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型风险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型风险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原则以及流程进行全面的阐述,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并开展这项工作,从而提升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1.财务风险管理内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目标的约束下,通过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完善,进行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以及管理。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财务结构不健全、投融资不当等行为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有多有少,有大有小,但是不可能没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减少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危害,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财务风险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未雨绸缪原则,财务风险管理的上策是防患于未然,下策是亡羊补牢,如果等财务风险爆发再进行风险应对,必然会导致企业实际损失的发生。二是量化分析原则,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要依靠财务管理人员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主观预测,同时更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分析手段来进行风险的定性评价,这样才能够把握风险大小。三是差别对待原则,不同风险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举例而言,有的风险可以规避,有的风险难以规避,针对这两种不同风险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3.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几个主要的环节,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首尾衔接,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各种方法以及手段进行各种财务风险识别,全面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从而为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财务风险评估就是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大小进行定量分析,根据财务风险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风险应对是指针对评价出来的需要进行应对的财务风险采用方法以及策略进行化解或者控制,一般来说不同的风险类型、风险大小的差异等都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方法僵化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是很多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走入了误区,影响到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与时俱进地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平衡好财务风险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从而使得企业在扩张中出现风险失控,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风险管理方法效果差
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拖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目前很多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效果很差,举例而言,主观判断、静态分析等方法非常常见,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很难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状况,更不用说能够制订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了。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来的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如何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上文已经谈到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本身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很难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因为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工作的开展比较随意,带有浓厚主观色彩,很容易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问题,本文依据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以及流程,认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想做好,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能够做到风险管理意识的深入人心,进而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观念保障。从具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内容来看,就是要树立起良好的筹资意识、投资意识等,良好的筹资意识要求企业优化筹资结构以及筹资规模,良好的投资意识要求企业处理好投资风险以及投资收益,引导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2.完善风险管理方法
在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方面,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引入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立足点,改变目前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的局面。从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来看,关键是要引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模糊分析、层析分析等等,借助于这些更具效度的方法来准确把握财务风险,制订有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制订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让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关键是要做好财务风险源分析,对于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对于那些可能带来风险的重点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利用制度来控制风险,同时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需要保持动态调整,根据财务风险管理需要进行调整优化,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在建立了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之后,还要确保相关制度能够全面落实,进而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篇2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探析
目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励,更多的企业对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认识。和其他风险管理有所不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阔,更加具有综合性,前期理念观念、管理手段和方式都在持续更新,会对风险财务预测、决策、预防、控制、处理等工序加以应用,让风险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会存在风险,其他环节也同样存在,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不断更新风险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全过程出发进行系统管理,面对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更需要企业加强风险财务管理。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分析
就其内涵而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指的是企业积极反应客观存在或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系统过程。风险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它主要是在企业对客观存在风险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它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有效应对和管控,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损失程度。风险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它主要是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对其加以丰富完善,非常具有必要性。就其特点而言,和其他财务管理比较下,风险财务管理有明显的两个特征。首先,它面临的风险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因为财务工作的本身特殊性,风险财务管理蕴藏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处在关键位置,如果风险财务管理出现纰漏,整个企业运行效率将会受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将会面临打击。因此做好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其次,它和其他财务管理比较起来,其理财观念有所不同,其他财务管理不会面临风险问题,工作人员不会去对客观存在的风险加以意识和规避。和过去保守理财观念相比,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更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形成风险观念,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威胁。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个方面,自然风险虽然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又难以掌控。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市场风险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客观分析市场环境,从财务管理角度降低企业损失。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要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对风险有效识别并加强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要想实现长远效益做好风险财务管理很有必要。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经济性和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并保证企业财务资金能够安全周转,不受到风险影响而失去稳定性,让企业资金能够更加安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决策意义重大,能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保证决策能够科学合理。然而因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有复杂的特点,在具体管理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这就必须要保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权责对等原则,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所有环节的责任和权利充分落实,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保证每件事都有人做,每个人都有事做。另外要保证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充分完善,按照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实施奖惩。第二,全面系统原则。企业在风险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所谓问题和因素充分考虑,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意识并进行管理,落实好思想动员工作。第三,适应性原则,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必须要充分符合企业是发展程度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第四,充分沟通原则,要对企业内外部充分连接,让沟通能够及时有效,从而降低因为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三、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每一个元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而给整体带来风向,所以风险财务管理所受的影响不仅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多元性。按照是否属于经济方面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就经济因素来说,它主要表现整个行业行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收益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就企业经济效益来看,目前很多企业对待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都是应用冒险态度,并没有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逐渐升高。就非经济因素来说,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定,这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密保,从而导致企业风险不断升华加剧。除此之外,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满足风险财务管理机制的企业文化,决策层人员存在素质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因素可谓是非常复杂。
四、如何解决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因素
第一,要应用基本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首先是风险财务管理预测,就风险财务管理识别方法而言,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就风险财务管理方法而言,有概率估量法、灰色系统预测法、费希尔线性判定法。其次是风险财务决策,就统计型评价决策法来看有最大期望收益值法、决策树法;就风险后果影响下评价决策而言,有等概论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法;除此之外,还有贝叶斯风险决策法和边际分析决策法等。最后是风险财务预防和控制,它主要有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三种。第二,对风险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必须要将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形成一种制度,方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完善。首先,对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要更具有时代性和合理性。其次,在健全资金安全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对该制度有效落实,将具体责任落实在人头上,形成权责机制。再次,就是持续推进资金风险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责任制,要加强员工责任意识,让安全制度能够充分落实。第三,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要想让财务风险能够有效防范,财务监管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就必须要保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提高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对他们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提高责任意识,能够将企业的兴亡当成自己的事,能够拒绝不良诱惑,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受到不道德诱惑而给财务监管带来影响。企业要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给财务监督人员提供锻炼的机会,让财务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次是提高财务监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企业要对他们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教育,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并发挥奖惩激励机制的有效价值,提高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优化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体系。第四,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风险风险财务管理的关键,特别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必须要加强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程序、会计分析制度、财管人员岗位权责等规定,做好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能够防止财务风险发生,并保证财管人员能够参与企业决策,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五、总结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存在极大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程度,要完善管理方法、健全风险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如此方可让企业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卢明,姚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2006,10:135-136.
[2]杨逸明.关于企业风险财务的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90-91.
[3]冯金红.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4:164-165.
[4]王元生.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55-56.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方法;创新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不足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很多商业银行的投资成本较高,而且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货币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拓展对象,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业务出现过于集中的现象,导致可能存在的风险大幅提高。此外,当前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在货币的存贷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自身与银行的借贷行为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增加,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商业银行自身的核心资本比例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和产业出现管理不当的现象。在这种情况狂下,如果商业银行只是简单的利用简单的信贷业务来开展自身的经营,显然无法满足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样,如果只是通过股票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筹措,也很难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2.商业银行的财务决策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财务决策程序不够完善,缺少长远和整体的思维,对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缺少必要的计划安排,而且缺少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另外,一些政府机关为了提升自身的政绩,违规介入到企业的投资借贷中来,向商业银行施加一定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一些违规操作行为。这不仅给国家、企业和银行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非常容易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从商业银行的约束机制来看,银行内部的约束监督受到“行长经济”的影响,经常处于一种形同虚设的状态下。银行外部的监管也由于银行信息不流通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制约,使得外部监管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当前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也直接使得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详细,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缺少科学的评价,从而导致了信贷方面的巨大风险,可能给国家和商业银行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4.缺少科学的费用激励导向,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不统一
很多商业银行都缺少科学的考核和费用分配机制,而且商业银行的 总目标与下属分行的财务资源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一些下属分行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经常会出现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最终导致分行的经营管理出现投入高、产出低、风险高的不良后果。另外,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设置不科学,各个分行很容易出现盲目攀比、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不良经营状况。
5.对固定资产缺少规范化的管理
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正在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账目和实际不相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的房产、固定资产等存在很严重的证件不全和使用不透明的现象,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下。此外,商业银行对限制固定资产缺少必要的处置制度和方式,很多闲置资产出现使用不清的现象,账目非常混乱。
6.管理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商业银行对管理人员缺少系统化、高标准的专业培训,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一些日常的基本管理上,对自身缺少较高的要求,随遇而安的思想普遍存在,工作中缺少创新意识,独立的管理能力亟待加强,这些使得当前的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根本无法适应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二、商业银行管理方法创新策略
1.不断强化融资渠道,寻找新的利润点
在我国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被动的股票融资方式。因为当前金融市场的负载型资本过剩,所以,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控制自身的经营,同时保证我国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推行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实际的经营特点出发,结合《巴塞尔协议III》的深入分析研究,对自身的经营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在这一协议中明确指出,我国在2019年会进入到一个资本消耗减少的经营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处理好经营融资的难题,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变,对各种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不断的控制和强化,并在银行内部树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2.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应该不断的拓展自身的发展思路,使银行的负债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从而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会计电算化管理。并从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要求出发,将自动化系统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核算、数据管理以及分析整理等方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共享体系。通过对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的借鉴,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灵活的财务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产品及客户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等级分类,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各种财务风险的产生,制定科学的监管体系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地监督。在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使银行的财务管理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不断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创建自身的风险防范文化,并建立专门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一支专门的风险分析评价队伍,并利用行长负责制来进行管理,对银行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更新人员风险知识,优化风险管理队伍结构。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行为实施个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企业的授权额度进行全面的规范,并对企业客户的信息档案进行及时的更新整理,并根据实时的信息档案对企业的信贷权限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保证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来对信用风险进行测定和管理,不断拓展银行的视野,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进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商业银行管理要求的产品,从而有效地分散金融风险。
4.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首先,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使银行员工时刻保持一种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商业银行业务流动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保证银行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各种措施来控制各种风险,对银行的流动性资金进行系统化的深入分析,加强银行管理人员与具体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对银行的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定期进行相应的总结分析,从而保证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以国债为主的证券市场,同时发展票据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等,进一步建设货币市场。最后预测和分析流动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系统,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管理资金流动,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现代的金融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执行,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专业培训,同行业间的交流及提供再教育等方式来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索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由传统的操作型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以应对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
6.完善加强绩效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对所有岗位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薪酬体系管理,最重要的是对绩效管理的过程,合理制定目标,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积极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方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升级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 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演进,投资与合作,2012(8).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管理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管理、协作、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等;投资活动,确定投资规模、投资组合、投资风险与收益等;资本收益活动,对资本收入与回收,资本耗费和资本收益进行管理;分配活动管理,对分配程序、分配政策、分配方式及分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有紧密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和壮大,必须建立健全有效地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合理规避企业运营中的风险,提升竞争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规避决策不当带来的风险,使决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合理性与科学性,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行之有效的财务预测和控制手段。财务管理工作大都是一种粗放式的、笼统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没有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如何规避财务风险知之甚少,经营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甚至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有规不循,有法不依等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国有的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会计监督的审计监督不严,不到位,以至于会计秩序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常存在。部分国有企业不清楚或者不太明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盲目追求产值最大化、人均化收入最大等。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实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不断加强,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缺乏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没有很好的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只是忙于记账、算账、报账,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制约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实际中,一些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全流于形式。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完全没有得到重视和执行,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在企业的购销管理中,财务的管控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出来,对于各项财务支出把控不严格。对投资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没有进行投资可行性预测,无法规避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导致投资活动难以实现预期的收益率,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债务危机增大。
4、财务管理方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发展。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没有在知识创新上与时俱进,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落后,不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财务分析和处理。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难以应用科学而又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企业的财务还是局限在传统的核算体系,并未运用现代化财务软件实现财务管理,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采集、汇总、计算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把重心放在资金筹集、税务筹划、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决策依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实现国有企业整体财务目标及战略目标提供了保证。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财务管理的随意性,不给财务管理舞弊的机会。企业的领导者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管理出现问题。加强对企业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风险。国有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一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要实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防止管理层凌驾于内部财务控制之上。二是设立事后监督,在财务会计部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非常规的核查,建立以检查性控制为主的监控防线。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不断改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要引进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紧跟时代和形式变化、应对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要积极发挥财务信息化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和重大事项监控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已经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国有企业,要注重内部管理标准化建设,拓展和完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购销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决策支持等功能。
3、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合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就会有所增加,相关的财务风险也同样会增加。国有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健全与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策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强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保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高度关注市场形势的变化,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切实做好资金筹划,优化融资和资本结构,防范债务风险。完善重要业务活动和关键业务环节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特别要高度重视过度负债、对外担保、应收账款、金融及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
4、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采取各种途径方式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在继续教育,通过财务管理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讲解与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职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营造一种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对职业人员坚持准则、爱岗敬业、真诚守信的高尚情操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执业水平。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国有企业因行业不同,大小不同、历史渊源不同,财务管理办法也不相同,但是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制定科学有效地财务管理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还会不断的涌现,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重视人才,使用人才,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同时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和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杰.国有企业转型期的财务管理规范研究[J].企业研究,2011,(5):43-46.
[2] 邓传立.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界,2010,(7):87-89.
篇5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要积极应对企业风险就必须要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能够最大限度的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充分的准备,编制计划必须要有合理充分的依据。(1)企业的战略计划;(2)企业的业务程序;(3)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及要求;(4)企业对风险的最大承受能力;(5)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这些都是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所必须考虑的方面,它使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与其风险紧密结合起来,使风险管理更具针对性。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1)管理方法――对可能用于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和信息来源进行明确的定义;(2)岗位和职责――对涉及风险管理的岗位和职责进行定义;(3)预算――建立风险管理的预算;(4)时间――实施风险管理有关活动的频率及确切时间定义;(5)评定和解释――对风险管理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解释说明方法进行定义;(6)承受度――对企业对风险承受的能力进行定义;(7)文档格式――对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格式及各方面信息沟通的方式进行定义;(8)反馈――对建立文档资料、方便今后对风险管理的审计和回顾方式进行定义。
二、企业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感知风险,即了解企业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析。感知企业风险的方法:
1.生产流程法。工艺流程和加工流程的顺序,对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挖掘产生风险的根源。
2.环境分析法。企业生存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影响内部环境的因素有:企业的生产条件、规章制度,工人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等;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有:原材料供应商、市场需求情况、企业的筹资渠道、企业与顾客及竞争对象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外界的其它联系等。
3.组织图分析法。组织图分析法是适用各类企业的风险识别,使企业感知风险的最一般而又必要的方法之一。(1)财务状况分析法。影响经营业绩的因素可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表和财产目录及资料)。(2)专家调查法。由专家组成专家调查组,每个人都畅所欲言,以识别潜在风险。(3)分解分析法。将一复杂事物分解成容易被人识别的简单事物,将大系统分成小系统从而容易识别风险。(4)慕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曲线将企业未来某种状态进行描绘,从而识别风险因素。(5)风险清单。逐一列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同企业的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6)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是对可能引起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识别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在能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要避繁就简。
三、企业风险估计
企业风险估计是指运用概率及数量统计方法估计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后果的频度、性质,以准确的估量损失的严重后果。风险估计包括对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的估计和损失严重程度的估计。
风险估计的程序:(1)风险事件在确定时间内(如一年、一月或一周)发生的可能性即频率的大小,估计这些风险造成损失的严重性。(2)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损失严重程度估计总损失额的大小。(3)风险管理者预测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损失严重程度,总损失额度等(平均损失频率× 平均损失严重性=平均每年预期的损失金额)。
1.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的估计用定性方式来进行估计。其主要根据有:(1)企业风险管理计划;(2)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3)风险的类型;(4)历史经验数据。
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的估计的成果:(1)企业风险发生频率的清单;(2)需进一步分析的风险清单。
2.损失严重程度的估计。(1)损失程度估计的范围,既应包括频率很高,损失额比较小的风险损失,也应包括频率较低,损失额却比较大的风险损失;不仅包括损失的直接后果,而且包括间接的损失后果和财务影响。(2)损失的严重程度与发生损失的单位数量密切相关。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同时考虑一个特定时间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以及他们对企业的最终影响。在评估任何损失的货币价值时,还应重视损失对财务的最终影响。
损失严重程度估计的成果:(1)企业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清单;(2)企业发生的可能的损失金额;(3)损失对经营及财务影响的情况。
四、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是制定控制风险方案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实现企业目标的机会,减低对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威胁。通过这一过程使对企业经营和财务造成损失的风险得到有力地控制。
在上面的每一阶段中都形成了一些有用的档案,这些都是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时的根据:(1)风险的严重程度;(2)企业风险发生概率的清单;(3)企业风险严重程度的清单;(4)企业对风险的最大承受能力;(5)企业的战略计划。处置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嫁。对不同的风险可用不同的处置方法,对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风险回避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它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
采用回避技术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1)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时;
(2)在处理风险时其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
篇6
关键词: 公路工程进度风险;非保险方法;保险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89-02
0 引言
对风险进行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对策及决策,对公路工程进度进行识别、估计、分析、评价只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它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把即将发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直至将风险彻底消除。
项目的管理者在对公路工程进度风险进行管理之后,应该及时的分析出项目风险可能会带来的损失,然后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选择出最适用的规避或消除风险的方法,把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目前我国在公路工程中一旦发生风险,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财务法和控制法。这两种基本技术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有着不同的性质,各有优劣,所以,有关人员在规划和决策的时候常常选择组合对策。如果对风险对策进行组合,那么进度风险处理的方法可以被分成两大类:保险及非保险方法。
1 公路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的非保险方法
公路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的非保险办法包括两种,分别是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和控制型风险处理方法。
1.1 控制型风险处理方法 控制型风险处理方法是一种进度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抑制、风险预防和风险转移四种,它的目的是减少、规避或消除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控制风险到来的损失在最小的范围内。
①风险规避是最处理风险最彻底的方法,它是指如果发现在项目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某项重大的风险发生时,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就主动放弃或改变原先的项目方案。②风险预防是项目进度风险处理办法的一种,它是指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这种方法降低项目进度风险发生频率和减少项目风险发生次数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项目风险因素实现的。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具体的方法有程序法、教育法和工程法三种。③风险抑制一般是在风险无法规避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它是指在一些项目风险发生的当下或者之后,尽量的把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它是一种很有效的处理项目进度风险的方法。④风险转移,是指借助于合同将项目进度风险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第三方。这种方法只是把风险转移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了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所要承担风险。
1.2 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 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包括自留和转移两种,它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成本,主要是通过提留风险准备金,提前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的手段来实现的。
1.2.1 风险自留或者称保留风险 保留风险不仅可以节省保费,也可以把风险损失费用控制在项目的储备金范围内,但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适用于这种方式,这种保留风险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因为即使发生风险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财务困境。
风险自留是一种风险处理方法,指完全不依靠外界的力量,所有的工程项目风险成本都由自己承担。风险自留有以下两种分法:
①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工程项目进度进行了风险的识别、估测和评价,后者没有对工程项目进度进行风险的识别、估测和评价。主动自留是在了解可能会有风险发生,但是项目管理者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决定将风险保留下来,这是项目管理者主动做出的最优选择。但是被动自留则是因为项目管理者未及时的觉察到风险的存在,而被迫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的一种项目进度风险处理方法。②全部自留和部分自留。全部自留是项目进度风险处理办法的一种,它是指项目的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比较准确的识别、估计、分析、评价,选择了把风险全部保留下来,但一般适用于那些损失频率高、幅度小的风险。而部分自留则是指项目管理者依据进度风险的不同,并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选择了部分项目风险自留。
在采取自留方法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到经济和操作性的因素。一般来说,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发生的频率和幅度低,造成的损失比较小,或者即使造成损失也不影响整体工程的风险。
1.2.2 风险转移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一些风险可能很难被有效的控制住,有关人员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得不将风险转移。但是这并不等于直接将风险抛给被人,因为有的风险对自身可能会形成损失,但对其他人未必有损失,因为每个组织和个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合同、财产或技术的所有人就是运用的风险转移的方法,将自身所要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通过技术转让、工程分包或财产出租的方法转移给别人,进而减少自身的风险压力。
上述的风险转移,即非保险型风险转移。因为风险转移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支出,所以风险转移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但是,由于非保险型风险转移的特点是灵活性较强、费用低廉和应用范围较广等,使得非保险型风险转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控制型和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各有优劣,依据不同的风险损失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风险处理方法。
2 公路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的保险方法
承包建安工程为一切不可预料的意外事故或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的保险就是公路工程项目保险,建安工程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险种:
①安装工程一切险。②建筑工程一切险。包括被保险人保险财产、保险金额、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费率、索赔和理赔、保险期限、被保险人的义务、重复保险和权益转让。③工程项目其他险。
3 非保险方法与保险方法的合理利用
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要面对各种不同的风险,我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将非保险方法与保险方法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甚至解除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ooper D F, Macdonald D H, Chapman C B. Risk Analysis of a construction Cost Estim-ate. Project Management.[J].1995(3):225-263.
篇7
[摘 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思考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的范围,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深化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也意味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回顾20多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几乎都凝结在《巴塞尔资本协议》当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
可以说,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诞生前的银行竞争还属于无序竞争的话,那么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标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外部来看,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体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在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还很不规范和不完备,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相对简单,市场对银行的外部约束作用还有待加强。
从银行内部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也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在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差距。在国外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第二,风险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二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不能管理好业务风险,反而容易产生新的风险。第三,风险管理方法上的差距。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第四,风险管理体系上的差距。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但在我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第五,信息技术上的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及要求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银行外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监管越来越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监管部门的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法规是金融竞争中的“游戏规则”,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与外部监管相适应,才有机会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第三,要适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趋向的要求。随着国际银行业的不断变化,风险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将继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时间还很短,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按照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应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转变,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银行的风险由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多种类型风险共同作用。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对各种类型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风险的管理由管理单一风险到管理多种风险,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的管理。
第二,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一些银行风险管理还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如审批授信项目、清收不良资产等。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
第三,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1.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
2.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3.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5.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总体框架;三级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48-03
一、企业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企业应急管理
企业管理者对突发事件造成其管理基础发生变化后的应急反应,不论管理基础是确定型基础还是不确定型基础都可能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因而成为应急管理研究的内容[1]。企业的应急管理如图1所示。
(二)风险管理
与企业应急管理相类似的名称有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我们粗略界定一下它们的研究范围和关系。风险管理,也叫不确定性管理,最初将其用于投资学领域中,它强调对风险的测量与利用。比如,在投资学中的风险管理,认为一项投资为不确定事件,并假设这一事件的随机分布(即假设其为随机事件),同时利用随机变量的方差来衡量其风险的大小,然后通过平衡方差与投资收益来达到对投资项目的评估与管理。也就是说,传统的风险管理期望利用不确定事件的某种发展规律(如统计规律、分布特征)来衡量不确定事件造成损失的大小,进而刻画风险,最后获取某种意义下(风险中性、风险追求或风险规避)的收益值,这是一种狭义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金融投资学中的成功应用,使得企业管理中其他领域也重视了对不确定性的管理,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重要的是要确定各种不确定性的分布特征,风险管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体分为4类:
1.金融财务风险。它包括:价格类风险(资本定价、利率、汇率等风险),流动性类风险(现金流、短期投资、资产变现、机会成本等风险),金融信用风险(违约风险、信用等级降低等风险),通涨或紧缩类风险,对冲风险等。
2.运营风险。它包括:商业运作类风险(人力资源、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商业周期、产品服务损害等风险),授权类风险,信息技术类风险,商业信息风险(预算和企业计划、审计信息、退休金管理、投资评估、税率变动),等等。
3.战略风险。它包括:企业形象损失类风险(品牌和商标受损、企业欺骗行为、不受欢迎的公司公共策略等风险),竞争战略风险(各种企业竞争战略风险),客户需求风险,社会或者文化类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资本可用性风险,政策、法律、法规类风险,等等。
4.损害风险。它包括:火灾和财产损失风险,飓风等自然灾害风险,人身、财产安全类风险,商业犯罪风险,工作相关的疾病类风险,责任丧失类风险,等等。
企业的风险管理如图2所示。
大量的难以估量的不确定事件的存在,使得传统风险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量子基金就是著名的典型案例。对冲是利用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产品、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财务杠杆构造的风险综合与抵消方式,以获得无风险或投机性收益,它的基础依赖于对风险的刻画。在量子基金存在的前31年的历史里,获得的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但是1998年量子基金遭到重大损失。
(三)危机管理
危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机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危机管理是针对各类事件给企业可能造成危或者机的影响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危机的产生可能是随机不确定事件带来的,也可能是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管理可能包括风险管理,也可能包括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危机管理是对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综合应用,危机管理强调企业所处危机时刻的管理选择,如危机公关、媒体管理等。
企业的危机管理如图3所示。
二、企业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比较
企业的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在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管理的切入点等方面具有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内容
从管理内容上讲,不论应急管理、风险管理还是危机管理,都是企业对广义不确定事件的管理过程,但危机管理强调企业所处危机时刻的管理选择,风险管理强调随机事件风险的度量和统计规律的应用,而应急管理强调事件对管理基础的改变。风险管理期望加强对不确定事件客观发展规律(或统计特征)的应用;应急管理期望解决企业管理者的主观管理基础与不确定事件客观发展冲突;而危机管理期望综合应用各种方法解决不确定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机。由此可见,管理内容上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也非常紧密。如图4所示。
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都期望从不确定事件的全过程加以管理。风险管理强调事前的决策,所以需要假设事件发展规律;应急管理更注重事件发生的应对,所以强调突发事件对已有决策前提的影响;而危机管理是一种危机状态的描述,强调利用各种方法转危为机。不确定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所组成的系统已成为现在不确定性管理的重要特征,只是从不同角度发展而来的管理方法强调的重点不同、角度不同。
(二)管理方式和方法
风险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注重对风险的测量,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tradeoff)和风险的综合与对冲,基本上可以划为企业日常管理范畴;应急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正在积极探索过程中,主要有突发事件下的重新管理(以rescheduling为代表)、动态计划法、干扰管理(dismption management)、突发事件发展规律应用等;危机管理方法通常以定性为主,强调将危机外置。
(三)管理切入点
风险管理是探索不确定事件的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过程。对企业管理而言,主要是一种不确定事件的事前管理;应急管理大多强调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置,以事后管理为主,当然如何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解决过程;危机管理是危机发生或危机潜在发生的管理,它的管理切入点可以是发现危机、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后,但主要强调危机发生时的管理切入。
三、应急管理的总体框架与三级机制的建立
如果突发事件意味着强烈的负面影响,企业也需要平稳发展,那么对突发事件要做好目标分类,设计应急管理的总体框架:一级:事前应急管理二级:事中应急管理三级:事后应急管理,建立应急管理三级机制。
(一)一级:事前应急管理
没突发事件,是指企业期望平稳发展,没有突发事件将成为其追求。也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管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定事件基本可以保持不变,而随机事件也可能通过提高统计的精确度得以实现,因此最重要的是待知事件的管理。企业管理者需要尽可能熟悉企业的情况和面临的环境,使得自己的管理基础中尽量少地出现待知事件。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平稳发展,需要聘请熟悉行业情况、企业情况、地区情况的管理者,并且企业的投资行为应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中进行。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防止人为突发事件,是企业事前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知突发事件,是指当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企业的管理基础必然会发生变化、受到影响,则企业应知道事件发生、可能的影响、可能的持续时间等一系列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不确定因素预测和预警工作。抗突发事件,是指企业可以充分的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设计企业管理,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实质影响。例如制订稳健的生产计划,当面临的需求(订单)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生产计划不用调整,也就是提高计划的稳健性或鲁棒性(robustness)。
(二)二级:事中应急管理
1.充分的应急资源。企业需要为可能的突发事件作充足的资源准备,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突发事件下,信息缺失是重要问题,企业应急信息系统管理很有必要。
2.科学的决策方法。如果详细的评估可能没有时间展开,这时需要建立迅速评估机制,科学方法以支撑实时决策过程。
3.专业的应急队伍。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强调对风险的测量与应用,但懂得如何进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工作的则相对较少。企业应在专业的应急设备和应急人员准备等方面加强工作。
4.积极的应急战略。战略是对影响企业长远的事件所进行的规划工作。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企业倒闭的动因,如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石家庄地方法院于2009年2月宣布三鹿公司倒闭。企业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战略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大忌。要达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还需要对企业的应急管理流程加以设计,或者进行应急流程再造(emergency process reengineering,EPR)和企业应急协调。
5.充分的应急合作。对一般影响较小的突发事件,企业可利用自有资源应对。但突发事件如果影响太大,就会超出企业的应急能力,需要外部资源支持和援助;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可能通过供应链、资金链等企业的利益链而传播,多企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对利益相关的企业都有利,这就是多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应对管理。
6.先进的应急理念。突发事件会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造成冲击,企业的应急管理决策者应首先明确何种应急目标的实现,对应急管理的执行有实质的影响。例如,在公共管理领域,应急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7.完备的应急培训体系。企业应加强应急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以树立员工的自我应急意识和获取应急知识的意识。
(三)三级:事后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后的事后管理目标为恢复与提高。需要完善企业应急系统,作全面的评估。加强事后资源管理与分配、事后修复管理计划、提升优化应急流程等。
参考文献:
[1] 姚杰,计雷,池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2015,17(3):46-50.
[2] 池宏,祁明亮,计雷.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15(4):42-51.
- 上一篇:对动物保护意义的认识
- 下一篇:高等教育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