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
压疮(Pressure Ulce)指的是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长久的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供应不足,组织发生坏死并溃烂,治疗难度大[1]。人体部位受到压迫的时间长,由于重力、摩擦力或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受到压迫部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缺血,皮肤受损导致压疮的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全身性营养不良患者中,其中瘫痪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疾病病人中发病率较高。目前,精细而复杂的手术增加,延长了手术时间,造成压疮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笔者对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旨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行预防性护理;其中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2.6±12.6)周岁;手术时间在5h~8h,平均(4.5±0.8)h。对照组48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女性23例,男性25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1.8±11.9)周岁;手术时间在4h~7h,平均(4.3±0.9)h。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视评估: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根据其身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含患者的机体情况、心里状态、营养状态、摆放、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预估手术时间等,对可能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按照危险因素计分法对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向家属交待清楚,以防止发生医疗纠纷。②手术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登记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状况,对有问题发生的皮肤状况要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记录,术中的观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记录均应该存档。③帮助患者取正确手术:手术床上的床单需保持平整、无异物、干燥整洁,可有效防止皮肤受到摩擦力。术中将肢体进行功能位的摆放,固定带松紧适宜,标准为固定后可以插入四指,且固定带内侧需进行衬垫。对受压部位有骨凸时需特别保护以降低压疮的发生。④术中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行动态监测,术中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循环血液颜色、皮肤张力和弹性等进行密切的关注,若发现出现改变应及时进行纠正,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在医生及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仪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低温导致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继发压疮。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现状进行交接班,尽量减少或防止术中受到压迫的部位继续受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压疮分期进行比较,并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检验。
1.4统计学处理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s)表示,P
2结果
干预组急性压疮发生2例,均为Ⅰ期;对照组急性压疮发生8例,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P
3讨论
术中压疮指的是在行手术治疗时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够翻身,因为手术摆放的原因,对局部皮肤产生的压力过大,加之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即会发生局部皮肤的红肿,水疱、硬结。压疮一般分为四个时期: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溃疡Ⅰ期、Ⅵ期溃疡Ⅱ期[3]。术中压疮的形成常以Ⅰ期为主,严重时也只达到Ⅱ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压疮发生后患者身心受损,心理处于消极状态,增加医疗费用,而国外某些地区的医疗保险已经将压疮划出保险范围。故临床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干预组急性压疮均为Ⅰ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室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急性压疮的发生,间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徐晓红,戴丽华.80岁以上病人手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809-810.
[3]欧洁梅,唐素琼,谭庆敏等.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26(17):202-203.
篇2
关键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有报道手术患者局部压力持续超过4h 将不可避兔发生压疮[3]。
1 术中引发急性压疮的相关因素
1.1生理因素
1.1.1年龄与性别 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 70 岁及以上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3 倍。
1.1.2体型因素 体型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影响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认为消瘦者较肥胖者压疮发生率高,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体重< 58 kg 皮下无组织保护,易发生压疮,而体型过度肥胖患者也易发生压疮及组织拉伤[4]。
1.2客观因素
1.2.1物理因素 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摩擦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手术时操作振动过大对受压部位有明显的摩擦力。剪切力:亦称切应力,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力。剪切力是导致压疮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手术:因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第4 位,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更易发生术中压疮。
1.2.2手术室特异性因素
1.2.2.1麻醉因素 由于物的阻滞作用, 受压组织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 血流变慢, 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 使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反应, 使患者皮肤组织缺氧, 无氧代谢物无法及时排除, 导致急性压疮的危险性增加[5]。
1.2.2.2 手术人员不良习惯 安置不当使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铺巾不平整打皱导致局部皮肤受力;血液、冲洗液或腰麻、硬膜外麻醉消毒液没有干透即平卧位使皮肤潮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细菌繁殖,皮肤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导管、电线放置不规范;手术人员随意压靠患者肢体等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
1.3患者个体因素
1.3.1特殊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神经组织能量供给不足,出现多种感觉减退甚至消失,这样的皮肤容易破溃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急性压疮且不易痊愈。同时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风湿性疾病,因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等均会增加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3.2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温度等由于神经压抑、焦虑恐惧、情绪打击而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诱发组织损伤[6],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越易发生压疮。
2护理对策
2.1术前充分评估 在术前1d,利用术前访视采用Waterlow 危险因素评估法进行压疮危险评分。Waterlow 评估表包括性别和年龄、体形、体重与身高、皮肤类型、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心血管及全身情况、营养缺乏及药物治疗,累计评分< 10 分为无危险, ≥10 分为有危险,其中10 分~14 分为轻度危险,15 分~19 分为高度危险, ≥20 分为极度危险。
2.2合理放置手术患者平卧时,足跟部和骶尾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疮,要在这两个部位放置厚薄适宜的海棉或棉垫,侧卧位时,两膝之间要放置棉垫,同时为避免由于下肢压力增加,脚踝部骨隆突处发生压疮,在脚踝处也要放置厚海绵垫,距腋下10cm 处放置腑枕,俯卧位时,要避免耳廓放置不当造成压疮,截石位时,要在骶尾部放置海绵垫,避免骶尾部脂肪层较薄而受压。
2.3 保护受压皮肤避免潮湿 术前根据手术摆放要求规范相似的摆放方法,将患者的前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皮肤擦拭凡士林使皮肤湿润柔软,保持皮肤的正常屏蔽功能。
2.4 改进护理器具 ①加厚手术床垫: 在手术床上垫1 层6cm 厚的减压海绵垫,大小与手术床一致,有利于防止手术床中后部1 个圆10 洞边缘对身高1. 75m 以上患者侧卧位时髂嵴的损伤,同时加厚手术床垫能分散重力,减轻接触面的压力。②应用新型垫: Defloor 等分析了泡沫样垫和胶冻样垫、聚合醚样垫、聚烷样垫后,认为聚合醚样垫和聚烷样垫对减压作用较小,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但没有一种垫能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3结论
术中压疮防治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术中护理难点。正确认识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 选择正确的护理措施, 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 减少术中压疮的产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积极预防积极处理可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柳青, 郑艳花, 莫慧珠, 等.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河北医学, 2011, 17(4): 519-520.
[2] 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782282.
[3] 陈蕾, 张育森, 蔡坤和.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0, 17(6A): 32-33.
[4]房民,段姚尧,杨学谨,等. 压疮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 4) : 359 - 360.
篇3
关键词:康惠尔泡沫敷贴;手术压疮;预防;效果
压疮(又名褥疮)在普外术后的患者中时常发生,特别是危重患者和意识不清的患者,而压疮进一步发展又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护理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何通过早期护理及计划护理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住院部手术患者50例实施常规护理以及新型护理方法,可以看出新型护理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住院部手术超过4h以上的手术患者50例,年龄25~76岁。病例入选标准:①精神正常;②选择性手术患者;③手术时间估计超过4~6h。排除标准:①糖尿病;②营养不良;③全身感染性疾病患;④局部皮肤已有破损。入选后按手术日期和单双号分为实验和常规护理组,实验组24例;常规护理组26例。两组术后均护理人员跟踪观察、评估3d,两组在年龄、疾病、营养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压疮预防方法
1.2.1材料 实验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拜尔坦泡沫敷料均由厂家独立包装,灭菌后使用。
对照组不用特殊材料,用普通的泡沫垫、硅胶垫、气垫圈等进行预防。
1.2.2护理方法 实验组:①术中取平卧位压疮的预防:采用透明贴和泡沫敷料对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部、枕部、肘部等部位进行压疮预防。②术中取俯卧位压疮的预防:采用透明贴和泡沫敷料,对额部.下颌部、髂前上棘、膝部、踝部、足背和前胸等部位进行压疮预防。③术中取侧卧位:采用透明贴和泡沫敷料,对髋部、膝外侧和面部进行压疮预防。
对照组:按一般常见预防措施.如泡沫垫、硅胶垫、气垫圈等根据不同手术与实验组相同部位进行压疮预防。
1.3压疮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 Braden风险评估法
1.4压疮分期评估方法 按2007年美国Npuapd压疮分期法对术后患者进行压疮分期评估。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19.0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检验,P
2结果
手术时间超过4h以上两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P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压疮护理材料的应用,有效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3讨论
手术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翻身,由于手术产生的对局部皮肤的压力,皮肤出现潮湿.硬结.水疱等。随着老龄患者的增加,疑难手术的开展,手术压疮发生的概率有增高的趋势,压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压疮的治疗费用是预防费用的3~4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增加护理工作的效率,节约治疗费用,有文献报道手术4~6 h后及术后1~3 d内最易发生压疮,因此有效地预防术中压疮发生是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现全国各大医院都在开展应用新型压疮护理方法来预防手术压疮的发生。
美国手术室注册护士协会1998年调查结果显示因手术引起的压疮在手术室安全隐患排第4位,时间长的大手术压疮发生率更高,所以护士应对术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进行干预。预防手术压疮是关键,实验组患者采用新型预防压疮材料康惠尔泡沫贴贴于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泡沫敷料具有独特双层结构。内层为3D发泡亲水性聚氨酯构成的软泡沫垫,可分解局部压力,三维结构可以吸收渗液维持一定的湿润度,外层为PU半透膜和水胶体粘贴很牢固,不易脱落,可以有效的降低组织剪切力和摩擦力,能够阻挡体液血液冲洗液等刺激性液体刺激皮肤,隔离潮湿及细菌进入,利于预防组织创伤发生。实验组24例有2例出现了局部皮肤发红,评为压疮Ⅰ期,压疮发生率8%,而常规护理组26例,因传统的方法容易使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刺激使软组织发生病变,有7例发生了Ⅰ期压疮,2例发生了Ⅱ期压疮,压疮发生率达34%。两组对比皮肤受压情况营养有统计学意义(P
4结论
新型护理方法术中使用康惠尔泡沫贴可以减少摩擦力,减少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吸收分泌物,分散局部压力,保护皮肤PH值维护适宜的温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术中压疮的发生与发展,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2]杜心平.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305-306.
[3]徐昌霞.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2,29(12A):38-39.
篇4
2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为很好的预防手术中压疮形成,我们分析了手术中易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有,局部因素、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和手术时的、年龄、营养不良、疾病等,我们采取术前对患者用Norton 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因人而异做好安置,保护好受压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皮肤保暖,供给营养、做到有效灌注和术后交接班等护理,有效降低的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外科手术;压疮;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76-02
压疮(Pressure Ulce)是机体某部过度受压时间较长,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的作用时,受压部位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性缺氧,而引起皮肤的损伤而形成。多见于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的人群中发生,其中以肢体瘫痪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近年来精细、复杂的手术增多,手术时间延长引起在手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增高。文献报道[1]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可发生的压疮, 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1%,而在手术患者中发生率则高达4.7%~66%,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现就手术中压疮易形成因素和护理对策概述如下。
1 压疮产生的机制
1.1 力学作用: 在手术中常见的力学作用有垂直压力(重力),剪切力、摩擦力。主要是垂直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局部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导致受压部位的组织缺血、缺氧。有资料表明,在70 mmHg压力下机体组织持续受压超过2 h 以上,就能造成组织不可逆的损害[2]。
1.2 皮肤抵抗力的降低: 手术中皮肤很易潮湿,因为手术中常发生血液、体液或冲洗液的溢出,术中患者易出汗等所致。当皮肤潮湿使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降低,导致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入侵,并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当因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氧、缺血时极易发生压疮[3]。
1.3 组织再灌注障碍: 当手术结束后,在手术中受压部位由缺血、缺氧状态突然转为快速血液再灌注,即导致组织的产生灌注受损,这时若受到挤压很容易发生压疮。
2 术中易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
2.1 局部因素:手术中可以使某局部受到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手术中以垂直压力是形成压疮为常见因素;另外床单褶皱不平整、留有渣屑等异物、搬动患者时操作不当,与患者皮肤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表皮的浅层细胞与基底细胞分离,继而发生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表皮坏死形成压疮。
2.2 麻醉因素:对平面以下的组织有阻滞作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引起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麻醉时患者感觉阈降低、反应迟钝,失去对身体某部位不适的感觉,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皮肤组织长期缺氧,组织中无氧代谢产物增加,促使压疮的形成[4]。
2.3 手术时间与手术不科学: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的时间也就越长,局部代谢受到障碍的时间也越长,手术时间长易形成疮压是显而易见的。手术不科学,这不仅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能增加受压部位的压力,尤其是未能避开骨凸部位使其直接受压,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极大。
2.4 潮湿:在手术中患者出汗,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液体外溢造成手术环境过度潮湿,在这样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发生软化,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障碍,导致抵抗力下降,当皮肤组织受压时更容易形成压疮。
2.5 年龄及营养状况:随年龄的增加,组织再生能力发生生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发生压疮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需引起重视。营养不良患者,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组织修复困难和皮下缺乏脂肪结缔组织保护,易形成压疮。
2.6 疾病:患有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风湿性疾病等患者手术时,患者因病处于缺氧状态,使组织代谢明显下降、修补组织所需的蛋白质不足,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等均可加重手术中受压部位缺氧、缺血程度,易在手术中发生压疮。
2.7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时,机体反应性地通过下丘脑大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等一系列内分泌调节,全身血流出现重新分布,使皮肤肌肉血流减少。另外应激反应时压力敏感性增高,很易发生压疮。外科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加之其他环境潮湿等诱发因素,导致压疮在手术中发生率很高。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就应去病房做好访视,了解即将手术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情,并行全面评估。我们采用修订的Norton 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5]。然后综合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循环、生理变化等分析基础上,制定预防护理计划。为避免术后发生压疮引起医疗护理纠纷,我们主动在术前将易发生压疮的风险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并要求配合做好预防措施。
3.2 安置好手术:术中尽可能将肢体安置于功能位,固定带不宜过紧,以固定后能插入四指为准,且固定带内要有衬垫[6]。选好垫是安置好手术的保障,有条件医院尽可能选Akton聚合物垫,该垫与人体组织相似,尤其是有独特的粘弹性成分能有效减低压力强度,减弱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伤害作用。若条件不具备也可选用海绵垫、胶冻样垫Akton聚气垫等。对受压部位有骨凸时需特别保护以降低压疮的发生。
3.3 保护好受压部位皮肤:术前可先试验一次,该手术要求摆放规范,画出手术时受压部位的范围,然后在画出的范围内的皮肤涂抹凡士林等滑润剂,在骨凸处、关节处再重点保护,如在骨凸处加软圈,在骨凸高处正好是软圈中心,即可降低压力,保持皮肤的正常屏蔽功能。对解除压力约30~40 min时,需观察皮肤是否已恢复正常,若已恢复正常,说明发红属皮肤正常保护性反应,若40min后发红持续不褪,则说明皮肤等软组织已有损伤,应重新做好皮肤保护,该部位绝不能再受压,同时可用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7],但一般不采取按摩,考虑按摩有可能加重局部损伤。
3.4 注意保暖:每当体温下降时,人体外周血管收缩,末梢循环不良,降低皮肤抵抗力,这时若皮肤受压,即可进一步使皮肤血流减少,缺氧加重易导致术中压疮的发生。因此,除手术特殊需要外,一般腋下皮温需保持在36.5℃~37℃。手术中保暖的方法有:可用温控垫、暖风保温;输血、输液都应加温(输液管外包裹热水袋等)后输入[8]。
3.5 注意营养保障组织有效灌注:一般手术消耗较大,应注意加强营养供给。巡视护士应注意出血量及血压的变化,建好有效的静脉通路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皮肤肌肉有效的组织灌注,改善受压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营养不良和脱水的患者由于皮肤失去活力、弹性减低,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皮下脂肪、肌肉、结缔组织的减少,使皮肤和骨骼之间的缓冲力减低增加压疮的易患性。加强营养可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这是一个需医护协作的问题[4,9]。
3.6 做好交接手续:术前术后与病房护士以及护士交班时,要按制度详细交接手术患者的皮肤相关情况,千万不能只作书面交接,一定要到床边实地查看皮肤情况,对有问题的皮肤要做好详细记录其状况。如发现解除压力后超过40min对手术中受压部位及承受部位皮肤仍发红,则表明软组织已有损伤,接班护士应采取热敷、红外线、避免继续受压等措施,再交班时要向接班护士作详细交代。
参考文献
[1] 贺继荣,李 毅. 手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J]. 天津护理,2007, 15(2): 120-122.
[2] 孙晶晶,张,张艳. 手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8): 1819-1820.
[3] Price MC, Whitney JD, King C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5, 32(1): 19-32.
[4] 刘波.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5): 1098-1099.
[5] 谢小燕,刘雪琴.两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手术患者中信度和效度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9-361.
[6] 费美霞. 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21): 2754-2755.
[7] 谢小燕,刘雪琴,周萍.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杂志,2008,25(1): 21-23.
篇5
关键词:手术;压疮;原因;措施
压疮是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局部产生伤变溃疡,多发生于骨突部位,其主要是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受到剪切力,压力,摩擦力等综合作用挤压局部血管,从而使血液流通障碍导致皮肤局部组织受损或坏死。由于手术中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因素限制,使皮肤持久受迫,在手术1-3天后的患者,很容易患得压疮。也因此手术患者成了压疮的一类高危人群。Schoonhoven L[1]报道,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高达4.7%~66%。国内的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2]。目前,压疮得病率已经成为衡量手术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于手术中压疮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笔者此篇就自身在为患者治疗的实践中总结分析了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对压疮有效的防范措施,其内容如下: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因素
1.1外界因素
1.1.1物理力学因素
压疮的产生一般是剪切力,压力,以及摩擦力的综合作用结果。据研究,长达4h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达1h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从而产生组织损伤[3]。手术病人因为手术的需要,不能活动失去了运动能力,必须长期保持一个有利手术操作的,这样就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外界的挤压力,另外若床单不平,有碎屑,搬动患者时用力拖拽,这就使皮肤受到骨头的剪切力,以及外界,皮肤,骨头三者相互的摩擦力,从而使皮肤局部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局部组织受损或坏死造成压疮。另外,由于手术中治疗方式的需要,比如手术中采用的固定器具,一般对皮肤都具有垂直压迫作用,尤其骨科疾病患者在做手术时使用的止血带,直接与肢体皮肤摩擦接触,更容易导致血液流通障碍,造成压疮。
1.1.2化学药物刺激
长时间受压的皮肤,到消毒液、血液、汗液、冲洗液等潮湿因素的刺激时,出现酸碱度改变,角质层破坏,导致皮肤组织损伤[4]。接受手术的病人,常会用到消毒液,生理盐水冲洗液,以及自身血液,汗液与皮肤直接接触,这些液体混合作用会改变皮肤的PH值,从而使皮肤细胞坏死,导致压疮。
1.1.3 手术时间和方式的限制
据有关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超过2.5个小时开始有压疮危险因素,手术超过4个小时,每过30分钟压疮便会增添33%。但是由于手术时间本身不可更改的限制,很容易就会造成压疮的产生。另外压疮得病的几率也和手术的方式有关,有报道[5]心脏、头颅、脊柱、血管手术者易发生术中压疮.这几个特殊部位的手术大多是采用侧卧位,侧卧位是导致压疮患病率较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外在手术中,体外循环灌注不足,输入低温保存的血液,采用冷的生理盐水冲洗,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外等等都是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1.1.4 手术麻醉
为减轻痛苦,患者术前均要进行麻醉。麻醉状态下的患者对外界毫无知觉,对受压迫部位无法及时感知作出回应,所以任由皮肤局部压迫也是造成压疮的一个危险因素。
1.1.5 护理不当
压疮已在手术病人中非常常见,可是有些陈旧的护理观念却没有改变。手术之前没有做压疮评估,术中没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因此护理环节的忽视也是造成手术病人压疮的一个关键因素。
1.2自身因素
1.2.1体重
患者的体重与压疮的受压程度成正比,当患者体重大于75kg时,局部皮肤压力明显增加[6],同时患者过度消瘦也容易使皮肤受压增强,过度消瘦的病人,含有脂肪少,受力时保护和缓冲作用较弱,容易使血管挤压,造成血液流通障碍,导致压疮。
1.2.2年龄
一般,随着年龄增大,手术病人越容易患压疮。因为年纪较大的手术病人,机体功能已经衰退,感知神经反应迟钝,往往是在皮肤受压迫很久一段时间才有察觉。另外年龄越大者,皮肤松弛粗糙,很容易产生摩擦,再加上本身血液循环能力减弱,所以年龄大者的手术病人更容易产生压疮。
防范措施
2.1外界因素防范措施
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根据治疗过程的方式评估可能出现压疮的部位,以及压疮发生的几率。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防范措施的准备,使用正确的,对于手术中受压部位皮肤给以金霉素眼膏涂抹保护,重要受力点压疮贴或是硅胶垫保护。在手术中暴露的部位要及时给予体温保持,如输血时不用低于体温温度的血液,清洗手术部位时不用冷的生理盐水等。手术过程中固定器具的使用,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产生摩擦,尤其骨科手术中的止血带等。手术时间要尽量控制,在能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时间。
2.2患者自我防范措施
多与手术患者沟通,给其讲解压疮产生的自身因素,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比如:皮肤局部有压迫感,感觉床单不平等,或者在被搬动的过程皮肤受到外力挤压摩擦,都要及时的反应告知相关人员,以便尽快解除受力。另外要加强自身营养,多补充对皮肤弹性好的物质,以增加自身保护和缓冲功能。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
对手术环节进行护理的人员进行手术中压疮产生因素等专业知识的教育,增强其对压疮的认识,培训防范措施的实践操作,严格控制手术患者病房的护理人员交接,制定相关奖罚制度,提高护理环节的质量,减少手术病人压疮的发生几率。
3.小结
压疮的产生率已经成为评价手术治疗质量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手术中对压疮产生的防范非常重要。由于手术过程的复杂和紧急性。对手术病人压疮的防护,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防范措施中所需物品的准备。及时有效的对手术中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
参考文献:
[1]Schoonhoven L,Defloor T,Gryrpdon MH.In 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due to surgery [J]. Clin Nuts,2002,11(4):479-487.
[2]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15.
[3]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手术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2-584.
[4]廖冰野,韦南茉,陈柳云,等.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2—74.
[5]李彩萍.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临床医学,20ll,
篇6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截石位手术; 压疮;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48
腹腔镜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疼痛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1]。截石位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该虽然可获得较佳的视野,但是在术后较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血压变化,下肢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而压疮是临床妇科女性患者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2]。本文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循证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发现其护理效果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现将有关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干预组患者年龄范15~78岁,平均(55.7±11.3)岁,手术部位包括输卵管12例、卵巢21例、子宫15例、宫外孕7例、其他1例,常规组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56.2±11.8)岁,手术部位包括输卵管8例、卵巢17例、子宫13例、宫外孕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皮肤潮湿:手术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然而消毒时多余的消毒液会顺着大腿根部向着骶骨尾部流去,并聚集在骶骨尾部,进而引起皮肤潮湿,从而发生压疮;(2)手术床压迫骶骨:手术操作期间手术床需要下摇90°,床垫下方的圆孔将压迫患者皮肤,从而引起压疮;(3)手术摆放: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期,实施全身麻醉,护理人员此时应将患者双腿放置在腿架上方,并用约束带固定,手术结束后,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若患者依旧处于截石,而患者常常对截石耐受性较差,进而引起患者骶部和臀部不断在手术床上摆动,表现为臀部、躁动,使得手术台和局部皮肤之间摩擦增加;(4)漏尿: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发生漏尿,尿液则流至骶部,导致对皮肤的刺激进一步增加,引起皮肤局部抵抗力降低;(5)举宫器应用不当:手术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获得较佳的手术视野,再应用举宫器期间,举宫器过度下压容易导致骶部压力升高。
1.2.2 护理措施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针对相关因素予以循症学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循证学支持:检索和查阅妇科腹腔镜截石手术后发生压疮的相关研究资料,应用循证学思维找出护理过程中可能的或潜在的引起压疮的护理问题,并结合科室现有技术以及设备制定相关护理措施。(2)维持皮肤清洁干燥:巡回护士在手术期间可在患者臀部和手术台的下折方放置吸湿性良好的治疗巾,以便吸收多余的消毒液,降低消毒液在皮肤处的蓄积,进而减轻消毒液对骶部皮肤造成的刺激。(3)选取适当的手术治疗床单:护理人员应尽量选取柔软、无硬度边缘的手术穿刺点,同时在手术床垫上置入含有棉质的床单,保持床单无折和整洁。(4)增加患者对截石的耐受度:患者在采取全身麻醉前,首先放置截石的脚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并询问患者是否舒适,是否存在不适感,在脚架上放置硅胶ㄠ垫,硅胶ㄠ垫能减轻对皮肤的受压程度,硅胶ㄠ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压性,手术过程能有效地减轻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减少对皮肤的伤害作用;同时模块化的结构易于的摆放与固定,减少了摆放时间与术中调节次数,并固定约束带,约束带可增加患者麻醉清醒后对截石的耐受度,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扭动。(5)防止漏尿: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期间,需根据其年龄、体形以及适当型号的导尿管予以导尿,在患者膀胱置入导尿管,并在气囊中输注入10 ml生理盐水,同时向外侧方将导尿管进行牵拉直至出现阻力,使得气囊对膀胱三角区造成有效压迫,进而预防由导尿管太细或者置入不当引起漏尿[3]。(6)强化术后巡视:巡回护士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举宫器对阴道造成的压迫,同时及时提醒助手,预防由长时间下压引起和骶部压力升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5例,比例为8.9%,常规组患者发生压疮12例,比例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80,P=0.0179)。
2.2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98.2%,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由于其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4]。临床上为获得更为直观的手术视野,患者在术中需要采取截石,然而研究发现截石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如下肢血栓、压疮、心率血压改变及神经损伤等。其中压疮是一种压力性的溃疡,目前临床学者认为导致压疮的主要因素为摩擦力、剪切力、压力和潮湿[5-6]。手术截石患者的骶尾部为常见的受压位置,也是发生压疮最为常见的部位,因骶尾部皮肤未有脂肪组织和肌肉的保护,多种刺激较易引起摩擦,造成皮肤松软、溃烂,此外为了获得标准的截石,患者多数时间内采用头低足高,手术床位置和自身重力将导致骶部压迫增加;临床过多的消毒液沿着大腿部根部以及会阴处流至骶部,同时在该处聚集,而手术床单未能吸收消毒液,使得骶部皮肤始终处于潮湿状态,上述原因互相交叉影响将引起压疮发生率的增高[7]。皮肤护理是临床妇科手术治疗患者基础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整体护理服务质量[8]。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循证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与常规护理服务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学思,赵婷婷,陈晓阳,等.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57-58.
[2]鲁海蜃,黄敏.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22):44-45.
[3]莫惠萍.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84-86.
[4]冯建萍,桂波,张萍,等.不同截石位改变速度及不同气腹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396-399.
[5]杨芝兰,滕树艳.宫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68-71.
[6]陈颖.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82-84.
[7]汪琳.美皮康贴膜用于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中压疮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2011,26(16):59-60.
篇7
关键词:医联体;合作护理;压疮高危人群
压疮(pressure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医保报销比例及覆盖范围低,疾病康复期的农村慢性病患者仍以居家照顾为主,患者及照顾者对压疮预防及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往往缺乏,以致患者出院后无法延续院内护理的质量,导致了压疮发生风险的增高[2~3]。我院自2010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新医改,与区级三甲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对护理工作实施技术帮扶及远程指导。本研究通过医联体合作护理,对辖区内出院后农村居家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防预护理措施,探讨实施医联体合作护理对农村居家压疮高危人群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办理出院手续时,NORTON评分<14分,符合压疮高危标准的农村居家护理的慢性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压疮高危患者男56例(年龄(74±4.5)岁),女24例(年龄(71±3.5)岁)。入选标准为:(1)具有可能形成压疮的基础病;(2)遵循压疮风险评估NORTON评分<14。入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按传统的出院后患者追访管理,进行常规电话追访,发放压疮预防手册、压疮风险评估表和翻身登记卡,每周进行电话追访指导,由卫生站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上门访视及宣教。
1.2.2实验组护理
(1)家庭访视宣教:患者出院后进行第一次的家庭访视,有卫生院网格护理组员与村卫生站护理组员共同参与,进行居家环境风险评估、照顾者专业知识宣教、患者心理护理,建立患者文字资料及影像资料相结合的居家护理档案。以后根据患者居家康复及整体身体综合情况确定上门访视间隔时间。
(2)建立护理微信群:由网格护理团队长组建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放压疮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对患者家属及照顾者进行宣教。
(3)利用医联体综合资源:卫生院网格护理人员做好与区级医院及卫生站护理人员的上下联动沟通。通过微信群等实施区级医院远程诊疗护理,通过图片传送、疑难应答等对高危患者、疑难患者进行远程指导,充分利用区级医院专业营养科、老年科、慢病专科及压疮治疗专科药物等良好资源,避免患者因压疮原因到区级医院排队诊疗,减轻患者诊疗费用,缓解区级医院的工作压力。
1.3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1.3.1评价方法
实施医疗体网格团队护理措施前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照顾者的压疮预防护理知识知晓率、规范照顾的行为改变,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系数和压疮发生率。
1.3.2评价工具
(1)自行设计《压疮预防照顾者基础知识知晓和规范行为调查表》;
(2)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表;
(3)压疮分期按照2014EPUAP/NPUAP国际分类系统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家属及照顾者对压疮预防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3讨论
目前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大多数病情稳定及慢性病农村老年患者需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5~7]。其中压疮高危人群受社区护士指导少、照顾者对压疮预防及护理知识缺乏、患者家属欠重视等因素,使得院外居家康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居高不下,给患者身心及家庭都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医疗体网格团队护理模式,通过卫生站护理人员实施前沿护理,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统筹患者护理信息,区级医院专科护理人员施行技术培训及指导,利用网格护理团队联系沟通,达到提升患者家属及照顾者对压疮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行为改变,实施实施医疗体网格护理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联合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全面铺开,医疗资源缺乏难题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社区、农村居家护理的工作模式也充分利用了医联体带来的有效护理技术资源,实行网格化团队护理。压疮预防胜于治疗,居家护理的高危人群得到压疮预防的家庭重视支持以及照顾者有效、规范的预防性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8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镇痛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使用PCEA泵镇痛患者80例(镇痛泵组),与同期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80例(非镇痛泵组)比较,两组都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发生骶尾部压疮的机率。结果镇痛泵组有2例患者早期发现了骶尾部有皮肤小水疱的发生,经过积极处理后很快得到了恢复;非镇痛泵组压疮发生率为0。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PCEA泵镇痛,在压疮发生前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所致。以前人们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压疮发生率为0[1]”,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产科在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间经患者同意共有80例使用了自控镇痛泵,与同期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皮肤对比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有160例产妇行剖宫产术,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岁。将术后使用了镇痛泵镇痛的患者80例与同期非镇痛泵80例对比,观察2组发生骶尾部压疮的机率。两组均无产科严重合并症及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产妇年龄、孕周、体重、孕次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镇痛泵组发生皮肤水疱2例,皮肤受压时间1例为14h,1例为16h。非镇痛泵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皮肤水疱。
2护理方法
手术回房后,取去枕平卧位6h,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取高低程度不同的半卧位,尿管给予妥善固定,留一定的活动空间。清醒患者嘱其6h内可以活动四肢但不要抬高头部,病重者给予协助活动四肢。留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教会其使用方法,根据自控镇痛泵使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进行观察与护理。两组皮肤护理方法相同。夜间巡视病房,睡眠好的患者不予打扰,观察输液情况、尿管情况、呼吸情况等。
3结果
80例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中,2例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在术后第1日晨间护理时,发现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患者无自觉症状。经医生同意后撤掉自控镇痛泵,局部给予龙胆紫涂抹,并协助其下床活动,嘱其多在床上活动,避免局部受压,2d后皮肤恢复正常。与同期非镇痛泵组80例相应患者比较,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无一例发现手术后这一时段的患者有皮肤水疱出现。
4原因分析
4.1导致患者手术后皮肤受压时间相对较长的原因手术后尿管的放置,使患者不敢活动。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加上运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有嗜睡、感觉减退等情况[2],使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主动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夜间查房时,为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导管情况、输液情况而不帮助患者翻身。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3]。
4.2容易导致皮肤水疱发生的客观原因麻醉及自控镇痛药物的应用使患者感觉减退。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4]。
5讨论
手术后使用经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进行镇痛的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PCEA泵是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但由于手术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5-6]。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加了手术后的舒适感,但也有发生并发症的报道,如恶心、呕吐、尿潴留、血压下降等[2]。在缓解术后产妇疼痛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患者角色[2],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压疮显得尤为突出。镇痛泵组术后第一日晨发现有2例在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经及时处理2d后皮肤恢复复正常。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患者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以45°为宜,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性受损[7]。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压疮的发生率。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压疮机会均有所增加,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在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和清洁;固定好导尿管,耐心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变换[8]。护士夜间查房既要给患者人文的关怀,也要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护理服务的方式方法,使付出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达到利于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
[2]龚金萍,文新华,褚华秀.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镇痛泵引起低血压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19.
[3]梁玲,冯静,王哲.循证医学在产科护理领域中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0-31.
[4]张水兰,时红梅.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志,2002,18(11):60.
[5]SchoonhovenL,DefloorT,GrypdonckMH.Incidenceofpressureulcersduetosurgery.JClinNurs,2002,11(4):479.
[6]谢小燕,刘雪芹.2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手术患者中信度和效度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60.
篇9
【关键词】压疮;老年骨折;中医手法护理;应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兴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70.35±9.12)岁;病程1~15d,平均(8.16±7.02)d。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1~78岁,平均(79.51±8.62)岁;病程1~15d,平均(8.12.±7.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参照《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2011版)》关于压疮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中压疮的相关中医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闭合性骨折,并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年龄≥60岁;首次骨折;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有压疮史、骨折前长期卧床史、糖尿病足、严重营养不良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皮肤破损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无法配合治疗与护理者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骨折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早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帮助患者翻身或更换,使用软垫等物品减轻受压部位压力,密切监测并预防压疮等并发症。观察疗程为6个月。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手法护理,措施如下。①穴位按摩。每日按摩患者足三里等阳明胃经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对周围经络穴位进行按摩。腹胀便秘者,对天枢、梁丘、丰隆、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强化按摩,按照经络走向自上而下按摩,每穴1~2min,力度由小到大,使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佳。②循经络拍打。采用中医循环拍打手法,每日1~2次,对患者进行拍打护理;依次拍打腹股沟、手脚心、腋窝、腘窝等经络及血气汇聚的地方,操作者用前臂用力、手腕用力拍打,每个位置拍打5~10次,持续拍打30~40min。拍打肌肉厚度较大的地方时,可增加拍打力度,并及时询问患者力度是否舒适。③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应注意患者用餐时间,以餐后2h为宜;指导患者仰卧屈膝,不容易固定姿势者,给予软垫或靠枕支撑;护理人员双手揉搓至掌心发热,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护理人员右手置于左手上,掌心位于患者肚脐上,逐渐增加按揉力度,使患者感觉到肚子微热为佳,不可过于用力。按揉时注意倾听肠鸣音,肠鸣音过强者,应立即停止按揉。④艾灸。艾灸的主要穴位为足三里、气海、涌泉、三阴交等。使用20cm长艾条,点燃后对主要穴位进行温熏,灵活调整皮肤与艾条之间的距离,每次艾灸30min。观察疗程为6个月。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①压疮监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情况,并对压疮程度进行分期。Ⅰ期:皮肤局部发红、水肿,按压后颜色不改变,但无皮肤破损;Ⅱ期:皮肤局部出现松脱、水疱,皮肤颜色紫红;Ⅲ期:已形成浅表溃疡,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Ⅳ期:溃疡坏死组织可深达真皮下层和肌层、肌腱,甚至深达软骨,并显露部分软骨及骨组织[4]。②护理满意度监测。采用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0~15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125~150分;基本满意:110~124分;一般满意:90~109分;不满意:≤89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计为总满意。该问卷预调查显示,Cronbachα系数为0.82,问卷效信度良好。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1)压疮情况比较观察组Ⅱ期压疮发生率、压疮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关键词:压疮;德莫林;护理
压疮是一种压力性溃疡,它是患者特定部位长期受到压迫而造成的组织坏死[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常见。德莫林可以诱导患者上皮细胞再生,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防止创面感染,但是治疗压疮莫林换药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安肤舒换药之间的疗效尚缺乏对比。本文研究莫林换药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2],为它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13年5月我院符合压疮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7.2±3.24)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8.1±2.3)岁。按照随机、对照和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两组之间在压疮等级、年龄及性别构成等重要的非实验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别。
1.2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护理:经常换洗床单被罩,保持整洁、干燥,勤翻身,勤擦洗。用药前先清除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然后消毒压疮和周围皮肤[3],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观察组患者将德莫林喷剂喷在创面上,覆盖单层消毒纱布并进行固定处理。记录观察皮肤愈合情况。对照组患者创面涂上安肤舒,覆盖单层消毒纱布并进行固定处理。记录观察皮肤愈合情况。
1.3评价标准 主要对比两组之间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每天观察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渗液情况、肉芽生长状况以及伤口周边皮肤状况、伤口愈合时间等,根据压疮的分级标准和伤口愈合评定标准,痊愈:创面愈合;好转:水疱及渗液逐渐被吸收[4],伤口局部症状减轻;无效:压疮无明显好转。
1.4 统计处理 使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其中有效率就是痊愈率跟好转率之和,见表1。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见表2。
3观察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所致,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压疮患者一方面要加强压疮部位的护理治疗,更重要的是要科学系统地进行压疮防治和皮肤护理工作[6],并对其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同时应该对压疮患者进行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少食多餐[7]。患者创面若渗出物多,会丢失水分并消耗大量能量,饮食应该以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尽量是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这样才能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8]。预防感染的护理也很重要,室内保持清洁、通风,室温适宜。患者衣物需高温灭菌。暴露创面,创面应保持干燥,若有渗液要用温热风吹干[9]。提醒患者不能挠抓刚愈合的创面,避免皮肤出血而造成继发感染。
4讨论
本文研究莫林换药治疗压疮,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1],愈合时间短,继发感染低,表明莫林换药对压疮有很好的疗效[12]。
莫林是一种无机活性敷料,它利用生物活性成分主动诱导上皮细胞增生[13],能中和伤口酸性渗出液,有效快速促进伤口创面愈合,减少甚至能消除伤口愈合后的疤痕[14]。研究表明[15],莫林换药结合护理治疗压疮疗效明显,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更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丽姣.压疮防治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66-67.
[2]赵燕.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8):717-719.
[3]蒋琪霞,刘云,刘亚红,等.压疮预警管理项目设计及其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8.
[4]Cuddigan J,Berlowitz DR,Ayello EA.Pressure ulcers in America:Prevalence,incidence,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1,14(4):208-215.
[5]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等.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A):42-44.
[6]顾炜,王珏,张美霞,等.Braden量表对脊髓损伤患者压疮预测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24(11):3054-3056.
[7]梁慧敏,王春梅.3种压疮危险评估表对脊髓损伤患者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24(4):1064-1065.
[8]陶在平.手术中压疮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72.
[9]王彩凤.压疮危险评估相关国外实践指南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80-83.
[10]崔亚林,周春霞,孙网风.骨科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22(4):895-896.
[11]于瑛.压疮护理国际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18-20.
[12]徐阳,谢浩.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概况[J].当代医学,2010,16(9):26.
[13]毕红月,王欣然,韩斌如.ICU压疮高危患者的预防[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 ,24(4)1086-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