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篇1

一、班级文化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同时它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学生来说,班级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家”,因此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健康的班级,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刻画和再造。班级文化的显性文化(指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文化),如班级规章、共同制定的纪律、奖惩制度等,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而班级的隐性文化(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如班级的舆论氛围、人际关系和班风等对学生的引导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持久的、深入的,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应注重对学生舆论的引导;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加强班干部的培养,使之在学生中发挥积极的模范作用。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会把他们每天接触的规范或习惯内化为自己自觉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从而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得以改变。

2.凝聚作用

任何一个集体的存在都必须依赖于它的凝聚力,凝聚力越强大,就越有生命力。班级文化的引导过程其实也伴随着凝聚班级成员的功效,在班级成员制定的共同目标和认可的价值观的引导下,班级成员都会尽力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表现出极大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是靠成员之间的感情来维系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形成强大凝聚力的保障。

3.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以班级的团结、凝聚为基础,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因此班级文化是在其成员相互关爱和信任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种关爱和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激励手段。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自卑等,这时班级成员的友爱和支持是他们此时此刻的一剂良药,更是他们获得更大进步、不断努力向前的鼓励和动力。

4.规范作用

班级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存在很多差异。在班级建立之初如果没有及时对这些差异进行整合,就有可能会对班级的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因而班级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各种努力来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调整,提倡规范行为,制止不良倾向,从而形成共同的准则和学习环境。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班级把不同性格、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基础的成员结合成一个集体,因此,班级文化就是一个“文化生态圈”。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把不同性格、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基础的成员协调起来,才能使班级成为人发展的有利场所,才能使其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1.以人为主体的原则

人生活的环境应该是为人而创设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应该以其成员的存在与发展为根本诉求。在这一原则下,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是全员共同参与的过程,发挥成员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其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

2.育人的原则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的文化建设应考虑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如教室环境的布置,课堂纪律和奖惩制度的制定应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的特征,并且环境的设置能够使其发挥教育人的作用,使成员在思想和行为上真正得到进步,而不是为了管理或是“好看”而设置。

3.循序渐进的原则

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文化建设不是制作一个工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班级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它也需要逐渐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使文化符合成员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是需要时间的,并且文化的建设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4.创造性的原则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创造了文化,但是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又对文化起着反作用,人类又不断地改进文化,因而人的活动充满了创造性。班级文化的创造性原则,可以说是建立在人性本然的基础上,是尊重个性的体现,并且只有创造,才有生命力。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充分调动每个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师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班级的建设重在建设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能够真正感化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感情,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一个班级得以建立和存在的载体和实物支撑,包括班级环境和班级标识的建设。班级环境就是教室的空间布置,如墙壁、黑板报、班训张贴、公布栏、学习园地、教室角落等。教室环境的布置应有美感,应使人心情愉悦,给人一种由衷的向往和归属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投入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投入地教。班级标识是班级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班级名称、班训、班歌、班徽等班级精神标志物;二是班服、班旗等物质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标识的建设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教育的作用。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的建立和存在都需要制度作为保证。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外在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各种方针以及各种程序性的规则。内在制度主要指当地学校的习俗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规则,它们更多的是无形的制度,是人们认可了的、存在于人的心灵当中的东西。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包括所有思想意识领域的内容,如班级氛围、班级风气、班级精神、班级共识、班级共同的价值观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班风的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体现。建设一个班风,首先,要加强目标建设,并让学生感受到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氛围。其次,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有让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和自由,同时教师引导好学生。再次,是追求教育公平,体现在课堂课后,开头、中间和结束时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成员都能公平对待。

四、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重视文化的功能并从实践上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近十年才出现的,而深入思考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更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文化建设片面化

有些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长远建设目标,或是紧紧围绕应试教育的目的来建设,仍然是重常规建设,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指导,最后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片面性。[2] 这样的话就不能使文化真正起到育人作用,也不是为人的文化。

2.学生主体性缺失,班主任一人包揽

很多班级文化的建设都是由班主任一个人包揽了,尤其在目标制定、计划实施等方面,学生全然不知,最后只是被动地执行任务和命令。这种班级建设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而不是班级的主人。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情趣和个性,最后造成学生缺乏创造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参考文献:

[1]张作岭.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环境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建设是每个班主任面临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最直接、组重要的问题。好的环境对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较差的班级氛围,不利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那么,最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广辟蹊径、对班级文化进行切实有效的塑造。

一、掌握班级文化的内涵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树立班级文化,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学生是每个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主任作为设计者和实施者,要自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其次作为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个班级特定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鉴于此,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对班级学生的重技能意识的培养,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立足于职业院校的职责和使命,依据班级发展情况、专业特点,努力营造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的构建是首先要确立的。中职班级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很多事情明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尚未成熟,这时候更多的需要每个学生树立明确、积极的精神意识。在班级文化塑造过程中,首先要打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并使其在班级形成主流思想,起到在班级中影响全体同学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在班级,树立明理知性、勤学苦练的学风;树立守则敬业、爱生善教的教风;树立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班风;树立厚德笃行、尚能致业的班训。弘扬正确取向的班级文化价值观,增加班级的整体影响力。

三、加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约束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班级要有班级的制度,有班级的规矩,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明确的约束。在班级建设的初期,班主任老师就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的行为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班级制度的建立,不仅应该包括规定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出勤、卫生、文明礼仪等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赏罚分明”也应该成为每一个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一种塑造。对于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对于取得成绩,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种风尚,向这些同学学习,倡导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予以教育,根据错误的大小,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让这些学生认识错误的同时,给予班级其他同学一定的暗示。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利用班级制度,使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共同维持好班级文化建设。

四、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心里健康越来越获得人们的重视,视为健康的重要方面。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在一个相对不熟悉的环境中,势必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逐步由中小学的学习、生活模式走向中职院校相对独立的新模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有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首先,在入学之初,我们可以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记录其在每个阶段的表现情况,记录其心理成长的过程,以便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劳斯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比如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心理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手册,通过视频、演讲、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压力,适应环境。最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自主困难,适应挫折的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健康书籍,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技巧,变得更加开朗乐观,有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五、加强班级专业文化建设

中职院校更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水平。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班级的技能教育。专业文化要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班级文化的塑造,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专业,技能需要,在班级布置以及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展现给学生关于技能成才的文化,宣扬学校、系部的技能教育,通过专业文化的塑造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除此之外,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尽早开展职业指导,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目的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班级文化的建设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也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老师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班级文化 学生发展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一、班级文化概述

《学习的革命》中多萝茜・洛・诺特尔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

由此可见,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职业院校学生处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中,与之联系更密切是班级这个大集体,这些存在于班级的各种因素可以统称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1.从思想观念角度来看,建设班级文化意识淡薄

一些班主任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2.从建设角度来看,班级文化缺乏核心目标

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升学压力,导致对学生的学风抓得不严。

3.从实施措施角度来看,班级文化缺乏指导规划

班主任中很少有参与企业实践经历的,因此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造成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4.从保护角度而言,班级文化得不到保护

对班级文化尤其是班级物质文化,学生缺乏保护意识,甚至对其进行破坏。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形成完整而健康的文化体系。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对于本班学生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建设班级物质文化,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室布置。首先,笔者学院每个教室黑板的正上方都挂有一面国旗,同时有笔者学院“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校训。其次,班级公约、宣传栏和千分制表的张贴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班级的这种奋斗目标。再次,黑板报也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带班级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负责,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最后,建立宣传学习窗口。

(2)班级卫生。卫生工作要时时刻刻常抓不懈,笔者所带班级实行轮流值日,值日人员每天由劳动委员安排,要求“每天三小扫,一周两大扫”。目的在于使教室地面保持清洁,每一个班级成员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建设班级制度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班级制度的制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正面鼓励”原则。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全班学生的自觉遵守,应该经过全班学生讨论,然后“集大成”。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公约的制定者,更应该成为班级公约的维护者。

(2)班级制度坚持“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有规可依”指的是每个班级依据本班级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班规”;“有规必依”即师生在班级活动中都需要依照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事;“执规必严”即对于班级中的规章制度都一视同仁;“违规必究”即对于班级成员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对应的处罚。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被班级大部分成员认可的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班级精神。班级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班主任在一开始接手班级的时候,就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建立翔实的个人档案;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最后,班集体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为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就师生关系而言,“教学”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但上课时间毕竟有限,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联络情感;就生生关系而言,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等方式进行。

构建班级文化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已成为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我们过去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重新认识和创建班级文化,把职业院校学生培育成一代“四有”新人。

篇4

二十一世纪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要求“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风尚,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打造,确立了学校整体发展的课题《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细胞。目前,农村小学对班级文化建设关注不够,鉴于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调研活动。为了进一步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用了边建设边调查的方法,对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有一个深入了解,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给同类的农村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马田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针对在校学生四年级、全体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问卷,问卷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体现了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题型设计上有现状类调查和师生心理倾向性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通过对学校老师的座谈,我们感觉到:有的班生机勃勃,有的班死气沉沉;有的班自由散漫……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客观地反映出这一现状。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班有明确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76人

51.7%58人39.5%13人8.8%

(2、你对班级同学有感情吗?

A.有很深的感情B.有点儿感情C.没感情111人

75.2%28人19.3%8人5.5%

由此看出在48.3%的班级中,还没有健全“班集体奋斗目标”这一内容。“你对班级同学有感情吗?”,有75.2%的学生答“有很深的感情”,说明了学生对班级还是有归属感的,学生间比较热情,师生关系也是友好、融洽的,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还是重视的。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当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学生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

学生的调查项目中有3项涉及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所在的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147人

100%0人0%0人0%

(2、你的班级设有班级一日常规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83人

56.5%51人34.4%13人9.1%

(3、你班级的班干部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吗?

A.很明确B.不太明确C.不明确,71人

48.4%49人33.6%27人18%

在对各班晨会谈话课的检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班级并没有在晨会十分钟时间内对班级学生进行经常教育,而是占用为处理作业,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忽视了晨会课的教育功能。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也是班级文化的表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在学生问卷中,有2项题涉及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班级的环境美化是由哪些人参与的?

A.老师和同学布置B.全是同学布置C.老师一个人布置的68人

46.2%12人8.3%67人45.5%

(2、你认为班级墙上的名人名言对你有激励作用吗?

A.很有激励作用B.没往心里去C.从来不去注意,93人

63.4%39人26.6%15人10%

从问卷可见,广大师生都很重视身处的环境,都在努力去做环境美化这一工作,且收到了实效,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

四、结论与尝试措施: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尝试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在农村小学中,较少接触英雄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东西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应结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2、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为了使班级建设在校园文化中显示出独有的魅力,更为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培养每位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建设班集体。

3、培养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的风气,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篇5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依靠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传承和发扬。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则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初期,则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设计,出谋划策,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制,也就是说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比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积极鼓励教师为校园设计规划方案,道路的命名、校园绿化等等,从中选择优秀方案加以采用;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的设计方案,征集校庆徽标,鼓励教师参加每学期的校园文化周等;在校园制度建设中,通过召开教代会、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共同制定校园各项管理制度。

1.2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自创自办了各种社团,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广度有限、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一旦得到经验丰富、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的及时指导,马上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就会使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并将广大学生吸纳其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我校为了保证社团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社团配备一到两名指导老师,并且每年要评选优秀社团指导老师。有了这些老师们强有力的领导,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组织建设完善,社团活动更是五彩纷呈,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1.3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同时又充满现代意识,受时代文化潮流影响。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就尤为重要。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校风主要包括了教风和学风,但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了建立良好的校风,我校积极开展文明教工创建活动,通过评选文明教工、师德标兵、文明家庭、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进而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建设良好的学风。

1.4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校园文化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和特色性,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事物,创造新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形势下,不断分析新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办法;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性采用,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2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师地位的缺失,作用的弱化现象。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2.1校文化活动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一个学校要能脱俗于群体,关键的要素还在于其教师群体所体现的各种素养,或者说独特的群体气质。创立学校品牌,就必须要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学校之盛,在于教师之盛,而教师之盛又在于教师学养、师德之盛;再则,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希望以自己的专业修养赢得他人认可。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归结点之一。

2.2学校应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加强实绩考核等措施

当然,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后,学校也要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比如修订《班主任考核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教科研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表彰先进,加强绩效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在良性的竞争和工作氛围中,自觉得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优化个性品质,提高教研水平。比如我校在班主任考核方面,制定了详细、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班主任的敬业精神、班级组织建设情况、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力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班主任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需要。

2.3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学校想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则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参与社团建设和参与并对社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教师,学校要适当给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激励。比如,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社团指导老师平时给予相应的通讯补助,每年给每位社团指导老师适当的年终补贴,同时对于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相应提高补贴金额。注重培养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青年教师,为这些教师提供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 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 农村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63-03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师生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村学校是培育农村人才、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加强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立足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对隆安县第三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翔实的阐述,以期构建适合农村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打造一流农村学校。

一、指导思想

隆安县第三中学是南宁市中小学三年培训项目学校,笔者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通过学习,深刻了解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率领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及策略,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上级部门的指示。遵照党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确实贯彻《南宁市中小学校长三年培训方案》以及南宁市教育局制订的《南宁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指导和督查方案》,结合本校办学的实际情况,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紧密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思路,由团队把握整体,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真抓实干,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推动各项目标的达成,构建引领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经验和模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全局规划,持之以恒。学校文化建设力求做到全局规划,要充分结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缺乏长效机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实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二、主要目标

(一)学生目标。通过建设切合农村学生成长需要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和文化环境,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团队目标。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发挥团队在校园中的引领作用。

(三)活动设计目标。组织开展各项学校活动,增强校园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四)学校办学目标。开展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要为学校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让学生在感受亲切新奇的特色文化中提升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自身成长追求的考虑,推动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全面深入实施。

(五)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学校成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物质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如沐春风,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隆安县第三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右江河畔,美丽的外部环境极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建设。根据当今的时代特点、学校的地域特色和自身条件,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科学规划、巧妙设计,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框架。

1.整体规划,校园布局合理大气。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硬件设施日趋完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均整齐地排列在学校的北面,饭堂好似蜻蜓点水似的靠在学生宿舍楼的尽头。相对集中的楼房布局既体现了学校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有利于师生灵活调适紧凑的作息时间,还有利于班级清洁卫生工作的安排。笔直的学校主干道将宽阔的运动场划在学校的南面,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和方块似的篮球场连成一片。运动场围墙外面,右江大桥像一轮彩虹横跨在江面上。不远处,著名的隆安榜山文塔雄踞在宝塔山顶上。站在足球场边的台阶上放眼望去,视野辽阔,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气势,极具书生意气、挥洒青春的风格,又不失农村大自然的纯朴气息。下一步,学校管理团队继续根据实际情况从各方面有步骤地完善学校的设施,使学校育人功能逐步达到更高境界。

2.细心设计,校园环境美观大方。本着创新、独特、实效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对学校环境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大到各个建筑物的命名及装修,小到角角落落的装扮修饰,均斟酌规划,力求校园环境更富有文化内涵。目前,在足球场和校道之间,已经修建了一排兼具时尚感和舒适感的休闲长廊,并有几个圆顶休息亭点缀其间。休闲长廊既可作学习之余、运动间隙的休憩场所,又可作为师生谈话、班团干会议的场所。充分利用一些小场地摆放各种健身器材,满足师生课余休闲锻炼的需要。每栋宿舍楼下,摆放一些艺术品般的石桌石凳,是学生看休息的好去处。学校标志性金属雕塑“腾飞”,高高矗立在校门内主干道中间,形成了一个小环岛,有效地规范了校内交通秩序。各个建筑物装修内外有别,外墙色彩明艳,内部光泽柔和,外观的明亮和内部的舒适相得益彰,体现了学校管理团队的人文关怀和较高的文化建设水平。人工雕琢的校园景致与大自然浑然天成,让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美化绿化,校园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学校因地制宜地栽种各种果树花草,以绿色为主调,适当穿插各个季节的鲜花和果树,力求校园里常年绿意盎然、鲜花盛开、果实累累。春有桃花梨花,夏有芒果扁桃,秋有玉兰桂花,冬有绿叶青藤。果树和鲜花既有农村常见的,又有校园特有的,亲切感和新颖别致相结合。

(二)建设奋进、拼搏的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农村学校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农村学生的人格素养,增强农村学生的信心和决心。隆安县第三中学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以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团队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用榜样的力量点燃每一位孩子的梦想”;校训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校风是“文明、勤奋、和谐、创新”;教风是“爱生、务实、严谨、进取”;学风是“尊师、好学、自强、奋进”。在学校大门内两边楼房的墙壁上,左边刻印着办学理念,右边刻印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金色的字体闪耀着光芒,彰显着学校坚定严谨的办学信念。

2.以警示语、励志语增强师生素养。高大的学校大门右边雕刻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给人庄严沉稳、凛心潜行的气魄。办公楼旁边直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一边雕刻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另一边雕刻着“自强不息”。综合楼下放置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头,石头上雕刻着一个大大的“梦”字。楼梯口、墙壁上、绿化带边,都竖立有醒目标题的各种橱窗或牌子,张贴温馨而具有警示或者励志作用的标语、提示语。校园里,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橱窗都会说话,每一棵植物、每一块石头都传递着有意义的信息,提醒和敦促师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严谨勤奋的精神风貌。

3.建设“热爱家乡”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隆安本地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都有着为家乡培养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团队认为,培养农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创意策划下,团队大胆地把驰名区内外的隆安风景图画搬上了学校的围墙。美丽的龙虎山风景、布泉风光、乔建田园风光、敏阳牧场风光等大幅超长的画卷环绕着整个校园,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力,师生们的眼里和脸上无不流露着惊喜神奇、自豪骄傲的神情。教学楼下的宣传栏,开设有向师生介绍隆安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的专窗。学校荣誉室,有校友及隆安各界人士的各具特色的成果展。主题班会、作文竞赛有热爱家乡的主题,把介绍隆安文化的隆安杂志《龙虎山》引进各班教室。学校努力通过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学生当中构建家乡情感文化。

4.强化班级文化建设。隆安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滞后,广大农村山区缺少优秀文化底蕴,一些地方甚至残留着落后的风俗习惯,因此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缺乏优良文化的熏陶,不少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因此决定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学校政教处负责总体筹划,在遵循《中学生守则》《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细则,如教室美化评比细则、班级量化评分细则、宿舍内务卫生评比细则、学生安全教育细则、手机管理细则、参加文体活动细则、班主任量化考核评比、学生仪容仪表规定、主题班会评比、法制教育等,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根据、制度化、数字化,从而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构建严密的班级管理体系和丰富的班级文化氛围。各年级管理小组密切配合,对本年级各班的文化建设实行监督和量化考核。班主任联合班委,通过创造整洁的班级环境、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等来营造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5.打造“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文化。首先,打造教师团队精神文化。学校工会以活动等方式活跃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力;科研处、教务处通过经验交流、培训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以此打造尽责、合作、创新的教师团队精神文化。其次,打造学生团队精神文化。农村学生自小缺乏团队意识教育,因此,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校运会、艺术节、各种文艺汇演;有文学社、舞蹈社、篮球社、吉他社等各个社团的活动;有家长会、教师家访、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重教等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各种熏陶和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身心愉悦之中形成浓厚的学生团队精神文化。

6.于细节处产生精神文化建设效果。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工作上胆大细心、考虑周全,于大处追求大的教育成效,于小处力求有“画龙点睛”的文化熏陶效果。正对着运动场的休闲长廊的上方,“青春似火、放飞梦想、强身健体、超越自我”十六个大红字就像十六个火炬在燃烧,营造出了拼搏竞争的运动场精神文化。学校办公楼顶上,“自强不息、勇创一流”八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传递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办公室里张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学习和管理机制,(下转第84页)(上接第64页)体现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特点,以此突出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的精神追求。就餐纪律体现讲究卫生、文明就餐、节约光荣的餐饮文化,运用餐饮文化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规定体现着装整齐、言谈举止端庄文明、仪容仪表整洁大方的礼仪文化。在楼梯、楼道以及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创设以安全教育和文明卫生为主题的文化色彩,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受到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三)民主为先导,严格为保障,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有力保障,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校各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部门的管理机制和规则,规范师生的行为,促进良好校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营造“人人守制度,制度为人人”的制度文化,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坚定特色办学之路,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在学校发展战略上突破了单纯追求高考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盲目做法,在充分结合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状况和农村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特色办学”的思路,通过研制和完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核心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教务处、科研处、政教处负责率领各个学科教研组改革研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用,在班级设置上体现个性。目前,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愿望和需求而开设的各种课程和各种班级正在完善过程中,其中,绘画、音乐、舞蹈、体育以及某些学科技能培养的课程基本走上正轨,并且初步产生了效果。今后,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整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学校课程文化,从深层次实践高中新课程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程,笔者和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坚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建设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一定能推动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宏观

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要求

2.是培养合格中学生的客观要求

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3.是良好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

在班级管理中,只依靠规章制度约束被管理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有时收效甚微。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会出现制度的“盲点”,那么如何约束这些“盲点”呢?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如果一个班级倡导文明、讲究礼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没有规定上课期间进教室要先敲门,该班学生上课时进班级也会敲门的,否则的话就是不懂礼貌的,会受到文化氛围的遣责,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2.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绝对不会出现“临阵逃脱”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我不干了”的事情,绝对不会形成“无人问津”的局面,这都得益于班级文化的魅力。没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一个班级文化以人为中心,形成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班级的干劲就士气冲天,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文化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的思想,就有什么的行动。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要求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有文化意识,必须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很必要,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意识到并重视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2.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打好“持久”战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性格各异,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不一,要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配合很好,短时间内难以办到。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先把表层文化建好,再考虑浅层文化,最后深层文化。至于深层文化,就更要慢慢来:一个班级的班风要经过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才能定型、一个班级的考风要经过数次考试才能显现、一个班级的班风要经过长期的碰撞磨合才能定格。即使班级文化形成了,也需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

3.要突出重点,切忌肤浅

班级文化包含表层文化、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这三个方面要统筹兼顾,三者都要有。走进一个班级,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最起码精神面貌很好。所以,形式、外表文化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就是规章制度建设,一个是否完善的制度对班级也是很重要的,是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就是文化的核心层,即精神文化。纵观班级文化的三个层次,我们要知道重点在深层文化建设上,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学风、班风和考风上,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上,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信念上,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要全员参与,调动每个人积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这里的全员包括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班主任是班级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些思想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除此之处,班主任应积极指导、引导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这是第一。其次,同学们也要积极参与,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配合工作,全班一盘棋,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相反,班主任不支持,同学们不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就是希望班主任能带头,积极投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四、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1.宣传:期初提出要求,进行班主任培训,让他们明确目的意义以及整个过程等。

2.落实:各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动全体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制定班级目标、班徽、班歌等。

3.推进:进行班歌、班徽等表层文化符号的竞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深层转化、发展。

4.总结:期末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量化、总结、评比。

篇8

关键字:班级文化;物质;制度;精神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马卡连柯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应从建立班集体开始。”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的形成受班级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行为的重要资源和途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最直接的受他们所学习、生活 “小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就是一个班和谐的班级文化。实践证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来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

一、构建激励成长、全员参与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就是班级所在教室文化设施的建设。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按照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审美思想布置、装点起来,具有非常强的引导性,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强的感染力。物质文化虽然是显性的班级文化,但它却是班级文化中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磁场”,这种“磁场”的形成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与点缀,营造具有文化品位、时代气息、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就要着力美化教室环境,教室环境的美化不仅要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还要体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创设了如下班级文化景观:站在教室前门看到的是教室的后墙主文化区,最上面是我们的班训:“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十二个大字阐述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达到什么目标。在班训的下面设置了“雏鹰争章、你追我赶、智慧大比拼、友情提示、班级公约”五个栏目以及班歌、班风栏目。雏鹰争章依据学校管理思路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争章栏目,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你追我赶是“每月明星”的照片张贴区,张贴着每月评选出的优秀学生的照片,个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欢乐;智慧大比拼分学科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相互比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友情提示旨在让学生把班级同学需要规范的行为找出来,填在上面,提示同学进行注意;班级公约有学生讨论形成,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北面墙壁是班级辅助文化区,一是设置了“瞧,我们多棒!”的班级荣誉张贴区,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设置了优秀作文、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张贴区。

总之,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力求“面面墙壁会说话”,使教室充满活力、潜力,充分体现凝聚、和谐的教育资源。

二、构建民主和谐、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规范学生的行为,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建设不等同于制度的健全,要着重看师生参加制度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要看师生是否对班级制度有了深刻认识和充分的理解;要看是否形成了在制度约束下的自觉行动。只要各项制度建设符合学生实际、得到学生认同、真正发挥了作用,才能堪称制度文化,才具有育人作用。在班级制度的建设方面,应该制定什么制度、如何执行制度、怎样保证制度实施的实效性,都要采取民主制定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班级成员对制度制定的目的、实施、作用、内容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增强对制度的认同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样,班主任既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发挥了制度文化的建设意义,形成特有的班级制度文化。

例如:为保证学生的路队安全行为,我提出制定路队安全班级公约的建议,全体同学在班会上提出的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我将同学们的建议进行整理、规范、修改后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中,最后逐条进行了全班表决,这样通过学生参与制定并表决的《安全靠大家》的安全班级公约就形成了。①人人戴小黄帽,注意上学放学的安全。②走路靠右行,家长接送不要进学校,不要影响交通。③横穿马路要注意行人和来往车辆。④放学要排好路队,由队长带队一路纵队行走,听从队长指挥,遵守交通规则。⑤以上规定有各路队长负责监督实施,每周反馈一次,评选优秀路队成员。

这样的制度建设充分考虑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尊重和关爱,突出了班级制度的精神风貌,赋予了制度灵魂,使班级制度富有灵魂和可操作性。

三、塑造和谐人文、富有追求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师生认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实质,是深层次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管理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要渠道,塑造学生自律、勤奋、向上、诚实的精神风貌。

我新接手班级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学习、生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受到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赞同?通过充分的酝酿、讨论、提炼,形成了我们的班训:“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全班同学认为这十二个字能充分的凝聚班级精神,他们对班训不仅有着字面意义上的解释,更有着充分的理解,其指向性是明确的,约束力是无穷的,推动力巨大的。现在“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已经成为我们班级同学的共同追求,是我们班级的精神文化灵魂,对每一名成员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班级精神文明不仅要有活泼向上的班级风貌,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在班级中、家庭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义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在班级内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开展“感恩父母”活动,让学生懂的感恩;开展 “我的名人名言”活动,引导学生的共同追求……。

篇9

关键词 职校;班级管理;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心理文化学是将传统心理学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地理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多类别文化的理解,进而探索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近年来,心理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深入,特别是在职校中,了解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文化,再分析其心理活动,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解决学习以及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职校教师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

一、浅析心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关于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在对某市八所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报告中,七成以上的职校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高度关注。进入职校后,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适应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

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班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建设中,心理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注重心理文化建设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优化职校生的心理品质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职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二、实施心理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班风、筑班魂.:重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通常,教师在建设班级之初,班级文化建设雏形就已经初步形成,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整体成绩都大致相同,但越往后发展差别越大。经调查研究发现,多是因为心理文化建设未能跟上所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的职校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职校学生心理文化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对职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于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职校学生年龄段多集中在十五至十九岁,正值人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青春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不强,各方面问题表现突出。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已经不完全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和老师、家长的讲解,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急切渴望从家庭与学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希望脱离父母和老师的“管理”。

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环境布置、制度规范、活动开展,树立良好班风,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班级活动中自主管理、自我激励,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将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应充分考虑职校生源特点和这一年龄段群体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帮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健全人格。

(二)集体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落实心理文化建设

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行为极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这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错误的行为极易传染,同理,良好的集体活动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通过集体活动的耳濡目染,学生在观察他人言行举止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在集体活动的影响下,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学生逐渐突破心理障碍,积极沟通,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性格活泼的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好人好事和进步显著者,教师给予大力表扬,培养学生认同心理,从而形成学习榜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校领导对班级的正面评价和肯定,教师应在全班范围内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只有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建设班级的热情,才能够实现班级健康发展,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效沟通: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带动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沟通是职校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心灵、情感、思想和观念的交流。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沟通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有效沟通不仅能够达到教育目的,更能培养师生感情。

对职校学生而言,相比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内心更希望受到他人认可,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与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业余生活、尊重学生合理要求,应充分信任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心理文化学角度来讲,在日常的沟通过程中,人们往往花更多时间去表达,而忽视倾听的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更加关注倾听的有效性。倾听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渴求,而且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一个愿意倾听学生内心想法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隐藏的优点,并从欣赏的角度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自信心得到满足,教师得到支持与拥护,师生之间更像一种朋友的关系。

三、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职校教师应积极探寻班级有效管理的新模式,面对家庭背景各异、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思想复杂、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我们应从学生的心理工作入手,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艺术。

参考文献:

[1]高磊. 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篇10

高职大学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教育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时代感强。高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学生进校后被编入不同的班级,班级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高职校园特色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是高职班级管理中的灵魂工程、系统工程,它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精神面貌的形成,它对优秀班集体的建设起引导作用[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性格的差异还有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绝大多数。而独生子女总是有“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在家庭中被娇生惯养;还有现在大学生的心理上的不成熟,以及大学生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这些都是导致同学之间的不和睦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大集体中渐渐改掉自私任性的毛病,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是当前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一大难题。

(二)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以公主、少爷的高姿态对待自己的唯我独尊。他们常常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另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难题。

(三)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班级文化的受益者是学生,但老师也是班级里的一分子,是主人,在班级文化建设态度的调查中能明显地看出学生和老师的参与不足。任何班级文化目标都必须由学生来建设和实施,当然老师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责任不仅是班主任的,也是每一位老师必须承担的。[2]班主任工作在大学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职责。如果没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一位智者说过,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健康的人格不仅是做人的本分,对大学生来讲更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大学生走进校门,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由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人格形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该突出人格教育。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为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旨,学生们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可以感受到,但这些教育远不及班级文化对他们来得更直接更贴切。学生们经常性的活动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他们的直接交往更多的也是在本班同学之间进行。因此,在进行“三观”教育时要善于从班级学生的身边事抓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去恶扬善使社会公认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追求,并体现在日常的行为方式中。

(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主义原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的特殊群体必须具有合作主义的价值观。进入90年代以来,高校中的独生子女人数逐渐增多,他们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受着父母精心的呵护,使得他们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意识。进入大学后他们普遍有着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望,相对而言他们却缺乏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带着某种功利性[3]。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主义精神,真诚平等地与人交往,要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支持、帮助的,这既是人的情感需要,也是人的发展需要。反对哪种纯粹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合作,把正常的人际关系看成是等价交换,有利则合,无利则散。为此班级可通过开展一些具体活动培养其成员的合作意识。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班级文化固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的文化,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负责人,他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理应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为此,要求:第一,班主任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人文素养和管理艺术。具备了这两种技能才能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工作时更容易赢得大学生的尊重,与学生相处时也才会游刃有余。切忌板着脸一味地训斥。力求做到既维护班主任的尊严,又照顾学生的情面。第二,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充分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一定知识和修养的年轻人,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因而班主任要善于用各种方式方法,去积极引领大学生去建设和加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侯云华. 浅析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管理与评价,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