种项目组构成和责任分工完全模拟企业的办公模式,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3.2 项目的选择
项目化教学是围绕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展开的,项目要能够体现专业发展的方向,不能偏离主线,又要尽量贴近实际突出工程性。哈师大软硬件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优势,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技术代表性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根据领域范围和项目规模可以分为实践项目、课程项目和综合项目三类。
实践项目是针对某个或多个课程知识点的教学项目,目的在于将课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实践项目的形式一般是课上演示、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需要教师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意识。
课程项目是指覆盖课程群或应用领域的教学项目,目的在于将相关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软硬件开发的综合技术能力。课程项目要根据专业领域和企业技能需求划分为了若干个方向,比如程序设计课程就分为JAVA平台和.NET平台,系统开发课程群可以分为web系统开发(网站设计、数据系统、网络技术等)和嵌入式系统开发(C语言、操作系统、总线技术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根据课程群情况来分解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设计出适合的课程项目。
综合项目是涵盖所有在校课程和校外培训的教学项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综合项目也会根据应用领域和就业取向分为若干个方向,学生自由组合团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软硬件开发项目,完成从软硬件需求、功能设计、概念设计、系统设计到部署实施的全部软硬件开发工作。综合项目要由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提出,既要满足真实性又要体现职业素养。综合项目是最能够体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还通过团队合作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
3.3 项目考核体系
基于CDIO的工程课程体系面向综合素质培养,相关的课程考核体系也要突出工程性。不仅要考核项目的运行结果,更应该关注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考核体系要与项目课程教学紧密联系,项目各个环节的考核分值都要给出相应的涉及,其中项目的需求分析占10%、项目设计占30%、项目实现占20%、测试占10%、运行结果占20%、答辩情况占10%。项目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人际交往能力、设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体现了考核体系的针对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4 总结
通过实践证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从实施的效果看,学生在个人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选取合适的项目以及实施过程考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后的课程体系实施中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邱钦伦.CDIO与软件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1.
[2]周卫,赵静.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软硬件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9.
[3]胡占军,张欣等.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创新人才;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46-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计算机硬件实验主要面向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开设,它是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计算机硬件实验,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制作、调试、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技能。学生利用VHDL以及波形图等对实验结果和中間环节进行调试和验证,可以训练自身对计算机底层技术的创新技能,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
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逻辑设计,实现在计算机上进行功能仿真,最后下载到编程逻辑器件中进行测试。哈尔滨工程大学于2005年在黑龙江省率先引进了单片大规模FPGA来实现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将使实验过程从“验证为主”转变到以“设计为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
目前,计算机硬件实验的突出特点是仿真实验软件系统过于复杂。从编程到测试,再到实时测试的过程过于繁琐,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讲解QUART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FPGA实验平台的结构原理,这就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硬件实验的教学效果。
互动式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脱离实验室的环境下,快速掌握软件系统及硬件平台的使用技巧,提高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1 国内外现状、水平与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理工科大学计算机专业普遍重视硬件类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种硬件描述语言,会使用先进的EDA工具进行硬件设计、验证和测试。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有关互动式辅助实验教学的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师个人网站等多种电子交互手段,提高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間技术交流的效果,达到课内外同步教学的目标。
互动式实验教学主要解决大量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基本技能问题验证占用有限课时的问题,目的是有效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日本、韩国在互动硬件实验教学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多所高等学校进行推广,如日本北海道大学、韩国釜山大学等均建有独立的互动实验门户或交互系统。
我国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发展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大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以及高校对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的逐步重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都陆续开展了对互动式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目前我们将重点阐述如何通过互动实验教学方式,缩短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熟悉设备使用的时間,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体系
2.1计算机硬件实验的重要性
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因其软硬件可裁减,已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哈尔滨工程大学依据当今国际电子设计业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普遍认同标准,集中强化学生嵌入式开发技术技能的培养。
为此,我们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勾画了以数字逻辑实验为基础,以微机接口实验为终结的,包含计算机硬件实验、计算机部件实验以及计算机组成实验为一体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课程群。要求本科生从大学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硬件实验内容不断线、衔接连贯、层次提高;强调各门课程明确分工、分层次培养学生的独立组织硬件实验的能力、软件仿真验证能力和测量仪器使用能力。
计算机硬件实验是该课程群针对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设置的,实验内容紧紧围绕计算机组成原理,兼顾VHDL描述语言、数字逻辑有关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有关知识;每个实验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单元,可进行独立设计和测试,同时,所有的实验单元又能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上述原因,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下简称“实验中心”)选用GW-48系列SOPC/EDA实验开发系统进行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学生利用实验开发系统完成一系列基本单元实验和模型计算机综合设计实验,掌握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设计方法,也更加直观地掌握计算机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实验开发系统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能使他们在VHDL语言、EDA软件工具和FPGA的应用方面获得大量实用的技术。
2.2“三化结合,四个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
“三化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软硬件一体化实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实验平台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验内容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和能力,为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注重基础,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创新教学注重个性”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个并举的教学理念:
1)工学并举。
工程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调整实践育人目标;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面向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体系。
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修订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的相互融合,打造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平台。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以ACM人才培养实验班为依托,培养拔尖人才,打通进入科研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模式;提高科技创新普及率,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锻炼机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开辟提高实践教学办学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结合”办学道路。
2)点面并举。
以数字逻辑实验为例,实验分为三个阶段:①组合逻辑实验阶段采用虚拟实验环境与现场器件验证操作相结合方式;②时序逻辑实验阶段采用实际器件操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方式;③创新设计阶段采用自主设计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方式。不同的实验类型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设备资源。
3)教研并举。
将科研资源有机融合,科研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遴选科研团队教师纳入兼职教师序列,研究生助教充实教学辅助力量,科研方向助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开展面向教学辅助系统的科学研究,开设MATLAB等科研工具与科研方法的实验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夯实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做到“教学-科研-创新-服务”一线牵,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凝练问题;在创新中探索问题,并剖析问题;以科研来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服务来普及“问题”,并消除“问题”。
4)建改并举。
以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信息安全四个专业为依托,分别建设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基地、工程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
加大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力度,特别是文化平台的建设,设立图灵文化长廊、计算机历史展厅、计算机技术展厅以及实验中心宣传展厅,强调“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
面向软硬件实验课程,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开展虚拟实验教学开放系统建设、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建设和创新实验基础与实践课程建设。
面向创新实践活动及教学,与科研密切联系,结合科研方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设立集成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的创新平台,即物联网技术创新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创新平台、机器人技术创新平台、软件工程创新平台和ACM/ICPC创新平台。
2.3计算机硬件实验项目设计
由于计算机硬件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外专业开设,参与实验的学生绝大多数未学习数字逻辑等基础课程。为此,按照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群的整体安排,考虑到知识点的传承,我们制定了由逻辑电路到重要部件,最终回归基本模型机的项目设计思路。具体内容见表1。
3 互动式实验教学
3.1互动式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应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水平。为此,课程组提出了“3+5+2互动式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其突出特点在于将“生写师查、生做师察、生疑师答”三种交互方式贯穿于整个实验考核过程中。
1)生写师查。突出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预习成绩占总成绩的30%,预习报告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直观体现。教师查看预习报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验,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2)生做师察。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是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占总成绩的50%。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和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包括:①是否遵守实验规则;②设计能力;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④对理论设计的实现能力等。
3)生疑师答。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成果的总结,它反映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概括总结能力,占总成绩的20%。对于学生的疑惑和操作难题,教师有必要进行针对性解答和辅导。
上述多角度的师生互动方式,考核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达到了实践创新的培养目标。
3.2互动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互动式实验教学的目标是:①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指导任务,提高师生互动频率和次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②降低设备使用的冗余时間,加强实验的灵活性和创新型,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此,互动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应运而生。
互动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以虚拟现实为技术基础,结合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建立起来的,以加强师生互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节约实验经费为目的。教学平台依托于校园网络环境,可以解决实验设备资源不足、实验室开放与日常学习任务冲突等问题,实现最大负荷情况下的多人数在线虚拟实验。
互动式虚拟实验平台内部运行结构如图l所示。该教学平台不受场地和教学课时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完成任何基于虚拟元器件的逻辑电路,并在FPGA平台上给予实现。借助于该教学平台,教师能够灵活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技术创新的拓展程度。
3.3互动式实验教学改革反馈
为了检验互动式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效果,实验中心对全校159名学生进行了“互动式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89.5%的学生通过实验完全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91.2%的学生可以熟练运用有关的科学实验方法,92.6%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或在教师提示下完成应用系统设计,96.2%的学生认为实验教学对考研或就业有较大帮助;94.3%的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认为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合理,能满足需求。很多学生反映新修订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特别是增强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终生受益。
篇7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76―01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任务。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操作使用能力,它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是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它是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能力;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它是前两个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基于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以计算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1.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各学科专业的不断渗透,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与其他各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凸显“面向应用、着眼能力”的特点,同时做到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年内不断线。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1)基于导学的教学方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导学+辅导+自主学习+通过性考试”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元化教学资源,通过校园网开放测试系统,提供在线的课程信息资源;着重介绍立体化教材、网络学习平台、测试系统等学习资源和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导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包括基于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基于教师导学的学习模式、基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学习模式 3 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合理运用多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过程更切合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3)教考分离的“第三方”课程考核方式。在第一学期的12月份和第二学期的5月份以学生所在系为单位集中报名,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集中进行通过性考试。课程总评成绩直接采用“通过性考试”成绩,达到如下目标:①解决了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②创建了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双主体”教学结构。
3.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1)基本技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教师边讲边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和软硬件使用步骤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模式适合于讲授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任务中蕴含了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3)案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要求教师组织和编写大量能配合知识点讲授的各种案例,这些案例要求生动、形象,并贴合实际。(4)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具体由学生形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研究主题。课程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完成开题报告、阶段性报告;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通过课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交作品和总结报告。
篇8
计算机组装 计算机维护 实训体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产品的更新速度导致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比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维护知识,具备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合理的实训体系对于能否学好实践性较强的这门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自己长期本行业的工作经验及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目前人才市场“计算机人才过剩”现象能带来一些思考。
一、课程特点及实训教学现状
1.计算机软硬件产品更新快
计算机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实际上作为电脑产品上已经超过摩尔定律的预期。本课程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熟悉当前市场上计算机配件的主流产品。
2.课程实践性强,需要大量实验实训支撑
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各个硬件部件及系统扩充外部设备、CMOS基本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常见软硬件故障排除方法以及与维护有关的实用软件的使用等。学生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与实训,甚至要走入电脑市场进行锻炼。要对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如电子线路、英语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学校实训实习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硬件实验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计算机硬件实验在偶有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会损坏硬件,很多学校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设备都是由正常教学上不能使用的淘汰的计算机充当,根本保证不了学生实验实训课的需求。即便有些可正常启动的机器,也是早就被淘汰的落后产品,根本无法安装操作系统,更无法建立维护平台。
4.大多数学校仅能满足于课程教学,实训“认证”体系不完备
部分教师无行业相关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理论相当强,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学期结束或进行卷面考试评定、或作为考查课给出平时成绩进行评定,根本没有通过相关认证体系进行考取“资格证”。经过这些评定方式评定的维修人才,想直接适应市场对计算机维护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实训课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一些院校认识不够或者实验实训条件有限,随意删减实验内容,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实验也不能保证,说这些实验会损坏硬件设备,代价太高。有的干脆降低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连30%的实验量就达不到。基于这些情况,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课程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采取边理论边实践。实验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实验课的比重至少要占总课程的一半一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实验实训方式,实验室可采用实物操作,没有实物的也可以借助视频教学,利用VPC或VM软件构建教学虚拟实验系统,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自建虚拟实验系统,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实验,学生经过虚拟实验操作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出现硬件损坏的现象;实验之前教师尽可能根据本校实验室特点明确实验内容,细化实验步骤;实验室设备数量不够的,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室应该最大程度地实行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课内实验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的话,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补做。
2.教师行业知识的培养与更新
教师的思想与观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效果。一个好的计算机硬件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行业的相关经验,受教师的指引及熏陶,这样带出来的学生往往能高瞻远瞩,站在行业的前沿。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计算机维护教师行业市场经验、计算机行业工程经验缺乏,只能纸上谈兵。笔者建议这样的教师应当深入到行业一线,进行培训再提高,具备市场行业经验,如市场硬件产品的发展动态、主流产品的价格及应用,始终让自己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同行业市场保持一致。
3.积极进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时穿插大量的市场知识,鼓励学生深入到市场一线,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在周末或假期时间让学生实习基地了解公司的正常运营;带领学生举行师生义务电脑维修活动,提高自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做,保证了正常的课程理论教学,公司又有了免费的劳动力,学生也具备了行业从业经验;还可以利用师生中零散的电脑配件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训。当然,这些形式同样要求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生维修的同时首先把握好自己监管的一关,切莫让学生把客户的产品越修越坏,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行业水平是提高实训质量的保证。
4.完善考核制度,制定或参与合理的实训认证体系
课程的考核不能只重理论而忽视技能,要改变传统的笔试方式。可以建立理论技能试题库进行理论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安装操作系统或软件测试,故障的排除、计算机的拆装操作,写调查报告,做市场调查等。考核与社会认证相结合,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相关硬件技术的认证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在毕业之前取得“双证”或“多证”,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总之,本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实用性、职业性特征非常鲜明。在教学中,只有把实验和理论教学真正结合到一起,建立完善而实用的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我们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让我们的毕业生一走出校园就能够找到工作。说开来,假如高职类每门课程都能建立完备的实训体系,何愁我们的毕业生会出现一走出校园就面临失业的尴尬境地呢?
参考文献:
[1]孟庆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篇9
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业内已经提出了许多手段和方法,而采用防火墙是其中最主要、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一、防火墙的分类与比较:
防火墙是一个集成多种安全技术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程序或设备,防火墙产品大致分为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软硬件结合形式的防火墙三类。软件和硬件防火墙的区别由以下表格可知:
硬件防火墙主要特点为:硬件防火墙是把多种安全功能集成在一个ASIC芯片上、将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网络流量控制和宽带接入这些功能全部集成在专有的一体硬件中,该项技术能有效消除传统防火墙实现数据加密时的性能瓶颈,能实现最高级别的IPsec。由于硬件防火墙的价格比较高,管理也较复杂,目前档案系统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资金和人才。导致了我们对待信息安全防护大漏洞有心无力的状态,笔者以为,社会视角下的档案信息利用和防护是互相博弈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档案信息必须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二、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防火墙系统
有了硬件防火墙我们可以建设软硬件防火墙一体的防火墙系统。
将硬件防火墙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安装于服务器端,电脑终端,使得两端的网络连接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见下图)。
这样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
三、内外网分离
基与档案信息利用和信息保密,必须实行内网外网分开的策略,外网面向社会利用,内网面向本单位信息加工。
内外网隔离我们采用逻辑隔离,逻辑隔离指的是内外网物理连接是连通,而信息的传递过程是断开的,主要包括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以上两种不同的隔离方式,防火墙策略: 通过在内网和外网之间建立网关 执行指定的安全控制策略依照协议在授权许可下进行从而把内外网分开达到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侵入的目的。我们通过硬件防火墙来控制数据流,对受到的攻击进行登录、报告和报警。内外网分离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的网络信息,同时也不会阻隔信息的社会利用。
四、设置DMZ区域
在我们将网络分为内外网以后,针对外网的web服务器和内部网的服务器,我们也将做好保护,我们现引进一个概念DMZ区域:
DMZ(Demilitarized Zone)即俗称的非军事区,作用是把WEB,e-mail,等允许外部访问的服务器单独接在该区端口,使整个需要保护的内部网络接在信任区端口后,不允许任何访问,实现内外网分离,达到用户需求。
在内外网隔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防火墙划分出三个不同的安全区域:
(1)内部网络:内部服务器,网络设备,用户主机,这个区域是防火墙的可信区域。(2)外部网络:外部网络的互联主机和网络设备,这个区域是防火墙的非可信区域。(3)DMZ区域:是从内部网络划分出来的一个小区域,在其中包括内部网络中用于公众服务的外部服务器,提供Web服务,邮箱服务,FTP服务,为互联网提供某种信息服务。DMZ区域的设计: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456-02
对于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计算机机房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日趋丰富。但这也对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实验室硬件管理工作繁琐。设备的购入年限和品牌不同,硬件维护工作复杂,设备的登记和注销工作常态化。其次,实验室软件维护工作量大。机房使用率高,上机人员随机性、流动性大,使用系统的软件环境有差异性。最后,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既有日常教学任务,又有考试任务、学生科技竞赛指导和培训任务。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各计算机实验室的效能,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高效地为教学服务,实验室必须规范其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手段,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有序。2011年,教育部正式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对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作出了全面规定[1]。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且评估的具体指标也对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1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目标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二是提供课外实践软硬件资源配套。
1.1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
一方面,需保证实验室的普通实验功能正常发挥。实验室要既能进行专业课程实验,又能进行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要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需提供软硬件配套,方便教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和演示,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实验教学管理需要发挥教学监督作用,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和考查。
1.2 提供课外实验教学软硬件资源配套
实验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实践部分。课外实践内容包括:开放实验室(或开放实验项目),师资培训和服务地方[2]。
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对象是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或开放实验项目)是一种有效途径。实验室开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提供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师资培训的实验教学对象是教师。一方面,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环境,开展各种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或开设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课题或研究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
服务地方的实验教学对象是校外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学校和实验室的优势,广泛开展培训及认证考核等社会化服务,扩大影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2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实验课程管理和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过程、考核方法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包括实验设备登记与注销、借用与归还、日常使用情况记录、日常维护与报修等。下面针对这些方面,谈谈具体的管理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质的人力保障;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雄厚的物力保障;加大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建立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实验教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基本信息收集及档案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优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评价办法等。
此外,为保证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既要高度重视校内实验室、教学中心的建设,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丰富学校教学资源。
2.2 规范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实验教学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安排实验教学课表、监督实验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设备。
安排实验教学课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实验课程,确定实验课程指导老师、教学班学生专业和人数、实验机房、上机时间表,并核实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
监督实验教学的过程:实验员和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课表按时准备和组织教学,学生根据实验教学指导书和课表及时预习、准备实验内容,按时按要求参加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需认真批改,并做好成绩记载。
管理教学设备:新设备登记、设备借用和归还登记、设备报废注销、日常维护。因设备的年限和品牌不同,以及不同机房的软件系统有差异,管理和维护工作繁杂。为了方便设备管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主机箱上贴上标注校国资处的统一编号、座位号和IP地址等信息的标签;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3];机房人员技能培训等。
2.3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在学校已有监控机制下,建立学院级实验教学监控机制。一是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由专家和院领导组成),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检查、督导;二是成立院级、班级学风督查组(由院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组成),加强对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的检查;三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分标准,考核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质量评分标准包括5个方面:实验准备(20%)、实验内容(30%)、实验指导(30%)、实验报告与考核(10%)、实验效果(10%)等,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评分细则。
2.4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了学科专业的层次和学生培养的水平。实验教学改革涉及如下方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3 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提高实验教学的管理效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避免实验设备的闲置或使用冲突,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最佳手段。具体办法是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应具有实验设备管理、交互式实验课程学习、实验室开放预约等实验教学相关应用子系统[4][5]。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在网上公布实验室设置、设备基本情况和实验教学项目等相关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所有教学实验室和已开设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进行网上预约实验,甚至可以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并建立实验教学网上反馈系统,以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实验效果情况等。
4 改革实验室管理组织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集中式管理组织模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和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 [6]。集中式管理组织模式,即由学院统一管理多个实验室,同一实验室内可以进行多学科的实验。该模式易于学院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
教学,缺点是因为一个实验室要承接多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维护工作繁重。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一般表现为由各系部独立管理相应专业的实验室,若干实验室负责一个专业的教学。该模式优点是每个专业实验室维护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各系部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安排所管辖实验室的实验课表,对本系部实验室承接不完的教学任务由学院根据各实验室的教学任务量统筹安排。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统分结合,灵活度大、既能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又方便机房维护,是应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2] 温武,,郭旭鸣,黄立胜.多元化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室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3] 赵成秀.民族高校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
[4] 张丽莲.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