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工业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方面颇广,例如施工质量,投资资金,经营等。水利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完善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才能够在水利施工企业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经验的积累,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已经有所改进,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有两部分决定,一部分为水利施工企业的特点所决定,一部分为经济管理的特点所决定。因此,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具有水利施工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也要掌握的很熟练,能够将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水利施工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不仅仅要考虑资金的投入,还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的质量上的硬性要求,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施工后的安全隐患等因素,做到统筹兼顾。另外,因为水利工程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安定,一旦经济管理上出现纰漏,那带来的损失将不单单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施工难度的增大,甚至会毁坏企业的声誉。
2.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水利工程能够给人们带来福利,给国家带来安定,只要水利施工企业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则企业会收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获得很好的名誉。然而由于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复杂,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上容易产生失误,使得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容易因为失误大打折扣。为了达到水利施工企业双赢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对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2.1加强资金控制
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其竞争力,为了达到该项目标,一些企业往往将资金回笼视为重中之重,从而他们往往设立应收账款项目,将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将利益最大化。虽然应收账款项目实现了追逐利益的目的,然而即使水利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追款,然而仍然会有坏账产生。因此,若想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的形式。应收票据一方面实现了应收账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弥补应收账款的不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转移风险。
2.2落实成本管理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施工工程中得而成本进行估计时,不仅仅要对做预算时施工人员的工资状况,材料的市场价,机械设备购买价及耗油量、耗电量等进行深入的调查,而且要考虑市场发展状况和趋势,将市场变化可能引起的以上因素价格的变化考虑在内,推算出施工时的价格,从而做出准确的预算。除此之外,对于水利施工过程中,因为气候原因,体力消耗,机械设备磨损等原因引起的工程进展变慢,工程进行时间延长,从而使施工企业所要支付的劳动报酬增多的因素也要考虑在内,对成本进行估算。只有考虑周全才能达到使实际使用的资金与预算资金基本吻合。其次,对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不可控因素(例如人身事故,气候因素,市场材料价格浮动等)可能会对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降低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水利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实际成本与预算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的发现导致偏差的原因,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纠正偏差,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2.3增强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的质量从水利施工企业方面来说,不仅关系到水利施工企业能够从项目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水利施工企业的名誉;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说,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是不容小觑的。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务必要把好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然而水利工程中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要想杜绝质量风险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地点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特点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切实可行而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方案。该方案要求除了能够使水利项目按时完成之外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标准进行实施。其次,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让任何一个参与施工过程的人都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对于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的施工人员进行停职或者减少薪资的方法给予严厉的惩罚。另外,还应该加强质检把关。质量检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要由配备的专业人员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的发现项目的质量问题,及早的纠正,以免给下一阶段的工程实施带来不必要的质量风险。
2.4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是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也是水利工程按时按量完成的重要支撑,是水利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施工者,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安全施工哪?怎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哪?
第一,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施工人员是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施工人员正式上岗之前,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人员对于各种安全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要求其最终能够对安全设备熟练使用,还要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在培训之后进行素质考核,达到标准的施工人员才能正式上岗,否则不允许上岗。
第二,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水利施工企业不但会因为对事故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因为事故拖延竣工时间,从而对项目的负责公司进行合同赔偿,因此,水利施工企业也应该高度关注安全管理问题。水利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前,对于施工环境进行认真考察,发现安全隐患,并提早做好安全防备,例如,对于易发生火灾的施工地点应该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或者写上禁止吸烟、玩火等的提示标牌;对于易发生水灾的地方应该严令禁止施工人员在雨天进行施工等。
篇2
关键词:商业地产;施工管理;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整体施工项目来说,商业地产的工期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控制施工进度。而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商业地产因其所处地段的特殊性,如商业地产大多处于繁华地段,普遍存在着交通不便、客流量大、施工场地狭小等问题。鉴于此,在项目进入施工前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提前做好各职能部门、邻里关系的协调。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形成动态的全过程管理,从而为商业地产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
一、施工进度的制约因素
商业地产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相对多一些,增加了施工单位配合的难度,而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也相应增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因素
商业地产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要求有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同时,对于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则是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进度控制的理念,充分调动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使施工人员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业主、施工方、监理方,三者之间的沟通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应当协调好各职能部门以及周边单位的关系。大部分施工人员属于从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所以工程很有可能面临节假日施工人员因回家探亲而停工的问题,而且建筑行业本身就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征,所以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对于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非常关键。
2 施工现场环境
大多数商业地产位于繁华地区,周边建筑密集,而且市政设施众多,再加上超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不利于材料的进出场。在基础施工中,降水即土方的开挖都必须对周边的建筑物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相关的施工材料要尽早进入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运输应当与交通的高峰期错开时间,总之为了防止施工间断,必须采取妥善的措施确保材料准时进场。
3 资金物料因素
商业地产具有结构复杂、配套设施多、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施工的进度。特别是装饰与设备,需要定制和支付一定数量的定金。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在此期间物价很有可能产生较大波动,因此需要准备风险备用金。保证物料供应的充足性、及时性,能够有效避免工程的窝工、停工,其中对于材料来说,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混凝土,一般要选择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制定预案,并由专人负责。装饰工程中如石材、不锈钢等特制、特定材料需要提前订制。对于需要从国外购买的材料,应当打出充足的时间量。
二、商业地产的施工管理特点研究
1强调责任工程师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商业地产在正式开工前,主力商业企业预约进程就已经被引入,所以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实际的施工项目节点已经基本确定。因此,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时,就应当全面树立严格控制施工节点的理念,以明确委托设计时间、设计完成时间以及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场地的时间等重要节点并在每个环节都安排具体的工程师负责跟踪和确认。如果有任一环节与计划时间点出现偏差,负责工程师应进行协调和修正。
2装修过程中协调对工期影响的控制
商业地产施工进度控制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容易受企业开业时间的影响,而装修商业开发项目大多属于订单式,其中含有数种商业业态,其中重要的租赁方或购买方对于开业的要求都有具体的约定。在完成商务谈判以及协议的签订后,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开业时间,而对于这种情况,一般的施工单位会根据这个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而这个工期是绝对不能突破的,一旦违约就会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商场能够如期开业,经常出现分段交工、分段验收的情况。
对此,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在交付给主力租户的装修日期上应作出明确的要求,同时也要严格要求总承包单位下属的装修公司的进场时间,将双方交接的时间做清晰的界定,另外,为了明确各单位的权责,应当在施工合同中确定延期交接的责任与罚金。而施工期间,有多家装修单位会同时在某施工段上进行交叉施工,为了不造成施工混乱,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控制与管理,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装修后的清理等。
三、加强施工进度控制的对策
1 用质量解决变更跟进问题
施工中常见的变更问题,就是设计变更,但如果变更过于频繁,则影响施工方的施工速度,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第一,确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将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在全体施工人员当中树立强烈的质量观;明确质量终身责任制,通过质量负责制的定制,确立奖惩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策划先行,并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如施工技术的指导,从而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都有据可依,并做技术交底,明确质量目标,明确施工要求。
2 加强材料、施工方法与施工环境的控制
第一,重视材料的控制,要从材料的采购入手,并加强仓储管理。根据采购计划,在经过充分的物资分供方的评价后,选择合格的分供方,批准后,方可采购。对于由骨科提供的物资,物资的需用应当编制使用计划。库房物资要根据规定,将材料分类摆放,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整齐美观,并设专区用于存放由顾客提供的物资。仓库管理员对经检验和试验合格进入仓库的物资,按名称、规格、数量等作标签标识,另外还要合理堆放露天存放的物资。
第二,重视施工方法的控制。应当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并因地制宜的编制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从而形成对施工的合理指导。
第三,重视施工环境的控制。确保作业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从而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特别是焊接作业,要安排专人对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进行监测。如遇恶劣天气,如雨天或大风天,应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了符合要求的措施后在继续焊接作业。
参考文献
[1] 王军,李伟,城市综合体施工管理难在哪[J],施工企业管理,2012,11
篇3
一、学习型企业的由来
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来说的,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是由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种提出的,于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正式确认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它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职工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体制,二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三是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四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如何建立上,提出了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个方面“修炼”,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永立潮头。
二、构建具有供电公司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辽河油田电力公司在规划中提出了按照“学习、团结、廉洁、务实、创新”方针,通过构建“四个体系”、“一种精神”来构建学习型企业。“四个体系”是以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为重点构建生产管理精耕细作、经营管理精打细算、设备技术管理精雕细刻、队伍管理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体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构建“爱岗敬业、克己奉公、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的职业道德文化体系;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为重点构建完善健全、运转灵活、简便高效、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体系;以普法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重点构建道德高尚、文明健康的职工行为文化体系;“一种精神”是通过在职工中开展规范服务、岗位格言、团队精神、职工公司价值认可等活动培育体现时代特征和供电运行行业特点的企业精神。
三、如何构建具有供电公司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一) 构建美好愿景,是企业充满吸引力
一个企业要想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提供企业发展愿景,为建立学习型企业奠定基础。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
第一、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包括其公司集体形象和职工个体形象。在集体形象方面,首先公司在经济效益上一直名列前茅,每年超交利润近百万元,为我辽河油田分公司的深化改革做出了应有贡献;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确立了“创业、创新、创优、创效”的“四创”企业精神,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被评为局先进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在个体形象方面,公司树立了以变电工叶圣梅等人为代表的勤于思考、刻苦耐劳、爱岗奉献的新一代电力人形象,锻造了精干高效、敢打硬仗的供电运行维护队伍,是它们日夜守候在生产一线,确保油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平稳运行。这些事实表明辽河油田电力集团公司具有较强的发展生命力,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二、提升公司素质。包括物质装备素质、职工素质。在物质装备方面,公司电网运行管理已经向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建立了调度自动化、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电能计费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电网的遥测、遥信、遥控和电费的自动抄报。实现一次设备免维护、无油化,二次设备电子化、智能化,检修维护状态化。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在职工素质方面,职工中中专以上文化职工占27%,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占职工总数的25%,(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0%)。这些高精尖的具有现代电子信息特征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建立学习型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职工乐于工作、甘于奉献,将事业扎根在供电公司。
第三,加大公司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需要加强公司形象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报道、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广告等形式加以宣传,打出绩优、高效、向上的公司形象,体现公司良性发展态势,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力行业企业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加强营业收费等窗口单位的办公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注重职工的办公语言、仪态、形象等规范工作,树立热情、优质、廉洁、高效的公司形象,使供电公司品牌形象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二)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战略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潜力。
第一,抓住重点,发挥“鲶鱼效应”。按照“倒二零”原则,企业发展离不开占职工总数20%的人才发展,只有这部分人才是公司发展原动力。这部分人包括技术、管理、操作人员三个部分,需要公司管理层及时发现和培养,让他们脱颖而出,通过对他们的重点选拔、重点培养,给予重用,发挥“鲶鱼效应”,带出一支学习型队伍。
第二,建立职工学习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企业,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职工技能,一是公司日常生产维护上兢兢业业,职工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公司特殊状况下的“危机”处理能力,只有职工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对公司的强烈责任心和敬业感才能够完成;三是职工创新能力,是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体现。这三种能力需要职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挖掘职工潜力,公司应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职工的正行为奖励、对职工负行为进行惩罚,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做到准确、及时,以弘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规范学习制度
建立完整的学习型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密切结合公司实际的学习制度,涵盖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可采取集体学习、定期培训、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自学等灵活多样形式,做到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有奖罚。
第一,规范学习制度。采取外聘与内请相结合、行家里手与技术专家相结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采取公司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软硬件环境上予以保证,并突出实战性、针对性。开展上岗前的培训,解决专业基本技能;开展岗位新知识培训,使职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开展“海豚式”培训,学会潜水再跳跃出来,让掌握专业技能、具有技术诀窍的“能人”展示其技能,并将其传授给同样操作人员,发挥传帮带作用。这样,才能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学习环境。
第二,创建自觉性学习氛围。建立优胜劣汰岗位竞争机制,实施末尾淘汰制,使职工自觉加压学习,只有领先才能不被淘汰。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这样才能带动整个队伍的学习热情。建立自学奖励制度,通过对技术比赛能手、取得学位学历等职工的奖励,鼓舞职工学习士气,掀起学习热潮。加大对自学成才、岗位能手的宣传力度,创造职工自觉学习的舆论氛围,学有目标、比有对手、用有战场。
(四)学以致用,建立学习型企业
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学以致用。
第一,为职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岗位招聘制度,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操作岗位上,按照运行实际情况,通过电网检修、电网操作等具体动作来锻炼、检验学习成果,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技术岗位上,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解决电网运行实际问题来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运用水平。在经营管理岗位上,通过人财物的优化配置、经常性的经营活动分析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收节支创造效益。
篇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涉及法律的事务越来越多,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也日显重要。因此,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也格外重视。他们不仅聘请专业律师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甚至还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聘用专业法律人员处理企业的法律事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与国家法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一、依法治国已经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写进了《宪法》。在现代法制社会,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主体,必然也在国家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之列,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各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主要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说所谓市场经济也即法制经济。参与市场经济的企业,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会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机会。而知法守法的企业,则完全可以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之免受任何不法侵害。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从宏观上看,也可以理解为即各种经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解决纠纷的过程。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依赖各个经济合同的正常、实际履行来实现。而各个经济合同的谈判、签订、履行、和纠纷的处理,均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四、企业依法签订的经济合同,是确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的、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依据,所以,经济合同也可以理解为是国家法律法规在该企业的具体延伸。签订经济合同,对企业来说如同立法一样重要。所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如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专业的法律工作者的参与,经济合同签订不好,企业的经济目的也往往难以顺利实现。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特点
企业作为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必然有着不同于国家司法机关的自身的特点:
一、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领导重大决策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包括企业的设立,投资项目的选择、谈判,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企业的改制、上市,企业重大问题、突发问题的处理等。主要涉及企业法、投资法、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内容。
2、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如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劳动人事的管理,经济合同的管理,金融税收的处理等等,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3、解决各种经济、民事纠纷过程中的法律事务。除经济、民事纠纷涉及的有关经济、民事法律问题外,还有关于仲裁、诉讼、执行等程序性法律问题。
二、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不享有任何的执法的权力,而是着重与知法守法,防止发生法律冲突,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以避免发生法律纠纷为目标,其次才是依法解决、处理已发生的法律纠纷。
四、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涉及的工作内容复杂,企业法律事务往往处于配角地位,带有服务性质,所以要求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除必须掌握全面的法律知识外,还必须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功能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功能主要三项:
一、预防功能
通过为企业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就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协助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有关工作,起草、审查企业的经济合同和有关法律事务文书,解答企业职工的法律咨询等,使企业依法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防止出现违法行为和各种法律漏洞,预防企业发生法律纠纷,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二、挽救功能
在企业发生法律纠纷或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企业进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或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宣传教育功能
篇5
关键词:特色专业;教学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个性化教育
作者简介:张新建(1980-),男,河南驻马店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讲师;刘沛(1944-),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42-01
一、电气特色专业的建设定位
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学科专业建设基本照搬申办学校的做法,这是独立学院的必然选择。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这只是权益之计,要及时地对申办学校的资源进行改造和吸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创立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1]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立于2003年9月,开始由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提供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根据自身实际和“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文华学院吸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精神理念、专业优势,形成了强专业、重实践、个性化的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基层、错位竞争、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及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和专业定位。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认真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优势与不足,集中力量打造本专业的特色,改革的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主线。
1.确立面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信息类专业能力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获取知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等;应用知识能力,包括应用知识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
本专业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和实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模块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发挥个性、分流培养、办出特色为原则。加强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重视专业教育,高年级学生按专业模块进行专业方向的培养。通过狠抓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注重校内外结合,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要通过课程落实到教学中去,教学方法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的必要条件。[4]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独立学院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探索出一种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与一本等重点高校相比,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其使用教材与一本院校必然要有所差异,需因“才”施教,选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独立学院建校较短,目前还没有非常多的成熟的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电类教材。专业教师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重新编写了电类《电路理论》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经在教学中正式使用。新教材内容注重基础、突出实用适用,具有针对性,在学生中反映良好。[5]其他的电类改革教材正在建设之中。
电类主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工作原理推导繁琐、涉及电路图、波形图繁多及基本公式罗列复杂等特点。传统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检验的教学模式给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困难。此外,由于学时及实验室仪器的限制,学生也不可能一一通过实验来验证所有理论,而运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和实验学时内,如何把计算机仿真技术系统地融于电气类主干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又能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问题的方法,尽快地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电气类主干课程教学中,必然会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模式学习,从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是个性化教育实施的一个有益探索。目前已经在电类部分课程科目中引入了计算机仿真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实训体系的建立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要想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实验和实训基地的建设。2005年在学院统筹规划下,一批基础实验室和技术基础实验室相继建成,承建了“电路实验室”和“电工实习中心”。2009年学院投入近2亿元建设“工程实训大楼”和“图书馆”,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建设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电力拖动与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等也将逐步建成。此外,学校与葛洲坝水力发电厂、上海电机厂、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电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能完全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直在努力引进人才。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了导师制,从教案的修改、组织试讲到跟班听课,六位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在多位老教师的指导下科研能力和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在学院的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中获奖。目前,六位专任中青年教师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了一些实际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力争近两年内在一些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上取得进展。
三、总结
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业建设必须在定位、培养方式等方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特色专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关系一所高校能否受到社会认可和欢迎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本专业招生录取线一直在二本录取分数线附近,就业率也一直在90%以上,考研率也逐年提高,深受广大考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但要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凝练特色,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推进个性化教育。只有经过深入的实践改革才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对同类高校电气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
(11):57-60.
[2]李忠明.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大类培养模式探讨[A].第七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C].2010.
[3]王先春,郭杰荣.独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28-129.
篇6
电力产业发展迅速,而电力工业作为公共的服务性产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就充分体现了电力工业的重要性。80年代后期世界电力工业的改革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我国也提出了电力工业的改革方针,即“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自然也就承认了电力的商品性,发电企业将电卖给电网经营部门,电网经营部门再将电卖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再将电卖给用户,这充分体现了电力的商品性质。首先,电力商品有无形性,电力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即是无形的。再者,电力商品存在不可储存性,电力商品需随时随刻满足用户随机变化的需求,但又不能储存,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必须“以销定产”。最后则是服务性,电力商品属于公共服务商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的保证问题,必须做好充分的服务工作。
二、电力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必须要有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两年全国部分省市又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官”地位越来越突出。电力供求矛盾突现,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总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火力发电为例,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火电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火电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我国又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当前,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这些可替代能源逐步进入居民家庭。替代能源和电能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如何做好准备,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当今电力营销的当务之急。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加之企业超编严重,综合素质较低,电费回收工作压力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前景分析
由于电力市场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级供电企业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企业改革中将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和独立法人主体。企业的工作重点已由原来的单一安全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此,需要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仅仅建立营销业务层面的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这一转变带来的新需求,建立与之适应的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如下:
(一)逐步建立电力营销管理新模式关于此项,核心要点一是重构我们的营销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职责制度到工作流程,都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第二就是加强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管理,保障电力供应,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第三就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紧紧跟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好营销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技术手段支持。
(二)逐步建立营销数据仓库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自90年代初推广实施来,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营销信息数据,这些客户信息的积累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是一笔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信息对自身业务的运作以及整个市场相关行业的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做出有利的决策,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针对大客户推出个性化的电力服务计划等等。
(三)构建市场体系,活化物资流通要统筹规划,合理市场布局,因地制宜地构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近悦远来,走向全国。要发展,首先应当通过调查,摸清市场情况,制定规划,逐步实施,以建立专业市场、综合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多形式、多品种、多层次、配套齐全的市场体系。
(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设备和线路的供电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对故障抢修的反应能力、抢修质量、抢修速度和服务态度,注重服务时效,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售后服务的满意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投入产出;电力经济关系;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016-03
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发展的先行行业。随着电力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的电力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电力生产效率较低、电网发展相对落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在资源能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把握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是保证电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就电力和经济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又可称之为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法,是指将以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综合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平衡关系。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有效地将经济分析和数学统计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系统化的定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思想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正式产生成为研究放大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投入产出分析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的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且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就目前发展来看,投入产出分析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常规的经济核算手段。
投入产出分析法中的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和来源,包括了经济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自然资源等。而投入产出中的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以及分配使用的方向。产出中分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产品。
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经济关系分析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和各部门的拉动作用上。笔者将在下文中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方法建立直接经济价值模型和间接经济价值模型以及推动作用分析模型,进一步细化电力经济的关系:
2.1 直接经济价值模型
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增加值,是对经济的直接推动,假设第j部门单位产值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价值为:
为第j部门的总产出,为增加值。
2.2 间接经济价值模型
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产业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是完全攻击系数矩阵D=(I-R)-1的元素,表示第i部门的初始投入向第j部门产生的供给量。当i=j时则直接表示第i部门的增加值向其自身产生的供给量,在本模型中只考虑当i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初始投入时,对本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产生的完全供给量,可以表示为:
,=0
另外,当i部门的一个单位初始投入发生时,与之相对应的所产生的增加值推动总量可以表示为:
根据此推动作用产生的增加值,可以推到i部门对Gi单位的初始投入产生的推动作用的增加值是:
通过投入产出量表已知,i部门的某单位总投入即Xi单位的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由此可以得出i部门Gi单位的增加值的推动总用所产生的增加值就可以表示为i部门Xi单位的总投入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推动的产出。通过公式代换,可以得出,i部门的单位总投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的推动值,即增加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Xi为i部门的Xi单位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单位。各个因式的含义为第i部门一个单位的总产出推动第j部门的增加值。
2.3 完全经济价值分析
从上文所描述的模型中可以看到电力行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的贡献,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其中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通过有效地发电、蓄电、供电可以实现在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的有效经济利润,从而实现投入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提供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部门作为我国的能源部门,是向其他生产部门提供能源和动力,从而为其他部门的发展创造可能,起到拉动和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间接的价值效益。依据上述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电力工业的每个部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可以直接通过对本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核算得到,是电力工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直接体现。而间接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产出模型进行测算,通过对其他部门产值和增加值的测算,推动电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间接经济效益。完全经济价值就是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二者的总和。
完全经济价值体现了电力工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全部贡献和全部经济效益,它能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反映电力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推动力,是对电力经济一种较为全面的多角度的审视和方法。
3 实证
本文根据直接经济价值、拉动经济价值、推动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依据我国2002、2004、2006、2008、201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电力对各部门、各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确定出电力经济价值各年份间波动大的部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最后得到2002~2010期间电力经济价值的特点。
篇8
关键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绿色和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46-020引言
化石能源的消耗引起了温室气体排放,破坏生态平衡,阻碍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提出到2020年末碳强度(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末下降40%-45%,而电力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和最大的碳排放部门,其发展直接关系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直接产生碳排放的火力发电(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政府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制定了战略目标和方案,而发电行业在能源转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部门之一。因此,研究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发展路径以及政策措施,对于优化电力市场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电源结构和火电行业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发电行业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的发展路径,考虑我国能源禀赋特点等情况提出促进电力工业绿色、经济、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1电力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紧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电力工业迅速扩张,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力量。受“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制约,本文从电源结构和火电行业发展两方面分析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1.1 电源结构分析2002年起,国家逐步推行电力体制改革,以厂网分开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运行。五大发电集团的组建使得中央发电投资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增强。关注电源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1.1.1 就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而言,火电居高波动,核电有所下降。2002-2009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稳步提升,从356.57百万千瓦增加到874.10百万千瓦,年均增长率13.67%。从装机容量看我国电源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火电装机容量一直占主体,比例均在74%以上;水电由于建设周期长、环境限制强,在2003-2006年有所下降;而核电在2003年达到最大的0.0158之后处于下降状态。2003-2006年,火电装机容量比例有一个明显提升,从0.7403提高到0.7757,这是因2003、2004年的严重缺电使得国家大力建设火电厂以短时间解决供电不足。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实施了“上大压小”政策,关停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火电机组,装机容量比例在2007-2009年有明显下降。2006年之后电荒缓解,现在又有苗头,预计还会攀升。另外,除了火电、水电、核电之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14%到2009年的2.02%,可见我国一直加强清洁能源建设,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向节能减排的目标不断迈进。
1.1.2 就发电量的比例而言,火电主导,水电受气候影响巨大。
2002-2009年,我国发电总量也有大幅提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电能需求的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16540亿千瓦时到2009年的37146.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12.25%。从发电量看我国电源结构,如图2所示。
1.1.3 我国的能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火电的主导地位,研究期间火力发电量一直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变化趋势与图1基本相同,只是受全国大范围旱灾影响,2003和2007年的水电达到研究期间的最低值,分别为0.1485和0.147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电达到了相应的最高值,分别为0.8272和0.8298。除了火电、水电、核电之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17%增加到2009年的1.24%。近几年,国家已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火电下降和水电上升现象表明我国电源建设“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针取得了初步成效。
1.2 火电行业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竞价上网”机制将竞争引入电力市场,发电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寻求新技术改造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减少发电过程中的浪费,因而火电行业成为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2002-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由于数据获取原因,港澳台、未包括在内)火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我国火电行业的标准煤耗和厂用电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燃料消耗和厂用电量仍持续上升,这也体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大幅上升。同时,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火电行业的碳排放量虽然有增加,但增长幅度呈现震荡中下降趋势,2008、2009年保持了较低水平,分别为4.92%和5.96%。
火电企业力求以尽可能少的燃料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发电量,同时需要在发电过程中避免浪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环境影响的压力下,火电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管理能力,合理调节发电量和碳排放量同时增长的矛盾。由此可见,燃料消耗、厂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实现火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考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从各省市区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评价火电行业效率,提出优化电力市场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结论
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压力,电力工业的绿色和谐发展在带动经济稳步增长、保障各行业有序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促进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源结构和火电行业发展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1 电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可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有效保障。在“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的方针指引下,各省市区需考虑自身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电源结构,才能实现国家整体电力工业的和谐发展。
2.2 火电主导地位牢不可破,考虑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是电力工业评价的必经之路。
占总发电量80%以上的火电行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居主导地位。考虑燃料消耗、厂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价火电行业效率,能够得到更客观公正的结果,为电力工业绿色发展指明道路。
综上所述,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优化电源结构、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为目标,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科学评价发电效率完善电力市场运行体系,是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发展的科学路径。
注释:
①发电和供电煤耗均采用将燃煤、燃油和燃气折算成标准煤后的数据计,单位分别为g/kWh和gce/kWh.
②燃料消耗是火力发电的直接物料投入,是标准煤耗与发电量的乘积,单位:亿吨.
③厂用电量是通过发电量和厂用电率计算得到,表明火力发电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单位:亿千瓦时.
④碳排放量采用能源平衡表中数据,基于IPCC报告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单位:亿吨.
参考文献:
[1]徐锭明.我国能源工业现状与能源政策[J].中国电力,2004,37(9):1-4.
[2]林伯强.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1):11-14.
[3]Sueyoshi T, Goto M, Ueno T.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S Coal-fired Power Plants by Measuring Three DEA Efficiencies [J]. Energy Policy, 2010, 38(4): 1675-1688.
篇9
关键词:电力规划;电力市场;改革
1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这对电力规划来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
2电力市场对电力规划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规划、投资和建设是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垂直一体化国家电力企业的内部行为。国家电力企业是电网的投资者。传统的管理机制保证电力企业能安全地实现投资回收,并获得一定的利润,电网投资风险较小。电力改革前,电力工程(包括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时间、地点、进度等等,自始至终都有很好的规划,统一性比较强。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
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因素,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随着网厂分开、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电网管理和规划组织方式、投资方式、输电定价体系、监管机制、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关系以及可靠性准则将对电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到电网规划的方式方法。
综合起来说,电力市场化对电力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的关系。改革前电网所有权、规划权和经营权是一体化的。改革初期电力市场中电网仍然是垄断经营的,是运营企业同时扮演着输电网所有者、规划者、系统操作者和市场操作者的角色。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相统一的模式操作简单,有利于保证电网充足投资、合理规划和技资。当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分离时,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电网使用者之间的合同和商业的复杂性使得规划问题、利益问题变得很复杂。因此,在电力改革初期,采用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统一的模式是可取的。
2.2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电力体制改革前,电网规划是在己知电源规划的条件下进行的,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统一的、协调的。改革后,随着厂网分离、电力市场的建立,发电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经济上和行政上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所决定,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总体上看,电力需求分布和和大型水电站开发、煤电基地开发和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因此电源与电网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统筹关系。双方应在进行规划时本着互利原则,相互提供信息支持,使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能在双方协商下完成。
2.3对电力规划的评价。传统的电力规划属于行业规划,其目标是使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市场化条件下,除电网的行业规划外,还需要进行公司(企业)规划。进行这两种规划时,由于某种出发点不同,规划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行业规划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调控机构用于指导市场竞争主体的纲领性和政策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需求、引导投资方向和做好综合平衡,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因此规划思路上,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充分体现全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国际和和国内的宏观环境中研究解决电力工业发展问题,使市场潜在的投资者能够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其经营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另一种是公司(企业)规划,是企业为谋求长期发展和生存,在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目标、经营方向、重大决策做出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谋划。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规划主体发生变化,评价方法也将发生变化:评价行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社会总成本的高低:评价公司(企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规划对其所有者权益大小的影响。
3市场条件下电力规划的基本准则
3.1适度超前原则。电力发展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称为电力弹性系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般应保持在0.8-1之间。但是电力弹性系数的多少,是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的,如果耗电大的产业占有较大的比例,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也就比较大。近几年凸现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充分说明了前一时期的电力规划工作脱离了实际,预测的电力需求与实际的电力需求偏差较大,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且对电力弹性系数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进行电力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的重要性,要着眼全局,加强前期工作,适度超前地进行电力规划。
篇10
电力市场基本模式
当前世界各国的市场交易模式大致分为: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和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也称为总量市场化模型。在这种模式下,一切电力交易必须在联营体内运行。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电网看作电能交易的中心,所有发电商以及所有用户与电网运营中心发生经济关系。所以发电商必须向联营体卖电,而用户必须从联营体买电。电力交易中心的操作员每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从发电商接受各发电机的发电报价与可用容量。按照报价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直到此时间段内系统负荷均被满足为止。独立操作系统操作员控制全系统发电机组的调度运行,维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联营体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用中心控制的手段使得市场成员都能享用同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美国PJM电力市场、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的Victoria电力市场都属于这一类市场模式。其中美国最大的东部PJM&127电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纵向整合电力改革模式,获得了成功。具体做法是:1)将各电力公司发电、输电、配电、供电进行功能性分离,财务分开核算。将输电分离交给系统独立运行者管理,不要求强制出售发电厂,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供电,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2)PJM&127;负责输电系统经营,进行职能管理,提出输电计划对发电厂进行调度,不拥有输电资产,公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输电服务和电力交易市场。3)电力公司及供电商分别对用户供电负责,供电负荷要有发电容量保证并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不足将受处罚。4)发电容量来源由三部分组成:(1)本公司电厂;(2)双边交易合同;(3)现货市场和一天期货市场。电力市场交易容量约占15%左右。5)为反映电网内部能力限制和拥堵,电力市场实行分区边际定价机制。双边交易模型双边模式下,发电商与用户之间不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而是直接签订合同进行彼此电量及价格的交易。独立系统操作员收到合同所规定的电量信息后,确保全网存在足够的输电使该合同得以实施。如果发现合同中的电能交易不能满足网络安全,则独立系统操作员将信息反馈给合同双方,要求修改合同内容。如果满足网络安全约束条件,独立系统操作员进行调度运行。该交易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按照交易双方的意愿,满易双方对于价格以及电量稳定性的要求。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与联营体模式共存,组成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这种模式被认为能有效地运用前述两种模式地优点,避免存在的问题,是各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趋势。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下,用户与发电商可自由选择是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或直接签订双边合同进行交易。实际市场的运行调度分两个步骤完成;首先,系统在不考虑双边合同影响,特别是双边合同对于阻塞和网损的影响下,得到全网的运行调度计划;而后考虑双边合同的影响,由独立系统操作员判断安全可靠性是否得到满足,若不被满足,独立系统管理员要求电力交易中心或合同双方对交易进行修改。参与双边合同的发电机组或用户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进行结算,而参与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的机组或用户则按照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是英国实行的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主导的市场,合约双方包括发电、供电及交易商和用户;供电商和发电商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电力的买卖出价,以平衡1.5小时以内合同交割中出现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求,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的价格支付费用,并且支付系统运营商使系统平衡的成本。.供电公司购买发电商,实现发电和售电的自我平衡,目前英国五个最大的供电公司,发电和售电是基本平衡的。.供电公司之间将出现相互兼并,平均每个供电公司的用户规模将由300万户提高到500万户,实现规模效益。
电力市场化成功的条件
电力市场化必须将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本文作者:张宏源工作单位: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