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科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的科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的科学常识

篇1

主体互动合作 情景 科学探究 实验 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定下一个基调:物理新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物理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在“主体互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创设合理的情景,就更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喜悦,催其奋进,增其信心,真正成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养成敢想、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

物理教学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实验活动为主线,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角色始终是一个策划者和帮助者,因此,物理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互动起来。“主体互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此前提下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互动,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使物理教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互动合作”的形式是师生互动合作,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小组之间互动合作,个体参与活动,全体参与活动等。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演示有关实验或表述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逸闻趣事或联系生产实际提出课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蒸发》一节时,先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放在投影仪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然后迅速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酒精浸湿的棉花,使学生发现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大大低于另一支,通过投影仪在银幕上映示,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借助趣味性、启发性、激疑性的教学艺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这样也利于学生进入激奋状态,唤起有意注意。教师的精彩引入和学生的观察思考、求知欲望等很好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好。

师生互动在教授新课的创新设计:通过导入教艺后,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及时设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问题,一个接一个由浅入深地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认识层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知识的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设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面铁块沉在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互动在课堂探究实验的创新设计: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室教师为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教师边讲边实验,学生的边学边探究实验。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地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这种师生互动活动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边讲边实验、边学边探究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高等职业教育;酒店市场营销课程

在酒店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酒店企业也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激烈的竞争环境给酒店的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适应酒店企业需求的秉持现代化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必要的市场营销知识的人力资源匮乏。培养具备为顾客服务意识、具备主动分析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意识,能充分适应酒店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酒店服务及管理人才的基地,目前多数院校采用教学方法不适应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毕业生不能完全符合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加速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求。而酒店专业学生市场营销技能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学生容易感知和模拟,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便于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用性

现在多数酒店院校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哪,学生很困惑,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脱节[1]。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

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按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3]。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酒店市场营销部的环节和流程,具备基本的营销技能和营销素质,并能独立进行操作,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灰领人才"。营销技能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容易被感知和模拟,实践性较强,便于融入按照工作任务开发的教学项目中,酒店市场营销课程适合应用项目化教学法。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酒店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通过对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的回访,研究酒店行业市场营销相关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深入企业调研适合酒店专业高职学生的市场营销岗位类型,并对酒店营销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研究其工作流程。并听取酒店餐饮管理行业专家的意见,重组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酒店营销操作及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酒店企业营销部门员工的岗位职责,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与划分,将所有就业必备的市场营销知识融入项目之中,将素质教育和企业规范化管理融入教学过程中,全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根据教学规律精心设计了四个项目13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教学规律,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实例为引领,跟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知识点贯穿在精心设计的项目中,并结合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各个任务。实现了工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每一项目下都设立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完成完整的工作在任务的同时即实现了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实施的过程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上,采用“任务引领” ——“知识点概述”——“分组实训”——“作品展示与项目评价”的教学组织模式。

首先,每个任务均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各个小组,清楚明了让每一个组员明确本次任务的内容。其次,教师强调本次任务的要求、注意事项及时间安排,讲解任务的具体的操作步骤,并简明扼要地讲解完成任务将应用到的知识点。再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任务分工问题,在此过程中可请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和建议,并按照分工完成具体的项目。再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根据“评价标准”,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共同形成该小组模块作品的成绩。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自主进行学习,在任务成果展示环节再次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困惑、讨论交流,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的老套路,而是通过若干个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掌握酒店营销环境调查与分析、酒店产品开发与组合、酒店营销渠道选择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四、考核方案的设计

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以"酒店市场营销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营销项目训练为中心",考核方式上以任务完成贡献度为考核要素、以任务产出为考核点,形成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考核形式,实现无卷面考核形式。考核成绩均根据任务完成效果决定,课程总成绩有各个任务考核总分构成,任务的考核成绩由组长评分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组长评分部分是为体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的贡献大小的差异性,教师给予组长一定的打分权限,即任务总成绩的30%由组长决定,组长对自己组员打分。小组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任务的汇报情况现场打分。

五、结束语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采用以具体的任务为引领,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再以展示任务产出的形式来来巩固教学效果,将教和学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的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方法走出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知识积累的老路子,改变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呆板、沉闷的状况,可使教学与酒店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联系得更加紧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与方法[4]。并且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艳芬.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 .

[2] 尹维伟.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 辽宁高职学报, 2009,(06)

[3]姜大源.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 外国教育研究,2003 (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24-01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背景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越发重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如何从小就给幼儿灌输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的背景。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喜好,在日常科学活动中,将自然科学的教育灌输给幼儿,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科普知识和常识,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教育生活。而如何才能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呢,当然不能光靠嘴皮功夫来教育幼儿,让孩子们去亲近自然和回归于自然,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了实现幼儿的科学教育,先决条件就是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孩子们不再是笼中之鸟,神奇的大自然会使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巨大的探索兴趣。总之,对于科学教育不应该从应试角度的视角来教育幼儿,而应该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从大自然中了解科学的奥秘,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教育对幼儿生态意识形成的作用

科学教育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利用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而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生态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学教育可以推动幼儿探索自然。幼儿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缺乏意志力。如何培养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值得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认为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就会对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产生疑问,进而培养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其次,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幼儿形成探索自然的热情之后,必然会导致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幼儿科教知识的重要手段,应该促使幼儿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态度。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会促使孩子们来保护自然,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自然则是幼儿主动想学习的知识而不是幼儿园教师强制幼儿学习的内容。[1]

还有,科学教育是幼儿形成生态意识的前奏。科学教育可以导致幼儿对动物情感的变化,如教育幼儿爱好小动物。科学教育可以将孩子们对于动物的残忍行为转变为同情行为,直接教育幼儿尊重动物和保护动物。而对动物情感变化的同时,幼儿就会形成一定的生态意识。从冷漠到喜爱,将可爱的小动物变成小宠物,更有利于幼儿爱护动物,而爱护动物本身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总之,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常识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科学教育活动,因为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培养生态意识的关键,有利于幼儿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事物,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兴趣,以达到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目标。对于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观念,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个视角来探析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策略。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首先,要丰富幼儿对社会和自然的常识,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孩子们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孩子们对于科学常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挑战的精神。此外,还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寻找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对于科学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潜入深的教育的原则。适当情况下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策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品质,进而形成生态意识。

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应该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对于科学知识实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在实践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亲自感受一下科学的力量和生态的作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科学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游戏法也是灌输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不在是教授幼儿科学知识,而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播,穿针引线来教育幼儿。当然游戏法在让幼儿主动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告别枯燥无味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和提出问题等方法也不失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好方法,在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同时,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特征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改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生态意识的形成。[2]

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园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喜爱和自然环境的热爱。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动植物的情感,情感是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催化剂。通过幼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情感来激发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探知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是幼儿探索自然和形成生态意识的重要方法。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自愿的发现、探索和学习,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幼儿时期的生态意识与成人的生态意识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限制,导致幼儿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能并不强烈,但是可以从教育幼儿不要破坏环境方面来教育孩子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一定要重视奖励爱科学爱发现的孩子们,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和爱护自然。科学教育的实施对幼儿生态意识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直接影响孩子们长大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科学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形成爱护环境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谜语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一、谜语和小学语文教学特色结合的意义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后经文人的加工和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它是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其知识型、趣味性、益智性深受人们喜爱。哪怕到了今天,时尚气氛浓郁的大型晚会上,猜谜也是主持人和观众互动、赢得观众好评的一项重要节目。

语文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有普通课堂教学的固定性,又有着文学活动的灵动性,它一方面作为一门考试课程需要对固定知识进行牢固掌握,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更是对学生头脑、思维进行洗礼,提升其品位修养的重要学科。在如今愈发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尤其是改革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人格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将谜语突破性地植入小学语文课堂,这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一项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谜语激发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强化教学改革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谜语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谜语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用谜语导入新课、用谜语巧记常识、用谜语理解词义三项。

1. 用谜语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不是将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采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爱好,从而自发地积极地获取它。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程要做好,一个吸引人的导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谜语本身就是一种提问,加上猜谜活动生动有趣,这对于小学教学而言,无疑是一种极为生动的引入方式。

以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在这篇课文教学开始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用脚印画画,其实不正是对学生关于动物脚印这一常识的积累吗?因此,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打开课本,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面画有各种小动物的脚印,我让学生们自行猜测,哪个脚印对应的是什么动物。在大约5分钟的猜谜过程中,学生们发挥集体的智慧,认识了各个小动物的脚印,同时,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引入了新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来了。

此外,除了通过这种直接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猜谜活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对于引入新课,可以采用将课文作者的姓名设计一个字谜,让学生猜出来,同样也不失为引入新课的重要方式。

2. 用谜语巧记常识

我国谜语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常识性的内容。例如,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陆游这样一位著名诗人可能是众人皆知的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记住陆游可能需要将某个诗篇反复背诵才行。为此,我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对陆游这个名字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以“大地旅行”为谜面,猜一个著名诗人。同学们经过激烈的探讨后,终于找出答案:陆游。在这种谜语的方式下,学生会形成对这个名字的深刻记忆,以至于后来只要提到陆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大地旅行”的谜语。

又如,本市电视台推出元宵有奖灯谜竞猜活动,其中一则谜语是“元宵节后传捷报”(打一成语)。我认为这个谜语中蕴含的文学常识十分有趣,便将它引入了课堂中。然后课堂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师:“元宵节是农历哪一天?”

生:“正月十五!”

师:“每月的十五,在我国古代有什么专称吗?”

生(讨论):“望。”

师:“那么元宵节后传捷报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思考):“喜出望外!”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在生动的猜谜活动中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常识,对于“既望”一词也留下来更深刻的印象,关于它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3. 用谜语理解词义

语文教学活动,注重形式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传递知识的内核。解析词义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而开展谜语教学,不仅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气氛,更能让课堂富含新意,增强学生的记忆。将其用于理解词义,可以更快达到相关目的。

以对文言文中“卒”字的理解为例,由于“卒”在古文中十分多义,单调地逐条陈列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入理解。于是我就采用了谜语教学的方式。谜面是“刘邦见之笑,刘备见之哭。”通过讨论,我告诉学生,刘邦最高兴的就是打败项羽,而刘备最难过的就是关羽死去,二者的相同点就是“羽死”,而羽加上一个死是构成不了字的,死还有别的表述,就是“卒”,所以,谜底就是“翠”。这种层层诱导下,学生运用对字形的理解,猜出来谜底。同时对“卒”这个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篇5

宝宝不愿意好好睡觉了吗?妈妈讲个故事哄吧,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道理都巧妙地融合在有趣的故事里了,宝宝会受益无穷的。

《奥特曼大神功》(1-7册)

奥特曼来了!

为了追寻百慕拉,宇宙英雄来到了地球,不幸与科学特搜队的旱田想撞……欲知详情

请看:地球的第一次作战,奥特曼的秘密(使命篇)

《宝宝爱问的为什么》共五册

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编制,分为《公园里的为什么》、《商场里的为什么》、《家居生活里的为什么》、《幼儿园里的为什么》、《大街小巷里的为什么》。

《帮他做100分爸爸》

教育孩子难道只是妈妈的事情?爸爸总是很忙?本书列举爸爸常犯的小毛病,告诉妈妈对症的良方,使他心悦诚服的与妈妈齐心合力做100分爸爸。

《幼儿折纸游戏》

(动物的故事、飞机的故事)训练宝宝的动手能力。用一张简单的彩纸折折叠叠出一个个生动的动物:蝴蝶、狐狸、青蛙、鲤鱼或是滑翔机、直升飞机、人造卫星或是喷气式飞机来。

《儿童彩泥手工》

几块不同颜色的彩泥就可以捏制出一只只稚趣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盘盘令人垂诞欲滴的蔬果……给你的家人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吧。

《小孩学画》(提高本)

教你怎样搭配颜色,怎样进行涂色,让小朋友通过边学边画的方式轻松掌握。加入的涂色练习,训练孩子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关键期与潜能开发系列丛书》(二)

(适合0~3岁左右婴儿列举婴儿语言发展、智能发展,数学发展、动作能力发展等关键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针对关键期的最佳教学方法。

《趣味手影》

本书共列举了34种动物的手影。如幼儿喜欢的孔雀、恐龙、梅花鹿等惟妙惟肖的手影,可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恐龙消失的王国》

小朋友可以看到覆盖着铠甲的包头龙,身上长刺的戟龙,还有凶猛残暴的霸王龙,温顺慈爱的慈母龙……

《哈佛多元智能》

没有孩子是无能的。若他/她在某些方面有缺陷,那么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天才的创造力。

《益智大迷宫》

分为智慧篇、勇敢篇、神奇篇、快乐篇、趣味篇、开心篇、益智篇 挑战篇、魔幻篇、探秘篇。

逻辑狗

儿童思维升级训练系统系列丛书(附有光盘及学具)

第一阶段:(4~5岁)数数与比较;色彩与形状;丽莎和泰姆的一天;我们画、我们贴、我们建。

(共4本48.00元)

第二阶段:(4~5岁)在儿童活动室;我们就这么穿衣;观察与注意;交通常识;我们的宠物;观察与联想。(共6本72.00元)

第三阶段:(5~6岁)数与数字;交通常识;在农庄里;在动物园;春夏秋冬;逻辑游戏。

(共6本72.00元)

第四阶段:(6~7岁)买东西真有趣;看马戏;计算游戏;发现和联想;数的游戏;字词游戏。

(共7本84.00元)

第五阶段:(6岁以上强化训练)图形与数量;图形与空间方位;20以内的加减;发现、联想与判断;联想、推理与字词游戏;感知与判别;找线索;观察与理解观察与想象。

(共9本108.00元)

篇6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功能。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美丽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美丽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乐的功能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美术教育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楚,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喜好,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把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文学艺术教育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美丽,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老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老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体育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拟小动物等手段进行。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美丽的音乐节奏,模拟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美丽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5.常识教育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四周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和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篇7

一、课前阅读,为科学课提供必要的资料来源

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包含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这四大领域又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从课堂表现形式来说,有探究课、常识课两个类。常识课中的知识,学生不能亲身经历,不能通过实验获得,也观察不到,只能通过阅读有关的信息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提供学生阅读的方向与资料,供学生阅读,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如教学生命科学领域《珍稀动植物》一课,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信息,如他们知道“国宝”大熊猫、杨子鳄、银杏、水杉等。但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教材只简单地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及图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在教学中,提前一周推荐了几个搜索词,如珍稀动植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等,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进行课上交流。我还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珍稀动植物百科全书》、《中国的珍稀动物》等书籍。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珍稀动植物资料我则制作成学具卡片提供给学生课上阅读,并在课后进行小组间的传阅。如珍稀动物,我提供了麋鹿、白腹锦鸡、白鳍豚、中国短吻鳄的资料卡片,珍稀植物,我提供了人参、银杉、金花茶的图片及资料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也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

二、课后阅读,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万物,每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体系往往很庞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探究意识的保持与深化则需要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将科学课向纵深延伸的载体。比如宇宙科学领域中的《登上月球》这一课,其知识性目标是认识月球的概貌,这一目标,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而探究性目标则是会搜集资料,能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这些目标,仅用课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大众天文学》。《大众天文学》以相当长的篇幅介绍了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月亮绕地球运动、月亮的表面状况及月食的相关知识。学生想要了解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这本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些枯燥而机械的天文知识介绍,而是适应大众的接受水平,以充满文学气息的笔触,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天文知识呈现出来。这本书所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广泛,我针对不同的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让学生阅读,我还将其中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发给学生。如《太阳家族》一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恒星的特征,还可以走出太阳系,了解银河系、其他星系。《秋季星空》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北斗七星及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科学阅读,在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多途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篇8

听到致癌物,许多人避之不及,仿佛只要跟这几个字占了边,就会得上癌症。其实,致癌物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只要一碰到就会患癌。

致癌物类别不同风险不同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842种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之分为5类。

第一类:致癌。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如吸烟和二手烟。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

第三类:可能致癌。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但是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如手机辐射。

第四类:未知。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其有致癌性。这类目前只有——己内酰胺。

手机、咖啡和阳光只是可能致癌物

关于手机辐射是否致癌有许多争议。不过,2011年5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之定义为“可能致癌”物,原因是其与神经胶质瘤有关联。

“可能致癌”与“致癌”并不是一回事。研究人员也承认,将无线设备和脑瘤联系起来的证据是“有限”的。对于其他种类的癌症,则“没有充足”证据。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手机致癌”。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质”名单上,作为“可能致癌物”,与手机同级别的还有咖啡,其早在1991年就被列入名单。但时至今日,人们并未因此而停止饮用这种饮料。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所做的分类研究本身就说明,不同类别的致癌物质,其风险也并不相同,理解一个致癌物质的风险,应该看其所处的类别。

太阳辐射,通俗地说,就是无处不在的阳光,其中的紫外线是可能致癌物。如果对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人们只能忧虑“身边的致癌物质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无处可逃了”。关键在于,科学理解致癌物,人们需要更完整的信息。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确实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过多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癌。关键是,怎样才算“过多”,这涉及的是剂量问题。然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只在少数地区存在,多数人居住的地区都没有足够大的紫外线剂量。实际上,太阳光辐射剂量过大的地区只有西藏。

剂量是致癌关键

致癌物的致癌关键是剂量,我们不能离开剂量,孤立地去说某种物质是否致癌。

不管是“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都跟剂量有关,因为得出这个“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的一定剂量的试验得出来的。

“手机可能致癌”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象即是平均使用手机10年以上且每天通话超过30分钟的人群。

比如,说一种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一定致癌是不对的。致病还要考虑其剂量、致病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也许一两次不会致病,但长期食用谁能保证不致病呢?确实是这样,所以要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考虑“长期食用”的问题(包括照顾到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所以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扣上有毒食品的帽子。

篇9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收到激发兴趣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数学课的教学形式一般以教师演示,讲解为主,没有具体直观的幼儿所喜欢的玩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依靠单纯的机械记忆所学的知识不牢固,而且容易失去兴趣。然而,一旦有新颖的教学形式,幼儿易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便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有力措施。

例如:在教学8以内的序数这一课时,课堂开始,多媒体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在一片绿草地上新盖了一排―模一样的小房子。不一会儿,传来了小动物们的叫声和笑声,接着,出现了小猴子、小熊猫、小黄狗、和小花猫。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新房子前面。为庆祝搬新房,小动物们高兴的在草地上跳呀,唱呀,也有的小动物们玩的太高兴了,回家时,看到一模一样的房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我提出了问题,让孩子们帮小动物们想一个找家的好办法,孩子们争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给小动物们编上门牌号,这样,小动物就容易找到家了。在娱乐的气氛中孩子对认识序数这些抽象的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遇到最大难题莫过于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远离幼儿生活,给幼儿理解带来很大难度。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幼儿感知。常识教学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积极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认识动物“乌龟”时,先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有四条腿,一个硬壳,一条小尾巴,一个长脖子,一个头。幼儿听的津津有味,再讲乌龟的技能,能把四条腿,小尾巴,长脖子,“缩”到硬壳里去。学“缩”这个字时,怎样启发幼儿去联想也很难想象出乌龟“缩”的样子。而出示多媒体动画片,教师操作,乌龟的脖子和头一下子“缩”进硬壳里去,再用同样的方法把四条腿和小尾巴“缩”进硬壳里去,幼儿很自然的把这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技能联系起来,这样幼儿能形象的模仿乌龟的各种动作,使它的“原型”再现于幼儿的脑海之中。这几幅小小的多媒体动画片,代替了教师的许多不能讲明的语言,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既节省时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接受知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地使幼儿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的直观鲜明,易与理解的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表现出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使幼儿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感知,对呈现出的事物的许多特征能进行比较、对照、活跃思维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它不受时间、空间地限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观察、分析、归纳、帮助幼儿记忆巩固。

在常识活动“认识青蛙”中,先用录音机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辨别“是什么的声”引出课题,然后,为了让幼儿掌握关于青蛙卵的外形,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等科学知识,通过录像,电视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在兴趣昂然中看到圆圆的卵变化成长尾巴的蝌蚪,接着长出后腿、前腿;最后尾巴也消失了。幼儿对其中地科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再进一步学习归纳,分析其他水生动物的外形特征,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记忆牢固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教学,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效果明显高于以往,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幼儿的理想和志向,激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兴趣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爱模仿成人的活动,志向的形成首先是对心目中的偶像开始的。

有的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长大了要当老师,有的孩子崇拜医生,长大了要当医生,也有的孩子崇拜科学家,音乐家,但是现代的孩子却很少说长大了要当运动员,在世界体坛上多拿金牌,为国争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教育少了这一课,于是,我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我国体育健儿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在世界杯比赛中,努力拼搏,争夺金牌电视节目让他们看,当孩子们看到中国运动员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听着国歌,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都兴奋得情不自禁的热烈鼓掌,这比在以往教学中平淡得介绍生动的多,另外,我注意收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使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我将他们在训练时不怕苦,不怕累的镜头录下来,放给孩子们看。由于我班小朋友经常看体育节目,他们对各项体育活动都感兴趣,而且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在教新的体育动作时,我示范讲解动作,幼儿跟着练习。但是,身体怎样转动,手臂怎样用力,幼儿不是很理解。所以动作不规范。于是,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分解动作,在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再放慢镜头,在用力的地方或重点的地方用箭头指示,幼儿很快就明白要领,能模仿标准动作练习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幼儿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不开形象对幼儿的直观刺激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在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幼儿随时都可以感受到美的形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美好的感情。

例如:社会活动《我爱祖国》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的强烈愿望,培养高尚情操,增强形象美和美的享受,老师可以从美的情感教育中设计,让一幅幅画面,伴随着优美,悠扬的音乐旋律声情并茂的讲解出现在幼儿眼前,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奇特、秀丽的桂林山水等等,小朋友可以通过看多媒体,促使幼儿回忆,思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爱国的情感,使美的情感油然而生。

篇10

一、通过自然科学文章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优美的诗歌、深刻的散文、跌宕起伏的小说,当然还有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基本能够做到字、词、句、段、篇等语文性教学,并能够根据课题需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价值观等人文性的渗透。我们除了应在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同时,还应该依照课题类型,向学生有目的的传授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视频来让学生了解白蚁社会中白蚁群体的团结协作,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中生物的特性。因此,在语文课堂自然科学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向其传授科学知识的意识,在确保完成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向学生逐步渗透所涉及的科学常识。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科技意识是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的看法和态度。它对于人们的科技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对科学缺乏感情,不重视,就不会自觉主动地追求科技知识,更谈不上发扬科学精神,按科学规律办事。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应该依据教材提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原理的兴趣,变枯燥单调的语文知识为学生自觉动脑、动手的意识。如在进行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去阅读《时间简史》,同时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并且在上课时由学生自己用幻灯片的形式来阐述宇宙的未来的可能性。变枯燥的说教为生动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美国1995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确定的重点是,教育学生掌握人们经常使用的多种技能,比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美国国家科学促进协会前任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昂・莱德曼也曾呼吁说,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受教育的国民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就是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判的探究精神,并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融入到国民的本性中。具有怀疑精神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学生学习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的得来的。语文教学亦如此。而自然科学类文章正好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学生也许会质疑:什么是正脊?什么是正吻?什么是呛兽?有了这样的质疑,学生可以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不但具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常识。

四、拓宽渠道,多种形式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