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硬件系统、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只有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参与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负责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是信息时代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1]。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组织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水平,因为语言作为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的关键。比喻法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将比喻教学法用于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比喻教学法的含义
比喻教学法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它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相联系。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将其引申至未知或抽象的事物,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2]。恰当的使用比喻教学法,能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比喻教学法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系统相关知识的教学对象极其广泛,包含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对于处于这个偏远山区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大部分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小部分同学会懂得计算机最基本基础操作,极度缺乏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就更不用说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又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师若是照着教材去讲述相关知识,往往会使课堂变的枯燥、无味;也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曾经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是深有体会的。这时候若是能够恰当的运用比喻教学法,把繁琐、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物来描述,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极大程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比喻教学法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
1、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感知
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前,要对计算机系统有个整体的感知,为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对计算机系统给出的定义: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有机整体。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的着的电子元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软件是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软件系统的发挥必须依托于硬件支撑,二者缺一不可[3]。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我们使用如下方法类比。
我们把计算机系统,比喻成一个人类,那么计算机硬件就好比人类的躯体,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实体,计算机软件就好比人类的灵魂、思想。是比较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若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是不行的,空有思想和灵魂也要依托于健康的躯体,只有二者统一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人,计算机系统也是如此(如图3-1所示)。这种比喻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物阐述了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软件、硬件的定义,以及二者相互协调,缺一不可的关系。
硬件:计算机系统里看得见摸的着的设备躯体:人体内,看的见摸的着的器官
软件: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指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二者关系: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软件系统的发挥必须依托于硬件支撑,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关系:一个人若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是不行的,空有思想和灵魂也要依托于健康的躯体,只有二者统一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人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学习
通过观察计算机,结合多媒体电教工具的展示,引出一部计算机从外观上看包含: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摄像头、打印机、扫描仪等,除了主机以外的设备我们称作“外部设备”。引出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外部设备”,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如图3-2所示)。
图3-2计算机硬件
懂得相关的知识体系,下面用比喻教学法来阐述相关知识,这里把计算机硬件系统比喻成人类的躯体进行讲述,具体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就如同人类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言行一样[4]。计算机的任何操作,都在cpu的控制下完成,运算器用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作用是分析指令程序、控制协调计算机各部件按程序指令工作。
存储器Memory: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是一个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好比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当要用到的知识大脑里面没有或者忘记了,才会去查看书籍。电脑也是一样的,CPU根据不同的层级来访问存储器,先访问内存储器,然后才去访问像硬盘、可移动磁盘等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如同比人类的眼睛和耳朵,是人类沟通世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如同人类的手和嘴巴,把大脑要表达的信息表示出来。
主板Motherboard:硬件系统的其他部件全部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主板相连接的。连接线:好比人类的骨骼、韧带一样把身体的各个器官连接在一起。
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主板与各个硬件用的,电源线是电脑供电的途径,数据线是负责主板和各部件数据的传输。就如同人的血管和神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途径,养活身体的各个系统;神经负责把大脑和骨髓个兴奋传送到各个器官。
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了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以图表的形式更好的来诠释比喻教学法(类比如表3-3所示)。
计算机硬件系统人类躯体(比喻描述)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任何操作,都在cpu的控制下完成大脑: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
存储器Memory:记忆设备,存放数据记忆功能:记忆存放信息
输入设备: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途径眼睛和耳朵:获取外界信息的手段
输出设备:表达计算机的信息嘴巴和手:表达自己思想
主板:连接其他各部件骨骼和韧带:连接身体各个器官
电源线:为电脑供电的途径血管:养活身体各个系统途径
数据线:负责主板和各部件数据的传输神经:把大脑和骨髓个兴奋传送到各个器官
3、内存和硬盘的认知
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对硬盘和内存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内存是内部存储器的缩写,它是用来调取硬盘的数据供CPU处理,暂时存放数据。硬盘是外部存储器的一种,是用来储存所有的数据。我们用比喻教学法进行相关概念的阐述,如果把硬盘是仓库,那么内存就可以理解成来仓库提货的货车,CPU就象一个加工厂。仓库是永久性存放货物用的,货车只把仓库的东西运到加工厂进行加工,只是临时存放货物用的。经过这样一比喻,便于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内存和硬盘的认知(类比如下表3-4所示)。
四、使用比喻教学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比喻要以浅喻深,喻繁于简,喻体要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的。其次,比喻应当贴切、要能很好的阐述本体的特点。再次,比喻要用简洁的语言去阐述,化繁为简。最后,比喻要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是对比喻的典型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形象生动才能吸引人,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在轻松中理解抽象、陌生的事物,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
实践证明,把比喻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教学中,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不断的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去,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M]第1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
[2]徐学福论类比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魏玉梅计算机组成原理[M]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
篇2
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缺失了信息技术学科最起码的文化内涵。在轻视、放弃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相对薄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学科教学研究把更多的注意力聚集于技术更新的学习与研究,而学科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师也缺乏信息文化素养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
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敏锐、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信息技术学科文化成为学生喜欢了解、乐于探索的内容。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讲述其中的几条途径供参考。
1.与实际相结合,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
信息技术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软件部分的教学。硬件部分无论从原理、结构上都是比较难的知识,因此,要将信息学科文化融入教学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融入实际的计算机硬件拆解和虚拟采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将计算机元件的价格、选型、外观等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来,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笔者在课前预先准备了四台报废的计算机,将其拆解,并在各种硬件设备上贴上了名称标签,在操作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网上查找内容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虚拟购机的网址。学生根据已经了解的硬件设备特点和价格后,挑选自己喜爱的硬件进行虚拟购买。学生从这个虚拟购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计算机硬件及其价格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包含现实意义的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计算机硬件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立足史料,关注技术背后文化的渗透。
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创造价值的认识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经常穿插计算机发展史料和IT界的风云人物及他们的小故事,这些信息技术史料的渗透,对学生所产生的感召力,比让学生多学几步操作技能更有深远的意义,学生能从诸如此类的史料文化中终生受益。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编辑文字》,其编辑的文字内容是计算机发展史,笔者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1课时设计如下:先让学生看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和演讲稿,以激起学生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最后让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知识点的“分类游戏”,通过“分类游戏”,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发展史。第2课时则用计算机发展史素材进行排版,引导学生在这些计算机史料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创造价值的风采,从而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立足学科整合,有效开展文化渗透。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辅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法表现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难点,有静态媒体无法实现的优点。另外一方面,在其他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是与信息学相关的,在这些知识的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解了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学习意义。例如,计算机的数制转换通常是在初中数学课中出现,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如何求解这些题目。实际上,这个内容可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引领学生理解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中,利用开关电路实现“0”和“1”运算和存储的原理,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轻松解答这类题目,理解这类题目的意义所在。
4.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
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家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普及率非常高,多数初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面对没有归类和屏蔽的网络社会,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基于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初中生需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善于区分信息的好坏,是学生信息文化素养重要的因素。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辨别网络信息中的真实性,在信息时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有责任心,共同维护网络;要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版权问题,不能够通过网络剽窃;对网络的效率要有认识,错误的信息通过简单的传播会迅速造成恶劣的影响,无法控制,因此不可以传播虚假的信息;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盗版”、“黑客”等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道德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信息伦理道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5.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获得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和总结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学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道德修养,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知识,可以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
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按时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教师在讲述CPU相关知识时往往要把CPU结构、功能、原理做为重点来讲,而这些知识对职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对CPU的种类、厂家、性能、与其它部件的搭配等,这些对职业学生将来就业有用的,则介绍得不多。学生对这些理论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知识,而等到他们就业时,这些理论已经过时了。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使面临一些简单的操作方面的问题也无从下手。相反,我们在一些电脑市场看到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什么计算机学历,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非常熟练。他们通常的经验是:做的多了、熟了,就会了,不需要懂得太多知识。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应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大胆探索,引入一种以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的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缺乏,那么可以利用3DS MAX虚拟现实的技术来解决。学生不光可以在学校使用这一资源,也可以把这种辅助教学软件带回家进一步学习。我们可以用3DS MAX强大的建模功能,建立出计算机中的“CPU”、硬盘、显卡、主板等核心硬件,并且每一个硬件完全对比真实实物建模,内部构造也要建模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使用空间,可能刚开始做这些硬件模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一劳永逸,这些虚拟的模型造价远远低于真实硬件的价格,并能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不用像传统硬件教学,在使用设备的时候搬来搬去,只需要一个U盘,你就可以拥有一个计算机硬件设备实验室,便于教师随身携带,去不同场合教学使用。学生放假也可以把这个“虚拟的硬件实验室”带回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家中做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来构建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特别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各个任务,比如:行动导向、小组抢答、网上模拟攒机、小组竞赛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是:每次任务之前,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设备的安全问题之后,把任务直接下达给他们,每个小组从任务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中途有疑问的,老师给他们提供若干学习途径:实习报告、网络、老师的辅导、小组间的互助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记录存在的问题或及时更正一些不当的做法,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适当点评,最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继续完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篇4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历来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定位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从整体功能推进到局部组成、从微观实现抽象到宏观结构的层次化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探索并实践了一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也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冯・诺依曼模型为起点,系统地讲述了计算机内部结构、功能部件、功能特征、工作原理、交互方式和基本设计方法[1]。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续课程,全面培养计算机硬件系统认知、设计与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的课程[2]。目前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教材不少,其中不乏较优秀的教材,但由于教材容量的限制和文字叙述方式的特点,我们很难凭借单本教材就能实现既能从全局或宏观的角度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又能从局部或微观的角度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和交互方式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并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单元、从宏观层面建立该课程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关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设计
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同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展现方式。国内外高校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差别基本不大(如表1所示),但在内容的组织和知识的层次化推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表1 几所国外大学计算机组成课程教学内容分布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学内容在课程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2,3],并合理组织课程知识点的展现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清晰的脉络和思路,这对学生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基于对国内外“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从知识与能力两个层次,课堂与实验两个环节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与实验体系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自顶向下的教学思路,建立了一种从整体功能推进到局部组成、从微观实现抽象到宏观结构的层次化课程内容设计模式。首先,从问题出发。设想人类寻求一种可以代替人完成复杂计算的机器装置的功能需求,带领学生分析归纳计算机的功能模型,基于一定的技术条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实现该计算机功能模型的组成、结构以及其基本的工作方式,使学生初步建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然后按照这样一种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思路、总结功能特征、介绍设计与实现细节的教学内容展开模式,分别对存储系统、计算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贯彻局部组成体现整体功能、微观实现体系宏观结构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同时突出“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两条主线。内容组织上,在对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分析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实现这些功能需求的组成部件的结构设计过程和特征。
3课程的能力培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要传授有关硬件设计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结合,将知识综合灵活运用,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4]。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关于计算机硬件系统方面的三种能力: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主要通过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及运行原理的分析、讲解和配套实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级认知能力。课程通过数据的机器表示、运算方法及运算部件的组成等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运算特征;通过指令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汇编级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操作描述方法;通过存储系统的详细讲解和实验,使学生能从容量、速度和成本的角度理解多层次存储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CPU及控制单元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分析,结合指令执行控制的深入讲解和实验,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指令执行的实质和控制单元的基本实现方法;通过总线、输入输出接口及外部设备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内部、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的交互方式。
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级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运算部件、存储系统、指令系统、控制单元、整机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法等知识的讲解,结合相应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能力培养的具体方式上,可通过课堂讲授、课后练习、配套实验等形式分层次实现。如课堂讲授可重点介绍系统和部件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等内容;课后练习可进行框架性设计;配套实验可围绕规范、典型的模型系统,从功能部件的实现开始,直至最终设计出一台具备基本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支持有限指令集的计算机设备。从而达到验证功能部件和系统的功能,掌握必要的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工具及仿真环境,体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过程,掌握相关硬件设计技术与方法等目的。
课堂教学和实验应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知和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其技术发展的分析和探讨,体会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的创新思维;针对计算机硬件系统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需求,结合新技术的介绍大胆畅想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可通过集成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等课程知识内容的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基本创新能力。
4教学方法实践
篇5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相对于软件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不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理解,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让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轻视硬件组装课程学习。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实践中,很大程度的受到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就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教学的原则
(一)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来构建教学模式。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由学生完成项目、制定计划,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和做习题,了解自己还有其他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等,然后通过回答问题来解决。同时,老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系统化。学生也可通过电话等方式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帮助。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才会融会贯通。因为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础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首要原则。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可见,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一个人的最好老师,它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多媒体计算机以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尽多的安排实训课时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教学的内容知识、方法步骤都能死记硬背而记牢,但当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就变得不着头绪,不能很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断增设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训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多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的实训课程,这样在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考核体系
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考核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是由实践操作报告来进行分数评定的,这样得出的分数与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出入。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操课中,过程性测试以完成实际操作项目为考核内容,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合理的安排项目分数,关注学生的知识复忆能力。老师还可以把纪律、学习主动性、回答问题情况、卫生、出勤等作为考核,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四、建立虚拟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室主要对课程的理论作出科学验证或展开演绎,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由于在实验教学中设备容易在操作中损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虚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的设备是不会有磨损和消耗的,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学习硬件维修中不担心自己损坏硬件设备了,可以放心大胆的练习计算机硬件维修技术。
篇6
关键词:EDA 计算机硬件教学 仿真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6-017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高校教学方法和实验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难题。目前高校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制约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已经成为现在新技术学科教育的难题。
1、教学仿真平台的结构组成
实验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环境两个部分,基于EDA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的可编程器件的开发软件以及实验系统为工具,自动完成从软件到硬件的仿真平台。仿真平台主要以网络化的解决方案和网络EDA的一体化为基础,结合仿真技术和虚拟的实验室环境,以视觉或者文字等直观方式将难以表达的内容显示出来。仿真平台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教学的各门课程和技术。仿真平台主要由EDAXUEXI、模拟电路仿真、数字电路仿真、语言学习训练和外部系统接口构成一个完整的模拟系统。EDA学习集成了Quartus、EWB、DSPDNEG等多种EDA通用工具,确立硬件系统为目标,使用多种逻辑描述输入工具,为教学的硬件设计提供保障,建立适合于系统仿真的虚拟环境。模拟电路仿真是使用电子元件、模数混合和模拟电路等组成实验仿真,需要对电路性能和工作条件进行仿真分析,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和针对性。例如通过模拟电路仿真测试之后,可以实现PCB电路板的设计。数字电路模拟主要是利用数字电路中的数字逻辑、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知识、单片机系统以及接口系统等相关知识实现教学实验的仿真。语言学习训练主要是进行汇编语言和硬件描述语言等编程语言的学习训练,在整个教学中学习硬件和软件的编程技巧,提高计算机语言能力和硬件的设计能力。外部系统接口主要是指提供和外部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接口。
2、仿真平台的设计
仿真平台包含多种外部实验设备的接口,主机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与多种目标机建立连接,对各种实验程序进行下载验证。软件系统是指MicrosoftVisualStudi平台上设计开发的,集成了多种EDA工具,实现人机相交界面,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图表、实验参数的输入和仿真结果的输出。构成了以实验、教学和仿真为目的的完整仿真平台,通过外部的I/O接口工具,可以将各种实验程序进行下载和验证。
(1)仿真平台的EDA集成。仿真平台的EDA的集成包含的EDA工具的种类比较多,软件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解决工作路径的选择、环境变量的设置、调用信息返回和软件参数的传递等关键问题来保证软件系统的正常工作,实现仿真平台和EDA工具良好的结合。下面主要介绍仿真平台和Quartus的集成过程。
首先安装2个EDA工具,在仿真平台中修改软件环境变量和在Quartus中设置工作路径,方便仿真结果的查看和分析以及在平台中可以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接着做参数处理,在仿真平台中利用EDA工具在实验项目中启动参数,传递到EDA工具中,经过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实验项目的仿真结果和仿真电路;最后软件平台集中处理EDA的返回信息,并且提供给信息用户。
(3)仿真的实现。仿真平台可以完成多种计算机硬件教学任务,下面将介绍利用不同的EDA工具的不同软件配置和仿真过程实现在计算机仿真教学中的数字电路的设计。
数字电路的设计中首先要分析和确定电路的逻辑功能,将逻辑函数进行化简;接着按照电路的原理选择门电路,建立最优的逻辑电路。其中门电路的选择要满足教学实验要求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可以引入FPGA技术来避免受到门电路因素的干扰,最优的逻辑电路是整个数字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使用RDA工具可以保证数字电路设计的准确性。
(3)下载验证。已经通过仿真设计的数字电路,通常需要检验电路的硬件功能,需要将设计的电路下载到目标机中验证,下面将介绍下载验证过程。
首先选择目标机的类型和FPGA型号进行全程编译和分配引脚操作,生成“Bjp.sof”和“Bjp.pof”下载文件,然后通过ActiveSerial方式将下载文件下作为永久保存的下载文件,写入到串行配置器件,在目标机按开机后自动写入FPGA中,实现了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在下载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半加器对电路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4)语言学习。在仿真平台可以学习多种编程语言,例如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可以学习硬件的结构和行为,汇编语言是面向硬件可控制硬件,是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的途径,C语言在软硬件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仿真平台还可以组织各种语言的仿真设计以及给出仿真结果,有助于在教学中理解各种程序和定时器的方作方式。
3、计算机硬件教学仿真平台上的应用
仿真平台可以学习很多课程的理论、仿真测试和实验验证。仿真平台的设计包含、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借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的知识、电路设计、电工学的基础、PCB的制作、各种汇编语言程序等,有真值表、逻辑函数、原理图、仿真波形、三维图形、平面图形、程序代码、动画等多种演示的表现形式,能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也还可以通过仿真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进行仿真和验证个人学习项目。仿真平台还可以对现有的EDA工具进行升级,建立相应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丰富教学内容,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建立革新了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4、结语
基于EDA的计算机硬件教学仿真平台是将多种EDA工具进行集成和优化,可以适用于各种课程的学习,丰富现有的教学手段,可以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现行的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的课程,通过仿真平台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教学平台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 掌控 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74-01
在当前互联网迅速普及和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作为一门必要的课程纳入中学教学规划中的基础科目,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教学来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熟悉和了解,并能运用计算机做一些基本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当前计算机在家庭、社会中的广泛普及,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合适的课堂教学,处理好计算机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和计算机的联系,来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兴趣驱使的情况下,轻松快捷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相关基础应用。
1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老师,计算机,学生这三者的关系。计算机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工具和媒介,老师和学生是计算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学生作为唯一的受众,是接受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把握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也在经历知识爆炸的时代,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高科技的带动下,时刻发生着改变,这就需要老师把握教学内容的经典和时效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选择和安排,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中的受众,则需要把握课堂的时间有效学习,发挥自主积极性,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在课堂中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和思考能力。
如何处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有效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高质高效的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第一点,学生和老师在知识方面应是平等关系。在知识面前,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众,老师负责将知识播种到学生的大脑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计算机知识,在平等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和主观能动性,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保持对老师的尊重和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互动和交流,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的气氛下建立起亲密的师生情谊,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依赖和信任老师,能够放松地思考和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另外老师也能在平等的教学过程中受益,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问答能够让老师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老师能够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答和总结,这样教学质量在这种平等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不然老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逃避,学生被动的学习造成低效的学习模式,无法产生质的改变,教学的效果也不能持续。因此,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情感联系,在学习中不断鼓舞和关心学生,从而在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增强了自信心,也满足了老师的殷殷期望,加深了拳拳师生情。因此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以知识为桥梁,通过平等的交流与学习展开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在生动、活泼与严谨的氛围下提高教学质量。
2 计算机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计算机教学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如何妥善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从侧面展示老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老师的教学在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又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表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广泛的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学生在当前的环境下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计算机和相关知识,但是由于自身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习效果事倍功半。从这点出发,计算机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要尽量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在传统科目中的教学方式,利用新兴的计算机辅助手段配合学生,让学生掌握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点,教学过程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更应该是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检索的能力,如何大数据时代中通过数据和资料检索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利用计算机达到处理信息的问题。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最具理想的结果,但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和实现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教学同步发展,以及借鉴现在流行的开放和网络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不断提高。
3 教学与练习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实践特性,在计算机教学中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科目,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一点,教学和练习是互补的,老师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来掌握课堂中老师教授的内容。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要提供足够的课时来供学生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
4 结语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老师需要能够正确的把握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在平等的教学生活中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以更加轻松的姿态拥抱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让计算机教学能够紧跟世界的先进前沿理论,保持知识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硬件 软件 计算机
一、引言
计算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家用计算机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对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二、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外围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三、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四、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外围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外围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佩珠.电工电子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
篇9
关键词:中职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评价方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能力。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这两年我一直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师,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当今世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相应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教材课程的内容与学生购买、使用、维护自己的计算机不能与时代同步,这样的教材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二至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如果这样的教材再用上几年,这样的问题会更为突出,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材选择上,首先,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发展现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弥补所用教材内容上不足和滞后的问题,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也会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厌学。如何改变旧的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引导式、示范―模仿式、讨论式、演示式和自学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人根据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在硬件介绍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各个硬件的相关知识,并在适当时候开展一些讨论
2.在讲解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部分等内容时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方法
3.在讲解BIOS设置、分区格式化、系统设置和优化等内容时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边学边练
4.对于引导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培养学生
(1)网络学习
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
(2)市场调查研究学习法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通过下任务、教方法、组织市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既缓解了学时紧张,又克服了理论内容抽象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环节必不可少,且实验课时占很大的比重,目前我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还存在实验机器少,机器配置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安装实验室,并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并及时更新实验器材,还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就是要实行学生实验小组负责制,实验前登记每个小组所领到的实验设备,实验完成后按照登记表如数归还并记载设备损坏情况,出现丢失情况的由该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教师在实验前首先确定本次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以便课后给每位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参考。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条件来掌握本门课程所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现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评价方式单一,只有期末笔试的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违背教学的目的。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考虑到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实验课、社会调查报告、平时作业以及现场测试和实际操作等各个实践成绩的总评来考核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到课率提高;上课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打瞌睡、干其他事的人明显减少;很多学生反映,通过教学改革,不但使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具有了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2]佟伟光.微型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文光斌.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与维修.清华大学出版社.
[4]新电脑课堂:组装维护篇.电子工业出版社.
[5]辛再甫.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教程与上机实训.中国铁道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教学法 虚拟软件 教师助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79-0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组件、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与常用应用软件,掌握计算机主要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等。
原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过程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内容滞后,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张兴明主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本教材出版于2008年,而如今世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影响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2)实用性不强,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讲述硬件相关知识时,往往把硬件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作为重点来讲,而对硬件的种类、生产厂家、各组件搭配等,对中职学生将来就业很有用的知识,则一带而过。(3)实践环节薄弱,本校目前没有足够规模的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原有可拆卸的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实验已不能胜任目前的教学实验需求。学生多,设备少,因此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少、学不到有用知识的不良局面。(4)考核方式单一,以往我们是一张试卷定胜负,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认为过了理论考试就万事大吉,并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因此,我们要进行教学改革。这学期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
一 精选教材,部分内容自编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信息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计算机硬件更新周期短,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材滞后在所难免。在教学时,我们尽量选择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最新出版的、图文并茂的教材。针对教材不足部分,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最新文献、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必须掌握的技能,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以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
二 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
本人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分为三大模块: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故障检测。在各模块中,具体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模块化项目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实用性技能的教学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还提高了课堂效率。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目标——教师演示——指导练习——引导探索——独立实践——教师辅助”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内在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显现出来,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
三 新旧搭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原先已淘汰的计算机,与其废弃不用,不如充分发挥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淘汰的计算机建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再加上一些典型的、比较新的演示教师机,这样就基本就能满足教学要求,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
四 引入虚拟机技术,为操作实践带来便利
中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畏手畏脚,虚拟机技术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与硬件无关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要求,大胆操作,积极实践,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虚拟机中,我们可以虚拟CPU、内存、硬盘、光驱和网卡等一整套硬件设备,并可以随心所欲地设置和使用它们;还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硬盘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等,而不用担心这些实验带来的危害性;还可以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实现计算机的“一机多用”,满足各种需要。
五 采用“教师助理”,共同提高
通过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选取几个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教师助理,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效果显著,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学的学风和同学关系,促进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六 注重过程性考核,考核采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
学生成绩考核以操作实践为主,理论试卷为辅,实践操作的分值比重要高于笔试。具体是实践操作占60%,理论占40%,实践操作的分数由各个项目实践环节分数组成,用过程性考核成绩+理论测试=学期总成绩,该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所有实践操作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上课出勤、表现成绩等多种考试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
七 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研,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组织学生到家电大卖场实地了解,也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最新产品信息,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任重而道远”。而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还需进一步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0(2):62~64
- 上一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知识
- 下一篇:生与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