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0:0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场心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场心理学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R3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8-0588-06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15]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33.

篇2

论文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力资源管理

一、主观幸福感的提出

在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领域中,主幸福感(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评价。SWB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个方面。

在企业管理领域,员工主观幸福感对员工与企业关系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响企业是否能持续成长壮大。本文着重析企业中员工低幸福感的原因,并试图索出一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企业在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增进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我国员工幸福感现状

国内首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表明,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幸福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工作幸福指数”仅为2.57(最高分,最低0分)。

1、女性的工作幸福指数要高于男性女性的指数为2.76,而男性仅为2.52。这可能是男性在工作中的压力较大,因而工作幸福指数较低。

2、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越幸福。从调查人群的教育程度来看,其教育程度与工作幸福状况成正比。“初中或以下’镦育程度的指数仅为2.45:而“硕士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则高达2.81。

3、医疗行业的员工工作最幸福。“医疗·卫生”行业员工的指数最高,为2.79; 而“运输·物流”行业的指数最低,仅为2.33。

4、工作年限越长,工作幸福感越强。职场新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只要有事干就很幸福,指数高达2.72。而一年后,他们发现职场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指数也随之进入漫长的“蛰伏”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事业终于有所成就,指数也达到了巅峰2.85。

三、幸福感低原因分析

1、忽视非经济因素激励。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企业普遍采用奖金、加薪等激励手段。但财富仅是能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从提升员工幸福感的角度,雇主应有意识地去选择可能带给员工更好感觉的方式进行激励。如对非经济性因素的激励,它是中长期性的激励,可被归类为精神性的激励,即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公平感、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倦怠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工作绩效降低、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从员工角度来说,工作倦怠的表现正是对工作不满意的情绪释放,也就相应地反映出不幸福感:从企业角度讲,这更是一种没有实现人才使用最大化的体现。

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企业管理者应从以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入手,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1、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认为,如果企业员工的成就感被满足的越多,工作本身就越能成为满足员工需求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如果组织忽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只将员工视为可以替代的生产工具,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缺乏主动进取精神等问题,甚至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相反,当工作能够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时,个体的工作不满意感就下降,员工也会体会到满足和幸福。

轮岗是一种有效提升员工能力的方法。员工岗位的轮换可以让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消除倦怠感、发挥更多的能力,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让优秀的员工及时得到晋升也是满足员工成就感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雇主应该特别注意建立通畅的内部晋升渠道,以提升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可以了解内部员工的现状、需求、能力及日标,调和员工与存在于企业现实和未来的职业机会与挑战问的矛盾。

2、制定合理薪酬福利待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当个人基本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更高的需求满足也会受影响。企业雇主应注重从工资、福利和其他保障上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收获,满足员工最基本的对物质的需求、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对职业稳定的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基础。企业的薪酬制度应该起到激励的作用,既要有市场竞争力,又要实现组织内部的公平,所以必须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以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薪酬管理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原则。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提供可选择的薪酬内容,如住房补贴、通信补贴等。当员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同报时,他们才会觉得幸福。

篇3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2-003

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人才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是指区别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工程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型人才 [1],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一般由普通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即属于技能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咨询、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实践领域工作。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刚升本的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体现出了如下的两个特色。首先是应用性, 根据我院的功能定位,我院将重点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师范性,由于我校是由师范学校转型而来,因此师范教育是我们的强项,我院各二级学院都开设有师范专业,同时还有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我院所有的学生都可非常便捷的报考教师资格证,这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又拓宽了一条道路,目前全校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边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边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这样毕业的时候就能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2],既可以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又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和其他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优势,这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我校作为广西沿海唯一的一所有师范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都为钦北防三市输入大量的教育师资,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在设置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开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为前提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不盲目扩招,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需要,目前,我们每年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20人左右,这是根据市场需要和生源情况以及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来共同确定的。

2.2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上, 采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有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比如,我们将实践基地建在中小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方便教师获取研究素材进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从大一起,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见习或实习,这对于他们实际掌握专业技能、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等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的理论指导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为各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 3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其中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应用型人才应做到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能力。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社会工作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非专业素养[3],即注重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4]。以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为例,我们对于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人才素质要求为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具备如下的心理和行为素质: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能很好的调控自身情绪,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完善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是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有耐心,遵守伦理道德、能为他人隐私保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4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中,我们按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要素并举,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其中理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及为实现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文理结合理论课;同时,专业技能课分为两个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以下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2.4.1 课程设置: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

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文理结合的理论课

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英语、体育、斟酌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理论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应用理论模块一: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咨询、精神病学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心理咨询方向)

应用理论模块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劳动法、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职场心理学、组织管理、消费者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

文理结合理论课:数学、生命科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模块课+综合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模块一: 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SPSS 、团体心理辅导、社会调查与访谈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幼儿智力开发

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方向)

专业技能模块二: 社会调查与访谈、组织形象策划、人员培训、心理测量与统计、SPSS、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与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方向)

综合专业技能: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办公自动化

综合素质: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

2.4.2 实践教学。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实践课程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包括专业技能课的实践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当中也加入实践环节,如 心理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内实践又分为实验和实践两部分,实验,如实验心理学、人体解剖学有专门安排实验课,在这些实验中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和涉及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心理知识竞赛、 心理演讲、心理征文、校园心理剧、 团体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5]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依托来实施。校外实践则是让学生到校外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除了定期的见习、实习外,还带学生参与社区、企业、学校、医院、部队的各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公益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评等,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3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甚至可以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一边进行理论教学,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学习生进行咨询理论、咨询方法技术的指导。在考核机制上,与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考核机制。对于获得科技竞赛奖、获得专业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实践创新学分,记入总学分。对于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分,如根据某一个案情况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就某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管理方案等,加大实践和创新环节在考试考查中的比重,考试中尽量减少记忆部分,增加实际运用部分的考试。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评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环节的考察。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值比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占10%,期中考查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具备高能力和高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迎接社会的挑战和挑选,更好的服务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2程,王大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定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7).

3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高教信息参考, 2008( 1).

篇4

关键词:英文影视;职业价值观;应用性

英文电影和电视剧记录了西方人的生活,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它对人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人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通过英文影视剧了解西方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一、英文影视体现的西方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1.独立自主自强的奋斗精神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美国小人物Chris自己创业、奋斗的励志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期,Chris是一个交不起房租、被房东驱赶、被妻子抛弃的失败者。他只好带着全部财产每天和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但即使这样Chris从未放弃,他每天卖仪器,做实习生,去教堂排队争取救济住处,并乐观地教育儿子。凭借坚韧的努力,Chris最终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影片中自立自强的Chris被看成是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最好诠释者。

2.择业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这是西方职业价值观的主流思想

西方职业价值观主张,择业观的形成包含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前景预测、求职指导等因素。而自我认知(包括个人兴趣、性格喜好等)是决定其他形成因素的主导项。

英文剧《实习医生格蕾》中主要人物大多因为对医生职业的喜爱才选择了这个行业,而在电视剧第一季中,他们初入医院的职业热情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当女主人公Grey第一次争取到参与外科手术机会时,她在手术台前想, “I love the playing field 我喜欢这个让我施展才能的领域”。其实剧中很多情节都表现出实习医生们为了工作所做的各种牺牲,这正是源于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西方人在择业时,会把个人兴趣喜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有了热情,才会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里做到最好,并实现自我。

二、英文影视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优势

1.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英文影视中去领悟并学习西方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尤其学会在逆境里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去面对,培养克服困难打败挫折的勇气。要避免大学生心理、经济上对家人、老师的过于依赖,教会他们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职业做选择。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

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堂,通过一些英文职场励志影视剧告诉学生,择业不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实现,利用一些英文职场影视剧的成功人物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和评估,发现自身优缺点、特长与兴趣爱好,以此作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而不要把图安稳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更不要把物质回报看的过于重要。

三、英文影视应用于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具体方法

1.循序渐进引导法

选取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Chris与儿子有一段经典的对话,当儿子告诉爸爸他将来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时,Chris说,“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保护它!你想要什么,就要去努力得到!)

可以先找学生对电影的故事背景做简要介绍,然后根据影片情节分组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如何保护自己的梦想?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得?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梦想,梦想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最后可做简单提问,电影最后的结局Chris是不是捍卫了自己的梦想,他如何做到的?你有什么感触?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提问使学生意识到,择业是人生大事,选对职业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拥有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才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2.现场表演法

《穿Prada的恶魔》是一部美国职场励志电影。它讲述了一个职场菜鸟如何一点点蜕变成为职场达人的故事。从影片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编排情景剧。如主人公Andrea一开始得到时尚杂志工作的欣喜、工作初的得过且过、工作中的慢慢改变、出色完成工作并为了进步狠狠打压别人到最后离开杂志社找回了自己的幸福。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与观看中感受到一个人经历初入职场的青涩、适应工作的纯熟、最后释然放弃一切的特殊心路历程。现场表演法让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了更多的解读,让他们了解梦想与现实永远有冲突,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职场实现梦想,将英文影视搬入课堂的现场表演法会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的生动一课。

3.课堂辩论法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多方面,教育更是突出的地方。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利用一些中、英文影视做中西方职业价值观辩论赛的素材,双方同学根据中、英文影视剧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了中西方大学生现有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等。

通过辩论赛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东西方职业价值观各有的优势与劣势,正确并合理选取西方职业价值观有利的成分,摒弃我国传统过时的择业思想,为自己今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艾琦,杨昕.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宿州学院学报.2010.3

[2]傅巧霞.从《实习医生格蕾》看美国职场文化.电影文学.2012,23

[3]凌文轮,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 心理学报.1999,7

[4]李锦,美国学生职业指导体系研究.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论文.2010.2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理论做了阐述,依据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全程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予以探索,并提倡在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媒介和信息的获取、利用和更新。 

 

就业是学校与社会的接口,能否实现顺利对接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是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头等大事,也是为各行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实事。1987年,国家教委将“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与实验”列为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也把就业指导和毕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单纯追求就业率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主要理论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职业指导的理论逐渐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职业指导理论,主要有: 

1.人职匹配理论。由美国“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首次提出,后经威廉姆逊发展成型。该理论与中国的“人尽其用,物尽其才”有相似之处,侧重于就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三个主要因素: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即“职业指导的三大原则” [1]。 

2.职业决策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伽勒特和乔普生,他们认为传统的职业指导只解决人们就业,而忽视教会人们如何学会就业,就像中国古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重要的培养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决策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职业观念的更新,衡量一个人职业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而是取决于他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决策能力。 

3.职业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金斯伯格和萨帕,金斯伯格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职业发展,认为职业在个人生命历程中是一个连续、长期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某一个时期短暂的需求行为,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萨伯在继承了金斯伯格的基础上,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以及人格发展理论等相关原理,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职业发展的观点。他把职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2]。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在该阶段个体通过在游戏、想像和模仿中发展自我概念,认识社会。 

(2)探索阶段(15-24岁),这一阶段个体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社会实践(打零工)等机会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 

(3)建立阶段(25-44岁),这一阶段的早期(25-30岁),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不太满意,可能会变换一两次工作,到了(31-44岁),择进入了职业稳定期。 

(4)维持阶段(45-60岁),这一阶段个体一般不再寻求新的工作领域,而是维持既有的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0岁以上),这一阶段个体生理与心理机能日渐衰退,职业活动范围开始缩小,直到最终退出职业岗位。 

 

二、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全程就业指导探索 

 

进入职业探索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了自己的专业。如何开展好高职院校能突出实践性、互动性的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就业指导,我们需要遵照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本质要求,要努力实现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高职大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3]。 

(一)适应时展,加大对媒介和信息的获取、利用和更新,创新就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时展和个体职业探索阶段的到来,对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多的是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对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更重要的是双方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利用。作为从事就业指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实现对心理学、职业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沉淀,及时完成对就业指导信息的更新,抽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教育的调查研究、预测研究和理论研究,及时对社会现象中的敏感问题、热门问题从理论上给学生予以解答。另外一方面,要开展人性化的就业指导,必须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要有很好的了解,比如说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类型、当前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等。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还要有有效的媒介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采取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指导的手段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可以利用书信、电话、多媒体、网络让学生自由提问、说出困惑、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转变观念,实施职业“全程指导” 

高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三年(2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实习),是学生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依据职业发展的理论和教育部所提倡的“全程指导”的广义的就业指导制度,对学生的指导要从学生入学报到之日就开始实施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建立伴随学生职业发展的校内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校外就业跟踪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状态与特点开展连贯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铺路。 

第一阶段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高职大学生未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名牌学府,其入学后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同时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都是模糊的,因此一年级就成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起点。 

这一阶段职业指导主要的形式和内容: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通过迎新专刊、座谈会等介绍学校的历史、优良传统、专业发展方向、杰出校友发展史等,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 

2、主办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3、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帮助新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试方法和途径,使新生尽快渡过“断奶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第二阶段 

进入二年级,高职大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逐步趋于成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规划发展方向,渴望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关心毕业去向等现实问题。本阶段就业指导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使高职大学生切实了解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1、介绍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指导高职生成才道路的自我设计,使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并有意识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对学习生活做合理的安排,并根据需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2、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学生活动、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就业观念”、“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在内的“就业素质”。 

3、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对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的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按社会的需求来准备自己,并了解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知道相关职业资格的考务信息。 

4、通过讲座、形势政策课等,向广大学生介绍高职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用人单位最看重高职毕业生什么,怎样准备好迈向成功的通行证等;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完成就业前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以及心理准备。 

第三阶段 

结合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采取的“2+1”模式,三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关心毕业去向,积极努力,期望值偏高,渴望得到求职方式技巧指导,但部分学生心理调节不足,压力大,就业准备简单,对社会认识不足,甚至极少数学生对社会,尤其是对就业竞争充满恐惧感。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流程,讲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利用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就业心理指导、择业观指导和求职技巧指导及诚信教育、就业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诚信履约;引导毕业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合理评价自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进行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分析性格、素质、能力与择业的关系,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评价自我。 

2、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及调试。通过讲座和咨询等形式对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及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进取、务实、竞争的就业心态。 

3、开展就业咨询:通过团体辅导和一对一个的别咨询等形式相结合,为毕业生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细致化、专业化的训练与辅导,为学生答疑释惑。 

4、通过报告、毕业联欢、毕业生晚会、学位授予仪式、毕业离校欢送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母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感;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和事业观教育、以及初入职场的职业适应性教育。 

第四阶段 

做好“人才售后”的服务工作,学生完成了三年的学习生涯,并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但高职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职业指导工作还需要延续:首先是要指导学生适应社会,立足基层,脚踏实地,服务人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二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全程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三是对用人单位进行跟踪回访,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校企关系,结合行业和专业建立建立学生与雇主动态信息库,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和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使就业指导工作和人才培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反馈系统,从而能够从各方面预测未来几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本文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主要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以职业发展的理论,对当前国内所提倡的“全程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做了的探索,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2015年6月,韩洪刚大学还没毕业。在被校医院诊断为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后,他回到宿舍看到室友,突然就哭了出来。

同年7月2日,他在北京入职、安顿,之后立刻去了医院再次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和韩洪刚的初次见面是在北京芍药居地铁站旁的一家咖啡馆。在约定时间晚上8点又过了40分钟之后,他回复我说,到了。

我到门口去接他。他在微信上说,看到了吗,一个刚进门的胖子。我扭头确认看到的就是他。从一个媒体看片会匆匆赶来的韩洪刚,目前是商业新媒体《好奇心日报》的电影记者。

很难把眼前这位戴着眼镜、胖胖的、挂着一脸笑容的小伙子和抑郁症联系起来。但他并不避讳且颇为真诚地告诉我,确诊后他曾断断续续吃了近半年的药,最近因为失恋,病情复发,他又重新开始吃药了。

得病的何止一个韩洪刚。

如果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抑郁症”3个字,时下会出现8530万个结果;输入“心理咨询”4个字,会出现6890万个结果;输入“心理治疗”4个字,则会出现2040万个结果。据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姜涛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远超9000万人,有近1.58亿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

隐秘而旺盛的市场需求正在催生大量心理服务机构的涌现。

黄伟强在心理服务行业已经工作了12年,由他的团队着力打造上线的壹心理,更为强调心理科普的重要性;前高校教师简里里离职创业推出的简单心理,希望成为心理治疗需求者与心理咨询师对接的平台;暖心理创始人金Z早年曾遭遇心理疾病的重重困扰,治愈之后决定投入该行业,帮助更多在灰色地带彷徨不安的人;InMe心迹创始人许瑶已带领团队从轻服务入手,逐步切入到了心理咨询市场;前情感类节目主持人青音的创业项目一启动即受到无数粉丝的垂青;初心客厅创始人舒翔聚焦女性用户早期心理危机,且已初步探索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如今,亲子心理、情感咨询、情绪解压等诸多细分领域已有无数创业者快速进入。过去两年间,国内已有数十家心理类创业公司成功拿到了融资。

但他们无疑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棘手问题,比如心理学在中国仍普及不深、大多数用户付费意愿不强、社会大环境不重视甚至不支持等。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被认为正处在一个升腾在即的风口之上。

心理咨询服务在美国的发展轨迹或可为当下中国提供些许借鉴。1965年,美国人均GDP攀升至3000美元,此时心理咨询服务开始起步;1976年,美国正式推行心理咨询师注册体系,市场爆发。一个被认为具备参照意义的数字是,1976年,美国人均GDP在7000美元上下,而2016年,中国人均GDP恰好刚刚超过7000美元。

恩颐投资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认为,虽然心理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尚处早期,但需求是巨大的,许多机会仍在摸索中,而互联网必将在未来行业演进道路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初识抑郁

2015年年初,韩洪刚第一次隐隐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大对。“不开心,容易累,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同年4月,他到北京实习,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因为和朋友生物钟不太相同,作息有些紊乱。中途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他经常在厦门和北京之间穿梭往返,加之出国、找工作都不太顺利,在6月初回学校参加一个连续两天熬夜的学生活动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把精力全部耗光了。 黄伟强在心理服务行业已经工作了12年,由他的团队着力打造上线的壹心理,更为强调心理科普的重要性。

一天,韩洪刚在学校餐厅吃早饭,在听对面患抑郁症的好朋友描述自己的症状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好像并无不同。回去之后,他开始上网翻阅资料、对比症状,发现自己非常符合抑郁症的病情描述。随后他去校医院问询,校医将之归为“毕业综合症”,“也有可能是抑郁症”。

韩洪刚并不介意向别人讲述他的病症。在校医初诊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他吃惊地发现,不少师友和他一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24岁的pumpkin(化名)看起来是个开朗阳光的女孩子,齐耳短发,面容清秀,聊天过程中她一直保持着微笑。

大学毕业两年来,pumpkin一直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称得上清闲。偶尔,她会跟朋友抱怨一下公司的同事“很没意思”,平时没事儿时还会跟朋友去LiveHouse嗨一把。相熟的朋友普遍认为她是活泼乐天的。

但这只是表面。pumpkin说,她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开心点”很高,可以说几乎没有――经常觉得一切都好无聊、好没意思。在朋友面前,她一般充当服务开导对方的角色;在家里,父母管得比较松,她也算听话,不太依赖家庭;只有在谈恋爱时,她才会觉得自己是在依靠别人,所以每次分手,她都会情绪崩溃一段时间。

2016年年初,刚跟上一个男朋友分手的pumpkin,感觉自己状态特别不好,记不住东西,晚上也总睡不踏实,想去看心理医生。跟父母商量之后,父母不支持,觉得她在瞎想。

pumpkin有位初中好友,从小学习特别优秀,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只是在清华大学读大四那年,据说因为不想写论文,休学了,申请到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没去成,最后去了美国另一高校,但前阵子再度休学回家,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看到朋友的遭遇,pumpkin感到害怕,她再次跟父母商量。父母说,你要想看就去看吧。

2016年9月,在认识的安定医院的朋友先期介绍流程后,pumpkin去医院挂了号、问了诊、拿了药,药物的对应病症分明写的是强迫症和抑郁症,费用共计五百多元。药吃了四分之一后,她觉得自己的状态好多了,但她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想明白了”。

InMe心迹创始人许瑶2013年因为其他人的抑郁症而产生过巨大的挫败感:那两三年,周围的亲人朋友中不只一个人因为抑郁症自杀,而她当时对他们的帮助微乎其微,只是劝他们要坚强一点,不要这么软弱。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外留过学的人,都对这件事情这么愚昧,更别提我的父母了。”许瑶说。这也成为她从传统行业跨界到互联网行业创业做心理服务的直接原因。

与许瑶的经历类似,暖心理创始人金Z2008年之前在IT公司工作,后来一度陷入到莫名的自我否定中,不愿出门,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进而正常工作都已无法招架。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认为她有抑郁倾向,建议她去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金Z先是在网上找了一套抑郁症测试题,答完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的确生病了。只能正视。后来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自称迎来了新生。

感觉到心理学“太了不起”之后,32岁那年,金Z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去读了心理学研究生,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后来她和老师一起,共同创办了线下心理咨询工作室,再之后她独立创办了暖心理。

在抑郁症、强迫症等各类常被提及的心理问题之外,如今人群中更多存在的是与社会竞争压力变大、生活节奏变快相伴相生的焦虑和状态不佳。

北京安定医院在2006年特别开设了抑郁症研究治疗中心。此前,在该院就医的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几乎占了一半。以该院主任医师姜涛为例,他曾最多一天接待过200多名门诊患者,即便平均下来,每次门诊人数也都在100人左右,平时病人想要在医院挂上他的号都非常困难。

“中国精神科从业医师太少,有执照的不到2万人,缺口高达40多万。”姜涛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说。

不只医师资源匮乏,更大的问题在于,普通民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认为,目前中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的最大障碍是,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学,对该学科存在认知偏差,因为担心被歧视,主动寻求心理服务的仍占少数,大多数人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行业演进

在北京安定医院已工作24年的姜涛仍清楚地记得,1992年大学毕业刚到该院工作时,一次去北京市卫生局开会,主持人说,安定医院的来了,结果全场医生都大笑起来。提到这一幕,姜涛至今仍无法释怀:“那么多医院的同行在那里,一提到安定,他们居然在底下哄堂大笑。”

从事心理学培训职业的叶壮对自己的大学第一堂课同样印象深刻。在老师讲完主要内容后,许多同学问:老师,我们不学星座吗?什么时候学解梦,什么时候学催眠啊?

北师大心理学在读博士刘朝莹在谈及自己的体会时说,很多人甚至经常把心理学和占卜算命联系在一起,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心理学除了临床心理学这个部分,其实它的内容非常实际和枯燥,属于理科专业。”叶壮说。

20岁获得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学位的简里里,2007年刚回国在中央财经大学党务部工作时,很多同学问她是什么星座。“中国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张口闭口谈星座的国家。”不过,简里里在奇怪之余,也尝试着去理解这件事情,“我觉得,人们的内心深处是很想知道自己是谁的,但因为中国历史的原因,背负着很多创伤,而星座是一个简单粗暴解决个人心理需求的方式,像一个创可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歌猛进,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有了更为强烈的需求,也具备了这种可能性,而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更高的90后一代的逐渐成长起来,则让这一演进过程变得更为顺畅和快速。

从字面看,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为科学基础的分支,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之前,心理咨询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伪科学。”简里里介绍称,“直到90年代初,一批德国专家到中国培训心理咨询师并将规范诊疗流程引入进来,这一情况才逐步得以改观。” InMe心迹创始人许瑶已带领团队从轻服务入手,逐步切入到了心理咨询市场。

2001年4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此后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5月和11月。

2002~2010年,一大批有心理援助需求的人苦于在国内找不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来解决问题,他们开始自学该领域知识,有些甚至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曾有来中国讲课的国外心理学专家坦言,在那期间,有时他们的授课过程都难以正常进行下去――每位听课者都试图将这一课程变为一个“你来治疗我”的咨询过程。这一时期,心理咨询服务市场基本发力在培训上,并且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从业者并不具备执业能力。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自2004年首期推出后,一直颇受观众欢迎,据称很多人是受该节目影响而投身心理服务行业的。

不难发现,也正是在那些年,许多在专业上仅粗通一鳞半爪但非常擅长炒作营销的投机客博出了名头。他们纷纷通过登陆中央或地方电视台的方式亮相,虽然没有专业资质背书,却有了媒体背书,收费陡增,整个行业一片混乱。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世关切。多位受访者向《财经天下》周刊记者提到,当时地震灾区曾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归根结底,大量不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涌入灾区,已令人厌烦。不过,在暖心理创始人金Z看来,2008年实为中国心理咨询元年。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也明显感觉到,2008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后国外心理学专家一拨拨地持续来中国提供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

在2010年之前,因为所学专业为心理学的缘故,简里里家里不时会有人过来找她解决问题,她一般顺手转给认识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大夫。有一天,一位经常合作的精神科大夫打电话给她说:“从你那过来的人情况都太严重,不要再转给我了,以后就让他们直接去医院挂号。”但从2011年开始,简里里感觉情况已有微妙变化:一些不错的朋友找到她,想就个人成长、婚姻、择业等问题,跟她讨论一下。

2012年,工作之余,简里里开始在豆瓣上解答一些网友的心理求助问题。慢慢地,她发现人们针对心理危机所提的问题总是大同小异,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把那些比较高重合度的问题写成文章,得到了大量关注。简里里的体会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她发邮件,但大多没有严重问题,往往只是想有一些个人了解,想要知道自己是谁。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姜涛称,工作场合被哄堂大笑的情况近些年再未出现,反而像与高血压类似的疾病,专科医生有时还会找到他们做辅助治疗――某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会有明显减轻。

毋庸置疑,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公众,大家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相较早年已大为提高。

心理学科普正是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多年来一直大力推动的事情。

2008年,黄伟强创立心理学门户网站蓝心网并出任总编辑。2009年,他和两位心理学博士共同创办博曼心理,切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公司的初期定位是为大型企业提供专业的员工心理帮助服务。

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黄伟强逐渐发现,线下服务实为买方市场,企业EAP并非刚性需求,用这种方式,他找不到心理学人的专业尊严。2011年,经深入思考,黄伟强离开博曼心理,创办了壹心理。

基于多年媒体运营经验,黄伟强将壹心理的使命设定为“传播科学的心理学”,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心理需求的释放,再以轻度、低门槛的服务逐步切入心理服务市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用户对内容的消费日趋碎片化,”黄伟强说,“以前人们只有在家里和办公室两个场景下上心理学网站,而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为此,他们根据不同场景撰写相关文章,同时更具针对性地生产有趣、有网感的内容吸引90后用户。

对接风投

在最初感觉自己状态不对之后,韩洪刚尝试过自我调节。当时他按照某些资料上的指导,为自己设置了一个作息时间表并严格遵照执行:早上7点起床,洗簌、吃早餐,之后散散步或者跟当时在美国的女朋友聊聊天,9点多骑自行车到健身房,从9点半到11点,进行两个小时的锻炼,下午写论文或者去图书馆,有时还会拿出专门时间用来冥想或听歌。

与韩洪刚的应对方式类似,数位有过心理治疗经历的受访者向《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跑步、游泳、瑜伽、找朋友聊天等是他们日常自我疏解负面情绪的主要方式。

成立于2015年4月的InMe心迹,将发展目标设定为“都市轻心理生活服务平台”。InMe心迹创始人许瑶早前在国外从事地产投资业务。在内容这一重要引流入口之外,InMe心迹另在心理咨询师个人品牌包装推广上倾注了巨大心力,并将主打业务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比如引入瑜伽、插花等环节,吸引用户付费报名,方式则包括线上线下两种。

许瑶直言,创业前自己对中国心理服务市场的估计是过于乐观的:与数年前相比,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水平的确提了上来,但大家的付费意愿依旧不高,大部分人还没有养成为一个看不见的服务买单的习惯。这也是InMe心迹选择从生活方式切入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暖心理创始人金Z早年曾遭遇心理疾病的重重困扰,治愈之后决定投入该行业,帮助更多在灰色地带彷徨不安的人。

2015年年底,许瑶曾与团队一起到北京CBD核心区的国贸一带做过一次市场调研,但结果不容乐观:这些参与问卷的高级白领们情绪低落时,女性多会选择买买买,男性则往往表示会去喝酒。

2016年6月,InMe心迹经历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团队压缩,人数由20人锐减至10人。许瑶决定,在InMe心迹App这一主阵地之外,努力探索社交、游戏等周边产品的可能性,希望以此获取更多用户,带动核心业务成长。许瑶表示,他们更多的是在服务没有严重心理疾病、只是需要疏解情绪的用户。

泽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国炜早年在国外留学时既已对心理服务有了相当了解。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服务品类,它算不上特别新,但中国起步较晚,近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年轻白领们心理减压的需求在增长。InMe心迹在心理咨询师这一环节把控比较严格,并且通过场景化的服务方式,淡化了疾病的特征,用户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里完成心理疏导,这是泽厚资本颇为看重的两点,因此很快就作出了投资的决定。

2015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情感类节目主持人青音宣布离职创业。作为心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青音的最大优势在于,她自己就是一个“大IP”――效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逾16年,积累了大量忠实的粉丝。在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前,她在移动端论坛――微社区上开通的账号,已连续16周排名第一,超过韩寒、陆琪等人。2006年,她加入号称中国心理咨询界黄埔军校的“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简称“中德班”),开始接受长达3年的深入而专业的心理学治疗培训课程。

2016年1月4日,青音宣布成立“青音魔法学院”。这是一个旨在帮助都市白领心灵成长的学习计划,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开设线上线下两种课程。在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青音邀请到了堪称强大的师资力量前来授课,这其中既包括心理学专家,也包括能够广泛吸粉、颇具人气的当红主播。当然,这些课程都是收费的。该项目推出不久,青音便顺利拿到了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

做了这么多年的情感、心理节目,青音认为,其实大部分人并非心理有问题,只是一时遇到了情感难题或情绪困扰,而这些问题不一定非要通过心理咨询师才能解决,有时靠知识更新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能逐步将其化解。所以,青音想做的事情,更多是在“泛心理”这一块,用户是那些有困扰但还没有真正患上心理疾病的人,至于心理咨询,暂时还不是她们的业务重点。

6月23日,心理咨询平台初心客厅宣布获得由引力创投、粉粉日记和某知名女性社群平合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初心客厅聚焦情感咨询,目前看,98%的用户为女性。该平台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获取用户,已推出付费节目、课程及电话咨询,日均100多个订单,客单价为80~100元/50分钟。此外,它还与众多第三方平台进行内容合作,比如大姨吗、秀美甲、闺蜜圈等,并获取分成。

在心理危机用户的选择上,初心客厅更偏重于预防期。“恋爱过程中的很多人,在某些节点或场景是需要做心理或情绪疏导的,再加上女性和男性的减压方式不同,有些话她们不愿意跟身边人说,这就是我们做线上私密咨询的原因。” 初心客厅创始人舒翔介绍称。

简单心理上线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于一个连接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平台。创始人简里里看到,她从小生活的环境里一直都是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太少,在医院之外,人们很难找到此类可心的服务。在高校供职时,她也曾尝试到线下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兼职,希望接一些社会上的收费案例,但她后来了解到,市场上大部分心理咨询机构都不够规范,而且它们的获客途径大多是百度搜索,成本很高,很多咨询师为此要背上销售任务,否则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2014年,简里里幸运地申请到了硅谷英雄学院针对年轻创业者的扶持项目。在那里,她展示了自己的这一心理服务平台。该学院创办人――德丰杰创始人、硅谷重量级投资人Tim Draper爽快地答应给她期望中一半的天使投资。回国之后,她又找到华创资本和真格基金,拿到了计划中的另一半。

2014年6月,网站版简单心理正式上线。在上线前两天,简里里给之前写邮件向她求助的最近20人发了邮件,推荐了简单心理。令她颇感振奋的是,上线首日就已有用户为服务付费。

求解商业化

虽然市场在升温,但整体进展远称不上迅猛,从业者仍需慢慢摸索。

创业暖心理之前,金Z已经在互联网产品上做过诸多尝试,曾推出过一款名为“巧克力减压”的产品。这款产品以工具切入,用户在线答完压力测试题后,将会收到站方推荐的各类解决方案。因相对枯燥,用户忠诚度不高,2015年3月,金Z决定停止运营该产品,转而推出心理健康咨询App――暖心理。2015年7月,暖心理拿到由鼎晟天平投出的天使轮融资。

历经在App上陆续加入杂志、社区、趣味工具、咨询4个版本的迭代后,2016年7月底,暖心理宣布获得薛蛮子投出的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正是在投资人薛蛮子的建议下,2016年9月,暖心理上线了直播功能。通过邀请心理导师直播,再将流量引入导师的“暖店”,“暖店”里可以放课程,也可以放个人咨询服务,暖心理从中抽成。

如今入驻暖心理的很多大咖基本都是自称“比较接地气”的金Z本人一个个登门拜访邀请过来的。

从2012年到2014年,壹心理团队先后推出了壹心理、心理FM、口袋心理测试3个App;微信公众账号则以壹心理、心理测试、心理公开课、心理FM为主,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方式全方位传播心理学知识。目前壹心理累计全网用户已近1550万、心理咨询师6000多位、专栏作家600多位、心理主播400多位。

回望创业路,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坦承,之前的一些战略战术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涉及很多特定原因,他们其实踩了很多坑。他建议后来者如果想要再在心理领域创业,最好能够单点突破,而不要像壹心理一样横向做很多事情。

2015年2月,黄伟强尝试B端变现。奈何小半年之后,该项收入不足70万元,他深感团队气质不适合做B端生意,最终将其砍掉了。

2015年下半年,壹心理遇到了资金困难。彼时公司账户余额仅够支付两个月的员工工资,但商业模式仍未找到。先后跑了70多家投资机构,黄伟强颇为伤悲地发现,资本对他们基本上持观望态度,虽然最后倒也拿到了几家机构的Term Sheet,但估值远远低于预期。

投资人质疑之处大同小异: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虽然很大,但暂时还看不到爆发期,而且看不到有想象力的变现方式。 前高校教师简里里离职创业推出的简单心理,希望成为心理治疗需求者与心理咨询师对接的平台。

2015年10月,黄伟强决定啃一啃商业变现这块硬骨头――推出了付费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课程。用户的付费转化率大概为5%。壹心理还在计划和其他平台展开合作,比如一些亲子、情感、职场类App,通过API的接口给他们提供心理测试,多一条变现通道。

但黄伟强依旧认为,市场需求的释放不是特别理想,用户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不高,需要用轻服务的方式去慢慢切入。目前入驻壹心理的6000多位心理咨询师,经过筛选,在前台展示的大概有700多位,每个月约有300多位专家能在平台上接单。

黄伟强一直希望能够在商业与理想之间求得一种平衡。但今年,黄伟强称,壹心理必须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

谨遵专业规范是简里里对简单心理的基本要求:每位咨询师在申请入驻简单心理平台时,他们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而该筛选标准是比照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标准而设定;过筛后还要接受咨询服务经验调查及督导面试,目前综合通过率在20%以下;不只如此,咨询师入驻后,简单心理还将持续对他们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早期设计产品时,出于专业性的考虑,简里里还舍弃过不少产品的商业属性。比如求助者提交预约申请需经咨询师确认,再让来访者确认,咨询师也可以选择拒绝。在后面咨询量变大之后,这一功能设计被取消了。但在早期,这些兼顾求助者和咨询师双重利益的专业性做法,让简单心理通过口碑传播,迅速在行业内打开了知名度。

目前简单心理的核心业务是个体咨询,用户需支付300~1800元/50分钟的费用。其他付费业务包括简单倾诉、电话咨询等,为用户提供轻心理服务。上线迄今,简单心理付费咨询人次累计已达10万,营收则以每月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2015年4月,心理咨询师柴欣入驻简单心理平台。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心理咨询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多。刚刚入驻简单心理时,他在该平台的接单量不及他日常工作量的一半,如今则已占到了2/3。

即便在轻服务上,简单心理也做了很多专业性设置。拿简单倾诉来说,它的设置是,每位电话倾诉者每周给同一位聆听者打电话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全部通话次数则不能超过9次。虽然这一做法显然与商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但简里里认为,只有严格遵循学科规律,才能真正在求助者和倾听者之间架起良性互动的桥梁。

简里里也强调,心理咨询并不仅仅适用于病理性用户,普通人同样需要;虽然心理咨询在国内发展缓慢,但从轻服务切入时,依然需要兼顾专业性,否则就会“略危险”。“轻量级服务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在更规范的方法下去做。”据简里里介绍,简单心理也在探索各类轻服务。

在保证个体咨询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简单心理正逐步完成心理健康服务产业链各端的布局,包括向用户提供精神科服务、心理知识课程以及向成长中的咨询师提供督导服务、教育培训等。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投资总监任栋认为,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高速增长,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突破了该服务的时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有效淡化了患者的病耻感,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隐私,这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想象空间。

就心理学科普作家唐映红的观察,当前大众所谈的心理问题其实很多并非病理性的,这些此前甚至未被视作问题的情绪或情感困扰,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知识的普及而逐渐凸显了出来,而关注是改变的起点。

辽宁省阜新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二科主任李海鸿认为,这些创业项目的服务方式都有可取之处,但更重要的还是看用户希望解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舒缓一时情绪,这些服务是能够提供帮助的。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姜涛在采访中表达了他对当下心理创业热潮的担忧。虽然他也认为互联网对心理治疗的认知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一些情绪问题的确可以通过倾诉和疏导等方式得到有效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依然需要设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评估体系,以确保服务的专业性。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他表示,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是很容易诱发精神类疾病的,从统计数字上看,近年罹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有上升趋势,但当下心理服务创业机构,如果没有多年专业学习与经验积累,是很难科学应对真正复杂状况的。不过他同时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或许会为这一行业带来巨变。

篇7

[关键词]营销专业 体验式 实践教学模式

一、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生成背景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特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应用”的轨道,“教”与“学”的矛盾异常突出:就施教对象而言,处于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阶段的众多“营销门生”专业学习方面患有先天不足,一次又一次的择校升学考试迫使他们整天面对书桌和黑板,对社会经济现象漠不关心,对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知之甚少,亟须填补营销阅历和营销经验的空白;就施教者而言,基于教育历史背景、教育舆论导向、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式、教师知识结构等关联因素的制约,他们只顾及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强化营销理论教学的同时,弱化营销实践教学,所教内容与所用内容相距甚远,难以满足施教对象的愿望和要求。

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与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相脱节,与营销职业的岗位要求相脱节,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相脱节。作为营销专业的一线教师,我们深知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创新的观点。我们以营销知识体系为起始、以营销实际背景为依托,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梳理环节、归纳流程、提炼要素、摸索规律,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和运作方法,提出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营销职场为舞台,以营销事件为道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学活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根植于体验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Strategic Horizons LLP)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二世(B. Joseph Pine Ⅱ)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欢迎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经来临。随后,两位学者出版了《体验经济》一书,阐述体验的定义与类型。他们认为:体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体验存在四种类型: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escape)、审美(estheticism)。如果将“体验”这一范畴界定在教育领域,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个固化模式,即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做出整体安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协调、配置实践教学要素,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优化教学成果。下图为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图。

(一)体验式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营销场景,将学生置身于动态的营销实战当中,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的营销感觉、营销视野、营销情绪、营销思维、营销经验等关联需要得到满足,从而生成专业效果。

(二)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遵循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六个体验环节:

1.营销场景体验。学生入学伊始,与营销导论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营销,要求学生依托(挂靠)于某一行业的某个企业,以此熟悉营销工作环境、观察营销活动状态,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学生稍有营销感觉,需要扩大营销视野,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聘请行业、企业营销管理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营销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以此贴近社会经济生活,观察市场环境,了解市场竞争动向,明确市场需求发展态势。

3.营销情绪体验。学生感知到营销氛围、具有一定的营销眼界之后,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情绪体验环节。运用“专业游戏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出两道题目,并把答案写于纸上公布其中一题,待教师首肯之后,请两米以外的任何一位同学在限定时间内口述答案,然后教师请全体学生就该问题的答案内容发表见解,并与出题者协同评定给分。以此巩固课堂营销知识点,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营销思维体验。学生储备一定的营销理论之后,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思维体验环节。运用“专业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5.营销角色体验。学生具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设置综合性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开辟营销角色体验系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分别扮演不同的营销角色,担当相应的营销工作,取长补短,组成“营销团队”进入营销对抗模拟状态。以此审视自身的营销素质、锻炼营销协作能力、积蓄营销职业的能量。

6.营销行为体验。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素质、拥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之后,与毕业论文同步,设置营销行为体验环节。运用“定点岗位教学法”要求学生挂职企业营销的管理岗位,在外聘“岗位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营销环境竞争态势,把握微观营销的运作过程,从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视角提出建设性观点与意见。以此来积累营销职业经验,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毕业论文。

(三)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需要在时间、地点、人员配置、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尤其需要关注下列问题:

1.关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组织。依托行业或企业的支持,聘请营销领域的成功人士与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且由专职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各方关系的协调工作,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营销体验的指导工作,保证体验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关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启动。新生一旦跨进校门、涉足营销领域,在进行专业介绍之时,需要能阐述营销专业特点,强调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架,分析专业学习的适宜方法。并指出获取营销技术、提升营销能力的有效途径,明确营销体验的目标要求和设置环节,表明营销实践的现实作用。 3.关注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需要与学生心智开放的程度相适宜,需要与其专业素质的成熟度相符合。在获得营销场景体验、视角体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完成营销思维体验、行动体验乃至角色体验的过程,逐步走进营销职场、确立营销观点、成就营销能力。

4.关注体验式实践教学与灌输式理论教学的平衡。实践教学只有与理论教学相伴而生、同步进行才能塑造合格的营销人才。实践教学借助理论教学的铺垫:学生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同时,经过营销实践的体验,不断摸索营销规律,创造性地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理论教学借助实践教学的平台:学生在获取第一手营销信息的同时,在经过营销理论的强化后,能加深对营销原理的理解,不断丰富营销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成果评价

评价是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如下特征:

1.评价的主观性。在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中,评价不存在客观的“标准答案”,即使追求精确化、量化的结论,其评价标准也具有主观性色彩。

2.评价的复合性。在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等都是教学效果考评的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对学生的专业体验进行整体性关注,采用多重标准,才能够对实践教学做出正确评价。

3.评价的模糊性。在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中,短期内对于体验效果难以做出精确的评价结论,只能得到相对模糊的判定。这源于两种因素:一是体验内容的连续性,二是体验内容的复杂性。

基于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特点,其教学效果评价注意避免下列问题:其一,参照实践教学目标,避免评价的巨大偏差;其二,参照体验的整体过程,避免评价的先入为主;其三,参照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评价的晕轮效应。

三、营销专业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感受营销职场氛围、理解营销职业艰辛、领悟营销运作规律,丰富阅历、陶冶情操、积累经验,增强能力,对于促进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固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实施流程和运行环节,构建了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框架,提炼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从而成就了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为市场营销职业化教育改革提供参照路径。

其次,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突现人本倾向。在施教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升华、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将学生置身于动态营销的情境之中,强化其营销职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专业素质的生成状态,为其步入社会谋职创业奠定基础。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

大学是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学习投入程度,更影响将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认同,因此对大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研究不仅有其理论意义,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认同的态度,则职业目标可能就比较明确,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而较低的专业认同则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较强的挫败感与迷茫感、在就业时轻易抛弃自己的专业,失去就业竞争力。我们认为,大学阶段就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一个合法延伸期,经过三至五年的学习,专业认同感逐步形成,进而影响个体今后的职业选择以及职场适应性。本文将对专业认同的内涵、前因变量、后果变量等进行梳理,以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国内对专业认同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倾向于其对职业的影响,如安芹和贾晓明(2006)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能否以所学专业来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并作为终身发展目标;而部分研究者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定义,如王顶明(2007)认为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探究,秦攀博(2009)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熟悉和了解自己专业后伴随着情感上的接纳和认可,最后主动积极进行相关学习和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研究者的侧重点是倾向于职业选择还是专业学习,他们都有其共同性:即他们都是在对职业或者专业认识了解的基础上从心底接纳和喜爱,进而付出的行为和努力,它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和评价四个部分。

二、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某一具体专业大学生进行的研究,且大多集中在年级、性别、学科差异的探讨。如杨晶(2007)研究发现高师学生对教师专业认同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

(一)专业认同的前因变量

目前,对于专业认同的前因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Phil-Mary(1997)认为,影响法学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是律师职业的职业发展问题、对该专业地位的不满等等;Herming(2001)认为是个体自身、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劳动报酬和职业定位四个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国内学者胡志海(2006)认为学生个体的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存在相关;安芹(2007)认为,对于咨询师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咨询理论、专业训练、是否定期接受独到等等。

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个体自身和外界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如专业本身、个体人格特征、个体学习成绩、外界认可度等等。

(二)专业认同的后果变量研究

梳理以往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个体专业认同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因此对专业认同的后果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发展。如Boyce(1995)研究表明,自我认同和专业认同的同一性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承诺与职业发展;Kristie(2006)认为专业认同是影响女大学生成就的最主要因素;安芹(2006)认为,专业认同会影响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专业热情与学习动机、工作的品质、咨询关系的觉察等等。

三、教育建议

(一)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教育

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了解,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和从众性,进入大学学习后会产生严重的专业认同问题。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聘请心理健康中心老师进行职业指导和人格测评研究,以尽量达到自身兴趣、能力与专业学习达到最佳。

(二)家长需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不懂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只是道听途说就对专业做出判断,并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父母需要在考虑专业的社会地位、就业前景等等,更需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在不能调整专业时鼓励子女积极适应专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较好的专业成绩则会促进子女积极学业自我,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 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98-1501.

[2] 郭胜忠,侯斌刚等.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专业认同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1(4):240-242.

[3] 陈有国.大学生未来取向、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

[4] 杨宏等.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9):152-153.

[5]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朱晓霞等.大学生专业认同形成机制及适应策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107-109.

[7] 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11):842-844.

[8]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幼教的情因素及其工作倦怠之影――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9] 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10] 陈萍,胡瑜.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J].理工高教研究, 2010(06):121-123.

[11]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2):83-92.

篇9

[关键词]法制建设;现代农村休闲旅游;女性;旅游者;服务者;诉求;职业素养

发展现代农村休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之一。把农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项目。不仅使旅游者领略和感受当地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甚至把休闲旅游产业、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高效益的多功能产业。目前,我国学者对女性休闲旅游的现状、特征、问题与吸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且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中认为休闲旅游产业、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文化对休闲旅游发展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张红萍《女性休闲的现状与问题》中认为透过休闲生活的质量,可以看到女性解放的程度。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从社会存在的阻碍因素、旅游环境中所存在的阻碍因素,女性个体中所存在的个体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女性旅游的阻碍因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吸引女性旅游的策略。新的《中国旅游法》的出台,使中国的旅游业逐步走上正轨。但是法制建设下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中,对女性旅游者角色的法律诉求与服务者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却是不多,且未受到重视。

一、女性旅游者角色的法律诉求

旅游者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女性旅游者,对旅游消费无论是在心理、能力、时间、保障上都有很多的诉求,并在努力寻求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1.消费心理和能力的法律诉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需要。把收入一部分用于旅游的观念,越来越受到女性的青睐。有的不仅用于国内旅游消费,甚至走出国门,去领略和感受世界各地的美景、美食、购物和文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明文规定,女性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家庭生活中都依法享有各项权益和权利。使女性旅游者有能力去旅游成为可能。

2.消费时间的法律诉求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第十条用人单位在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使女性上班族利用节假日旅游或带薪休假旅游有了法律的依据。

3.消费保障的诉求

作为女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中有:①交通、设施、设备、通讯等安全的需求;②消费项目多样化的需求;③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需求等。《旅游法》第四十九条明确作了规定: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第五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女者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和途径

现代农村休闲旅游中,女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代农村休闲旅游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女者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

1.生存技能的培养

《旅游法》第二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途径有①专业知识的培训,如组织学习旅游景点和文人景观的相关知识,举办各景点旅游知识的比赛;②专业技能的学习,如农用机械的使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技能的正确展示,如印染、织布等;③民族乐器的演奏,民族舞蹈的表演;④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⑤带有民族印记的特殊的生活场景如迎亲、祭祀等重大节日仪式的展演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培训,提高女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自身形象的打造

“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社交场合,个人的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个人的礼仪既包括个人的生活礼仪,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甚至外交礼仪等。要求仪容仪表得体大方,言行举止谦恭礼貌,热情主动,有礼有节地为顾客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3.服务能力的培养

女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对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化、规范化和现代化。(1)与人相处能力的培养。女性广泛服务于各旅行社、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各个地方,有的从事旅游产品的制作和经营等。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旅游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确有必要。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①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规范准确、吐字清晰、语音语调和谐流畅。②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态度认真、语气自然、是非分明、得体大方。③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女者无论是站在自身的立场还是对方的立场,都能以大局为重,讲究团队协作精神,以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2)化解矛盾能力的培养。在为旅客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如车祸、患病、失窃等突发事件或与顾客的矛盾和纠纷等,女者应充分发挥沟通联络的作用,化解企业和顾客的矛盾,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①以礼待人。孔子说:“礼者,敬人。”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遵循规章制度和惯例,有礼有节地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②以情待人。要善于洞悉旅游者的心理、旅游动机、心理需求、兴趣偏好使旅游者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③掌握沟通协调技巧。a、原则问题是非分明b、趋利避害c、婉转拒绝顾客无理要求d、微笑不语e、保护和尊重顾客的隐私。

4.寻求保护的能力

女者不仅应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寻求保护的方式主要有:①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②单位的保护;③个体自身的保护;④其他组织的保护等。农村现代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不仅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搞活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更为保护本土资源和文化、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法制建设下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对女性旅游者或服务者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信息化会是女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4-66.

[2]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

[3]张红萍.女性休闲的现状与问题.杭州:200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篇10

中式室内设计的内涵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式风格设计精神的内涵基石。现代风格的设计一般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风格设计在国内设计领域都处于领航地位。而如今的中式风格,把现代设计手法的优点和中国传统中式设计的独特内涵进行融合,使得现在的中式设计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许。

在经济迅猛发展、名族文化复苏的当今,国人重新审视文化价值取向。能符合国人的生活居住习惯,能适应当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能传承传统中式室内设计的精神内涵,是当今设计领域关注的重点。

当今的先进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多利用后现代的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以及内涵通过提炼和重组,以另一种包含有名族特色的符号出现在室内设计中。当今的中式风格,通过把现代的新手法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柔和、提炼,以现代人的需求打造富有名族传统韵味和实用功能的室内居住空间。传统中式设计的内涵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式古典设计的魅力

(1)人文关怀。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国文化的大量流入,各种新文化,新元素澎湃在我们周围,扰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找到自己心灵需要的归宿。然而,怀旧情结,我们依旧挥之不去,中式古典的家居环境,正是当今我们需要的家。室内设计中式风格的坚持是对现代人最好的人文关怀。中式传统元素所包含的清净、含蓄、温润、淡雅、端庄等内涵,清晰的表达出我们名族的特色,也是名族不变的需求。

当然,现在的中式风格设计也不是对传统中式设计的原版照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水平不同于以往,因此,当今的中式设计也要尊重现代人的生活、精神需求。例如,中庸是中国传统的生活理念,传统中式设计很大程度上都包含着安身立命的中庸之道,二当今的中式古典设计则把这种内涵巧妙的转换成适度、平衡。在室内施工上,也采用新的材质和不同的搭配,把现代家具产品特有的实用性、功能性融合到中式古典当中,做到对居住人的人文关怀也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2)别致空间。自古,中国人对空间的虚实存在有着微妙生动的辩证,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也展现出我国古人对空间利用的极高造诣。其中,中国传统设计中,最值得借鉴的空间安排设计方式,无疑是中国园林的设计。

园林布局手法主要有:框、显、遮、借等技巧,借助周围的自然环境,加入砖、石等元素,让室内室外交融共通,实现各种巧妙异常的空间布局。碧纱橱、屏风、帷幕等形式,让室内空间隔而不断、曲折回环,空间的层次美感,这种隔断方式,不是正真在于把空间隔离,而是又营造了一个新的空间,一道屏风,一展纱橱摆在那里,本身便是一道景致。走在居室之中,移步换景,诗意连绵。

(3)经典家具。中式家具,传承数千年,在历史流沙的磨砺中保留至今的,都是有生命的经典之作。现代家庭居室家具的要求,在于精,不在多,几件经典别致的家具就能彰显出居室主人的品味。现代家具中,依旧会经常使用借鉴一些中国古典家具样式。

桌。中式家具中桌的形式有多重:书桌、炕桌、方桌等。在不同的场合,摆设也不同。如居室中的厅堂,最好稳重端庄,一般摆设方桌,好的方桌一般用硬木材料打造。

椅。传统家具中椅子种类也很多:摇椅、圈椅等,都造型典雅,一般用一张茶几隔开两椅,整体格局即不显拥挤,更美观实用。

案。案多经过雕刻装饰,一般也陈设在厅堂之中,用来供奉神像。另外还有画案、书案,是主人挥毫泼墨的所在,反映了高雅的生活情趣。

(4)精美装饰。中式传统装饰多以国画、瓷器、丝绸、紫砂陶等。在整个空间的装饰中,饰品不求多,二需要在空间的重要位置有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精巧摆设,适当体现出主人的品味爱好。

本文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手法进行介绍:

①古代宫廷建筑的室内装饰,恢弘大气、金碧辉煌、亭台楼阁、四周雕梁画栋,建筑物布置讲究对称性,色彩要有对比,材料以木为主,多以龙、凤等为装饰图案。

②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雕刻艺术粗狂,样式淳朴、整体布局严谨、均匀、庄严、肃穆,展现一种特殊的雍容华贵。

现代之光

中式室内设计的传承发展,得益于它对人文精神关怀的尊重,对现在先进理念的综合也是重点。现代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工具,把生理学作为基础,心理学做指导,设计的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些先进概念的融合是中式室内设计发展至今的关键。在今天的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居室中,可以感受到古今的呼应,听到传统和现代的交流对话。中式古典室内设计的魅力,穿越历史,闪烁在我们

身边。

(1)职场设计

相对于一般的设计而言,职场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感受和日常生活的态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场人士的各项工作准则和身心感受也有所提升,可以说,职场设计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国的特色文化与职场不谋而合,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就使得职场设计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大气、恢弘,即便是很小的空间,也要体现出工作人士的个人喜好和性格特点,在步入房间后,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其次,职场设计在室内的表现力非常强,设计人员必须与职场工作人员充分协调后才能做出定论,否则设计出的成果是不完美的,设计人员将会与职场工作人员产生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2)发展设计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使得空间的安排变得更加理想化。在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例如,当下的很多家庭在室内设计方面,都希望保留一部分空间,满足今后的设计需求。无论是两室一厅的房子,还是别墅,都会在某些角落保留空间,便于屋主人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对室内做出微微的改变,以获得不同的设计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设计并没有想象的简单,往往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屋主人的需求来决定,整个设计过程有时会很漫长,有时会比较简单,主观色彩更加浓重一些,日后可以深入研究,促进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

设计的未来

随着中式传统设计风格在今天的发扬光大,境外设计师也开始重视对中式传统设计元素的借鉴。可见,在当今特殊环境下,中式风格设计无疑将在当今设计潮流中再次兴起,大展头角。设计出符合当今人需要的,即具有人文关怀又富有诗情画意的现代居所,引领新时代品质生活的潮流。

(1)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根据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特点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室内设计的未来需融入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在北京,最具文化色彩的室内设计就是“老北京四合院”,这种设计已经非常稀少,并且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要想在室内设计出“四合院”的感觉是相当不容易的。另外,中国文化色彩需走向世界,如同唐人街一样在世界发展,而不是仅仅在国内有所凸显。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国外设计对国内设计具有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着本土设计的发展和规划,日后必须将中国文化色彩,以发散式的思维去拓展和应用,让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屹立在设计领域的顶端。

(2)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

室内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色调以及在风格,都会影响屋主人的居住和日常生活。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是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在7层或者是7层以下的楼房设计方面,可以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主线进行室内设计。因为这种高度的楼房都是为了居住而设计的,与室内设计具有很强的联系,并且符合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特点。其次,在7层到25层之间的室内设计当中。应将居住和办公相互结合,我国正在朝着世界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居住和办公相结合是设计的重点内容。例如,国内工作人员对书房的设计尤为在意,特别是男士。第三,在更高层的设计当中,则要依据个人喜好来进行室内设计,尽量融入一些较为理想的中国元素,从感官上实现设计的更大进步。

结语

总之,对于室内设计来说,融入中国式的相关文化和装饰风格对于室内装饰设计具有一定的韵味。在本论文中着重针对其进行了细致性的阐述和分析,认为在装饰设计中融入理想的中国元素对于我国未来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