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制造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要研究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对汽车装配生产线的国内发展情况和柔性生产线在国内推广的弱势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最后对柔性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构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柔性生产线 汽车 装配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负责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多颜色混线的汽车装配。这套系统应用了自动化机器人,转接重读定位的精度在0.6mm以内,能够完成9种车型、20多种汽车产品的混线生产,并实现有效的生产管理。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每小时能够完成65辆以上车辆的装配,而目前国内现有装配线最大产能是每小时44辆车,产能提高了47.6%。这种产能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十分接近,可以不再依赖进口。
1 国内发展现状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系统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装配、底盘装配、轮胎储运、座椅储运、分装车门、动力集成、整车装配和线间相互转挂机器人等设备,应用了包括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自动存储、工业现场等技术,系统不仅能够进行汽车装配操作,还能够实现对装配过程的生产调度、质量管理和柔性装配控制等功能,提高了汽车装配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些部门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格局进行了预测,认为,在2025年以后,汽车工业的产销将逐渐转移到亚洲市场,中国汽车销量将占到世界总销量的30%。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是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装备的本土化,为我国汽车生产工业提供了先进并且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该系统能够改变汽车制造生产线依赖进口的情况,基础技术等还能够出口和向相关领域扩散。
但是,即便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国内的汽车装配制造厂家中应用的仍然多为刚性生产线,应用柔性装配生产线仍然属于少数,年产在10-30万台的大型汽车总装厂的生产流水线基本上都是进口设备,目前我国的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华远,开始研发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套设备,争取行业高端。
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柔性生产线是联结多台能够调整的机床,配合自动化装置组成的生产线,有着很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操作,还能够结合多种生产模式同时进行,有效的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的基本组成主要有自动加工、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等几部分。柔性生产线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结合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着更高的设备利用率,编入柔性生产线的机床会比单机作业产量高出数倍。柔性生产的产能比较稳定,系统中往往存在几台机床同时工作,出现故障会调整降级运转,物料传送系统可以自行绕过故障机床。在柔性生产线中,零件结构过程装卸一次即可完成,加工精度高,并且形式稳定。
3 生产线组成
柔性生产线按照范围可划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照生产节奏快慢能够划分为流水线和非流水线两种,按照自动化程度则有自动化和非自动化生产线两种。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底盘装配、轮胎座椅、最终装配、整车检测、车门分装、发动机前桥分装、仪表等相互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机床模块组成。
3.1 智能化控制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借助计算机、网络和PLC总线网络以及无线LAN网络和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光电接近开关、机器视觉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分组成,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形式进行。
电控系统主要三层结构,分别为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不同层次均由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软硬件层进行控制,实现诸如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和柔性装配等智能化操作。
3.2 自动化执行
自动化执行是智能化控制的执行层面,由智能感知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智能化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在网络环境中控制滑橇滚床系统、滑板系统、摩擦系统、自行单轨车系统和机器人执行指令,通过执行系统完成汽车的整个装配操作过程。
3.3 控制系统
集中管理方式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管理核心。系统主要通过管理计算机、工业以太网和冗余光纤网连接现场分系统PLC,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进而进行整个装配生产线的柔性管理。上位管理计算机借助工业以太网对现场控制器上传的有效信息进行接受,并建立管理数据库,用于系统的开发和更改,并建立交互界面,管理、监控、记录工件物流状态、质量信息和运行状态,打印报表。
3.4 螺纹柔性装配系统
螺纹联接装配方式经历了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柔性装配阶段。柔性螺纹装配系统能够进行整车螺纹联接的高精度自动化装配,这种技术中应用了伺驱动、机械传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传感检测、网络通信等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螺纹联接的精度,实现了螺纹联接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
4 结束语
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非常复杂的汽车装配操作流程,具有多品种、准时化和高产能的优势,能够同时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和多颜色同时进行的装配生产任务,可以作为各种车型的总装车间。这种生产线除了能够进行装配之外,还能够在适当的改造改建之后用做生产企业的涂装、焊装或者其他分类、储存的柔性系统。柔性装配生产线在汽车装配中的应用能够大程度的提高汽车装配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并且还能够节省能耗。汽车制造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融合了机器人、计算机、自动规划、软件、网络、机械等多个领域的诸多技术,在研发整合之后形成了这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我国“掌握核心科技”,从制造大国到技术大国的转变做出了微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朱林剑,孙守林等.基于工控机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控制系统的研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02):58-59.
[2]蒋锐权,吴机育,蔡建国.数控机床神经元自适应位置控制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35(7):1088-1092.
[3]范云生,郭晨,周守民.基于模型预估的汽车主动锥齿轮总成锁紧螺母拧紧机[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6):1433-1440.
篇2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面板数据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行情较为低迷,作为制造业支柱产业,其高产品价值、高研发投入等特点决定了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高资本需求。汽车制造业在融资结构上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失衡较为明显,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偏好,将有助于为我国汽车制造业融资方式的改进提供科学指导,为调整汽车行业融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现有关于汽车制造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描述性分析,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融资偏好问题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因此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的文献较多。Erwan Morellect Norma Schurhoff(2011)对不对称信息下公司的投融资决策问题进行模型分析,通过模型的结构发现公司可以利用其行动的时期选择和债务股权混合融资选择向外部投资者发送信号;此外,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公司的投资会得到更高的回报。陈航(2013)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与经典理论结构相背离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和理论推导进行总结,提出了这种矛盾现象的成因在于我国集权制度政治经济下形成的“大政府小市场”经济格局,并由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顶层设计”问题提出完善资本市场规则、深化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然而,在对于具体行业的资本结构与融资研究较少。钱静毅(2011)以及杨喜月等(2011)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债务融资水平等情况的分析,认为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方面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长期负债在债务结构中的比例过低,主要依赖短期负债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债务的约束能力和治理能力被削弱,股权高度集中,容易出现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彭熠等(2012)从债务期限结构(长期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与公司营运能力变化趋势来看,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营运能力存在负向趋势,而长期负债比率与公司股本扩张能力基本呈正向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汽车制造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的融资偏好,国内在研究具体行业融资偏好的文献较少,本文将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回归分析来深入探讨汽车制造业的融资偏好,并提出相关结论。
二、数据选择与模型建立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啄食顺序理论和权衡理论,选取企业控制权集中度、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成长能力等5个因素作为公司融资行为与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变量,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笔者筛选了22个2008年前上市的汽车制造业样本公司,剔除了2008年以后上市或2008~2012年数据不全的公司,因此符合本文研究条件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7家。为了保持数据连续性,使结果更具有合理性及可信性,本文主要选择对所选的样本公司2008到2012年共5年半年报及年报数据进行研究。本文所有用到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tata12统计软件。
(二)变量与模型
1. 变量及含义
本文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借鉴了有关文献指标选取的做法,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对其进行了修正,主要从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自身的一些财务指标诸如企业控制权集中度、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成长性指标等方面来研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国外研究对融资偏好的度量基本上是采取通过观察融资结果(融资结构和融资金额)来间接推测融资偏好的方法,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因变量y来测度融资偏好,自变量的选取见表1。
2.研究假设
本文在委托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权衡理论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沪、深上市汽车制造业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研究其对融资方式的影响,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产负债比例负相关。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资产取自然对数与资产负债比率正相关。
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点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假设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假设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托宾q比率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3.模型的构造与选择
以往研究的理论逻辑框架中,分析汽车制造业融资结构时采用单方程模型,关于融资结构与公司财务指标的关系,本文构建以下模型的基本型:
yi=αi+βixit+μit i=1,2,3…N;t=1,2,3…T
方程中,yi代表第i个公司第t年的融资结构,xit 均为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且αi为常数项,βi为参数微量,t代表年份,μit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x2与x1、x5的相关系数水平分别为0.5065和0.5668,说明x2与x1、x5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其他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3096,因此其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以及各解释变量之间都不存在较大的多重共线性。此外,从VIF检验结果来看,各变量的VIF值均值小于2,且最大值不超过10,可以断定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类型为短面板数据,时间序列的单位根问题不严重,但要考虑异方差问题。
(二)模型选择分析
笔者分别进行了混合OLS、固定效应、时间效应模型比较,并加入时间效应,分别进行联合检验与豪斯曼检验,确定使用加入时间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我们进而考虑异方差问题,本文使用以“var1(企业)”为聚类变量的聚类稳健标准差,发现普通标准差的估计不准确。因此下文的结论都以使用稳健标准差的固定效应模型为分析对象(如表4)。
四、结论
针对表4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汽车行业的融资选择与很多传统理论相违背。其中,自变量净资产收益率x3在经济意义上符合预期、统计意义上显著;股权集中度x1、资产取对数x2和流动比率x4两个变量系数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都不理想;托宾Q值虽然统计意义上显著,但并不符合经济预期;但最终的固定效应模型总体上显著。
(一)控制权集中度
从股权结构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不产生显著影响,变量系数违背了经济意义。从该变量的系数来看,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有正影响,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债权融资偏好越高,股权融资偏好越弱。我们认为,在汽车制造业“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下,控股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形成发挥实际的主导作用。但由于汽车企业的特殊性,其生产线和销售链上的资金占用严重,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又因为负债有税盾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汽车企业可能会选择较高的财务杠杆。从相关数据来看,该变量的系数估计并不显著,可能跟股权性质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企业规模
从企业规模的变量系数来看,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有负的影响。传统理论认为,公司规模与财务困境成本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大规模企业的投资更为分散,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更低。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业务较为单一,分散化投资不足,且生产线和销售链资金占用严重,导致资金链风险很大,财务困境成本也随之增大加大。该变量的系数估计不显著。
(三)盈利能力
从盈利能力看,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概率有负影响,这意味着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债务融资偏好越强烈,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四)偿债能力
从偿债能力变量系数来看,经济意义上不符合经济预期且系数估计不显著。从权衡理论上来说,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低即财务困境成本低,企业就可以增加负债。模型结果与经济理论不符,可能是因为流动比率这个指标不适合反映汽车行业的偿债能力,因为这个指标包含了存货,而汽车行业的存货占比很大。
(五)成长性
托宾q比率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概率有负影响,但这与经济理论相违背。理论上,当企业拥有较强成长性时候,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负债的有效期限、向银行举例这样的方法降低可能出现的投资不足问题和生产链资金的衔接问题。可能的情况是,在中国这样的证券市场上,随着成长性的增长,股权融资偏好的增长要大于债务融资的偏好。也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股份没有正确反映公司的价值,导致了Tobin’s q的高显著性的谬误回归结果。
参考文献:
[1]钱静毅.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04).
[2]陈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导论的成因及改进[J].商业时代,2013(17).
篇3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税收管理 管理要点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中涉及纳税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国家为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正在加快我国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保障税收的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要加强税收管理防止出现税收风险。
一、汽车制造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一)税收的管理思想陈旧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制造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出现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但汽车制造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税收管理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汽车制造业的经营体制比较落后,初期国家为鼓励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措施。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逐渐取消,而汽车制造行业还沉浸在以往的优惠政策氛围中,企业的逐渐处于纳税的被动状态。汽车制造业的获利比较多,需要纳税的金额比较大,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想法设法的进行偷税、漏税,而且还把少缴税收作为考核一个财务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这种不良行为虽然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但是限制了汽车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税收的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国家的税务工作虽然已经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税务的基层执行部门落实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部门没能积极地履行职责,税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而且配备的人员较少不能实现专业化的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比较大。企业内部上报的税收申报信息不全面,企业上缴的申报材料仅仅是企业利润报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表等比较明显的资料,对于细致的一些企业财务报表并没有上缴,税务部门不能全面的掌握汽车制造业的获利情况和纳税能力。相关部门对汽车制造业的征收、监察和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对汽车制造业的纳税信息收集的不够全面和准确,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税收征收部门的征管软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税收的综合软件只是简单记录税收的业务,根本没有对汽车制造业的税源进行详细的分析,也没有评估企业的实际纳税能力。
(三)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管理缺陷
汽车制造业本身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重点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利益,使得企业制造业和税务机关之间存在消息传递不及时,税收的管理手段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汽车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会进行详细的战略策划,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也进行准确的预算,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企业所要缴纳的税款。汽车制造行业税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企业内部的税收管理人员具有专业且复杂的会计专业知识,要非常了解我国关于税收的各项政策法规,并且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只是依靠基层管理员来完成,工作的内容只是一些日常的工作,如,常规的税收检查、催缴催报、上缴税收申报资料等。我国税收的相关部门没有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是一味的根据企业上缴的材料进行纳税数额的审核。
二、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一)税收关系这我国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通过税收上缴国家,由国家统一进行管理和支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成为国家调节汽车制造企业经济分配,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有效宏观政策手段。
(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内部有效地税收管理会带动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汽车制造业内部的税务管理体制。我国的税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税法的完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企业纳税行为中出现的一些难题,及时的了解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三、加强汽车制造业税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汽车制造业的专业化管理
我国的相关部门在税收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税务管理经验,在我国成立汽车制造业税收管理的专门部门。汽车制造行业涉及税收的项目比较多,需要由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进行一一核实,并掌握汽车制造行业需要缴纳的各种税种以及要缴纳的税款。税收的专业管理团队需要对汽车制造企业上交的税收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税源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收集企业税收涉及的范围,对企业的税收进行风险评估,落实好税收的管理和稽查工作。
(二)车制造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
转变人们以往被动纳税和强制纳税的思想观念,树立依法纳税的新思想,在思想上宣传依法纳税的意义,提高人们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意识。汽车制造行业经营范围比较大,因提交的企业经营材料不全面容易造成偷税和漏税,因此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法教育非常重要。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我国关于税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掌握税法的各项基本要素和税法约束的范围;还要根据我国的国家政策对税法的变动范围进行科学的预测,研究税法可能完善的方向,积极响应我国的税收政策的号召将依法纳税观念深入到企业每位员工的脑海中,使企业上下员工之间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学习税法有关规定的同时,根据汽车制造企业发展的规模和经营状况等实际发展形势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管理指导。例如:对那些没有及时申报税收或者申报材料提供不充分的汽车制造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并对企业的不良行为提出警告,防止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对于刚走向飞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企业展开税法的教育工作,保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掌握税法的相关规定和税收的申报流程,根据国家的税法规定制定企业的财务账簿,以及完成税收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汽车制造企业则开展税法知识的普及讲座,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税收工作的监察和管理力度。
(三)借助科学技术完善税务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我国的税收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宽税收信息收集的平台,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汽车制造企业的纳税信息监控和管理工作,防止税源的减少,税收工作人员需要借助计算机做好税务的登记工作,在源头上对税务工作加强管理,并不定期的抽查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部门将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反应企业经营情况的各种财务报表呈现的信息编制成完整的税收管理信息体系,并输入到专门的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管理。税收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对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及时的监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适时的解决税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
我国的税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大力打击汽车制造行业中出现的偷税、漏税行为。税务部们的工作人员要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仅要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合作,还要与企业内部的销售、生产和采购部门建立联系。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税收工作的开展,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税收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依照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及时的监查,汽车制造企业提供的税收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结合我国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完善我国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措施。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改善税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冯英樱.论企业税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1)
[2]龙敏.试析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市场,2012(35)
[3]刘宗力.房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7)
篇4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逐渐建立起来了它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地位,同时也融入了动态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由于所在行业的特点,对着不同的市场条件,处于不同的经营周期,所以,企业的投资收益也不尽相同。经济学家常从多个角度用多样的方法研究探讨企业投资及其相关问题。鉴于样本来源的局限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以上市公司为代表,计算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并结合行业及宏观经济形势特点,研究分析了汽车制造业的经营状况。
二、样本选取背景
以下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年报,分析了多变市场条件下,汽车制造行业30家上市公司的超额收益率。
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与股票市场有着密切的联动性,宏观经济情况、市场条件变化,对公司的经营、生产和股价有着重要影响。宏观形势、市场波动、市场条件变化、微观决策产生的影响都将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本文计算了各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超额收益率,并对其进行分析。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汽车销量确实出现了下降趋势,由于传导机制的影响,即使近年处于增长形势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也没有逃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产销增速降到了10.1%,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汽车业利润下降,并不仅是销量下滑一个原因,还有金融问题。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的压力重重,要走出危机,必须寻求一条新的发展路子,那就是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力,进一步开发新型动力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讲,2008年的销售业绩呈现“前高后低”的状态,乘用车增速回落较快,商用车市场低迷,消费结构基本稳定,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高份额,进出口形势依然良好。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在工信部网站上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10年)》,涉及领域分为六大类:电动汽车及部件、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其它关键零部件、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等其它项目。我国正积极的由汽车产业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四、数据分析
(二)结果讨论
由表2可见,汽车制造业的超额收益率是在增加的,如亚星客运、金龙客车、宁波华翔等均超过100%,样本所反映的行业平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27%和38%,反映出该行业有较好的收益性。
五、结论
由于抽样的局限性,以及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不完整性及其真实性,使得超额收益率的计算可能存在些偏差。但是,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该行业的经营收益状况还是可观的。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其需求增长速度会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因此,可以肯定,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从小康型快步地迈向富裕型,汽车普及率在我国将会出现较快增长,汽车产业发展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俞乔,程滢.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经济研究.2001,(1)
[2]韩斌.我国主要上市汽车公司竞争力分析.企业论坛.2009,(3)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方面的享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汽车也逐步的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带动了汽车行业的高速前进,汽车产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但是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加大。对于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保持核心竞争力,这对汽车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合理有效的降低成本,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的加强管理,也是控制企业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
1 供应链管理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对供应商消费者产生的产品、信息、以及资金等信息的全面整合,从而实现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与优化,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大价值。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的提供、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的结合。其核心是企业不仅在处理好自身内部资源管理,更需要对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各方面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控制成本。
2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2.1 供应链管理下汽车企业的竞争力研讨
我国的汽车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高关税以及高配额致使进口汽车,很难在根本上对我国汽车行业造成威胁。而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下,造成重复建设现象非常的严重,没有目的性的重组汽车企业,从而使得资源的分散,经济规模优势缺失。就目前来说,我国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车型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了解到国外的汽车经验与技术。虽然最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
2.2 汽车制造企业采购和分销供应链的分析
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供应链和分销供应链,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零部件仓库是我国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但是,零部件仓库也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仓库属于不同的管理者,属于不同的供应企业,从而致使零部件仓库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差异巨大,导致采购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汽车企业与供应企业没有充分的建立合理的供应关系,从而导致采购工作的效率低,运行成本高,从而增加了汽车制造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汽车企业的分销供应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目前,很多汽车经销商只负责卖车不负责汽车的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随意承诺消费者。另外,在汽车配件的供应和维修上,供应商和特约维修站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没有履行相关的责任和许诺,从而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3 供应链管理对汽车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只有合适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才能在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汽车制造企业在成本链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对供应链各阶段、各环节的有效管理控制,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能够做到合理的控制成本。
3.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以作业作为基础,通过对其中产生的费用做出合理归纳分配的一种方式。作业成本的原理是企业的经营生产过程,也就是一系列作业生产的过程,产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生产出来,而每一项的作业过程,都要耗费一定的资源。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了解,汽车企业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加的专注对成本的控制,通过对每一个作业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分析出节省成本或者浪费成本的作业环节,最终消除没有必须的作业的缓解,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作业成本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汽车企业管理者对全局的掌控,对信息的全面了解,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产品、供应商以及销售商各方面的信息,这有利于提出准确的决策。
3.2 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在外部的激烈竞争条件下产生的,是指企业通过对利润目标的定制从而要求对成本值的控制。目标成本法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种全人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法。因此,需要汽车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对产品的价值、竞争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做到全面的了解,从而实现对产品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的具体实行方法是,首先,企业要做好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然后制定出产品的目标价格。其次,根据企业的长期计划制好预期的利润。最后,在以目标售价与预期利润做差额,得出产品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方法对于成本的控制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在逐渐向买方方面转变的市场环境下,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需要以市场动态为导向,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保持企业的长久战斗力。
4 总结
总之,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力,对制造成本做出有效的控制必不可缺。只有采取先进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是我国现代汽车行业所需关注的一个管理模式。汽车企业只有认清自身发展状况,合理运用先进管理模式,在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的同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芝, 辛兵海, 辛冰川.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 科技风, 2012, 第6期:295-296.
篇6
目前在汽车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NdFeB永磁体,虽然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环保性能,但是这种磁体却特别容易破碎,而SPCC钢恰恰可以弥补该磁体的缺点,两种材料的激光点焊过程中选用的激光点焊设备为YAG激光器,脉冲用UnitekMiyachiLW50A型脉冲,最高功率在5千瓦以内,脉冲能量最大为50J,在激光器的激光照射下将装夹进行固定搭接。连接结束后,停止激光照射,对焊接接头利用浓度为4%的硝酸酒精进行处理,还有必要的打磨和抛光,之后利用电镜扫描仪对接头外观进行高效测量观察,确保接头硬度合理。镁合金薄板点焊采用的材料具有强劲的电导性和良好的传热性能。较一般点焊工艺,点焊面积大,直径大,接头容易贯穿工件,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面积较大的空洞。
(2)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的应用。
汽车焊接的正向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发展,其中的工业机器人较传统工艺更灵活,自动化程度更大一些,适合大规模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中,而同时汽车制造工艺的小批量、柔性化和多品种的特点,可以反作用于焊接机器人,促进其发展。在汽车制造中,用到的焊接设备主要有弧焊机器人和六自由度点焊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从自身存储库中自动抓换焊钳来适应焊装部位和焊装产品的各种要求。传输装置已经广泛应用感应导向小车,这种小车不需要人员驾驶,柔性化更强。因此,在汽车制造中等待我们进一步扩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焊缝检测技术、焊缝跟踪技术和远程编程技术方面进一步突破,得到新的进展。
(3)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汽车制造中多个环节。现阶段,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焊接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在数字化焊机、焊接专机、焊接机器人和焊接电源中的广泛应用更加确定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关键地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根本上转换焊接生产制造方式,主要应用在焊接过程的策划和各种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焊接的应力预测、变形预测和焊缝评估。
(4)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
激光焊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无磨损,焊接效率高,噪音小,残余应力低和环保性能高,所以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有待全面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篇7
[关键词]座椅制造;变更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3.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42-01
随着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如何提高汽车制造的质量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然而汽车制造企业又与汽车的各个零用件生产厂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汽车的各个零用件生产厂商提高自身与汽车制造商的协调性,各生产商才能达到共赢的结果。因此,对于汽车座椅制造业来说,健全项目变更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项目变更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1 项目变更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工业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国。
际国内汽车座椅行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和水平,并且也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以江森,李尔,佛吉亚为代表的国际汽车座椅领军企业纷纷以独资或者合资的形式切入中国,欲在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就现在来说,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汽车座椅的开发速度也需要紧跟汽车更新的速度,据了解,汽车座椅只有一年到二年的开发时间,以目前汽车座椅开发的速度来说其余简单的汽车零部件更新速度还要更快[1]。那么问题便出现了,汽车座椅开发时间的缩短,尽管是对汽车的更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样对其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的冲击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汽车行业的生产厂商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风险就是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汽车座椅的开发时间虽然缩短,但开发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而且因为其高投入,还会有较高的风险,若不具备过硬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面对汽车座椅制造业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项目变更,优化汽车座椅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2 项目变更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汽车的研发制造项目一般采用多功能的同步并行开发方式进行,并且在全行业中强行推进。在汽车座椅系统项目中,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内部变更和外部变更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系统中某些关键重要参数(SC/CC)的变化。具体而言,汽车座椅制造企业的产品变更现状是,尽管很多的座椅制造商已经有了项目变更管理的意识并且在应对项目变更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流程,但是变更管理实际效果与他们的期望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或多或少的出现项目开发周期的延长;项目预算费用的增加;项目产品质量的降低;汽车座椅项目所需原材料,加工制造设备或工具以及技术人员等资源需求的增加等座椅制造企业不愿看到的负面事件。更有甚者出现产品陷于混乱,交付成果返工维修,甚至被彻底并要求重新开始等悲剧发生。不完善的项目变更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制造企业仍然要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危机。
3 项目变更管理应用
3.1 质量管理
汽车座椅开发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汽车制造提供舒适的座椅,企业可以通过良好的座椅制造与汽车制造商(OEM)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市场中达到盈利的目的。在满足公司盈利的前提下,汽车座椅的质量越好,汽车制造商就越容易对其产生关注继而建立合作关系,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就越具有竞争力和越容易获得好的口碑,提升该品牌知名度。汽车座椅的开发特点是子系统多,供应商单一,客户对其使用要求高和使用周期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座椅制造商既要满足国家的各项法规要求,又要避免客户因其产品的质量问题与其失去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汽车座椅的开发中需要严格监控和管理汽车座椅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总体来说,汽车座椅开发中的质量管理分为两个大部分,一部分是座椅开发项目应用的质量管理,另一部分是其子系统本身的质量管理[2]。汽车座椅开发项目应用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对座椅本身的质量管理,即在汽车座椅的开发时间进度计划中,设定重大节点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审,若出现影响质量的问题,要实行工作补救。这种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确保汽车座椅开发项目的总体质量状态。其子系统本身的质量管理可根据制造阶段大致分为3个,即在汽车座椅开发项目的初期设定座椅的质量总目标和子系统零部件级别的质量目标;开发中期对座椅的系统零部件优化设计,在交流经验教训中提高设计的质量;开发后期为子系统零部件进行验证。通过这两大部分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座椅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2 成本管理
汽车座椅的开发项目成本管理很重要,这涉及到座椅制造商的切实利益。座椅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分为座椅的零部件成本管理和座椅本身的研发成本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成本管理在方法上相近,都是前期成本预测,中期成本细化,后期成本确认并总结。其中,制定预算和监控预算是最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为了确保汽车座椅研发成本预算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在使用各项的成本时设定审批环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审批来确保汽车座椅研发的成本在目标范围内,有效的避免了产品研发成本超支的情况。通过汽车座椅的零部件成本管理和座椅研发的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能对座椅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对企业来说,在确保汽车座椅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成本的投入对增加汽车座椅制造商的利润是非常有利的。
3.3 时间管理
保证汽车座椅的开发工作按时间完成目标离不开时间管理。对于汽车座椅制造商来说,时间管理具体包括在座椅开发项目进行前对相关环节制定时间进度表,在项目开始后,在制定的相关环节时间进度表的基础上尽量压缩和优化主要时间计划(关键路径),缩短汽车座椅的开发周期,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汽车座椅的研发效率。除此之外,项目的管理成员也要定期检查和各环节是否按照项目主计划在有序的进行着,控制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计划有序进行[3]。通过这样的时间管理措施,能有效确保项目进度按时间计划进行,避免项目延期的风险。
3.4 风险管理
汽车行业本就是一个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行业,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制造中的主要部件也随之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如此一来,汽车座椅制造商们的风险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对策。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座椅同步开发项目中成员的风险意识,包括项目的质量风险意识、进度风险意识、成本风险意识以及各个职能的利益冲突风险等等。那么在项目开展进行中,成员根据工作内容评估风险,建立问题清单,对于评估为高风险的内容应进行专题会议及时预警并上报跟踪行动方案,反馈结果。这样的风险管理能及时发现将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有效控制决风险问题,把风险降在最低程度。
4 结语
汽车座椅制造业是汽车制造业的有力支柱,在经济飞速增长,汽车行业遍地开花的我国,汽车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汽车还成为了人们生活品质的象征,人们追求着更加舒适更加为拥有者带来享受的汽车。人们对于汽车座椅的制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制造业需要更加完善更加切实的管理制度来继续推进汽车座椅制造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倩,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在汽车研发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汽车,2012(8):24-27.
篇8
关键词 汽车车身;快速开发;快速制造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03-01
汽车试制技术用于新车的开发过程,由于数量、成本、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求这种技术具有低成本、可反复修改的特点。而汽车车身快速试制技术就是在进行完新车车身设计以及零部件设计后,在向市场批量生产之前,根据设计的数据尽可能快的制造出实际车身样品,完成车型试制。本文主要通过汽车车身快速开发技术以及我国汽车车身快速开发市场发展现状两部分对汽车车身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1 汽车车身快速开发技术
1.1 国内国外汽车工业行业现状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同快速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一样,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工业也早已步入了高新技术时代。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在类型、设计、品种、性能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极快的进步,现在进入到在汽车生产、设计方面运用高新技术的关键时期,以使得汽车制造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但是,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一个瓶颈性问题,那就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试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这大大制约了我国汽车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引进国外优秀车型进行仿制、生产、推刮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发展最快的工业产业之一。在我国,汽车行业也早已成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我国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导向中可以了解到,汽车产业的主要内容为汽车零部件制造、经济型轿车以及重型卡车。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试制车的制造周期过于长,一般在10个月左右,不能满足日新月异进行变化的市场速度,急需要有新的技术来进行改革和革新。
汽车行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属于集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密集特性于一身的产业、行业。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市场中,汽车贸易的产值占到全球各项贸易产值的大约15%,而在汽车交易市场中,美国通用、日本丰田等大型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各品牌汽车销量占到全球市场中的70%,份额极其巨大。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个性化、独特性要求越来越高,单一车型的生产量降幅巨大,车型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因此新车的开发、制造周期也就相应有所缩短,使得车身开速开发技术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在我国,自从1992以来,汽车行业以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有关销售数据统计,2001年至2015年这15年间,将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量巨大、技术基本发展成熟、国家经济水平有所提高,这三方面决定了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发展的良好机遇。
1.2 汽车车身快速开发技术的巨大意义
车身以及汽车外观是汽车品牌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车身的制造成本占到整车的大约1/3,车身所用材料更新极快,性能愈来愈完善,车身制造的技术不断提高,成为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条件。然而,有关汽车车身的制造与开发一直是我国技术人员难以攻破的难题,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每年要花费将近2亿元人民币用于进口国外汽车车身模具。能否尽快摆脱对于进口汽车模具的依赖,加快自主研发,做到中国创造,是提高我国汽车生产水平的关键,也是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大因素。我国汽车企业在车身制造开发中普遍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车身设计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比较落后;二是车身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车身模具的制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设计难度大且相关物理性能南里满足;三是对于汽车模具设计投入较大,且研发周期较长,短期来看几乎无收益。同时我国汽车行业对于车身快速开发具有强大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消费者追求车型的多样化,刺激汽车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要求车身开发速度加快;二是新车型的开发耗费资金巨大,摊销到产品成本中往往会增加汽车价格,从而影响销量,使得营业额有所下降。
1.3 汽车车身快速开发技术的具体研究内容
在汽车产业中车身快速开发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汽车造型的设计,汽车造型的独特、新颖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新车制造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第二方面是新车样车的设计与制造,主要包括主模型的车身简易模具制造工艺研究、模具材料研究,适应样车及批量的模具工艺研究。第三方面是CAE与基于知识的工程KBE的相互结合、借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分别为板料成形过程分析与实验、拉延筋设计、压料面及压边力设计以及工艺补偿面设计。
2 我国汽车车身快速开发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迅速,我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旺盛,购买量连年攀升,为制造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迫切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汽车生产的速度。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于汽车不同用途的需求,各种各样的车型、款式层出不穷,而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每一款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试制车,因此,汽车试制的市场需求量极其巨大。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与国际全面接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汽车生产商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客户、消费者为主,更多的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需求,生产制造的战略重点也有所改变。汽车车身的快速试制是对快速制造这一市场导向的响应,尽快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以及自主产权的汽车品牌,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谋求一己之地。
3 小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汽车市场尤其是家用汽车市场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我国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外观形象和性能及价格方面的要求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为时效性、多样化以及追求个性,这就要求提高新车研发、制造的速度,需要对车身试制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以满足要求。同时,汽车企业尽快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汽车品牌,以增加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娇.汽车车身开发设计流程[J].才智,2012,20(5):12-15.
篇9
(一)美国的第三方物流经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汽车企业遭遇了来自德国、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迫使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客户管理和销售终端管理的同时,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物流管理上,以期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汽车制造企业逐渐发现使用第三方物流远比企业自己运作汽车配送要省钱,在此背景下,通用与福特先后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企业间的高度互动协作,实现物流的最高效与最经济。通用和福特所强调的高度互动协作,实质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委托关系,而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共享基础上、对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一方面,物流企业看重内部职能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汽车制造企业外化的内部功能。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与汽车制造企业共同研究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在最近3年内,通用汽车平均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6家,福特汽车平均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8家,保障了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
(二)日本的JIT精益物流理念
日本是全球最重视物流、库存管理的国家之一。以丰田为代表的JIT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帮助其在短短二十年间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JIT精益物流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企业将流水线上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送到必要的生产地点,其目标是追求生产过程中的零库存。零库存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每个零部件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哪个工序需要都有严格规定,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正是依靠这点,日本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北美市场后,迅速取得成功。二是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生产需求。零部件等物品的物流采取了“及时制”管理模式,并依此建立了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使得物流管理可以完全根据生产要求运转。三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库存时间大大缩短,零部件的损耗降至最低,库存流转期间的质量问题大为减少,且避免了零部件的过时,确保了产品质量。
(三)欧洲的数据公共平台建立经验
以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其做法迅速被全欧洲汽车制造企业所接受。利用数据公共平台,不仅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数据交换十分迅速,与其保持合作关系的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汽车经销商等都可以共享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而围绕汽车制造协调各自工作,合作效率大为提高。数据公共平台的主要优点如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的公共数据平台是整个制造工艺的司令部,生产厂家、部件厂、供应商、物流企业都会根据这个数据平台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并按照要求进行配送。数据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各家企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转。二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客户的需求也不一样,数据平台会根据订单提出不同的供货模式,以支持个性化订单生产。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供货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三是包装与仓库管理十分先进。由于采用了条形码技术,在仓库管理系统中,每个需求与供应都可以精确到极致,且包装环保、实用,极大降低了库存包装环节的费用。四是运输反应能力超强。由于数据共享彻底,物流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予以响应,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随时掌握物流情况并做出必要生产调整,完全实现了向全球供货的物流管理能力。
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采取了一体化自营物流模式,即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间件再到半成品采购物流、制造物流以及分销物流都是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完成。换句话说,汽车制造企业既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还要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这种模式导致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汽车生产过程的物流供应链过长,不易掌控的因素较多。中国大多数整车生产企业是合资企业,即使是完全国产化的汽车企业,汽车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减速器等都是从国外采购。从采购到实际使用的过程非常长,企业不仅要支付大量采购费用,还要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很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导致采购方面的物流费用不易控制。如因某个零部件不到位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不得不采取空运方式,产生大量额外物流费用。二是零部件供应商分布较广,使供应商地理位置过于分散。中国幅员辽阔,零部件供应商往往会出现在多个地区,使用汽车运输往往容易受到交通条件限制,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的柔性,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三是合作意识差。虽然现在不少汽车制造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基地,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和中心库,但由于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了包办所有物流业务,加之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高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整个物流运转效率较低。有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心库利用率还不到30%。各家汽车制造企业往往更重视整车物流,当整车运送到达目的地后,往往空驶回来,致使企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合作意识差导致中国汽车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发展十分缓慢。
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一)坚持JIT理念,加强库存成本控制
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坚持JIT理念,降低库存量,从而控制库存成本。具体而言,汽车整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的物料种类很多,每种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所占用的资金也会有所差异。在汽车制造企业物料管理中,应依据其重要程度进行ABC三种物料分类,其中,A类物料最为重要。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习惯于重点管理A类物料,对其他两类物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虽然A类物料管理十分到位,库存清空与运转很快,但整体物料管理不能获得好的库存成本控制结果。事实上,虽然A类物料之外的其它两类物料虽然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采购难度也更大。这些物料供应一旦跟不上,很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因此,在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中,至少也要保证所有物料种类齐全,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从订货批量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关系出发,要想使库存总成本最优,必须在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策略:一是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A类物料占到全部物料总成本的8成,其库存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生产不中断的前提下,确保其库存最低,实行供应周期短、经济批量订货方式,最大限度降低A类物料的库存成本。一般来说,A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得越好,整个库存成本控制目标就越容易实现。二是B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B类物料一般占到总库存成本的15%左右,宜采取定期订货与定量订购方式。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前提是随时掌握库存量,随时根据需要保持一定库存。对于用量较小的B类物料,其订货量可以稍大些;对于用量较大的B类物料,可以与A类物料一样采取批量订货方式。如此才能保证B类物料库存既不断货也不会太多,以真正降低其占用的库存费用。三是C类物料库存成本控制。由于C类物料到总库存成本的比重只有5%左右,且供应商一般不会单独发货,订货次数太多又会增加汽车制造企业此类物料管理人员和运输成本,宜采取较大采购量的方式进行订货。
(二)建立数据公共平台,控制运输成本
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装车辆运输成本是其物流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也比较大。日本通产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辆运输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的6成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运输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运输时间、价格、方式、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要想实现运输成本控制最优,必须建立数据公共平台,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运输方式。在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方式选择中,铁路、公路、航空是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输现状来看,选择公路运输的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水路运输受到自然条件制约较大,且装载汽车的轮船很难在小河流中航行;铁路运输虽然费用较低,但受制于铁路动力不足且运输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汽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鉴于各个运输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汽车企业应根据所运输物品的不同,选择不同运输组合,以实现最佳运输成本控制。二是提高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发运输分配与跟踪自动分配系统是汽车制造企业控制运输成本的不错选择,不仅可以实现运输路径优化与车辆编组优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运输分析,系统自动生成运单,根据运输路线与编组自动生成运输费用,使运输费用摆脱以前的模糊管理而变得更加精确。配合GPS定位系统,还可以自动跟踪运输车辆运行情况,进而在运输车辆返回前准确计算回归时间,进行下一次编组,极大提升运输效率。三是根据数据平台选择合适物流外包。物流外包是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的选择,通过引入多家物流企业竞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外包物流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同,如果一味要求降低运输成本,很可能引致物流企业以降低物流质量来获得更高效益,进而带来商品损耗,或使顾客利益受损,最终影响到汽车制造企业的品牌效益。
(三)针对装卸搬运特点,控制装卸搬运费用
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装卸搬运作业较多,从原材、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到产成品等都需要装卸搬运作业。与其它制造行业相比,汽车制造企业的装卸搬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装卸搬运次数多,每个环节都要用到搬运装卸。二是装卸搬运占用时间多。一辆汽车从原料到成品,大概只有20%的时间是在生产线上,剩余时间都处于搬运装卸中。三是装卸搬运费用昂贵。由于汽车制造中所用的零部件、半成品占用空间大,搬运装卸要求非常高,用到装卸搬运机具的比例较大,该部分装卸搬运费用占到整车制造成本30%以上。因此,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控制好装卸搬运费用对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把握控制点,即高效管理储存物资,降低物品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搬运装卸效率,确保所有物品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快速度装卸搬运到位。二是要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根据不同的装卸搬运对象,形成流水线式的装卸搬运作业,这需要对装卸搬运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三是杜绝设备超负荷运转或无效作业。尽量减少作业距离和次数,提高每次装卸搬运的质量。四是不断优化作业过程。着重在时间、空间、质量上下功夫,根据本企业生产制造工序,设计自动装卸搬运系统,通过不断节约时间,用最合理的装卸搬运作业来减少分装、转运以及改装的程序。要坚持JIT理念,尽量减少中间件的库存停留时间,降低库存保管费用。同时,不断提高装卸搬运质量,减少产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装卸搬运费用。五是优化企业分销体系。用高效的企业分销方式,迅速将物品运送到客户手中,给客户以最好的物流感受,不断减少汽车成品的装卸次数,降低企业损害赔偿比率。
(四)选择合适控制方式,控制包装费用
根据不同的装卸运输要求,企业应选择合理的包装方式。统计数据显示,包装费用在整个物流成本中的占比在10%以上,有些行业的这一比重更高。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包装设计如何对后续运输装卸影响巨大。任何包装设计都要考虑到商品的特性、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要求,以避免包装浪费和产品损耗。由于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材料、产品要经历装卸、搬运、分类配送、选拣等工序,既不能损坏产品,也不能影响工作效率,故对包装的要求比较高。与其他企业不同,汽车制造企业从最开始的原料、材料到最后的成品,由于形状没有规律、产品种类繁多,其包装要求更高。可以想象,如果针对每一个需要包装的中间件进行包装设计,不仅费用高,而且也不现实。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原料、材料和零部件等包装要求,尽可能设计一些可以通用但又不会降低包装质量的包装方案。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汽车制造业
一、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我们将财务风险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目标和预期财务收益目标出现不一致,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使得风险转化为损失。这种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方法,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从市场经济的高度出发,以企业的价值以及资金运动为主线,衡量、辨识、评价和处置企业所面对的全部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融资或筹资风险,它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也就说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引起的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识别、衡量以及分析其理财的过程中的出现各种不确定风险,同时实施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控制财务风险,并达到保证其理财活动能够安全和正常的开展的科学管理过程。
对于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他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对行业经济、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及社会影响都非常大。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汽车行业中的企业能够更好的追求自主创新及发展,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现还处于一个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十五”规划中,国家正式把汽车制造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建国初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产业己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型行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已经历五十多年的发展,但到近几年来才开始快速发展,在国际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中地位也显著提高,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我国汽车的产业组织结构来说,目前还是比较分散的,主要有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东方集团、长安集团几个较具规模的企业,以及正逐步成长起来的上汽奇瑞、安徽江淮、江铃汽车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商用汽车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十年左右的差距。一部分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走出去以及并购国外汽车公司来获取技术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从而也为今后创建自主品牌打下基础。
2.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够及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财务风险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的各种变化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若是不能够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宏观环境,就势必会令企业的理财面临困难。加之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机构深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会有较多的融资渠道以及融资方式,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金融市场的开放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到我国的市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给我国的企业提供了各种投资组合的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金融风险。例如利率的波动必然会产生企业的利率风险,包括支付过多利息的风险、不能及时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以及产生利息的投资亏损的风险。
(3)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健全
企业拥有一个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不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侵吞,而且能保证企业内部能够进行科学的决策并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有产权不明等的情况,加之委托结构中人与委托人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责任不对等的情况,都可能造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能有效运行,引发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
(4)企业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要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在现实的工作中,我国很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存在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的问题,是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员工觉得财务风险管理这一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不需要普通员工考虑,从而忽略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在这种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环境中,会是企业财务人员放松警惕,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风险的本质,以为只要对资金做好管理,就不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总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在筹资、投资、资金收回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缺少全方位的考虑,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计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尽管是受整个市场影响的,企业也无法改变市场,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就无能为力。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变化趋势和规律,同时制定多种对应的对策,适当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管理方法做出调整及改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面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为企业降低因这些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及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对于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应改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聘用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基本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不适应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决策水平,防止因决策的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会增加财务决策失误的可能。因此在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对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最终的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才能从中选择最优的财务决策方案。
4.提高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必须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财务风险是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小得工作失误都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所以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使非财务人员了解企业会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使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才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越来越快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也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因此对于多变的市场经济来讲,企业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这有利于给企业创造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不重视以及防范意识差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务危机,所以只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并建立相应财务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给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经验环境;其次,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资金沉淀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资金的使用在各种资产中使用的表现。但是为了保障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对一些不良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后,它更能使企业经济、全面及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如果企业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和不能有效把握市场的变化,那么在进入市场后必然使自身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不考虑市场变化而一味地追求高盈利性的产品,往往会导致产品在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率,使财务风险上升。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04(01).
- 上一篇: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 下一篇:最详细的电脑硬件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