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屈凤杰(1978- ),女,吉林通化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3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创新为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专业的发展决策关系到学校的资金投入、设备场地的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所以学院充分调研了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就业情况,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环节中,学院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基础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多元化的教育观为基础,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高素质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生物科学专业研究领域及专业发展前景
生物是一门跨领域宽、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的,由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其在医疗、保健、农业、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北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隶属于北华大学师范分院(以下简称“学院”),其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学院教育专业领域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制造业生物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生物化学产品以及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学院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贯穿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中,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是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在偏理的工科上,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中等以上学校进行生物教学和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及其他复合型人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除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即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将知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先进知识及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相关生物科学产业的政策法规、产权专利等条款。
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可以通过整合传统的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来构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原有的资源浪费与闲置,而且也为新专业建设提供了较高的平台。在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联合生物与化学,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在必要的主干课程以外,加入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前沿价值的知识以及能够反映生物学科和化学学科交叉的应用知识,譬如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在跨学科基础必修课体系中,加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和相关实验;在专业学科必修课、选修课中,有意识的侧重了与化学学科相连的课程。生物科学专业隶属师范类专业,因此在学科教育专业课中,安排了中学生物讲授的相关课程,如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物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更加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在传统的生物科学专业中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在生物科学专业中更强调应用性。所以在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时,把资源植物和动物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来实施。不仅突出了重点、难点,形成了分层次的立体结构,还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未来趋势,熟悉生物化学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参与启发式、案例讨论式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论文式的考题及综合实验技能考核作为重点的考试方法。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1.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良好条件。适当地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加大实验课教学的比重。结合学院教师的科研实际项目或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实际的科技前沿。教学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着重实验技术的原理与程序的训练,减少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加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重,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者科研项目,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实验中心已经建成。实验中心是大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实验室长期坚持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在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与综合设计”一体化的“层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该实验中心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断探索和建设具有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实验课课程体系,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实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2.实习课程。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中寻找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有效地缓解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外派大四毕业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兼完成毕业论文的形式,既可满足企业的需求,锻炼学生,又可以扩大实习基地。学院师生动员各种力量,整合办学资源,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扶持实践教学方面的教研项目,使学校与基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促进合作关系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数量较多,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教授、副教授帮助年轻的教师参与项目,同时聘请企业中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举办生物科学知识的讲座,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不仅积极引进人才,还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读博、访问交流。实行淘汰制度,为有能力的高学历的人才让路。
多年以来,学院形成学术梯队合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教师能够自觉地吸取前沿知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五、管理机制的完善
为适应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水平要求,不断完善生物科学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考试、评估体系。对已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关注,这样不仅有助于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还能为在校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诸多的部门,需院校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司其职,在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晓倩.地方高校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4).
篇2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七朝古都开封诞生。当时,该校是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从留学培训基地到师范院校,再到学科齐备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的发展植根于学科建设的沃土。
1923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应运而生。这个如今的王牌学科在当时并未得到一帆风顺的发展,1950年和1962年,河南大学办学历程的两次变革成为生命科学学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直至1987年,新的生物学科从零起步,重建并开始招生。
再次起航,河南大学的生物学科发展速度惊人,一举夺得了河南省高校的数个第一,创造了在相对不发达地区和非中心城市学科建设的典范,也在全国相关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优势学科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这所百年高校中,产学研结合一直被视为学科发展的黄金法则。
在教学上,作为河南省的龙头高校,河南大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2003年,在学位点申报工作中,河南大学获得了植物学博士点,实现了河南省生物科学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2007年,河南大学取得了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1年,河南大学获得了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现在,植物生物学研究团队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内地8个植物学研究团队之一。
令人振奋的还有两个突破:第一个是依托河南大学等单位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立项,这是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第二个是以宋纯鹏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团队申请的“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获得立项,这也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对生物学科建设经验做了深刻的总结:一是树立了人才第一、学术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创造了团结协作、凝聚人心的工作环境和学术团队;三是拥有了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四是建立了相互支撑、各有侧重的运行机制(学院和重点实验室);五是夯实基础、未雨绸缪,抓住了每一个发展机遇。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宋纯鹏,“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原学者、河南大学副校长兼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生物学科的带头人。
自生物学科重新起步,宋纯鹏就来到这里工作,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他认为,在生物学科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站得住脚并取得突破,一是要创新,二是要坚持。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取得一流成果的保证。坚持就是需要你有马拉松的耐力,需要你耐得住寂寞,需要你遇到任何困难不低头、不后退,勇往直前,甘心把自己融入平凡的事业中。只有与这种心态和精神相应的行为,才能孕育出生物学科今天良好的局面。”宋纯鹏解释说。
2011年4月18日,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基因挖掘、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和棉花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等,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实现了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也圆了河南大学多年的梦想,为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河南大学也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研保障。”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说。
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骁表示:“中原经济区提出不牺牲农业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这给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对于河南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生命科学学院的名誉院长、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主创者之一,山仑院士表示,逆境生物学的研究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设,侧重和本省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也要和生态学紧密联系。农业科研的创新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开展不起来。
山仑院士对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非常认可,他说:“河大的生物学研究发展速度非常快,早期因为院校机构调整,后来成立起来的生命与科学学院以年轻教师为主力,但是后来者居上,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逆境”中华丽提升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整体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加快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核心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宋纯鹏每每回忆起实验室的创建经历都会感慨不已。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技术平台为基础,已经成为植物逆境生物学原始创新和交流平台之一。实验室依托特色技术体系,如测定细胞膜离子通道的膜片钳技术、检测活体细胞成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遗传学材料筛选的远红外成像技术、基因表达分析的基因芯片技术等,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合作研究,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aron Ciechanover 教授在内的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实验室访问交流。
篇3
【摘 要】教师有效的教学预设,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本文从三个方面即预设情景与学生思维产生共鸣,预设问题思维含量适中和教学预设具有弹性,总结了利用教学预设指导并促使学生不断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生物学课堂;教学预设;实践
有效课堂教学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设计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精彩的课堂生成源于精心的教学预设。本人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研究学生的学情基础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精心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本文就教学预设的做法作一探析。
1. 预设情景应与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预设教学情景做好新课所需的知识衔接与铺垫,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只有预设的情景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在学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才能催生精彩的课堂生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先天和学习行为”一节,教师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地吃食、睡觉。经过主人的训练,他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大小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主人对她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教师讲完后,提出问题,想一想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大小便吗?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问题刚落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会”与“不会”,老师紧接着追问“你们能够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很自然的引发了学生思维的触角,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了感性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逐步抽象、概括,获得生物学重要概念:先天和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引入时以讲故事提问学生答疑,很好地创设了学习情景,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探究,变被动记忆为理解记忆。
2. 预设问题思维含量适中,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 教师利用教材,预设学习活动过程,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但是教学预设设置的问题难度不要太高,思维含量不要太大,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导致教学预设难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惑,甚至导致学生因无生成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应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在完成学习任务二植物的几种组织时 ,进行的教学预设是:(1)番茄的果皮与果肉口感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2)为什么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细胞会不同呢?这些说明了什么呢?(3)植物体有哪些主要组织?它们是怎样形成的?(4)这些组织的作用如何?分布在植物体的那些器官?(5)分生组织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本预设的意图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知番茄果皮与果肉的口感不同,唤醒学生思维的触角,联系生活实际开水烫过的番茄皮很容易撕下来,破损的番茄容易腐烂等,很容易学生就认识到番茄果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特点不同,进而它们构成的组织也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新知识层层呈现出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精彩纷呈的动态生成便可实现,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 教学预设具有弹性,目标由静态生成动态,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简单把现有生物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活”教材,本人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有效教学预设,以导学案带动整个教学过程,用一个崭新的思路整合教材。导学案以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预设不受问题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弹性,使课堂生成具有灵活伸展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课堂由静态生成动态。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听配乐朗诵基础上,通过导学案预设的问题串的解答,学生在教师有引导意识预设的生物情景之中自由活动,在温习生物学概念(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生物学重要概念(生态系统)。导学案预设的问题串:(1)这段文章体现了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有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的阳光、空气、水等属于_______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叫 ________,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请写出。(2)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______。(3)试着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为了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与推理能力。消除理解障碍我设置如下问题进行诊断反馈: (4)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许多高大的数木,这些高大的树木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吗?这一片树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吗?(5)举例说明哪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条件组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学生通过听、看、思,讨论、交流等动态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具体知识是怎样由隐性到显性,又由显性到隐性不断循环往复的演变过程,知识获得过程中有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由静态的教学预设生成动态的教学过程。
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It was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on the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it was also discusse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to the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 at last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several rela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关键词: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Key words: General Microbiology;quality course;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78-01
0 引言
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生命科学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微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基础理论问题时的主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发现、利用、改造以及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造福于人类。做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应对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手段、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教改工作的重要部分,师资队伍的优劣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主持,通过该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多参加听课和说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让他们积极听取相关的学术报告,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2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相关的网站(或页),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讲稿、参考文献、课后思考题、教学录像等上网并对学生免费开放,建立学习自测系统,使学生能随时在网络上做题,并检测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强化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
1.3 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们的普通微生物学已经采用了国家级规划教材。
1.4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教师的自我评价机制,比如设立教学反馈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让学生当堂回答本节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检测,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合理、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另外,还要建立学生的评教机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及时做好调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1.5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模拟的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让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单位协作,把理论知识搬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如酸奶的制作、啤酒的生产等均可让学生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2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1 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实施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能够促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时、全面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带动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外,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还可以促进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改善知识结构。
2.2 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新的教学手段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网站,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浏览网站,在建设网站时,应首先立足于学生利用网站自主学习这一特点,将知识的引导、传授与复习蕴涵网站之中。例如:提供教学大纲和学习重点,使学生事先了解所学内容;设置电子教材、电子讲稿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理论知识;安排期末复习和在线测试以强化对知识的把握。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教学方式,对各知识点提供重点解析并设置引导性问题。并使学生在网站上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对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3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已有知识和未来知识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在让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同时,要有助于学生探求和掌握新知识;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教学中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消极对待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现代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多媒体的强大教学功能,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三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于一身的整体建设,要想把它建设的相当完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艺芳.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月.
篇5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而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课程教学既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基本标志,又是学校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精品课程建设向来都是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创建教学名牌,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促进课程总体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生物化学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本文就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准确定位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适应职业技能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在资源需求、办学模式上与本科院校教育有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必须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质量观、人才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二、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编制者和实施者,其智慧和创意的发挥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动力。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首先要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形成教学梯队。教师队伍要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科学合理,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能够将多年积累的有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巩固和发展。同时教师队伍中,至少有一位课程建设的“领军人物”,在行业、系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开发的课程能够被广泛认同,而且还要具有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来丰富和发展这一队伍。比如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来自本学科或者本专业一线,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及专业技术。其次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式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
其一,要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育观念等,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其二,教学质量较高,传授知识准确,教学效果专家及学生评价优良。
其三,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其四,教师具有较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其五,教师不仅要精通《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实践能力。
三、强抓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在高职教育中,《生物化学》以其明显的基础性、先进性、实践性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在进行教学内容建设时,我们按行业岗位要求科学设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首先要优化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高职教育需要及《生物化学》学科特点,在进行理论教学设计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安排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重新整合课程。其次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实验的训练,能够使学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科学意识和思维,从而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以教材建设为重点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54-01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设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保证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高水平运行状态,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让生物教学深入学生生活、深入学生身心。
1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物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甚至很低。在现实高中生物教学和建设高效生物课堂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生物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时期,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提升任课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现实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也体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就导致了部分生物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基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1]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未能在掌握课本以及参考书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地学习和了解先进的生物技术或是生物方面的新知识,一致造成眼界狭窄,不能将社会最新的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效生物课堂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没有明确的认识,未能认清现阶段生物教学中的核心任务,且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执行力,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决断的执行能力,高效课堂的建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1.2 生物教师教学方法僵化,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方法僵化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现实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形式过于单一,或是未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还像以往那样采用直接将相关生物学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或是缺乏必要的教学交流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既浪费了时间,也是教学效果欠佳;或是一味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知识拓展的内容加以省略,这就必然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和爱好,更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长远发展。
1.3 课程资源未能很好地满足高中生物教师的需要。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匮乏是普遍存在在的现实。根据新课改要求,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运用,但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是将一些知识点进行罗列,并非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特点来进行设计课件。有些任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并未对学生们生物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是讲授一些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就是在平常的练习题或是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都是对一些生物基本知识点的考察。
2 建设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路径分析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建设和强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优化生物任课教师知识结构、革新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完善生物课程资源为重点,形成合力,进而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提升。
2.1 优化生物任课教师知识结构,夯实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基础。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问题上至关重要。"[2]这就要求生物认可教师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完善知识体系,从学生自身学习需要的满足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专业能力。唯有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生物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才会使自己充足的知识来确保学生学习需求的日益增加。另外,任课教师还应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富有责任心,做到为人师表。
2.2 革新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师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虽然传统教学手段具备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但或多或少地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的变化。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
新,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生物的标本,借此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内在机理。"在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事物共性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会闪现出一些奇思妙想。[3]这必然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说,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是高中生物课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完善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课堂教学领域。在现实生物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榜样,这就需要生物任课教师不断拓展生物课程资源,将眼光放在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以,高中生物任课教师要不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借此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要。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要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器材,对于一些实践性的生物实验能够进行专业性地指导,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收集相关生物课程的学习,以拓宽生物的知识面,拓展生物课堂教学领域。
参考文献
[1] 曹丽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篇7
关键词:生物统计;翻转课堂;微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90-02
“生物统计”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和海洋生物学两个硕士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统计原理、方法和生物专业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水产生物统计学”又是水产学院各本科专业的院级限选课,与硕士研究生的“生物统计”课程相衔接,构成了生物统计本、硕一体的教学体系。经过三年的统计教学,调查发现,由于硕士研究生入学基础不同,入学的80%以上的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招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过生物统计相关课程;尽管学校要求非本专业学生入学需要选修本科专业课程2―4门,但由于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与本科教学学期冲突,学生并不能顺利地完成课程的衔接;且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大概一个学期就要进行课题开题、试验设计等工作,也不宜推迟本门课程的授课学期,从而造成教师授课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两难境地。考虑上述原因,笔者就硕士研究生“生物统计”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在精讲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应用到统计教学中。在课程改革中充分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通过启发式教学,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训练硕士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一、精讲基础
为了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前5章复习和讲解本科基本统计知识和方法,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科研和试验中经常会遇到和用到的统计方法。但这部分内容并不仅仅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复和再现。其重点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对基础知识进行凝练,以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笔者以本科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把握重点、难点,制作出适于研究生基础教学的统计课件。通过课堂反馈,学过本科阶段统计课程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没有感觉到是重复的浪费时间;而没学过本科阶段统计课程的学生在进行了教师设计的一系列必要教学准备活动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快速掌握这部分内容。这里的“一系列必要教学准备活动”指的是下面提到的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的应用。
二、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学课时少、信息量大,因此,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研究做准备,因此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生物统计”课程来说,多元统计分析是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但多元统计分析内容广泛,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面面俱到;且科学问题不断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会一成不变。
1.“翻转课堂”。本门课程,在精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线上主动学习,课堂线下讨论学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前布置即将授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进行线上自学与小组讨论;课堂上,首先让每组一个代表上讲台讲解各自理解的授课内容,然后各组互相提问解答,最后由教师点评每组讲课的精彩部分和知识理解不到位部分,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就本课内容进行细节补充、重点归纳和总结。课前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了课堂上的讲台讲解,又要进行一定的ppt教学课件制作和讲解练习,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助教”能力,而硕士研究生作为导师的“助教”进行本科教学活动是硕士研究生创新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问、讨论,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的课堂讨论教学,节约了授课时间,学生的讲、问、答,教师的解惑、补充、归纳总结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避免了教师的单一授课,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跨度加大,从而更加符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
2.“微课堂”。“微课堂”(Microlecture),是指采用建构主义方法构建的适于在线或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疑点、难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对硕士研究生“生物统计”课程进行知识点划分,将系统的教学活动裂解为若干教学主题突出、教学内容具体、教学时间较短、资源容量较小的“碎片化、情景化”教学片段,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针对重点、难点目标明确的学习。“微课”短小精悍,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方便;视频的长度较短,几分到十几分钟不等,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视频可采用录屏软件直接进行录制,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物力;视频通过网络,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制作的“微课”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线上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能够更好地再现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有力工具。
3.电脑辅助教学。生物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够利用统计软件设计试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本科生“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设有单独的实验课,而硕士研究生的“生物统计”课程没有实验课,故而在授课中安排电脑辅助教学。学校为硕士研究生教学课室配备了大屏幕触屏电脑,而学生均有个人笔记本电脑,每节课的理论教学后随即展开电脑教学,例题详细展示了操作步骤,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不仅解决了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可能很小但自己解决又要花费很长时间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习、理解、应用一气呵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设置“综合研讨”教学环节。为了加强本门课程与专业研究的紧密性,课程在最后设置“综合研讨”教学环节。根据专业,由学生自行选题、设计并进行课堂讨论,论证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由于正好处于硕士研究生开题、进行试验设计阶段,因此这个环节正好解决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学生的选题往往是超出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要求师生共同学习、研究,不仅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拓宽了教师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案例,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中,学生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计算公式的背诵和数学计算上,而不能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摈弃传统的笔试考试,采用电脑上机考试。通过综合练习题设计,让学生随机选取作答,综合运用学过的统计方法,在电脑上完成整个统计分析过程,并就结果给出合理解释。该考核方式能够综合考查学生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能力,符合以应用为主学习的目的,实用性强,对学生科研试验设计与分析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Eric Mazur. Peer Instruction:A User's Manual Series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J,1997.
[2]Bergmann J. & 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3]Shied David.These lecture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55(26):A1,A13.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on Graduate Student Demonstration Course Biostatistics
ZHANG Jing,WANG Zhong-liang,WANG Xue-feng,YAN Yun-rong,ZHANG Jian-dong
(Fisheries College,Guan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China)
篇8
一学年以为,我们生物科组在教研处、教务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教育教研活动,不折不扣执行学校的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主要成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好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成果显著。
生物科组积极落实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本着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中心环节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小推磨课”活动,特别是如何引导生物老师重视生物教材的合理高效利用。我组成员平时注重收集、制作课件,写教学反思,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较突出,撰写或发表有:(统计如下6项)
1.2012年县优质课比赛唐x获县一等奖
3. 2012年金x老师参加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市一等奖
4.谢x老师教学《使用好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发表于2011年第8期《生物学教学》
6.金x老师教学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方法探索》发表在《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1期》,并获惠州市一等奖
在xx中学校园网学科建设方面,我带领全科组老师致力于科组建设,上传教学资料齐全,用于生物老师专业化成长学习资料。教学资源数据大小容量达4G之多。罗老师教学态度严谨,组织管理能力强,被评为学校“十佳班主任”。
二、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织搞好各项活动。
2、2011年生物科组被评为市优秀生物教研组。
总之,生物科组积极落实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依据学校工作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抓生物学科质量~促生物学科发展”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重点抓好课题研究、推磨课和教师业务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对学校的要求坚决贯彻,我组青年教师多,朝气蓬勃,成长较快,富有活力。
综上所述,我组工作是踏踏实实开展的,但距学校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诸如:生物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进一步提升,严格要求每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做高考试题多学习先进的生物教学策略来提升个人专业化素质;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要寻找提高我组老师专业化能力的措施。但是我们坚信有学校优秀教风大环境,我组老师会自觉自愿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篇9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学生发展
“动物繁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求以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共同推进,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又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更好地开展实践应用,从而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动物繁殖学”课程先后作为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网络示范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整个教改过程中不仅思考了“教师如何教”,而且探讨了“学生如何学”。因此,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老师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对等的地位,对教学产生等同作用。当前,由于观念和认识等因素的局限性,还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没有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改的突破点,对学生的研究和探讨比较薄弱。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由此,导致教学中的弊端频频出现,制约了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推动教学发展的突破口。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已逐渐成熟,世界观已基本形成,无论学习或生活,均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关键的内因作用,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活动只起外因作用,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学活动的目的。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学习手段、环境和条件都非常方便,学生的学在教学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占主要作用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另外,教改方案的实施、教改效果的检验,最终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反映出来,忽视学生因素而行教改,则教改的效果难以达到。因此,在完善教学梯队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举措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之中,为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参与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着重提到了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科知识,丰富学习方式。有人认为,教学的更高目标不是让学生确信,而是让学生处于不断质疑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过程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科研促进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动物繁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研室具有完善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和经费等资源,为支持本科生教学实验实习、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实施提供了保证。近五年来,本教研室累计承担了20余项SRT计划项目(约80人),其中5项获得了国家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并指导数名本科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并获得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的佳绩。此外,教研室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于2010年与江苏省海门市联合组建一个校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包括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科研楼及14栋约8000多平方米的羊舍,不仅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加高校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率。总之,教研室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学习渠道和机会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的结果。所以,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校教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快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丰富度,使学生在轻松、生动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在网络教学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地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从2004年起,教研室就建立了专门课程网站,并在2006、2009、2011年三次更新改版。该网站包含了课程简介、教研教改、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参考资料及在线答疑等功能模块,另外还有新闻动态和公告,及时展示动物繁殖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了“不下课”的在线课堂。此外,还充分利用QQ、E-mail和飞信等平台与学生双向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大趋势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必须提高学生满意度,科学地评价学生
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高等学校的感知质量与他们对学校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况,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和自己的“内在标准满意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它是学生心理层面的一种体验,是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一种反馈。因此,教师要赋予学生对其所消费的教育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从学生期望出发,了解学生的理想、想法、看法及内在标准,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满意度,是提高“动物繁殖学”教学质量,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凭感觉、经验办事的有效方法。
通过调研发现,不符合学生对课堂教学期望有“课堂教学沉闷”、“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太少”;“教师上课时间过长,讲太久”等。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将必要的、核心的思想与观点解释清楚即可,注重知识结构的构筑,非重点部分不必面面俱到,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鼓励学生回答及组织讨论学生的各种疑问,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模拟解决现实的问题,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另外,学生满意测量除了课程讲授质量,还有诸如能力训练、师资和学科建设、学校管理和其他服务活动等。尽管一些服务不直接涉及教学环节,但若处理不当,也会降低学生的满意度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以及制度的完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系统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甄别,而是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不仅注重现实表现,而且注重未来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全体,科学地评价学生是否发展,评价内容必须全面。从传统的成绩考核模式向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课题组教师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来设计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对照评价结果反思,进而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尝试和实践证明,促进学生发展在“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农业、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高校课程。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克东.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周雪梅.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39-140.
[5]李长印.试析新世纪历史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在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2):39-42.
[6]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4):1-4.
篇10
关键词: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科研素养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1],是关于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和推断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于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使学生理解试验数据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树立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处理和分析农学和生物学试验数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扬州大学的《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在2010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数专业的本科生以及部分研究生。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注重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
1 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近年来,本教研室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相关课程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努力,主要包括:
1.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夯实基础、拓展外延以及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章节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课堂讲授的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一门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工具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把握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强调生物统计方法的应用,同时注意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与时俱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解决统计计算问题已十分容易。本教研室积极拓宽思路,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统计分析系统SAS应用》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两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每年授课人数超过200人。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所讲授的统计分析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除开设《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外,还应开设高级生物统计、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学、统计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后续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学位或必修课程。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还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农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1.3 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等教学过程中,注重革新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特色,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强化自觉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讲授过程别注重统计基础理论与统计分析方法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更加实在。努力探讨实践互动式教学,改变传授式教学中师生的距离感,采用计算机演示,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多年来,本教研室一直采用试题库出卷、试卷内容广泛、题目严谨、严格考试、统一阅卷,判分标准合理,使生物统计课程历来为各类学生所重视,使这一在农学院普遍认为较难学习的课程,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理解并掌握,并能在毕业论文、科研实践中加以应用。
1.4 突出精品,狠抓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本课程教研组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课程组莫惠栋教授就编著出版了《农业试验统计》(第一版和第二版)和《实用农业试验方法》等教材[2]。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庄巧生研究员曾评价道:“《农业试验统计》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系统性、逻辑性、实用性都很强,不仅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好教材,也是农业科学特别是作物科学工作者的好工具书”。此外,为了与《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学习相配套,在1996年组织编著并出版了《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实用教程》,该教材是国内较早介绍统计软件的教材。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本课程组又主编了《SPSS农业试验数据分析实用教程》和参编了“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信息学》等,形成了系列教材体系。此外,经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本课程组正在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相关教师《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最大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4-5]。针对本课程的实际特点,在组织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解决办法:①备课等各类教学活动,对重点难点共同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采取措施等原则性建议,再由各任课教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组织教学。②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层层剖析。采用讲要点、讲方法、讲思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参与和交互,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③提倡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单机版的“生物统计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利用动画演示、数据库查询、自测系统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④滚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由于统计课的内容前后连贯性很强,因此,从实例或学过的内容引出新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采用提问或自我总结的方式,将上次课或与本次课有关的知识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起到带领学生复习和理清思路的作用,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引出新的知识。⑤坚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教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会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3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
3.1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
以科研促教学是做好《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几年中,课程组成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努力争取教育部和校级教改项目,先后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对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听课,互相讨论,加深对统计分析理论的理解。并注重对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
3.2 承担其他科研项目,拓宽研究领域
实践证明,科研工作对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因而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的。目前,本教研室的教师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部省级(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多篇,在国内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上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30多篇。此外,我们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励。以上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大多数与本课程密切相关,这对加深统计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因此,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本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平均数的比较可用我们自己培育的新品种间产量的比较;绪论的教学可介绍自己在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课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即把自己提出的胚乳性状QTL定位方法、最大似然聚类方法、非线性拟合的缩张算法和多种具有国际影响的QTL定位新方法等介绍给同学,一方面建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将研究生处理数据资料的经典例子给同学讲述,使他们意识到要灵活使用统计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把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内容从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侧面讲述给学生,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全新教学方式的使用
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本教学系统包含课程简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习题集、统计软件开发、教研教改和参考资料等内容。同时为方便同学生的交流,我们专门设立了网络讨论区。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的多样性、形象性、互动性及灵活性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生物统计教学的抽象与难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除了建立了《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网站,为适应单机版用户,我们开发了单机版的DAS(数据分析系统),目前2.0版本已经通过测试,即将在互联网上。DAS系统包含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学习系统面向生物统计的初学者,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而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全菜单操作方式,类似Excel的运行界面,完美的图形输出方式来进行数据分析,涵盖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发DAS系统的iPad版本和android版本。
5 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教研室坚持边研究探索、边试点实践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自2003年以来,参加试点实践的有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和应用化学等本科专业,学生人数1000人。具体效果主要体现在:①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立题制定试验方案选择田间试验设计类型田间实施观察记载收获、取样、考种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撰写课程论文发现问题再次立题,深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科研素养。近年来,本科生将本课程所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科研实习中,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生明显提高,并已经有本科生将在SCI刊物。②为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开展统计软件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以后在科研工作中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学院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将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知识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的能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2]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下一篇:小学生文学素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