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里,不少学生会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从而导致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迷失自我,失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据调查差显示,目前我国有25.3%的大学生都存在心理障碍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对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以下是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据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上。心理障碍包括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变态等。心理障碍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智力低、精神不正常、人格变态、心理疾病等。虽然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的材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测试,但它们都总结出了相同的测试结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也日趋严峻,心理障碍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心理障碍,是导致不少大学生退学、休学,甚至自杀的罪魁祸首。

大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

1)、大学生存在学业上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提不上;在人才市场的压迫下,变得越来越功利,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反而格外的重视起对英语、计算机、会计等技能的培训,融入考证的潮流中。

、大学生存在情绪上问题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包括抑郁和情绪失控。①一些大学生由于心情不好,压抑、沮丧、消极,从而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没精神,对任何集体活动都不感兴趣,逃避现实。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心情低落、身体素质下降、失眠等现象;②由于一些大学生在情绪的控制上失衡,小小的挫折就会造成情绪的波动。例如,一旦考试不顺、情感失败就会由此而变得沮丧,无精打采,严重的甚至会一蹶不振。

、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由于同学间的关系不和、大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差、个体内心封闭等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的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不合群的现象。①由于在上大学之前,大学生们都是在温室中成长的,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处理的不是很好,例如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但却不知道关心别人;在对老师、同学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上没能很快的适应过来;②由于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勇气与能力,导致自己在公共场合怯场、不敢展现自己才能,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潜力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③由于学生内心封闭,不愿与人交流,从而导致在与人交流方面缺乏经验,进而就更不会轻易的对他人敞开心扉。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就是神经系统。如果学生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就会导致智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大脑和神经系统衰弱、异常,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就会造成学生疲劳、无精打采、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

2)、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素质不同,从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评价也会不同,因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就会不同。由于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经历和生活,所以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情感经验。当然,性格特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些自控力强,稳重、积极开朗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偏激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反而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建议

1)、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认识”是在“态度”的基础上而定义的,只有端正态度,才会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才会有效的执行措施。因此,只有基于深刻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有效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才能有效的将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追求心理健康的动力。

2)、有效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所以要想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拓展教育途径:①学校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场所。因此,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建立起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要健全管理结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内心的情感,进而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②家庭方面,家长要时常关心孩子,配合学校的管理,同时在一些情感问题上,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③社会是大学生最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政府要认识到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而来为学生创造出健康、有序、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

3)、通过教育队伍的建设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作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的指导者。因此,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①通过对学生干部队伍、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以及与学校相关的医护队伍的调整,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数量上是达标的;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理念,并将理论与学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论;③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来严格的筛选符合条件的教师。

众所周知,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自己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地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敞开心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拥有自己的交际圈,进而才会实现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胡德辉主编:《大学生心理与辅导》.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篇2

1、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

2、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4、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活动准备:

1、《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2、心理健康咨询台。

3、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站

4、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6、办心理健康手抄小报。

活动过程:

1、班主任介绍班会内容。并宣布大会开始。

2、中队长讲这次班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共同责任。

3、教师讲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4、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5、让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 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甚至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冷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认识上的误区

鉴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 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必须摒弃传统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关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2.缺乏正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我国师范院校重点培养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 , 而不重视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培养。即使是各学科各专业都开设有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学生也不重视研究心理学理论.致使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

3.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信托

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因此,实施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心理专家分析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发生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的时期。因此,要正视和解决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注重加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树立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心理有“病”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医生的辅导与帮助的错误看法。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 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如前所述由于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教师 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势必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和投入力度,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迅速改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现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尊重”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是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才能使他们抛掉心理上的顾虑,打开趋于封闭的心扉,逐渐使他们面对现实的人际与社会关系;惟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和沟通,解决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柳暗”变“花明”。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提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1.1采用案例教学,真实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现实案例是非常常见的,并且这些案例都是非常有冲击力,也有信服力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些案例都能产生非常直接的心理感受。而在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不过在此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优秀教师的事例,因为这样的事例更具代表性,也更能激发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精神。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因此通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就能够帮助其他教师增强心理健康,并且增强教学质量,达到培训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推举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分析其教师的优秀之处,而在思想品德相关培训上,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榜样,向其学习。

1.2采用情境教学,生动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在学生眼中是比较枯燥和无趣的,即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其中很多知识也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是纯粹的理论教育,那么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时,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教师能够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就能够更上一层楼。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对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想,并思考好答案,当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解。为了培养教师的耐心,就可以利用情景,让教师模拟课堂教学情况,同时,教师也应该养成写日记或是写总结的习惯,通过写日记和总结,能够让教师对自己进行及时的反思,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对策,同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那么枯燥,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采用讨论的方式,灵活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长处,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因为差异是无论如何都存在的,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就是给予教师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差异,那就包容这种差异,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每一次培训都能够带给教师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在培训中得到提升。而在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可以不必推举某个教师进行讲课,而是可以根据某个案例或是某个观点,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而小组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可以是不同的科目,因为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对案例或是观点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的思想汇聚之后,也许就能够迸发出新的火花。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也可以根据某件事物发散思维,让小组之间先进行讨论,讨论完毕之后,推举其中一个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再结合不同小组的看法,作出点评。并可以将其延伸到教学中,比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解决,而学生又会如何反应。

2.2采用实践教学,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高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培训时,应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通过实践检验教师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实践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品质,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便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思想政治知识。不过高校很少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相关培训,虽然思想政治相关培训对教师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多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或是参与心理品德演讲活动,让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演讲,而演讲的听众可以是本校师生,也可以是校外人士。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和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当教师学习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也受到良好的影响。

篇5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素质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以及对社会的了解,有助于缓解中学生的焦虑等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来说,学生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能够培养乐观的心态,促进人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1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人格品质,中学生拥有较好的人格品质时,才能够认识到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联,并不断对自我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的抗打击能力,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来自我暗示,理性面对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方式。中学生处于人格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完善的人格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丰富中学生的人生经验。

2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包括认知结构、情绪、反省等,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合。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是最早对焦虑做出研究的心理学理论,他认为焦虑是自我在受到威胁时发出的一种警示,对于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融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减少因青春期的特点所带来的迷茫与焦虑,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以及国际格局开放带来的文化与文明的多样,都冲击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中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途径,当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后才能够积极面对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才能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3提高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当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后才能促进心理的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随着个体社会化程度的增加,只有积极地融入到社会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形成健康的心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拒绝和外界的交往是因为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而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者半意识情况下做出的应对冲突、挫折的方法,是一种自我机能的反应。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放松对周围伙伴的警惕,积极融入到群体中去。

中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的利益,并对他人怀有很深的敌意;另一类是以他人为中心,过于在于他人的看法与情绪,将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与态度上。存在上述两种中的任意一N情况,都会造成中学生在人际交往的障碍。因此,就需要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本我与超我,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4提高中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中学生因自身认识有限,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的扭曲,如果不能加以引导,很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从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来看,普遍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这与新时期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背离,无法满足中学生当前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渴望,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所在。当中学生无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寻求到心理帮助,再加上自身的认识有限,就很容易发生自杀事件。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疏导通道,能够积极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挫折,给以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培养学生使用积极心理学内容去面对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使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能够暗示中学生提高爱护生命的意识,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所带来的影响。

5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多个方面对带来的影响做出了论述。中学生由于各方面还处于完善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中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学生提高应用心理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只有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有底气去积极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与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严峻的形势致使他们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中,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干预和引导则极易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精神类疾病。预防和干预心理行为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在《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02-2010年)》和《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11-2020年)》中,卫生部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60%,2015年达到70%,2020年达到80%的总体要求。文献中对2002~2010年在校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研究较多,从结果上看基本已达到规划要求,但针对2015年达到70%的这一层次要求是否能够达到还未见报道。因此,为了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比性,我们采用朱紫青[1]等设计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不同年级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自行设计一些题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希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在校本科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低年级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200份,高年级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96.25%)。

1.2方法。

为了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比性,采用朱紫青等设计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自行设计附加题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看法。调查问卷共24题,5道是非题,19道选择题,前18题为《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中的内容,根据问卷设计时提供的计分方法计算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后6题为附加题目依选择的百分比进行统计。

2.结果

2.1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5.47%,高年级的知晓率为69.22%,低年级的知晓率为64.35%。高年级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的知晓率,但二者均未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70%的要求。

2.2精神卫生知识的基本认识情况。

从调查问卷设计看,1-7题可以归类为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知晓率低于70%以外,其他的均高于70%,这说明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常识掌握基本达标。

2.3心理健康教育及帮助的获取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其次是学校教育,再次是聊天,然后是从上辈人传递而来。低年级和高年级调查结果略有不同,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学校教育的低年级同学分别占39.66%和22.41%,而高年级分别占31.88%和42.03%。调查显示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对获取心理问题帮助的途径是相互认同的,首选找朋友倾诉,其次是通过看书学习自己帮助自己,想到找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得到帮助的不足五分之一。

2.4对精神类疾病的知晓情况和人际关系的调查。

问卷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考试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知晓情况进行考察。其中对考试焦虑症回答的正确率为65.94%,但对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回答的正确率仅为47.56%和27.03%。对困扰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学生选择同学之间的关系占到60%,其次与老师的关系占到21.08%。

2.5对心理咨询情况的调查。

调查问卷的后6题为自行设计的题目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一些看法。认为学校有心理辅导室且经常有学生来咨询的占到52.4%,认为从来没有人到心理辅导室咨询的占到32.9%。有38.38%的学生不知道哪里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0.27%的学生会担心由于别人误解而拒绝去心理中心咨询,仅有38.4%的学生认为校心理咨询中心或医务室的咨询是专业的。

3.讨论

3.1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5.47%,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到2015年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的要求,该调查结果与闫芳等[2]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和王变云等[3]在2014年的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同时调查显示,高年级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晓情况高于低年级学生,且大学生对基本精神卫生基础知识的了解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典型的精神类疾病及相关症状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网络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加完善以适应这些思想超前但心智还不够成熟的“90后”大学生。笔者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合时展需要的较好的教育模式之一[4]。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门诊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的倾向是基本持平的。

3.2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可度。

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医务室的咨询是不够专业的。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不够完善的一面。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大多是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校医务室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大都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匮乏。一方面他们的个人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培训及咨询技术欠缺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如果能够建立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的机制,则不但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可度而且可以辅助高校鉴别、诊断学生患有的精神类疾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学校处理此类问题的风险。

3.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

从对困扰学生的人际关系的调查可以看出,与教师的关系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从“幼儿园教师暴力虐童事件”到“教师学生事件”等的报道都表明了“校园的冷暴力”――“师源性伤害”[5]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针对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关注的重点。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反映教师素质的指标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讲要关爱教师,给教师减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教师来说更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与时俱进;最终成为学生尊重、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朱紫青,张明园.重点人群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的问卷设计[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5-11.

[2]闫芳,李文秀,靳伟国,等.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22-825.

[3]王变云,朱晓卓.宁波市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70-72.

[4]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篇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就是“无病即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见解,意识到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提出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掉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作为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发展、剧烈变化着。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全发展更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仅仅具有知识与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实践课程。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他们的心理需要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活动内容,并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教育活动谈几点认识。

1、与学生真诚沟通,让学生真情投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出心中所想,走进学生心灵,产生心理辅导的教育效果。

小学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积极的情绪感染力。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心发现孩子的心,精心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引起共鸣,引发大家的话题。在开学的第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我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小档案”的活动,让小朋友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在活动中,我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

2、心灵体验,使学生感悟升华

心理辅导活动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称为活动课,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是活动课顺利进行的保证。活动的设计提倡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多变的情绪》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不谈什么是情绪,而是先问:人有哪些情绪表现?小学生们回答非常踊跃: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恐惧……然后老师通过游戏让几位同学即兴表演,其他同学猜测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然后通过模拟几个典型情景,如爸爸妈妈吵架时,孩子害怕的样子;考试没考好时,情绪低落的样子。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情绪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当我们心情不好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了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常见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朋友倾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3、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的比较晚,起步较低,我校更是如此。虽然各方面的努力使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思考。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现在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而不得不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以致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较为盲目,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狭隘化。

因此,学校首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对于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活动课的评比,鼓励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应关注所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加强对教师的辅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以上的看法仅是我自己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希望能得到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指导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上好学小的心理活动课,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8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心里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其中,中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特征。处于中学时期的他们更是一群叛逆孩子,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父母的过高要求、自身愿望的难以实现,这种种的因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克服不良心理障碍,使他们慢慢走出困境,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自己,自信、愉快、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教学实践及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 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

爱,是教育的真经。它能产生育人的正确动机,能产生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如,端正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教育网”;开展丰 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都是成功开展初中生心理教育的良方妙丹。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所以,政治教师要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三、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根据授课内容和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专题讨论、小品表演、辩论等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时代性,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能充分显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树立了自信心。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情感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方法论的指导。人的思想形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最终从感性向理性飞跃的心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这一心理过程,而在这其中,必须贯彻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客观上为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理,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原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根本导向,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思想教育工作拓宽了新的视野和途径。

四、心理活动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管理方式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

  

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26-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知、情、意)等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网络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得到全面升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为深入,这就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各种思潮、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否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市场经济建设中缺乏道德、诚信,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欺诈行为充斥着市场;社会上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在公民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等。种种落后腐朽的思想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更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困难。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轻易使用极端的方式;心理年龄偏小;对社会的恐惧;责任感不强等。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但很多现实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案例

大学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由此慢慢独立、成熟。心理学家认为,青年转变为成人的过程是非常艰巨、危险的。他们面临人生发展中很多重大的难题,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与矛盾。此外,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压力等都可能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不良影响,阻碍了高等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严重的还影响社会的稳定,给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年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都是惨痛的教训,给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药家鑫案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药家鑫的犯罪行为令人震惊,他在陈述杀人理由时说到“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他的行为,大多因为是恐惧感,但是很多新闻报道忽略了一个细节:药家鑫的车上有一把刀,人出门带刀干什么?药家鑫的家庭条件不错,生活没有压力,那究竟是什么事会让他这么恐惧?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药家鑫在生活中有一种危机感,他的行为是极端的,是极端的“自卫”,他不是担心外界攻击,而是放大了对未知的恐惧。每个人心中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未知情况的恐惧,在未知时很容易往坏处想,药家鑫已经恐惧到极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大学生本身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没有烦恼、困惑,这种错误的看法使大学生在遇到不良情绪、失衡心态、压力过大等情况时,就不会认识到自己正遇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2.从高校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完全纳入教育体系。绝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教师及相关课程。仅仅做一些宣传,根本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课程还不完善,没有权威的教材;缺少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发展的持久力不足。

3.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重视度不够,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尚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绝大多数高校的心理教育部门隶属学生处、党委宣传部、校医院等,导致了管理上的困难。

4.从具体实施角度来看,仅限于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半路出家,知识落后,没有专业知识。仅认为通过咨询就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凭自己的经验、热情判断,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

1.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原理。既肯定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过分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坚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加强各方面的发展,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本身的发展统一。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坚持科学性原则,排除伪科学、封建思想、唯心主义,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在高校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高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进教学体系。增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增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助的能力。

2.实行普及式教育、针对式教育、自助教育三者的结合。普及式教育适用于解决大学生遇到的普遍性心理问题;针对式教育适用于解决部分大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自助教育是大学生自己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把三者统一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在入学时就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地记录其心理状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4.利用互联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网络上搜集并分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搜索国内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因为部分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咨询感到难以启齿,所以要在互联网上开设匿名咨询,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在网上为大学生解答困惑,同时,网络的使用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高校要加快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培养一批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队伍,负责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2.积极发挥教师、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为教师、辅导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辅导员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便于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加强自主创新

1.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大学生增强危机意识,增强预见性,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2.加强模式的自主创新,一分为二地看待西方的心理健康模式,不教条地照抄西方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模式”。

(五)高校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高校可以采取观看影视资料、讲座、交流会等方式,给大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大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性格内向的学生活跃起来,使心胸狭窄者变得宽容起来,在情绪上不大起大落,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总之,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问题随之增多且复杂,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所学。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会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6).

[2] 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