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美术是一门将视觉形象通过有技巧的绘画技术将之以二维或三维形象呈现出来的一门艺术学科。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生会更容易形成空间意识和形象意识,这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想象并构思整个过程和图像,创作出蕴含自己个性、情感、意图的视觉形象,这就是美术的创作过程。学生能够将美术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自觉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自己特有的美术表达传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美术学科中蕴含的文化理解素养,创造过程蕴含了审美情趣,体现了学生个人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印象。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文化理解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建立文化理解认知
高中美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不同兴趣的转移,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兴趣,在美术学习中建立对文化理解的认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阻碍了他们观察现实世界。高中美术教学是唤起学生重新认识世界兴趣的重要途径,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不同兴趣的转移,从而使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兴趣,发挥想象,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美术表达中慢慢建立对文化理解的认知,实现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2.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每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审美感受都是不同的,受审美能力的影响,学生对同一对象的审美往往会出现差异。此外,仅仅停留在审美欣赏阶段是不够的,学校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审美和欣赏中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尝试做文化艺术的传播者。
3.促进学生全面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美术教学,其更像是对零散知识的系统归纳。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形成对美术的认知,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部分高中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忽视了开展美术教学的意义。实际上,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理解能够让学生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也是掌握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主体。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通过了解,能够形成对美术形象完整、系统的理解,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美。同时,美术是一种利用各种介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一定的美术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对艺术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学会尊重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化理解与其他素养的关系
1.文化理解与艺术感知
文化理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文化理解就是从文化角度赏析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学会尊重、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理解建立在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基础之上,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美术为人们提供了鉴赏美和的基础与途径。艺术感知是让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美术作品的关键,文化理解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需求之上,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现差异是必然的,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才能增强对世界艺术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理解、珍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在文化差异中学会尊重、理解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
2.文化理解与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艺术涵养的体现,是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审美情趣离不开美术学习,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往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一些特殊的文化仍然不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位,使其在审美中修身养性,体会艺术的美。审美中的“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学识,因为每件美术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也反映了创作者所属国家的文化。因此,审美建立在“审”识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生能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把握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作品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校通过对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独立地认识、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3.文化理解与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是学生表达自身构思和联想的途径,也是展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文化理解是学生创意表达的基础,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意实践,发挥创作想象。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想象以及实践,明确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创意实践的产生基于人类认知世界的需要,通过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完成对想象和联想的现实化转变,化虚为实。这也是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
三、培养高中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情境,以美术体验为基础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是培养其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以美术体验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美术作品鉴赏的情境,多开展实践教学,组织户外教学活动,春暖花开之季、落叶纷飞之时都是开展户外绘画学习活动的良好时机。如,在《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前一天走访适合户外学习的地方,提前通知学生和学校,第二天带领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户外写生。高中生的纪律性比较强,便于管理。不同学生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学生会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并将之呈现在画纸上。同时,这种体验式教学也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教师要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就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和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教辅材料,在课堂上分析、鉴赏不同国家美术作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然后大胆创作,以最大限度地探索美术作品的文化意义,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意蕴,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此外,学生要在鉴赏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会尊重并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打开眼界,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如,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了解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第二,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第三,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代表作品和概念。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从传统到现代,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碰撞带来的成果。在第2课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与塞尚的《静物》,比较两幅作品,从色彩和图形切割中找到二者的共性。此外,学生需要分组再一次观察蒙克《呐喊》、马蒂斯《舞蹈》等作品,从作品流派、内容、特点等方面赏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在该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融,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会尊重差异并珍视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在此基础之上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3.教师引领,以课堂为重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美术课堂是让学生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欣赏美的重要阵地,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收集、整理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并形成能够体现自身创意的创作方法。这种欣赏、激发、创造的过程被称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课堂重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不同时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发现不同时代文化的闪光点,如原始社会的制陶文化、奴隶社会的青铜文化、秦汉以后到清朝的文化以及现当代百花齐放的艺术成果,进而让学生真正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领略民间美术中各异的风土人情,对民族艺术文化形成具体的认知和感悟[2]。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赏析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多元的艺术美、感受多元的文化美,让学生通过比较客观地认识美、评价美。这些都是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目光、包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美术作品的美,理解世界多元文化艺术的美,认识到美术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结语
高中是学生发挥想象、实现创意的最佳表现阶段,建立在文化理解基础上的高中美术课程是富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课程,是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创意、想象结合的绝佳途径。艺术创造需要新鲜的活力,文化理解与传承需要新鲜的血液,教师要将二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传承文化,让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美术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关键节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探讨美术无限可能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祺.新课改下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7):20.
篇2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舞蹈类课程教学,且在不同的高校在开展舞蹈类课程时,其开展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就专业类舞蹈学院而言,开展舞蹈教学主要在于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主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教师、演员、艺术家、教育家,但在普高学校中,舞蹈教学主要是作为一种选修学科,注重学生基本舞蹈技能与技巧的传授和兴趣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但是,不管在哪类高校中开展舞蹈类课程教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素养,使学生在文化氛围熏陶下度过快乐的四年大学时光。因而在文化元素不仅存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之中,同时也在舞蹈教学中蕴含,由此可见,将文化元素与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具有十分强烈的必要性。
二、提升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文化元素的路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文化元素与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高校舞蹈教师,应如何将文化元素与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从提升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文化元素的路径入手,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一)提升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文化元素的路径
1.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舞蹈精神进行全面的深化理解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舞蹈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上的冲击,引发学生在心灵上的共鸣并发出感悟,而实际就是对舞蹈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和享受,从而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更深的理解舞蹈精神。因此作为高校舞蹈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元素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舞蹈艺术理论的学习,使其逐步去感知并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和精髓所在。例如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民族舞蹈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结晶,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研习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舞蹈文化背景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生活的体验,进而将民族舞蹈的内涵全方位多元化的诠释出来。再如以藏迷、云南映像等为代表的民族舞蹈中,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蕴含了中华精神文化,因而在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舞蹈精神进行全面的深化理解,能更好地将舞蹈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在全面理解舞蹈精神的同时深化高校舞蹈教学内涵。
2.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元素带来的文化魅力
舞蹈教学离不开一系列的动作,因而在舞蹈教学中主要就是对动作的模仿和练习,首先从基本功,再到创作型的动作,必须进行刻苦的训练,然而完成了舞蹈动作并不意味着整个舞蹈表演已经结束,同时也难以将舞蹈艺术的文化魅力展示出来,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将舞蹈教学中致力于文化元素的渗透,使其成为舞蹈中不同舞者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虽然舞蹈属于一种肢体语言,但是其能从服饰和布景将文化元素反应出来,进而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因而舞蹈作为一种无国度的重要艺术形式,因而我国的民族舞蹈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政府和感染观众。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将文化元素与高校舞蹈教学进行结合,就能给舞蹈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极大的烘托了舞蹈的文化氛围,将舞蹈艺术彰显出来的同时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3.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舞蹈艺术带来的文化熏陶
舞蹈艺术具有无穷的感染力,通过舞蹈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优美的舞蹈给观赏者带来一种美的感受,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性,彰显舞蹈教学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陶冶人的情操,使其对人潜移默化的产生情感。因而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这一媒介进行文化元素的渗透,在促进舞蹈创作层次提升的同时给赏舞者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并加强对舞蹈的文化内涵的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舞蹈知识,使其更加系统而又全面的认识舞蹈,增强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感受舞蹈艺术带来的文化熏陶,尤其是在文化元素的渗透下,引导学生从侧面对舞蹈艺术进修认知,最终给学生良好的文化熏陶。
(二)几点思考
篇3
建设股份第一届十次职代会强调:继续推动企业文化落地,以“理念落地,凝聚人心”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公司核心理念融入到管理体系之中,使8项子文化宣贯得到普遍认可。回顾2013年,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企业文化工作坚持以“文化落地,促进经营”为目标,通过强化专职企业文化员和基层企业文化管理员2支队伍的建设,着力构建物质层、制度层、理念层3个层面,健全完善“理念、保障、宣贯、评价”4大体系,开展了“文化进室组”“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推进了JS158理念体系的“故事化、偶像化、图腾化、仪式化”,有力助推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
2014年,公司企业文化落地工作按照公司“231”发展战略和党委“1136”工作思路,以《2014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点》为指引,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创新宣贯手段、注重人心凝聚3项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在“五化”上,即切实做到仪式化、行动化、故事化、可视化、常态化。
切实做到仪式化
保证广大员工“记得住”
全世界的人们记住中国奥运都是从特色浓郁、充满创意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开始的;每个人记住生活工作的瞬间都是从入党宣誓、大学毕业典礼、入职培训、结婚仪式、升职前的领导谈话等仪式中度过的。这些问题提出来思考后,至少相信仪式这个环节是必要的。我们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可以利用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部门例会、车间班前会等仪式充分沟通,进一步发挥好高级管理者设计师、倡导者作用,中层管理者传扬者、指导者作用,基层管理者推动者、变革者作用,各级管理者带头阐述“责任、机遇、竞争、忧患、创新、团队”六种观念意识,通过仪式化告诉全体员工:“我们是来真的,这不是开玩笑,所有人都要重视观念意识教育这事”。员工反馈不够积极的话,仪式就是调整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或者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倡企业文化落地“多一点必要的仪式,少一点例行的形式”。
切实做到行动化
保证广大员工“感得到”
文化落地过程中,尽量多让员工参与其中,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在行动中不断强化意识,点燃激情,形成习惯。通过员工亲身参与文化墙评比、征文比赛、子文化落地等活动,对文化内涵的体会就更深刻,感受就更明显,对员工行为、经营活动的影响就更大。大量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建设都经历过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操作过程,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认同,进而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各级管理者而言,想方设法让员工将文化理念变为自身的科学行为和具体行动,将生产经营目标、部门重点工作、个人发展需求等事项结合起来一起行动,这才是企业文化落地成败的关键,倡导企业文化落地“我们想要什么结果,就PK什么内容”。
切实做到故事化
保证广大员工“听得见”
人们往往容易记住的是故事和案例,而不是道理,文化落地过程就是不断强化“讲故事”。如:公司开展的“我身边的青春正能量故事”“最美建设人”演讲比赛、“最美一线员工”摄影活动,等等,就是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类故事最有说服力,便于理解。还有“文化小故事”“案例分享”“管理沙龙”,等等,讲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他优秀企业发生的故事,这类故事具有借鉴力,便于发扬。文化故事的选题比较广泛,只要能体现公司使命、公司愿景、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形象用语等5项核心理念的故事都可以大力宣扬。不仅仅是正面的,像海尔砸冰箱事件让人形成集体记忆,并变成了保卫质量的实际行动。在8项子文化理念落地过程中,我们继续巩固“精益、质量、安全、廉洁”子文化理念成果,突出抓好“营销、成本、人才、技术”子文化理念落地,党群部门对子文化加强指导,对口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和业务特点带头宣传、践行子文化理念,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争取子文化理念故事化,力求“故事理念化,理念故事化”。
切实做到可视化
保证广大员工“看得着”
我们思考一下:如果公司的VI(视觉识别系统)穿在每个人、每个产品的身上,听到的《建设厂之歌》在公司内外传唱,见到的厂旗、《建设股份》报、《会议规范》等都有文化的影子。还有公司OA协同办公系统上,不断传递着基层动态、《最美建设人》故事、《员工行为规范》问题等。若浸泡在这8小时的文化范围中,不断落实好公司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不只停留在理论,必须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有形的活动和载体,使员工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真正把文化理念渗透到公司各项管理提升和员工行为规范之中。我们在可视化工厂建设中,看板建设作为主战场之一,就可以将5M1E(人、机、料、法、环)、SQDCME(安全、质量、交付、成本、士气、环境)、员工行为规范得分、先进人物事迹等可视化展现出来,确保公司上下保持良好的素养和习惯,企业文化落地就是“员工上班看到的东西都能体现着文化”。
切实做到常态化
保证广大员工“摸得着”
篇4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日已成熟,如今整个体育活动水平不断提升,整个体育活动日益体系化,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来看,亟待融入文化理念内涵,创新体育文化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本文拟从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根据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理论视角;体育文化;模式创新;价值思路结合
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理念,还是其具体体育活动发展方向,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竞技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必须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的的具体状况和存在问题认知入手,通过融入多样理念,从而实现体育人才的综合、全面培养。
1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其往往受体育理念,体育运动方法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整个体育运动体系。随着当前体育活动开展日益成熟,如今整个体育运动逐渐朝着竞技化、大众化等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就对体育活动机制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虽然我国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整个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具体开展状况和具体要求的全面认知,就使得整个体育运动工作亟待改进和创新。目前我国整体构建了涵盖所有专业、多个水平层级的体育运动体系,通过开展专项体育训练和兴趣俱乐部,从而为我国体育运动全面开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而在现代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赛,优化体育运动元素,从而大大提升了体育运动开展的综合水平。可以说,目前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具体体系,为我国现代体育运动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我国体育运动推进过程中,其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集中表现为:首先,就体育项目开展实施来说,多数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其对体育项目训练更有兴趣,其将学习的重点和精力放在了项目技能的学习上,忽略了文化知识等其他环节和过程的学习。
不仅如此,多数人才在参与培训过程中,其更多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了体育项目的训练和学习上,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理解和内涵认知。其次,对于体育项目的实施理念来说,其在体育活动推广时,缺乏针对性训练方案和策略,特别是多数教练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方案,还是体育运动目标和具体的运动量,都缺乏于参与体育活动者实际体育水平之间的有效衔接。实际上,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运动效果,需要充分融入体育运动者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具体理解和内涵认知。因此,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运动发展效果,必须创新体育运动模式。最后,目前在整个体育活动模式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整个模式体系上缺乏有效衔接,更多情况下,体育文化与体育训练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两者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互动关系。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推进来说,只有完善文化元素融入,创新体育运动机制,创新体育活动中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入。事实上,在该体育活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实施理念,还是相应思路,都未能与当前整个体育活动的具体开展相结合。应用体育文化模式,实际上,其反映的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所以想要实现体育文化的有效推广,就必须结合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要求,创新体育文化应用机制。
2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进行分析,能够从中寻找到值得我们当前传承的具体元素和理念内容,当然,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体育活动中,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为体育文化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实质性帮助。想要有效应用传统茶文化理念,就必须对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认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也是我国整个文化体系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如果能将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内涵融入到体育活动推广过程中,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和认知体育文化的具体内涵,甚至加深对体育项目的具体理解,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理想效果。对于体育文化模式创新来说,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创新,更是一种内容结构的重塑,因此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就需要通过有效融入文化元素,从而丰富整个体育活动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元素,实现体育运动推广与体育文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来说,融入文化要素,其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活动理念,同时也能优化文化模式。因此体育活动想要实现理想效果,需要融入文化要素,通过系统化创新和结构内容优化,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无论是教学,还是社会推广,都未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价值内涵,加上当前在整个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体育元素的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体育活动的价值。
3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
体育文化的价值是理解和应用体育项目的基础,也是诠释体育运动项目特点和内涵的关键。随着当前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作用价值认知日益完善,如何既能提升体育运动水平,又能增进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认知,就逐渐发展成为体育文化开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文化的融入和应用不仅丰富了体育运动素材的有效融入,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整个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当然以往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运动的具体技能学习,忽略了体育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因此随着当前体育运动开展日益体系化,大众化,体育文化理念的价值应用就极为必要。体育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崇尚竞技理念,但同时也倡导合作精神,因此可以说想要实现体育活动传播开展的理想效果,必须倡导完善的文化理念。在现代体育运动日益科学化、体系化、完善化的今天,开展体育活动需要融入全新模式,尤其是训练与文化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掌握文化素养对推动体育文化开展效果的实质性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融入体育文化,创新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不仅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同时更是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当然,在体育文化创新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就需要系统化探究适合体育活动开展的文化理念,通过全面融入和整体性提升,从而实现体育文化应用的理想效果。因此,体育文化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认知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融入全新价值理念,通过构造全新体育文化模式,从而实现体育运动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4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而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有着诸多内涵上的一致性,尤其是茶文化和体育文化所倡导的精神理念都是体育运动推广普及过程中所必需充分注重的内容,因此如果能够将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理念相融入,其不仅能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丰富体育文化的应用与具体融入。文化不仅是一种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内涵诠释和理念表达。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诠释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和本质,更重要的是体育文化从根本上体现了整个体育运动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将茶文化理念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在创新体育运动开展形式的基础上,完善体育运动的文化元素,从根本上推动体育运动开展。当然能否将茶文化理念与体育运动开展相结合,其不仅需要探究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要寻求体育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结合点。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无论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还是文化理念,其实际上都是整个文化体系展现自身价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融入到体育文化理念中,其必然能够丰富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与价值,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文化的完善度。在融入茶文化元素,创新体育文化模式时,要在两者内涵一致性的基础上,探究时代元素,尤其是要充分激发社会大众的关注度和兴趣点,通过具体了解和系统化融入,从而为体育文化模式创新提供实质性帮助。要细化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要素,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文化融入对策,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的全面创新与发展。在融入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体育文化过程中,其对该活动的界定标准是以文化内涵的完善性为衡量基础,然而在具体的体育运动开展时,可以看到当体育运动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会遭遇一定瓶颈,而想要对其进行实质性突破,就必须对整个体育运动文化的具体特点及内涵进行认知,通过有效融入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的有效创新。
5结语
结合具体的体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实现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具有体能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等一系列元素内容。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体育运动理念的完善性,还是其文化水平及价值内涵日益丰富,而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实现了形式化创新与优化,但是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其更多融入的是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开展,忽略了文化价值理念的诠释与表达。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7-129.
[2]冯胜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社会科学,2013(15):119-123.
[3]宋亨国.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3):232-234.
[4]宋会君.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126-129.
篇5
关键词:当代艺术 ;商业化;危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79-01
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然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大趋势,人们传统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生产方式、文化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市场、资本对现代文化艺术生活的腐蚀力量日益强大,大众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完全被异化、洗脑,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商品。这就开启了“过度商业化”的恶性循环模式。“过度商业化”会导致文化艺术生活的糜烂,及艺术作品质量的下降。
一、当代艺术作品的“过度商业化”问题
这些年来,尽管部分传承者在极力挽救,但仍然无济于事,昆曲的没落,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八声部复调音乐的消逝绝迹,民族精粹的魅力依然抵不过《小苹果》对大众的吸引,抵不过“过度商业化”的强大腐蚀。自宋祖英的金色大厅演唱会后,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始成为国内某些人镀金宣传的场地,到那里“镀金”成了中国文艺团体和艺术工作者的梦想。据统计,短短的8个月时间曾有 133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演员登上这座“宝殿”施展才华。可当地媒体根本不关注他们,而且观看其演出的观众也是屈指可数,往往是两拨同去“宝殿”镀金的中国演员互作彼此的观众进行捧场,金色大厅实质已成为中国演员自娱自乐的“卡拉OK厅”。
多年前,有位叫田丰的作曲家为振兴民族音乐,来到云南,办起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用四年时间将一些民间老艺人和有歌舞天分的孩子召集在一起,传教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歌舞艺术,以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后传习馆因一系列原因由盛而衰彻底解散。田丰本人也因官司败诉,积劳成疾得肺癌病逝。田丰曾提出“求真、禁变”的原生态音乐观念,对于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应该去真正的保护、发展、传承,而不是以商业化为目的。可是当时没人理解,他去世后才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在社会过度商业化局面下,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那样的无力,田丰老先生的故事再次反应当代中国艺术界过度商业化现象的严重,他们已丢失艺术的本质――“求真”。
前段时间,云南省文山县坡芽村的坡芽歌书巡演又是一个例子。坡芽歌书本身是81个符号组成的81首壮乡情歌,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音乐工作者们却将采集到的蓝本进行改编,为适应商业化需求,迎合大众口味,将原本的单声音乐加入许多西方和声,并到处巡演。作为创作,这是可以的,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不再是真正的原生态作品,而是一种商业化下市场奴隶。
二、应对策略
针对国内艺术界现在存在的这种过度商业化现象,搞艺术的人应引起足够重视,莫让我国的艺术发展之路成为一大笑柄,成为他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在此基础上除了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外相关的社会部门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艺术能够带来市场经济效益,而市场某些时候也能推动艺术的前进,但这一切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完善制度和环境,如果市场环境出问题了,那艺术必然出问题。所以确立完善相关方面制度,确保艺术与市场能够相辅相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的确立就要根据艺术自身的特点,确立一个标准,一个度量,防止艺术作品的过度商业化。艺术家们的作品有时也许并不是真正的“求真”,有些作品往往是为了迎合大众低俗的审美、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票房而作,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与市场的病态结合。
第二,应当普及艺术教育,提高民众艺术欣赏水平。现如今流行音乐兴起一时,许多人关注流行音乐,但往往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普及加强全民艺术教育,让全民的艺术欣赏水准跟上去甚是重要。让民众学会去欣赏一些经典的作品,或是一些具有意义的民族音乐作品,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
篇6
中华文明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得以不断积淀、巩固和传承。这些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强化古诗文教学的角度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一、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量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浩繁如海的优秀文学经典,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体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的积累量,才能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中窥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貌。而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中,诵读是一种极为重要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等主要文学体裁的韵律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对于教材所安排的古诗文篇目,应当利用课堂时间以及早读的时间,通过配乐朗诵法、吟唱、配画等诵读形式,让学生全面背诵掌握下来。除了课本所安排的诵读学习篇目外,还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如《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文名句》等传统文化读本,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牢记于心。而诵读的过程,既是学习养成语感、积累素材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对古诗文的初步理解。
二、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力
要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光靠让学生诵读积累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语法特征和文字的释义与现代文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的,这往往给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学经典著作的理解造成非常大的障碍。因此,在古诗文和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文言虚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和常用的古文句式、文体等,以及词类和词类活用等典型的语法特征,减少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的语言障碍。对于古文中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应当在初中的各个年级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些文言文语法知识,为增进他们的理解,可以通过多举实例的形式让学生强化理解。而所举的实例,也应当以经典篇目和经典名句为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古文语法知识,也能进一步扩大对经典篇目的学习和掌握。
对古诗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其本身的含义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更加深化对古诗文的情感认同。要为学生进行背景知识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为何会在九月九日这天“忆山东兄弟”呢?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王维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社会上“九月九日”的风俗习惯等等,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能够领会到此时独在他乡的王维对“山东兄弟”的怀念之情了。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感悟作者在诗文中所抒发的浓烈情感,让学生在阅读文化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感,更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如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说自己虽然老迈,但却始终抱着“为国戍轮台”的坚定理想,这是作者拳拳爱国之心和忧民之情的真实写照;又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学习中,可以将《山坡羊·骊山怀古》联系起来,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嘘叹,以及对百姓被动遭受战争苦难的无比伤心关注。这些古诗词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文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对祖国、对百姓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也将这些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下来,立志为祖国做贡献。
三、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
古诗文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这一点同样不可疏忽和遗漏。一方面,要传承优秀的道德传统,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平,如《〈论语〉十则》“三省吾身”从正面所倡导、《陈太丘与友期》中从反面所揭示的诚信美德,以及孟郊《游子吟》对母亲的赞美和对孝道的传承、《伤仲永》所记载的“天才”的反面教材以及对谦虚精神和勤奋学习的倡导等等,无不是有着丰富的文学魅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对一个个文学形象和文学故事的学习中感悟是非曲直,践行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要进行节日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描写和赞叹,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篇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现实生活和这些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的传统节日中实践和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
篇7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美术学科 教育
近年来,中学教育中普遍兴起了传统文化风潮。无论是各地举办的经典诵读活动,还是身着传统汉服的成年仪式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思想的回归,这是可喜可贺的。具体到中学的美术学科教育,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更是责无旁贷。应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
一、中学美术学科教育现状与环境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文化趋于浮躁。特别是中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商业性和娱乐性的大众文化趋之若鹜,普遍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其成长过程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所谓“快餐式文化”,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国外卡通动漫的泛滥,尽管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但是很多宣扬暴力、粗制滥造的影片也充斥着屏幕。为了抵消这种不良影响,在中小学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回归传统文化精神应当是刻不容缓。反观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技法学习,忽视对传统美术精髓的了解,忽视民族感情的培养和民族文化元素的继承。长此以往,终将导致民族审美文化的破坏,学生对民族认同感的衰减。
二、何谓传统文化及在美术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远古而一直传承下来,到现在,乃至将来,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它包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重视高尚的精神生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而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传递与塑造怎样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呢?
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等只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或载体,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因此,我们要继承发扬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及美术学习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作为一种美术教学资源,适时渗透,让传统文化为美术教学服务,开辟美术教改的新天地,使学生的素养及人格、个性等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对艺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成为一种文化关照下的学习,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表达和创造,塑造民族精神。
三、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传承下去的传统文化理念
(一)热爱生活的思想。艺术源于生活。一个艺术家首先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无不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我们首先应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试想齐白石笔下那栩栩如生的小鱼小虾平淡中透出几分天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看了怎能不让人悠然忘我,喜爱上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呢?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教会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在现代社会更是难能可贵的。地球是所有人的家园,我们只有爱护环境,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在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里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园。这些画作里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植物,山水,阴阳、动静、明暗等平衡,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与文明的大国。在华夏大地上几千年来繁衍生息着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中华民族。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先的辉煌创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认同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完成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艺术鉴赏课,在历代的优秀作品中找寻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历代美术珍品浩如烟海,是每个时代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每一幅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作品,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等知识,把每件作品都作为反映历史的镜子,从中探究中华文明的脉络。
(二)加强民间美术的发掘和整理,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如木版年画、剪纸、刺绣、泥塑等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人的审美理想的寄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展览、拜访民间老艺人,亲自动手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民间美术的无穷魅力。
篇8
从容有定力。语文教学需顺应教育规律,适时、适性、适切,不揠苗助长,也不贻误时机。语文教学需有一份坚守――对学科教学本质的坚守,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培植良好的读写习惯,注重熏陶感染,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厚积薄发,徐徐图发展;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守,尊重儿童学习与认知规律,“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既关注学生当下发展需求,夯实语文基础,又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培植独立学习能力、探究合作意识、创新实践精神、良好思维品质等,循序渐进促成长。
宁静不喧哗。古语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昭德新编》)。不知何时起,语文课堂变得很热闹,话题高频转换,形式花样翻新,师生问答不断……喧嚣热闹,让语文学习走向浮躁、肤浅。海绵吸水,常是静寂的,悄然无声;语文学习,也需要多一份“静”气。安宁沉静的课堂,静思默想的学生,在我眼中,是极美好的。静思,学生才有深度的阅读与思考;静思,学生才有个性化理解与独特见解;静思,师生对话才有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
清简有智慧。“冗繁削尽留清瘦”,艺术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亦然。清简,是语文课堂的高境界。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过程简洁,而学生学得愉悦,收获丰实。这,考量着教师的专业眼光与教学智慧:练就慧眼,准确深入研读教材,创造性开掘教材教学价值,即看得清教材“有什么”;磨砺慧心,从学情视角对教学价值作二度删选,研制切合学生需求的合宜的教学内容,即定得准课堂该“学什么”;锤炼慧智,依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适时点化引导,即辨得清“何时导”“导什么”“如何导”,以智启智,自然不着痕迹之间,让学生收获挑战与发现的惊喜。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语文课堂亦需追求这样的境界,删繁就简,圆融智慧,有匠心少匠气,简约而不简单,有灵秀的气韵。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弘扬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养;而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并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其效率。
1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积极作用
1.1增强学生的修养: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忠孝礼仪廉耻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老爱幼,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学生保证自身的行为合乎道德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修养。
1.2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创新,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承,它的发扬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初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可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的承担自身的责任,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认识并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将其发扬广大。另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及积累,能够使学生根据时代要求不断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将其更完善地流传下去。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下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2.1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初中生对于其内涵和其中蕴含的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在渗透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熟悉传统文化才能对国家的历史进行了解,以史为鉴,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可采用不同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第二,在开展教学时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建议,对于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传统文化知识枯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比如说诗歌比赛等,对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初中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扩大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2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观念在不断的改变,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糟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渗透过程中做好筛选工作。比如说传统文化中讲究三纲五常,以三纲为例,三纲具体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的提出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君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需要一套思想来对民众进行控制。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文意识在不断的提高,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妇女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推行三纲五常则会引起巨大的矛盾,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将这些糟粕内容筛选出去,只有渗透健康的传统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语文教师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因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扩充和完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知识基础。另外,教师的学习行为还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在业余时间也不断的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之间应该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学习其他教师的渗透经验和方法,提升渗透的效率。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学校积极的对教师开展业务训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结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渗透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在渗透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而更需要迎难而上,为渗透工作的有效完成而尽心尽力。而学生也应该树立远大的抱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从中获得真知,得到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使得语文的运用、审美及探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2]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6.
[3]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篇10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学习
G633.41
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基础积累的时期,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还不太紧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语言现象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离开文化背景的学习,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带来一系列障碍,影响学生英语进步的速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其中,与英语教学联系紧密,影响较大的关于文化的提法有两种:成就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及科技等)和行为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团组织等)。后者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代表,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应从其文化人手,对其进行研究。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向其进行西方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还应对其进行中式文化的巩固。
中式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穿插有利于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中式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一方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新实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课程学习目标之一,较之以往,更突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符合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文化理解所导致的。虽然近十几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讨论并获得共识,但过去英语教学中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通过学习,使高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和外国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充分理解、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利用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教材是英语课堂中最有效的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实施新课标、贯彻新理念,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意味着教师能更有效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英语资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仅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内容普遍比以往更加丰富生动,呈现方式更灵活多样。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而且会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新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涉及到科技、航天、地理、名人、医学、环保、自然、新闻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而且新教材语言真实、地道、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其文化素养。
2.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培养文化意识
除了熟悉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以外,教师还应在提前备课时,广泛收集资料,以便课堂上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恰当举例、深入浅出、系统条理地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这样有助于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适当取舍,从而使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或看一些与之相关的电影、图片、报道等,使之与教材形成有效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