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篇1

①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②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思想上、政治上都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面发展方针的实现,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法纪意识,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抵制不健康意识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更要逐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激发学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和四化大业而刻苦学习。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本领,学才能,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目的。

2、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寓教于学,学生在学校主要生活在课堂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有教师都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承担责任,通过各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②这种教育要经常化、生动具体化,坚持正面引导。通过多种多样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扩大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品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付诸相应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②青少年往往年少气盛,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自身的专业素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一旦意志不够坚定就容易放弃,或者努力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加以改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③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更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健全相关教育体制,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充分利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篇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心理老师有目的地培养教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机能,深入地开发心理潜能,切实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上述二者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对心理或思想的解构与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二者有着很多的共同性,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将二者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我们能充分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等关于人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理论观察人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在心理层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首先要弄清大学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要弄清大学生最真实的思想、情绪和要求,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必需条件。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什么针对性,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深入大学生的灵魂,效果也不会很好。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够充分成功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关于大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这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第二,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将有利于为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方向性支持。我们知道,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同时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大学生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使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实际上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常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净化心灵并提高心理健康素养。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可以在心理和灵魂深处打造人的精神,提升人的思想水平。在这一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细致的渗透,将为心理教育提供导向性的路径,从而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提供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教育之路径

实际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优缺点,同时也可以互补,给予受教育者即当代大学生以全面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两者融合教育的路径。

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根据、教育部及有关规定要求,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把教学理论与大学生非常需要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面临的心理困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分析,用大量生动的社会实例来介入到两者的融合教育中,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更能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实际。

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度地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我国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中,一些看上去是思想意识甚至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但实际上其它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找到问题的根源,而盲目地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坚定的马克想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授学生,教育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提高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洞察力,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同时,还要在教材、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加强对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学生来接受系统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与技术方面的专业的培训。在高校的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启发和引导,要让大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和引导,打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创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的心理条件。

第三,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地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校外课堂。大学要鼓励和支持成立心理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要与医院等机构合作,成为心理咨询小组,请校外心理专家到校授课,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要性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心理教育认识和感受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切实地解决一些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困惑,达到自助助人的目的。

第四,要打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目前的现实是,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滞后,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专业人员不多,在许多高校,往往是找一些政工来教育大学生,但这些政工实际上对心理专业教育知识一知半解,这对大学生实际上是一种误导,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灵活,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要经常性地举办面对系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处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培训,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真正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能力。同时,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性地走在一起,相互交流情况,互相弥补不足,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开展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第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事实已经证明,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多元化、兴趣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组织可以通过个别性咨询、团体性辅导、心理训练、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式咨询以及课堂式专业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要知道,在高校,心理咨询和教育与医院的心理咨询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心理咨询测重于有心理疾病的人,而作为高校,他所面对的大多数是健康的人群,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注重于教育,在预防,即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发展中不同阶级产生的或面临的各种冲突,促进其心理矛盾得到解决,帮助大学生改造自身人格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发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模式,以促使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和素质。

第六,在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手段上要实现有机结合。做为研究人特别是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思想活动规律的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和途径上有很多相通或共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利用。比如,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传统做法,要主动地、公开地、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可以采用公开阳光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以及利用大学校内的广播、电视、报刊、校报、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类、多途径地正面宣传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他们的情商。与此同时,要很好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哲学方式,对心理教育和咨询进行实际性的指导和把握。此外,在新时期,特别是新技术特别发达的时代,心理咨询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充分通过网络来进行教育。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甚至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出现了诸如“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很多不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网上倾听、网上教育,真正地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和诉求,对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以及情感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合理地疏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可以在网络上与大学生共同探讨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态度和做人道理,通过互相切磋,思想交流,使得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在我国很多高校,都通过网络论坛、QQ、博客、微博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篇3

一、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开放式”教育,到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如参观各种历史遗迹,像纪念馆、名胜古迹等,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调查一些先进人物和事迹并进行总结,这些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使他们在行动中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调研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知行合一等品德的重要性。

二、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中小学生世界观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素质。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定期开班会、团会,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要丢掉个人主义,崇尚集体主义,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比学习、比进步。这样反复教育,可使学生和班集体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良性循环。另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为集体争光、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要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

五、重视个性发展教育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塑造和引导,另一方面又必须注意随时发现和矫正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倾向。只有确保个性心理特征始终处在正常的健康状态,其发展才有意义和可能。不可否认,中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及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某些不良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倾向。这些不良倾向的存在,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威胁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若不及时加以矫正,则极可能发展为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六、重视网络在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虽然给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要主动迎接网络信息时代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正视网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结合实际,积极深入研究探讨网络条件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出更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已经成为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从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寻找其思想根源,找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利用一切可用的现代化手段,充实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其形式、完善其方法,以提高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使之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力工具。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支持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篇5

关键词:非公有制;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员工

2013年3月6日,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同志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12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为21.6%,GDP所占的比重超过60%,税收的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超过80%,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超过60%,可以看出,非公有制企业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且潜力巨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乡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贡献巨大。王钦敏还表示,如果从新增就业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了90%。这意味着我国每10个企业职工就有8个以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这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就业人群来说意义非凡。同时,在各类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例如,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生命周期短,劳资纠纷严重,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等现象。更为严重和值得关注的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出现了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趋势。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工作热情,还是解决劳资矛盾,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一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淡薄,自私自利,漠视社会责任,更有甚者对企业和政府产生了怨恨不满和敌对情绪,如果放任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积累,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对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影响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因此,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员工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

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员工、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观和事业观。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全过程,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果,企业和政府长期忽视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漠视员工的意见,放任员工在心理上的变化。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员工工作士气的低落,各种不良思潮对员工的侵蚀,意识形态的混乱,进而对企业和社会乃至个人产生负面效应。例如,2010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多家分公司发生数名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工作环境和心理承受力的关注,究竟是什么成为压垮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何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惨剧。试想,倘若这些员工能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当理顺和调节自身压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类似惨剧是完全可以避免,这正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有利于劳资双方矛盾的和谐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和企业之间逐步确立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有助于员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则量才录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高效组合。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有其局限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唯利是图,缺乏对员工的信任,缺少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甚至侵犯员工的基本权利,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劳动环境、时间、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矛盾重重。一些企业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员工是其雇佣而来,理应成为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一手遮天”,对员工“呼来呵去”,缺少必要的关怀。一些员工则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经营效益不稳定,待遇和福利无法保障,缺少安全感,长期抱着“骑驴找马”的择业观念,对企业的忠诚度很低,不能与企业共度难关。这是由于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劳资双方出现了复杂的矛盾,既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也无法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员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这些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矛盾。

三、有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实际工作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且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理应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性质,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唯利是图”的价值观。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建优秀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为非公有制企业培养“四有”员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员工的情绪,振奋企业精神,动员和激发企业员工能够团结一致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而奋斗。和谐的劳动环境,稳定的劳动关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反之亦然。所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

四、有利于建立全面发展的员工队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是基本的生产要素,西方学者认为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没有员工的企业就是一堆机器的简单组合,而员工的素质高低体现了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当然,员工的基本素质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技能方面,还应在道德素质方面有所体现。生产技能可以依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善来实现。但是,职工道德素质却存在很大的可塑性,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够实现的。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明辨是非,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主动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余宇 朱忠祥 试论我国新时期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 ,经营与管理,2011(6)

[2]陶绍兴 对发展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辩证思考[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3]王志强 宁波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篇6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

使用过微信的人都知道,微信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进行线上支付、休闲娱乐以及公众微信平台等服务。微信的全球用户量逐年上涨,大学生是微信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群体之一,所以本文深入探讨了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利用微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普遍认可微信的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使用,高校大学生是使用微信的频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大学生群体也十分热衷于探索和使用最新的网络成果,因而也是网络技术最新成果的最先体验者和普及使用的推广者。这些都成为微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的基础和前提。

(二)微信满足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微信是一个微型博客,在微信这一平台上,高校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我言论和展示特色自我,这些都极大满足了大学生这一群体追求独立和个性的要求。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微信所强调的自由和个性,都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群体不愿意被拘束和限制的特质,因而满足了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微信能够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众所周知,微信可以展示少于一百四十个字的文字内容,这些短小精炼的文字信息可以很好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没有过多冗长繁杂的赘述,目的明确,思维缜密,文字精炼,这些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追求和鼓励的。

二、高校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效能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束缚和限制,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对于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理解微信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长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有效运用。特别是很多高校较为年长的老师对于新兴的科技产品较为抵触,也不愿意利用微信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够

虽然微信可以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载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如果在短短一百四十个字以内不能准确和完整的概括所要向大学生群体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精神,就会丧失微信的教育意义。在很多高校的实际工作调查中发现,借由微信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显得呆板和生硬,可读性和趣味性都不强,并不能有效引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高校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世界是虚拟而未知的,所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会受到技术和人员的双重限制,不能完全保证微信的安全使用。微信作为一种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必须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

三、使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好奇心强烈的年纪,对于外界新奇的事物容易抵挡不住诱惑。但是网络世界光怪陆离、错综复杂,如果对于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不善,容易造成大学生误入歧途,遭到网络安全的威胁。微信是一个畅所欲言、公开的平台,但是鱼龙混杂的虚拟世界,要保证现今的大学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必须要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引领,面对微信,要有正确的理念,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质。

(二)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想要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要优化人员结构,需要高校配备一支有着专业和技术素养的队伍,对于微信的使用进行全面把控。高校自身要对于微信的使用予以高度重视,调动教师和辅导员等各层力量,密切关注微信的使用情况。还要注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因而他们是信息传播的源头,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系

想要充分发挥微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注意构建组织平台支持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式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及时反馈。还要构建功能平台支持体系,就是指高校对于自身搭建的公众平台,要及时更新信息,并且对信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微信用户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微信作为一种新式的社交软件,对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注意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必要手段和对策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作者:林荣森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光明.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6):414.

[2]王庆滨.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海经(故事),2016(3):104-104.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陈欣.新时期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

[5]帖伟芝.浅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1:290-291.

[6]姜玉霞.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77-79.

[7]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06+110.

篇7

关键词: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人才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的教育离不开兴趣培养。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良好的兴趣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旨在分析兴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兴趣为手段来开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兴趣

(一)兴趣的起源

春秋时期孔仲尼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但兴趣作为学科来研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的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强调培养兴趣要顺应人的身心发展。曹孚评价说“赫尔巴特的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旨在把兴趣看作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1]赫尔巴特认为知识的获取要对广泛的事物产生多方面的兴趣。20世纪后,杜威认为“教育活动的实现必须依靠兴趣作为桥梁”[2]他主张兴趣代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能量,将教育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二)兴趣的含义及分类

郭沫若说兴趣要看两千年前的孔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什么是兴趣?兴趣的基础是需求,有需求才会去主动学习。从心理学来讲“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具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4]一般说来,兴趣是在认识中的倾向,按指向目标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按持续时间分为稳定兴趣和短暂兴趣;按实际效果分为有效兴趣和无效兴趣。无效兴趣是不积极的行为、消极的兴趣。

二、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是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兴趣是敲门砖。合适的敲门砖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真正的兴趣是在刚刚了解一点、会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在越来越会做的时候得到加强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会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认可感。

三、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响的。首先,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兴趣是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的老师。其次,兴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大学生阶段是建立思想的关键时刻,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调控兴趣。大学是校园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思想的内驱力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会迫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保持注意力,有意识的培养兴趣。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兴趣具有能动性。思想政治的水平决定了兴趣的选择范围和优劣。因此,教育从娃娃抓起,兴趣从娃娃培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兴趣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加强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强我国人才培养。

四、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对学习有兴趣后往往会用心学习,取得成就感和喜悦感后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然后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深入浅出的心理性活动,尤其需要借助兴趣的力量。具体途径如下:

(一)提出疑问引发兴趣来启发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疑惑。比如,在讲授三过草地,可抛出问题:在地图上嘉陵江到会宁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红四方面军为何用了一年半时间行程超过1万华里?通过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兴趣。在兴趣的作用下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二)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必修课。教学氛围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效率。教育者本身对思想政治感兴趣,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树立榜样,大学生在无意识的模仿中建立起积极的思想。反之,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表里不一,大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三)创设情境利用兴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授课难以长久的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情境体验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强求知效果。例如,组织大学生深入爱国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历史,利用情境教学增加大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再运用兴趣以点带面,巩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四)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者若想让学生各尽其才,必须了解学生,既要对良好兴趣予以肯定,也要考虑他们的能力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

(五)兴趣的形象教育法

形象教育法是采用文学艺术、思想启发、情景教育等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活动中的教育方法。[5]形象教学中的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有不可抗拒的兴趣,网络避免了面对面谈话的尴尬,保护了大学生敏感的心理,使得被教育者更易接受思想疏导。并且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被教育者的主动选择会减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者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陈蓓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79.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9.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28.

篇8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大学生本就脆弱的价值观会显得不堪一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工作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进行联合,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定会取到很好的效果。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使用互联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吸收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并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课堂的灌输,但教育效果并不好,而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对克服这一弊端,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能够使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良好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之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1.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过去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课堂灌输的方式,往往会造成一种情形“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为解决如此尴尬的境地,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网络信息传递快、信息储存量大、互动便利快捷等优势”,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利用互联网络学习能够使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视觉及听觉的感受冲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的特点。互联网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也可改变传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利用网络,学生可随时随地提出学习中的困惑,老师也可及时作出答复,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够减轻学生面对面向老师请教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1.3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快速提升

无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将琐碎的时间加以利用,学习和娱乐的界限不再明显,学习即是娱乐,娱乐也是学习,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得到大幅提升。一个思想政治水平高尚的大学生才应该是高校培养的目标。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措施

2.1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我国久存的“应试”教育理念相一致,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若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即使他再有学识,能力再强,进入社会后也无法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因此育人应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然而目前似乎这个顺序是颠倒的,应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其次重新定位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虽然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但是其正面的作用远远大于其负面作用,重新定位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并在今后应成为国家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2.2继续创新网络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校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工作方法,例如将互联网上的新鲜、时事新闻分享给学生,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网页,或者在已有网站里增添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这些新方式、新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继续创新方式,例如“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细管理、动态管理和智慧管理,统领网络空间的思想意识行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合理规划。目前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笔者认为甚至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搬进微博、QQ群、微信朋友圈等。当然更应当考察这些方式的教育效果。

2.3培训一大批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师者,闻道授业解惑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教育人员,但目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对适应新型的网络教育仍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培训一大批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授业解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还应当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高校、政府三方牵头,以高校为领导,社会、政府予以保障。挑选培训人员时应注重实际情况,最好是能够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应考虑到原有思想政治教师经验丰富这一事实。

2.4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若要真正得到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平台,确保教师及学生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友好和谐的平台,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及吸收。我们甚至可以借鉴互联网校的发展模式,建立思想政治学习网站,为想学习的学生提供平台和契机。建立思想政治学习网站仅是其中很小的一环,这是考虑到学生很少会刻意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然而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在其他网站的适合位置,其必将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新闻网站为例,大力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刻意突出不正风气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闻之中,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帮助学生浏览网站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评价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许多高校并未对网络思想教育重视起来,为了改变这一困境,笔者认为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评价机制里。现如今高校评价机制往往更加关注科研能力,学科建设能力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却未做过多评价。一个思想政治素质低下的优秀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必须重新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列入考察范围,学校自然会加大教育程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定会得到发展。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引言

企业文化不仅使现阶段的管理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所以在企业理论学术界已经得到相对来说比较多的重视。近些年,由于大部分高校为了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对接进行强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保证学生就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文化充分的引入到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敢于大胆尝试,希望能够把企业文化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作用分析

1、保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

现阶段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育,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应该把思想政治在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进行有效结合。而企业文化中的渗透性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过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有效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目前对大学生实施道德规范教育的前提体现,对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不断的强化,做到大学生走出校园能够和企业所需要的需求得到真正的对接,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加强,作为教育目标的主要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对学生自我的成长方向进行明确,为学生提供出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赋予学生充足的动力,进一步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企业文化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具体理念,例如:团队精神、日事日毕等,对于这些口号一般都是较为形象的,易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阶段性目标进行合理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教育的效果进行达到。

2、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能力,降低价值观落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刚刚进入到社会,自身由于阅历浅以及价值观出现过度理想化等现象。但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就赋予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就业能力,帮助并且讲解在日后社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避免学生心里存在较大的落差,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中对企业文化作用进行积极发挥的措施

一是,要将企业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衔接点进行准确找出,这是彼此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基础条件。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其中会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内容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比如:企业文化一般都会强调奉献、创新、团队合作以及诚信等,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高职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中,可以对企业中的一些积极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问题看当成教育素材,这样做的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这两者得到合理的衔接。尤其是思想政治在实际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定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处理他们由学生变成职业人的中存在的问题和难处,让他们能以最快的时间对新的工作环境进行适应,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对学生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给于解决。但是企业文化应该不断的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对企业环境进行适应,帮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二是,应该在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相关的用人单位之所以会接受实习学生,主要是他们能够和学生以及学校之间得到共赢。所以学校应该将实习作为现阶段教育手段,对教育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实现,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对专业技能进行加强。对于用人单位,可以对成本降低,培养出较多的后备人才,不断促进劳效率。但是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不是全部的企业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以人为本。有些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使用土方法制约员工,例如:把员工这个月的公司延期到下月底发,或者扣除员工的保证金,避免员工在工作中途期间出现辞职现象,还有部分企业不给员工进行法定保险,如果出现责任事故企业就会一推再推。学生在实习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并且还处于弱势,所以单个人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企业谈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企业谈判好,并且签订合同,对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待遇进行约定,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解决问题。在实际中,相关企业认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已经付出,所以不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保险,报酬也比较低,这种现象是违法的,进一步表现出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思想问题要想得到最终的解决主要还是依赖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人民群众才能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应该对占据学生权益的行为进行匡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不然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就会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实和教育内容存在的大反差,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容进行抗拒。三是,高职院校应该和企业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企业能够打造出积极乐观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和企业的共赢。学生在企业中会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为自身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条件。企业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秀文化,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点提供动力。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企业实习中适用环境,另外,企业应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也能为自身的日后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蔡巍巍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13(07)145-147

篇10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班研究生 徐立璇

摘要当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高创造力的时代,随着信息传播快速、网络普及与科技之高度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幅改变,我们需要的不再只是学科知识的能力,更是需要知识的统整、创意与创新,借由学习艺术的过程,可以启发自身的审美意志与美感思维,并培养高度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以2007年至2008年间,台湾数个艺文活动造成一票难求、万人空巷的现象为切入点,探讨其参观人次的大幅提升是否意味着参与艺术的人口的增加并探究如何将这些观众予以维持,由此投射出艺术教育扎根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揭示艺术教育与社会脉动结合的必要,以培养学生美感思维、鉴赏能力,透过艺术教育带领其接触艺术,习得美感判断,成为新时代所需的高创造力、高感知的美育人才。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感思维、创造力、视觉艺术、馆校合作

前言

当前,在信息不断扩充、知识负载的速度无限上升的时代,透过艺术教育来培育全人类的创造力与美感已是时代的趋势与潮流;我们不再只能倚靠单一知识的专业来面对这个极速变动的世界,换言之,我们需要高度开发右脑的能力与感性思维,在新时代做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高度自我认同与高感知的个体才可能得以面对这个视觉文化与信息充斥的新世代,并和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本文以上述观念为基础的出发点,希望透过当前台湾目前社会艺文展览等活动的参与现象,来反思艺术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下列举2007年到2008年的艺文活动,对其活动人次的参与先进行概略性的介绍:

从2007年2月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总计约43万人次参观1,表现亮眼,造成展览期间每天在展览区大排长龙,参观观众必须经过数小时的排队购票与排队入场方能进入展场中;而2008年5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的“惊艳米勒——田园之美”大展则是在3个多月的展期内,成功击败不景气,缔造逾67万人参观2。另外在表演艺术类,2006年在国家戏剧院上演的“百老汇歌剧·歌剧魅影”票房大卖,另外知名太阳剧团的经典大戏《Alegria》欢跃之旅,即将于2009年年初到台湾进行40场巡回演出,10万多张门票从2008年9月2日中午开卖,10天内就销售一空,创下台湾艺文表演售票新纪录。上述台湾社会艺文活动造成全民大力响应,参与人数一再突破高点,以下是提出几个尚待厘清的问题:

·是否意味着这些参与人口的动机是基于欣赏艺术的观点7·是否也意味着国家成功推动艺文活动的见证7·是否同时意味着艺术教育的落实,使得这些艺文活动成为全民美育活动7·以“米勒”、“大英博物馆”、“百老汇”、“太阳剧团”这些在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口碑,的确得以构成吸引票房的一大利器,但这些观众是否可能再度参与艺文相关活动,还是只是昙花一现7·艺术相关的活动,有好的票房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观众对艺术的参与7·若能使大众的审美能力与美感思维整体提升,使其能够真正地欣赏与了解艺术,并能够自发性地去接触艺术活动,有无可能性?

为理清上述问题,笔者尝试用文献探讨来从三个层面来讨论艺术教育的落实,三个层面分别为:

(一)学校艺术教育推展,(二)美术馆艺术教育推展,(三)馆校合作的发展与可能性。从这三个层面切入,融合各项理论的基础,探讨从艺术教育的基础点上,该如何加强与落实,让艺术的审美、创造力、鉴赏力能够真正根植大众心中。

学校艺术教育的推展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没有特定内容的。各个时代、民族依照其社会、大环境现实的需求,赋予其各式的内容,以期能达成预订的目标。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自难超然独立于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外。教育思潮的演变往往反映现实的需要。(郭祯祥,2001)以这个观点来看学校艺术教育的推行,必须要能够与时代脉动相结合,艺术教师必须对时代趋势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将之应用在教学课程中;再者,若是学生发现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能够与其所在的现实生活有所关联与呼应,更能够激发出其对艺术教学的兴趣,加深其投入艺术课程的意愿与动机;在这样的观点下,艺术教师不仅要将现在社会的脉动最全面性的了解,更应将其理解有系统性的运用在其艺术课程中,使其课程有连贯性的概念。

Spring (1998)指出,一个胜任的教师尚应对其所任教的教学环境之制度以及其社会氛围有所认识。

换言之,身为一视觉艺术教师,即需对视觉艺术教育的体系,以及当下社会脉动中的视觉艺术教育思潮能有所了解。而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应该用更多元的、广泛的概念来涵盖艺术课程,并用以视觉形象为脉络,用更广泛的艺术内容、教材资源来设计与呈现艺术课程;学生在艺术教育的角色中,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动接收着的角色,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的美感训练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的环境中,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当前视觉文化的种种意涵,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并建构出主动学习的概念。

基于上述概念,若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师能够将大环境所需要的能力纳入课程的考虑,并能够用统整且具连贯性的方式进行艺术课程教学,学生在有计划的艺术课程下,能够培养以下的能力:

·提升创造力,增加其创意思考即问题解决能力·习得美感判断,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发展自尊并帮助一个学生获得正向的自我概念·艺术透过过去和现在的文明和文化知识提供学生更好的跨文化理解(郭祯祥,2001)若是学校的艺术教育扎根工作做得好,学生可以借由学习艺术课程的过程,获得美感经验、习得美感判断,亦可提升其创造能力;此外,当艺术教师激发出学生对艺术探究的热情后,可以将学生导向主动探究 的学习精神,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可和当前社会脉动有所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在社会场域中去寻找艺术的踪迹,深化其在艺术课程的学习,无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换言之,教师除在课堂上提供多样的艺术相关知能外,更需要能够去帮助学生搭起课程与生活间的联结与互动,使学生在艺术知能的学习更完整、更有意义。

以上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冀望艺术教育能够将美感的培养与对艺术鉴赏的感知能力根植学生心中,启发其对艺术探究的能力并激起其接触艺文的兴趣;以下就社会教育——美术馆的艺术教育的面向来探讨,如何加强美术馆的推广教育,使得观众的维持有更好的效果。

美术馆艺术教育推展在教育的观点上,学校艺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有其不同的特性,美国博物馆界着名文集《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 for a New Century)》提醒大家重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 “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CMNC,P.55)博物馆相较于学校而言,它有更白由且开放的情境;学校中的教学通常在既定的程序作息中而博物馆的学习环境则是自由开放的。选择的自由(freedom of choice)是博物馆学习环境的特色。人们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通常是自我导向的(self-directed),学校里的学习则常是他人导向(other-directed),另外,观众在博物馆情境中的学习,其效果与影响远超过一般学校知识的传输;博物馆若能充分地发挥其自由选择的学习环境特色,以课程规划的角度来规划展览与教育活动,才更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刘婉珍,2002)。

《新世纪博物馆》中也提到: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和各种刺激,基本上是不同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这些不同的环境和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博物馆刺激想象力、训练观察力和丰富思想,博物馆鼓励欣赏不同的文化……学习到的不仅是新知,而且是对自我、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了解与增进。(CMNC,1984,p.59)所以美术馆与博物馆展览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能够促进观众的审美理解、对自我的了解及对世界的了解,我们应该要谨慎地策划并有计划性地设计与推动相关的教育活动,来促使大众可以透过展览情境或其他教育推广活动的参与来达到展览最大昀实质效益。

在2006年台北市立美术馆观众研究中有提到以下概念: “增加观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意愿的方法,除改变观众对于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态度,扩大观众对于展览活动的心里期待,展览与其教育推广活动一样重要。”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虽然很多的特质、教育形式、情境等因素都和学校有所差异,但站在文化教育与推广的角度而言,无非是希望观众的观展经验和质量可以达到一个水平并且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而美术馆不仅拥有自由的开放情境,它也是一个艺术家与大众间的桥梁角色,除了教育的功能外,美术馆还兼具了保存、研究、展示等功能,这样的场域对于学习艺术来说,是非常丰沛且有别于学校艺术教育环境的。所以,美术馆展览品的功能除了展示之外,它应该还包含了教育层面的推广、作品意涵的解读与欣赏,使得观众在参观美术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透过观看艺术作品达成心理期待,更可以借由各种方式了解艺术品的文化价值。

博物馆集合很多不同意义的实物,目的在借此诠释其多元价值,令观众从中得到知识和启发,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文化多元化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人的观念和做法,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应有以下的修养:

·具备文化比较与思考分析的能力·勇于接触各种文化的热忱,并设法接触·了解不同文化的关系特质与价值·熟悉各种文化素材与观众的需要·巧妙运用时空点及设备,并掌握如何营造不同文化氛围的要领且美术馆发展至21世纪不再只是传统、神圣、严肃文化殿堂的单一角色定位与刻板印象,等着观众上门,而是要主动走入小区、学校等角落,让美术馆成为一座容易亲近的、更符合民众需求的,令人主动想前往参观或利用的大众聚会场所。美术馆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变化,其需具备执行力、竞争力与创新的精神。(黄永川等,2005)提升美术馆教育的整体素质,必须要透过专业的美术馆人员对展览内容、观众研究有所了解与研究,不单只能推出各项的展览形态,更重要的是美术馆专业人员对学习者和观众的了解。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背景,并透过展览与教育活动的策划以实现活动具体的目标:票房对于美术馆而言也许是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透过美术馆展览的承办与规划,切实地达到社会艺术教育的功能。

馆校合作的发展与可能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丰沛性,非常适合成为学校课程联结即延伸的场所。对博物馆而言,学校机构因拥有最多观众群,是最适合合作的对象;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环境、方法和范围上皆有所差异,但在强调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今天,欲使博物馆成为重要的学习机构及有效的学习场所,将学校与博物馆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形态在英美教育中,已有相当的发展历史和成效;而馆校双方的合作互动,不但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两者资源的整合,更可以达成教育的双赢目标。美术馆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伙伴的关系,相互截长补短,此是很正确的看法,可是如何互补互助?必须找出补及被补足之间的平衡点,才是美术教育应有的方式。可以借由学校教育来培养喜爱博物馆、运用艺文资源的能力。

以英国为例,“馆校合作”(museum school collaboration)已是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论学校还是博物馆,皆有一套发展步骤,一方面学校于师资培育机构中,融入“博物馆利用”的课程,所以英国教师普遍有博物馆学习的知能;另一方面,博物馆学习已是学校艺术课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有完整且具体的参考指标,所以课程的规划多能与学校课程相关。而在美国,馆校合作方案亦非常普遍。

在期待艺术教育得以落实下,除了学校和博物馆教育的努力之外,馆校合作亦是可以尝试的方法,将两者无法单独达成的目标予以合作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彼此相辅相成,重要的是馆方人员和教师都应当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与积极的态度来共同截长补短,将整体艺术教育的质量向上提升。

未来期许与建议在生命洞察方面,美感知觉能使我们对感受到之生命或得洞见(Eisner,1982),且对于各类艺术之探讨事实上能促进精神路径之成长,有助于改进记忆且增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Miller,2000),此种初级认知(如记忆)与高层认知(如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可因美感教育活动中各类艺术之接触而充分发展,亦及美感教育能增进“真”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