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产资源专业

篇1

本文阐述了烟台职业学院探索出的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描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介绍了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内外联合的三合一”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习评价方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教学队伍根据烟台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不断进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形成了体现烟台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色的“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方案。

1 “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

1.1 提出背景

现代社会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且日趋复杂,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不断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使得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电信网、TV网和Internet网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且已成大势。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全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多的产业门类。DM技术(数字化多媒体)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目前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岗位群(下称产销岗位群);二是智能建筑信息系统集成及设计、施工等岗位群(下称智能建筑岗位群);三是与多家软件公司合作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进入软件行业服务外包岗位群(下称软测岗位群);四是呼叫中心工作人员(下称呼叫中心岗位群)。

基于烟台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及学生就业方向,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宽基础,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人才培养中,让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根据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不同的维度提高职业技能,使之成为某个就业方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中,摒弃高深的信息理论知识,根据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更多的训练职业活动中基本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如图1所示。

1.2.1人才培养的时间安排

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时间安排采取“1.5+1+0.5”的模式进行,即前三个学期,主要完成“宽基础”方面的课程和训练;第四和第五学期,校企合作以订单班的形式完成不同就业方向的学习与训练;第六学期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实习内容,并和企业双向选择,进行就业。

1.2.2 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中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培育人才是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四个就业方向岗位群中,都有优质的企业合作。

产销岗位群人才培养中,学院和鸿富泰等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订单班,每年都有部分学员进入合作企业就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奖学金,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在智能建筑岗位群的人才培养中,学院与山东智信电子公司紧密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立订单教学班,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培养的学生都是优秀的技术人员。

在软测岗位群人才培养中,学院与创迹软件等公司合作,建立软件测试师培训基地,引入软件测试师课程体系,合作培养软件行业服务外包人员。工信部授权学院为“全国‘注册外包专业认证’(COP)山东省烟台市教学基地”。

在呼叫中心岗位群人才培养中,与北京恩源公司合作。学院负责理论教学,恩源公司负责实践教学和安排就业。

1.2.3人才培养中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坚持“贴近社会,融入企业”的原则,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进行校内外一体化教学,前三个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在第四和第五学期,采取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在校内、外交替学习,进行大量现场教学。如智能建筑岗位群的学生,能从一个项目的投标到设计、施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全程跟学,理论讲解与工程实践交叉进行。在第六学期,所有学生进入订单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1.2.4 从业资格与能力

产销岗位群的学生,将获得“电工操作上岗证”、“电子装配工程师”、“单片机设计师”证书中的一个或多个;智能建筑岗位群的学生将考取“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师” 或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师”证书;软测岗位群学生将获得初级和中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并可考取“网页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证书;呼叫中心岗位群的学生将获得呼叫中心的专业培训,成为合格的呼叫中心工作人员。

2“内外联合的三合一”教学模式

在“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了“内外联合的三合一”教学模式。“内外联合”即在教学中,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三合一”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协作的自主学习+仿真教学+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转变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主动建构认知体系,尤其是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进行仿真教学,学习中学生增加个人探索机会,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仿真教学还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优点,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工学结合实训既适用于单个的教学项目也适用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各种外部情境,实训安排在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基地或是校外实训基地。 “内外联合的三合一”教学模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

“内外联合的三合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点起码有以下四点。

(1)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培养人才,毕业生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是一种按需培养的机制。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既保证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最大优势。

(3)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创新能力。通过课程的项目化,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实施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就业观念与敬业精神的培养。

3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

学习效果评价实行笔试、口试、实际操作、校内外指导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结果上,采用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综合评价形式。

评价中重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态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这种考核方式较传统一纸试卷的考核方式更全面也更难于操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详尽的过程记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教师注意在日常总结与点评中对学生多鼓励和督促,提高斗志,增强信心,用学习成就感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多维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历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取得良好效果,但尚存较多问题,还需要在与烟台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不断磨合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3).

[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报,2006.

[4]徐向民等.研究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Z].广东省优质资源共享中心,2005.

[5]刘望军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察;现状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矿产资源勘察的现状决定着我国未来矿产开发工作的进程,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开发方向的一个参考。

二、目前面临的各种状况分析

1、目前矿产资源已经被看作是延缓当今的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虽然最近的几年里,该项活动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该项资源在我们国家的显著特征是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而且面临严重的结构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使得当今的各个矿产出现紧缺的局面,而且出现了非常多的贫矿等,在总的储存量上显著地匮乏,面临非常严重的缺口问题,目前很多依靠大规模的进口来获取,非常的依赖其他国家。

2、当今的局势不稳定,导致很多区域的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在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下,由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主导形成的资本流动、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在此阶段里,矿产本身是生产资料,经由贸易等方式,确保国际上的许多地区都可以合理的使用资源。

三、在勘查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1、全面做好规划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的让矿产资源充分利用,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提前统筹兼顾,做好规划工作,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找矿,都需要提前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很多了,但必须把握好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到工业的发展,又要考虑不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环境的压力。

2、科学布局

我国是资源性大国,各类矿产资源在我国都有分布,想要保证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综合考虑矿产开采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经济的发展和开采工作的需要,要全方位布局好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

3、不断深入推进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

在对传统的一些有矿地方的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工作后,要不断开拓新的探矿区域,要拓展勘察和开采的范围,科学合理地统计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以不断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对各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勘探和开采,还可以满足其它领域的需求。

4、运用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里,这是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各种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切实地提高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效率。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剧变,也给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工作中不断地融入科技的元素,使得开采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应该成为该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领域人才和资源的支撑,所以培养一大批该领域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显得非常必要,这将为勘察矿产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带来后续发展的动力。

四、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地勘行业管理职能。

从对基层单位的调研来看,普遍反映,加强地勘行业管理非常必要,非常迫切。而地方国土资源行管理部门认为,他们没有被授予地勘行业管理这职能,政府进行地勘行业管理没有法律依据。而事实上,不论是历史的因素,还是存在某些“情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

2、在勘察资金的安排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补偿费、财政补贴等安排的资金,不能满足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属地化后的事业费基数多用于维持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单位人员工资,真正用于地质勘查的费用很少;二是地质勘查资金出自多门,使用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投入:三是地质勘查社会资金的投入尚未规范,其所投入的社会资金,多追逐利润最大化,真正进行风险勘查的很少。

3、缺乏专业的地质勘察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地质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极少到地质队工作,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微乎其微,以致一些地质勘察工作选个过硬的技术负责都困难。截至200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未来5年内,地质勘探人才总缺口在7万以上,同时,地质人才呈现六大稀缺态势:人才总量稀缺,一线人才稀缺,青年人才稀缺,高学历人才稀缺,领军人才稀缺。

4、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人才。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矿政管理在各地区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是,各省、市、县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政管理人员的配备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人员少的现象;而在有限的管理人员中,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缺乏,这就使得行业管理从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到落实监督等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

五、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措施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当今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不过由于公益性的地质活动的涉及面并不是非常的宽,其应有的功效和位置无法合理的体现出来,而盈利性质的勘察活动发展不是十分的有效,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乏商业性勘查活动的保障。所以,当今时代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革新活动,不断的革新体系,认真地开焊地质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和当今的时代背景相互协调。

1、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步伐,提高战斗力要抓住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三定方案的契机,加快建立国家公益性队伍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理顺内部人、财、物等方面的关系,按照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原则,稳步进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建立吸引和凝聚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切实建强、建实队伍,提高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战斗力。

2、切实保障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有效投入,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责范围。要制定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主要负责全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目的是摸清资源家底,提出可供普查的备选区。

3、进一步改善矿产勘查投资环境,发挥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建立清晰、透明、稳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法规,制定以鼓励为主的勘查政策,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矿产勘查领域,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的形成。培育和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培育和规范勘查资本、劳务、中介服务等各类要素市场。二是要提供有效服务。规范信息服务的标准、程序,构建便捷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编制商业性矿产勘查规划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指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矿业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矿业权监管信息系统,形成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产资源勘察工作的进行必须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同时,明确矿产资源勘察的重要性和准确性也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矿产资源开发高效的两个前提。

【参考文献】

[1]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勘察和开采矿产资源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2]罗顿.刍议地质矿产勘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1(7).

篇3

【关键词】采矿,工艺,技术,作用

前言: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性基础,对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对于采矿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采矿工程的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专业的提升,然而,由于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起步较晚,矿产的开采技术还不成熟,使得在采矿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技术问题、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采矿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有效、科学开采,了解这些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是现如今采矿技术人员面临的新任务。

对资源需求的增长需要开采更多的矿石。随着时间的流逝,优质矿体已耗竭,开始开发不那么富的矿体。在过去的70年中,铜品位持续下降,2003年,要萃取1吨 铜所需的矿石是1950年的5倍。技术开发产生了掘进更深的勘探方法,增加了发现更富更深新矿体的概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矿石质量下降的不利因素。但总的来说,陆地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将成为必然趋势

1我们国家采矿工程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的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属于矿产资源强国,然而,由于国家人口数量巨大,导致人均的矿产资源拥有量较低。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迅速的增加,可是同不断增长的矿产需求相比,我国的采矿工程技术远远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采矿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处于逐年上升的过程,这不仅损失了国家大量的经济财产,还严重威胁着采矿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虽然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总额较大,但由于采矿工程的技术效果不佳,使得国家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使用率极低,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现象。以上的种种对于发展我们国家的采矿工程,提高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壮大我们国家的发展力量都是有害的

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通过上述对我们国家采矿工程现如今的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我们知道采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它们。

2.1 采矿工程的技术问题现如今,我国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矿产资源大国,落后的采矿技术导致矿产资源采集使用率较低,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随着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不断发展,采矿技术相比之下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由于采矿工程实施的理论并没有随着采矿现状进行科学的创新,国家对于矿产的采集手段仍然是较为传统的采集技术,因此,我们国家的采矿工程仍然处于较为粗放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绝大多数的采矿工程的运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仅对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矿山实行探索以及开采,而忽视了那些矿产资源较为稀缺的矿山,使得资源的开采范围变得局限、狭隘。

2.2 采矿工程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采矿工程不仅需要复杂的技术操作,还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采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搭建专业的煤矿井,并且其采矿过程都是在地下进行,使得采矿工程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说针对具有不同地质构造的矿产资源,开采人员需要给予不同的开采技术方式。即便如此,然而无法避免一些开采事故的发生,在采矿工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矿井的坍塌、瓦斯的爆炸、矿井内部发生火灾以及矿井中发生透水等,这些对采矿人员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安全问题,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小心注意,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3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由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着矿井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我们国家在采矿工程方面的发展速度,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甚至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1提高国家在采矿工程方面的技术能力。要想实现采矿技术的提高,就需要做到以下2点:首先,培养采矿工程的技术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敦促他们针对采矿技术进行不断地研发创新;其次,加快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采矿人员专业操作能力。我们知道,要想提高采矿技术,仅仅提升采矿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大力发展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是指矿产资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的设施,因此,为了实现采矿总体技术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采矿工程中所需要的水电以及热能这些基础设施的利用,对于发展矿产资源的交通运输来说,我们可以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从而降低矿产运输的成本,提高采矿工程的运营效益。

3.2提高国家在采矿工程方面的施工安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确保采矿人员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首先,把安全因素作为采矿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确保所有的采矿施工人员具有科学、专业的安全意识;其次,在采矿工程实施之前,主要管理者需要对矿井的安全系数进行专业化检查,并对其负责,所有的开采作业都需要严格按照有关的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开采;第三,积极开展安全预防工作,对于那些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多次重复性检查,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预先制定计划以及措施。

4结束语。通过上面对于采矿问题以及对策的简述,我们了解了对于我们国家现如今的采矿工程来说,要想切实、可行地解决采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着重于采矿人员的培养,并且加强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只有确保采矿的作业人员具有高专业的技术能力,才能实现采矿工程的科学、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开采技术,降低开采风险。

参考文献:

[1]雷福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6).

[2]李享.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

篇4

[关键词]固体矿产 勘查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11-1

1固体矿产勘查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扮演着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的重要角色,世界各国都能通过贸易、投资等形式,实现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但是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并不平衡,并且矿产资源对各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竞争力度,矿产资源消费国受到供应国的外交、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发达国家都加大了矿产资源保护力度以保护本国利益。这种情况造成固体矿产资源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固体矿产资源作为实现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需的能源储备,准确、快速勘探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固体矿产勘查的现状及问题

2.1固体矿产勘查体制落后

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在解放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家既是出资人和收益人,而且对矿产勘查行业管得过严、过死,这样就导致私人无论是在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融资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与市场匹配的条件差距甚远。私人投资矿产勘查行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阻碍了矿产勘查的发展,不利于矿产勘查行业的扩大发展,以前的勘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2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更新、更好、更准确的地质勘查技术被发现。但是我国的勘查技术人员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勘查技术,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勘查工作中,从一定程度上使矿产勘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极大的阻碍新的矿产矿地的发现。

2.3固体矿产勘查人才稀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矿产地质勘探投入不足,勘探地质行业一度从解放时期的繁荣景象走向衰退,很多以前的技术人员放弃地质找矿,从事其他的行业,甚至是整个勘查团队转行,造成矿产勘查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一些开设地质学的科研院校也取消了此类专业。由于地质勘查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性、这导致了地质勘查行业出现了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法胜任。

3固体矿产勘查的质量管理措施

3.1加深矿产勘查体制改革

解放时期的矿产勘查体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矿产勘查市场,以矿业法为标准,以矿权管理为导向,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的管理,全面实行对矿权市场行政监督作用,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使市场有序地进行。此外,还应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通过及时的信息和合理的政策,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采取适当的调控,确保矿产资源的供需保持相对平衡。还应加强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勘查开发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的信息指导。加快矿产勘查体制的改革,使其尽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断完善矿产勘查市场,从法规上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市场中探矿权和开采权的关系,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矿业监督活动全程化、制度化、公众化。让更多的投资方和受益方从政府转向市场,这样既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又增加市场的调控性。

3.2引进先进矿产勘查技术

先进的矿产勘查技术对整个勘查活动意义重大,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地质矿产勘查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卫星和雷达为技术手段的卫星遥感技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采集为应用的物理探索技术、以化学为基础的地质分析和各种偏心提取技术、深部钻探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因此必须加强对勘查技术人员的仪器操作技术培训。

3.3大力培养矿产勘查人才

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应该鼓励各个科研院校重点培养一批能吃苦耐劳、专业水平高的学生,来壮大矿产勘查队伍。不断加强学校和勘查企业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勘查活动,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使他们走出大学后,能尽量胜任交给他们的工作,为地质勘查贡献自身力量,同时还应改善勘查人员的福利待遇。地质勘查行业一向都是环境比较恶劣、艰苦,而且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是大部分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人员转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勘查单位应该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充分了解矿产勘查技术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难处,主动表示关心,解决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身心愉悦地投身到艰苦的矿产勘查工作。不断改善矿产勘查技术人员的待遇可以挽留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地质勘查技术骨干,这对地质矿产勘查的开展也是意义非凡的。

3.4保护现有的矿质资源,开发深部矿等资源

对于现有的一些露头矿资源,我们要采取保护措施,不能去开采也不能去破坏;对于一些耗费大量矿资源的企业,可以鼓励他们采取其他的资源来代替矿质资源进行工作;对于一些开采率比较低的机器要及时停止机器工作,防止造成矿质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深部矿,隐伏矿,低品位矿的开发一定要设立一种完善的开发计划,要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踩点。我们的开发一定要有目的,就是一定要按照特定的地方进行开采, 不能盲目的进行开采, 否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开发深部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毕竟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所以安全首先要得到保证。

4结束语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勘单位管理的各层次和各阶段,并且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整个地质勘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地勘单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所有勘查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 利益分配 制度

一、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及其制度概述

矿产资源利益,是指矿产资源作为国家所有财产的利益以及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包括勘探和开采等)带来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利益和负外部性的环境利益。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是指矿产资源利益在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划分。

国内外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差异:

第一,矿产资源收益实现形式不同。各国在设计其矿产资源税费时,一般均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国情、矿情给予了充分的考虑。权利金、矿业权租金是各国普遍征收的,资源租金税各国的规定差异较大。在我国资源所有者收益具体表现为税费两种形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矿区使用费、特别权益金;国家管理者收益主要是勘查登记费和采矿登记费;企业经营者收益主要是资源开发投资的使用权收益,即投资回报。

第二,资源收益主体分配比例不同。国外权利金收入一般为资源所有者所有。对于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较多地考虑了开采矿山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把相当一部分收益用于环境治理。而在我国资源补偿费是国家和地方按比例分享,矿产资源收益也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 极少部分用于矿产地的综合治理。

第三,矿产资源收益征收管理主体不同。由于权利金的计征与管理有别于一般税收的征管,是一个较为“专业”的领域,目前权利金的征收主体绝大多数国家都由代表所有人利益的政府矿业主管部门进行。我国的征收管理主体相对比较乱,税务机关、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财政部均有涉足。

二、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制度缺陷

我国虽然制定了矿产资源法,但并未对矿产资源税费征收进行细化规定,其法律依据的最高层次是行政法规,甚至涉及资源税的还是暂行条例,效力等级低使制度实效大打折扣。另税费征收环节的诸多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往往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差异巨大的地方立法难免造成适用上的混乱。

(二)具体配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缺陷

首先,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所调节的利益关系混淆,与税费性质相违。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资源的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维护国家财产权益。但我国立法一方面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为对国有资源取得的对价支付, 另一方面又将其限定为对地勘费用的补偿。这样的规定模糊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其次,税费水平低,计征依据不科学。费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矿产资源的价值,也要遵循供求平衡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规则。在我国以行政方式代替市场机制调节相关利益关系,平均1.18%费率,远低于矿业发达国家的10%这一标准。

2、资源利益分配所有制结构混乱

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归全民所有,而我国长期以来又以财政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因此国家又具有投资者的身份,加上国家固有的社会管理者身份,国家兼有所有者、投资者、社会管理者三重身份,是典型的所有制结构失当现象。我国现行的利益分配和税费制度框架在对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体现和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的价值补偿方面远远不够。

3、生态补偿机制缺失

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改变生态系统的秩序,产生生态环境复原的成本,资源开发者必须补偿当地居民所承受的环境成本,承担环境复原的责任和费用。我国的现行制度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既未落实企业的环境治理义务,也未真正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可谓缺失严重。

三、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一)构建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体系

现代立法的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交涉过程 ,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利益平衡。在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配中,如何平衡矿产资源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就是构建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配的制度体系。

首先,加快矿业权市场化步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市场化体系。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所有者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条件下投资主体市场化,市场化前提下的矿产开采管理公司化,管理者向投资人负责,环节上各取各利”的管理模式。其次,建立矿产资源整体价值核算体系。矿产资源的计价必须在计算资源预期开发总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计算开采期间各年的资源价格。再次,目前按税种和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矿产资源税收分成方面,应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矿业税收分配向地方倾斜,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取将矿业税收全部留给地方的作法。

(二)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改革

首先,明确税费关系,科学设定类别。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是环境资源生态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应进一步明晰各种费、税之间的内涵和外延、标准和范围。其次,重新设定资源补偿费率,建议对矿产资源在评估总价值基础上按一定费率计征,并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费率标准,降低企业负担。另应增加地方资源补偿费分成、完善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现有转移支付比率、资金使用状况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评估制度。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首先,改变以往“谁破坏谁治理”的狭隘地区观念,转为提倡“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安全新观念。其次,因矿产资源的合法开采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的恢复治理,由矿产资源开发者和矿产资源利用受益者进行补偿。再次,因矿产资源的合法开采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导致矿区居民(村民)丧失发展机会,由矿产资源开发者和矿产资源利用受益者给予的补偿。

参考文献:

[1]王小萍.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法律制度研究[J].公民与法,2009,(6):17-20.

篇6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煤炭能源;资源税;开发制度

一、权利金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在整个社会中,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和具有扩大趋势的需求而言,矿产资源具有绝对的稀缺性,并且以人类活动的年限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因此矿产资源必须是国家或政府所有。我国在199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里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然而国家或政府不能作为开采者开发利用分配矿产资源,只能借助市场的力量使企业作为主体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但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若没有制度的约束,其开采行为与国家和政府要求资源的充分利用目标不一致,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矿业权制度限制矿业权人在开采矿产资源中的为逐利进行的浪费活动。

权利金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罗马法》中,规定凡是开采矿产资源的商人都要缴纳金钱给国王,于是这部分价款便以权利金的形式确定下来。现在权利金的实际意思是矿产资源开采者对矿产资源所有人支付的使用权价款,体现了所有权人的经济权利。征收权利金的优点主要包括:

(1)较充分的反映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权利金相当于国家或政府将矿产资源的盈利权出售给企业,通过企业的开发使得矿产资源真正进入市场,成为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产品;

(2)反映了所有者的经济权益,权利金使得国家在转让矿产资源使用权时可以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来衡量权利金具体金额的大小,不仅拥有更大的自而且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3)权利金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拍卖的竞争制度来转让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可以使得企业以最大努力探求矿产资源的全部价值,不仅在竞争中减少了交易成本,政府的探矿成本,还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寻找到资源的最大真实价值,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了资源和环境。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权利金制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这样的制度增加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机会,不仅会让我国的资源开采市场进一步开放,还会增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资本和竞争力。

二、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存在的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在生产销售阶段征收的相当于其他国家权利金的税费主要有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等。

(1)资源税扭曲了收益分配

税收是国家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收取的,而不是为了反映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权利转让矿产资源使用权的价款。因此资源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国家在矿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

资源税税收收入的的分配制度也不合理。《税法》中规定资源税属于共享税,但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收入纳入国家所有外,其余内陆的矿产资源都纳入地方财政收入。这样,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收入会纵容企业的过度开采和资源的浪费,导致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很低。

(2)资源补偿费征管不严

首先,通过收取费用来实现所有者权益从形式上使得国家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地位从所有者变成了管理者。

其次,我国资源补偿费率过低并且固定不变。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的,平均为1.2%,而国外与中国矿产资源性质类似的费率普遍为2%-8%,美国为12.5%,远低于国外水平。但由于资源补偿费的征管存在缺陷,即使如此低的资源补偿费,还存在着严重的欠交现象。据资料查证,1999-2002年上半年矿产资源补偿费1601户重点采矿企业累计欠缴矿产资源补偿费31亿元,并且资源补偿费的入库仅为1/4左右。

最后,由于我国小型微型矿业企业很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鞭长莫及,而且征收资源补偿费的财政部人员并没有可以处理所有权人与矿业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专业人才,因此这样不完善的征管和费率制度导致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利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环境的破坏。

三、对我国健全权利金制度的思考

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征收的税费存在的缺陷来说,建立反映国家所有权的权利金制度是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将税费合为权利金,具体来说有几下几点:

1、权利金的范围

首先是扩大权利金的范围。可以将海洋石油天然气征收的矿区使用费纳入权利金制度的征收范畴,整体规划矿产资源税费的改革。同时可以将所有稀缺的资源都应纳入其中,例如水资源等。

2、权利金的征收方式

对不同的产品实行不同的征收方式,对从价征收与从量征收并存的方式继续改进。对于市场上价格涨势明显的资源产品可以更改为从价计征,而对于市场上价格变化幅度不大的资源产品仍可以使用从量计征。虽然,资源产品的从量计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收入与市场价格的涨跌失去了联系,增加的收益不能归国家所有,无法体现“资源涨价归公”的理念,但是从价计征的方式也不适合所有矿产品。由于矿产资源价格的上下波动会使得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不能反映资源企业成本负担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造成国家权益受损。因此从价和从量计征的方式可以并存。

3、权利金的价款

我国可以采取实物期权定价法,寻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矿产资源价格,然后进行拍卖开采权,以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权利金的征收价格。通过拍卖的市场竞争方式,可以寻找到矿产资源的真实价格,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与此同时也减少了交易成本。

4、权利金的征收管理

根据资源产品的天然禀赋不同加大税收的档次,按照“资源条件好、收入多的多征;资源条件差、收入少的少征”的原则对不同的矿产品、矿源设计合理的税率,在促进矿产品开发的同时,为行业之间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资源使用成本,加强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资源税率过低,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矿山环境 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38-01

1 矿山开采对矿山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

1.1 矿山开采活动会占用周边大量土地

无论矿山开采采用露天还是地下的方法,都需要占用大量的矿山周边土地。例如选矿场地,冶炼场地,为防止由于采矿发生次生灾害建立的围堰等,这些土地在开采时被占用,开采后也可能无法复原遭到破坏。

1.2 矿山开采对矿山山体本身的破坏

矿山开采是一个巨大的经年累月的工程,它会对山体斜坡,植被甚至水文的走向造成重大影响。有些影响或破坏力虽然暂时或者表面看不出来,但它们的危害长期隐秘存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就会诱发地质灾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1.3 废气,废水,废矿渣对水土和空气造成污染

虽然国家对矿山开采排放废气,废水和废矿渣有严格的监管,但现实是在利益驱动下,开采活动中产生的“三废”很多都没有经过达标处理就排放到矿山周边,采矿废水废矿渣对土壤的污染可能几百年也无法复原,受污染的地表水渗入地下污染到人们可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危害到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被人吸入后易造成慢性病,同时对矿山上空及周边地区空气造成污染,严重的会引起酸雨,酸雨所引起的灾害又更为严重并且更难治理。

1.4 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本的生态自然景观

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原本郁郁葱葱,现在黄沙裸石,如果矿山处于城市周边,不但影响城市美观,等大风一起,黄沙飞舞,还会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在交通干线旁,甚至会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2 现阶段矿山环境出现严重问题的几个原因

2.1 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虽然在《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中对矿山开采时关于矿山环境保护有一些原则性指导,但对一些具体性操作和惩罚没有规定。矿山开采者造成污染,由于矿产资源所有者不清晰无法及时处理处罚;对于如何防治矿山污染没有提出具体措施并形成有效监管制度,等到开采后出现问题在处理为时已晚;各种关于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出多门,既多又散,既有不同部门的法规,又有不同地方的制度,甚至还有村级的办法。

2.2 不能对矿山开采时产生的环境破坏进行专业防治

对于矿山开采企业来说,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主要的,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破坏缺乏必要的技术投入。例如“三废”的处理往往采用简单的化学处理,而不是国际上推崇的清洁环保的物理处理。作为矿山开采的“第三方”,专业的矿山环境治理公司在我国还是相当缺乏的。

2.3 部分矿山开采企业及个人唯利是图,无序无证开采

近几年,矿产开采的巨额利润吸引一大批企业及个人投入其中,其中很多开采前未进行环境评估,开采时不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开采后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破坏不治理,特别是一些无证无序开采,有关部门根本无法监管。

2.4 对矿山开采技术、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缺乏必要支持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多样,不同的矿山地质要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不同的矿产资源需要不同的开采流程方法,先进的开采技术及工具不但能降低开采成本还能将破坏程度降低。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的提高,能有效减低矿山开采造成的破坏,尽快尽量恢复矿山周边生态系统。现阶段,我国对开采技术,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矿产资源开发的需要。

3 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

3.1 逐步建立完善专业的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法律法规

显然,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这样一个专业性强,关系到矿产资源所有者,开发者,环境保护监管者、执法者,以及矿山周边群众的系统性工程,在《矿产资源法》及《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性规定之外,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行政法规,规范约束各个层面所有利益人的行为,明确相关方责任和义务,严厉处罚有法不依者。对矿山开采的一系列过程,要有专门的a规章制度来规范,首先是制度上的“防”,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降低矿山开采、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成本。

3.2 积极鼓励成立专业的矿山环境治理公司

矿产资源的开采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前期准备,开发过程,还是开采后期,对环境保护都需要资金技术及人力投入。对一些小的采矿企业,这些都是缺失的。即使是大的国有的采矿企业,为了利润率的考虑也会对这些投入尽量压缩。一方面要在法律层面强制执行,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成立专业的治理公司,使得采矿企业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专业的效果,降低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成本,最重要的是,专业的治理公司可以从一开始就进入到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治理,在技术上进行“防”,对开发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对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开采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

3.3 加大矿山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有关人员的环境保护观念及技能

可以使用一些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展示,提醒人们矿山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可以展示对环境保护不力的一些犯罪案例,警醒人们不要以身试法。同时,对参与矿山开采的人员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提升在开采时环境保护的观念及技能。对一些环境保护及治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及个人要大力表彰,做的不好的要坚决处理。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的执法效果,打击一些企业及个人的侥幸心理。

3.4 极力提升矿山开采技术、对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研究加大支持

使用一些落后的开采技术,不但增加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本,危害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优化采矿工艺流程、技术,提升了矿产开采的效率,有效降低开采过程中次生灾害的发生几率。同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的研发、引进力度,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大适合我国不同地形,不同地质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支持,竭力减少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气候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

4 结语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又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应该运用各种专业的技术手段,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对矿山环境加强保护及治理,营造“矿产开发”、“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篇9

1 矿产资源安全

从21世纪开始技术、市场和全球化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力量。这些力量既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又有效的解决了资源问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使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成为可能,并且利用率逐渐提高;市场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价格的维护,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价格扭曲被矫正,控制了矿产资源的浪费,使资源枯竭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控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球化使技术和市场的影响得到加强,它使一个国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应该努力构建保障体系,使资源开放利用更加合理化、高效化。所以对于矿产资源应该树立安全观,它包括以下几点:

(1)开放的安全观。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国际市场与每个国家都有联系,针对国际形势考虑安全问题必须要放眼未来,要在世界范围内充分考虑资源重组问题,力争在国际上占有部分资源,致力于战略资源的开发;建立国外生产基地;利用国外丰富的资源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储备国内短缺资源等。对于矿产资源的安全问题中国应该转变战略,不应在遵循以往的自给自足,而是应该向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挣脱原有矿产资源对发展中国经济的阻碍,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2)动态的安全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而在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得以解决。由此可见,先进的技术能够解决矿产资源的安全问题。实际上,资源的全球化具有双面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全球化但是也会造成资源的快速消耗,而资源短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它又可能制约下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因此,极有可能会发生各种资源的争夺问题。我国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3)发展的安全观。我国的关于矿产安全战略的制定一定要以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前提。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难得机遇,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节约型的经济体系,保障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进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 区划的特点

(1)市场经济规律的有效运用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后衍生为一种商品,流通于市场中,所以,对其实行规划要依据市场规律。市场经济实现自身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价值、供求和竞争三种机制的相互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特点,它的产生是因为供求和价格决定了资源配置情况,所以一定时期内会造成资源的盲目流动,尤其在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缺陷的状况下,生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更是常见问题。因此,通过认识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矿产资源的区划更应该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

(2)区划主要依据人本思想

矿产资源具有隐蔽的特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对其开发会对地区周围环境带来一些影响。无论进行何种开采,都会对矿区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对矿产资源进行规划时,要同时将矿区的环境恢复规划进去。

(3)战略性与科学性

按照战略性要求解决关键问题和长远问题很重要,依据战略性要求,规划时间不能着眼于当前,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方针,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协调好当前和长远的利用关系。同时以国内资源位着眼点,综合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现状,处理好各部分利益关系。

对矿产资源的科学区划体现在它的合理性。根据科学性要求,在制定规划前要对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收集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内在的关联性。这些工作是对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通过分析做出预测。在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影响因素之后选择实现的措施。

3 规划区的划分

划分规划区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力的分布问题。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工作进度等,还包括矿产资源的供求、开发、分布情况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的政策等。依据各自的原则将区域划分并确定其工作重点,合理分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在划分区域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原则有以下几个:

(1)确保资源客观性。 在进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时,要充分考虑成矿条件的以及矿种组合的各种特性,是否一致和配套等以及地域分布是否集中等。

(2)根据布局定向。工业布局指向性是指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对于工业发展和企业选址的指导作用。在对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种因素起作用也有差异。通常在矿业生产时,资源指向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矿产分布的地点决定了企业的选址。但到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制造业时,运输和市场通常起到决定性作用。

(3)发挥优势。每个区域应该充分了解本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利用状况,以此形成专业化部门,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地经济。

(4)专业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主要是为了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实现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彼此联系,进而实现地区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地区专业化不是地单一、片面化发展。只有具备产业和产品优势的生产部门,同时又有一系列关联部门 ,才能形成具有地区特色、高效率发展的地区联合体,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5)遵循国家政策。运用科技的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作为一种类型区划 不同于综合经济区划,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规划。

4 资源与市场

关于矿产资源规划的另一主要问题则是资源的可替换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成本和发展的角度对待资源和市场问题,因此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是关键所在。

(一)调整进出口结构

当前我国矿产品的贸易结构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短缺的石油资源出口量扔居高不下,煤炭资源丰富却出口受到种种阻碍,出口水平低下;具有优势的出口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极低;出口产品不能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实行,多数产品价格较低。进口产品多为加工产品,主要是冶炼品或是成品材,成本花费很高,并且对于国内产业发展形成阻碍。在此状况下,应该在给予国内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保证国民经济有效需求的要求下,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贸易状况。

(1)加强国内资源丰富且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的调控,保证国家利益。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出口,同时对原矿的出口加以限制。

(2)对于国内稀缺的资源要实现多途径供给,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体系。对原矿和初级矿产品的进口给予鼓励,同时支持国内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

(3)依据国内外形势进行结构性短缺矿产的贸易,利用市场资源发展业务。

(二)利用国外资源实现经济发展

篇10

关键词: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勘察;关键技术;意义

矿产资源关系到国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探测矿产、开采矿产、保护矿产资源环境是每个矿产资源行业人士的责任。几十年来,水文地质勘察在矿产资源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缩小矿产资源的探测范围、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保护矿产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避免粗放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因此,现阶段在矿产资源工作中展开水文地质勘察关键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是指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径排类型等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与矿体影响类型等进行探勘,为矿产资源工作打好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专业人士能够利用遥感影像、计算机技术、电磁波以及各种设备对岩体内部十几里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对于矿产资源工作而言,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着三方面的意义:

1.1减少投资成本,快速找到矿产资源

目前为止学者们已经发现水文地质的形成与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联。矿床形态、位置以及断裂情况都可以通过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水体中矿物质的含量分析得到。在我国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的矿产资源先后证明了水文地质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因此,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减少矿产搜索范围,减少投资成本,尽快找到矿产资源。

1.2增强矿产开采的安全性,降低行业风险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在矿产资源开采前完成的。在勘察过程中,勘探人员通过一系列的钻孔、电磁波探测已经对岩体内部的岩层、褶皱、断裂等情况探索清楚。在掌握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开采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安全系数会大大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不仅仅对开采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勘察,还会对相邻、数值异常的区域进行横纵拓宽,分析岩体内部相互作用力,排除喷泥和喷浆的情况。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增强矿产开采的安全性,降低行业承担的风险。

1.3降低开采矿产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粗放式矿产资源开采造成了部分地区塌陷、沉降,改变了地区的自然生态结构,甚至部分地区的环境至今没有恢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矿产资源开采后产生的岩体内部受力变化、地表结构改变以及后期的废物处理等进行了评估。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不能改变地下水流向,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叉不能改变岩体的结构,不能改变地表大气、水资源等循环。一旦超过监测标准,矿产资源必须停止开采,并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矿产资源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矿产资源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可以分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关键技术作支撑。接下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水文地质勘察的关键技术。

2.1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以及投影法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是一项最基本的勘察工作。随着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大面积山体影像资料能够从露出地表的部分水体,预测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分析地下水的脉络。由于测绘技术只能够对地表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地下河的判断则需要用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内插合成。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实地测量,以便进一步完善预测工作。投影法的作用是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推测未知的内容,并按照矿产资源工作的需求,形成多个剖面图,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较为真实的资料。投影法利用野外测量数据和遥感影像,将导线方位、水平距离以及基线方位确定好。根据野外观察的情况,将不同属性的图层叠加在一起,使得岩层产状、地质形成、构造特点等全部集中展现出来,而后进行纵向切割,得到纵向剖面图。

2.2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以及电法勘探技术

水文地质物探工作能够将岩体从类型、成分、结构以及湿度、温度等方面进行区分。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岩体不同,其电学性质也存在着较大差别。这些差别成为判断水文条件、矿床走势以及断裂程度的关键。在多处矿产资源中,金属矿体、能源矿体、普通岩石以及水体在仪表设备上的反应差别比较大。如果岩体内部结构简单,则仪表设备异常值较少;如果岩体内部较为复杂,则需要加密观测距离,分析各个区域的孔隙度、含水性。电法勘探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佳的技术。一般采用电阻率法。这种技术需要的设备不多,对水文地质物探的作用效果最好,能够对水体的倾角、宽度等发挥作用。当表面风化改变了原有地质结构时,电阻率法仍不受影响,找到岩溶裂隙水、探明300m以内的水体、冲洪积面、古河道,此外,其对热水资源也十分敏感。这些数据能够帮助矿产资源工作人员,弄清楚岩体内部的情况,对保障开采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

2.3水文地质钻探工作以及钻孔技术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是勘察阶段的最后一道工序。钻探工作主要是为了抽样调查和证实岩体内部的构造情况以及地下河的流动方。钻孔技术分为冲击钻进和回转转进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应用方式。冲击钻进法使用钻头击穿岩石向下冲击,一般可以深入到地表以下300m的位置,根据钻孔取出的岩石样品,分析岩体的实际情况;回转钻进法通过使钻头变向,击穿周围的岩石,配合冲击钻进共同向地下深入。取得的岩石样品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直接参考,矿产资源工作也能够根据取出的岩石样品获得地下情况的一手资料,对整个矿产资源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水文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是减少矿产资源工作成本、增强其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希望矿产资源工作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断推进其关键技术的发展,为矿产资源工作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姜兴武.水文地质工作在矿产资源勘察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