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解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过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保护口腔健康应掌握的知识,生活方式关系着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结果:从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都是可以威胁口腔健康的问题。
结论:对居民讲解口腔健康的知识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对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涨,居民寿命普遍延长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健康知识应从口腔健康开始做起常言道“病从口入”,卫生部门应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从中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针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口腔健康应改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居民口腔健康卫生的调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卫生的知识不注意口腔健康,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食物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对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应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发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卫生。
1.2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卫生保健可以通过宣传从而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了解,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护理保证口腔卫生的健康,大多数居民对口腔卫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确的[2],注意口腔卫生可以从日常饮食开始护理,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饭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预防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应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与知识提高认识。
1.3老年人口腔卫生。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上缺乏知识性和理解性,从而形成老年人对口腔卫生不了解引发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应引起关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内牙齿老化,导致口腔内存有异物应在饭后漱口清理口腔内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晰预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1.4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给很多居民带来困扰,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内的健康,提高口腔卫生的认识程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性。从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广可以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所重视[3],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形式,从而得到良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的健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的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坚持刷牙、饭后漱口从而保持口腔内的卫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口腔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居民,因为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病发率无年龄界限,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极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绵延扩大形成口腔溃烂,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合理预防口腔疾病的爆发。
2.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的困扰着我们,口腔卫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口腔卫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现口腔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复发效率也是较高,所以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的认识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视,不注重口腔的卫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针对口腔疾病的症状应保持[5]口腔的清晰,养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可以预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远离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内清洁,口腔健康检查可以起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引起口腔溃烂或更严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发病率极快要及时治疗,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时应及时的进行口腔卫生的治疗,避免口腔疾病进一步的蔓延形成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极快居民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口腔卫生健康进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卫生的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关乎着居民的口腔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清晰远离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合理的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现在正在逐步进行完善。
4结果
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价值[6],口腔疾病的爆发时间短无季节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广大居民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关键如吸烟、饮酒、都会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口腔疾病,戒烟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对口腔起到保护作用,口腔卫生的健康应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从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讨
针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卫生是口腔疾病的发病因素。所以,居民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内清晰,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卫生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针对口腔保健的过程中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居民口腔卫生是维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卫生才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荣,刘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艳,丁亚萍等.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02):88-90
[4]文斌,黄彦,何予敏.对围产期妇女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0(03):239-240
篇2
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保健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它是“以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为主体实施的,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人群,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模式。”[1]其目的是把服务模式从医疗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主;把服务对象从以病人为主体扩大为以社区全体人群为主体;把服务内容从以治疗为主扩展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个方面。这是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模式的必然转变。这种服务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转变,无疑会给社区居民的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
1 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口腔健康为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其中口腔健康教育是促进社区居民口腔健康,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口腔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改变人们那些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人们口腔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居民对维护个体口腔卫生和社会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最终在全民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之一。
1.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把口腔健康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口腔健康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因此,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口腔健康的标准;了解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危害,如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氟化物的正确使用;窝沟封闭剂防龋术;龋齿的预防及早期充填;乳牙的保护;青少年牙列畸形的危害及早期治疗;孕产期口腔保健;如何正确刷牙,延缓避免“老掉牙”[2];牙刷、牙膏的选择;义齿的正确保护及使用;饮食与健康;吸烟与口腔癌等。另外,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等。
1.2 口腔健康教育的形式 针对社区不同的人群,不同对象,像儿童、青年、老年人、孕产妇、流动人口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利用会议、广播、图片、文字、宣传栏、扫盲学校、家长学校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不同内容的普及教育,利用候诊时间进行候诊教育,向患者及陪护人员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电视录像,发放《牙病常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资料。在就诊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口头讲解和宣教;社区医师还可以利用家庭访视、出诊的机会,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入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针对不同健康问题进行卫生指导,适当安排预约就诊和就医咨询。
1.3 口腔教育的目的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意在改变人们陈旧的知识结构与信息,改变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口腔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摒弃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使人们能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素质,以达到终生保持口腔健康的目的[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就是普及口腔卫生常识,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减少龋病、牙周病的发生,让缺牙者尽早镶牙,恢复美观和咀嚼功能。强化口腔健康意识,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卫生习惯。口腔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最终在全民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2 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维护健康是人们的第一需要,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不断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常见病之一,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是人们的口腔健康意识薄弱,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口腔疾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地方人们都不刷牙,导致口腔疾病发生率增高。如果人们预防保健意识淡薄,一旦发病,大多为牙病的中晚期,病人痛苦不堪,高额的医疗费用必将成为人们的负担。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向人们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强化口腔健康意识,动员人们自觉地参加到口腔卫生保健和口腔疾病预防中来,对于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族 的口腔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基层医院的工作重点,健康教育又是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通过健康教育,提倡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从而鼓励人们选择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作为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以人的健康为重点,健康教育为龙头,围绕社区卫生保健,为社区居民开展一种综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其中口腔健康教育是我们社区口腔医务工作者在社区首要开展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能仅满足于对口腔疾病的诊治,应不失时机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居民增加对维护个体口腔卫生和社会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活动,达到口腔健康的目的。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健康教育真正起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提高全民素质的强大功效,这是我们每一个口腔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施嘉聪.试论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3):172-173.
[2]梁青.口腔门诊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2(34):121-122.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选择性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疼痛耐受性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突发性、短暂阵发性、反复性的剧痛,患者通常在刷牙、说话、咀嚼时出现疼痛,疼痛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难以预料,反复发作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健康教育通过实施、评价、监测教育过程,可帮助患者改掉不健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促进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1±3.3)岁,平均病程(4.8±0.7)年;实验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9±3.5)岁,平均病程(4.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术及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护士在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鼓励、安慰的口吻帮助患者稳定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排斥情绪,关心患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告知患者饭前饭后漱口,每日刷两次牙,保证口腔卫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出现三叉神经痛的可能病因,简要讲解选择性射频热凝术的相关知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消炎,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轻度肿胀属于正常现象,对能够自愈的痕迹反应性疼痛无需焦虑,手术显效需5-10 d,少数患者显效时间更长甚至复发,无需恐慌,建议复诊。术后要加强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嘱咐患者饮食要清淡,多食用水果、蔬菜,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戒酒,防止便秘。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避免刺激或触及疼痛扳机点,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卡马西平镇静止疼。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疼痛耐受性的比较,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57.78%,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95.56%;对照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比例为60.00%,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95.56%;对照组患者疼痛耐受性的比例为55.56%,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9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呈针刺样、刀割样或闪电样,每次发作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射频热凝术是在局麻状态下,采用高频电流经面部刺针点进行加热,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及半月节凝固、变性,从而使神经传导阻断,发挥止痛效果。在此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能促进人们采纳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健康。
三叉神经痛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疼痛剧烈反复,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要在术前与患者主动、耐心地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心理状态。护士可介绍基本的手术有关知识及手术后的良好效果,该手术方式比开颅术更加安全、简便、损伤性低,能够实现术后最小范围麻木,v述手术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实现对手术治疗的积极配合。术后患者的咽部咀嚼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恢复功能需3-5 d,故嘱咐患者健侧咀嚼。且口腔触觉减退易导致舌唇部及口腔的咬伤、烫伤,所以要注意避免食用过热、带刺、带骨的食物,进食后漱口。嘱咐患者避免熬夜,保证睡眠,避免劳累过度,保证休息,防止病情反复,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三叉神经痛存在疼痛扳机点,多位于眉、鼻翼、上下唇、口角、齿龈、舌等处,这些扳机点受到刺激易诱发疼痛,需嘱咐患者避免刺激扳机点。
篇4
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胚胎的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阻挠,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相应的畸形。唇腭裂的治疗是一个序列治疗过程[1],在序列治疗的众多环节中,手术治疗是唇腭裂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在为4000余名唇腭裂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手术前后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健康教育,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共同完成这个治疗过程,对这些患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总结了几年来的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术前健康教育内容
1.1 告知患儿家属及孩子应在术前1周开始停用奶瓶,改用汤勺喂食,以使孩子适应不用奶瓶的进食方法,从而可以预防术后因不适应汤勺进食哭闹而使刀口裂开。
1.2完善各项化验检查:血 尿 便RT 胸透 血凝试验 肝功 抗HIV等。
1.3告知家属应注意防止孩子着凉,如已有感冒、腹泻等症状时,应先治疗,治愈后方可手术。
1.4营养状况的评估:如患儿有营养不良等现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手术最佳时机。
1.5应注意口腔卫生,在每次进食后应为孩子清洁口腔并为其讲解保持口腔清洁的具体方法及重要意义。
1.6告知病人家属“我们的医生已经成功的做了很多这样的手术,他们的医术是一流的,不必为手术过程担心”,消除其紧张心理。
1.7对较大的孩子应了解他们的心理,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2]。对有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属应为其做相应的思想工作,告之应同正常孩子一样面对这些孩子等,使孩子和家长解除顾虑,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积极与我们配合共同完成这一治疗过程。
1.8手术前一日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如术前6小时需禁食水以防止麻醉过程中呕吐物反流使患者窒息等。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安静的休息环境,使他们夜间能休息好,为明日的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
1.9术日晨用清水洗净脸部及唇部、鼻孔,并用盐水棉球擦拭,成人剪鼻毛,为其讲解这些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
2术后健康教育内容
2.1术毕回病房,婴幼儿可取侧卧位[2],头略后仰,成人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其讲解这种是为了使口腔内分泌物流出,并告之患者很快就要清醒,在清醒前的一段时期是病人烦躁最严重的时期,需要我们注意各种管道勿受压弯曲脱出等,如输液管、尿管等,同时告之要注意保护刀口勿使患者手抓挠伤口等。
2.2病人麻醉清醒后一般6小时可进流食。告之要进无渣流食,防止过热,最好是进食温度低一些的食物:如牛奶不可加热,由少量逐渐增加进食量。用汤勺喂食时应注意勿接触伤口,以防刺激刀口疼痛使刀口裂开等。
2.3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的基础上,要随时保持口腔清洁,应在每次进食后漱口或多饮水。并告之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刀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其讲解漱口一定要彻底,使口腔各个部位不存留食物残渣。
2.4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有刀口疼痛或出血情况时不要惊慌,均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刀口疼痛酌情用止痛剂,暗示疗法等,如出血少者护士及时为其清理,出血多时应与医生共同观察采取相应的措施。
2.5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后三日内体温偏高如不超过38摄氏度为吸收热,不予处理即可,并告之应注意为病人保暖 、防止着凉等。
2.6婴幼儿应避免哭闹,告之想尽一切办法使其安静,并保持面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勿搔抓碰唇,防止切口裂开等,尤其在夜间应格外注意,小儿可将双手松捆制动或戴手套。
2.7腭裂患者术后2周内应进流质无渣饮食,第3~4周可进半流食,第5周可进软食或普食,应严禁硬食。唇裂一个月后即可吸吮母乳或奶瓶,告之每次进食后应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防止食物粘于刀口发生感染,饮食不能过热禁硬食。
2.8如患者刀口愈合良好,5天拆线即可出院,出院使应为其做相应的出院指导。一个月后复查,出院后如遇到问题可以打电话咨询,针对不同的患者家属,为其讲解一定的健康知识,如喂食时的营养搭配,每餐应为孩子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物质,如将蔬菜水果等用压榨机榨出汁为其食用,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的几个重点
3.1要语气温和,语言通俗易懂,针对不同的病人组织相应的语言,不用专业词汇。
3.2和蔼中带有力量,分清主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重点的为其讲解各种健康知识,并强调我们所讲的内容要病人家属该做到的一定要做到,并告知如有困难尽管向我们提出,,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提供相应的帮助。
3.3注意健康教育应是连续性的,例如一次讲解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领会完全做到,我们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询问,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补充未接受未完成的内容,并强化某些重点内容。
3.4注意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如心理、家庭、经济、文化等方面,增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从而可使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4结论
在唇腭裂的患者手术前后为其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患者及家属为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有效的与我们医务人员配合,共同努力,减少或预防一切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手术刀口以最快的速度愈合,缩短病程,减少或避免患者因愈合慢或发生并发症而带来的痛苦,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AP)属于牙周炎的一种, 但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与慢性牙周炎具有明显的区别。AP具有特定的致病菌, 发病患者可出现吞噬细胞功能性异常或家族倾向。该病常见于年轻人群, 具有病情进展迅速, 牙周损伤严重等特点, 往往患者就诊时牙齿已有移位、松动、脱落等症状, 对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 牙周基础治疗是应对AP的主要措施, 同时也是每名牙周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1]。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个准备阶段, 又可称为消化除病因阶段, 具体方法是通过超声波法或机械直接将牙周袋内牙石菌斑等致病因素清除, 继而改善临床症状, 保障牙周健康。本院对55例AP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 收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AP患者55例, 男33例, 女22例;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28.5±5.3)岁;其中Ⅰ度深覆合20例, Ⅱ度深覆合30例, Ⅲ度深覆合5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根据《牙周病》中对AP的诊断标准确诊;②身体健康, 且无严重慢性病及系统性疾病;③ 1个月内未采取过抗生素治疗, 6个月内未采取过牙周治疗;④口腔内余留牙≥20颗;⑤未进行过不合规范的正畸治疗;⑥非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 2 方法 本组55例AP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①积极控制急性炎症。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局部应用3%过氧化氢进行冲洗, 并将盐酸米诺环素放于牙周袋内消炎。②有效清除致病因子。待牙周急性炎症得以控制后, 通过相关设备仪器及诊疗方法检查牙周情况, 并给予评估。应用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根面平整术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③松动牙齿的固定。夹板舌侧固定, 治疗前3个月, 每月复查1次, 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矫治情况及牙周状态。④健康宣教。治疗期间,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及牙周诊疗知识讲解, 使其了解治疗、复诊的重要性, 保证日常口腔卫生的健康。
1. 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②观察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牙龄松动度的变化。牙龄松动程度分级:左右摇动或前后摇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情况 55例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龄松动度的变化 55例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度的例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周炎是指侵犯牙龈及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牙龈四周的微生态环境较为特殊, 牙龈类螺旋体、杆菌、中间类杆菌等致病菌潜伏于龈下菌斑, 继而加重及扩展了牙龈炎症, 致使牙槽骨及牙周袋吸收, 诱发牙齿松动[2, 3]。AP是牙周炎的一种, 但与慢性牙周炎不同之处在于, 该病不限单一发病因素, 并具有嗜血菌放线菌等特异病原菌[4]。AP发病快速, 患者可伴有牙齿脱落及松动等症状, 若预后不良, 极易造成牙齿丧失, 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牙周疾病在口腔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首要的位置, 只有当牙周症状得以控制及改善后才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5]。牙周性治疗的第一步则为牙周基础治疗, 它是控制患者牙龈炎症, 消除致病因素, 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其主要内容包括:消除菌斑滞留因素;辅以药物治疗;实施刮治、洁治消除牙石及菌斑;咬合调整及松动牙固定;指导患者控制菌斑, 保护牙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多数AP患者的病症属于广泛型, 所以医务人员在对待此类疾病时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耐心, 治疗期间通过密切的沟通使患者重拾信心, 以此提高修复成功率, 保障治疗效果。此外, 由于广泛型牙周组织破坏情况较重, 临床检查时应细致且充分的采集治疗信息, 以此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后1、3、6个月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 观察牙石及菌斑的清除情况, 避免再次感染。有学者研究显示, 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P患者的牙周情况, 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 由于患者口腔保健意识的大幅度提高, 其牙龈炎症已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牙周血指数(BI)未见明显变化, 且相较于治疗前, 牙齿松动也明显好转[6]。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基本一致。55例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Ⅰ度的例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 牙周基础治疗对于AP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可以显著改善牙齿松动情况, 控制牙周炎症,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基础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鞠铎.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1): 1025.
[2] 路瑞芳, 冯向辉, 徐莉, 等.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2, 47(z1):88-89.
[3] 宗敏, 杨丕山.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口腔医学, 2012, 32(9):363.
[4]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8):42-43.
[5] 路瑞芳, 徐莉, 冯向辉, 等.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2, 47(11):122-123.
篇7
一、 思想认识到位
凡事求成功,思想要先导。我的做法是: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使全员形成一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国家规定的教育法规,必须严格执行的共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具有三大需要:
1、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跨世纪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只有人的身体强健之后,才能努力学习,刻苦工作,服务人民,建设祖国。未来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要使竞争取胜,体质是一个重要保证。学生的体质强壮了,才使有充沛的精力去不懈地学知识、长才干,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是这个道理。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等三个要义,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要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势必要落实卫生工作《条例》。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效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增强学生体质的需要。学生体质的强健与否,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获取。从学校范围看,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方面是:加强体育活动和培养卫生习惯,因此,极有必要在学校工作中全面落实卫生工作《条例》,以使学生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提高素质。
二、工作目标到位
要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我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卫生习惯和增强体质两个方面:
1、讲究卫生,养成习惯。培养卫生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针对学生对卫生的认识还不足,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的实际,着重做好三件事:(一)增强卫生意识。卫生意识的增强,我们从一年级的小朋友抓起,分三步走:第一步,培养学生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懂得人的身体跟个人卫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健康必须讲究卫生,卫生才能健康。第二步,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意识。比如家庭环境卫生、学校环境卫生等。通过环境卫生的增强,引导学生创造家庭的环境美和学校的环境美。第三步,培养学生讲究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这方面,因为学生多半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养成教育中我特别加强。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能自觉做到爱清洁、讲卫生。(二)掌握卫生知识。卫生知识的掌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的做法是:(1)按年级按教材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上的卫生知识。(2)按季节介绍和讲解卫生知识,让学生掌握春、夏、秋、冬四季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3)按班级上好劳动课。使学生从掌握规定的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时应具备的卫生知识。(三)培养卫生习惯。我们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实施,着重地抓了三个层面:(1)个人卫生中的卫生行为。如:饮食卫生、衣着卫生、身体卫生和保护身体等卫生行为。(2)公共场所卫生中的卫生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壳。不大声呼叫,不玩泥沙、砖石等。(3)学习生活中的卫生行为。如:校园卫生,体育卫生,用眼卫生,用品卫生,劳动卫生等。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强化活动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强化活动课程,主要抓住三条途径:(1)常规活动。与体育老师配合,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2)课外活动。分年级按要求上好,同时,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竞赛。(3)兴趣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棋类、球类、小制作、田径、文艺、剪纸、摄影等兴趣活动,调动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
三、 实施措施到位
为了搞好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师生身体健康,我们采用了三条保证性措施:
1、校长负责,全员参与。这是落实卫生工作《条例》的关键。校长要有落实《条例》的执法意识,要有落实《条例》的行动方案,要有落实《条例》的具体指导。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确保学校的卫生工作卓有成效。
2、制订计划,健全制度。计划要切实可行,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如检查制度,评估制度,奖励制度等。
3、落实责任,定期评估。责任要落实到领导小组、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和校医四方面。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指导、督促、检查。班主任老师负责宣传教育,分项编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任课老师负责上好课,提高工作和活动质量。校医要搞好卫生室工作,填好表册。这样,使责任层层落实,做到有人教,有人查,有人评。评估采用月结、期(一学期)评、年奖的办法,促进卫生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
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防龋率达95%,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再发动,认识再提高。
学期初,由于学校搬迁,在开学工作千头万绪,百事待举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专门抽出时间召开了由行政教导处、总务处、体育组、卫生室、及年级组长参加的体卫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学校的体育及卫生工作,明确提出新学期卫生工作的要求,对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学生个人卫生的养成教育分次进行量化细化。同时,对学校的大环境继续整治提出了新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教师对学校卫生工作条线的分工及职责进行再明确,为新学期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及政治上的基础。
二、舆论抓宣传,活动抓落实。
1、抓舆论宣传。
学期初,教导处抓住“爱牙日”“防近宣传周”等纪念日,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利用集体晨会及班级晨周会的时间再次重温班级卫生工作基本要求及学生个人卫生要求,结合期初的卫生评比及个人卫生检查情况大力宣传,使广大师生认识了人人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
2、抓班级、学校卫生网络建设。
在原有学校卫生领导班子的基础上,要求各班组建班级清卫工作监督岗,选拔个人卫生好、卫生习惯优秀的队员担任学校卫生监督员,分区包干督促全体队员的卫生执行情况,配合学校开展卫生检查评比,爱护绿化,爱护校园整洁,以及校外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3、抓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学校专门指定总务处负责督促检查学校的厕所、垃圾箱及包干区卫生,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掌握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
4、抓健康教育的开展。
健康教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本学期除要求继续做到“五个有”以外,学校还开展了防近周、爱牙日口腔卫生保健教育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卫生室还进行了冬令、卫生教学宣传讲座,使学生对常见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养成率均达95%以上。
1、 抓检查评比。
按班级卫生工作要求及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每周坚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公布成绩,找出存在问题,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后进,并以此作为文明班评比中的一个基本条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2、抓好学生健康监测,扎实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篇8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产科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期特有的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如得不到及时诊治,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并发症,是危及母婴健康及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6.4%[1]。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DM)即妊娠期首次发生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为临床糖尿病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2]。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较大,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正常妊娠组高4~8倍,易发生生殖泌尿系感染,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易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巨大儿、畸形儿及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正常妊娠。新生儿并发症也高于正常妊娠。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并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母婴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门诊自2004年以来开展对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1产前检查,高度重视
一旦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即入高危门诊,建立高危病历: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使孕妇积极主动配合。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超和宫底高度监测,及早发现畸形胎儿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控制血糖的方法与母婴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胎儿监护:定期产检,测量宫高、腹围,胎心监测,30周后教会孕妇计数胎动。妊娠期糖尿病往往因无任何症状而被漏诊,因此对高危人群在妊娠的第24~28周进行筛查是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手段。筛查步骤:①检测空腹血糖和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空腹血糖
<5.6 mmol/L,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7.8 mmol/L,可排除妊娠期糖尿病。②若无法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可让孕妇口服葡萄糖50 g,1 h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 mmol/L,说明未患妊娠期糖尿病。③口服葡萄糖50 g,1 h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 mmol/L为不正常,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让孕妇再禁食8~14 h后,即在空腹状态下口服无水葡萄糖75 g,2 h后抽血检测,血糖<7.8 mmol/L排除妊娠期糖尿病;>11.1 mmol/L可确诊;7.8~11.1 mmol/L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通过调查,大部分孕妇的糖尿病知识匮乏,只有在产前筛查时才对妊娠期糖尿病有所了解。孕妇一旦通过产前筛查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本院将对孕妇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有关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血糖控制的目标、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皮肤护理、心理及情绪的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
对孕妇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为其制定教育手册,通过向孕妇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孕妇参与护理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护理保健意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我院还开办了孕妇学校,目的是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孕妇学校每两周举行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讲座,给孕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采取口头、图片及录像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了孕妇的焦虑和不安。而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的增高,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3]。如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血糖维持健康水平,治疗合理得当,新生儿与孕妇同样是健康的。健康教育是一种连接健康知识和行为之间的教育过程[4]。因此,本院注重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心理疏导,鼓励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减轻心理负担,排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顺利度过孕产期。
3指导饮食,控制热量
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一方面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胎儿本身的营养需要,同时要防止过分限制热量摄入,引起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因此应根据孕妇的身高、体质量进行专人指导,由营养师制定出一套既满足孕妇和胎儿对糖、蛋白、脂肪、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又要达到治疗目的的饮食计划。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注意以下原则:①少量多餐,多锻炼和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多食粗纤维。②每日摄入热量糖类40%~50%、蛋白质20%~30%、脂肪25%~30%。以蔬菜、豆制品、蛋、奶、鱼为主,食用含糖低的食物,如西红柿、青瓜等。③饮食要少盐、少糖、少油,每日食盐控制在6 g以下,食油少于25 g。通过饮食指导,使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如孕妇为低体质量,总热量为每日167 kJ/kg体质量;如孕妇为正常体质量,总热量为每日126 kJ/kg体质量;如孕妇为高体质量,总热量为每日
100 kJ/kg体质量;孕中、晚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量。11例糖尿病孕妇体质量在49~76 kg,主食250~300 g/d,蛋白质100 g/d,脂肪1 g/kg,每天进食4~6次,睡前进食1次以保证供给胎儿的需要,防止夜间低血糖。注意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体质量增长控制在每月不超过1.5 kg为宜,整个孕期体质量的增长控制在8~12 kg。评判饮食控制的效果,需进行血糖及尿酮体的监测。
4适当运动,控制血糖和体质量糖尿病孕妇体内含糖量高,宜于细菌生长繁殖,其次糖尿病孕妇血糖升高时白细胞出现吞噬能力的异常改变,杀菌能力减退,导致皮肤感染率增加。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腹壁脂肪,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有利于孕期血糖的控制。结合饮食的指导,使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孕妇的情绪,解除紧张和大脑疲劳,从而消除抑郁等精神因素,不仅有益于母婴健康,还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孕期血糖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主要是选择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运动量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如散步、孕妇操,另外增加一些上肢运动也能改善孕妇的机体代谢,每天运动时间约30 min,最好选择餐后30~60 min进行,运动过度要注意低血糖反应。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20 min/次,运动注意个体化。
5定期监测血糖,及时治疗
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治疗均能将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严重的则需用药控制,因此监测血糖尤为重要。早期病人应每周查1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后期每周多次检测血糖,如血糖水平过高或波动较大,应视情况遵医嘱指导胰岛素治疗,并适当增加血糖监测次数。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量空腹体质量。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一般饭前30 min皮下注射。
6并发症的防治指导
低血糖是糖尿病在药物治疗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因此应向孕妇强调低血糖的危害性,讲解低血糖的症状和相应简单的处理措施,定期产前检查。糖尿病时,白细胞有多种功能缺陷,吞噬及杀菌功能均明显降低,易并发妊娠期或产时感染,因此应教育患者保持皮肤和外阴清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床铺清洁舒适,勤换内衣内裤,加强足部的自我监测和护理,注意眼睛的保健,预防皮肤破损,预防感染。
护理干预是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方法,要维持糖尿病平稳现状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坚持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可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能使多数孕妇对治疗有较好的依从性,密切地与医护人员配合,提高了孕妇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有的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分娩后糖代谢正常了也就痊愈了,其实不然,经临床观察发生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中年以后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得多。因此,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痊愈后也要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多运动,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时春艳,杨慧霞,董悦,等.对8 665例孕妇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
(3):136-139.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1.[3]尹红.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