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安全;标准化;问题
0 引言
在信息安全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信息安全标准化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安全的标准不仅仅关联国家安危,同时也牵连着国家的利益,这是促使国家企业向前发展的前进动力。在此前提下不难发现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是艰难的工作过程,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一安全标准是国家信息各方面制度的一个统领,其他都是以此为前提。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配套的安全标准,就不能构造出一个可用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没有安全标准化,相应的产品、系统、工程就不能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就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信息安全的工业标准,就不能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国内自主的信息安全产业。
1 中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境况
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创建自己的信息安全标准,本着对自己国家安全及利益的负责,在我国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依照国际信息安全的标准,国家内部人员加以改进,一批改进的标准完成了。此时,国家的保密、安全等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是信息安全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技术标准的一个部分。对于标准化组织,信息安全只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分技术委员会,即 ISO/IEC JTC1/SC27《安全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在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有一个单独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与世界领先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了解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2.1 小巧携带方便
现在的电子产品替代了以前庞大、难以移动的特征,正在逐步地变小,而且携带移动都很方便,现在都是无线的了,携带是很方便的,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要固定在一个地方。依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各种电子产品都将取代以前存在的不足,正在逐步完善化、智能化,而且也更耐用了。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像手表一样大的计算机,计算机是在逐步地变得更加的小巧、更加的灵活。就更广阔的空间而言,通过计算机传播的信息普及得更广,整个网络反映了社会的一个大网络,通过计算机,人们接触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几率会更多。
2.2 数字化
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长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
2.3 信息技术是社会整个管理和发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网络以及信息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人们现在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已经与信息密切相连。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就是信息。
3 信息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体系的不断发展,整个网络安全系统问题就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了,人们对于这一部分问题不是很了解,需要广泛地普及。对于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重视。同时,更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3.1 依照自己国家当前发展的状况以及国情,研究出一套符合自己国家的安全标准
从第一次制定信息安全标准开始到现在,信息安全标准一直是在不断地完善中,虽然现在所制定的标准尚不够成熟,但是相对于之前的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也一直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改进当中,越来越完善化,标准的框架也越来越清晰。但是仍然要依据自己国家的体系、国情以及各方面的需求,集中力量深层次地研究,以便更好地制定属于自己国家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3.2 确立企业在信息安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是提出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着眼于产业发展前景,企业是标准研究编制的主体,这需要企业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信息安全标准研发的验证工作中去。由此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信息安全标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是信息安全产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根基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自主核心技术匮乏,产业规模比较小,有待扩大。致使对企业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企业参与性不高,直接结果就是信息安全标准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不相匹配。
3.3 围绕应用需求研究制定标准,逐步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WG4(鉴别与授权工作组)研究的标准与应用密切相关,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多以系列标准的形式出现。这些围绕应用需求研究制定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相关标准已引起普遍关注,已成为世界各国和业界关注的重点,将会成为新的热点领域。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处置等相关标准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欧盟已向 S027 提出要加强《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标准的研究。《数字取证》新研究项目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关注。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标准化承载的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智慧,没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信息安全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发展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就无从谈起。应从信息安全建设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和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学科体系,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安全院系,积极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相关标准化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并用好高素质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企业是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的中坚力量,是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的主体,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积极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广泛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集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加强标准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的研究。信息安全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最近几年信息安全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对于新技术的探索以及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了解,不要采取“闭关锁国”,而是要全面打开,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并进行深入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的标准化。
篇2
论文摘要:作为未来最适应时代要求的政府工作形态,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未来政府办会发展的趋势。本文探论了综合电子政务平台的棍念、结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电子政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事务处理的信息流效率,对政府机构和职能进行优化,改善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能力。通常由核心网络、接人网络及访问网络三部分组成。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主站点、“一站式”行政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公文交换和信息报送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网络结构中,核心网络拥有重要的信息资源,并处理政府部门间的核心业务。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流程是闭环的,即任何一个节点既是用户又是数据源。因此,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程应该是高速、严密、安全的,并且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核心网络与接人网络形成上下级关系的协同工作平台,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它们之间的信息往来必须具备信任安全体系。政府核心网络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对外宣传政府信息,与访问网络建立连接。
2综合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风险
2.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显得非常重要。
2.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2.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2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2.5电子政务的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问题
很多单位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作为系统核心部分一一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问题,完全依赖干整个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旦网络的安全体系被穿破或者直接由内部人员利用内网用户的优势进行破坏,“数据”可以说无任何招架之力
3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3 .1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保障体系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开发,二是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构建综合防护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和信息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是把有意义的信息编码为伪随机性的乱码,以实现信息保护的目的。数字签名是指只有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发送者信息真实性的证明。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目前,主要的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系统、物理隔离系统等。我们可采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保证核心网络的安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通过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地把内部网络与internet隔离开。在这种结构下,即使攻破了堡垒主机,也不能直接侵人内部网络,它将仍然必须通过内部路由器。
3.2运行管理体系
安全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行政管理应包括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人事管理、制定和落实安全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硬件实体、软件系统、密钥。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过程。它包括对正面事件效果的最大化及对负面事件影响的最小化。
3.3社会服务体系
安全管理服务。目前,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s, mssp)正在逐步形成,它们有的是专门从事安全管理服务达到增值目的的,有的是一些软件厂商为弥补其软件系统的不足而附加一些服务的,有的是一些从it集成或咨询商发展而来提供信息安全咨询的。
安全测评服务。测评认证的实质是由一个中立的权威机构,通过科学、规范、公正的测试和评估向消费者、购买者即需方,证实生产者或供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公开、客观和先进的标准。
应急响应服务。应急响应是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遇到安全事件如黑客人侵、网络恶意攻击、病毒感染和破坏等时,所能够提供的紧急的响应和快速的救援与恢复服务。
3.4基础设施平台
法规基础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国家宪法和各部门法中对各类法律主体的有关信息活动涉及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形成国家关于信息及信息安全的总则性、普适性的法规体系;针对各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制订直接约束各社会成员的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形成计算机、网络犯罪监察屿防范体系;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系统)的授权审批应制订相应的规定,形成信息安全审批与监控体系;针对信息内容的安全与保密问题,制订相应规定,形成信息内容的审批、监控、保密体系;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制订网络信息预警与反击体系等。
篇3
一、概述
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简称OA,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质量,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利用网络通讯介质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覆盖组织系统行政管理、事务管理、专用业务管理的全过程,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方便,实现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组织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框架由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库、应用系统、门户网站、安全保障体系、制度规制、标准规范体系7大部分构成。其中,硬件基础设施指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以及办公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指组织部门接入互联网运行各类应用系统的基础网络,包括组织系统内部局域网、组织业务内网、组织业务外网及相关设备。组织系统内部局域网即各级组织部门内部的办公业务网,用来承载组织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组织业务内网即以省组织部为中心,各市、县组织部为节点,并连接各有关部门的全省组织业务资源网络,为全省组织系统与各级政府机关之间交流信息、办理业务和开展公共服务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信息通道。组织业务外网即各级组织部门建立的基于国际互联网上以及组织业务网上办理等具体目标。信息资源库指集成各类干部人事信息资源的业务数据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它是以干部人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坚持“规范建库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干部人事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并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业务的广泛开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主要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库、职历数据库、职级数据库、学历数据库、考核数据库、奖惩数据库、家庭成员数据库、统计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党员信息库等。应用系统指基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行政办公和开展公众服务提供的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职能系统、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干部人事人才决策支持系统等。门户网站则是组织系统信息化对外进行网络化服务的窗口,通过门户网站可使公众和政府工作人员能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组织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和其它有关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网络化的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指组织部门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设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设备与技术。制度规制体系包括组织系统信息化经费保障制度、干部人事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安全保障制度以及数据库管理、门户网站维护更新、应用系统使用等专项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网络构造规范、干部人事信息指标和代码规范、数据存储交换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标准规范、数据库、门户网站、应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组织系统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互联互通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统筹各级组织部门的所有业务,准确确定各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合理流程,并以干部人事业务流程为主线,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种类齐全、数据共享、服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库;利用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对各种业务需求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帮助和推动干部人事业务决策,并形成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路径;构建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服务架构,整合由应用系统处理并输出的信息流,在数字化表达的基础上标准化,将政务信息公开、组织人事工作办公流程等全部在网络上实现。目前,这一体系特别是在省级和市级组织部门,已搭建起了由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干部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构成的信息化平台,并在部分业务领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结合上述标准化建设规范,为提高我部网络管理应用水平,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找出差距,结合问题,做出决策。为我部干部信息化建设及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组织网络建设的现状
为了推进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省委组织部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并推广了《通用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党政干部信息查询与职务调配系统》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分类数据库软件,把配备计算机和有关多媒体作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装备,并纳入干部信息管理室达标升级的重要考核指标。其中把“所管干部人事档案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查询,检索迅速准确,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对人才队伍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等要求,作为一级档案室的升级标准。
当前,我部已经开始实行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在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指导下,现代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录入干部基本信息、构建信息数据库的初始启动阶段。信息化建设是基础,现代化是方向,只有完成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向现代化方向前进,从干部人事信息化发展进程、模式和社会需求来看,我部的网络管理应用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尚不能满足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资金投入偏低
这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装备水平不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虽然各组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及相关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但都是各自独立、各自应用,网络化应用程度不高。根本性在于内部局域网建设不完善,基于内部局域网的计算机互联程度低、办公自动化水平不足;年初,信息室针对《党政干部信息查询与职务调配系统》构建属于系统内部使用的局域网建设,大大提高了干部人事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速度和效率,由于信息室和办公室的异地分开,出现了内部局域网建设的断层面和干部人事信息数据库应用水平偏低,造成了部网之间网络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网络互联互通程度低。加上资金投入的偏低,造成所需的一些基础设施不能配备齐全,这给组织系统的“三网”建设和部网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加了难度。
第二,信息数据库建设落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上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也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干部人事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具体表现为:一是信息偏少,只录入一些基本数据,造成数据不完整;二是工作人员偏少,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逐步的完善过程;三是缺乏对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对已更新干部信息数据没有及时修改补充,造成数据不能反映现实情况;四是应用数据库系统软件存在一个了解、认知、熟悉、开发的复杂过程。由于这诸多因素,导致干部人事信息数据库信息有限、质量偏低,也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降低了干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率和可信度,影响了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力度,成为了进一步提高部网应用水平的绊脚石。
第三,信息化人才缺乏、管理队伍中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现在组工干部都具备传统的文化素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质作为组工干部新的专业素质,如何对待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观念;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认识信息网络的功能作用,是衡量其信息观念先进与否的一个具体标准。据了解,在许多组工干部看来,互联网和各种局域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组织工作只有同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信息化建设时期,组工干部对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等信息的了解还是很缺乏,造成了在管理人才上忽视了既懂业务知识,又懂信息知识和知晓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至此延缓了推进干部人事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进一步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有着决定性影响。
三、对策分析
1、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协调配合
从全省组织系统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我部每个干部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就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如何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般只是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传播信息、宣传组织政策、政务公开的手段,还没有从提高面向公众服务能力、推行电子政务的角度去考虑信息化工作,而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摒弃形式,重视实质,转变观念,不能只考虑到干部人事部门的信息化,而应该把干部人事信息化纳入到组织系统三网建设的框架中去考虑,以满足需求的信息流为主线,加强领导,建议成立三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对我部网络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本部三网建设,包括硬件基础没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库的开发与维护,门户网站的建设、维护和信息的及时更新、本级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等工作,保证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干部人事信息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争取财政支持,努力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和日常维护、培训经费通过项目单列等方式纳入日常性经费预算。同时,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使干部人事信息化建设有足够的后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部门配合、相互协调至关重要。办公室注意联系和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取得各部门的支持,研究规划方案,组织实施,经常相互通气,为进一步推动我部的办公自动化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部网应用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组织系统信息化系统基础建设
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组织系统统一的、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安全可靠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平台,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对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拓展和加深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增强面向公众服务能力。为此,在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加大计算机、多媒体和办公设备等硬件的投入量,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⑴积极推进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部门内部各科室的网络互联;基于内部局域网络有针对性地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在单位内部和部门间实现电子公文传输和综合信息的网络传输,借助办公自动化局域网进行具体的组织业务操作,以促进行政办公效率的提高。⑵加快组织系统内网建设。积极开展与全省组织系统网络相互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并提高互联互通的程度,将我部现有的网络资源逐步整合到全省组织系统办公资源网络平台上。⑶完善组织系统外网建设。坚持组织系统内网、外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保证外网的安全运行,完善和丰富组织系统网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公众的能力。
二是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精良的基础设备的同时,必须配备各种软件系统,也就是要逐步完善和建立干部人事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办公信息数据库系统。⑴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动态信息收集网络机构,制定干部人事动态信息收集内容,建立动态信息的转递方式。⑵逐步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分类数据库。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个人简历、职务简历、职称简历、奖惩表现、考察内容等二十多类信息。把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全部编制到数据库中,由此可见,分类数据库建设,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方面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的关键内容,它集中了组织部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全部基础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库,可随时为组织部门的业务管理提供多功能、深层次的信息服务。⑶完善和建立办公信息数据库。办公信息数据库的内涵,主要是指组织系统内日常的办公业务工作,如干部人事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含干部任免呈报表、年度考核表、领导干部考察表和奖励材料等)、干部人事档案运行过程中的记载表(干部档案材料的接收、转出、借用、查阅、死亡、检查核对统计、收文和发文等登记簿)、干部档案整编过程中的有关表格(干部档案目录和职务变动登记表等)、办公中的行文和发文工作等原来用手工书写的业务管理工作,均可列为办公信息数据库的服务范围。干部人事信息综合数据库、分类数据库和办公信息数据库组成的组织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就基本构成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业务的办公平台,构建了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的前提和途径。目前组织系统网络的管理应用总体上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是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的核心和基础。
三是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规模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其所应用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提高部网管理应用水平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办公自动化平台,增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开发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不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更要懂得信息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维护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具备管理信息资源的维护能力,全面了解和自觉执行组织工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创造性。能够下功夫研究并解决当前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可见,要迅速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组织系统内广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使每个组工干部都具有坚实的信息素质基础,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 上一篇: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