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篇1

关键词: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5日

一、引言

2016年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如李朝林、李明在城东街道西岙嘴村、紫皋村等租住多处出租房从事勾兑生产假冒伪劣食用油,涉案金额500余万元;方炳生在温岭市新河镇山园村自己租来的田地上,对其种植的广州菜心非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甲基异柳磷农药,后将该批蔬菜销售到台州市三和超市等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管为重”,构建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仅可以确保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而且可以有效防范和追溯农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切实提高台州市农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生产、消费和监管者提供可追溯的监督平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台州市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居浙江省前列。其中,沿海西兰花产业带是全国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出口基地,黄岩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是我国著名的果品基地,黄岩蜜橘、临海无核蜜橘、玉环文旦、仙居杨梅、温岭高橙、路桥枇杷等久负盛名。台州市已经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已有4个县(市、区)完成追溯示范县建设。

二、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台州市部分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开展交流和调研工作,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后发现,台州市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存在多头监管和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台州市林业局、卫生局、物价局、粮食局、海洋渔业局、质监局、农业局等七大职能部门拥有对市农产品监管的权利,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监管职能重叠交叉、职责模糊等问题。同时,台州市各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设置过多,部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造成检测资源的浪费。因经费划拨渠道不同,各检测部门利益分配不均匀,导致部分检测机构没人监管以及检测力度减小。由于检测机构定位差别巨大,有部分机构注重名誉,缺少相应职能,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监管。各检测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往往在联合执法时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执法效率低下。

(二)农业从业人员两极分化问题。台州市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他们虽然善于农业种植,但是计算机基础薄弱,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对电脑的操作及手机信息的录入。部分合作社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年龄偏轻,精通计算机和手机等的操作,但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农药、农耕具等不熟,使实际生产信息跟计算机录入信息不符,从而导致追溯系统信息不全或不符。

(三)各类追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数据源比较分散,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通过调查,目前台州市有以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和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1)浙江省由农业厅牵头成立浙江省农产品追溯系统网站对全省农产品安全进行监控和查询;(2)三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打造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而建立;(3)黄岩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项目;(4)天台县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项目;(5)仙居县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项目。

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建设项目相对比较独立,没有使用和共享同一数据库资源,有各自独立的数据源。同时,已建立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操作繁琐,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追溯代码需要逐一输入,在输入时容易造成错误,增长查询时间,导致查询效率不高。数据录入人员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才能操作,一线录入人员往往专于种植耕作,对手机电脑操作不擅长,容易造成输入错误问题。

三、建议

(一)成立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组。由台州市政府牵头专门组建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组,整合各相关部门精英力量,推进从台州市到各乡镇以及村庄的农产品监管体制建设,可有效避免多头管理。同时,建立健全谁分管谁负责的体制,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可有效避免利益链的产生,杜绝腐败滋生。开发建立线上查询系统,包括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两个端口,以便农户和消费者在其客户端输入和查询相关信息。并建立查询反馈系统,以便农户和消费者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各区县闲置检测设备,在每个区县下设置专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可供其他部门共同使用,出具统一格式的检测报告,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站和手机平台查询。

(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培训力度和支持力度。台州市政府应当增加对县、乡、村农户电脑操作和手机操作培训的财政支出,每年组织多次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培训讲座,让农户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台州市政府应出台地方性奖励政策来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积极性,鼓励农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添加农产品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名称和使用量,为日后更加精确的农产品检测提供相关依据。

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年轻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促使其在耕作过程中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并鼓励农户使用绿色种植技术,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精通法律政策的监管队伍。最后,通过政府工作平台和各类农业网站相关农产品的资料信息,建立透明公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便于农户和消费者了解相关农产品的详细资料。

(三)简化编码输入方式,使用同一信息平台,便于消费者参与监督。台州市政府统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门户网站(B2B或B2C),开放更多的端口给各区县、乡镇、村、街道以及各类农业合作社,增加农产品相关信息数据源的获取途径。同时,向相关部门开放后台数据,便于及时监管。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界面,尽量简化手工输入,采用二维码或者汉信码输入查询,提高农产品的查询效率,使台州市百姓随时随地用上放心农产品。同时,建立后台数据查错奖励机制,增强平台数据的准确度。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农港城是台州市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综合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现代农业城市综合体。市政府应以农港城为突破口,加大扶植力度,规定凡进出农港城的产品必须在市政府指定的平台可以查询到。同时,加强农港城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若发现城内销售的产品在追溯平台中查不到,监管部门应对销售该产品的商户加大惩罚力度,迫使其销售的产品在追溯平台中可查。最后,在增强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安全的同时也要增加消费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使消费者真正融入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当中,促进台州市菜篮子放心工程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McEntire J C.Pilot projects for improving product tracing along the food supply system [J].Institute of the Food Technologists,2012.8.

[2]Kondo,Naoshi.Automation on fruit and vegetable grading system and food traceability[J].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1.3.

[3]陈剑,刘守坎,何玲玲,项玉英.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

[4]阮建女,包宏进.应急处置诉求下的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4.8.

[5]李先雄.浅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5.6.

[6]南青卓玛.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2016.14.

[7]李海平.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6.8.

[8]张满林.零售环节蔬菜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

[9]郭娜.以超市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J].中国流通经济,2013.1.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基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0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够较快地落实生产者的责任,准确了解生产中投入品的使用等情况,非常符合当今农产品监管的要求,在国内外得到积极的探索和应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提出现代农业应该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建立起追溯管理信息平台[1]。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意义

追溯就是追本溯源,也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或源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可追溯性的概念定义为“通过登记的标识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2]。通过开展追溯,可以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加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从根本上能够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农业生产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恐慌。一是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起源是长久以来的生产模式决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仅从外包装来看根本无法判断出安全与否。如农药残留等这些问题都是隐形的,潜在地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而确实有企业、合作社是用良心做产品的,消费者却看不到。一旦有问题出现,则对整个产业造成损失;二是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无法对每个企业实行全程监管,分辨是守法企业还是不法企业,造成一定的不信任感。只有解决消费者和企业合作社之间、企业合作社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有效地减少问题产品,进而保障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

2宜君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工作情况

陕西省在2008年就开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建立,先后在太白、阎良、洛川、商州、宜君等地开展了试点示范,目前信息平台已经基本成熟,只要登录陕西省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就可以查询到追溯产品的信息。宜君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2008年在西村云阳果蔬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获取了一定的经验。2015年,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建成后,选取了4个基础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示范,目前平台运转基本稳定,生产记录上传正常,作为追溯企业只要点击登录,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将生产记录信息输入,并打印追溯条码。作为监管部门,可以输入账号密码对所管理企业的生产信息等情况进行查询监管,实现了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三方信息的共享。

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在基层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通过开展追溯试点,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农产品追溯目前仍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合作社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目前政府考虑到开展农产品追溯有利于进行监管,因此积极性较高,系统不断优化,在顶层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企业接受较为被动。

3.2基层企业、合作社信息化程度不高,生产档案不全,资料上报滞后

目前基层合作社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投入较大,但对生产记录档案管理相对滞后,各合作社的生产档案管理要求上也不尽相同,一些农户的生产记录过于简单,与追溯系统要求的生产记录有一定的差距,造成生产记录上传滞后。

3.3农产品追溯管理导致合作社生产成本增大,追溯产品市场信任度差,影响追溯工作的持续开展

实施农产品追溯企业需要较大的成本,首先是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进行档案的管理登记、上传和标识打印。其次在追溯过程中,消费者对追溯产品认知和信任度较低,追溯产品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3.4以农产品质量追溯为基础的农产品监管手段在基层仍处于探索阶段,监管覆盖面较小

需要进一步优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追溯作为监管手段之一,监管部门对企业上报记录的真实性仍需要在检查后才能核实,没有有效措施对企业进行追溯管理,衔接不到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规范。

4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思考

政府在农产品追溯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动摇,适当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是今后追溯工作的重要方面。开展农产品追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但是收益不能马上显示,因此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缺乏主动性, 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对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

如何既能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效的执行,规范企业生产,又能尽量少的增加生产成本,是推动追溯开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追溯平台已经能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可针对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合作社区别对待,但在可操作性上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个人认为如果将产地准出制度与追溯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扩大监管覆盖面,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开展追溯产品的知名度,保障优质优价才能使追溯得以持续。追溯产品通过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可靠优质,但目前大多追溯产品知名度不高,导致优质不优价,而有些企业生产操作不够规范,产品以次充好,影响追溯品牌发展。因此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提升追溯产品品牌知名度,保证追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优良,并能真正体现出优质优价。

参考文献

[1]刘新录.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途径[J].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5,(02).

篇3

1.1社会发展遗留问题多

(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农村务农的农民少而散,所生产的农产品比较分散,生产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由分散的农户提供。

(2)城镇居民利用周边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地来源复杂,有的是垃圾场、化工厂、污水沟附近等不宜农产品生产甚至有害场地,产地严重不符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由此可见,“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态势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履步维艰。

1.2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但乡镇及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尚未健全,村级追溯工作尚未启动。

1.3认识不深入,缺乏主动参与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主体,即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都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小散”农产品生产者更谈不上。特别是城镇周边的小散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赚取利润,在拆迁后的废墟上(垃圾场、化工场地)生产农产品,毫无意识场地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甚至使用速效化肥农药,快速生产农产品后未经任何检测就进行市场销售。部分消费者误认为,这类“小散”农产品是农民自己种植的,理应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完全扭曲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真正含义。曾有国内调查研究反映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很低,而支付意愿则更低。这直接导致农产品生产者都不愿意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因为参加追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而追溯后的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差异,最终导致利益相关主体缺乏主动参与性。

2加快“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

2.1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区县1镇1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体系,上下协调联动监管。目前,区县监管体系已建立,应着重建立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务站,充分利用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并与培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做好属地管辖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等相关工作。

2.2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

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做到农产品有“证”可出,确保农产品有溯可追。

(1)实施产地编码,建立源头数据库。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构,要对辖区内各乡镇、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地编码,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合的条形码标识规范。镇、村级追溯监管服务站做好辖区内的农产品相关编码的登记工作,全程监督生产者规范使用条形编码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库的真实性。

(2)建立数字档案,掌控生产全过程。按产地编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按照生产标准和规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农事信息。

(3)狠抓质量检测,实行追溯制度。利用镇、村所属地检测室对每一批次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档案。

(4)严控流通环节,不留死角。严格控制收购者如实记录农产品产地、生产者及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进入批发市场时并按规定逐一登记、标识,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有“证”可入。对于辖区内收购、辖区外销售的农产品,在出境之前及时登记并发放产地信息标识码,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

2.3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

相关利益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度和实施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大宣传,提升相关主体的认知水平,确保他们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利用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站,积极引导“小散”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严格实施追溯制度,有望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云网络服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方式的变革,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监管、追溯等多个领域已经跨入了信息化、物联网化管理时代,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纳入了全程可视可追溯化的信息系统管理范围。借助云网络服务技术的应用,许多平台的使用管理需求变得越来越要求更智能、健壮、简单、便捷,这对传统的IT运维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给运维人员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挑战。

长期以来,各类系统提供服务的典型模式是一套系统配置一台专用服务器与运营商网络线路。在这种模式下,随着网站、业务系统的用户访问量增加必须不断购置增加新的服务器硬件与更高的网络带宽资源,服务器与带宽资源投入的成本会随着业务的规模扩张不断攀升,同时设备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机房空间、电力供应、人员管理、时间成本也随之膨胀。单台服务器硬件的处理性能瓶颈无法实现突破,用户海量突发访问情况下会造成系统无法处理导致瘫痪,空闲时的性能无法加以利用,空耗电力与管理成本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同高校中的教务选课系统、铁路公司的网上购票系统,每年仅在特定时间内系统异常繁忙,无法满足用户访问要求,其余时间系统闲置,以至于投入的网络带宽与服务器资源严重浪费。一方面用户体验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费用投入过大造成业务系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在系统部署的问题上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可预计的访问量会呈数十倍的规模增加,如何避免类似业务系统的困境出现,已经成为研究如何支撑它持续成功推广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业务系统访问对象具有的变化性、分散性、不规律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网络服务平台的农业智能业务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策略解析实现用户就近访问,保障访问速度;采用弹性资源计算分配算法,实时调整分配的计算能力,将繁忙时段的访问负载分担到不同硬件中,将空闲时段的计算资源收回用于其他业务系统和服务计算中。

1研究背景与建设目标

作者所在单位负责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在2013年本项目完成上线调试和培训推广工作,平台转入正式运行状态。系统主要为各生产基地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采集收纳、加工生产、运输物流全部流程中提供数据采集记录、代码生成、各阶段数据追溯功能,农业监管部门负责检查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非生产基地之外的农产品将不被允许记录在案,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后扫描追溯码可以追溯到其全部生产环节、具体日期、生产基地、每个环节负责人等所有信息,最终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形成“无法追溯来源不得上市,上市农产品都可追溯”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系统规划设计之初,系统仅限于盐城部分地区试点使用,试点单位不超过30个,总使用人数100余个,使用并发数在30人左右,业务访问量小、并发数低,对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方面的压力并不大,所以政府采购部署了两台机普通架式服务器(一台前端web服务、一台后端数据库)在盐城农委机房,由于预算有限没有申请专线,与盐城农委的20Mb办公网络共享带宽使用。随着业务扩展,试点地区扩大,使用基地变多,业务访问量和并发数都变大,逐步出现一些线路利用率高、服务器资源耗尽、响应速度慢、卡顿和短暂无法上传数据问题,用户抱怨连连。在追求极致、快速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投诉对于一个实时交互的业务系统比较致命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建设方要求在不影响业务使用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改善用户体验,避免高延时和宕机服务停止的情况出现。本文就是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迁移工作为实例,进行相关工作研究和应用部署。

在接受平台优化需求后,服务团队在通过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商议讨论,决定将将原有部署在盐城的传统业务服务器实行虚拟化,将服务资源迁移至单位所在的云服务平台中。根据实际应用现场,将服务器采用P-V模式虚拟化,纳入到虚拟化计算池中,突破原有物理服务器内存和CPU计算能力限制,将计算池中的资源实现动态按需分配,最大程度满足峰值需求,在低峰期时计算资源收回。通过按照运营商IP地址段进行策略域名解析,充分利用云服务中心的多运营商线路确保用户能就近访问,在某一条线路出现意外中断或堵塞时触发更新解析,将用户流量引导至空闲网络线路中。提高业务可靠性,利用虚拟化平台的监控技术确保虚拟机所在物理硬件出现故障时候迅速漂移至其余可用物理服务器中。

本项目的云网络服务优化目标就是在不投人额外经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平台的整体迁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高峰期能正常运行、处理数据,按需分配节约计算性能,增强系统容灾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系统现状分析

前期调研中我们前往系统部署所在地,一线观察了生产基地数据上传、采集、防伪码追溯使用、后台监管的全过程;软件系统的架构、数据库部署方式、服务器运行状态、网络的利用率情况。随后与当地协助维护的工程师进行交流沟通,与该平台的使用者质监站与生产基地了解使用中的各类问题和反馈意见。最终将主要问题症状罗列如下:

第一、用户使用问题。当前系统()使用效率较高,在线人数峰值达到200人。使用体验不佳,其中速度慢、无响应、软件平台宕机反馈的问题出现次数较多,另外与部分农残仪接口数据不匹配,导致部分节点数据无法上传成功。

第二、业务系统托管机房环境问题。系统由于托管在盐城市农委的机房,该处机房属于早期建设,规划空间小,预留机柜空间不足设备堆积严重,无精密空调,服务器排气量高温度持续告警。综合布线系统杂乱,没有任何的标识标记,维护起来极度不便。

第三、网络带宽问题。在数据上传交互时候平均带宽占用每人50Kb,峰值时候需要带宽30Mb。本业务平台的出口网络只有一条,由盐城电信公司的20Mb带宽维持,一般情况下足够使用。但这条线路并未给予专线专用,还需要与当地农委的办公上网共享使用,极容易造成网络堵塞,造成外部访问速度慢延时高,电信出口一旦中断,没有冗余线路提供访问,会造成全部中断。

第四、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硬件资源问题。平台业务系统是通过政府采购的两台HP机架式中档服务器DL320,双核CPU内存为4GB,一台作为前台,一台作为数据库。前台利用率较高,而后台相对空闲,其中后台的空闲资源并不能释放出来给予前台支持。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使用高峰期时,前台服务器内存耗尽,响应速度缓慢。

第五、业务系统软件兼容性开发问题。由于使用的手持农残仪采购型号不一,每一款型号仪器都需要进行额外开发与平台对接后才可以上传数据,与平台对接的开发需要加快进度。

第六、业务系统安全性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为了方便技术人员远程调试,开发时候预留了远程桌面端口,密码强度低,防火墙策略不严格。业务系统内没有安装杀毒软件,仍旧使用的32位的windows2003属于已被淘汰的操作系统,在简单扫描后发现病毒数量不少,服务器上曾经出现过木马入侵痕迹和被利用作为跳板实施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

3云服务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

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经过与用户商议达成共识,在现有条件无法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最便捷的措施就是实现业务系统整体迁移“搬家”,将系统环境整体部署到单位所在的私有云网络服务中,在不追加投资购置硬件和改善机房条件的情况下,此方法的成本最低,改善效果最佳。同时明确了云服务方案部署实施的几个原则:

一、避免长时间中断,一次性到位,使得用户在迁移过程中无感知。

二、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三、加固平台安全,完善备案资料,避免造成非技术因素导致的中断。

四、保证数据完整性,迁移前后数据一致。

3.2部署方案

在此原则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云网络服务部署设计方案如下:

一、基础平台准备。在迁移前提前准备好“新家”,把业务平台所需的虚拟化服务器首先搭建完成。针对现有服务器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网站搬家后将搭建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提供弹性性能分配机制,在网站繁忙时候提供所有资源128G内存64核CPU处理能力,在网站空闲时将资源回收设置为8G内存3核CPU,如图1所示。

二、多运营商线路与域名策略解析准备。针对现有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将在网站搬家后得到解决,充分利用单位高带宽网络、多运营商冗余线路优势提供对外访问。所有用户将通过互联网访问云网络服务平台,不会感觉到服务差异。同时申请新公网IP地址,其中移动、联通、电信各一个,利用域名平台提供的DNS服务进行策略解析对外,根据用户所在网络情况来指定最佳网络IP就近接人,如图2所示。

三、业务系统安全加固准备。部署前端网页防火墙设备,采用反向技术进行多域名对公网IP地址,节约地址资源,如图3所示。在搬家后关闭所有对外远程端口、提升密码强度、指定严格访问IP及操作控制权限、运行64位windows2008操作系统版本。使用平台自带的趋势防病毒底层杀毒软件和服务漏洞补丁修复系统,不需要安装服务器中再安装杀毒或补丁修复软件等浪费性能资源。

四、备案信息变更准备。由于前期备案在本省其他城市运营商注册,在变更过程中涉及系统平台主体更换、域名证书重新生成等具体事项。需要在搬家前将域名注册账户进行过户,变更域名证书所有权,在云服务平台所在地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进行备案成功后,随后在盐城市电信公司取消备案。该步骤将需要在正式迁移前完成,备案必须在工作日,且要考虑预留三天左右的时间待备案流程结束,否则会造成未备案或备案主体不正确被封闭80端口无法使用。

五、系统平台及数据迁移准备。迁移整体计划采用“软搬家”方式,将网站软件、后台数据、域名迁移到云服务网络中。首先将前台软件部署到虚拟服务器中,最重要的是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迁移。因为涉及到后台数据量约有200 GB,方案中是采用夜间暂停前台数据读写操作,后台一次性拷贝至新数据库中。在数据备份完成后立即开启云服务平台中的前台服务,再进行正常的业务读写操作,正式迁移到云服务平台中对外提供服务。

篇5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保持较高合格率,连续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工作中,江苏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中,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在江苏省日常监管、风险预警、执法查处和追溯管理等四个方面得到充分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监管

近年来,江苏省下移监管重心,强化属地监管,扎实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

加强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村村配备协管员。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34亿元,扶持乡镇添置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等设备。目前全省共有监管员5304名,村级协管员1.6万名,每镇都配有2套以上检测仪器,为日常监管提供保障。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得怎么样”等几大问题,制定全省基层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业绩考核”(三定一考核)的网格化监管模式。

创新监管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注重顶层设计,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配套开发移动监管APP,实时上传监管记录,促进各项监管措施落地生根。

目前,全省13个市、86个县(市、区)和963个乡镇已纳入系统运行,建立监管对象电子信息2.4万条,2015年上传督查巡查记录5.5万条、速测筛查记录11.6万条、宣传培训记录4200多条,产品速测记录65.7万批次。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风险管控中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提升全省农产品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目前全省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已有80%通过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检测人员达700多人。2015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共定量抽检各类农产品8万批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江苏省加强检测数据资源共享,强化检测结果应用。引入GIS和云计算技术,加强对省市县三级各类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警研判。已基本实现了抽样信息PDA现场完成、采样点位GPS信息自动采集、各级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检测结果自动判定,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不同地区的产品质量状况的自动分析,为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领域

2015年,江苏省把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重要内容,要求安全县率先推进执法监管智慧化。

系统功能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为重点,主要包括投诉举报和督办管理、日常检查管理、质量监督抽查、案件管理等模块,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通过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打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信息孤岛”,强化信用监管,解决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性检查”“人情监管”和“执法扰民”等问题,大幅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效能。同时,江苏省加快“农资溯源网”试点应用,在全省6个县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追溯试点工作,依托“农资溯源网”,选择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和乡镇经销商作为试点单位,配备用户追溯终端,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电子档案,有效解决农业投入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在追溯管理中

统一追溯管理标准。江苏省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规范采集信息段、时间和追溯标识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化水平。

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38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45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Zones in Wuhan City

XU Jian-wu,L?B Jian-ping,HUANG Can,WU Guo-shun,HUANG Wei, LI Hong-ping

(Wuhan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Center,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figured ou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an city,through making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those zones created by Wuhan’s six new urban districts. Summarized the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reate the status quo;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zone,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safety zones;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工作所涉及的问题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是抓基层、抓源头、保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武汉市6个新城区(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汉南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以摸清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现状

1.1 属地管理责任更加明晰

从2015年开始,江夏区和蔡甸区、黄陂区分别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从2016年开始,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开展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农业部已授予江夏区为全国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省农业厅对蔡甸区和黄陂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进行了核查和评估;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全面启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

各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同时,各区政府与街(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区农业部门与农业企业、企业法人与企业内部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强化责任和措施。

1.2 监管检测体系日趋完善

为尽快适应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建立了“监管执法以区为主,市级监督统筹,街(镇)协助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体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评估、监督抽检、执法监测等预警制度。

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级农检中心1家,区级农检中心6家,街(镇)农检站72家,农业企业自检室110个以上,市级以定量检测为主,区级以定性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街(镇)和企业自检室主要实施定性快速检测。同时,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基层化、纵深化,全市6个新城区的72个涉农街(镇)全面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有鲜活农产品生a的村(社区)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填补了该市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空白,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人员负责、有机构履职、有能力干事,正是源于这种全方位的打造,2016年,在农业部四次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检中,该市产地农产品综合合格率达99.2%。

1.3 标准品牌建设稳步推进

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武汉市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先建后补的政策,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10.7万hm2,其中蔬菜标准化基地6.0万hm2,水产标准化基地4.7万hm2,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94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达75%以上。将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作为安全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全市已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食品342个、有机食品1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7个。

1.4 质量追溯系统提档升级

在总结前几年探索建立的生猪屠宰场肉品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加快构建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种养殖及屠宰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截至目前,全市有113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和9家A类生猪屠宰场的肉品质量安全已纳入追溯系统,追溯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升级改造和实施阶段。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及使用档案、田间生产档案、质量检测档案,并带追溯二维码随货同行销售,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5 农业监管执法纵深开展

各区依法加强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管理,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农业监管执法全市覆盖,按照“属地管理、依法有效、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原则,全面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畜禽屠宰、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农药打假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加大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专项检查力度;二是农业监管执法全行覆盖,全面开展了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情、渔船及渔港、农机安全等监管执法活动,确保执法“零容忍”,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农业监管执法全时覆盖,改变过去突击和季节性检查的做法,推行了日常例行督察、专项整治、节假日期间24小时值守以及突发事件随时处理的监管模式。2016年,全市各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 796人次,检查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经销门店和屠宰场、生鲜乳收购站8 692家次,立案查处90多起。

1.6 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

市、区两级加大了检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检验能力,实现了由主要依靠市级检测向市、区、街(镇)、企业四级联动检测转变;由定性检测向定性、定量检测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蔬菜品种检测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全方位检测转变;由单一的蔬菜农残检测向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地环境多层次检测转变。全市街(镇)农产品|量安全监管站和部分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建有检测室,配有检测人员和快速检测设备,实现了监测区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2016年全市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27 65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99.6%。

2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监测中时有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发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有的种植户没有按照规定标准使用农药,盲目或超量、超范围使用农药,或使用农药后不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从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2 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只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关心、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共识尚未真正形成,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

2.3 农业生产经营高度分散

由于“小而散”的一家一户种植养殖仍占比较大,且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生产环节多、链条长,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难度大。

2.4 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监管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去只注重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存在收购、贮藏、运输环节监管盲区,加上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流动性强,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2.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覆盖面有待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追溯成本高,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即使政府部门前期有政策扶持,企业对追溯系统的投入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时间不长,还有些规模企业没有覆盖到。

3 武汉市农产品安全区创建完善之对策

3.1 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验检测等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引进、培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充实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来。

3.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查处力度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大案要案的查处,公开曝光一批违法单位和个人。加强农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加强农业生产用药执法检查,检查农产品生产记录和自检制度落实情况,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 抓好监督监测,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公共机构及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检机构检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区、乡(街、镇)、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网络;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检测,增加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监测频次。

3.4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对农业“三品一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证后监督和标志使用管理,抓好年检、复查换证、续展等工作;开展“三品一标”产品推介,加大宣传展示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用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3.5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制(修)订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的质量安全管控,在标准化生产当中,要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重点推广性诱剂、杀虫灯、生物导弹、生物制剂、黄色粘虫板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6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健全完善票证、台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纸质追溯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二维码技术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对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扩大覆盖面,逐步将全市规模生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A类生猪屠宰厂(场)、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和“三品一标”企业全面实行可追溯管理。

3.7 探索农产品产、收、贮、运、宰环节监管机制

全面实行以“四有”(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检测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标准为门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监管无缝衔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采收、购买、贮存、运输、销售台账制度;全面开展产、购、贮、运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检工作;督促落实屠宰厂(场)“瘦肉精”自检和“瘦肉精”检测与屠宰检疫同步等制度,强化巡查抽检,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动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

3.8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公共媒体等各种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教育,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分类分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提高监管、执法、检测人员的履职能力,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耀明.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和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0(19):1-4.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 系统设计 功能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系统功能目标

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是以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为核心,为推进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宣传推广特色、优势农产品;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单位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意识,同时提升政府部门的全局监管能力。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目标是为政府、农产品的生产者以及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提品追溯服务。

1.2开发初期的主要工作

系统在开发初期主要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将农产品从种植、栽培、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标准化、信息化,建立合理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农产品市场形成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二是构建详细完整的田间种植数据采集数据库。三是通过建立形成产品二维码信息,设计各阶段的数据库,这样既可以规范生产,又能为消费者提供详实的质量追溯信息,达到对农产品长效跟踪。四是建立涉农企业、个体数据库,农产品追溯码数据库、农产品数据库等数据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流程化、网络化管理。

2系统总体设计

2.1基本思路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农产品条码标签作为主线,针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并通过二维条码技术的嵌入加强透明度、实现追溯信息的共享。系统要求农业部门内部网络体系完善,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企业利用前端数据采集软件,指导督促统一记录格式,规范建立生产档案。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服务,为农业管理部门部门提供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

2.2系统结构

任何软件或者系统的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硬件环境的支持,否则其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具体而言,它包括服务器端的硬件以及客户端的硬件要求。网络拓扑主要就是对服务器端的硬件进行组织的形式,如数据库的部署、网络的连通、防火墙的部署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一个分布式的系统,这一部分的设计尤其重要。在本系统中,整个网络架构包括数据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以及提供给用户的接口等几个部分,具体的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体系结构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各种不同的角色依照系统分配的角色定位对其的功能和资源进行访问。考虑到不同角色使用的浏览器的不同,系统对各种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浏览器的界面效果进行了统一,并且充分考虑了系统的使用方便性。

2.3二维码设计管理

产品追溯系统在农产品装箱、打包出售前使用,针对包装规范的产品。追溯标签可由农业部门统一格式,并对优质生产企业统一发放,

消费者通过二维码进行产品追溯查询,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消费者进入查询界面,扫描产品二维码码,系统后台对产品追溯码在信息处理平台进行解码算法,算法结果在业务处理平台进行分段查询农产品信息。在数据库找到匹配信息,数据库返回信息列表,在列表中找到匹配信息,在查询界面显示数据结果。

二维码追溯系统主要功能:①验证农产品的真伪;②获得农产品信息:通过二维码扫描得知农产品生产日期和时间,农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地、生产设施、质检情况。③二维码的生成:由合作社、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事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在产品批次生产后抽取关联数据形成二维码。

3系统软件设计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开发选择J2EE技术体系,采用MVC(模型一视窗一控制)模式开发,将J2EE技术整体构建在JAVA技术之上,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Web项目中的变化并提高产品专业化水平,引入了当前先进的Struts技术框架,并在数据持久层引入了数据访问对象技术(DAO)。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功能分析及面向组件的分层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对系统软件的总体功能进行设计开发。

4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与公众健康相关,而且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种植业农产品为质量控制和追溯对象,采用二维码技术、多平台溯源、J2EE技术体系以及、Struts框架等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设计,建立了多层次、多角色的质量安全控制追溯体系。以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信息的跟踪溯源,满足了人们“明白消费、放心消费”的基本需求,也能为政府动态监管、企业构筑质量控制信息平台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达到了质量可查询、产品可溯源、事故可预警的示范目的。本研究对其他农产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余华,吴振华.农产品追溯码的编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801-4806.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我县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理顺监管体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牵头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顺畅运转的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实施时间和范围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我县城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全部实行以入市进场检测、质量追溯和违规处罚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

2010年12月31日前,所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均实行市场准入。具体准入内容和实行时间由县政府根据我县实际规定。

三、准入品种和检测项目

蔬菜类: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绿叶菜类、豆类六大类。包括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生菜、菜心、芹菜、蕹菜、菜豆、豇豆17种蔬菜。检测项目为农药残留。

水果类:苹果、梨、枣、桃、香蕉、葡萄、柑橘类品种。检测项目为农药残留。

畜产品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检测项目:猪肉检测项目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磺胺二甲嘧啶;鸡肉检测项目为磺胺二甲嘧啶、乙烯雌酚、土霉素;牛羊肉检测项目为磺胺二甲嘧啶。

水产品类:鲜活鱼类、虾、蟹、贝类、中华鳖。检测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咹类代谢物。

四、监管部门职责

农业局:负责蔬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监管,蔬菜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质量追溯工作;负责蔬菜产品质量监测业务培训、业务指导;负责检测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负责农业投入品及蔬菜安全监管工作;负责不合格蔬菜产品的查封和扣押;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标志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督员业务培训;负责产地编码或生产者信息IC卡编制、发放和管理使用工作。畜牧局:负责畜产品、水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监管,畜产品、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追溯工作;负责畜产品、水产品质量监测业务培训、业务指导;负责检测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负责不合格畜产品、水产品的查封和扣押;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水产品标识、标志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督员业务培训;负责产地编码或生产者信息IC卡编制、发放和管理使用工作。林业局:负责果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监管,果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追溯工作;负责果品质量监测业务培训、业务指导;负责检测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负责不合格果品的查封和扣押;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标识、标志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督员业务培训;负责产地编码或生产者信息IC卡编制、发放和管理使用工作。工商局:负责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责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监督员管理工作;负责不合格农产品销毁和对不法经营者的处理处罚工作,配合农业、畜牧、林业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追溯等有关工作。商务局:配合农业、畜牧、林业、工商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追溯等有关工作;负责肉类产品定点屠宰日常监管工作。卫生局:负责饭店、餐馆和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机关食堂、送餐中心等集体配餐、用餐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工作的落实。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体系

1、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凡是被列入市场准入的农产品经营主体单位,都应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凡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也不得转销其他市场或者其他经营者,并依法向农业、畜牧、林业等相关部门报告。

2、农产品流出登记备案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产品销售证明单,详细记载产品质量状况、品种、数量及流向。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农产品,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包装上市的农产品,经营者应当在包装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等有关内容;不能包装的农产品,经营者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农产品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

3、农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销售者、超市和配送中心必须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标识,并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不能提供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盖章的检测报告复印件的,以及经查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饭店、餐馆和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机关食堂、送餐中心等集体配餐、用餐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和索票索证制度,不得采购检测不合格或者来路不明的农产品。

4、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制度:凡列入市场准入的各类市场,都要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员,其职责是负责本市场准入各项工作的落实;负责与监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并接受相关部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5、违规经营、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和优质农产品推介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在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对本市场内违规经营者和农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公示,并向消费者推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种以及诚信经营者名单或摊位号。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公示的,由农业、畜牧、林业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农业、畜牧、林业部门依照相应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6、主动召回和退市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或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或销售的农产品质量负责,发现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主动召回农产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并向农业、畜牧、林业等相关部门和工商部门报告。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办公室通过对农产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抽查,对一年内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经营者,由工商部门依法取消农产品经营资格,退出农产品经营市场。

7、质量追溯制度:农业、畜牧、林业部门根据质量检测信息和生产者、经营者个人信息,对不合格农产品实行质量追溯。对本地农产品,农业、畜牧、林业部门直接追溯到基地和农户;对外埠农产品,由农业、畜牧、林业部门以信函形式告知当地主管部门,及时索要追溯结果,并对下批次产品重点跟踪检测。

8、入市直通车制度: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农产品可以免检直接进入市场销售。(1)在认证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凭认证标识和标志;(2)经法定检测机构检验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同一批次农产品,凭有效合格证明;(3)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产地生产的农产品,凭产地证明和销售合同;(4)农产品批发市场送销的农产品,凭市场主办单位出具的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5)其他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凭县级农业、畜牧、林业部门或者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出具的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6)实行定点屠宰并取得检疫合格标志的猪肉,凭检疫标志和检疫合格证明。

9、考核奖惩制度:对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农业、林业、畜牧、工商等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公示的,应当及时查明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对遵规守法经营单位,由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办公室给予表彰奖励。

10、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或质量安全约定制度:生产基地和供货商都要与市场主办方签订质量安全承诺或质量安全约定书,生产基地和供货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生产高标准的优质农产品。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体系

1、加强领导。成立*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和各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主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各成员单位主管副职兼任。各监管部门都要明确专门领导和科(室)具体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相应专项经费,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办公室主要职责是:(1)制定全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协调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3)定期研究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4)编制农产品市场准入年度任务目标和经费预算。(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加大投入。县财政部门应将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实施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生产高标准的优质农产品。

篇9

关键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生产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建设

枸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自古受到世人推崇。宁夏作物枸杞原产地,在政策带动下,无论是面积、产量及产品质量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科研单位组织制定了枸杞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各枸杞基地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撑下,枸杞生产完全实现了无公害,部分达到了绿色食品甚至有机枸杞要求。

虽然质量标准执行提高了枸杞产品质量,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链”,各基地生产标准化技术执行不够彻底,种植不规范、不科学,生产中仍然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超标现象,导致枸杞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消费市场对枸杞产品质量仍存有疑惑感、不信任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2009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比以前的《食品卫生法》,将食品生产安全由过去的分段监管体制、命令控制模式,提高到现在的全程监管体制、预防风险模式的高度,总体趋势是在逐步提高产品等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机制建设步伐。为了充分保证居民消费枸杞安全的需要,加强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是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保证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无论根据哪种产品质量标准,决定枸杞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全程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及管理技术、规范田间生产档案记录、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建立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枸杞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制度,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枸杞生产方式变革,提高枸杞种植者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农业部2003年组织开发设计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有着积极作用。该系统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依据,以规范化数字档案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专题网站为载体,集中展示了全国优质农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认知途径、提供合作渠道。这套系统能够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无公害农产品方面的综合服务。一是利用这套系统,消费者输入产品的编码后可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和照片,清楚地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情况、生产企业的情况、产地土壤水质等环境情况,以及每一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情况,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可以追溯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对于枸杞种植生产单位或企业来说,利用这套系统可以方便、系统、规范地记录和管理无公害枸杞生产全过程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田间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确保枸杞产品安全。

无公害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引进建立,不但保证枸杞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为无公害枸杞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技术平台;而且对于从事绿色有机枸杞生产单位或企业,可借鉴该质量追溯系统,自行开发、设计绿色、有机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为进一步规范枸杞质量追溯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二、规范枸杞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枸杞生产、管理单位或企业要在严格遵循枸杞标准化技术规程,并组织枸杞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要求、枸杞产品质量认证要求,组织制定科学、可行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保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正常运行。一是在已培育的优质枸杞品牌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制定适合品牌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规范,包括从品种选育、种植、产品销售、枸杞产品质量反馈等全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二是组织制定品牌枸杞生产产品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细则。三是制定品牌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四是制定可追溯品牌枸杞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

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为保证体系运行高效有序,须配置计算机、打印机及相应的配套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所有体系运行的微机系统以宽带联接、局域网的信息管理方式,以利于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运行快捷、有序。应合理配置应用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一是对引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软件和基本数据库适时升级、更新,并设立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将生产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输入软件系统管理的IC卡中。二是加强对枸杞种植环节控制、监督,尤其是关键环节枸杞生产管理、采摘筛选、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三是枸杞采摘后,按照每一个地号的每个枸杞种植户为一个最小单元,按区域对其分别包装并打印标签,或者喷码标示,上市销售的枸杞及其产品均实行带码销售。枸杞包装采用带有喷码或射频进行标记,采用小型耐用(以不超过20mm×20mm为宜)、不易脱落的优质无毒副作用的塑料标识。所有枸杞生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均及时输入微机系统管理,用户或消费者只要依据所购枸杞商品的条码标示,即可在制定的信息设施系统中获取枸杞产品的各种详细信息,使得相关信息具有较好的可追溯性。

四、扩大技术宣传推广

生产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号召广大种植者及生产管理者参与到现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中,突出发挥各示范生产区功能及示范带动作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播枸杞种植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知识和管理经验,监督基地质量追溯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执行情况,保证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推广,充分保证枸杞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姜文胜,李建国,李军.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44-345.

[2]本刊编辑部.食品安全的保障之道[J].中国农村科技,2009(6):36-37.

篇10

当前,我国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规范性约束有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的责任重大。农业部将通过着力推行全程管控,深入开展食物食品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积极开展农产品独特品质形成机理、污染物阻控消除、农产品品质营养保持与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关键点及配套管控技术研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最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2016年前三个季度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执法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化生产、全程绿色防控、“三品一标”、风险评估、科学研究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个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整治和督导巡查,实施严格的监督抽查制度;还将做好监测评估预警与应急处置、加强科学研究与科普培训。

农业部将积极构建四个长效性机制:首先要抓好追溯体系建设;抓好质量安全县创建;着力完善基层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标准化生产与“三品一标”推进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执法应急处置体系;抓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相配套的农药、兽药、屠宰等法规制度的制修订。

消费日益追求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食品,源头入手、全程控制和质量可追溯,是未来农产品食品发展的新趋势;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是未来农产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