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篇1

关键词: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可持续发展探讨

近年来,土地开发成为重要的工程之一,进行的如火如荼,如何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做好土地开发规划的统筹工作成为目前土地利用的关键工作之一,本文就对我国的土地开况进行分析并且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现状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政策做了调整,其中主要包括资金的重新分配与项目管理制度的变革,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面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新任务,必须编制新的土地整理规划,明确我国的方向,确定的重点,整理的方向与目标,推进我国的发展。

2、实施存在的问题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的推进,影响我国的发展,从发展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传统规划与改革形势不适应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土地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根据过去土地形势所做的规划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过去的规划目标是为了补充耕地,实现占地与补地的平衡,将土地的数量作为重点开发,忽略生态保护,导致土地开发数量增加,土地污染严重,大量的土地后备资源被破坏。我国的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土地的使用认识不清,农村居民点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真正的规划实施范围却十分小。

2.2 过去的土地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现状来看,各省对土地的专项开发不够重视,部分提交的规划成果没有正式公布批准,导致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土地整理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划区实施,缺乏重点,综合治理的效果也没有预期的理想,没有体现规模效益,土地规划工作没有切实有效地得到开展。

3、如何实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1 土地开发规划指导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上升,如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土地规划的关键,要贯彻执行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基本理念,根据实际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群众中树立生态环保的观点,一定要避免只顾利益忽略可持续性,威胁到土地后续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处理好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的关系;要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土地开发规划的重要位置。

3.2 我国土地整理的潜力

了解我国土地的利用现状,详细分析土地整理的各项影响因素,提高其生产耕地的潜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补充耕地潜力等几方面来对土地整理的潜力进行分析、评价。

3.2.1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通过实践发现,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尽量减少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其生产能力。

3.2.2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首先要完善耕地的基础生产设施,提高生产能力;改造消除在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2.3 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开发

要想节约生产成本,就要注意集中田地与土地的合理规整,机械化耕作以及完善耕地的灌溉设施,提高水渠的利用系数,减少输水损失,降低灌溉成本,从多个方向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 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可以采用科学的措施来加强农田建设,提高区域景观价值,改善农田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来实现水土保护,减少由于沙化、盐碱化造成的耕地破坏,改善生态环境。

3.2.5 补充耕地的潜力改善

要想实现补充耕地就是要通过对现有的田地中的可利用资源重新利用,利用零星的散地来提高可利用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加强对宅基地的利用,增加土地的耕作面积;对矿山废地的利用,恢复其植被,平整土地;仔细分析辩证,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可利用面积。

3.3 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

从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其开发的重点,根据各地的情况,结合实际开发土地,实现全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3.1 农田建设与保护

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工程,农田保护与开发是实现土地管理的重点,必须注重农田的整理,提高资金与资源的配置能力,尽量倾斜于粮食主区与重点工程区域。

3.3.2 治理荒漠化工程

我国的土地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形势十分严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紧治理土地荒漠化,组织耕地荒漠化,保护现有的耕地不受荒漠化影响成为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3.3.3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

我国的丘陵占土地面积很大部分,受到气候的影响,其降水不均,水资源明显布局,导致土地贫瘠,肥力不足,地面植被差,无法发挥保护水土的功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紧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

3.3.4 复垦矿山工程

由于采矿破坏的土地成为土地资源破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垦率却较低,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很容易受到侵蚀,导致恶性灾害的出现,威胁当地的环境与农业生产,国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必须对矿业土地采取复垦,重新整理,恢复其生产能力,保护周边环境,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仍有待完善,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实践,不断地探索、创新来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篇2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思考 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求矛盾和资源利益冲突的凸显期。加强土地管理,严把土地“闸门”,坚守耕地红线,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充分认清形势

从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形势看,导致耕地减少的因素可概括为“占、毁、调、退”四个主要方面,而增加耕地面积的因素只有一个,即土地开发整理。其增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调整田块布局、归并零散地块以增加耕地;将废弃地恢复成耕地;将宜农未利用土地开垦成耕地。

土地开发整理是从耕地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落实耕地保护任务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清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努力提高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将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从重视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既要多造地,更要造好地,真正发挥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功能。

二、突出工作重点

1、耕地保护目标

要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2、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要紧紧围绕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坚持以建设促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3、现代农业和新农村

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县、乡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

要紧紧围绕重点地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投入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倾斜。特别要全力组织实施好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认真做好项目安排、招投标和实施管理等各项工作,使其早日造福人民群众。

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标准是技术法规的重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的依据,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体系,既是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宏观监管等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依据,更是多造地、造好地的重要基础保障。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统一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投资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强化资金监管

随着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投入规模会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加强项目审核和稽查,重点对资金的分配使用、项目质量、任务完成和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分配挂钩;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防范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篇3

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先易后难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的要求:

项目合法、以整理和复垦为主、位于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具备、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无权属问题、投资方向合理、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

在近几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项目区的选择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项目区选择的三个基本原则和八个具体要求,希望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址能有所裨益。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片块过于分散,有的项目片块过多,相隔太远,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是项目基础设施条件不具备,即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统、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具备。三是项目区位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宜开垦为耕地的地区,比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退耕还林与还草的生态脆弱地带不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四是项目区水资源无保障,比如华北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的漏斗地带,生活用水都十分紧张,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要靠大量打深井。像此类干旱缺水地区不宜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五是项目将林地、草地规划为耕地,不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方向。六是项目建设规模超出规定上限或者低于规定下限,项目新增耕地率低于规定下限。《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申报国家投资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不同地貌类型项目的建设规模、单片规模、片数、新增耕地率分别做了明确规定,对于申报基本农田整理的项目新增耕地率可按不低于3%掌握。七是项目建设区属于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项目受益主体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或个人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暂不申报国家投资项目。”八是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限制为其他用途的土地规划为农业用地,如湿地开发、围湖造田、毁林毁草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九是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如工程内容主要为草场改良、矿区生态重建。十是建设大片经济林或生态林。这属于投资方向错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项目,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其用于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

项目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项目区应是一个彼此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人为的割裂与随意的划定都会破坏项目完整性,难以实现项目区整体的目标。项目区地块过于分散,片数过多,或者项目区内与区外严格分离,割断区内与区外的联系,给项目区的实施或完成后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困难与不便。项目区的选择也应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现实中经常出现两种不合理的做法,一是划定项目区时的“平均主义”。如某县申请一项目,其行政范围内有四个乡镇,项目申请人可能出于某种良好的愿望,每个乡镇都确定一个项目片,这种照顾“平均”的做法“合情”但不“合理”,会给项目规划和实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项目区的选择应相对集中连片,体现规模效益。二是划定项目区时的“随意主义”。如某县在申报项目时,根据确定的规模的大小直接在地形图上随意“画方块”、“画圆圈”。忽略项目区内部的相互关系,破坏项目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选项时要考虑本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注意项目区周边基础条件,如道路是否畅通等。

先易后难原则

我国农用地开发整理工作刚刚开展几年,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有所欠缺,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因此,应该优先选取投资环境好、风险因素小、施工难度小的项目。项目投资环境指土地资源禀赋优劣、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态度和参与积极性;风险包括生态环境条件、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施工难度主要由开展项目所需的技术、资金决定。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整理的效果,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减少项目的风险,是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而项目建设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是项目选择时要慎重考虑的。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整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尽早体现效益、鼓舞工作信心大有益处。

因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不宜全面上马、遍地开花,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合地方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工作难度小、工程量小并具有较大规模的区域优先进行开发整理,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效益。

效益最大化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开发整理追求的是综合效益。效益最大化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选择项目区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效益问题。只有效益好,土地开发整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效益好,才会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该项目的开展才会对其他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起到带动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

项目区选择的具体要求

项目合法

“合法”是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合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二是符合相关规划。项目合法性要求阐明该项目实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一致。如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是否一致,土地开发是否经过依法审批,是否依据规划避免了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地等。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规定:“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以整理和复垦为主

首先,我们要清楚土地整理的概念及其涉及的内容,从广义上讲,土地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在选择项目区时,应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当选择开发项目。《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选择国家投资项目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主,严格控制土地开发项目。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荒滩、荒地开发项目,可以适当申报;荒山和严重缺水地区的开发项目,原则上不应申报。”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600公顷以下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开发60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为了鼓励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指出: “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具体政策的执行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位于国家重点支持区域

《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要建立项目指南制度,促进资金与资源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上述区域相重叠的,原则上选择其中一种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予以支持。重点支持上述区域内符合以下条件的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1)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不充分,整理后新增耕地量较大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项目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幅度较大的土地整理项目;(3)对责任人灭失的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新增耕地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的土地复垦项目;(4)水资源总量不足地区的节水效果好、农田灌溉保证率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结合村庄治理开展土地整理,群众积极性高,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6)结合中部崛起,开展沿江、沿路、公路铁路建设后沿线农用地区域改善生产条件、效益明显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申报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位需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或需要地方资金投入的项目,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提供资金承诺函,并按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出所投资的工程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条件具备”的要求似乎与前面所讲的重点支持“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项目要求相互矛盾,其实不然。前者是指项目区应具备一定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具有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可能性;后者是指项目区内农田灌排条件、交通条件等较差,具有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容易见到成效。在这点上,我国与国外土地整理的要求是一致的。如德国在进行乡村土地整理时的选择条件是:该区域在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阻碍生产的因素,诸如农田形状破碎、道路通行不便、水利设施不全、开发水平不足等等,但要求整理区域具有一定的交通与水利基础条件。

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选择还应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力。水资源无保障、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不宜开垦为耕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资源或环境条件恶劣而曾经撂荒的土地不应纳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范围。“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围湖造地,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逐步将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坡地实现梯田化。”

无权属问题

在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时,要摸清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有严重权属问题的土地不应纳入土地开发整理范围。权属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在土地权属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及时调处;一时无法解决的,暂不将争议土地纳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范围。”二是项目受益主体不符合规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暂不申报国家投资项目。”

投资方向合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从前几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看,有些项目工程施工费主要用于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虽然有意义,但不符合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法律规定,因此存在投资方向不合规的问题。例如,东北某项目规划建设的防护林、水保林、经济林过多,占总投资的50%以上,超出国家投资范围。北方某项目位于典型的牧区,为矿区生态重建项目,项目的实施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不属于耕地开发项目。上述两个项目,都存在投资方向合情、但不合规的问题。

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申报重点与示范项目的规模作出了规定(见下表)。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项目区片块规模下限可以适当放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补助项目规模要求为:项目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山区100公顷(1500亩),平原地区200公顷(3000亩)以上。规模不宜过大。

篇4

【关键词】领导重视;科学规划;优质高效

松滋市地处湖北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56.88万人,土地总面积1433.18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区,山区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40.9%和43.3%,土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多年来,松滋市把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努力搞好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山、水、林、村土地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自2001年以来松滋市实施国家和省、市、县四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0个,累计投入2.1亿元,项目总规模0.913万hm2,新增耕地0.10万hm2,确保了全市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为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松滋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及经验

松滋市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了耕地,缓解了突出的人地矛盾,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也保障了全市城市化、工业化用地,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二是经济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如毕郭镇近年来共组织土地开发整理2390hm2,新增耕地面积达333.3hm2,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甜瓜生产基地,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三是生态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生态系统得到保护,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干旱问题,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林木覆盖率。

1.1 几点经验

1.1.1 提高认识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关键。松滋市委、市政府对土地开发整理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

1.1.2 多方筹措加大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保障。目前,松滋市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后备资源潜力较大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二是严格按标准收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地方返成部分和耕地开垦费,全部用于土地开发整理。

1.1.3 完善制度规范化管理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松滋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松滋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松滋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招远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出台,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工程质量,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 松滋市强化土地开发整理的对策

2.1 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单靠哪一个部门难以为继,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争取多渠道投资,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项目所在镇相应成立镇长任组长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和协调,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健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和镇、镇和村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的职责和任务,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造福子孙后代。

2.2 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随着实践的深入,土地开发整理从立项到实施,从项目管理到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国家、各省投资的重点项目要全面实行公告制、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五制”管理方式,项目库项目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平衡推进,稳步发展。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引导和调动集体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方集资搞开发整理。相应完善提高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土地开发整理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制度、异地占补平衡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竣工项目奖励制度、镇村干部责任考核制度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康、良性的运作机制,实现项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篇5

关键词:土地开发;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指的是依据开发目标和规划,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土地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利用效率,真正的实现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最终赢得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认识不足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适用于广大农村的项目之一,人们对于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只是知道这项项目是一种德政工程,所以大家对这项项目具有很大的期望,期望通过这项项目的开展能具体解决大家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人们对于项目的具体开展流程、以及项目的长远意义并没有良好的认识。当土地开发项目涉及到其自身的利益时候,人们就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的为项目开展提供帮助,甚至破坏项目的正常开展。如在某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项目材料的运输车队需要经过某村的自建公路,所以当地村民就提出了收过路费的要求,甚至有的村民会在路上设置障碍,破坏材料等。

2.2、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项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完善的制度指导,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但是其根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很难保证项目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制约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容易抓住制度的漏洞,以非正常的手段搞政绩、急功利,常常存在表面应付的情况,这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正常开展,使开发整理的土地项目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3、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但是我国目前采取的管理方法仍在沿用传统的陈旧管理技术以经验管理为主,通常是通过定性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与评价,缺少系统的方法对开发管理过程进行整合团。传统的开发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比,缺少定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传统管理方法将对土地开发管理以及开发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

2.4、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

在制定土地开发规划与整理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也有利于保护改善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缺少科学方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对耕地的土壤进行化学性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土壤的肥力不足,使土层产生板结等现象。

2.5、项目资金短缺、使用中介缺乏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项较为庞大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较多,有关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不是根据具体项目所需要的情况而定的,而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受投入资金量而具体执行,这样的模式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很难开展,对于项目开展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某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资金量而进行了工作,但是其功能工程的整体性就没那么完整,所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不满,纷纷要求增加工程。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常常会借助于一些中介结构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介机构的资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存在一些中介机构业务水平低下,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的中介机构在工作中,常常会脱离项目实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施,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

3、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措施

3.1、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农民作为土地的主人,应确保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农民亲自参与土地开发与整理。具体是要制定出引导政策,通过宣传与沟通,使农民了解土地开发的重大意义,并在制定土地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诉求,使土地开发与管理更加科学。

3.2、制定实施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首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土地规划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包括的内容有:对农业耕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对城镇化经济用地的开发规划等。进行土地开发规划设计,要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做出科学规划,在规划出土地用途的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遵循因地制宜开发原则,有效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土地资源。

3.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首先在实际的工作中哟啊加强项目实施进度管理,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落实方面入手,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计划书;其次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有效监督,对于不合格的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勒令有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再者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出现投资的盲目性,对于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需要严格的给予审评,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3.4、加强施工验收管理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工程验收制度,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其次,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项目进行自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再者,强化项目资金审计工作,只有对项目实施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的结算;最后还要做好相关资金的支付工作。要特别的注意在项目施工验收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移交,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投资方扣除工程费用的5%,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无法进行修复,保证金不给支付。对于质量保修期过后的管护工作及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前也应该重点考虑。

3.5、加强施工生态环境控制

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才能保证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获得平衡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农业用地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对低产田地的改造,完善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大力度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通过植树造林、人工种学等措施绿化荒山,提高地表植被率,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提高本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率,使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用地的增多以及农用耕地的逐渐减少,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严格的控制了城市发展对农用耕地的占用,充分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及时正确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此增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洁.浅谈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6:86.

[2]马照亭王婷武玉龙等.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4,07:72-75.

篇6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限制,潜力非常有限。据测算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毁等原因,全国平均每年将减少耕地53.3 万h m2以上。按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耕作层应仍具有粮食生产能力,超规划退耕还林、还草不作为耕地减少来测算,要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全国平均每年补充耕地应在40 万hm2以上,补充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

1 土地开发整理的概述

1.1 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

所谓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高速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三方面内容。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

1.2 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我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开发整理工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

2.1 法律、法规政策尚未完善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10月颁布了《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虽然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但未将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土地置换调整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及农村经济配套政策等上升为法规意识。

2.2 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大、见效慢、不出政绩,因而对土地开发整理漠不关心;一些群众则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不落实,怕自己辛辛苦苦整理而得到的土地难以受益;有的则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影响面大,牵扯利益众多,具有畏难情绪。

2.3 人才缺乏,管理培训滞后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如: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土方工程、建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农业设施工程等众多分项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这为管理带来困难,最主要的是人才短缺问题。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于人、财、物等条件的制约,缺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导致通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匮乏。

3 对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法律体系

我国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社会,依法治国是我们治国方略和神圣目标。只有将土地开发整理纳入法制轨道,才能更好地开发这项工作。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规外,还应尽快出台《土地开发整理办法》、《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

3.2 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走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道路。

由于自然界的风蚀、水蚀与荒漠化,工业化、城市化中的耕地资源转移和流失,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过垦、过牧与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污染,使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农耕地资源不断的损失和减少,造成了相对稀缺性。

3.3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整理过程既涉及法律、政策和经济相关内容,又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其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对从业者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应该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土地整理技术保障队伍,经常性地对专业队伍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土地整理专业队伍的技术和政策水平。

篇7

【关键词】 信息化 工程测绘 土地开发整合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但又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地籍、工程测量等专业测绘,比这些测绘工作更细致、更具体、更特色,同时更讲究方法。本文在探索与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阶段性归路及相关内含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的测绘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不同种类的信息化工程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一些测量仪器先对实地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成图系统将测量情况在图纸上进行显示,最终形成土地整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包括潜力分布图、设计规划图和施工图等在内的相关产品。在土地开发整理的不同时期,对成图技术手段、测图精度和图件比例尺等环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针对土地整理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需要,测绘人员应以地图制图的原则绘制小比例的现状图;而针对土地整理设计规划和施工方面的要求,使用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时必须执行较高尺度标准。

2、信息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到不同阶段,测绘工作也会针对不同阶段特点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本文主要将服务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地籍测绘服务,另一方面为工程测绘服务,下面针对它们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探索和分析。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从预测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在土地的开发整理过程中,测绘方法是在不同阶段所使用的勘测图,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它能为项目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在每一个阶段做出科学性决策,节约项目投资,规范工程作业,是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

2.1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应用

它能够对那些没有规则性界线的土地进行裁弯取直作业,对土地进行精准、详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期工作即土地登记和统计工作提供详实、准确地数据资料,从而为其绘制所需图纸提供相关信息。而基于地籍测绘基础上对地籍图的使用,是为了对土地进行补充调查和补测而实施的一项需要全部土地使用者都参与其中的测量活动,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日后土地使用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基于此,地籍测绘工作在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合法性,并确保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在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应用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到的土地进行整体地形地貌的了解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城区改造、人口迁移和损失评估等多方面问题,为了使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对整体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为工程前期审批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项目工程进行准确预算,才能为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在土地开发规划阶段,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部门提供必需的数据信息是地籍测绘工作的重要任务。

2.3在土地工程实施的中期的应用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入中期阶段,测绘工作主要负责向项目监督控制部门和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相应数据信息。在中期阶段,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步入正轨,此时该项工作的控制和协调环节可移交给统一工程监理部门负责,施工单位只要以专业测绘部门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为依据,通过设计审批方案后就可展施工测绘工作。

2.4在竣工验收阶段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测绘数据的作用更为重要。此阶段的测绘数据会作为工程项目的存档资料进行保存,同中期阶段相比,竣工阶段的测绘工作对精度有着更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验收工作的有效性。

3、土地整理中的测绘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测绘工作应结合工程自身特点,严格暗中合理选择、符合要求的原则为工程项目提供与之相适合的数据信息,确保测绘精度和工程成本的相对平衡。

3.1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

针对起伏变化不明显、地势平坦的地区选择大比例尺即可满足土地整理项目要求;而对于起伏变化较为明显且地貌复杂的土地整理项目则需选择较小比例尺。

3.2合力布设高程网点

高程网店对测绘工作的精度有着直接影响。较大的网格实测适用于较为平坦的地区;较小的网格施测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

3.3在测绘区域内合理埋设标石

标石是用来对测绘期间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标记的,以便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

篇8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整理;改进建议

1.土地整理测绘概述

1.1土地整理概念

广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有两部分:市地整理、农地整理,而狭义上的土地整理则指农地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了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以土地的利用要求与计划为依据,充分利用相应的法律、经济行政法规以及工程技术等,从全方位进行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从而达到优化利用土地结构、合理布局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增大可利用土地的数量,进而更好地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循环。

1.2土地整理测绘的涵义

所谓土地整理测绘,即是指依据土地的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施工放印⑾钅靠⒐ひ约昂笃谄拦赖冉峁与要求,结合必要的测量仪器、成图技术等,在野外收集一系列的土地空间数据,用以进行土地的整理规划设计、工程量的预算、施工放样、项目竣工后期评估等相关的工作需求。

2.土地整理中测绘工作基本要求

2.1土地测绘主要服务对象

土地测绘就相当是一张土地的未来蓝图一样,需要对其实际的可行性、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等各方面进行探讨和说明。通过实地了解土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地籍调查等措施,服务于土地整理项目的正确规划、权属调整、新增耕地核定以及工程施工等各个方面。

2.2土地测绘的项目要求

在实际的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往往对测绘工作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土地的开发整理前期,要求数据具备较高精度。因此,就测绘技术和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概预算以及投资预算、项目方案经济性等综合方面来进行分析,应当尤其注重对于测绘特点的充分考虑与分析。

3.测绘技术在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3.1关键点的测量工作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中,将有关高程趋势变化特点予以反映的点位称之为关键点。在一般意义上的地形测量工作过程当中,测量数据的获取往往按照整体局部的方式研究。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测试数据获取及处理的效率性,要求测量方式的选取以网格测量位置。结合不同土地开发整体的情况,而本能性的采取由整体至局部的应用模式。从而要求在土地开发项目过程当中,具体针对土地开发整体前期阶段所对应的基本工作效率高程点才会同样如此,而对于阴阳怪气的工作方式甚至无法实现关键点位置或者是出离线位置的可靠性保障说也模式。

3.2测量精度的合理性

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测量整体在精确性方面的要求较低。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比例尺的选取需要充分体现区域应用的特点。实践工作中,选取最为合理的比例尺,一方面能够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工作要求得到实现,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开发阶段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4.土地整理中测绘技术应用改进建议

现代测绘管理技术在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其贯穿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与普通的测绘技术有着许多不同点,这就要求了现代测绘技术必须比地形测量等工作更加细致和具体。于此同时,也要更注重测绘的方法,因为,现代测绘技术决定这工程项目的预算准确程度。现代测绘技术无论是在土地的科学研究,土地开发投资的成本节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工程,无论是前期的决策、设计还是中期的实施,以及后期的竣工收验环节,土地开发整理都起着支撑作用,其在各个阶段展示着不同的作用,对各个阶段的测绘数据要求也大不相同。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一般区域较广,地形较为复杂,国家投入较大。在进行测绘工作时,在保证测量结果符合整理需求的基础上,也必须尽量节约测绘成本。例如在测图比例尺的选择上,就可以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对地势平坦、坡坎起伏不大的区域,可以考虑选择大比例尺测量,一般1:2000即可符合要求,在高程网点的布置上,平坦区域一般以60米网格施测等。采取类似措施,不但节约了测绘成本,而且提高了测量效率。

在决策阶段的重点测量分析包括:关键点的测量、坎上坎下均测、细部测量的注明等。下面对以上三点的测量进行详细的说明:(1)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位,例如坡顶。在常规的土地测量过程中,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先假设存在点与点之间的变化是平缓的,由此假设为基础进行先整体后局部的测量方式,在为了追求效率的时候,往往会化成网格式进行测量,根据不同比例进行高程测点的布置,然后在成图之后,依据每个测点,勾画等高线。在土地的开发整理前期工作时候我们采用画密网格的方式,主要进行对关键点的测量,排除假设造成的影响不事先进行网格画定。在旧村复垦过程中,关键点的测绘尤为重要;(2)坎上坎下的均测。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为了满足能够精确的计算预算,为预算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我们通常在地形测绘中不仅仅之测量坎的平面位置,更要对坎上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进行测量;(3)细部测量注明。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细部测量与我们平常地形测绘中得细部测量是不同的,在平时的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细部侧量仅对局部地区进行详细的测量,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细部测量则要求更为的详细,其测量包括:建筑密度、树木、人口密度、容积率等。

5.结束语

现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有效的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确保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姚益飞.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1:308.

篇9

关键词:测绘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概述

1、土地开发整理的定义

土地开发整理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土地开发整理是以有效耕地面的增加面积并以耕地质量的提高为中心工作,通过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置地等实行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的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2、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现状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土地资源的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关于测绘工作的部分,不按标准进行,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甚至有些测绘成果是伪造出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行。 加强测绘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水平,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走上健康的轨道上来。

二、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在土地的开发整理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土地状况的情况合理采用相关的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于测绘工作的展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土地开发需求开展工作,将地籍测绘和工程测绘进行合理应用。

1、为土地工程开发整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中,只有运用科学的决策才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环境、经济和资源的前期工作的信息采集,并与为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进行指导。这些要素也是工程测绘的基本内容,使用数据库将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做好工程前期的预算也尤为重要,可以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确保工程方法的全面有效实施,促进预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2、规范工程的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是对国家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重要建设工程,其操作实施的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施工标准,制定适合的施工设计方案,对于测绘的基本资料要进行详细的核实,并确保其准确性。土地开发整理的施工设计作为工程前期的重要准备工作,对于土地整理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工程施工的设计中,要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详细规划,避免产生一些不避免的麻烦,导致工程的成本增加。所以,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比例尺设置,一般是 1:2000的比例,来应对土地地势起伏变化不突出的土地特征,而在一些土地结构过于多样的地区,应该适当调整比例尺大小,选用 1:1000 的比例尺。而且,在成图规范的标准要求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测绘平台,发挥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和海量性特性,将多种土地开发整理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以促进相关决策的科学执行。

3、节约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是个需要巨大投资的工程,其工程在施工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才能进行。因此在施工中,可以采用概算控制预算和预算控制决算的方式来进行,将工程建设的资金应用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从工程的初期就注意资金的控制和节约,从而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打好基础。在这个目标的实行中,需要将工程测绘的成果进行高度把关,使其数据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能够反映土地开发区域内的基本现状,促进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进行合理的投资计算和效益分析。

三、测绘工程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1、地籍测绘在工程前期的应用

地籍测绘的主要测量对象是无规则性的土地,通过裁弯取直,实现详细而精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相关数据资料,进而为图纸的测绘提供相关依据。地籍图是在地籍测绘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补测、修测编制而成。地籍图的编制,要让土地使用者、所有者,以及周围邻居都参与其中,并要获得他们的认同、签字,从而避免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因此,地籍测绘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合法性及其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开发的前期及设计阶段,要求评价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评价旧城改造、旧村复垦造成的损失及搬迁人口,使用数据详细地描述旧城镇的道路、地下管道,以及与项目相关的破碎地形地貌。其中林地、农业基础设施、坟墓的面积及分布方面的信息,在实时性、准确性上的要求较高。全面预测、分析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确保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土地开发规划阶段,地籍测绘还肩负着为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工程设计提供必要数据支持的重要任务。

2、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阶段,需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道路、沟渠等,也即田、水、路、林、村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进行详细调查测绘,以使决策和设计迅速、准确。这一阶段对测绘的要求最高,内容要求比较详细,是设计单位编制设计的依据,合格的测绘成果能够保证设计的完善与准确,而成功的设计不仅能保证设计的优化、合理计算投资、准确地进行效益分析,还能更好地指导施工作业,也是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的比照。

具体地说,这一阶段的测绘主要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现状进行勘测,并绘制项目区现状图,进而以现状图为基础底图设计编制项目区规划图。首先,要对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分析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状况,合理确定测量选取的投影、坐标系及测图比例尺,依据相应的测量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详细测绘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田、水、路、林等现状内容;同时,在测区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便于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阶段

在整个项目正式实施后,施工单位或业主单位,可以根据测量过程中设置和使用过的控制点( 界) 石,通过技术恢复或者在保护比较完好的情况下,直接可以使用,进入施工。所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需的测绘工作虽然分为多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实施人员、单位以及精度要求都不同,但测绘的基础作用是相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完善一套技术规范要求,使各阶段的测绘成果可以重复使用,即保证了精度,也节约了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工程结束后,在验收过程中,需要提供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竣工图件作为验收的基本依据,竣工图是应该和原来的规划设计图相对应的,以便验收和比对。

结束语

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测绘数据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理想的测绘成果应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地类等现状信息,无论是组织施工,还是竣工验收,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而竣工验收测绘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工程量统计和验收结论,需要更加严谨认真。

参考文献

[1]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2] 李延国. 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4.

篇10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应用;创新

1 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目前土地管理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具有位置精度高、地形地物要素详尽等特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及其测绘成果的应用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日趋深入开展,对测绘成果资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模式的一些转变。为了使二者能够更好的结合,因此有必要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应用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2 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2.1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一般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勘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部分,其中地形勘测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勘测与地形图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土地权属及界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界线、测算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勘测定界图编辑等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属于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测绘手段和方法上,既有采用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类似的综合处理的作业方式,也有采用常规的工程测量或地籍测绘所使用全站仪、GPS等全野外作业方式;一般为大比例尺(常使用1:2000、1:1000或1:500);要求测绘出明确的权属界线;需要按照土地利用分类划分土地类型,并进行分类面积统计;要求有准确的高程和等高线。

2.2 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性的应用及特点

通常一个完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对测绘手段的选择和技术要求均有所不同。

2.2.1 可行性研究阶段

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所使用的测绘成果资料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年度变更成果。该测绘数据成果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正射影像,经过外业调绘和相关内业工作处理后取得。调查比例尺通常为1:10000,局部地区采用1:5000。由于卫星正射影像本身的精度限制,以及人工调绘和内业转绘等各个环节的人为误差,导致土地查的测绘数据成果精度有限。加之,土地变更调查通常为一年一度,因此在某些土地变化较快的地区,往往存在变更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在该数据成果中不能得到较好反映。

2.2.2 规划设计阶段

为了弥补土地利用现状图在精度和现势性方面的缺陷,土地管理部门规定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采用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项目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通常情况下,要求按照1:2000比例尺进行全要素地形图测绘,在项目涉及的重点施工区域要求按照1:1000比例尺测绘。一般采取先开展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的全野外现场数据采集。控制测量多采用GPS、光电测距导线为主导的方式进行。起算数据常采用双频GPS接收机静态观测,与国家GNSS连续跟踪站同步观测数据联合解算,或者由项目区外高等级测量控制点引测。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定位首级高程控制点。控制网采用GPS技术布设时,各等级控制点可不分级,一次性布设为全面网而整体平差,但是高等级点之间应以直接基线连接。

碎部测量则一般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采集数据,测定项目区的地物、地貌特征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高程,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特定的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

在形成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础上结合地籍权属资料以及土地利用分类划分和面积统计所形成的勘测定界成果资料,作为规划设计的直接基础资料使用。

2.2.3 施工管理阶段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施工管理阶段,由项目施工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成果以及规划设计资料进行施工。通常由于施工时间和规划设计时间有一定间隔,因此有必要对施工内容进行前期测绘数据的核实,针对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补测,进一步反馈到规划设计中。一般仍旧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此外,还要设立专门控制点,进行工程施工放样。这个阶段的测绘工作,主要是保证规划设计内容的落实,对施工整体情况实现跟踪管理。

2.2.4 竣工验收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开展竣工测量和竣工图编制工作。和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应用类似,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只是该阶段的测绘内容,重点针对建设单位实际施工的区域。主要包括:(1)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坡改梯和格田整理区域,需测绘施工的区域边界范围、整治后的地形坡度情况、田土坎以及修建的配套沟、路的位置及走向;(2)线状工程,需测定施工的沟渠、道路的位置、走向、规格、材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涵管、挡土墙、错车道、人行桥等)的点位、规格及数量信息等等。将形成的竣工测绘成果和施工前测绘的地形图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对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也可以对建设单位落实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

3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目前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大多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不管是全站仪还是GPS,都需要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受到实际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这种作业方式一般耗时耗力,作业成本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方面技术应用也日趋成熟。现在的无人机航测系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升空准备时间短、操作控制容易、起降场地要求低、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地形图测绘面临的困难,航测也成为地形图测绘的新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已经在土地确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要求类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测绘工作对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述分析可见,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所具有的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充分地适应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可以加强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相关要求和特点,并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劣性。结合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相关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看,从精度要求方面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能够明显优于其他摄影测量方法;从成本和效率方面看,其相对于全站仪或GPS测量等传统方式也将是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中的良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吕立蕾.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2):116-122.

[2]李萌,李媛,宋文平.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土地确权应用中的探究――以陕西试点区域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76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