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篇1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评估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估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估、介绍与展示。

第二阶段: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软件模拟与评估。

第三阶段: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估。

一、第一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到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量化”转变

绿色建筑是从上世纪中期由于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先是从专业媒体专业人士之间,英国在1990年首次推出了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体系,这个体系是人类最早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的体系,之后各个国家都相继推出了结合本国情况的一些绿色认证体系,其中以美国1995年推出的技术体系LEED影响最为广泛,目前在世界上这套推广非常成功。LEED的发展对于推进全人类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和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第一代建筑评估体系在推出10多年之后,特别是进入中国数年之后,各方面特别是专业人士对LEED评估体系提出很多批评,而一栋建筑要想获得LEED认证就需要获得更高分数,获得更高分数就需要采用更多的技术体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技术的叠加和罗列,最后形成的建筑并不能达到真正节能和环保效果,很多建筑获得LEED认证之后实测下来比没有获得认证的能耗还大。

DGNB评估体系特点:

第一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政府共同编制代表德国最高水平权威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

第二,是建立在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包括德国自己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建立在德国高水平的工业体系基础之上的评估体系。

第三,不是一个简单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含了生态环保、建筑经济和建筑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是实实在在的世界上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在建筑成本控制、建筑投资和建筑运营成本、建筑全寿命周期控制方面有独到之处。

它是以建筑性能为核心评价,而不是以采用或者不采用某些技术体系,而不是以有无措施为标准,保证建筑质量,为业主和设计师达到目标提供广泛途径。

同时DGNB世界上首次对于建筑碳排放量提出系统完整的科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的认可。

德国体系包含60余条标准,分成6大方面。整个的体系每一部分都有详尽的计算方法,包括有大量数据库的支持,例如在生态质量方面,在全球温室效应影响整体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的数学公式、模型。在这样一种科学完整的技术体系之上形成了整个DGNB对于建筑综合的、动态的、量化的评估方式。对于DGNB和第一代建筑体系LEED的评估体系有专家进行相应的比较,可以看到在生态、经济社会及功能过程质量、基地质量各个方面,德国DGNB体系在数据“量化”方面都比LEED体系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要求。

二、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生态质量部分的内容和特点

低碳建筑---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每平米建筑面 积每年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1.材料生产与建造

2.使用期间能耗

3.维护与更新

4.拆除和重新利用

辽宁盘锦行政中心大楼SO2、CO2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排放图。(图片来源:作者本人)

辽宁盘锦行政中心大楼.(图片来源:天作建筑)

1.材料生产与建造:

建筑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

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

对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计算,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维护与更新:

指在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为保证建筑处于满足全部功能需求的状态,为此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设备更换等。材料和设备的寿 命与更新及维护间隔频率。

4.拆除和重新利用:

DGNB对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的拆除和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采用如下方法,将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所有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建筑垃圾。

三、日本CASBEE评价体系生态质量部分的内容和特点

CASBEE与其他国家的评估体系相比, CASBEE的设计者明确意识到任何一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对环境的影响都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部分, 建筑环境的评价以这种双重性为基础。积极影响: 建筑物的建造提供了良好的室内环境,同时提升了场地内的室外环境。在CASBEE 体系中,对这部分积极的环境影响定义为Q, 即Qua lity& Performance(建筑环境质量和性能)。消极影响: 从更为宏观的意义上讲,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 施工、使用及最终的废弃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荷, 这些都属于建筑物对环境的消极影响。CASBEE 对建筑物给予环境的消极影响定义为L, 即Load(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在CASBEE 中, 按照建筑物对环境所施加的两种不同的影响建立了一条虚拟边界。

四、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生态质量的内容和特点

GOBAS目前主要的评估对象是奥运建筑, 如《绿色奥运建ciuy=76的􀀁 其目标是使奥运建筑(奥运园区、体育场馆以及配套的新闻中心、办公建筑、居住建筑等)为使用者(运动员、裁判员、奥运官员和广大观众)提供健康、高效、舒适、与自然和谐的活动空间, 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能源、水资源和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不对场址和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并争取加以改进。􀀁[ 5 ] 可以看出, GOBAS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参考了CASBEE 体系中关于􀀁建筑物对环境影响的双重性􀀁的观念: 付出最小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 得到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按照这一理念GOBAS体系的设计借鉴了CASBEE的指标设置方法, 建立了以Q 和L双指标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五、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类细化与指标定量趋势

《标准》是我国第1 部从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其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 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策略;评价研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ly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urpose and role in the harmonious unity between peopl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three natural. Star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rom abroa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th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re summarized, combin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studi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行业给地球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绿色建筑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估系统不仅能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业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

道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真正走入实践,以

及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虽然绿色建筑的理念在我国逐渐被认可,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事实: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现有的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建筑。到目前为止,我国绿色建筑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借鉴欧美国家经历工业社会发展的城市建设痛苦经历与经验教训,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再重蹈覆辙。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寻求解决的方式。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选之路。从下面的问题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许多制约因素。

1)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知识

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3)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刚起步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加快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是不可替代的。但在今年初我部会同其他部委成功举办首届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和新技术展示会之前,一直缺乏吸收、推广国外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计理念的平台。

4)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虽然我国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5)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

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三、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积淀,这里所提到的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就参考了国外的CASBEE评估体系。

我国内地于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它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为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量身打造的“绿标”。一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 “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参考结合国外众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有自己的特点,评估体系分4个阶段:规划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评估体系采用Q和L这两个指标,Q (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 (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它追求的是最小的L下获得最大的Q。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既可作为评估工具,又可作为设计参考,它的诞生对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较之以往的评估手段,它有着评价科学、易操作等诸多优点。但同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应用范围较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进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设计的根本目的。

四、 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五、结束语

本文作者全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及其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剖析出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即绿色意识薄弱,政策法规操作性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要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绿色建筑的观点,并给出要树立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增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用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些研究工作将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篇4

我国是2001年进入“绿色建筑”的研究阶段,随着我国对绿色节能建筑的逐步重视,近3、4年来,“绿色建筑”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从2004年开始,建设部每年一次在全国召开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国际研讨会,直到2013年已经召开了九次会议。最近的2013年这次大会以“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为主题,分为研讨会、博览会、互联网三大部分。而研讨会又设有1个综合论坛和31个分论坛,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以便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更进一步使全国的绿色建筑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误读

似乎很多人士没有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其实绿色建筑的本质尽可能较少浪费能源、土地、水、生物等有限资源,同时提高使用效率;

绿色建筑当然要采用一定技术,但并不是一定非要采用高新技术。科学地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料、植被、土壤、砖石等材料,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力争做到“取于自然,回归自然”,这才是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

尽管从2009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耗已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但从目前的建筑物能源消耗强度(EUI,即单位面积的能耗)上讲,中国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例如:发达国家暖通空调(HVAC) 采用“全时全空”模式下进行自动控温的,是在为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提供服务。而在中国的建筑里,主要采用的是“分时分空”的模式,窗户可以自行开关,并采用分散式系统等控制方式。在中国,家庭大型电器(例如:烘衣机)的普及率很低、水电气的自行费用支付等因素,都是我国处于较低EUI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环境破坏极其严重,

本文由东莞市2008年科技项目“移动WiMAX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科技项目“应用于4G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等资助!

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据建设部预测,未来10年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仍会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中住宅建设也将处于增长型发展时期。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确定的指标体系

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于2006年6月1日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于2007年11月又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比较详细,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寿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PKPM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的两个只要用途

建筑节能的能耗模拟

PKPM绿色建筑系列软件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设计的能耗模拟和分析,其主要包括空调、采暖、照明、设备等方面。该软件可以实现动态设计和分析过程,可对已建、改建或新建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能耗模拟,判断其是否节能;另外,对于还没有制定节能标准的地区,可以作为标准的制定和能耗分析工具。

PKPM软件能以多种方式将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分析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生成详尽的设计说明书和计算报告。该软件还提供了分析、审查、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功能,以便于直接对设计院节能设计的过程和数据进行监督和管理。

太阳能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析

PKPM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析软件,是国内首款综合考虑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为热源,将太阳能转为热能以达到加热水的目的的整套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储热装置、循环管路装置,并考虑地区资源条件、建筑外观、集热类型等相关因素,设计的一体化系统的管路尽最大限度不影响建筑美观,此属一种创新理念,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真正一体化。此款分析软件是基于节能软件平台PKPM的二次开发,并兼容Auto CAD2002-2006。

除了PKPM软件之外,具有相似功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估的软件还有:用于建筑环境噪声预测与评价的SoundPLAN软件、用于室外风环境模拟与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的Stream软件、用于建筑采光模拟分析的TAS-Daylighting软件、以及用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的BIM软件,等等,本文不再叙述。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软件简介及其评分系统

1、简介

从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使用可再生性能源到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最能展现高科技含量的是绿色奥运村。北京2008年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家单位历经1年时间深入研究,共同开发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软件GOBAS(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平台,可以快速、准确、详细地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另外,该软件平台还提供了二次开发的接口,使得可以方便的建立其他各种根据用户需求不同的评估体系。该平台无论是菜单还是提示界面,都做了符合人的思考方式的界面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奥运评估体系软件界面

2、直观的绿色建筑Q 、L 打分体系

绿色建筑追求的是用最少的环境代价L 获取最好的建筑环境质量Q。简单的把二者的完善程度相加,并不能反映被评价项目绿色程度的实质。面对Q,L这对矛盾,采用图2所示的Q,L 两维坐标来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当评价结果位于A 区时,表示只投入很少的环境代价,就获得很高的建筑环境质量和服务,属于出色的绿色建筑。同样,当处于B,C 区,也分别达到较好和及格的绿色建筑。而当处于D,或E 区时,则应该是坚决避免的。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如图2中所示。

图2奥运绿色建筑软件Q 、L 打分体系

参考文献:

[1] 《PKPM全模块破解版》(PKPM)2002新规范.

[2] 《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方法:DeST》,江亿主编.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绿色建筑 工程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

一、绿色工程管理相关概念

1、绿色工程

绿色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办公环境。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绿色工程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不仅仅包括绿色管理理论,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绿色管理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当中,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施工管理,传统的施工管理往往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然而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理念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益,是近几年在建筑行业中普遍流行的重要建筑理念。

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1、缺乏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方面,颁布于20世纪90年代的《节约能源法》以及《建筑法》中都有涉及到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强制性。《节约能源法》在建筑节能方面所作出的规定相对笼统和过于原则化,并且存在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的问题,这导致了《节约能源法》本身可操作性的欠缺。和《节约能源法》一样,《建筑法》也并没有在绿色建筑方面作出强制规定,只是提到了“提倡”、“支持”以及“鼓励”,强制性的欠缺直接影响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性。

2、缺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我国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仅限于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对社会、经济、健康价值等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3、开发商与建筑单位缺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

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欠缺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绿色建筑相关节能标准的实现和推广。从我国地方性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法规来看,虽然强制性得到强调,但是大多数内容都比较滞后,同时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相对缺乏。

三、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宏观管控

法律体系是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制约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免受政府决策的过分影响,减少因职能管理部门人为干预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完善法律体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着手。

一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逐步理顺建筑主体各方责权利关系,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理赔制度;二是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法》和《城乡规划法》增加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并拟定有关条例;三是要建立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开展建筑物分级评定;四是坚决加大执法力度,要实施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同时还要推进强制性政策落实,通过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来降低能耗指标;坚决控污制污,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

(二)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严格绿色建筑认证审核

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守准入关。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同时评价体系要具有时代性,即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需求对评估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三)增强统筹协调,建立以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为主的监管体系

为了综合管理,统一协调,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来协调各个机关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组织,结合中国国情,成立隶属于建设委员会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这个机构在行政上属于当地的建设委员会,可以由建筑工程管理局(处)负责;二是改革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乃至拆除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是建立绿色建筑交流平台,推进各国绿色建筑交流与合作,绿色建筑,为的是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要求我们站在全人类健康发展的高度,超越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1

2、金晶,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

3、张永峰,开展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热点问题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

4、刘鑫,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符敬慧.浅谈我国能源现状与建筑节能[J].建材发展导向,2006

6、王兴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7、郭丽娟.推进绿色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2011(05)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

Abstract: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process, you need to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 increase of environmental load. China's total resources and the resources per capita is lower, at an alarming rate of consumption growth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re far low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period of development, China existing building towers,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a hug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green building is a significant and very urgent task.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可持续建筑设计,显得尤为突出。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财)、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里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综合的建筑环境性能评估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发展道路,如英国的BB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的GBTooL,日本的CASBEE,法国的Escale,澳大利亚的NABEARS等等。中国于2006年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指标,一是节地与室外环境;二是节能与能源利用;三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四是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五是室内环境质量;六是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伴随着相关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据可依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趋势之一。其中以美国绿色建筑委(USGBC)提出的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标准体系为最完善,目前LEED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强调一幢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包括了设计、施工、调试、营运等过程,需要发展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灯光设计师、园林设计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全面参与和配合,LEED主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项目选址的可持续性、节约用水、材料与资源的利用、能耗减少与大气污染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以新建建筑为例。LEED通过对项目各方面评估分值累加分为“认证奖(40~49分)、银奖(50~59分)、金奖(60~69分)、白金奖(70~79)”。USGBC作为开发者和独立第三方为LEED带来的极大可信度和权威性,目前LEED体系认证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对于提高这些绿色建筑在提高项目形象,以及取得优质的物业估值及成功的租售非常有帮助,绿色建筑也将为企业带来营运成本的节约、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员工流动率的降低产生积极影响。

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执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图-1为位于美国滨州匹兹堡的劳伦斯会议中心建成于2005年,建筑面积134709平方米,已获得LEED金奖认证。环境管理:支持非小汽车交通方式,填补为充分利用的项目场地,地下停车,与城镇的河边陆地相连,减少雨水径流。节水:水的回收系统,地下水利用,节水装置、设备,本地植物。能源: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特灵Earth WiseTM 高效R-123冷水机组,低温送风供水系统,杜肯索斯纤维织物出风系统,购买绿色电力。材料与资源:回收利用拆除和建筑垃圾>95%、循环再用材料成分含量>10%,一半材料取自当地,用户回收工程。室内环境:低挥发性材料,无毒地毯、油漆、混凝土密封剂和其他材料,照明感应和控制装置,天然采光和视野,禁烟建筑,新风循环。

图-2

图-3

图-2、3为位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缤特力通讯科技项目,建筑面积20600平方米,已获得LEED银奖认证。采用高能效策略:特灵高效离心式、螺杆式冷水机组,一次泵变流量冷水系统,冷冻水及热水温度重设,高效锅炉,全热回收,优化照明功率密度,自然采光控制,高性能玻璃,增加墙体及屋顶保温性能,部分变风量系统、改善遮阳装置。

世博南市发电厂改造项目。充分利用电厂中所保留的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结合城市未来馆的主题,通过多项生态环保技术和能源技术引入和集成应用。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材料 认证体系

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气候变迁异常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因而推动了许多全球性的环保标准规范制定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住宅建设的全过程中.时时刻刻涉及环保的问题j因此,开发生产具有环境协调性的生态建材和住宅产业,在执行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均从材料及资源利用与回收、能源优化和节约、室内外环境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制定相应标准和评分体系来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其中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说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绿色性评价。

本文对比了各国不同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对材料要求,体现了材料对建筑绿色性评价的重要性。绿色材料从健康、环保、安全等方面对材料品质与性能的综合评价,它代表了材料工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英国BREEAM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为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的建筑研究组织(BRE)始创于199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由于工程实践的不断进步,关于建筑环境的法律法规也在变化,为了顺应时展,BREEAM建筑环境评估体系每年要做一次修订,摒弃某些过时的条款并增加一些新内容。因此BREEAM体系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也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得以检验,它现在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参照应用。

最新版的BREEAM从管理、能源、健康、污染、交通、土地使用、生态、材料和水9项指标对建筑环境进行评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互动影响,包括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它是根据绿色建材的定义,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对自然资源、能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因素进行定量的评估。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材料能否回收利用等;能源主要指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省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室内环境的影响。

选择原材料是绿色建材生命周期的源头,原材料时要注意遵循几个原则:1) 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使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尽量选用少能耗、低污染的材料; 3) 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有辐射特性的材料,所用的材料应当易于再回收、再利用制造或者被降解。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建材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 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在工艺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种材料;2) 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对生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 尽量使用自然环境,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同时兼顾考虑建材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建材的使用寿命和建材回收。

2.美国Leed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USGBC)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由政府部门、建筑师学会、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大学、建筑研究机构和建筑材料、设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等诸多社会成员组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USGBC宗旨是整合建筑业各机构,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推广并教育建筑业主、建筑师、建造师的绿色实践。USGBC核心工作是研发和推广“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LEED,这也是USGBC众多服务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LEED主要包括六项指标:1)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场地;2)节水;3)能源和大气环境;4)材料和资源;5)室内环境质量;6)符合LEED的创新得分。LEED在第4大项“材料与资源”的得分点中要求建筑、施工废物和物资资源都需要达到能够重复利用,并且达到一定的回收指标。如在建筑翻修和再开发计划中,最大限度的保留现有建筑,而在施工废物管理、资源再利用及可循环利用的物资中,要求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达到一定回收指标才能得分。在得分点“可快速再生材料”和“使用经过认证木材”中,LEED要求此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各类部件达到一定的比例。可再生材料包括树木、植物纤维、羊毛等在有限时间阶段内(如几十年或更少)收获以后就可更换的资源。“就地取材”也成为LEED评分的一个标准,它提倡优先使用当地生产的材料,减轻运输压力,减少运输能耗,支持当地经济。

3.香港BEAM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ong Kong Green Building Council)是 BEAM Plus 的主要评估机构。它是香港地区一个重要的非政府机构,旨在通过对设计、建设、试运行、管理、运营及维护各环节的改善而大力推广可持续的绿色建筑。

BEAM Plus 的早期版本称为 HK BEAM,创建于1996年,全称是 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 AssessmentMethod(建筑环境评估法)。参加评估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2 类。BEAM Plus体系早期是根据英国建筑研究所的《环境评估法》(BREEAM)而创建,后期吸收其他国家绿色建筑体系如 LEED 而逐步更新完善。在BEAM认证体系中建筑物施工、运行、维护以及装修使用的材料数量和种类从原料制成品、排放物以及含能物方面来讲绝大部分来自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通过室内设计方法、材料的选用以及安装方式等办法,都能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BEAM 中对绿色建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建筑构件的再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灵活的设计允许对建筑物房屋用途和布局进行更改。高标准的设计还允许大部分建筑构件为非现场预制件,易于拆建。

2)从建筑物维护、再装饰、装修和改造考虑出发,选用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可种植和成材、在其它方面有持续性能、其内容有特别回收再利用价值或对环境影响相对较低的材料。

3)鼓励在适当应用中大范围地使用可快速翻新材料。

4)鼓励使用来源地为森林资源管理完善地区的木材。在评估中还应考虑木材的再用和林业产品的再用是否达到了保护原始材的效果。

5)通过促进废物再利用减轻回填场的压力和保护非再生资源。

4.台湾绿建筑标章

1999年9月台湾绿建筑标章制度开始付诸实施,根据《公有建筑物绿建筑标章暨候选绿建筑证书推动使用作业要点》规定,绿建筑之推动在台湾分成《绿建筑标章》与《候选绿建筑证书》两阶段进行。申请绿建筑标章或候选绿建筑证书,至少须通过九项指标生物多样性、绿化量、基地保水、日常节能、C02减量、废弃物减量、室内环境、水资源、污水垃圾改善,其中之四项指标或以上,而以日常节能指标及水资源指标作为两项必要之门坎指标,原则上至少需符合此两项指标基准,始可获得评定为绿建筑,以达到绿建筑省水、省电、低污染之目标。

在台湾绿建筑中,鼓励将使用过后拆除的建材回收再制成可再予利用的建材,例如对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材、再生砖和再生玻璃的利用,有利于保存现有的地球资源。适当的提高有机质木材使用比例,因为有机质木材是具备资源再生性、再加工性、省能源及安全性的优良建筑资材,更是一天然的CO2储藏库,若大量推广使用便可达到CO2减量之目的。对于地球环境保护观点,建议多使用寒、温带林木(如:杉木类),减少热带木材(如:檀木、红木、硬木及楠木等)使用,因热带木材所行光合作用较大,其放出氧气量较能平衡地球环境(且寒带先进国对于森林之经营较具永续性,而渐被破坏的热带雨林却亟待保护)。同时要注意森林管理,林木之砍伐及栽种平衡,且应减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以降低地球环境恶化的程度。

总结

BREEAM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到现在,它已经历10多年的实践和检验,由于其成熟性被多个国家效仿。LEED体系简单易于掌握,同时,它还在如何将国家性评估体系更好结合地方实情方面做出长足的探索。BEAM和台湾绿建筑都是具有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不同认证体系中材料的要求和对比分析,绿色建筑均要求在不消耗过多运输能源下,就近取得材料;要求制造过程使用最少的能源,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同时不制造有害的气体与污染;要求使用后可以回收进行再次的加工和施做容易且经久耐用。通过推广绿色建筑,从而使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现实。绿色、可持续建筑所带来的生态正效应、环境正效应等等,增强人们保护人居环境,打造和谐的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包括几个层面。第一是政府层面。国家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法规、规范,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而且还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评估手册,这很好。但是,关于推动绿色建筑的意识,国内起步得非常晚。自改革开放后,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重视GDP,过度耗用了有限的资源,过度破坏了我们本已不佳的环境。学术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当时政府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在我国前瞻性、重要的建筑上未能体现出绿色的导向性,重视的是建筑物的风格和能够显示所谓成就的东西。第二是专业人士层面。尽管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但在建筑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当多的建筑师对绿色、生态仅知道一些概念,很多建筑师并没有把它运用到设计实践中。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建筑教育的原因。第三是社会需求层面。现在有许多甲方将绿色、生态作为房产的卖点,在项目开发初期对生态、绿色的概念炒得异常火热,一旦初步设计后就开始“做减法”,到施工图时再减一次,有时在施工中还要减,当然减的都是“多余的”绿色、生态策略。其实这也不能责怪甲方,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会为社会多投入,为自己少产出?庆幸的事,各级政府已经开始关注绿色建筑了,学术界、企业界也积极参与其中。尽管如此,在缺乏刚性的制约条件下,市场经济仅凭觉悟是不够的,政府除要结合经济承受能力考虑节省资源、能源及保护环境外,还要为建筑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策略,因为大部分建筑师并不是研究者,虽有意识但未必知道怎么做,如果研究机构能够提出方便操作的策略来,再通过建筑师这个重要的角色来实现绿色建筑也就很自然了。所以说,绿色建筑对全社会来说是个观念问题,而对建筑师来说,除了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技术问题。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层面的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而改变观念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该上升到法规的程度才可能发展得更快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了,但推广起来仍然困难重重。问题在于评估体系不是法规,人们可以参加但也可以不参加。这就好比对建筑学专业进行评估一样,全国120多所有建筑学专业的大学,只有20多所大学参加了评估,人家不参加的照样办学,生源也好,你没辙。所以说,从评估体系发展到行业法规,关键的不是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本身,而是看其是否有强制性的规范。如果评估体系没有法律效应,对于那些参加评估体系的企业,他们花了很多钱除能够获得绿色之名外,面对那些未参加评估体系的企业,他们因为投入的成本低很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这样一来,对于积极参加的开发商来说就显得不公平了。最终结果是还有多少人会加大对绿色建筑市场的投入呢?同样是地产开发商,对于出租者和出售者应该是不一样的,出售房屋的公司,必须建立强制性条文,才能有制约作用,否则运行费用与其无关,他何必关注和增加前期投入?而对于出租者,市场自然会对之形成约束,如果建筑不节能,运行费用很高,租房便会受到影响。但出售者情况则不同,将来运行费用高与之无关,而买房人开始也不清楚情况,买完就算了。将来运行费用高,意味着前期投入低,投入低意味着造价低、代价低,市场反而好。因此要对出售的房屋实行强制性法规,才能有制约作用,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建设形成制约、抑制。国外曾有此类先例,如果基本建设被抑制,整个经济是否会受影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里,一旦基本建设因绿色法规而被制约住,那么可能各个行业都会受影响,问题就会很严重。

再有一点,中国的许多研究缺乏深度。到目前为止,国内强调Why和What层面的问题比较多,谈How的问题比较少。发达国家在很多年以前主要就开始研究How的问题了,How包括地域性的问题、可操作的问题。而国内的某些研究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他们热衷于归纳流派、主义、风格特点,有的研究生态建筑的造型特点的建筑师,如同研究感冒药的形状和色彩而忽略药学本身的“研究者”,感冒患者会要求医生开“绿色、椭圆的药片吗”?这两个方面都是我国和国外的差距。

转贴于

因此,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府发挥出强大的决策作用,或是说国家层面要体现出鼓励政策。如很多开发商为了实现绿色策略,为保护环境花了很多钱,当然也包括其在宣传策略上的投入,但毕竟是多投入了,他们多投入的是为了整体的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再如对中水和太阳能的利用,有多少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的减免税优惠政策,最终这样的开发商还有积极性吗?如果政府没有这样的政策,绿色建筑是不可能真正推广的,靠有觉悟、有兴趣的人去做是很难成功的。如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光电板,会得到政府的补贴,美国也是。这样,投资商、开发商就愿意更多地去做这件事情了,市场前景也好了,产量扩大后价钱自然下来了,形成良性循环。

做好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绿色建筑研究

绿色建筑是个地域性的问题,它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所以不能简单地说一个成熟的关键技术或是几个技术就可以涵盖所有绿色建筑的问题。比如“温室效应”,在高纬度地区是冬季利用太阳能的绿色设计策略,而在低纬度地区则是导致建筑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又如“烟囱效应”是炎热地区的降温手段,而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则万万不可使用。

正是如此,国内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如清华、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天大、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大、华中科大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科院等等,还有很多企业均对应各自的领域做了很多研究性的工作。如在台湾,有人写了许多关于湿热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们对亚热带问题研究得多,东北地区的对高寒地区的研究问题要多一些等等。可以这样说,通过研究地方性的问题,从一个面上深入研究,能把问题具体化,之后在做好全面性的研究,对研究绿色建筑事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更现实的推动意义。以华中科大为例,该校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拟从三个层面重点研究绿色建筑的问题。一是加大对地域性的研究;二是重点加大从对单体建筑的研究转入城市设计尺度的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谈到单体建筑,关于朝向问题、墙厚问题、窗墙比问题、材料问题、自然通风问题、遮阳问题等,特别是在夏热冬冷地区,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有什么招?这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领域。三是除研究外,还要做些绿色建筑的实践,许多绿色建筑在设计、建成之后已经没多少绿色的影子了,必须要坚持到底。

篇9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工程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绿色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目标说和过程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分歧,也造成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全面;政府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政府为人民服务,提倡采用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追求居住的舒适度,而开发商以盈利为目的,选用的是价格便宜,利润大的材料,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的分歧,加上政府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造成对绿色材料的选择不理想的结果。

1.2、没有对政策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政策体系中,当前的法律虽然已经涉及到一些绿色建筑和节能方面的内容,但是没有制定强制性条件对建筑节能进行约束,而且法律责任也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技术标准,也只是对节能设计制定标准,但是对于施工监理以及材料等方面没有制定好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发商一旦不执行这些标准,却不能强制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使得这些设计标准只是流于表面。建筑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利用行政规章规定了建筑节能,但是因为规章没有较高的权威性,往往只是被人们当成参照,没有较好的强制性。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1.4、缺少专业评估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专业评估体系,会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已经指定相关标准对其评估体系进行衡量。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专业的一套评估体系。当前指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局限性比较大,只能在某些建筑中适用,却不能和所有的建筑相适应,加上规章制度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没有进行较好的融洽与衔接,还有的规章制度之间互相冲突,不能促进评估体系的建立,还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2、强化绿色工程建筑管理措施探讨

2.1、对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现在,建筑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已经成了建筑施工发展的主导方向。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废旧垃圾也是建筑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如:施工现场施工降水的重复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后的重复利用、现场施工用电的各类节能措施、各种新型的、再生的建筑节能材料等等。建筑施工过程正在逐步的从一个资源浪费型施工过程转向一个材料重复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的施工过程。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不仅大大的减少了建筑施工的废弃物,而且在材料回收过程中也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2、控制施工现场污染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不仅仅是指施工现场的泥浆、油污、粉尘的小环境,在现代化文明的城市中更多的是指建筑施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环境。现场施工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声污染,粉尘固体悬浮物对周围居民出行的影响,夜间施工的照明对周围居民的光污染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也成了绿色施工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必要的防扰民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声源,其中打桩机是噪声的主要污染源。禁止夜间施工不仅是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而且也是减少光污染的主要措施。另外,施工企业可结合当地气候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以此来减少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2.3、强化组织管理的绿色化

工程建筑不仅在于它有舒适优质的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的性能,更在于它在建造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如果过程控制没有达到绿色施工,那么打造绿色建筑也是空谈。绿色施工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协助、鼎力配合。一个工程项日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参与各方之间对绿色施工应有各自的职责,建立绿色施工的各类奖惩措施。在工作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各级监督机构均应作为绿色施工的参与方,履行它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立项到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本工程的绿色节能和环境影响;设计单位在考虑建筑设计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对一些建筑节能环保材料有充分的认识,并尽可能的采用;监理单位作为常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对施工现场一些影响周边环境和污染的做法应提出异议,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操作单位,项目经理应作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绿色施工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要求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全面考虑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及环境方针编制项目部的管理计划,充分体现企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管理理念。

2.4、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

建筑施工中随着工程的进度,各方面的工程管理均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过程控制也将随之变化。绿色施工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是随着工程各节点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延伸管理幅度,来实现建筑施工业务分散化作业的集中管理。依靠施工过程的动态参数,实施动态的施工管理,以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施工企业要加大推进公司和项目各层级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的相应功能的集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施工过程中产生和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升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施工项目在项目可视化方面需进一步推进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的视频监控方式,重点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过程和环境控制等进行监控,对随时发现的各类问题、隐患,及时沟通,及时整改。除此之外,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采用新型的能源技术。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区别于传统能源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能够节省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和破坏。热泵就像泵一样,利用少量高位能转换为可以供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使用的高位热能。

3、结束语

总言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必须牢固树立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从国家层次讲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加强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标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格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此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助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华.推进绿色工程建筑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300.

[2]朱金生.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2:112-114.

篇10

国外在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可归纳为节能的可行性分析、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评估体系4个视角的研究。

1.1基于经济分析的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制约分析是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Bon等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Bartlett等在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决策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其决策的影响。Larsson等在分析绿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实施的挑战和可行性。Bordass以英国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价值。

1.2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和融资研究

Amstalden等在基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碳税等不同能源价格预期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瑞士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经济分析,指出瑞士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使业主获利受益,进而促进业主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Grosskopf等提出了一个经济激励的框架,旨在激励房产商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和风险分析

Sorrell提出不同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分析框架,在考虑了影响改造费和服务费的各项因素基础之上,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8]。Millsa等就节能项目中资金及项目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分析框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精确分析,并以建筑节能领域财务风险分析为例,就如何鉴定、量化以及管理风险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证分析。

1.4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评估体系研究

Lützkendorf等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评估任务,把“工作共享法”和设计工具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物整体绩效”的体系,并为未来评估工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Papamichael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工具,并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从国外对建筑节能研究情况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到合同能源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从建筑节能的施工过程到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的层面到企业的层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从研究阶段上来看,经历了从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到建筑节能运作的研究再到总结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上述研究对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现状

2.1研究进程

1982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委托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下达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空调调节研究所承担了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采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实测与计算分析》《我国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其节能措施的研究》和《墙体保温性能的改进研究》四项研究课题。这是我国(建设部)开始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但是,1997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自建筑节能实施以来,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和概念引入阶段(2005年以前)由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是舶来品,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着重介绍可持续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概念。对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定义、特点、技术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建筑的理论框架。Chen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可持续性的原理和概念的认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供了实施建筑节能的有利机会,并根据中国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情况,指出中国的政策方案仍处在愿景阶段。

(2)深化阶段(2005—200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开展了大量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供热体制改革、能效标识项目、外墙保温等强制性标准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从节能建筑实施的影响因素、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到节能建筑的实施运行管理、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各研究阶段数量

(3)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理论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筑节能实施几十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包括技术成熟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节能运行管理研究综述等。周楠等对近几十年的建筑节能政策、能源价格、税收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这些节能政策对中国未来的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祥飞等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识别了建筑节能机制的缺点,并对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实施建筑节能提出了建议。李百战等总结了中国交付低碳建造环境的障碍,并识别了研究的机会,文章提出研究活动应强调各参与方的合作,使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要在知识前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郭汉丁等阐述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在外部性、经济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等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培育机制的研究方向。

2.2研究内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政策法规、技术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从历年来的研究内容上看也基本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技术在一定时期稳定的情况下,节能的实施和推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管理。

2.2.1基于政府行为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整个建筑节能市场的运行起着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推动建筑节能的运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促使建筑节能市场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地弥补由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部分失灵,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刘贵文通过对经济激励政策和强制节能政策比较分析,得出经济激励政策更具效能的结论。张丽等论述了经济激励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热力管网改造及围护结构和室内热能系统改造的激励建议。王洪波等以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力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激励政策体系的方案设计。钟韵等提出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是必要的,并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一模型,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节能效果进行激励,并以北方采暖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特别要以节能绩效为基础进行激励,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戴雪芝对中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对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为实现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韩青苗等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调机制、公平性、效率和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2.2.2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

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的监管手段是不够的,要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建筑节能。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以来,关于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性分析、信息非对称性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行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建筑节能运行评价体系的分析。

(1)基于外部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运行制约机制分析目前业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建筑节能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者研究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了要求。卢双全等分别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金占勇等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对节能改造的影响,并提出了分阶段、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激励方案。在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和建筑业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韩青苗等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与既有建筑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合约参数,并总结了提高经济激励合约效果的关键因素。续振艳等则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解决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分析,得出通过信号传递、信号甄别、建立能效标识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尽管王洪波等认为激励需求端的激励机制缺乏现实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对供给端即开发商的激励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而占松林等则通过分析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认为购房者的行为选择是建筑节能市场的源动力,并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提出扩大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宣传、建立能效标识等的建议。

(2)基于节能改造成本和收益的运行风险分析在建筑节能实施的初期进行的影响节能改造措施实施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初期投资太高的占到80%。由于节能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缺乏合理成本分担机制、金融市场支持机制以及市场失灵矫正机制,使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28]。针对以上问题,刘玉明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孙金颖等则从建筑节能金融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融资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5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模式,为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运行模式研究研究者们表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瓶颈的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对建立建筑节能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基于评估体系的建筑节能运行评价的研究要科学的发展节能建筑,进行能效测评和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必需的,它不仅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或其“绿”的程度是多少,而且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学者们分别对不同的单体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进行了能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能耗测评方法。秦佑国等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杨红霞等从能量、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能量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杨玉兰等在描述了评价中国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其指标的建立为其他气候地区建立评价方法提供了思路。

3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者们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