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课程是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具有共享性、协作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方面的特点。尽管网络课程建设开展多年,网络课程建设在不断完善,网络课程教学形式不断丰富,但在网络课程建设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课程概念不清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进行优化选择。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认为网络课程只是辅助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网络课程投入的精力相对比较少,常常简单的把电子教案、课件放到服务器上作为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不加筛选,罗列材料不讲效果,把网络课程建成资源库,直接录制老师课堂讲课搬到网络课程上,仅仅把网络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学习者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教师信息化水平低,缺少合作
医学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者大部分是医药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专家、学科带头人,但大部分教师没有网络课程制作的相关技术和经验,网络课程制作水平低。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医药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不熟悉,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不符合教学规律,常常无法直接应用于教学。医药专业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往往也缺少合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
3.网络课程缺少互动
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差甚至没有互动。网络课程没有像传统课程那样面对面的教学,因此学生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及时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同学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对某一个知识点有疑问时,没有相应的交流平台来解决。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见解时,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发表想法的地方。有些网络课程设有答疑和讨论的平台,但是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网络课程的测验很多都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没有给出的质疑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靠自己猜测。在这样的网络学习条件下,容易形成教与学的脱节。
二、完善网络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1.明确网络课程定义
网络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改变观念,认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首先让教师转变学习新信息技术的态度,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消除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抗拒,让教师了解网络教育,了解新信息技术,并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
2.加强技术合作
学校应该鼓励自主开发网络课程,但如果教师缺少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掌握网络课程制作的专业技术,就难以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要搞好网络课程的建设,高校教师需与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紧密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医学院校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比较少,当开发大型网络教育平台或网络课程的时候,学校的技术人员常常也达不到要求,或者技术达到要求,但开发周期过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专业网络公司合作。但无论那种合作方式,教师都要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中来,才能保证网络课程的质量。
3.根据医学课程的特点,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
医学网络课程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网络课程可以完整操作规范、手术程序,提供典型的病例、视频演示等。网络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应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趣味化。根据课程特点,体现医学特色,图文并茂。医学网络课程在内容上要涵盖各知识要点,课程内容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临床录像、虚拟实验室、在线复习测试、互动问答等方面。在素材选取上所使用的标本、切片等图像最好为教师自己拍摄制作。比如,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其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枯燥,且以文字表达为主,学生难以理解。而在教学中直观的图、影、音往往会比老师口头的描述更易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更直观的认识。因此其网络课程可以采用图形、动画等直观、形象的形式来表达病因病机等内容,采用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来表达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针对阴阳失调的问题,可采用太极图、柱状图、动画等不同形式来表达。又如,针对医学教学中一些实验环境差、危险性高和费用昂贵的实验课程可以使用虚拟技术,使网络课程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替代部分实验课,既提高了学生临床的安全性,又省去了一大笔的费用,意义非常重大。
4.加强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实现个性化教学
网络课程系统构建应该足够灵活,学生可以课程网站导航的指引下,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时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方便的实时互动。使得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网络课程系统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跟踪记录、存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教与学系统可以根据系统记录的资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设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检测教学效果。如调查问卷的形式,在线测试等方式,最终的学习效果检测可以从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网络课程建设需要不断跟踪当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领域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从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出发,改进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网络课程质量。医学网络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网络课程还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操作。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将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兴敏,李亚秋.许晓琼国内网络课程评价实践问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杨爱华.加强互动交流区管理 促进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
篇2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 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 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 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 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篇3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20102
1网络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简介
1.1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出“三层次教学设计”,满足学生自学和辅助课堂教学的需要,建设方便学生自学、交互和考核的网络课程。
1.2建设目的
创建较高水平的富有学校特色的网络示范课程,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方式,为学生自学和选修提供网络课程资源。
1.3建设方案
初步制定网络示范课程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网络示范课程建设的基本栏目与基本要求、评审程序、合格验收标准等),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修订。该项目从网络示范课程的栏目设置着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层次进行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突出实用性,对原有精品课程的栏目数量砍掉约一半,只保留方便学生学习的10个基本栏目,并提出了基本要求;提出了“三层次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充分整合;实施课程全程录像,丰富教学资源,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示范课程。
2网络课程的实践
笔者所在院校建设的网络示范课程均为医学类基础或主干课程,影响范围广、受益面大,教师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设计和应用效果,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形式丰富、设计科学的学习资源。
为进一步分析建设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对145名学生和多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二年级学生(在所学课程中至少有1/2主干课程上网)65名,三年级学生(在所学课程中至少有1/2主干课程上网)50名,一年级新生30名(学习的课程以基础类课程为主,全部上网),教师1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参与教学并且主持建设网络课程)。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各学科普遍重视利用三层次教学设计进行课程建设。三层次教学设计是按照课程整体、章、节(单元)3个层面制定的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表现形式:在课程简介中体现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在学纲中体现章教学设计,在学习纲要中体现节(单元)教学设计。调查结果表明,认为体现出“三层次教学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学生达73%。
各学科能够充分利用文本、图像、图形、动画等多种多媒体素材与课程内容整合。大部分教学内容均按章节顺序编排,结构明晰,检索方便。88%的学生认为自学网络课程导航十分便捷。
学习纲要栏目课程内容系统完整,并充分与多媒体进行有机整合,撰写出学生容易看懂的多媒体电子教材,结合授课录像等辅助学习,让学生较为轻松地学到一门课程的知识。有87%调查者认为网络课程能满足自学课程需要,与大多精品课程及OCW(开放课程课件)仅给出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不同,学习纲要受到学生欢迎。
(2)各学科比较重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各学科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视频、动画、名词术语、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参考文献、专题网站等资源类型。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点”,学校非常重视,从2006年开始每年对全校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核,使教师制作水平逐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教学管理部门及同行的认可。
教学录像与精品课程也不同,并非仅仅录制几节示范课,而是对课程全程录像,涵盖了理论课和实验课;对重要的知识点录制问答录像;为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录制讲座录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录制过程中严格把关,为防止出现“课堂教学视频化,纸质教案银幕化”,在录制前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核,对教学时间、教师仪表等方面也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并且每个教学录像都设置了目录索引,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课程资源”、“课程录像”和“学习纲要”是3个最重要的学习栏目,所占比例分别达到调查者的22.70%、19.15%和16%。
(3)网络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认可。关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课程能辅助课堂教学的人数占96.05%;认为网上自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是并列学习形式的人数占61.35%,需要观察的人数占27.45%;认为网上自学课程高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的人数占44.45%,后者高于前者的人数占33.05%,二者一样的占22.50%。结果表明,网络示范课程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多数认为网上自学课程与课堂教学可以成为并列的学习形式。
师生充分肯定了栏目的设置,认为能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课程整体、章、节(单元)三层次教学设计,凸显多媒体学习纲要和课程录像两大建设重点,实现自学、交互、自测等功能,总体评价:基本成功、比较满意、值得推广。网上自学课程是与课堂教学并列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有重要意义。
(4)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的优势。与精品课程相比,网络示范课程从学生视角出发,简化栏目设置,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录像包含全部教学内容,不同于精品课程仅展示少数几节示范课;重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学习纲要设计,不是精品课程和开放式课件(OCW)中课件和教学大纲的简单罗列。
3网络示范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录像的问题
笔者所在院校有专门的精品课程录播教室,课程录像采用自动录播设备制作,将教师视频、声音、教师电脑屏幕同步录制生成“流媒体课件”,具有制作周期短、分段导航、临场感强、降低对网络带宽的需求等特点。但是,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录制过程中因不需要学生参与而缺乏激情,课程录像的互动效果不如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学录像时间太长,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下降。
3.2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不足
一般认为,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网络上所有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看,网络教学资源在支持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需要经历信息共享、教学支持和特色构建三个阶段。
校网络示范课程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还处于第一阶段,课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随着建设的深入,各学科积累的素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教师缺乏规范管理与设计,缺少对学习资源的特性分析(如针对性、 启发性、整合性、扩展性等),对这些素材的质量、难度等级和技术标准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个别课程还存在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与效果的现象,另外由于缺乏资源数据库的支持,师生上传和检索资源也受到限制。
4总结和建议
4.1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和运行机制
网络课程建设需要长期、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积极改善网络辅助教学的设施和条件,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笔者所在的院校已初步建立了网络课程建设和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规划,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鼓励、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建设。除了对网络课程有经费支持外,建议网络课程建设应用成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成果同等对待;选设一些公共课程或选修课进行网上学习与考核,给出相应学分,促进教师建设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4.2加强教学资源应用与更新
建议学校与其他院校、企业联合,共同建设、使用网络课程,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并非提供给的资源越多,学生学习效果越明显。资源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资源太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
4.3加强网络课程宣传与应用
建议通过校园广播、电台、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网络课程的宣传推广,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促进网络课程的广泛应用。对建设效果较好的网络课程面对社会开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文捷,王永波,王涵,等.三层次教学设计在生理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3).
[2]蒲善荣.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5).
[3]李俊生.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5).
[4]张润芝,张进宝,陈庚.网络课程质量评价实践及学术硏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篇4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0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篇5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should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the textbooks sele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computer network;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07-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日渐加大。许多地方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办院校,走上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应用型”本科并非一个新的概念,只是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赋予了新的理解――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传统普通本科教育,也不同于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1]。
鉴于此,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了课程建设。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应用型需求,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学以致用”,是这门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
1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
1.1 内容更新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更新非常快。计算机网络的几本经典教材几乎每年在内容上都有比较大的更新和调整。同时,从教材的编写到出版发行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教材的内容就滞后于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
1.2 理论学习抽象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内容极为复杂,涉及错综复杂、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为了处理这种理论知识的复杂性,通常都围绕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层次”来组织教学内容[2]。然而,这个结构的学习却有着他先天的不足,就是抽象。对于初学者,很难理解这些层次的地位和关系,特别是它们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中的位置。
1.3 实践性强计算机网络应用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而网络知识的学习理论性强,抽象度高,要使学生对网络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需要大量的实践。
1.4 应用型特点的教材缺乏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这些教材要么是理论性强,要么是以“够用”为标准的理论贫乏的高职高专类教材。从内容上看,这些教材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需求,即理论知识厚,但不深,具有较好实用性。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本科的第五学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日后科研与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网络知识与技能,以及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扩展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应该从教学的目的出发,合理地选择教材、有机的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深化教学和实践。
2.1 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材,有机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需求,明确“懂、建、管、用”[3]教学目的,围绕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进行教学规划。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但是也肩负着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任务[4]。这样我们在教材选用原则上也应考虑满足部分学生学科型、研究型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技术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的,教材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核心,引入本领域中发展的新技术、新思想。这样在教材的选用上,遵循了以下原则:①先进性:既要考虑教材结构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教材理论深度符合大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要求理论“坚实”[4]。所谓“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实践。教材的选用应在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要求下,引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②适用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结合专业特色来选择。③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学有所用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④延续性:教材既能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能成为后继高级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满足部分学生研究型学习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一些考研的学生。
综合以上原则,应用型本科教学建议选用网络领域公认的一些经典教材。这类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深厚,但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做到既满足“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有较好的实用性,还需要有机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裁剪,对于实际应用部分进行适当地扩展和加强。学习的重点放在基本的概念和方法的把握上,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或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应包含六个部分:①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②Internet应用;③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④局域网;⑤网络互连;⑥计算机网络安全。各专业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调整。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强调系统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念,用高屋建瓴的视角看待网络的设计、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问题。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无论是采用自顶向下,还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讲授者如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具体的应用与理论有机融合,找到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应用的方法。
2.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种教学方法。
①基本教学。基本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明确教学方向,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主要是以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②采用形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愉快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课程每部分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图形解析、实物教学法,提供可视化模拟软件讲解原理,动态演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现象讲解复杂难懂的网络问题,如网络协议比作人与人交流的共同语言;利用“电器设备工作”所需条件,讲解网络体系结构中层次的关系;利用网络中流行的 BT应用是“下载人数越多,下载速度越快”的描述,讲解P2P的工作原理,对比C/S的工作模式;利用“出租车司机的对讲机系统”这个熟悉的现象的工作原理,讲解CSMA/CD协议。 ③以创新为主旨,提倡“多练、多思、多悟”的自主式学习。鼓励和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多动手、多思考、多归纳,开展自主式学习。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网络主干知识后,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展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
2.3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实践环节的核心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与课程结合开展实施,基本上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同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难以组成综合性的专题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②实验内容设置不太合理,单项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建议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内容的组织和实验安排的创新上。
①实验的内容受着实验条件的约束,所以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本着“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进行,多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用的项目,如局域网的组建、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②由于实验学时有限,实验教学只在课堂上组织是不够的,那么就需要任课老师设计一些能在课外进行的一些实验项目,如网络命令的学习、学生宿舍上网的ADSL应用等。做到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在课堂外实践,老师通过在课内的实践环节对课外实验内容的应用检查学生实验的情况。③目前,大多数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学时分散安排,这样时间不能集中,就会导致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开设困难。对此,建议实验学时集中安排开设。我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学时自2005学以来一直都采用了课程设计的模式,集中时间开设。学生在自编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讲义的指导下,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七个实验,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们在经历了这样的实践强化之后,不仅能学会实用的网络应用,而且对网络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更加清晰。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项目的时代性很强,在编排实验内容的时候,要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注重实用性为宗旨,对于一些过时的或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出现的实验项目,给予删除,相应增加一些目前流行的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验。
2.4 教学有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一直讲授《计算机网络》及其实践课程。从中也有一些教学体会,拿来和同行分享,欢迎同行给我一些教学建议,旨在共同进步,寻找一条适应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我认为学生有五个需要:需要鼓励;需要关注;需要引导;需要要求;需要交流。总之,一句话“老师用心,学生也会用心”。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型大学的教学中,处理好理论教学的深度,处理好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处理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在不断进步,切合实际探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这对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月望,饶开芹,马寿喜.普通本科、应用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6).
[2]冯博琴.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建设体会. .2005.12.16.
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 课程建设 教学创新
随着现代互联网使用的不断普及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网络营销应用的模式和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大学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也相应面临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目,系统性的结合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互联网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其极强的知识交叉性对大学课程教学中的讲授过程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知识的储备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手段的推陈出新,也对教学的知识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持与互联网应用相一致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基本前提。在专业化方面,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开展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本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保持着知识的更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课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知识解析
1.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市场表现,这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当前的应用情况。2.网络营销的基本方法及应用模式,这部分知识主要让学生掌握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应用博客营销、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等网络营销的技术及方法来开展相关的营销活动。3.网络营销的相关市场研究及具体方案制定及实施,这部分知识侧重让学生从项目规划入手来考虑如何实际为某一项目或者产品做思考,实际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后续推广,让学生学会站在全局位置来思考问题。4.网络营销的应用支持条件,本部分内容就主要让学生了解开展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的门槛性问题,如在线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网络客户关系管理及维护,网站平台维护及后期更新问题等方面。
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现实应用需求。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方面主要提倡的是更多的加入相关实际应用案例、和媒体的报道及实际效果测评,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应用过程及取得的效果方面来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相应的知识点。
以网络事件营销知识点的讲解为例,在知识的讲述方面,先从理论方面介绍事件营销的概念,网络事件营销的概念。随后,巧妙介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高薪面向全球公开招募一名大堡礁看护员的案例,从事件的最初设定到中期的招募挑选标准以及后续的全球人士纷纷应聘,招聘网站一度崩溃的一系列真实新闻报道,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营销创意借助互联网平台往往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在跨地域性方面。
通过实际的网络营销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对理论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应用尝试。
三、《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训创新
《网络营销》的课程体系中是设计了一定实训课时环节的,这部分实训过程往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应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
以网络调研为例,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讲述过程中,以传统调研问卷和网络调研问卷的填写意愿做现场调研结果做对比,全班同学举手统计大概只不到有25%的同学愿意停留花时间完成纸质问卷。而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网络填写,这就足以证明网络编辑方式应用的相对便捷性,以及网络调研的高效性。不仅如此,在让学生充分了解网络调研的优势所在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借助问卷星或调查派等平台,让学生自主设定调研主题,设计一份不少于30道题的调研问卷,并对问卷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给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自主设计并发放问卷及问卷回收,学生可以完整的了解到一个网络调研的过程所需要涉及的环节,并针对异地IP的网络调研结果表示出网络调研无地域性限制的深入感知,学生的深入参与及不断实践总结是网络营销课程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的关键。
四、《网络营销》课程的建设创新建议
《网络营销》的课程建设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创新:1.课程整体规划创新,通过对于整体课程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入新的课程更新模式,实现理论知识有新解,课堂教学出新招;2.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结合多媒体手段和现代教学模式,组织课堂小组积极参与模式,实现引导、思考、理解、反思、领悟的循环启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3.实训实践创新,结合现有模拟平台,更多使用现实操作工具,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模拟,做到学以致用。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课程创新一定会成为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科深入发展的核心课程。应用新的方法,淘汰旧的模式,建立起课程建设队伍并长期努力,未来在我校学科的建设发展中才能成为一门成功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如何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环境,研究、开发与课堂教学相匹配、互为补充的网络辅助教学,构建“传统课堂+网络辅助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被提上日程,同时也不失为一种适应任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有益尝试。
网络辅助强调网络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对教学主体起辅助作用,并非以网络为主,这区别于通过互联网运行以网络为主体教学方式的远程教育。网络辅助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集合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贴合现阶段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导,依靠网络技术和资源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应用现状
军队院校以“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为基本建设平台,先后开发了多门网络课程,但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从对教员和学员的调查反馈信息中,归纳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辅助教学还未真正走入课堂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未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员热情不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来参与课程学习,以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许多学员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平台存在,使得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学员学习热情不高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缺乏对不同课程,不同学习群体,不同知识层次学员的针对性,缺少和部队任职的相关案例,这种现状使学员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无法完成知识的再次建构,影响了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改革
在制作及使用《计算机实用技术》网络课程过程中,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采用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并结合了有效的课程组织与教学管理,融合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从多角度优化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针对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我们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的应用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从课堂内授课来说,主要措施如下:
(一)传统教学为主,网络课程为辅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安排的全部学时依然通过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完成,而课程内容等相关资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同时还有讲授教材、电子教案、交互练习等模块通过网络进行扩展和补充。在设计本门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课堂教学同步实施,每个知识单元教员均从提出“任务”开始,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学员在完成课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中可视的、生动的课程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对知识点进行处理和消化。
(二)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自主开发与学习齐头并进
我们采取在授课过程中让学员使用网络课程的相关模块,通过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让学员来体验、评定各个模块的使用效果,并形成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建议,让学员介入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很好地克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学习者缺失问题,从而使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既是一个设计、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辅助教学的过程。
(三)课堂有针对性的交互演练增强了人—机互动的效果
教学过程没有交互,就失去了灵魂,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同样如此。考虑到传统课堂中学员除完成本堂课完成的任务练习后,需要通过相关的任务操作来加强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我们在制作《计算机实用技术》网络课程中选用Captivate软件来设计交互演练及操作示范模块,学员在完成本堂课要求的任务后,通过这两个模块能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实践等交互操作,使学员从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换为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这种人—机互动模式很受学员欢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外,使用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还主要体现在学员的课堂外自主学习方面,考虑到学员的自律性等原因,教员在论坛讨论、作业提交及测试方面积极参与其中,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有教员参与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平台,学员可以随时在相关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自主讨论”、“助学资料”、“操作示范”等交互模块实时或者非实时地与教员及学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员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讨论主题,将学员的优秀帖子设为“精华帖”予以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凡是有教员参与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学员跟帖的热情都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2.教员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保证网络辅助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学员认为教员对网络教学过程的引导和控制非常重要,他们希望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始终感觉到教员的存在。我们在《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中引入网络课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时,每一名学员都以“实名制”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测试,教员通过作业提交情况及学员累计在线时间,来监督学员学习情况,达到教员在网络平台的管、教、学的统一。在结合网络课程完成教学任务时,每一阶段都确定该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利用教学公告及时提醒学员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对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员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员及时督促,决不放任自流。
3.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网络课程使用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我校已经形成支撑和保障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集中表现为:有良好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所有这些都为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模式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三、改进和建议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分别从学校、教员和学员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不断完善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机制体制
首先从学校层面要高度认识网络课程辅助式教学的重要性,这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倡导所有教员必须思考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针对教员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的误区加强培训力度。
(二)引导教员开发内容表现形式丰富、交互性强的网络课程
教员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时要充分考虑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采用有关动画、视频及交互操作等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教员要充分了解新的信息技术,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
(三)引导学员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学习对学员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相关课程的教员在日常教学、网站设置方面,加强对学员的引导和监督,引导学员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周红春.高校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2]霍晓婷.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J]. 现代教育,2012,(5).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三本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Institute Train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Guo Yang,Chen Chen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Dalian116034,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ternet down to families,and computer network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ubjects,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as a course of instruction,training in this area,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As the three institutions,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become a professional computer training courses in an important,but most of the students reflected the complex network of curriculum theory,theory and practice difficult.In this paper,three college courses computer network status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ls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Three institutions;Teaching reform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和全面变革的关键因素,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的学科,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课程,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实践的学科,如何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分析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现今多数高校网络课教学方式还是以多媒体教学、老师说教为主,课后安排几节实验学时,学生记大量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网络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后,只记得一些基本概念,考试前背概念,应付考试,并未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教师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导致实践环节实验内容单一落后。
(二)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招生中,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专业,有多教师曾经并不是这个专业出身,导致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缺乏实战经验,许多教师还未获得网络专业资格认证,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不完善。
(三)实践环节欠缺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模式大多是M+N模式,即M节理论课+N节实验课,实验学时安排的较少,甚至有些院校并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导致实验环节不正规,实验内容难度较低,学生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知识本身也是呈网络结构的,既丰富、复杂,又相互交织,如何梳理这些内容,是每一个网络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通过几年的三本院校教学的实际经验加上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
(一)课程开设标准的改革
三本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社会需求与教学的关系,体现三本的办学特色。所以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概念上,应该面向社会需求,注重高新技术培训,注重实践环节,贴近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知识点多而杂,如果能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理论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变的通俗易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用一些现代的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些技术性的flash教学课件,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OSI参考模型、令牌传递、邮件收发等都可以使用动画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模拟器、虚拟机、当场演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更加形象化,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讲课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比如可以通过邮局收发包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层次”、“协议”、“服务”等抽象的概念,明白双方之间的通信是需要规则的。
在教学内容上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例如许多教师注重介绍OSI模型的知识点,忽略了现在实际的情况多数网络采用的确是TCP/IP协议模型,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些教师这两部分内容却是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以及现在流行的”物联网”等技术概念,我认为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更需教师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先进技术,将社会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介绍给学生。
(三)努力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那么这个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因为意识不到位或资金不到位,没有建立网络实验室,这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对于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十分重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我们信息学院建立了两个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为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课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可做实验数达到70个,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自抓包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局域网、网关等知识点的认识,效果非常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今仍有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并未获得相关的网络技术专业资格认证,大多数年轻教师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实战经验并不丰富,这就需要学校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平台,鼓励教师进修,还可以派遣年轻教师去企业深造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
目前的三本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核心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三本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各有不同,应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结合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肩负历史使命,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
上午,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特级教师王爱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材解读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建议》。
作为国家信息技术教材(教科版必修二)副主编的王爱胜老师非常接地气的给我们分享了必修二的课时安排,对必修二的课程详细的讲到了内容,解决了我们这些接触新教材不久的老师很多疑惑。同为一线老师,感觉满满的都是干货,更好的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更加细节的指导,特别是他的很多资料都可以整理分享给我们,真的很及时,很贴心。同时,王老师以其自身经历对我们的专业能力发展也给出了建议,让我感慨颇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深刻的思索。
下午,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莆田市级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一级教师林建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育人使命》课程,两个多小时的课程,让我们感觉很快就到了,通过她结合自己讲述了一些所见所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信息社会概念解读、责任地位分析、责任素养培育三个方面结合很多老师的教学案例讲解了课程,一直以来都说要把德育、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来,让我倍感我们老师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今后我一定要在信息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1)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内容的过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2)教师在课堂中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网站,让他们去点击浏览。他们获得的是网络美好的印象——“实用、有趣、友好”,随之也会产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的雏形。网络中正确的兴趣也就建立起来了。
2. 在课堂中开展学生网络作品比赛,激发他们对电脑知识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内容分析;调查
本项研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国内高校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与应用现状,目的是尝试从师生需求的角度对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适用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分析及高校师生对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使用与期望调查。
本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一、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与应用方式特点
1.以提供教学资源为主,缺乏学习支持工具
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包括:“教师简介”、“课程概况”、“教学大纲”、“单元练习”、“授课录像”、“参考文献”和“资源下载”。70%以上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包括:“授课PPT”、“教学图片”、“链接资源”、“扩展知识”和“练习反馈”,这些基本上都是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而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缺乏“聊天室”、“视频会议”和“学习记录与追踪”、“虚拟实验”、“资源上传”、“电子笔记本”、“日历”、“网站地图”、“FAQ”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习工具。从网上资源的主要教学功能来看,“教学资源”最高(71.4%),其次为“教学设计”(50.3%),“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较低(20.0%、18.3%)。多数学生(63.3%)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对学习的支持主要是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只有少数学生(28.7%和16.0%)认为课程网上资源还提供了很多交流工具与学习工具。
2.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网上教学活动的设计
调查中我们发现,生物学精品课程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资源都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和演示,如流媒体视频、文本、图片、Flas、PPT演示文稿等,而且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和知识点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除了大量的文字阅读材料外,“授课录像”占94.1%,“授课PPT”和“教学图片”各占88.2%,“实例与演示”占64.7%,“电子教材”占58.8%,“教学视频”占47.1%,“教学动画”占35.3%。而能体现网上答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网上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些功能模块较少,其中“学习指南”、“讨论协作”、“在线测试”、“主题探究”、“答疑辅导”等的比例都在40.0%以下,“虚拟实验”只有5.9%,“视频会议”和“学习记录与追踪”为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0%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提供了多种学习活动支持。“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不足从课程的类型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类型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区别不大,但“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相比其他两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明显不足。统计数据显示:实践(验)类课程网上资源具有的功能模块总量排在最后三位;“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分析项目总数比例最低(31.6%);“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全部不具有的功能模块数量最多(21个);“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在教学设计、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方面相差其他两类课程也较多。在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中师生也普遍感觉目前的“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不及其他两类。
3.主要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
从教师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知晓并经常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使用的主要方式为:课堂教学前用于信息、帮助备课、制作课件、观摩教学等:课堂教学中如果网络条件许可,部分借助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后,教师主要通过课程网站上传授课PPT、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组织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答疑辅导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诸多条件的限制,通过网络组织的协作、交流、答疑等网络教学活动并不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网上资源为“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授课PPT”、“授课录像”“教学图片”、“教学动画”、“教学视频”、“单元练习”、“练习反馈”等。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84.0%)每星期平均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2小时。学生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一般是在课外时间由自己安排(42.7%),有达34.7%的学生平时基本不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学生浏览最多的网上内容知识为基本理论(49-3%)和前沿动态(48.7%);学生使用最多的网上教学资源为“授课PPT”(51.3%);学生进行最多的网上学习交互活动为“答疑辅导”(35.3%)。
由以上推论,我国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主要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辅助,处于较低的――补充层次的网络教育应用水平。师生主要从精品课程网站上获取教学参考、补充与辅助资料。师生在课程网站上进行的学习交互活动主要为在线答疑与讨论,但开展的较少。相比教师,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时间较少。
二、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不能适应师生需求和期望的主要问题
1.缺少学习支持的功能模块
调查中师生都认为较重要的“教学公告”(重要度为3.72)、“学习指南”(重要度为3.66)、“答疑辅导”(重要度为3.64)、“站内搜索”(重要度为3.64)等有关学习支持的功能模块,在受调查课程网站的出现频率分别只有29.4%、35.3%、29.4%和23.5%,明显偏低,与师生的需求和期望不符。
2.缺少直观、形象的“动”态资源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更宜于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去表现。教学中把生命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及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除大量的文本资源以外主要是“教学图片”和“授课PPT”(均占88.2%),而动画、视频类的资源偏少:“教学视频”(47.1%)、“教学动画”(35.3%)。在访谈和问卷中师生都期望增加更多的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增加课程网站的动态元素,让网站“动”起来。
3.缺少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
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也只有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才能得以培养。但目前生物学
精品课程的网上实验资源偏少,而且往往都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搬至网上,缺乏主题研究、开放性的实验资源。本研究中,被师生充分关注的“虚拟实验”资源只有5.9%的生物学精品课程,具有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需求。
4.缺少适用的网上教学资源
在分析调查结果时发现师生对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的评价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是基本满意,如调查数据显示,有63.3%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分别有21.3%和40.7%的学生认为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很丰富”和“较丰富”。另一种是不满意,如访谈中甚至有教师认为“资源丰富度严重不足”。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如果仅从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数量和种类上去评价,师生基本上都是满意的,但如果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教学适用性来重新评价,师生又觉得真正适合师生需要的资源仍不丰富。因为大量的网上资源是“书本搬家”、“人有我有”的低水平重复;资源内容陈旧,更新较慢;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主要是以“教”为主的知识传递型课件;资源的开发思路仍然是知识信息的呈现,内容和形式缺乏交互性等等。
5.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
调查中教师认为现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多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缺乏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启发。调查中许多学生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该有课堂上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内容,希望多一些最新的、有趣的、和生活实际联系较多的知识内容。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6.对网上教学活动支持不够
网络教学活动往往通过课程网站的互动功能模块来实现,在调查中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精品课程的网上“答疑辅导”、“虚拟实验”、“在线测试”、“BBS”和“讨论协作”等功能模块很重要,需要加强。在功能模块重要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答疑辅导”(3.64%)、“虚拟实验”(3.51%)、“在线测试”(3.51%)的重要性排序位于中间。有近一半的学生(46.7%)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对网上学习活动的支持“一般”。教师普遍感到现有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缺乏网上自动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或无法使用外校生物学精品课程提供的此类功能,从而限制了网络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7.课程的开放性、易用性不够
师生反映他们通过网络访问的一些生物学精品课程不能登录或是部分网上教学功能不能使用、部分资源不能下载,希望进一步改进以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同时,有许多学生在问卷中反映学校的上网条件不是太好而且收费,不便长时间利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学习,希望课程的一些网上资源能提供MP3、MP4格式的文件,以方便下载到便携存储设备离线播放、观看。
三、基于现状的分析给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启示
1.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多数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和演示,缺乏对知识学习指导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网上教学、网上学习功能不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不够。高校生物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根据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增加和办好网上的“学习指南”、“答疑辅导”、“站内搜索”等学习支持模块,设计强大的网上教学与网上学习功能。对于目前往往是百人课堂的高校生物学基础课教学来说,建议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可利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设计、组织一些如阅读辅助在线材料、参与在线测试或问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网上小组讨论、写专题调研报告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网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
2.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开发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缺乏生物学实验资源,缺乏更多直观、形象的“动”态资源,不能很好地体现生物学的学科教学特点。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生物学教学一向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物学实验资源的开发,重视“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同时开发更多图片、动画、视频格式的生物学教学资源,满足生物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建议加强研制、开发能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的生物学网上虚拟实验资源,并鼓励教师适当地将其用于真实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后的复习,或者代替部分无法进行的操作实验,以弥补目前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经费紧张、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
本次调查分析还了解到,现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多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启发。大学本科教学更不同于中学教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要有研究深度,要能反映国际上学科发展前沿和新成就。建议增加和办好前沿动态、科研指导、开放实验、专题探究、教师研究领域、教师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选题指南、热点研究综述、文献索引、文献推荐、前沿动态、小论文、科学专题、学生优秀实验设计等网上资源模块。同时,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素养。建议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上增设趣味轶事、发明故事、自然与人生、科学与人生、第二课堂、科学大师、生活中的生物学等轻松活泼却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栏目模块,同时经常利用网上资源的论坛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生物学专题讨论或小竞赛活动。
3.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管理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网上资源的后期维护与更新不够。网上资源的共享性不好是本次调查中师生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另外,调研中教师也反映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定期维护、后期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学校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不够,教师普遍不愿花太多时间投入。
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参加完评审就不再维护、更新、变化了。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后期维护与更新是实现精品课程长期开放与共享、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的根本保证。维护和更新需要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参与精品课程
建设与使用的师生的付出与努力。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首先应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管理制度,在机制和投入上采取切实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扫清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
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维护和更新包括课程网站的连通性、资源内容更新、功能模块更新、界面设计更新等内容。建议精品课程教师、网站管理者要经常组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增加和更新符合学生需求的相关功能与内容,以体现新的教学安排、新的研究进展、新的功能服务。为保证网上资源后期维护与更新的经常化与制度化,建议国家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监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网站的连通性,还应该包括网上资源内容的更新。
4.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应用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应用定位于支持高校生物学教学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模式,但其中网络教学活动的应用层次偏低。在应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识、没有在线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或不太熟悉相关功能的使用,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上网的条件和时间,缺乏适用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加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为网络教学活动提供丰富、适用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建议对目前许多网上教学条件不好,没有建起本校生物学精品课程,首先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和学生合理、充分地应用好现有的外校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提高网上资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条件较好、已建有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学校,要以一定的机制和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