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降低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内部审计;必要性;对象;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办学财务风险,评价和改善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如下简要分析。
1.内部审计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
1.1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办学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多。办学财务风险包括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外部财务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学院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例如大学扩招及用人单位错误的用人观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影响;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内部环境对学院财务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学院办学结构的缺陷、学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学院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因此,减少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是学院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院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是学院的管理咨询师。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1.2学院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学院领导对内部审计高度重视,并对我院内部审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要从传统的内部财务检查上扩展,要更关注学院的财务风险治理机制。要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要害性的办学财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由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些发展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管理中成为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学院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1.3内部审计能够在学院办学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3.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财务风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各部门,这使得它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治理财务风险,能从学院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建议。
1.3.2控制、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使它可以凭着其对学院各部门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财务风险治理过程进行治理和协调,促进被审计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善。通过对学院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学院领导调控、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3.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由于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财务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作为学院领导的处理办学财务风险的依据,这会加强其它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如何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学院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在其它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2.1识别财务风险
识别财务风险实质上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收集、整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对学院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财务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学院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财务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学院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财务风险。
2.2评估财务风险
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计已有财务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的财务风险源,并评价财务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被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公式:财务风险值=财务风险影响×财务风险概率,计算出财务风险值。定性分析方法是在财务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得时采用,定性方法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主观判断结果发生的不准确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职位的人对同一财务风险的判断可能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特殊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假设条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提出专业意见。
2.3应对财务风险
2.3.1回避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回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2.3.2降低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2.3.3转移财务风险 即通过转嫁或与他人共担将财务风险转移。
2.3.4接受财务风险 即财务风险已经在学院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2.4防范和监控财务风险
篇2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由于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盈力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以期降低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
第三,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操作规范,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风险控制点的控制,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对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控制,要特别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的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控制、相互牵制。对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如担保、对外投资)制定专项业务操作流程,并对相应岗位进行特殊培训;对重要的担保业务、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适时进行修订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二、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不意味着完全预防或消灭财务风险,而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或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应对策略和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第一,风险规避,即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或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第三, 风险分担,即企业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第四, 风险承受,即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 控制
现在的施工企业,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还要关注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就目前而言,很多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很低,不仅导致了严重的内部财务管理风险,也严重的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控
(一)财务风险的预防措施
1、传统的防范措施
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财务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对每位财务管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使他们把风险防范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其次要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对于可能会影响决策的各个因素都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避免因为决策错误而产生财务风险。再次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做到责、权、利的真正统一。最后要建立财务风险预防机制,使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能够很好的把握一个“度”。
2、技术性的防范措施
主要分为转移法、回避法和分散法等。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自己企业的部分财务风险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的企业或个人去承担,转移法又主要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回避法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理财方案选择的时候,要对各个方案可能会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然后在能够到达理财目的的情况之下,选择一种风险最小的方案进行理财。分散法主要是指通过执行“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理念,将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散,譬如合营、联营、投资多元化等。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防范措施,如降低法、多角化投资法等,其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多元化投资,与其他企业共享收益的同时,降低本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
首先是要建立财务预警的分析指标体系,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是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要仔细的考虑到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以及负债的规模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来自四个方面:垫资、融资、投资以及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完善。垫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甲方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施工企业被迫垫资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融资风险主要指施工企业被迫垫资所形成的资金缺口,不得不通过贷款或占用供货单位的资金来解决,这必将增加债务的偿还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指由于垫资占用施工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其投资现金流断裂;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注册资本出资不到位或者出资不实、资金管理措施不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合同管理不完善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要想管理好企业的资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管理;同时建立相关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对各项风险形成有效的预警机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手段,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
1、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推动施工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项目对文明施工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定额的滞后又造成没有相应的收入进行补偿,广大施工企业不得不通过垫资或增加成本等方式进行施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提速,城市或城市周边项目越来越多,对这些项目,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项目成本不断增加,譬如因为噪音污染、垃圾抛洒等原因,很多工程项目需要在夜晚进行施工,既造成白天的窝工,又导致工序很难进行有效衔接。
2、价格上涨压力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随着近几年基建规模的急速扩张,短期内某一地区大量的材料及人员需求,必然推动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不断高涨;而现在的施工合同,不管是采用固定单价的合同,还是采用总价包干的合同,对材料及人工的上涨幅度预计都有限,造成了人工及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和压力主要由施工企业承担。
3、通货膨胀的高涨也加大了施工企业的成本。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很容易造成企业在资金供给方面的短缺,一方面施工企业在进行筹资的时候会更加的困难,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造成施工企业的筹资成本不断增加,净利润不断降低。
4、竞争的加剧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毛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大,政府的低价中标策略导致施工企业不断降低单价,施工企业的毛利越来越低。
5、其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涌泥、涌水等一些地质灾害,而这些事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施工企业来说,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内部管理因素。首先是企业内部管理关系混乱,企业和上级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利益分配等其他的一些方面责权不明确,管理混乱,这样就会使得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极易造成资金流失。其次是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组织管理模式落后,一方面造成工程安全质量无法控制,另一方面不能有效进行成本核算,利益流失严重。
2、企业内部决策因素。首先是不能建立执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无法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是在进行企业决策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极易造成决策失误;最后还有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3、企业内部人员因素。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而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能力不够,也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
4、企业内部财务因素。首先是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在资本结构构成方面不是很合理;其次是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可控范围显得比较局限;最后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比较复杂。
5、工程施工周期因素。工程项目施工会受季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冬季属于施工淡季,设备和人员闲置情况比较严重,而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则是施工的旺季,设备、人员的短缺造成资金投入相对较大。此外,项目周期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项目筹备期、高峰期、收尾期对人员、设备、材料的需求各不相同,资金流入流出也不相同,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也有所差异。
四、以项目为中心建立财务风险预控机制
(一)工程项目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的整个周期包括了项目的决策、实施以及使用阶段。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讲,一般只会涉及到项目的实施阶段,施工企业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包括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信息的管理以及和施工有关的一些协调和组织等。在施工阶段的费用消耗占到了整个投资项目的70%-80%左右,而且还要起到连接决策阶段和使用阶段的作用。所以做好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对于整个工程建设和施工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为了能够很好达到之前的预定目标,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而且还应符合环境保护、人身安全、公共利益的相关规定。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对项目的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控体系
施工企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应从投标报价一直到项目竣工和清算,对这当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应该进行很好的预防和控制,要建立完善的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从而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最终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在面对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的时候,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断进行完善。为了能够很好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应对财务预警指标进行计算,还要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一些经营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能够及时的预测和发现财务风险,最终达到降低和避免财务风险的目的。
五、结束语
在现在施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预防以及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认真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起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刘向海.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5]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作者简介:徐 斌(1967-),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蓝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管会计,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控策略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进行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因为事中、事后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医院在财务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相应的管控策略可以了解风险的来源及其特征,预测、测量财务风险,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本文主要从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医院管理层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对医院的运行起着宏观指导作用,其意识和眼光决定着医院在未来期间的发展状况,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会导致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系统得不到重视,这会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许多医院的会计人员往往片面的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好医院的资金,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医院的财务风险不仅体现在资金周转上,还会在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购买、库存中有所体现的。
(二)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
当前,医患矛盾纠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为解决此类问题医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会导致财务资源分配不均匀,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明显下降。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缺少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尚未建立一套健全、合理、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三)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往往只注重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但是不否认财务报表会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这会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的计划,其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财务会计人员会钻医院财务管理空子,来伪造、编造会计信息,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医院的财务监管工作没有落实,财务监督部门没有完全独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
(四)筹资方法不合理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施行,掀起了农民工进城的热浪,医院的门诊量和看病人员急剧上升,看病难现象突出。政府拨付的资金不足,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医院是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所以大多数医院会采用向银行贷款来满足自身资金使用短缺困境,这会致使一些医院在财务上承受太大的压力,过多的债务还会致使医院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筹资的风险较大。
(五)缺乏成本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医院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医用设施和药品两大类,所以对于它们的管理是节约成本的关键。医院在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算时往往忽略了存储成本、缺货成本和管理成本,只在意降低药品和医用耗费的进价来控制药品的重置成本,这往往会导致部分药品和医用耗材大量积压,而部分紧俏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会出现短缺的状况,医院资金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从而导致了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应提高管理层领导的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层的意识水平和决策水平对医院有着重要影响。医院的领导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本职还要提高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领导要做好管控工作,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上积极设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及时检测出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好应对措施,降低医院的经济利益流出。领导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其部下也就会重视,环环相扣,整体的财务管理系统就会更加稳固。
(二)提升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的素质
医院的财务工作质量是由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所决定的,而医院的财务状况又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前景。所以身为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在职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其专业素质学习,提高处理财务专业水平和面临财务风险应变能力。注重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这是对财务工作质量的保障。同时要定期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了解国家对医院的财务处理规范、税务和统计需注意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测是对未来需求的估计,正确合理的财务预测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可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事先预知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变化来制定相关财务上的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可以及时知道存在的财务风险信号,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监理医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有效衡量医院财务风险预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医院的相关经济业务的发生逾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及时有效的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持续的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开展一项经济活动前,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监管系统内部,形成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预算进行有效的分配,对相关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组织和协调,完成医院整体的预算目标,使得医院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完善。
(四)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信息化的建设为医院提供快捷、安全的成本核算系统。在医院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中,医院的管理费用率,资金成本使用效率和药品及医用耗材使用效率都能够被成本核算所采集,从而对这些效率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及时改善。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医用成本,若采取成本核算,保证成本可控就能够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成本效益,让更多的资金都投入到医疗设备和服务中。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医院的成本,与医护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薪酬相结合,提高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节省医院的营运成本,为医院提供良好的竞争优势。
(五)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的程度,保证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会计基础工作、资产、资金制度等。当医院财务状况面临风险时,其财务管理制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财物安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医院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风险;2.针对不能转移的风险,医院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其资金分配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医院的经济业务真实的反映于社会,对医院的业务起着监督和管理功能,确保医院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六)加强全面预算的控制
全面预算在医院中施行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水平。预算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的财务状况,编制预算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医院要根据经营成果和往年季度在药品使用编制适合医院的预算报表,领导在审批过程中要持严谨的态度,做到步步把关。通过预算管理,医院可以增强收集经济业务信息、分析和反馈能力。医院能够有根据、有计划的编制预算,在预算实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改善医院财务现状的有效措施。医院的管理者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有效预测医院的财务风险,可以对未发生的财务风险制定出相关防范措施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从而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冯静 单位:南京天伦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素梅.论医院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5(31)
篇6
近些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争取在公开市场上上市。但是相比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会面临更多的监督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风险。而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制造行业所占的比例较大。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多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同样如此。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多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制造业上市公司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构建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营运能力,强化财内部控制,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策略
财务风险是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对于任何一个经营者和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必不可免的,无论企业采取哪些措施都不可能完全规避财务风险,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其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念界定
风险一词由来已久,但人们对风险的定义却尚未统一,总体而言学术界对风险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主要是对未来事件结果的一种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第二,风险带来的损失是无法确定的,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风险主要是不利事件的集合,强调风险会带来必然的损失,但这类观点不认为风险是可以测量的。第三,风险是可能发生损害程度的大小,这类学者认为如果风险的损失在预期范围之内则不认为是风险,只有实际损失大于预期损失时,大于的偏差被认定为风险。第四,风险是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险构成要素一般由风险因素、事件以及结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风险因素是重要素间的基础和前提,风险事件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同时风险事件也是搭建风险要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将风险转化为现实。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时中的风险主要是指最后一种风险,即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财务风险种类划分
财务风险根据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多个种类,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根据财务风险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以及利率风险;其次,根据企业管理部门面临风险的表现可以分为战略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以及部门性财务风险;再次,根据风险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普通时期财务风险、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最后,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主要以资金运动过程分类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根据制造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财务风险主要特征
财务风险是财务与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客观性。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大多由一些无法控制和预料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客观的,直接导致财务风险也是客观的。国家经济、企业经营、市场价格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的风险,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决定了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只能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降低风险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第二,普遍性。市场经营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贯穿于资金运动的始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第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形式都是不确定的,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导致风险的复杂,人们不能完全掌控风险。第四,客观可度量性。尽管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依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采用数学或统计的观点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将风险量化。第五,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不确定,但人们依然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经济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和防范,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并不完全属于突发事件,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第六,损益的两面性。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和社会的进步,财务风险不再局限于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相反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抵御措施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力度。
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筹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司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强烈的偏好,带来的是高资产负债率,同时负债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流动负债偏高。我国对资本结构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当企业负债水平不超过一定限度时,其负债可以抵减一部分所得税,从而形成一种杠杆利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该项政策,当企业经营良好时可以加大负债比例从而降低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经营目标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得长期发展。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与该目标相背离,进行了一系列与经营目标不符的投资行为。根据以往经验和数据可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整体投资率仅为4.94%,但有些企业的投资率为19.28%,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等多种情况,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现状
从收益分配角度上来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股利支付率不高、缺乏连续性等问题,股利分配制度极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具有较大的权利,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随意更改股利分配方案,股利分配方法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致使二级市场上股价经常发生异常波动。其次,同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能会存在多个股利分配方案,在分配股利时没有科学的依据进行合理分配。最后,股东大会执行力较差,不能按时足额支付相应的股利,严重侵犯了股东们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主观上认为只要资金运用得当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开展财务活动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对上市公司极为重要,由于管理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导致风险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2.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体系。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体现着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措施,形成适合本企业的独具特色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我国会计制度发展较晚,体制上不太健全,尤其是制造业,多数企业是由粗放的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的,财务系统仍然滞留在核算阶段。电算化系统虽然在不断普及,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尚未形成,财务预警系统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在客观上导致上市公司在复杂的市场中缺乏财务方面的竞争优势。
3.资本结构失衡。资本结构是公司资本中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所占的比例。资本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本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公司运行,也是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是筹资决策失误,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其直接体现。上司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缺乏偿债能力,资金难以变现,直接引发财务危机。
(二)外部原因
1.历史因素。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只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我国上市公司有两种起步形式,一种是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另一种是民营企业上市。相比而言,由国有企业发展而来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制度上较为健全,但其财务活动受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缺乏适应性。而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的上市公司在初期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信誉。两种上市公司都存在相应的财务风险。
2.经济因素。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对上市公司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错综复杂,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上司公司的财务活动,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决定着企业是否有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税收、经济危机、国家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又直接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上要不断适应这些复杂的变化。
3.政治因素。社会政治环境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大环境。不同地区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意味着社会政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变化性,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冲突和摩擦,对经营范围较广的上市公司来说,这些冲突和摩擦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等将逐渐暴露出来,给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阻碍。
4.其他因素。公司一旦上市就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用,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股市有明显的冲击;科技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旦发生计算机崩溃、机密资料泄露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安全,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直接损失。
四、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风险的一种手段。财务危机的发生意味着企业中早已存在财务风险因素,但企业未能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企业损失。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考虑国家政策导向,保证经营方向符合宏观经济环境;其次应当审视所处行业发展状况,恰当评估该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再次应当考虑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如果市场较小则应扩充产品范围;最后结合本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风险预警,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二)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应当学会利用财务杠杆,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债务融资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的重点是筹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起点就是筹资风险的管理。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直接考验着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前提是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否则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不断增加。企业在债务性融资时应当注重还款期限的安排,做到适度负债。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成熟期的企业负债率可以适当提高,而发展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企业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在收益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资产负债比例,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
(三)提高营运能力
提高营运能力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首先,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当前上市公司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应当多了解审计知识,明确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上市公司应当恰当利用风险重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兼并、收购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重要形式,能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兼并、重组不是简单的生产和资本的相加,而是会计制度、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的融合,只有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生产范围相似的企业才有兼并和收购的价值,与企业的生产范围形成互补。当前的制造业依赖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机器的折旧、技术的更新、设备的互补性是制造业在兼并重组时应慎重考虑的因素。最后,企业应通过创新来提高营运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技术才能拉开与其他企业的差距,抢占市场资源,这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四)强化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的要求。内部控制只能做到风险防范,而不能化解和转嫁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和风险度量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内部控制只能影响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是企业采取对策的前提,也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防范企业在经营中常犯的错误,结合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组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制造业财务危机屡见不鲜,因此加大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是一种必然趋势。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多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同样如此。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多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制造业上市公司要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构建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作者:刘小慧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泮敏,曾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5(21):63-67,68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 核算风险
一、我国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核算中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核算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每个企业的财务核算都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据当今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来说,有很多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财务数据核算表与实际发生的财务核算表出现差异,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企业的经济危机。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企业核算管理不到位、企业财务费用报销程序不到位、财务资金管理章程不明确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主要是对企业的大小事务,尤其是企业财务的核算工作等进行相应的控制,是保障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却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全面性。
(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及财务核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控制,是避免或降低风险对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关键工作。但是,就当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来说,在控制力度上还有待增加,很多控制环节都出现一定的经济性问题。
二、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以上对当今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得知,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度不够,很多管理环节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质量,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应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应对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其原因,再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其次,要将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度进行完善。再次,应对企业财务岗位人员职责进行严格的落实,必须将工作任务明确到个人,避免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职责任务模糊的现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最后,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完善信息审核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各项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避免企业财务信息出现信息遗漏而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
制度是对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一种约束,一旦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的话,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工作的混乱,因此,应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都必须有相应的人员以及相应的核算数据作为主材,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财务核算的工作。其次,要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监控体系以及考核制度,监控体系主要是对企业投资、债务、现金、资产等方面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企业经营活动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
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极大,其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从以上的分析中得知,一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做的并不好,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首先,要结合财务核算工作以及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对企业的业务层面完善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业务实施的各个层面都能有效的规避和降低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通过相关部门来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其次,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层面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主要包括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同时也应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风险预测知识的培养,全面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财务预测能力,提高风险预测的效率,充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若能够建立较为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加以合理预测,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进行时时监控,便可以在企业遭遇风险时争取到充裕的处理时间,将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企业可以先建立风险管控小组,根据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行业特点,对企业潜在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计算和跟踪,在风险因子可能遭到触动时及时预警,并根据制定的风险预警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财务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仅从措施等硬性角度加强风险还不够,还应从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主观角度提高其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入手。企业可以于日常中加强财务风险宣传,讲解财务风险的危害,并使管理者与员工都认识到其自身工作与企业经济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关系,使其能够积极投身于风险防范之中,提升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并积极配合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管理和控制等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对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的分析,作者主要对现阶段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风险控制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任映霞.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
[2]张岩.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0.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篇9
关键词: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进程之中,矿产品价格震荡,地质行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借助前期资本积累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但是国内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历史尚短,一些单位在改制过程中经常因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而陷入危机。地质事业单位在多元化经营改革中逐渐扩展生存经营范围,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
一、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财务风险是地质事业单位经营风险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指的是单位在经营环节因为内外部环境不稳定,导致一系列财务活动产生的实际成果和预期成果之间出现差异的不确定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客观性,因为形成因素不确定,单位只能尽量利用决策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无法彻底消除风险;第二,普遍性,单位财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各个经营环节,在组织内部也是广泛存在的;第三,兼顾不确定性和可度量性,前者反映在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事件、概率和结果等方面,后者体现在单位可以利用概率知识、统计方法估计相应期望值,基于比较规避财务风险;第四,双重性,财务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利润空间越可观,这要求单位基于正确的定位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处于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之中,经济和市场、法律等环境都非常复杂,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较大。而且,外部环境通常是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变化容易使单位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根据地质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的实施,内部影响因素通常是可控的,需要依托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大财务风险管控力度。具体而言,地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第一,单位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覆盖范围大,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影响着预决算、支出控制以及绩效评价等。随着地质事业单位不断扩大发展规模,财务管理愈加复杂,无形中增大财务管理工作难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重要财务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增加风险。第二,处理效果不佳。当地质事业单位发生经营不善或者投资失误等情况时,资金周转失灵,威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难以进行正常的经营,也难以支付日常费用,可能面临财务危机,出现财务风险。对于这一因素,需要单位利用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执行效果,但当下的风险预警不够有力,可能滋生财务风险。第三,地质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习惯以利益为先,出现财务决策失误。同时,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和审计缺少有序性,单位财务考核不力,对相关人员缺少约束力,而且风险评估不到位也使得部分管理者忽视财务风险管理,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引发财务风险。
三、地质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只要地质事业单位存在经营行为,财务风险就客观存在,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还使得风险管理与控制存在复杂性,需要单位管理者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措施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尽量使其处于可控范围,努力达到预期目标。(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地质事业单位只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才能使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容应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降低财务风险。这主要包括: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提升核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各期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方便及时发现单位财务风险;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做到账实相符,预防出现现金管理及内部控制风险;完善投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投资可行性分析和投资审批流程,预防发生“拍脑袋”的冲动决策现象,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完善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制度,明确支出成本费用的标准以及审批流程,从单位业务源头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防范成本费用风险;完善考核分配制度,提升单位领导与普通人员的风险管理积极性,促进单位经营的合理增长,控制风险。(二)全面落实重要财务工作。第一,提高地质调查项目的盈利能力。地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很容易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影响,导致地质调查项目盈利不稳定,甚至一些项目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大,致使财务收支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单位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新型地质调查勘探技术,体现专业技术优势,从而拓宽经营领域,走向市场;注重科技成果,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转化,获取更稳定、更好的收益,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经营过程中更慎重地选择地质调查研究项目,基于单位资金和调查能力的角度确定合适项目,保障项目盈利能力更强,并且在项目运行中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第二,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地质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容易造成其经营能力低下,要重视解决应收账款回收问题,促使应收账款更高效地周转,及时淘汰不良客户,从而盘活资金存量,提升单位资金运营效率,使资金更加安全,预防坏账形成,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第三,坚持多渠道融资。地质事业单位的项目投入和设备设施投入等在不断增多,需要更多资金。而在进行体制改革之后,单位资金来源以企业融资为主,偿债能力较低,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单位要按照财务状况积极实施多元化筹资,例如发行债券、租赁、增股等,避免过度依赖短期借款,降低筹资风险。还可以开辟融资新渠道,最大限度降低资本成本,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单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预警是地质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实行事前识别和分析、判断、发出警报和提示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所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优化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地质事业单位的理财对象以现金及其流动为主,从短期发展看,单位能否维持经营并非完全由盈利与否来决定,还会受到现金是否足以支付各种费用的影响,要通过准确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提供财务预警信号,让经营者及早应对。同时,构建财务分析指标,形成长期预警体系。地质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等属于代表性指标,完善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有利于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对资本经营中的财务活动变动迹象进行跟踪、调查和监督,提前防范,大大降低风险。另外,地质事业单位的经营面临着投资、生产、销售等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并且要应对次贷危机对地质行业和各类矿产品价格造成的巨大冲击,涉及到利率和汇率、证券、矿产品价格变动等引发的财务风险,需要在发展环节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控制财务风险,例如使用期货、期权、远期契约等建立无风险投资组合,消除不确定因素,在某个合理区间锁定未来收益。(四)打造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在多元化经营中,地质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做出科学财务决策的关键在于及时获取完整的、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针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因为单位涉及较多业务板块,处理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很难保证相关财务信息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决策质量。所以,地质事业单位要善于依托ERP系统打造和采购、物流、仓储、生产、营销、投资、筹资等业务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使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更加便捷,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完整,据此制定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基于ERP系统完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单位财务人员从以往机械式的财务信息微观处理向财务风险信息宏观监控转变,使单位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得到有力保障。目前,很多地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都囊括了资金集中结算、集中化会计核算等,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间并不长,尚未整合单位资源进入ERP系统管理,对单位的财务信息流、物流信息流、行政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等缺少进一步的整合,所以也没有基于ERP系统实施对资产、供应商、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质事业单位要按照多元化经营快步打造分业务板块的ERP子系统,以此为基础全面建设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服务单位多元化决策,更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五)加强财务考核与风险评估。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绩效管理的重视度都不大,缺少成本意识和支出管理意识,降低了资金使用率。为了适应单位改制,地质事业单位开始越来越重视财务绩效管理,这意味着使用财务资金和绩效结果直接挂钩了,个人利益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效果评价也联系起来,增强成本意识和支出管理意识。而且财务绩效管理要求地质事业单位更充分地体现资金使用效益,鼓励通过收入的多元化盈利、筹资等途径优化资产结构,科学安排、使用闲置资金,实现财务利润创收,降低风险。同时,发挥好财务绩效考核的作用,不能只依靠对内部资金进行管理,还要体现审计监督的功能,加强对资源的整合,积极接受审计监督部门的监督与审查,做好财务情况评价工作,获得财务管理建议,尽可能减少财务舞弊、资源浪费等问题。注重审计,在提高地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同时形成全面的财务审核监督机制,有利于单位更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还可以整合外部资源,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外部审计和视察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总之,在市场经济时代,地质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为了解决好财务风险问题,单位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者都致力于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结合实际情况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想办法转变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立足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确保管理好每一个地质调查研究项目,以优化单位经营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稳定持续运行,最终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浩.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探讨[J].中国市场,2018(20).
[2]郭娟.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究[J].财经界,2020(10).
[3]宋毓琦.浅谈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进程中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2020(03).
[4]张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对策以地质勘探单位为例[J].市场观察,2019(06).
[5]高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0).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因素;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以及各种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而产生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
2.1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仅要解决自身内部问题,而且时刻要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当前企业财务风险面临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发展环境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外部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但它对于企业财务无风险分析以及提出防范措施具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由于这些因素是负责多变的,这就使企业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如通货膨胀、经济结果的调整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面对这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企业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调整内部的管理方式,调整投资结构,筹资方式,资金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等方式来适应企业外部的发展需要。
2.2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2.2.1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在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那么这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不注重财务风险的管理,那么他面临的潜藏的财务风险将会很大,从而会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而当企业管理层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则将会使本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降低,从而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2.2.2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也具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个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企业财务人员有着较高素时,企业在财务决策过程中的准确性就可以大大提高,使企业做出更合理的投资方案,筹资决策,更好的利用企业的资金,以及制定更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因此,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降低。反之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时,则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影响企业资金利用率,不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会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2.2.3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企业未对财务风险管理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企业组织架构单一,未形成合理的结构,这就导致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时过于片面,只有管理层作出,不能合理制衡。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各项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的收支管理混乱。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2.2.4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当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负担就会加重,进而将会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因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不断加大。当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偏低,企业严重依赖于流动负债,从而使得企业严重依赖于短期负债,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相反,当企业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时,则有利于企业降低资本成本,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降低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施:
3.1提高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当企业管理人员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时,将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更加注重多元化生产以及合理利用企业的资金。
3.2提高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人员财务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企业坏账风险,给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提供一定保障。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重要环节,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制定一系列制度,将企业坏账风险与财务人员的绩效挂钩,更能激励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注重,利于企业未来的运营发展。
3.3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企业应该对所有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将财务风险意识不断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使其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制衡机制,使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会制衡,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合理的制衡机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运营结构,更利于企业做出合理决策。第三,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如股票激励,绩效激励等。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留住人才,使员工更具责任心,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发展,从而也会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3.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对企业产品进行不断完善,丰富企业产品,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更有竞争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应做到不断对全体员工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相关培训;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使企业员工对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渴望;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引进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
- 下一篇:管理会计相关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