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阶段,其可塑性较大,任何不利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上称之为“危险期”。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些研究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而随着各级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功能表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9月)要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康。我们一直强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质”。科学探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对于从根本上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我县某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期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资料。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某县某中学七、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46份,剔除其中信息缺失、漏选等无效问卷26份,最终有效问卷720份,回收率96.5%。其中七年级313人,男生173人,女生140人,平均年龄14.06岁。八年级学生407人,男生228人,女生179人,平均年龄15.26岁。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王极盛编制,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共有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1、2、3、4、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一次评定约需15分钟。量表总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或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3.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结果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别特点

首先对男女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心理健康及各维度中,适应不良分量表得分性别差异显著(p

(2)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

七八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常模存在年级主效应,但只有初一和高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常模相比,七八年级总均分均小于常模。但七年级强迫、偏执、人际敏感三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常模,八年级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

(3)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总均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以心理素质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以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有人际沟通、适应能力、责任感和乐观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变异量的4.3%。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人际沟通能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但因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如环境因素等,心理素质只解释了其中一部分原因。

三、讨论

1.心理健康的性别年级差异

从纵向比较,即与总体常模比较,该校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从横向比较,即与同年级的常模比较,该校学生在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存在着薄弱环节。

在性别差异上,数据显示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青少年男女的心理健康各方面各有特点,但总体情况而言,没有太大区别。唯独在适应不良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女生的心理发展早于男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更成熟,因此在适应能力上也优于男生。在年级差异上也不显著。

2.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是“本”与“标”的关系,即心理素质是其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心理活动之本,起支配作用。而心理健康是其心理结构的状态层表层或外显层,是一定心理素质的状态反映。具体来说,心理素质是人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品质,而心理问题则是受心理素质支配的、消极的、负性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的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标志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相反,心理素质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易处于不健康状态。健全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郑希付等人也认同此观点。

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它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节效应则表现为保护效应,即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的人能较好地抵御、调节和缓冲学业压力、考试失败、父母离异等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能较好地主动汲取社会支持等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积极的外在保护系统,维护个体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外在表现,但两者并非必然的对应关系。心理健康状态好虽然是个体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的重要外在表现,但不等于心理健康状态好的个体就一定拥有健全且水平高的心理素质。同样,除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心理素质外,心理健康还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心理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后而采取的具体应对方式等影响,因此个体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也不能完全确保个体当前的心理健康。不过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的个体即使暂时会出现心理健康状态不良,但更有可能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较容易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自我康复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可见,健全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个体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

四、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

从研究结果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为主,内容应放在如何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虽然心理健康状态好于常模,但心理素质各因子间发展不平衡,在工作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责任感教育。这几方面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心理健康教育以团体辅导为主,内容应侧重于人际辅导,适应辅导等。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心理辅导讲座,在学期中进行人际关系辅导,如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亲子关系辅导等。

参考文献:

1.邱莲.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经纬.2006.9

2.吴丽华.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浅析.心理世界.2004.11

3.张自华.青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发展.青年研究.1994

4.王极盛.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1997.4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 留守儿童 自尊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89

Rural Children Esteem Survey

WEI Chang[1], WANG Yu[1], ZHANG Biyun[1], LI Haiyang[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Hubei 437100;

[2] Xianan District Gaoqia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Xianning, Hubei 437100)

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ssues are outstanding, causing great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at all levels. In this pape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 the stud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ir self-esteem,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r intervention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ft-behind children; esteem; sugges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并因此而不得不和其子女分开,而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老人代养。随之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持续半年或以上的儿童。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教育、关爱和指导等,面对成长中的困难,相比非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他们,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及各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并因此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有关研究表明自尊与其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本文选取XX省XX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自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XX省XX市农村中小学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留守儿童327名进行调查。其中,男生168人,占45.5%;女生201人,占54.5%;六年级学生115人,占31.2%;七年级学生155人,占42.0%;八年级学生99人,占26.8%。

1.2 调查方法

自尊量表由Rosenberg 编制(汪向东等1999)。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数按4级评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后,原始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进行,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得分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t=2.77,p

2.2 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农村留守儿童自尊得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F=2.78,p> 0.05),具体得分情况,六年级学生得分(2.98?.56),七年级学生得分(2.90?.43),八年级学生得分(3.05?.42)。陈健对留守儿童自尊进行调查发现,三年级自尊得分先降后升,四年级自尊得分一直上升,七年级自尊得分先升后降。姚琳、刘刚正调查发现,初中生自尊得分随年级逐渐上升,且不同年级间自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本才调查结果显示自尊年级差异不显著,可能由于调查对象来自同一所中小学,他们的成长环境相似,年龄差距不大等原因造成。

2.3 农村留守儿童自尊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得分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不显著(t = -0.67,p>0.05),其中独生子女得分(2.94?.49),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2.98?.47)。调查结果和李冰的研究一致。李冰调查发现,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自尊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可能由于调查对象均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得到父母的关注均较普通儿童少,且主要由老人负责监管,家(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庭成长环境相似,导致差异不显著。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农村学校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缺乏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如学校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同时也应该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等。

3.2 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不在其身边,平时缺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其父母更应该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并给予及时必要的教育引导、帮助和支持,使其避免或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从而健康发展。

3.3 加强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学校应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让留守儿童投身于社会实践,使其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与他人互动中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其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资助(2014A042);湖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KY13013);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90-995.

[2]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 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3] 李薇薇.青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效果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5.

[4]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1-352.

[5]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53-56.

[6] 张丽华,张索玲,侯文婷.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6-58.

[7] 周帆,王登峰.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97-199.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9] 李冰.农村初二学生的自尊与社会支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90-92.

篇3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甘肃玉门油田第二中学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划转为一所完全初中,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油田下山后学校交予地方政府管理,教师们又面临着体制的归属和福利待遇的下降等问题,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直线下降,教师的身心各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长年得不到突破,学校呈现出负重不前的局面,发展进入瓶颈。

抱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和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学校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借着学校成立完全初中改制发展的东风,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成立了阳光心理师生导航中心,包括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发泄放松室,兼具档案室、培训室、沙盘游戏室等六个功能区,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九名兼职心理教师。扎实高效的教师团队分别于2006年完成了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2010年完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等两项课题。不断的摸索实践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教学目标逐渐明确,教学质量稳步回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一)层级式培训辐射全校

1.培训骨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类似于全国的普遍情况,是个别教师因为兴趣自发的行动。这一自发行动立即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不断派出骨干教师到外省市参加专题的学习培训,争取最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们参加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每周规定专门的时间让教师们参加心理小组的学习。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已经有11名教师拿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为学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

2.开展教师心理培训,优化教师心理品质

伴随着高强度的课时量、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的突发事件、家长的不理解、上级领导的检查、课题科研活动、公开课以及不良人际关系、不当竞争、社会地位、舆论评价等弥漫性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长期生活在烦躁、焦虑、强迫性思维中,精神极度紧张,造成了教学困难、家庭矛盾、情感匮乏、师生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困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根据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全体教师开展“谁动了我的奶酪――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调控”“走近沙游、走进沙游”等培训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职业现实,澄清错误观念,将“自为的生活”发展到“自觉的生活”。

根据为学生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的统计评估,结合本年级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行为表现等问题,组织年级全体教师召开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心理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的测量结果,帮助年级组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地针对学生的情况加以辅导和帮助,使所有科任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班主任对该班的管理目标和纪律要求,提高各班的班风学风建设水平。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利用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战术”“教育的新武器――教育诊疗”“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心理发展路线图”等专题培训讲座,开阔了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使他们掌握了更多、更加积极的管理方法。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讲座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会对初中生活产生一定的适应不良。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就会大大缩短适应不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都处在适应阶段的话,就会无法融入初中生活,造成学习下降、心情焦躁、无所事事的后果。学校针对初一新生开展初中入学适应指导、青春期的情绪调控心理指导。对八年级开展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等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九年级学生因为面临中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习焦虑和压力,学校开展了智慧备战中考、中考前的放松训练,有效解除考前焦虑。

4.家长学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经调查,我校有32%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未经统计的隔代抚养、空巢家庭等现象,家庭教育明显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从2006年开始举办家长学校,在十二期的家长学校培训中,以年级为单位,紧扣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家长提建议,教方法。每个年级的讲座都竭力做到切中学生要害,直面家长需要,与家长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真诚的心换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培训效果从学生日益转变的精神风貌中得以显现。

(二)校本教材引领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发展夯实心理基础,心理教师广积粮、深挖洞、高筑墙,汇集各方智慧,汇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涵盖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一至九年级学生的成长路线图、学生逆反心理的归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影响及其调控等。《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包括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应对特别学生的妙招、班级情境中的师生心灵沟通、班级管理动态曲线、优秀是教出来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课堂管理、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校本教材》包含巧妙化解人际危机、学习策略指导、责任与角色同在、告别考试焦虑、多元智能、思维导图等内容。《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包括了一到九年级不同年龄特点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的解决策略,指导家长科学智慧地进行家庭教育。

(三)科研探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

1.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伴随玉门油田的改制,职工的买断退养,油田教育的变革重组,我校后进生相对集中,学生心理问题突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因地制宜,从2006年到2011年时间内,先后完成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和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随着课题的完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发展呈现上升势头。

2.利用心理测评软件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校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为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发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相当部分的比率。心理教师将同一年级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形成测试结果统计图和测试结果分析说明,把每一个班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整改策略;将测评中出现心理预警的学生逐一挑选出来,将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分析反馈给班主任,并提出应对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心理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年级学生问题会诊提升管理水平

结合全体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召开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用测评结果指导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拉网式教育全面渗透心理健康工作

1.聘任心理辅导员挂靠年级组

积极鼓励全校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证的同时,聘任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为心理辅导员,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年级的优势及专长,每人挂靠一个年级,深入本年级了解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工作压力及情绪困惑,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及矛盾,避免更大的隐患发生。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菜单式心理讲座面向各个年级、班级

利用教师们的兴趣特点和学科专长,让他们分别担任了“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训练”“如何应对粗心”“人际关系之同伴交往”“树立自信 接纳自我”“幸福生活 快乐学习”“生命教育”“人际关系之亲子问题”等专题的讲座。鼓励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成为专家型人才。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可以根据本年级或者本班的实际情况,利用班会课或者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邀请心理辅导员做讲座培训。

3.个体咨询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对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学生预约后在这里接受个体心理咨询,宣泄情绪压力。教师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愈合与成长。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助人自助”。

4.心理沙龙促进教师个性发展

学校每隔一周开展一次心理沙龙活动成为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重要阵地,大家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观赏心理电影,感受电影带来的心理震撼,交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策略,在沙盘游戏中进行个人心理探索,获得人生的感悟和个性的发展。

5.心理社团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

学校成立学生心理社团,每个班聘任两名热爱生活、热爱班级、独立自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心胸宽广、关心同学,有较强的助人意愿、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保密意识的志愿者参加心理社团的活动。学生心理社团组织在同学之间开展健康有益的同学互助活动,帮助同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团队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方面的专业学习,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激发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中来。利用“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班主任例会和各项活动,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技巧的培训。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大家免费提供咖啡、茶、糖果等,教师们可以在这里上网、备课、阅读、听音乐、做沙盘、按摩放松、拳击发泄等。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由校领导亲自领导,以心理咨询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渗透式地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孕育新的校园文化

篇4

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中学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为他们今后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英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心理健康的承担者,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促进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和人格健全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信任和关爱下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使用实物、图片、录音、投影、VCD及电脑等直观教具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现象。还可利用手势、动作等形体语言以及画简笔画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新目标英语》教材提供的话题大多数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就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话题的讨论,比如:七年级上册第10单元的话题是“Movies(电影)”,学生都很感兴趣,说起同学们喜欢的电影以及演员,他们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话题“Hobbies(业余爱好)”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及胆怯等心理因素,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信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对于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兴趣高昂、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之中。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学生兴趣。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编排游戏、角色表演、采访汇报等活动,使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轻轻松松地习得语言。这样,学生既能学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首先,用爱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 要用自己百倍的爱心去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担心不焦躁,有安全感。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尽量创制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喜悦。

再者,激励启发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要随时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尊重的满足。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3.积极实践分层教学,树立和增强学生坚定的学习信心

(1)任务设计难度分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要把教学中的问题分成等级,创造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难度适中,切实可行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敢于去尝试。《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涉及的话题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比如在教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般疑问句提出的简单问题,如Do you like gifts? Have you ever got your fiends any gifts?等。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曾经送给朋友的礼物,包括礼物的名称、什么时候送的、为什么要送这个礼物给朋友等,能说多少是多少。第三步提高一点难度,可以设置某个同学下周要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讨论:给这位同学送什么礼物好?为什么?为了得到更好地课堂效果,我把要问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几个等级:难度大、有发挥性的问题让优等生答;较容易的客观题让中等生回答,那些简单的问题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这样设计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受到关注,并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2)对学生学习要求分层,照顾不同需要的学生。课堂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同一小组内成员也存在着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小组活动可以使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种的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每个人的努力都得到了认可,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价值实现需要。

4.结合教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重要性;技巧

在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智育,更应该重视“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情感教育 ,在知识和观念教育、思想方法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都要渗透情感心理的培育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必要的时候,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深刻理解与感悟。

一、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优势。思想政治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从家庭社会因素看。有不少家长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则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能骗就骗,能瞒就瞒,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再加上现在社会中存在不少道德缺失的现象并因此误导了许多青少年,使中学生对行为的正确与否分辨不清。而思想品德课正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与行为。

(2)从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看。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也突出体现了心理的健康性。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

(3)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角度看。该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基础,并以此为平台,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相联系,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感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4)从学生参与教学角度看。就新课程改革中,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整堂课也围绕着学生展开,同时课堂的进行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证明,心理与认知相互影响,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健康心理的形成,影响着学生正确的行为的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正是从学生的心理教育出发,端正学生的思想,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掌握的技巧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制约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如问题情境、幽默情境、故事情境、小品情境等。比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走进父母》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小品,内容涉及平时学生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使学生更加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情景与氛围中,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2)细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备课中细心挖掘,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与挫折同行》时,导入新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歌曲在激昂、感人的气氛之中结束。所有的同学都陷入了深思当中,我借机问:“这首歌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听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动情之后,深有所感,积极发言,情感得到触发,并在交流中得到共鸣。我再适时地加以心理健康引导:“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困难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它,勇敢地面对它,以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战胜它,如何战胜挫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这样既导入了新课,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3)激发学生成才动力,加强学生心理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的特点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比如在讲课程内容中涉及情绪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自己的表现,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安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来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想法充分表现出来。也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对能够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思考过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角度来继续考虑”“请你再思考思考”等给学生加油打气,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回答,可以用“你的回答很棒”“你的想法很独到”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4)课堂总结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总结是整个授课活动的点睛之处,教师在点睛之处再加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际上很多教学方法中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点拨、善于合理运用。

篇6

心理健康课心理训练新课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获取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激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把此课搁浅,只抓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课有名无实,是个空设。

一、现状与问题

1.心理健康课是虚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在我们西部学校教学中只是个虚设。表面上看课表上有安排,实际上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心理健康课名存实亡。课程排在体育老师的名下,但体育老师不代班,不熟悉学生,根本无法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被占用。再加上教育评价的问题,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语数成绩,无人过问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心理健康课就成了一种摆设。社会上,人们也存在一个观念问题,本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非要说成是犯法,人们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无人重视这堂课。家长从不过问学校有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家长会上,不问孩子心里想什么?有什么想不开或不痛快的事?只是追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课的成绩,孩子的施暴、恐慌、压力甚至失眠无人过问,再加上寄宿,2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

2.缺心理健康课教材

义务教育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端正学生态度;疏导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与应试技能;纠正不良习惯等。目的是解决学生厌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叛逆、欺霸、过激、考试焦虑等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这期间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心理,本来是一个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可我们的中小学只是有课程安排,却无正规教材进行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老师上网找教学资料,条件差的教师无教案,我对8所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教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容五花八门,深浅不适,有的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如三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出现“性成熟心理早期教育”这显然是安排过早了,而在八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安排了“生活要自理”。也许老师准备的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上课根本不用。此实例说明,心理健康课缺标准的教材。

3.缺心理健康课老师

心理健康课是老师在心理学的原理上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整的活动课。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是把训练的内容放在心理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心理训练。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授课,利用谈话、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方面进行调适、转变、矫正。从而纠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习惯,塑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品质。老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各种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训练,如“健全人格”“寻找自我”“头脑风暴”“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的调适”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不要“开错了窗”。但没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没办法完成的,不会给学生带来满意的“心灵鸡汤”。

二、方式与方法

1.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

课改不能只管语文数学,学校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健康课。和语数课一样,有具体的安排。

2.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呼吁全社会人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管学业成绩人生安全,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要意识到有些安全问题是心理不安全造成的。

3.把心理健康的教学纳入学校工作的考核中

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该有一张心理健康课的答卷。

4.配备正规的教材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亟须配备正规的教材,让老师上课有书可依。

5.培训心理辅导老师

培训具备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老师上课。

6.心理咨询室

中学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调适、转变、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7.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课也要像语数课一样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让心理健康课和其他课程同步发展。

三、期待与关注

1.早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心理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健期”和“最佳期”,也引起专家和老师的关注。但是这项教育“只打雷,不下雨”,只不过是会议上说一说,并没有把工作做在实处。出了问题后由班主任处理,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找不到原因。毫无前瞻性。造成好多学生埋下“心理隐患”。如我校撤点并校后,在八年级的宿舍里发生了一起不安全事故。一个男孩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引起心理紊乱。用一把小剪刀捅伤平时欺霸他的几个学生,自己打开窗户要跳楼,幸亏老师及时制止,没有酿成大祸。后来,从这个孩子压在床下的日记中了解到他没有倾诉的对象,没人缓解他心中的焦虑与不满,缺乏心理疏导,造成情绪偏激酿成的。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课跟不上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像预防流感那样,提前打“预防针”,一但学生消极的挫折习惯化、稳固化,就难“医治”了。所以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尽力消除教师的影响

篇7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8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下面,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爱、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进步的动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鼓励使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甜头。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对消除学生烦恼、焦虑、紧张、畏惧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态度积极、爱憎分明、充满自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诙谐得体的形体语言,能使学生在良好情绪的感染熏陶下忘掉烦恼,融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 根据教材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一课,要让学生认识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深刻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珍惜新起点》一课,要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实现学生和谐相处;《自强不息》一课,要让学生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我、告别自卑、走向自信;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要使学生认识到角色与责任同在,从而主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使学生能够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承受挫折,能够选择正确道路,拥抱美好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选择典型案例来创设表演情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举例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感的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分组辩论、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揣摩该角色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两个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亲子、同学、师生、同伴等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四、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拓宽学习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分别按男女生分组,引导学生讨论进入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学生诵读歌颂青春的优美诗歌和散文,再讨论青春期心理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处理解决这些矛盾。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到青春的美好,从而能珍惜时间、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五、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8

身体上受到摧残,心理上也不健康,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的心从网吧里“拉”回学校。请看以下案例:

张哲,男生,14岁,家住梁山镇梁西村第十组,父母务农,小学时偶尔进网吧,但成绩优秀,毕业检测考试总分185,到铁佛中学读七年级时就开始变了,吃饭几十分钟时间也要到网吧里去玩,不到一年欠账两百多元,迟到、旷课是常事儿,一年时间由班上的前几名退到后几名,他的心几乎被网吧“网”走了。

八年级时我当他的班主任并且代数学课,开始他仍然迟

到、旷课,我掌握了他的情况后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你进网吧玩游戏为了好玩,将来怎么办,今天好玩一阵子,明天辛苦一辈子,会上网是好事,但玩游戏不是好事,上网可以查资料学习,学生应该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通过教育,他有所转变,我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功课,加之班上、学校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把张哲这类学生的心从网吧里“拉”回来了。

李清,女,15岁,家住梁山镇爱国村第十四组,她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随父亲生活,父亲经常不在家,吃饭玩游戏,行为很自由,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进网吧打游戏,学习一塌糊涂,小学毕业检测考试总分不到100分,来到铁佛中学七年级仍然我行我素,据了解她的智力水平不低,只是缺少家教和老师耐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她的心思几乎全花在进网吧玩游戏上,迟到、旷课也是常事,她与张哲不同,她的心几乎全被网吧“网”走了,学习失去信心,行为极不检点,快要走到犯罪的边缘,有一天她居然叫了社会上的几个小青年,打她看不顺眼的同学,向同学诈钱来满足她进网吧玩游戏的欲望。

我掌握了李清的情况后,采取了以下方法:

1.主动与她交“朋友”,取得她的信任,消除与她的隔阂。

2.开展活动使她能自觉参与,通过活动把她的心从网吧里“拉”回来。

3.请活泼的女老师与她交朋友、谈心,使她获得失去的母爱。

4.让各科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弥补她的知识缺陷,提高她的学习兴趣,使她的学习成绩快速提高。

5.经常与她的父亲联系,要求他对女儿多一点关心和支持,让她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把她的心从网吧里“拉”回来。

6.向派出所、当地政府建议不定期检查网吧是否有学生,尤其在教学时间检查是否有学生在网吧里。

7.网吧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内容。

我带班的学生没有网瘾,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李清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

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应在学校电教室,没有必要到校外网吧里去。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网吧就不会“网”走初中生的心,希望农村初中的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老师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从网上观看不利于健康的内容,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教育。

其次,班上、学校要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家庭的幸福、老师的信赖。

篇9

心理健康就一般意义而言,它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虽然中外学者对它内涵的详细界定至今还有争论,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并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适应,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即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完整及协调。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众多的科目中,思想品德课有其独特性,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如何挖掘与思想品德课内容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成为每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从多方面去尝试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好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应该带着新的理念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的课程中就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增强自尊自信、塑造良好性格、寻求真挚友情、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等。还有九年级教材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八年级教材中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等,这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其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做一个自尊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扬起自信的风帆、做意志坚强的人、挫折孕育成功等等。其资源的丰富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笔者在教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里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船夫:“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掉进了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我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通过这则哲理故事,学生领悟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

三、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不少的活动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节时,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赛唱歌,然后请学生说说唱歌的感受,接着趁着学生这股兴奋劲,请他们说一些和情绪有关的成语,最后总结出了四种基本情绪类型。接着请学生来表演这四种情绪,先个人表演,然后是两个人表演照镜子。学生兴致勃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为下一课时作铺垫。在这一课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也使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表现出来,使他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情绪的奇妙和复杂,通过行为训练,对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理想境界。

四、通过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现代健康观或健全的人格角度来讲,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教师可以以其生命的成就来启发学生。一位幼年因病致残,又聋又哑又盲的人,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她能取得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功?从而让学生懂得具有健全心理的重要意义。精神饱满、思想丰富、能负重任,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找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例子,如霍金、张海迪、桑兰、张士柏等,这些人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明白真正健康的人的含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克服狭隘、自卑、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

五、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有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健康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

篇10

学生在课堂中有所领悟时,通过语言鼓励或引导其他学生来表扬该同学来让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促使其继续发展;在学习上的引导则需要教师不仅要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还要舍得花时间。如在七年级的古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文言虚词、倒装句式、通假字等较为模糊,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还需在课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去辅导。如在《郑人买履》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何不试之以足”一句能翻译但却不知道其中道理,教学后教师针对这些同学通过一个一个字引导翻译,再将“何不试之以足”换为“何不以足试之”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建立其自信。

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感恩

生命、生存、生活是中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学习、实现人生目标。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很明显,这还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如在七年级上的第三单元的“民俗风情”的《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来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以“中秋大团圆”的方式来进行“座谈”,通过让学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了解等内容,围绕“思念”来述说感恩,借助中秋而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在节日中感悟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