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景观设计

篇1

景观设计的整体设计构思是:首先要考虑景观分区,分出主次再考虑其他分区功能,否则就不存在系统的景观设计,然后再追求景观形式,这是景观内里机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景观设计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在设计步骤上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考虑周到细致,加上丰富的植物知识,结合当地前后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景观配置,即可设计出符合需求的景观作品。万科悦湾北地块项目景观设计时考虑了植物与建筑的有机结合,设计风格简洁、大气,植物配置统一而富有变化;在空间上采取的形式是:入口轴线为林下通透空间,中庭为疏林草地,入户注重视线范围内苗木搭配;栽植方式采用的是:阵列栽植、群落栽植,点缀栽植有机结合。

2景观设计植物选择与布置

景观设计中在植被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点:严格按苗木表现规格购苗,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形体优美的苗木,并在苗木表中规定了苗木的冠幅。

2.1苗木选型要求

2.1.1乔木类苗木

具主轴的应有主干枝,主枝分布均匀;作行道树的阔叶乔木分枝高度应相对一致,具有3~5个主枝,枝下高不小于2.5m;针叶乔木则应具主轴,有主梢,常绿乔木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应为基径的6~8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之二以上。

2.1.2灌木类苗木

丛生型灌木要求灌丛丰满,主侧枝分布均匀,主枝数不少于5枝,至少有3枝以上灌高达到规定标准;匍匐型灌木要求至少有3枝以上主枝达到规定标准长度;蔓生苗木应分枝均匀,主条数5枝以上,主条径1cm以上;单干型灌木要求具主干,分枝均匀,基径在2cm以上;绿篱用灌木要求灌丛丰满,分枝均匀,干下部枝叶无光秃、老化现象,苗龄2年以上。

2.1.3藤本类苗木

小藤本分枝不少于2枝,主蔓径在0.3cm以上;大藤本分枝不少于3枝,主蔓径在1cm以上。

2.1.4竹类苗木

母竹为2~4年苗龄,竹鞭芽5盘叶以上;散生竹要求大中型苗木具竹秆1~2枝,小型苗木具竹秆3枝以上;丛生竹类要求每丛竹具竹秆3枝以上;混生竹类要求每丛8~10枝以上。

2.2植物的布置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乃至设计程序,它们可以用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第三,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重庆万科悦湾北地块项目在植物的配置上体现了重庆本地地方特色,同时兼顾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了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见图1),形成了具有层次良好的生态效益绿化体系;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使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乔木在配置上满足每100m2面积大约3颗乔木(见图2),以满足乔木生长需要的空间,同时在可以与灌木、草等进行合理搭配(见图3);因重庆地区夏季太阳辐射较大,在建筑西南向外墙5m内种植乔木可以对低层建筑起到很好的遮荫作用,有利于建筑节能,因此该项目在西南向外墙均布置了乔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见图4。

3景观设计的施工与后期养护简介

选择合适并且符合要求的植物品种是将景观设计内容体现到实际小区绿化效果的关键前提;在景观施工和后期的养护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植物的种植穴开挖要符合相关的要求,根据景观设计的内容不同的植物保持合理的株距和深度,并且注意穴内的土质要求;(2)种植时,要出去植物根部的草绳,回填土要分层填实,使回填土与植物的根部紧密结合,有利于植物的快速恢复生长;(3)在植物种植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点,对不同的植物需要选择不同的土壤进行种植;(4)植物在种植结束后,要注重日常的生长管理,如营养液的使用、遮荫措施和枝叶的修剪等日常维护。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景观;绿色建筑;矛盾;助推

随着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绿色建筑这个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在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和适用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随着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经济政策的不断推行,绿色建筑将是未来房产品的发展方向,景观设计及实施阶段应及时将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贯彻穿来打造绿色节能的现代住区。

1 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

1.1 建筑场地应将现场多余土方合理用于区域内改变地形、人工造景,力求达到基地土方零排放。景观设计应基于场地情况,如场地较为低洼,应以池塘等水景或者下沉广场等考虑。

这方面监管难度较大,需要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基地的实际地形条件严格审批规划方案的标高设计情况,对表土收集情况进行相应的验收。

1.2 应合理布置地面停车场,减少机动车辆在噪声敏感区域内穿行,减少其和附属设施和车辆行驶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首先坚决执行人车分流的规划要点,在小区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从根本上切断噪声的源头。第二、地面停车场应尽量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避免进入住宅区内部,合理设计苗木进行隔离,一般1.8m高度绿篱的噪声、尾气及视觉隔离效果要好于乔木、灌木,建议设置复合梯形密植绿篱进行隔离。

1.3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有效降低维护费用。

应该说使用乡土植物成本低、施工材料容易找到这是住宅区仍然大量采用的原因,但是现在有些住宅区走的设计风格是欧式、法式、地中海式等风格,住区中大量的模纹色块、拼花地被比比皆是,更有为了强调异域风格的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等引种植物,为后期的维护管理埋下了种种不便的伏笔。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1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如:植草砖、透水砖、多孔混凝土地面、透水沥青路面)。虽然执行阻力不大,但是能够做到切实有效也不仅只是选择面层铺装材料那么简单,包括垫层、缓冲层都要考虑透水的问题。

透水地面技术措施:(1)利用疏松的粒料或木制盖板来建造人行道的表面,如步行道和院子,面层可采用可回收材料。如玻璃球、废钢材、破砖烂瓦、陶瓷碎片、可可果壳、树皮、木材碎片、玻璃碎片等。(2)采用多孔混凝土地面,其构造与多孔沥青地面类似,只是将表层改换为无砂混凝土,其厚度约为12. 5厘米,空隙率15%~25%,市场上已经有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开发(包括透水沥青砼)。(3)采用透水性地面。

透水性地面一般由透水砖、砂垫层、级配碎石基层及夯实土壤组成,典型的透水性地面构造图如下:

2.2 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渗透管宜采用穿孔PVC管,或用透水材料制成。汇集的雨水通过透水性管渠进入四周的碎石层,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根据项目规模和项目景观用地状况较为容易实施,可以适当减少地表雨水井、明沟暗沟等的建设成本。

2.3 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住区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雨水收集方案、措施:

2.3.1 地面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等增加渗透量。敞开式渗水盆地应且长有植被,植被维护了多孔的土壤结构。封闭式渗水盆地则采用不分大小的碎石建在地面以下,其表面被改造为停车场或其它用途。有时采用穿孔管或预制箱来补充渗水盆地的储水能力。绝大部分地下水盆都设有通向底部的通道,以便检测和维护。应避免使水盆靠近建筑的基础,也应避免建在陡峭不稳的坡地。

2.3.2 设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水调节池,收集利用系统可与建筑群水景设计相结合。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宜用于绿化、景观等用水。

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仍停留在屋面雨水收集层面,和设备引进比起来雨水收集池会占用项目地下室空间,这是执行的难度所在。

2.4 给水设计环节控制喷灌用水量,绿化灌溉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采用地埋式旋转微喷头。

3 运营管理的阶段看似简单,但养护工作往往都是靠物业公司的自觉性来执行,还需要相关立法条款来约束。

3.1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3.2 要求栽种和移植的老树成活率达98%,新栽树木成活率达85%以上,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3.3 应采取措施保证树木有较高的成活率,如:选择适宜季节移、 植树;采取树木生长期移植技术;采用耐候性强的乡土植物等。

3.4 为避免破坏山林植被、节约养护资源应避免选择胸径过大乔木。

3.5 现危树、枯死树木及时处理;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定期修剪,草坪及时修剪。

3.6 及时做好树木病虫害预测、防治工作,做到树木无暴发性病虫害,保持草坪、地被的完整。

绿色材料的成本比普通常规材料要高出很多,这是执行的难度之一,比如一个1万左右景观面积的常规住宅项目,表土土方收集成本要达到近30万,一套屋面雨水收集装置成本约,集水池占用地下车位空间也造成约销售额的减少,而普通透水砖因为材料观感较差,品质楼盘一般选择瓷制或陶制透水砖,价格要比粘土砖高出70元每平,据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公建项目统计,每平建筑面积要增加25元的建设成本,对于开发商来说意味着相应的项目利润流失。

因此相关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技术还有待挖掘与探索,只有技术和材料能够做到基本普及的水平才能使绿色科技住宅走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生态主义;现代景观设计;探索

现代景观设计是社会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现代景观设计逐渐从简单的装饰向生态化发展,从材质到外部设计,都与生态建设相互融合,成为现代城市建筑中一道亮丽的风采,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实际,对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进行探究,实现我国社会建设绿色化发展。

一、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项内容多样化,涉及面广的新型艺术设计方式,它融合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以及环境学等等多方面学科知识,现代景观设计生态主义,是将将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融合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化的现代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中,依据设计下地点的景观肌理,实现道路、景观、绿地等多种元素之间协调应用,发挥各因素的最大效应,实现现代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建筑中美化作用。现代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具有绿色化、灵活性的发展特点,现代景观生态化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建筑逐步立体化、可持续性发展的代表。

二、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生态理念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是单纯的将两个概念相互叠加,而是将生态理念融合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本文对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设计意识的绿色化

设计师进行设计中,要秉持资源优化利用的设计意识。现代景观设计是将景观设计作为调节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因此,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时,避免设计的刻意性。从现代景观设计地势基本情况出发,对植物、建筑等因素构成因素进行有规律的设计。例如:谋城市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设计师进行设计中,坚持生态主义,自然化设计风格,充分利用城市建设中原有的河道,在河道两岸设计为森林漫步氧吧,这种生态化的建设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正确的理念指导。

2、设计构成的生态化

现代景观设计构成的生态化,体现为现代景观设计构成因素的生态化。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植物要素。现代景观建筑的绿色植物融入,是生态主义最直接的体现,为了保障景观设计的欣赏性,设计师进行设计时,适当的把握景观设计的植物四季变化发展规律,形成景观设计从色彩搭配、明暗调节等方面进行衬托设计环境的气氛。例如:以东北地区景观设计为例,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明显,设计师进行半开放的空间环境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东北气候因素,以及外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协调性。春季应用粉色等具有活力的色彩作为设计中植物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冬季可以直接选择耐寒的绿色植物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构成主体。同时,微科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发挥主要的装饰作用,例如:现代园林设计设计中,通常采用吊兰、爬山虎等微科植物作为建筑中的装饰,这种微科植物不仅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色彩,而且生命力顽强,可以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是现代景观设计植物中必不可少的植物形态;另一方面是建筑要素。生态主义在现代景观建设中的融合,并不是在景观设计喧宾夺主,而是生态主义建设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实现绿色发展,例如:现代景观设计中主体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就地取材,降低现代景观设计的建设成本,也是生态理念的体现。

3、设计情感的生态延续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建设,在设计情感上也保持生态持续的设计方式。景观设计可以理解为是一副立体的山水画,“作者”进行构思前[4],已经将创作的情感融合在作品之中。生态化的情感延续是应用景观设计表达景观设计的文化,包括对自然的尊重,人文欣赏的融合。例如:某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对园林中的角落进行设计,设计中遵守自然发展中树木自然生长的弯曲状态,同时又结合后现代艺术风格中的抽象艺术设计休息座椅放置在角落中,实现了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化设计与人文情感的巧妙融合,是生态化影响下现代景观园林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实施的原则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实施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对现代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其一,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实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现代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亮丽的色彩,因此,现代景观的设计必须以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风格作为基础,现代景观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发挥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际作用;其二,可持续原则,现代景观建设生态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设计师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应用景观设计中的地势环境,发挥现代景观设计自然因素的作用,达到生态化发展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巧妙融合,此外,经济性原则也是主要原则之一,景观设计建设的经济投资越小,越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的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拓展空间。

四、结论

现代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实现了景观建设中各个因素的最大作用,实现城市建设中资源的最优利用,实现城市建筑资源结构的综合性发展,同时也是生态化、绿色化发展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广西大学,2004.

[2]陈展川.用艺术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景观设计探索[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3]陈媛媛.探讨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3,24:205.

[4]孙丽,叶佳.分析生态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荷兰景观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6,07:112-114.

篇4

建筑、景观、室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的关系,三者之中相互融合与过渡,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空间。将园林景观气息赋予室内中,适宜的植入自然景观于室内,美化、丰富室内环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富有生态性与艺术感。室内景观设计注重自然形态的意境营造。室内景观具有一定得局限性在面积的设置上,在空间的布局具有一定得排他性及多元性。室内景观设计追求审美性、功能性、实用性,同时也注重其生态性。如何使园林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效应最大化也是一个关键,在室内景观的设计方法中应结合实际的空间结构形态及地理位置条件,选择具有代表的植物花卉及多样性的种植方式作为景观设计元素,在室内空间体现大自然植被,增强室内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2.室内景观设计的分类

室内景观设计从室内空间的所处环境、相应标准、和使用性质出发,应用建筑美学和技术手段,设计出具有合理的功能、舒适优美的环境、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室内空间。让室内空间与自然之间相互关联,使其整体更为舒适、方便,提高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为了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注重人文语境与文化和社会的完美结合,充分了解室内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为室内景观设计指明方向,使其以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也更加合理。

2.1从空间形态上划分

室内景观与建筑空间紧密结合,室内景观不仅仅局限于室内,露天环境也可以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进行景观设计。室内景观设计形式不同,露天的室内景观表现也不同。而景观设置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化空间环境,营造室内空间的自然气息及生态效应。在公共建筑中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得规模特性,建筑空间内部宽敞、通透性强,是设置景观规划的理想场所。室内盆景与小景观在室内空间中是较为接近人们的生活内容的,景观设计元素比较简化,在居住空间可以较好的点缀、美化环境。露天的室内景观设计,是由园林、建筑小品的景观元素演变而来。现代空间形式的多样与交融,虽然建筑包围着景观形态,但是这些景观元素却是位于户外,有些景观在建筑物的屋顶部分;有些景观在建筑物的前方。

2.2从表现内容上划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从自然辨证的关系看,在室内环境中绿色生态的室内景观更接近于自然,而人文景观在室内空间中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氛。自然生态之物不仅让室内空间变得轻松舒适,而且使空间的功能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自然的植物景观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别样的设计理念。人文景观从室内空间的艺术性来看,不同地区的独具特色风格的自然条件下的人文和风土人情,在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室内文化景观设计元素包括植物、山石、水体,同时还包含了人文艺术形态,如树景墙的应用增加了室内空间的人文性和艺术感,在室内空间中雕塑,装置,绘画,结构,多媒体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内空间的文化景观。

3.室内景观设计的创造手法

3.1直接引用法

将室外景观元素植物、雕塑、水体、山石等直接引入室内,利用花草和树林等自然物体进行绿色景观设计,形成实实在在的景观形象,使人们可以在室内充分的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大自然的场景与室内环境相结合,寓景于情,体现自然形态和人造形式的特点。

3.2借景调入法

室内外空间通过通透的形式,将外部的绿色借到室内来,常用的造园艺术手法是从中国古典园林中采用借景的形式表达的。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到室内空间环境中运用借景的手法,视觉上与自然形态更加接近,使室内外融为一体。在室内空间中,窗户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借景的功能。在设置景观窗的位置和大小时要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因素,在室内设计时,将周围的景观如天然的高山和树木景观作为自然的风景画。

4.结语

篇5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跟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离不开的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问题和对绿色城市的贡献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营造手段,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景观设计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了,现在也算是个时髦词,人们对这个词也理解不同。所谓绿色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试问绿色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绿色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作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绿色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国外现状。国外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城市环境景观绿色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绿色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绿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绿色建筑降绿色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绿色排放,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绿色建材策略。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绿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绿色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绿色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造景的绿色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绿色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发展。但二者又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会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篇6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其本身的生活环境就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其长期居住的环境的要求更为精益求精,这就引起了一些人对建筑物外部环境的新的渴望——他们早已厌烦了泥瓦石墙,想追求更自然、更绿色的居住环境。然而,现实生活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环境的污染使其愿望变的遥不可及。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商在抓住对人们的这一心理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景观住宅”“花园小区”,并加强对建筑物外部的宣传,以迎合大众的口味,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广受消费者的欢迎。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物的结构,还更加关注与其外部的环境情况,这充分的说明了人们对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统一性的渴望(见1)。而伴随着人们对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统一性的渴望,景观设计在我国不断的得以发展完善。现代的设计师已经可以将景观设计很好的融合在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之中,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随着环境的污染加剧,景观设计也同建筑一起合并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更为迅速的发展。

2建筑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1)有人谈及景观设计时说:“不过就是种植一些花花草草而已,只要有绿色的点缀就可以了”。但在笔者看来,其实不然。花草的种植只是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更深的内涵不是我们可以简单概括的。因为景观设计它不仅是建筑物边上的装饰,其更是当代思想以及精神的体现。它不仅陪衬着建筑物,还将建筑物的精神更加深刻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舒适之感的同时也使建筑物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见图2)。

2)当今社会是本着“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不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促进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尊重自然。结合自然,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尽可能的减小对自然的破坏,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的可再生能源来帮助我们完成设计;尽力保存所在地原有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文化遗产;尽可能利用自然因素来延长工程的运转周期。尊重自然,就是最大程度的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生态之美。避免一味的追求富丽堂皇的表面效果,而是将更好的与自然生态相融合作为更高的追求之一。总而言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一种新的设计趋势,是当今设计者的共同原则和目标。

3)以人为本——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统一设计理念。这是当今世界所有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它不仅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们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还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实的设计当中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句口号。而在今后的设计中,我们必须慎重的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在保护好自然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调整好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舒适。

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植物造景;作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37-01

引言: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就是植物,植物的生长能够美化环境,缓解空气污染,为人们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国城市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工业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尾气,这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雾霾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进行植物的栽培和种植。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植物造景的设计。下面将具体讲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的应用。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对园林中建筑景观的作用

在园林中进行植物造景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衬托建筑景观,主要包括在色彩、自然形态、建筑形体和光影方面而定衬托。植物本身是绿色的,能有效的对建筑景观的红色、黄色、白色进行衬托。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和线条可以衬托出建筑物的硬质材料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美感。植物造景还能起到遮盖的作用,园林中的建筑景观通过植物的遮掩能够给人一种扑所迷离的感觉,让人们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对园林中的建筑环境进行充分改善,园林内的建筑物会占用较大面积,人们在广场停留时间比较长,通过太阳的照射,空气质量会有所下降,正是因为有了植物才能缓解空气质量,使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清新。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一些空间的隔断、过渡和融合,比如可以设置一些花墙,摆放一些花架,让美丽的植物点缀在建筑景观的内部。

2、对园林中山、水、石头的作用

植物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在我国进行防洪、防涝方面就广泛的进行植物的种植。然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植物还使得山体变得美丽,变得有生气,绿意盎然。在水边种植植物,植物的倒影会与其对应,在石头边种植花草,又会形成鲜明的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这也使得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也为园林中的小鸟提供栖息地。

3、对园林道路的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道路,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道路进行行走和观赏,可以在道路两旁进行植物的种植,包括树木、花、草。这可以给人们一种清新的感觉,观察绿色植被还有助于保护眼睛,人们的行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道路两旁的植物进行欣赏,犹如在画中一样的感觉,利用园林中的乔木进行分隔,能够使空间通透,也可运用植物进行封闭式的分隔,这正充分体现了园林中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

二、在园林中运用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艺术、生态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应用应针对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与时展的需要,在造景布局中结合水流、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的考虑,真正实现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有力贯彻,运用充满人性化、艺术化与科学化的运用手法,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协调起来,规划设计中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持续的园林景观。于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我们真正实现艺术性、生态性与生活性的有机结合,合理而科学地运用植物造景。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哲学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样,对于园林建设中植物的运用,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发扬区域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造景时,应结合实践需要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当布局与合理引进,并且还应保持地方区域特色。其中,以乡土树木植物作为设计师们的首要选择对象。

3、发挥植物的生态调节作用,突出生态效益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效果,园林景观设计也一样。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也是尽力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调节的生态作用,以环境的生态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进而实现园林景观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总之,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可以说就是,突出园林的生态效益,尽量发挥植物的生态调节作用。

4、坚持继承c创新

事物总是处于变化发展着的,而其发展则需要继承前者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运用也需要遵循古今结合,实现继承与创新。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积极吸收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运用经验中的精华,辩证继承再图创新,并加以积极应用现代机械技术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采百家之所长,促国家之发展。

三、植物造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1、乔、灌、草相结合层次分明。分层配置、色彩搭配,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2、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边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秋季叶片变红的槭树类,此类植物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浅绿泛黄的樟子松墨绿色的桧柏、灰绿色的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为避免单调和雷同以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山桃、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海棠等;初夏开花的野苹果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火炬、五角枫和观果的海棠、山里后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云杉等。总的配植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在林木配植中,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比纯林效果好。

4、因地制宜,以乡土树为主。因地制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物种要经过引种驯化和区域栽培试验、优选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5、保留乡土树种。改建、扩建和新建园林,应尽量保留原有的乔灌林,尤其是古树名木。

结束语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全面掌握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园林中其他建筑景观的实际情况进行完美的搭配,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精神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种植,打造迷人的园林景色和合理的植被空间。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通过植物的种植能够大量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得以清新。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园林内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技巧,以便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低碳环保材料,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软质景观材料

软质景观材料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低碳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其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软质景观材料主要是指植物、水体和土壤。本文主要从植物材料方面着手研究。植物景观材料主要可分为林荫观赏植物、宿根草本植物、彩叶植物、地被植物、攀缘植物等。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少噪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对软质景观材料的精心设计是营造低碳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低碳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设计。

1.植物立体层次代替单一植物层次

众所周知,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 释放氧气。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其地域性, 增加本地生态绿色植物, 采用植物立体层次代替单一植物层次。大树比草坪能更多地释放氧气,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而且有低成本的特点。草坪则可以固土固沙, 美化环境。“草坪热” , “大树风” 都是不合适的, 要因地制宜, 采用乔、灌、地被植物组合为生态群落种植结构, 力求用乔灌结合、林草相间、高低错落的多层次立体绿化代替传统单一绿化形式,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率,形成了点、线、面、片、网、带交融的绿化体系,达到建设低碳化景观的目的。

2.发展屋顶花园,提高城市绿化率

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要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量,就要加大绿化面积,即低碳景观设计就要大力发展屋顶花园,垂直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率。垂直绿化,屋顶花园能够有效改善环境微气候,节约能耗,优化微生态环境。它是让绿色从地面向空中发展的革命,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新出路。

屋顶花园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屋顶花园可以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降低热岛效应。屋顶花园因植物的高反射率,遮阳作用,屋顶花园的净辐射热量比未绿化屋顶少4—15倍,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使与大气显热交换量减少来维持热量收支平衡。屋顶花园起着节约能源的作用,它夏季可以隔热,冬季可以为室内保温,减少不必要的空调所耗费的能源。屋顶花园还可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有效保留雨水,减缓城市表面径流。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对于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作用十分明显。气温降低的幅度可达0.5—4℃。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每降低1℃,建筑物内部的空调容量可降低6%。

3.倡导垂直绿化, 减少热辐射

垂直绿化是指在建筑墙面、挡土墙、桥梁等垂直侧面等布置绿化。其不仅净化环境, 而且营造出丰富的绿化空间的层次。垂直绿化是绿化布置朝着立体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对形成低碳化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碳世博” 是2 01 0 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园区内2 0 0 多栋时尚的绿色建筑, 都展现了屋顶、墙体和立体绿化的新技术, 展示了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 成为一个精美绝伦的低碳建筑和环境保护的博览会。在世博会中,上海案例馆就采用了屋顶绿化, 挂壁模块绿化, 西墙爬藤绿化, 中庭单元绿化, 从而保证了环境的美化和净化。

二、低碳硬质景观材料

硬质景观材料是指景观中除了植物、水和土壤以外的材料。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景观建筑、道路、广场、小品等。硬质景观工程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 是景观设计理念的重要载体, 影响整个景观工程的品质。低碳景观设计中, 硬质景观材料的低碳化设计尤为重要。

1.采用低能耗的材料

景观设计师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 (Carbon一friendi y ) 的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c arbon cos t)。碳成本包括在生产、制造、获得、运输等各个环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和其消耗的能源量, 产生的废物量。在低碳景观的设计中, 选用硬质材料时要尽量少用生产过程中高成本, 消耗大量能源, 产生二氧化碳的材料。如钢筋, 水泥,玻璃, 陶瓷等。应该采用碳成本相对低的材料。如混凝土材料来源广泛, 能耗较低, 支撑体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少, 而且可以消耗大量工业废渣、废料, 成本造价低的优点。较为简单的混凝土经过浇灌后, 将其表面进行微处理和不处理, 这种简单常见的材料已成为景观低碳化设计的选择。清水混凝土是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 可以减少维护费用, 降低总成本造价。安藤忠雄, 贝幸铭等世界大师都钟爱这种工艺手法, 做出了很优秀的作品。日本国家大剧院、巴黎史前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艺术类公共建筑, 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建筑。

2.减少硬质地面, 增加透水性

在低碳景观设计中要注意控制硬质地面和软质地面的比率, 增加软质, 控制不必要的硬质地面。增加软质地面主要解决土壤的透水、透气、保肥能力, 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良好。同时, 使得植物的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硬化的地面不能给土壤很好的呼吸和吸收养分,因此会使得土壤下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大地增加软质地面。如国内很多广场都一味追求气势宏大的景观效果, 大面积地运用硬质地面, 忽略了人性化、生态化、环保化的低碳设计。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中, 虽然是一次低碳环保的盛会, 但也有其忽略的地方。世博会室外空间硬化地面过多, 增加了热岛效应, 破坏了土壤的局部生态系统。这就是世博会的不足之处。

三、废物再利用

在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废弃物, 其中有很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可回收利用率, 而有些则含有害物质, 长时间的废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浪费。所以在低碳景观设计中要将这些废物回收再利用, 可得到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景观设计中考虑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物环保材料, 将其作为最为新型环保材料来应用, 会带来耳目一新的“ 低碳” 景观化效果。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可以循环利用, 城市固废再生建材和可循环材料, 变废为宝。利用拆迁后的砖块、水泥砌块等废弃材料精心布置成小品、铺装等; 如建筑边角料也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新的景观小品, 或是作为园林铺砖。在边坡绿化中, 废旧轮胎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废旧轮胎还可以作为休闲道路, 而小水管道、废铜烂铁和混凝土构件可以通过改造变成雕塑小品和休息座椅, 传达新的景观形象。如在2 01 0 年上海世博会葡萄牙馆是以软木这种环保材料为材料的, 软木是一种具有葡萄牙特色的材料, 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回收。加拿大馆是以废弃木条, 竹片为建筑外墙材料, 万科企业馆则是用加工剩下来的木材再利用, 压缩成木屑板用在建筑中,“低碳” 的理念在各个场馆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追求, 低碳化景观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呈现多元化、交融化发展趋势, 同时与环保、建筑、节能等行业密切相连, 更多的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和技术将用于低碳景观之中。景观设计师要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霜, 杨潇, 李杨帆. 生态屋顶引领低碳潮流[J].环境保护,67.

[2] 李红, 丁辉, 彭徐.平顶屋面的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J].西昌师专学报, 1997, 32(3)

篇9

关键词:色彩;园林景观;应用;

0.引言

随着园林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色彩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园林色彩景观的整体把握越来越困难。色彩设计无序、色彩污染、色彩趋同现象随处可见。在了解近年来国内外色彩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同时,又通过对哈尔滨、沈阳、上海、杭州、苏州、南京、镇江、扬州等城市中著名的古典或现代园林景点的实地考察,进而产生了本文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可见,逐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质量,整合园林景观与色彩景观,营造和谐、平衡、富有特色的园林色彩景观已迫在眉睫。本文根据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实例论述了这些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3色以及这3色的邻近色。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处,给人朝气蓬勃的欢。例如:昆明世博会的主入口内和迎宾大道上以红色为主构成的主体花柱,结合地面黄色、红色组成的曲线图案,给游人以热烈的欢,从而形成一种欢畅热烈的气氛,使游客的兴致顿时提高,也象征着欢迎来自远方宾客的涵义。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宜于在寒冷地区应用。

2.冷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冷色系的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屋面以蓝色为主,从入口拾级而上,远看蓝色与白色构成的建筑,配以两边深绿色的雪松,给人产生一种可敬的肃穆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特别是花卉组合方面,冷色也常常与白色和适量的暖色搭配,能产生明朗、欢快的气氛。如在一些较大的广场中的草坪、花坛等处多有应用。

3.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这里讲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因为补色对比从色相等方面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较多。补色在色轮表中处在相互正对的角度,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于广场、游园、主要入口和重大的节日场面,利用对比色组成各种图案和花坛、花柱、立体造型等,能显示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例如:建国50周年庆典大会,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以对比色块组成的大型花坛、立体造型,给人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又如西安的钟楼广场,以暗红色的大理石为主,分块嵌着草绿色的草坪,形成不同明度的色相对比,给人一种明快的休闲感。对比色在花卉组合中常见的有:黄色与蓝色的三色堇(Violtri-color)组成的花坛,橙色郁金香(Tulipasp1)与蓝色的风信子(Hyacinthusori-entalis)组合图案等都能表现出很好的视觉效果。

4.同类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同类色指的是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深浅程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红与粉红、深绿与浅绿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取得协调,在植物组合中,能体现其层次感和空间感,在心理上能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例如:上海埔东开发区的陆家嘴绿地中心,整个色调以大片的草地为主,中央碧绿的水面,草地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植物和树木,结合白色的一些园林设施,显得非常的宁静和高雅,与周围喧闹的环境形成对比,给人以休闲和美的享受。同类色也在一些花坛培植中常有应用,如从花坛中央向外色彩依次变深或变淡,给人一种层次感和舒适的明朗感。

5.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金银色、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应用在建筑环境、园林小品、城市雕塑、护栏、围墙等方面。

金银色在色性上讲,金色为暖色、银色为冷色。在传统园林中,金银色一般作为建筑彩绘中一种装饰色彩,其它环境中使用较少。在现代园林环境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通,而且多采用的是现代工业材料,如铜、不锈钢、钛金和一些合金材料等。在设计上,选用什么样的色彩,主要取决于小品、雕塑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小品、雕塑本身所处的周围环境色彩与质感,既要协调,又要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在现代感较强的环境中设置小品、雕塑多采用银色)不锈钢等合金材料。以抽象为主的雕塑也宜选用不锈钢等银白色材料。如上海外滩道路边绿化带中的小品及昆明世博园内人与自然馆前的抽象雕塑等都是以不锈钢制成,给游人强烈的美感和时代感。倾向于金色的材质,多在纪念性雕塑和环境中作为点缀应用。黑、白色在色彩中称为极色,在传统园林中多在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方面应用,如南京秦淮河的建筑和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高雅、清淡的风格。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黑白两色在全国各地应用较多,特别是在护栏、围墙等方面采用。

6.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广泛,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从植物配植、道路铺装、园林建筑及小品的修筑等色彩应用中,都体现出更为丰富、协调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弓萍. 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

篇10

山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山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是指在山地地形区域内的住宅小区等建筑物围合范围内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山地住宅小区景观按照功能性划分为纯住宅小区景观和商住结合住宅景观;按照建筑高度划分为高层住宅小区景观、多层住宅小区景观、低层住宅小区景观以及综合性住宅小区景观四类。在山地区域内进行景观设计,需要贴合山形地貌,从自然、生态、经济、人文等方面进行考虑,以调节空气质量、丰富立体视觉感受、改善环境为前提进行山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山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指导原则是:(1)总体协调原则——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进行把控,从文化、地域、小区主题以及建筑特色等方面入手,把握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2)景观布局原则——山地住宅小区的景观营造,要求尊重地形。(3)经济原则——景观营造讲求的就是经济实惠、实用美观。(4)生态原则——景观生态平衡既需要人们有意识的保护,也需要管理上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

重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景观应贴合山地自然地形,巧妙利用高低变化进行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

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常年少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冬季平均气温在6-8摄氏度,比较温暖。重庆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是三面环水的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是中国著名的山城。据统计,仅2006年至2008年,重庆就完成立体绿化34.19万平方米。到2010年,重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到2012年底,重庆主城区公园绿地总量将增加到现在的三倍,人均使用绿地面积将超过25平方米。

因此,重庆住宅小区景观应当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景观贴合自然地形而造,巧妙利用高低变化的地形进行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如融科蔚城一期1号地块,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900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约750000平方米。此项目面向鸳鸯湖,地块为丘陵地形,地理位置独好,具有良好的景观优势。小区内对九个景观节点进行着重设计,采用一线、三点、九景的串珠式规划布局。一线指整个湖岸线,是联系几个组团的纽带;三点是指C地块高地和滨湖观景区以及半岛商业区形成三个视觉中心点;九景是指主入口、泳池区等九个景观点。

植物以重庆本土树种为主,如,银杏、红叶李、小叶榕、杜英等,并结合热带树木,适地适树,注重四季季相变化,塑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设计顺应地形、水面变化,以植物、土坡等分割和划分空间。

重庆住宅小区景观的动态水景中应当以流变形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