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救处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卒中急救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艾灸;吞咽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困难;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 是一种脑部突发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1]。该病患者存活者中大部分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瘫痪, 例如吞咽障碍等, 吞咽困难是指食物和水的传送被延迟或阻断, 发生率极高。吞咽困难时可导致患者窒息、误吸和营养不良, 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迄今为止, 还没有确切的治疗该病的药物和方法[2], 所以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十分重要, 郑州市中医院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 女性患者有50例, 患者年龄均在48~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2±5.5)岁, 按才藤的吞咽障碍评价法可将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轻度(四级及以上)、重度(三级及以下), 分别有78例、24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1人。所有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等障碍, 经CT可证实, 所有患者中, 脑出血42例, 脑梗死60例。患者的既往病史、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和摄食训练进行护理, 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①吞咽基础训练:对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的训练, 主要方法有: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舌部运动、唇运动体操以及咳嗽训练, 一般进行1~2周的吞咽基础训练后再进行摄食训练。②摄食训练:对轻度吞咽困难患者采用摄食训练, 主要方法有:、摄取冷食或流食、减慢吃东西的速度等方式。③注意事项:患者在进食后要进行几次空咽, 要等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进食;患者和医护人员要高度配合, 以适当的进行喂食,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对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 要给予鼻饲管, 在防止误吸的同时满足患者所需营养。
实验组在常规的吞咽和摄食训练上实施艾灸的护理方式。艾灸方法:艾灸可采用悬灸的方式, 选取天突、丰隆、少商等穴位, 灸10 min左右, 1次/d, 10 d为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艾灸3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2] 根据疗效标准评估, 可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吞咽功能的进行评定。①吞咽功能评定:可采用洼田饮水试验, 即患者坐时饮用温水30 ml, 观察饮完的状况和时间, 可分为1~5级;也可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②临床疗效评价:患者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评定结果在3级以上, 为无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结果2级, 为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 评定结果1级, 为治愈。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对照组中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的有8例, 2~3级的有31例, 3级以上的有12例;实验组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的有12例, 2~3级的有35例, 3级以上的有4例。对照组51例患者中, 痊愈有8例, 显效有31例, 无效的有12例, 总有效率为76.5%;实验组51例患者中, 痊愈有12例, 显效有35例, 无效有4例, 总有效率为92.2%, 两组比较, P
3 讨论
根据调查分析可得, 吞咽困难对脑卒中患者有很大危害, 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3]。中医中认为脑卒中患者气机闭塞、清窍失宜,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吞咽、摄食训练联合艾灸的方法来进行护理, 选取天突、丰隆、少商等穴位施灸, 借助药物和灸火的热力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 能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状况, 而且简单易操作, 十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素姣.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联合艾灸护理脑卒中吞咽困难48例.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2:448-450.
篇2
关键词:急救护理 卒中单元监护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患肢功能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受损导致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1]。脑卒中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临床上常表现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失去意识、不省人事。脑卒中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和意识障碍,康复期较长,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卒中单元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医疗综合体,具有诊疗规范和治疗目标明确的优点,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确诊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8~78岁,平均(67.98±4.6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8~78岁,平均(67.80±4.6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在研究期间自愿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均持续干预4周。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联合常规护理,(1)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于1 min内完成人员、车辆的指派工作并出车。跟车医护在途中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记录患者的既往史、发病时间、症状(意识、肢体)等,通过有效信息判断患者当前的病情,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并告知患者家属,急救车辆正在开往现场途中。在到达现场之后,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对应的急救措施。(2)常规护理。在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将患者送入病区,进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重点为血压、心率、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家属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措施的指导,常规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和康复训练的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护理:急救护理同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后进行卒中单元监护护理,(1)病情变化监测。对患者进行至少48h的床旁心电监护,每2 h进行记录,在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措施。在48 h过后根据患者的情况,撤除心电监护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2)早期康复。在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早期康复训练。①肢体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肌力,患者的肌力在1~2级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按摩,对肢体的肌肉进行向心性按摩,动作轻柔并避开痉挛肌;在患者的肌力达到3级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床上移动,关节屈伸、握拳等主动运动,逐步行坐位、站位平衡以及步行、台阶训练,始终保持先健后患。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患者的肢体训练成果显著后,可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刷牙、洗脸、进食等。(3)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劝解和开导,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并以成功实际案例为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
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3]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4]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NIHSS内含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等11项内容,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GCS内含睁眼、语言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越弱。
1.3.2 肢体功能
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FMA内含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的评估,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
1.3.3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NIHSS、GCS以及FMA评分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在护理前的NIHSS、GCS以及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以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和GCS以及FMA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残率高,在脑卒中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和意识障碍,康复期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卒中单元监护是针对卒中患者的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护理模式后患者神经以及肢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安学芳等[5]的研究中提出,卒中单元监护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及营养风险,本研究结果与其部分一致,说明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GCS以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在王芳等[6]的研究中指出,卒中单元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FMA评分,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在胡振国等[7]的研究中指出,脑卒中单元模式比普通住院模式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与其结论部分一致。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颖,陈卓,陈修平,等.盆底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92-94.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6):351-359.
[3] 胡雪峰,李娜,张世璇,等.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4):649-651.
[4] 蔡兰兰,杨增强.70例心脏骤停后复苏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5):81-83.
[5] 安学芳,唐四元,林白浪,等.急性期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2(21):24-26+33.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8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5
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较快,是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该疾病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均会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带来较大的压力。临床急救脑卒中患者的时间有严格的时间窗,因此,运用高效的急救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
1月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进行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大量脑出血、严重心肌梗死、心绞痛、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9±5.37)岁,9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1~85岁,平均(68.71±5.62)岁,8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医护人员先询问患者或其陪同人发病的情况,判断患者的发病状态是动态还是静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护理人员将牙垫放在患者牙下,并实施减小颅内压的措施,如静脉脱水;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导尿管护理、吸氧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工作;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安抚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观察组患者应用急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成立路径组 由医生、护理人员、药剂师、检验师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脑卒中治疗护理规范和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包括护理预期目标、急救措施、护理措施、康复练习、健康教育、排泄、清洁、饮食、检查等内容。
1.2.2 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派出救护车,护理人员在前往现场的途中联系患者的家属,掌握患者发病的大致情况,并作出初步判断,指导患者家属垫高患者的头部,不可搬动患者的头部,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尽可能地使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使用通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如果评分小于8分,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吸氧、吸痰、减小颅内压、控制血压等急救措施,如果评分不低于8分,可进行转运。在救护车中,护理人员保护好患者,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告知急救科室做好急救准备。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并记录完成情况。
1.2.3 院内急救护理 患者住院后,临床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入脑梗死或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告知患者急救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让患者的家属理解相关的急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对应的急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记录接诊到抢救的时间、接诊到进行专业治疗的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患者的存活情况,调查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满意情况,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方法对急救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到抢救的时间、接诊到专业治疗的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患者的存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0,P
3 讨论
脑卒中起病急,多种因素导致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狭窄会使患者的脑内血液循环功能异常,从而损害脑部[1]。根据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永久性脑损伤和一过性脑损伤,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理性病变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在临床实践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引发死亡和残疾的概率较大[3]。而临床上的急救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上需采取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以争取抢救时间。临床护理路径主要由护理部门统筹实施,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理效果[4]。目前,国外已经广泛应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篇4
急性期“卒中单元”的运作模式: 主要目标是挽救脑损害、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加强重症期的监护与护理,治疗时间3-7天、然后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主要运作流程包括:
1 急诊科护士接诊卒中病人的处理流程
1.1 接诊脑卒中病人后,全面评估病人,采集病史;测量生命体征及一般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确定是否为卒中;根据Glasgow评分了解病人的意识状况,了解卒中发作时间。同时通知神经科医生;
1.2 立即送cT、MRI室检查;
1.3 开辟静脉通道,采取血标本;
1.4 生命体征监测;
1.5 严重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者:送入重症抢救室。
1.6 遵医嘱进行卒中急救常规治疗,配合医生积极的处理急性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缺血性卒中——进入卒中单元后的处理。
2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护士接诊卒中病人的处理流程
2.1 病人入病房后全面评估卒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体格检查;
2.2 配合医生24小时内(大部分在6小时内)完成病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和监护包括:头颅CT/MRI、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监测,并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3 危重症病人如:溶栓病人、脑血管介入病人根据病情分别进行辅助呼吸支持、颅内压监护、心电监护、脑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血气分析,做好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常规护理工作。
2.4 生命体征一旦平稳,便立即进入患者康复治疗,同时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
2.5 在病人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每一个病人,制定相应的全面的护理计划。
篇5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 脑卒中; 应用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6.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85-02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危急重症,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会引起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者是弥散性脑功能缺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该病具体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临床特征。脑卒中患者一旦急性发作,情况就会十分危急,需立即进行急诊急救处理[1]。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脑卒中疾病的发展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评估,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风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对于提高急救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笔者以下就对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经临床诊断及MRI和CT检查证实其为脑卒中患者。排除了合并有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合并有急性期动脉或静脉溶栓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贫血患者,合并尿失禁病史患者[2]。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6~73岁,平均(61.2±4.3)岁。对照组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60.5±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实施如下。
1.2.1 肺部感染护理 对于采取鼻饲的患者,在其鼻饲结束后要保持原1~2 h之后再改变,以此来防止患者发生反流,致使误吸。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的进行休息,头部抬高的角度以15°~30°为宜,这样的有两个好处,其一是能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其二是可以保持患者的脑血流量。针对意识障碍患者,需积极地加强其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一旦口腔内有食物残渣或者是分泌物,要及时给予清理。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咳嗽和深呼吸,促使其肺部伸展。针对已经昏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提高意识,避免患者由于舌后坠而导致窒息,对于情况较为危急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处理[3]。
1.2.2 血糖水平护理 绝大多数的急诊脑卒中患者由于原本就合并糖尿病,或者是发生应激性反应,而存在血糖骤然升高的现象。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对急救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患者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控制急诊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非凡。在急救过程中,实时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监测,当其血糖值超过11.1 mmol/L时,需对其应用胰岛素进行降血糖处理,并且在应用胰岛素降血糖的过程中,每隔1~2 h进行1次血糖值测量,随时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而当患者的血糖值低于2.8 mmol/L时,要及时对其应用葡萄糖,帮助患者纠正血糖值[4]。
1.2.3 摆放护理 的摆放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的不仅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当患者休息时,护理人员指导其采取仰卧位,并且将其患侧肢体进行垫高处理,垫高的高度以高出患者所在床面20~30 cm为宜。在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即向健侧侧卧,同时屈曲健侧下肢,伸展患侧患肢,并且将患侧患肢放置在健侧下肢之上,告知患者避免向患侧侧卧,避免患者的患肢受到压迫[5]。
1.2.4 预防压疮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据此来评估患者l生压疮的风险等级。积极做好压疮高发部位的护理,对这些部位的皮肤的颜色、受压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当患者发生压疮时,首先要对其压疮发生的部位、深度、大小等情况进行掌握,其次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其实施护理。主要实施的护理包括两点:其一是每隔2 h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同时需注意在帮助患者翻身的过程中需动作轻柔,并且详细地对患者的翻身时间进行记录。其二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勤换衣物,擦洗身体,保持皮肤干净清洁,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6]。
1.2.5 静脉保护护理 输液是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首先实施静脉输液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操作;其次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患者的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实施输液治疗;最后在患者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血管内壁的完整性。与此同时,整个静脉输液操作过程,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患者在应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进行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对药物进行正确稀释之后再给患者应用,同时要严格的掌握好药物的滴速和滴注时间。对于条件允可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选择给其应用静脉留置针[7]。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8分或增加9分以上,甚至发生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实施,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出院后各阶段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复发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0%(4/50)和14.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脑卒中患者多数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问题,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且导致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均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仅会给患者的救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来说,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在不断探究的一个问题。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提前规避引发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各类意外事件发生率的护理模式。
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并不是单纯的遵医嘱,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实施临床护理时充分地考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具有预见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实施,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判断出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且运用护理手段将其降低到最低,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8]。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笔者所在科室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急诊急救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整体临床治效果,显著地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从而显著降低其出院后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赵清阁.预防住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29-30.
[2]瞿青云,周维智,刘晓红,等.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2):24-26.
[3]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
[4]杜彩霞.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1.
[5]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5(10):372-373.
[6]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30-2731.
[7]曾雨清.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
篇6
脑卒中以冬季多发,在干燥和骤然变冷时我们的血液流动参数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此时有病变的血管就会表现出破裂、闭塞、狭窄等一系列病理状况。一般来说有原发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在这一时期应尤为注意。除此之外,在脑卒中的发生时有许多其他的诱因,比如情绪激动带来的血压急速变化、用力排便造成颅内压力变化、疲劳、不正常的工作、睡眠节律等等。有一部分患者在打麻将、炒股票时因失落与兴奋等极端情绪变化而突然发病,还有许多长期便秘者在大便时发生卒中。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不提倡的。
脑卒中的典型表现是突然发病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包括:
一侧肢体乏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吐词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视物模糊或失明;
眩晕、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出现以往未出现过的头痛,伴或不伴呕吐;
意识障碍如反应迟钝或呼之不应,可能伴有抽搐;
脑膜刺激症状,如颈项强直。
一旦出现轻微的症状并迅速加重则需警惕发生卒中的可能,即使症状进展缓慢也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脑卒中急救误区
脑卒中以在家中发病占多数。常在用力、激动或一般性活动中急性发病,也有病人早晨醒来手脚即不能动或不能说话。如果家人缺乏医护常识,往往会采用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惊慌失措缺乏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一遇到紧急情况,或惊叫,或悲哭,茫然不知所措。如此只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病情。
野蛮搬运有的病人家属为“抓紧”时间,抱起病人或背扛起病人就往医院跑,殊不知,这样的运送方式往往会加重病情。
错误应付只顾及喊人回来帮忙或忙着把病人搬上床,还有的人盲目给病人喂水或饮料。
舍近求远脑卒中病人早期处理一刻值千金,必须分秒必争,有的家属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正确的急救方法
当怀疑身边的人发生脑卒中时,应立即将其放倒,保持头高30度的,侧卧,尽量不要搬动病人,避免头部受到震动。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镇静。如需要搬动,应保持患者头高脚低位,以减少头部血管的压力。
如果患者已经神智不清,早期最致命的因素是窒息,尤其是伴有呕吐的患者,舌后坠和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的缺氧可能会早于脑卒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此时应立即解开患者衣领,将患者下颌抬高使舌头尽量被拉向口外,或将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物不易吸入到气管里,摘掉患者假牙,同时有可能的话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
观察患者是否能正常呼吸,方法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胸廓起伏了解其呼吸是否正常,通过口唇、指甲是否紫绀了解是否存在严重缺氧。
在进行简易的初步抢救的同时尽快将其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
有调查表明:脑中风致残的因素中20%来自于院前处理不当,因此,应妥善做好院前处理,拨通120后耐心地等待,胜过任何鲁莽的行动。
重视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存在于脑表面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脑的较大的血管都存在于此间隙。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发生,早期的表现可能较轻微但其后果却相当严重(因其多为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其早期的症状可能只有突发的头痛或轻微意识障碍,症状不能缓解甚至持续加重,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如偏瘫、肢体麻木等相对少见。但其危害在于可能发生二次出血、出血造成的急性脑积水以及脑血管痉挛,这几种情况都较为凶险,然而及时就医治疗后的预后则相对较好。
换句话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不该被忽视的一类脑卒中,及时治疗则可能恢复较好,错过时机则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如果属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需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不要忽视突发的头晕头痛。
脑卒中的手术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具体情况多数可能都需进行外科处理,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应尽早手术,因为即使出血已停止但逐渐出现的继发性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
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稳定病情后应尽快进行脑血管造影,确定出血原因和动脉瘤位置,如果患者情况较好则可早期手术,其时间窗为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痉挛之前,大概是病后48~96小时之内;若未进行早期处理则应在早期的脑血管痉挛经保守治疗得以有效控制之后进行手术,一般为2周后。
缺血性卒中多数不需进行外科治疗,应尽早进行溶栓、降纤、抗凝等内科治疗,但对于梗塞面积较大造成继发性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外科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有明确适应症者可考虑早期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篇7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神经功能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出现发病率不断增长情况,不仅会损伤患者的局部脑神经功能,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1]。近年来本院一直在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改善,旨在缩短急救时间以及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故将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并以常规护理流程为对照,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病情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中关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临床检查显示患者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病变;③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comascale,GCS)在3-8分之间。排除标准:①存在颅脑外伤、脑部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存在难以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③近期使用过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照组(n=44):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2~77岁,年龄平均值(63.52±5.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6h,平均时间为(3.05±0.98)h。疾病类型:脑梗死17例,脑实质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观察组(n=44):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4~79岁,年龄平均值(63.63±5.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6h,平均时间为(3.11±1.02)h。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实质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流程。在接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快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病情快速评估并进行抢救;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为其挂号,并根据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诊。诊断后,对其生命体征、意识、呼吸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和予以吸氧,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在确诊后及时转到对应科室进行治疗。观察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1)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制定:急救中心主任、医生和护士长按照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设计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并根据专家建议、信息反馈对流程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得到实用性、科学性均较高的急诊流程。(2)强化培训: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前,先开展相关讲座并组织急诊科护士进行学习,将有关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资料发放到护士手中,由行政管理部门、神经内科医生、急救中心主任以及护士长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知识以及急救技巧等方面培训,同时借助视频教育、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在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活动。(3)具体实施方法:①出诊: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器械进行检查,确保物品齐全、有效。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医院相应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开放静脉通道,予以吸氧。在救护车达到医院前的5min对相关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反复确认。②抢救护理:在为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时,护理人员应团结协作并严格按照抢救流程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对症处理。如对于出现呼吸紊乱者,予以吸氧;针对出现脑疝者,及时予以脱水剂,以控制颅内压。③接诊:医院急诊科人员在接诊后,在10min内完成患者的基本情况评估,并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在医生抢救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快速将患者的相关标本送检,在20min内完成心电图、CT等各项检查。在必要情况下,与专科医生进行联合会诊,以制定出更理想的治疗方案。④转运护理:针对具备溶栓条件者,将其送入溶栓绿色通道,在1h内完成溶栓治疗;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检查及准备时间控制在30min内,留置专用的耐高压留置针,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治疗准备。严格按照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转运,开启急救绿色通道,由专科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到手术室进行治疗,转运期间,注意确保患者的头部平稳并偏向一侧,将呕吐物进行及时清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②使用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救3d后的血氧饱和度;同时评估两组的GCS评分,共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③统计两组的致残率、死亡率。④评估两组中存活患者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总分为4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Barthel指数(BI)共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差。⑤两组存活患者在出院前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从抢救护理流程、操作技能、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百分制,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则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_x±s)、[n(%)]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2.2血氧饱和度、GCS评分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急救后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明显,且均比入院时数据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致残率、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显著更低(P0.05)。详见表3。
2.4NIHSS评分、Barthel评分
两组存活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区别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同入院时相比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4。
2.5满意度
观察组存活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5。3讨论临床相关研究[2-3]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h内,因此急诊急救为此类患者争取更宝贵的抢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常规护理流程存在流程冗杂等问题,会导致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故临床应对急诊急救流程进行优化,以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急诊科是医院内专门用于院前急救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对于后续治疗的展开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急诊科结合循证依据、临床经验等对急诊患者的救治路径进行完善和固定,一方面能够避免护理人员盲目工作,减少护理环节遗漏,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各科室协作能力,促使流程无缝隙连接,减少交接时间[4]。另外本次实施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救流程进行的简化,并对各个环节的护理用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能够避免等待,促使救治时间缩短,另外对每个护理细节进行了规范,可防止护理措施重复性,促使护理细节质量提升。对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进行反复测试、修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能够提高急救流程的简洁性、完整性、科学性。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同常规护理见表2。
篇8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部位;时间;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3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社会压力的增高,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对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保证患者的生命还要求提高患者的今后生活质量。然而,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大大降低了患者康复的水平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临床上很多医师仍然对疾病重视,对精神状态忽略,对于患者的抑郁状态不加处理或者轻描淡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如何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对该疾病的发病率有个清楚认识,并了解影响该病发病率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治疗该病的关键和方法。
课题组观察了208例急性脑血管病入院患者,对该疾病的发生和可能发病因素对了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患者来源:所有患者均来自2011年月至2013年4月保定市急救中心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208人。
1.2试验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月、6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量。观察患者的不同时间的发病率;将患者按照抑郁症的发生与否分组,观察抑郁症发病与病变部位的关系,以及6月后患者NFI评分的情况。
1.3对照抑郁症及非抑郁症患者的可能影响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
2 实验结果
2.1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在不同时期患者的发病率不同,P
2.2对照6月后抑郁症与非抑郁症患者的各项因素,发现影响抑郁症的发生有多重因素,P
3 讨论
当前,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除了和患者的性格、心理因素、成长经历有关外,可能和患者的病情程度、发病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均有关系。
该课题观察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和发病部位、病情程度对患者的影响,与国内报道相同。这也说明单独的药物治疗或只相信心理疏导均不能全部解决问题,卒中抑郁症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潇哲.卒中后抑郁机制与药物治疗[J].天津药学,2012,24(1):58-60
篇9
虽然意外的发生往往不可预料,但急救知识的储备,却能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当你发现一个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时候,首先应拨打120,然后立即运用以下3种急救技能,可能就会挽回他的生命。
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经常应用的一项急救措施,是在患者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极度衰竭时,利用人工方法帮助呼吸,使其恢复自然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以下3种。
1.口对口吹气法
使患者仰卧,托起患者下颌,让其张开口,并捏住患者鼻孔,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注意其舌头不要堵塞咽喉。急救人员自己先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的嘴f两嘴对紧,不要漏气1用力吹气,患者胸部扩张起来后,停止吹气,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去。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直到患者呼吸恢复为止。
2.俯卧压背法
使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手臂向前伸直,使其头枕在另一只弯着的手臂上,腹部用枕头垫高。急救人员两腿跪在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两臂伸直,两手掌平放于患者下胸背部两侧,均匀地用力按压后背下部,使气体由肺脏排出。然后两手放松,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此法对触电及溺水者更为适宜。
3.仰卧压胸法
使患者仰卧,头侧向一边,尽可能将患者的舌头拉出,背部垫上枕头或衣被,使患者胸部抬高。急救人员两腿跪在患者大腿两侧,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上半身的体重用力向胸部上后方压迫,挤出胸内空气,然后松手,使胸部自行弹回,吸入空气。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8~20次。
在实施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患者安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衣服,但不要使患者受凉。
(2)用纱布或手帕清除患者口中的痰液、血块、泥土或假牙等物。
(3)口对口呼吸时,如果有条件,嘴与嘴间可放上手帕或几层纱布,但不要太厚,以免影响空气吸入。
(4)患者有微弱的自然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和患者的自然呼吸节律一致,不可相反。
(5)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后,方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再度停止,则应再次施行,不可中断。只有确定患者已经死亡,方可放弃抢救。
(6)用力要适当,以防肋骨骨折;也不要挤压胃部,防止将胃内容物压出,阻碍呼吸。
(7)抢救开始时,首次吹气两口,每次吹气量不要太大,以免造成胃扩张,以胸廓上抬为准。
(8)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是在患者因某种原因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时,采取的一种心肺复苏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头低10度,背部垫上木板,解开衣服,在胸廓正中间有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胸骨下正是心脏。
急救人员跪在患者的一侧,两手上下重叠,手掌贴于心前区(胸骨下1/3交界处),以冲击动作将胸骨向下压迫,使其下陷三四厘米,随即放松(按压时要慢,放松时要快),让胸部自行弹起,如此反复有节奏地按压,每分钟60~80次,到心跳恢复为止。
注意事项:
(1)按压时,不宜用力过大、过猛,部位要准确,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致胸骨、肋骨骨折,内脏损伤,或者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人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
(2)胸外心脏按压常常与口对口呼吸法同时进行,吹气与挤压之比为:1人挤压时,吹1口气,挤压8~10次;2人挤压时,吹1口气,每人挤压4-5次。
(3)如果患者体弱或是小孩,则用力要小些,甚至可用单手挤压。
(4)挤压有效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自发性呼吸恢复,脸色转红,已散大的瞳孔缩小等。
外伤止血法
外伤的最大危险是动脉出血,失血的速度和时间是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不同性质的出血情况给予有效的止血,是急救中的一个常见内容。
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这里主要介绍动脉出血的止血法。
1.指压法:分直接指压法和间接指压法两种。
(I)直接指压法,即把手指直接压在伤口的出血点上,应在创口上盖以适当大小的无菌敷料或者清洁的手帕。但此法不易持久,也容易把细菌带进伤口内,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时不采用此种方法。
(2)间接指压法,即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将出血血管近端压在骨面上,达到止血目的。
常用间接指压法有:
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面部的大出血常压住双侧才能止血。
颞部出血:用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用力,可将颞动脉压住止血。
颈部出血:在颈根部,气管外侧,摸到的跳动的血管就是颈动脉,用大拇指放在跳动处向后、向内压下即可止血。
腋窝及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处向下向后摸到跳动的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即可止血。
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用手指压住肱动脉,能止住前臂出血。
手掌手背的出血:一手压在腕关节内侧,通常摸脉搏处即桡动脉部,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尺动脉处可止血。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中间处,稍屈大腿使肌肉松弛,用大拇指向后压住跳动的股动脉或用手掌垂直压于其上部可以止血。
小腿出血:在窝处摸到跳动的动脉,用大拇指用力压迫即可止血。
足部的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即可止血。
2.敷料压迫包扎法:用无菌敷料层层盖住伤口,然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可止住出血。
3.橡皮带止血法:用于大动脉出血。在肢体的恰当部位如股部的中下1/3处、上臂的中下1/3处,用纱布、棉布或毛巾、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缘牵出,系成一个活结。
注意事项:对受伤部位要垫上软物,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对受严重挤压伤的肢体,不能使用此方法;松紧要适当,远端肢体如发生青紫、苍白,或继续出血,应立即压迫住伤口,松开止血带,经3~5分钟后,重新扎好;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如果出血停止,就不必再结扎;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等代替止血带。
实战篇 常见意外如何急救
吴悦
心绞痛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
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以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胸痛常因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等因素而诱发,疼痛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疼痛还可放射至左肩和左上臂,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可使疼痛迅速缓解。
[现场急救措施]
(1)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并消除紧张心理。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1~3分钟内即可使疼痛缓解,作用持续约30分钟。
(3)也可用二硝酸异山梨醇(即消心痛)10毫克,舌下含化,3~5分钟内见效,作用持续约2小时。
(4)在没有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可按压至阳穴以缓解心绞痛。方法是,操作者左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右手拇食二指持一元硬币一枚,将硬币边缘横放于至阳穴上,适当用力按压,需按压3分钟以上。至阳穴位于两侧肩胛骨下角间连线与脊背正中线的交点。
(5)心绞痛缓解后,应到医院详细检查,以祛除各种诱发或可能加重心绞痛的疾病或因素。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总热量不宜过高,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瘦肉等,每餐不可过饱,每日应少量多餐。
(2)吸烟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因素之一,应予戒除。
(3)患者应保持心情平静、舒畅,避免精神紧张或过于激动,以免再次诱发心绞痛。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除严重者外,一般可以从事日常工作,但必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5)定时做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不可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晕厥
晕厥俗称晕倒,是由于脑部一过性血液供应不足或脑血管痉挛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患者会因知觉丧失而突然昏倒,昏倒前常感到全身软弱无力、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昏倒后,可见手足凉、出冷汗、脉搏细弱等。轻度晕厥者,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清醒。患者醒后可仍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
[现场急救措施]
(1)松开患者的领口和腰带,使呼吸舒畅。打开室内窗户,让空气流通。令患者平卧,使足部略抬高,头部稍低。
(2)如患者平素患有心脏病,并怀疑是心脏病变引起的晕厥,则应令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利其呼吸。
(3)救护人员可用双手自患者小腿向大腿方向做重推摩和揉捏,以促使其下肢血液回流。
(4)若患者仍未苏醒,可针刺或用手指掐患者的人中、内关、合谷等穴,或给以氨水嗅闻。
(5)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请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待患者清醒后,可给患者服用温糖水或热饮料。但在患者知觉未恢复之前,不可给患者任何饮料或口服药物。
(2)注意患者身体保暖,可用热毛巾给患者擦脸、擦手。
(3)平素老年人和孕妇在平卧或下蹲后起立时,动作要慢,以避免脑部暂时缺血。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加对变动的耐受性。
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提供脑部血液的动脉或静脉受到损害,导致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表现的一种急性病变。 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血管阻塞而引起血流障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内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虽然临床又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但三者表现大致相似,可出现偏瘫、失语、半身感觉消失、口眼歪斜,甚至可出现抽搐或昏迷等症状。
[现场急救措施]
(1)当根据患者意识丧失、嘴流口水等症状而初步确诊患者为脑卒中重症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不必急于先分清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以免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
(2)让患者侧身俯卧,下颌略向前突,这样可以避免舌根阻塞呼吸道。采用这种,即使患者呕吐,也不会引起窒息。
(3)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立即令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头向后仰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患者如果发生肢体瘫痪,应将其肢体放于正确的,防止产生挛缩。床上可垫枕头或沙袋,防止肢体发生扭转。
(5)减少对患者的搬动,运送患者到医院时,要尽量避免震动患者,找不到担架的话,可用毛毯之类当做担架抬运。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抢救。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如医生最后确诊属出血性脑卒中,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数周。避免强力咳嗽、打喷嚏等,以免再次引起出血。
(2)帮助患者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按摩推拿、针灸等治疗。
(3)防止瘫痪患者发生褥疮,护理人员应每隔2~4小时给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身一次,变换一下,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4)给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
(5)积极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控制与脑卒中发病有关的任何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
煤气中毒
凡是有明火燃烧场所,如果密闭或通风极差,可因燃烧不完全而使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幅度增加,人们吸入后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是大脑因缺氧而昏迷。煤气中毒者脸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耳鸣,慢慢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现场急救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移患者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挤压。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者送往医院。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切不可延误。
(2)饮食以清淡适口为宜,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及维生素。
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液体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现场急救措施] (1)迅速将患者从水中救出,清除口咽部、鼻腔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迅速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让患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施救者以手压其背部。或抱住溺水者的两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
(3)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让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
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6次呼吸,然后每分钟12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4)如果患者呼吸或心跳已停止,应现场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术。意识丧失者,应将其置于侧卧位,并注意为其保暖。
(5)经短期内抢救后心跳、呼吸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抢救,一方面持续进行抢救,一方面向医院呼救。
小链接:如何拨打120
――拨通120电话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报告患(伤)者为何种疾病及病情。
――报告患(伤)者详细地址,同时报告呼救人姓名,并告知电话号码。
――报告患者求救现场附近标志、明显接车地点,并到该地点等候。
――为保证患者搬运、转送安全,请清理急救现场障碍物,特别是居民楼道内的杂物。
――当意外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中出现成批伤病员时,需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等)、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姓名等。急救知识记心头危急时刻显身手
郭星星等
认识篇 必须要学会的3种救命技能
虽然意外的发生往往不可预料,但急救知识的储备,却能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当你发现一个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时候,首先应拨打120,然后立即运用以下3种急救技能,可能就会挽回他的生命。
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经常应用的一项急救措施,是在患者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极度衰竭时,利用人工方法帮助呼吸,使其恢复自然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以下3种。
1.口对口吹气法
使患者仰卧,托起患者下颌,让其张开口,并捏住患者鼻孔,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注意其舌头不要堵塞咽喉。急救人员自己先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的嘴f两嘴对紧,不要漏气1用力吹气,患者胸部扩张起来后,停止吹气,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去。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直到患者呼吸恢复为止。
2.俯卧压背法
使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手臂向前伸直,使其头枕在另一只弯着的手臂上,腹部用枕头垫高。急救人员两腿跪在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两臂伸直,两手掌平放于患者下胸背部两侧,均匀地用力按压后背下部,使气体由肺脏排出。然后两手放松,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此法对触电及溺水者更为适宜。
3.仰卧压胸法
使患者仰卧,头侧向一边,尽可能将患者的舌头拉出,背部垫上枕头或衣被,使患者胸部抬高。急救人员两腿跪在患者大腿两侧,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上半身的体重用力向胸部上后方压迫,挤出胸内空气,然后松手,使胸部自行弹回,吸入空气。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8~20次。
在实施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患者安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衣服,但不要使患者受凉。
(2)用纱布或手帕清除患者口中的痰液、血块、泥土或假牙等物。
(3)口对口呼吸时,如果有条件,嘴与嘴间可放上手帕或几层纱布,但不要太厚,以免影响空气吸入。
(4)患者有微弱的自然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和患者的自然呼吸节律一致,不可相反。
(5)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后,方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再度停止,则应再次施行,不可中断。只有确定患者已经死亡,方可放弃抢救。
(6)用力要适当,以防肋骨骨折;也不要挤压胃部,防止将胃内容物压出,阻碍呼吸。
(7)抢救开始时,首次吹气两口,每次吹气量不要太大,以免造成胃扩张,以胸廓上抬为准。
(8)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是在患者因某种原因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时,采取的一种心肺复苏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头低10度,背部垫上木板,解开衣服,在胸廓正中间有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胸骨下正是心脏。
急救人员跪在患者的一侧,两手上下重叠,手掌贴于心前区(胸骨下1/3交界处),以冲击动作将胸骨向下压迫,使其下陷三四厘米,随即放松(按压时要慢,放松时要快),让胸部自行弹起,如此反复有节奏地按压,每分钟60~80次,到心跳恢复为止。
注意事项:
(1)按压时,不宜用力过大、过猛,部位要准确,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致胸骨、肋骨骨折,内脏损伤,或者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人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
(2)胸外心脏按压常常与口对口呼吸法同时进行,吹气与挤压之比为:1人挤压时,吹1口气,挤压8~10次;2人挤压时,吹1口气,每人挤压4-5次。
(3)如果患者体弱或是小孩,则用力要小些,甚至可用单手挤压。
(4)挤压有效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自发性呼吸恢复,脸色转红,已散大的瞳孔缩小等。
外伤止血法
外伤的最大危险是动脉出血,失血的速度和时间是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不同性质的出血情况给予有效的止血,是急救中的一个常见内容。
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这里主要介绍动脉出血的止血法。
1.指压法:分直接指压法和间接指压法两种。
(I)直接指压法,即把手指直接压在伤口的出血点上,应在创口上盖以适当大小的无菌敷料或者清洁的手帕。但此法不易持久,也容易把细菌带进伤口内,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时不采用此种方法。
(2)间接指压法,即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将出血血管近端压在骨面上,达到止血目的。
常用间接指压法有:
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面部的大出血常压住双侧才能止血。
颞部出血:用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用力,可将颞动脉压住止血。
颈部出血:在颈根部,气管外侧,摸到的跳动的血管就是颈动脉,用大拇指放在跳动处向后、向内压下即可止血。
腋窝及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处向下向后摸到跳动的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即可止血。
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用手指压住肱动脉,能止住前臂出血。
手掌手背的出血:一手压在腕关节内侧,通常摸脉搏处即桡动脉部,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尺动脉处可止血。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中间处,稍屈大腿使肌肉松弛,用大拇指向后压住跳动的股动脉或用手掌垂直压于其上部可以止血。
小腿出血:在窝处摸到跳动的动脉,用大拇指用力压迫即可止血。
足部的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即可止血。
2.敷料压迫包扎法:用无菌敷料层层盖住伤口,然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可止住出血。
3.橡皮带止血法:用于大动脉出血。在肢体的恰当部位如股部的中下1/3处、上臂的中下1/3处,用纱布、棉布或毛巾、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缘牵出,系成一个活结。
注意事项:对受伤部位要垫上软物,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对受严重挤压伤的肢体,不能使用此方法;松紧要适当,远端肢体如发生青紫、苍白,或继续出血,应立即压迫住伤口,松开止血带,经3~5分钟后,重新扎好;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如果出血停止,就不必再结扎;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等代替止血带。
实战篇 常见意外如何急救
吴悦
心绞痛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以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胸痛常因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等因素而诱发,疼痛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疼痛还可放射至左肩和左上臂,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可使疼痛迅速缓解。
[现场急救措施]
(1)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并消除紧张心理。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1~3分钟内即可使疼痛缓解,作用持续约30分钟。
(3)也可用二硝酸异山梨醇(即消心痛)10毫克,舌下含化,3~5分钟内见效,作用持续约2小时。
(4)在没有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可按压至阳穴以缓解心绞痛。方法是,操作者左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右手拇食二指持一元硬币一枚,将硬币边缘横放于至阳穴上,适当用力按压,需按压3分钟以上。至阳穴位于两侧肩胛骨下角间连线与脊背正中线的交点。
(5)心绞痛缓解后,应到医院详细检查,以祛除各种诱发或可能加重心绞痛的疾病或因素。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总热量不宜过高,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瘦肉等,每餐不可过饱,每日应少量多餐。
(2)吸烟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因素之一,应予戒除。
(3)患者应保持心情平静、舒畅,避免精神紧张或过于激动,以免再次诱发心绞痛。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除严重者外,一般可以从事日常工作,但必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5)定时做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不可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晕厥
晕厥俗称晕倒,是由于脑部一过性血液供应不足或脑血管痉挛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患者会因知觉丧失而突然昏倒,昏倒前常感到全身软弱无力、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昏倒后,可见手足凉、出冷汗、脉搏细弱等。轻度晕厥者,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清醒。患者醒后可仍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
[现场急救措施]
(1)松开患者的领口和腰带,使呼吸舒畅。打开室内窗户,让空气流通。令患者平卧,使足部略抬高,头部稍低。
(2)如患者平素患有心脏病,并怀疑是心脏病变引起的晕厥,则应令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利其呼吸。
(3)救护人员可用双手自患者小腿向大腿方向做重推摩和揉捏,以促使其下肢血液回流。
(4)若患者仍未苏醒,可针刺或用手指掐患者的人中、内关、合谷等穴,或给以氨水嗅闻。
(5)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请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待患者清醒后,可给患者服用温糖水或热饮料。但在患者知觉未恢复之前,不可给患者任何饮料或口服药物。
(2)注意患者身体保暖,可用热毛巾给患者擦脸、擦手。
(3)平素老年人和孕妇在平卧或下蹲后起立时,动作要慢,以避免脑部暂时缺血。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加对变动的耐受性。
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提供脑部血液的动脉或静脉受到损害,导致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表现的一种急性病变。 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血管阻塞而引起血流障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内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虽然临床又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但三者表现大致相似,可出现偏瘫、失语、半身感觉消失、口眼歪斜,甚至可出现抽搐或昏迷等症状。
[现场急救措施]
(1)当根据患者意识丧失、嘴流口水等症状而初步确诊患者为脑卒中重症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不必急于先分清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以免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
(2)让患者侧身俯卧,下颌略向前突,这样可以避免舌根阻塞呼吸道。采用这种,即使患者呕吐,也不会引起窒息。
(3)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立即令患者取仰卧位,使其头向后仰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患者如果发生肢体瘫痪,应将其肢体放于正确的,防止产生挛缩。床上可垫枕头或沙袋,防止肢体发生扭转。
(5)减少对患者的搬动,运送患者到医院时,要尽量避免震动患者,找不到担架的话,可用毛毯之类当做担架抬运。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抢救。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如医生最后确诊属出血性脑卒中,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数周。避免强力咳嗽、打喷嚏等,以免再次引起出血。
(2)帮助患者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按摩推拿、针灸等治疗。
(3)防止瘫痪患者发生褥疮,护理人员应每隔2~4小时给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身一次,变换一下,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4)给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
(5)积极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控制与脑卒中发病有关的任何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
煤气中毒
凡是有明火燃烧场所,如果密闭或通风极差,可因燃烧不完全而使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幅度增加,人们吸入后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是大脑因缺氧而昏迷。煤气中毒者脸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耳鸣,慢慢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现场急救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移患者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挤压。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者送往医院。
[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1)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切不可延误。
(2)饮食以清淡适口为宜,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及维生素。
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液体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现场急救措施] (1)迅速将患者从水中救出,清除口咽部、鼻腔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迅速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让患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施救者以手压其背部。或抱住溺水者的两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
(3)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让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6次呼吸,然后每分钟12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4)如果患者呼吸或心跳已停止,应现场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术。意识丧失者,应将其置于侧卧位,并注意为其保暖。
(5)经短期内抢救后心跳、呼吸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抢救,一方面持续进行抢救,一方面向医院呼救。
小链接:如何拨打120
――拨通120电话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报告患(伤)者为何种疾病及病情。
――报告患(伤)者详细地址,同时报告呼救人姓名,并告知电话号码。
――报告患者求救现场附近标志、明显接车地点,并到该地点等候。
篇10
[关键词]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疗效;安全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其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构成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而一般认为通过溶栓治疗尽早开通阻塞血管,缩小梗死面积、重建缺血区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以恢复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是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院急救中心联合神经内科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月~2015年9月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标准,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龄44~77岁(615±54岁),所有患者的血压均0.05)。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取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降低颅内压、血小板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常规治疗14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20130051)0.9mg/&g一次,其中先在10min内静脉注射10%的剂量,接着把剩下的90%剂量在1h内静脉滴注完毕。24~36h复查头颅CT,24h内禁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24h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共13d。
1.3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各组溶栓前、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d、溶栓后3个月的评分,统计各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评估参考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13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为无效;基本治愈、疗效显著和有效的总和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溶栓后2h、24h、14d和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实验组出现牙龈出现7例(17.95%),无症状性脑出血1例(2.56%),对照组1例(2.86%)病情加重,于溶栓第13天死亡,牙龈出血4例(11.43%),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是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治愈率和显效率在两组间的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因为NIHSS评分对患者的意识、运动、感觉、反应和高级神经功能活动均可全面评价,所以对脑卒中病情严重程的判断具有很高可靠性。表2显示,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减少,但溶栓2h后,实验组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