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生物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生物教学心得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1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了时展的标志。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系统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为我们的生物教育、社会以及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1 转变教学观念,唤醒创新意识

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已经形成了定时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更别提创新力,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以及科学家的事情,与其自身毫无关系,不想也不愿去创新。事实上,创新却是时展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只不过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表现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教育下“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器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学生独到的看法与见解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即使这一见解并不怎么高明,看法并不怎么独特,但这却是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让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将其当作孩子看待,相信他们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其能在实践参与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源自疑问,毫无悬念的课堂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思绪难以集中起来,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中,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与探究性的课堂问题教学情境,则能够有效为课堂设置悬念,为学生思维留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由于其认知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反复的过程,如若创设的问题过于复杂与繁琐,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范畴,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束手无策、无从适应,这样的教学只是徒劳,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只是空谈。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学科,大量的实验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对于实验过程进行充分地设计,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来感受生物实验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实验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解决生物问题的意识,能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产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要想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以引导教学和辅助教学为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O计实验,包括研究对象以及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物学习的思路通过实验展示出来,这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够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但是在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力度相对较小,这就从一定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限制,所以只有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是一门比较具有灵活性的学科,学生能够从生物课堂中得到很多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17.

[2] 张玉涵.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1 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树立综合科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做好高中生物教学,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在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推动下,生物教学再也不能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走出课堂,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学习运用知识。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特征越发明显。另外,从时代背景上看,这也是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各学科知识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更加深入细化的时代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说国家现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是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的综合科学观,来适应这个趋势,更好的为教育服务。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使用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随时跟踪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进而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 提倡“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3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新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掌握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忽视实验教学,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要按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教学,其一般过程是首先让学生认识正确的操作规范,在操作中逐渐形成标准,洗练的动作,然后是创新的动物,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挑毛病。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在压片过程中,往往用力过重或过轻,根尖细胞压烂或者不分散,造成前功尽弃。就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方法来压片,一种按教材方法做,一种不用镊子弄碎根尖,也不在装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而是用镊子轻轻按盖玻片几下,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方法效果更好。这些做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 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学习要有目的性并讲究方法。在学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和考纲中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必学习过偏、过难的内容,要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不要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5 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形象

篇3

【关键词】 普通高中 生物教学 创新

1 教学创新的内涵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的实质就是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重在发现问题、呈现问题、重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创新的本质就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解决过程,通过教学创新可以有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目的。

2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2.1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课堂中师生的双边交流。我国的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对已有知识的传授,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互动性差,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低,更多是教师的“教”,而不见学生的“学”,课堂缺乏应有的民主师生关系和应有的生气,教学的双边交流活动较少,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实施差异教学。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传统教育的“满堂灌”导致死记硬背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问题、接受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不同,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教学过程无法依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2.3 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于分析讲解课本知识,学生有无兴趣,有无进行积极的思维,教师似乎都无暇顾及,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授的内容深奥难懂,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的思维过程,从而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2.4 强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极力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只好机械接受,没有更多的观察、思考,教师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生提不出创新的观点、理念,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

2.5 强化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把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由于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个体就是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强化学生的双基教学,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较少,学生其他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与现在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冲突。

3 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的策略

3.1 教学设计应该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朱永新教授说得好,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在关注我们人类自己,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因此,我们在追求课堂形式生动活泼的同时,应该始终把握好人文的脉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呵护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

3.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行为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创设情境,把枯燥的、静态的知识直观化、动态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获取知识,从而不断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深入研究高中生物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除了正文叙述,还设置了积极思维等栏目,并配以大量图片、课外阅读资料等,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正确处理这些图文资料提供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对新教材进行不同处理,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4 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双主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使师生共同提高。

3.5 优化教学反馈手段,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个体,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优化教学反馈的手段,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学习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由于目标的高低、学习活动的形式适合学生差异特点,能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保持了快乐学习的情感。从而体现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3.6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进行精心的安排。例如,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知合作;明确小组个人责任,使学生会合作;精心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愿合作;强化小组团体激励,使学生乐合作。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基本理念,建议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低效现状,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一、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把生物学基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

2.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价值

有效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深刻了解生物知识、事实、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更加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比如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等。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运用文字表达实验结果,可以体验到主动发现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二、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和原因

1.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1)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

新课程改革已在中学实施多年,教师为追寻高效课堂也采取了许多对策,但在生物实验课上,课堂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过强,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基本上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很少有学生能够根据目的要求和实验原理,适当改进实验。在实验课上,教师事先会安排好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上课时以教师传授为主,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所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能脱离对教师的依赖。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十分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

(2)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学生的探究能力未能得到培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但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非常被动,欠缺主动学习的品质,也缺乏发现与探究问题意识。实验形式多以演示实验居多,实验类型单一,实验过程缺乏创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十分注重实验结果的实现,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停留在验证理论知识、应付考试阶段,对于实验过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课中,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学生的实际动手时间太少。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被重视,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结果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比如先进合理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等。然而很多生物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教育理念,未能领会和实践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实验,只关注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生物教师专业知识薄弱,而新教材中的实验有很多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蛋白质纯化技术等等,这些教师没有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盲从于教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另外,目前高中的升学压力依然很大,学校领导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普遍不够重视,虽然一般高中都具有实验教学必备的硬件条件,但是一些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员辅助,导致生物教师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生物实验。再加上学校对生物实验的经费投入有限,实验场所有限,班级多,班额大,而且生物实验室设施和实验材料等条件难以满足,有些落后于现行的教材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而仪器设备老化损坏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实验课难以妥善安排,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低下。

三、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生物实验课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基础薄弱或者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却往往只在旁边看或做无关的事情,而一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包揽了所有的事情。这样显然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实验课的主动性。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小组教学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应的实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而不是当旁观者。比如让有的学生负责准备好实验材料、仪器、试剂,有的学生负责实验的具体操作,有的学生则负责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在实验后进行总结。每个实验中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轮流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化解,倡导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营造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氛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实验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实验的兴趣和动机。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选择做本实验的生物材料最好具有哪些特点?是不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都适合本实验?做质壁分离实验是不是溶液浓度越高越好?通过课前讨论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民主、积极的氛围。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者做出什么样的结果,都不要直接否定,而要给予鼓励和关注。并且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反常现象和数据主动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3.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中心论”是现当代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主张建立“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的基本关系。教师要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目的就是要求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比如,在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如何将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然后再进行实验,让学生尝试应用脂肪酶、蛋白酶对污渍进行洗涤,通过动手操作来探讨洗涤效果。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的应用和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生物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预习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来丰富相应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意识和技能。比如,在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观察该微生物能否分解其他物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讨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新课程高度重视对实验的改革,倡导有效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实验课的重视,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许桂芬.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模式探析[J].生命世界,2010(01):107-109.

[2]李盛丰,唐清华,崔鸿.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06):36-37.

[3]薛庆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230.

[4]黄智强.生物有效教学应要重视实验教学[J].才智,2011(33):163-164.

篇5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模型建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效率,帮助学生走进科学研究,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高中生物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作用,探析了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

一、前言

生物课程是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将模型建构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能够增强高中生学习生物新课程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能力。因此,值得将模型建构教学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

二、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将模型建构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的促进高中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散思维,构建出相应的生物模型,完成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同时,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创造性的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构建模型的过程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轻易言败的科学探究精神。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模型建构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生物教师的带领下,切实的参与到教学观察和实验中,将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体,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的掌握学习内容。此外,通过模型建构,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课程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能够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型来解释,教师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当做教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相应的生物模型,便于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通过模型建构,引出新知识。通过将模型建构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合进行的模型建构的课程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引出教学的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动手实践进行模型建构,例如,生物新课程教学中《遗传与进化》中的模型建构内容“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构建相应的生物模型,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重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在课下准备好橡皮泥材料,由两个学生进行合作,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应染色体分离和重组模型,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2)利用模型建构,巩固知识。高中生不仅应该学习新知识,还应该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提高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利用模型建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下实践完成模型建构,例如,在讲完细胞的基本结构课程后,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进行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同时教师还应该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指导,当模型建构完成之后,进行统一的收集与展示;再如,如果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纸板模型,由学生用吸铁石在黑板上演示染色体的行为过程,这种直观、快捷的演示过程,能够让全班同学直接观看,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生物概念以及专业术语,通过利用模型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构建物质跨越模运输的概念图模型,强化学生对该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应用现代手段,构建高级模型。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不仅仅采用简单的例如绳子、泡沫、纸片等材料,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手段,构建三维的动画模型,例如,构建三维结构模型的真核细胞,这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具有非常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准备,便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应用计算机构建相应的三维动画模型,为了便于更好的回答学生在利用计算机构建生物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备案,例如,在构建模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制备相应的PPT教程,引导学生进行三维动画模型的构建,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向学生们展示更多利用普通模型实现不了的生物变化过程,并且展示的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无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将模型建构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生物问题,并构建相应的生物模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模型建构教学方法更符合教学实际,显著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12(2):69-70

[2]尉海元.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学[J].教学周刊,2014,15(3):94-95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反思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基于应试教育的考虑,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忽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面对的一个新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2.教师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高中生物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注重学习通过自己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来提高生物学习质量。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出现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不知道如何进行生物教学的现象。

3.课堂氛围过于追求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问题具不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都安排进行合作学习。从表面上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似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不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过分追求教学形式,活跃课程氛围,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

4.课程资源较为缺乏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方面。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改革,在习题和试题的选用上,没有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只是一味地罗列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点,有限的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二、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建议

1.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教师在教授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的时候,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培养符合现代生物发展的生物科技人才。

2.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改

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发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以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导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应从丰富生物理论知识和开展生物实验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另一方面,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应在熟练掌握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性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做好生物课程教学与生物课程知识的衔接工作,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深化高中生物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乐于学习生物知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思考。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一些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思考。

4.合理优化课程资源

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也不容小觑。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如何整合n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问题由来已久。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就是要把生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把要教授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在合理地优化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方面,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应转变思路,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敢于运用一些新的技术工具,把课堂带到教室与实验室以外开展教学。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和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营造良性的课堂氛围、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不断探索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水平,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一、课前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精神,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1.对生物发现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列表处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重视生物事实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让学生领略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是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根据课文的叙述,教师应首先在课前列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科学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教师可根据材料、试剂、条件、现象、结论,列出表格,对课文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表格处理方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对教材的重难点,有选择地使用课件

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些重难点较微观、较抽象,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好课堂教学的课件和Flas,使抽象和微观变为形象和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攻克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扩大视野,加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必修三模块中,有许多与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知识点就是重难点,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这时极需课件辅助教学。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工夫,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启发学生从认识生物现象去获得生物知识,或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物现象,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解决许多日常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以检测某人尿液中的糖含量来判断他是否有可能患糖尿病来激发学习欲望,会有很好的效果。②迁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就越有利于迁移。因为只有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易于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旧课题的共同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与有深度的思考并行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背景下,高一生物课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某一个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自学,自我认知,自我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小组结果,老师做出点评。在小组合作探究后,还要有揭示出教学内容本质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四、恰当比喻使知识简单化,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对于生物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在课堂中尝试了比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如何使它们简单化呢?我用了这样的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我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马上就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直接能源物质。这样的教学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篇8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五维支撑 高职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7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ith "Trinity, Five Dimensions Support"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LIU Xuan, QU Xiaoli

(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problem"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 to open up a new mode and new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cultivating a healthy, sunny, with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new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By summing up and sorting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inity, five dimensions support"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trinity; five dimensional suppor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1 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师资数量短缺、专业基础薄弱

教师是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团队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效果的好坏。以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最凸显的问题是师生比例偏低,心理学师资配备人数短缺,专职人员不足。而即使是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人T,也大多是学生工作部门兼任或者辅导员队伍中抽取,甚至是一些非心理专业学科的教师半路改行,这样的师资队伍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理咨询测评技术相对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

1.2 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脱节

很多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不单单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还包含个性品质的教育和专业素质的教育。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开设几次心理学讲座或者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展开,其受益学生范围较小,教育内容片面,不能有效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因此导致心理素质教育不够系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学生更是无法从社会实践中较好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实践中提升心理素质。另外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很好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使得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发生脱节。

1.3 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心理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多年,很多地方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主体过于单一,从而导致心理素质教育形式简单、手段单一及活动乏味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集聚社会的力量,需要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毕竟学校的资源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高校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心理专业问题的解决上与社会的专业机构存在一定的差距。

1.4 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信息反馈不及时

虽然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是学生,如果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不能及时获得大学生的真实心理和生活信息,显然是无法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当前一些高校依然采用“三级网络”(学校-学院-班级)来获得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但是这种模式往往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并且当一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时,班级心理信息员将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得每位学生的信息。 1.5 教学条件限制,无法展开多样化教育手段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传统形式是课堂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内容,这种课堂教育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也让他们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因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不足而阻碍了教师展开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心理学设施和平台作为有效支撑。

2 构建“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校外合作单位的协作和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构建了“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三位一体”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以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以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并且以“两个中心平台”为依托、“三融教育”模式为核心、以“四方联动机制”为保障,以“五级网络体系”为抓手,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提供了“五维支撑”。具体内容包括:

2.1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树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是当前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而积极心理学所涉及的自信、乐观、希望、韧性、情商等人性的积极品质对于三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2 以两个“中心平台”为依托,丰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

心理软硬件设施的不足是限制教师实施多样化教育手段的重要掣肘。针对教学条件受限的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建设,近7年来,共投入183万多元建设心理素质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成了200m2有8个多功能活动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120 m2的人才测评中心实验室,购置了“心海系统”等心理学测评软件与相关设备,并且每年更新升级。依托中心,实现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建档立卡,形成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近3年来成功干预心理危机学生33人。

2.3 以“三融教育”模式为核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也包含个性品质的塑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课程实施方案》等5项规章制度,全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年开展“‘3 20’、‘5 25’、‘12 5’”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月”等活动,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定期开展心理剧等活动,建成了以心理挑战为重点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创业就业教育,融进专业教育,达到与其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的有机融合,拓展了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使心理素质教育得以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开展,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2.4 以“四方联动”机制为保障,形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合力

教育主体单一,教育资源有限,是导致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活动乏味以及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苏州市高新区计生委、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苏州心理卫生协会、苏州市广济医院及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构建了“政行企校”的四方联动机制。广济医院在校内开设了“广济大讲堂”,专家定期到校开展咨询或报告。苏州心理卫生协会等专业团体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个体咨询和F体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和干预。形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多元主体,丰富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营造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行企校互动的生动局面,大幅提升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2.5 以“五级网络”体系为抓手,为学生提供专业、及时的指导和服务

传统的“三级网络”体系(学校-学院-班级)在收集大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往往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当班级的人数较多,或者非本宿舍的同学彼此交流较少时,便会出现班级心理信息员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学校通过构建“五级网络”体系(专业机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同时,五级网络体系拓展了网络的范围,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可以及时和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信息,也更有利于学校在某些重大及专业问题解决上,可以借助于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重点项目“三位一体的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C-a/2015/007),主持人:刘轩 瞿晓理

参考文献

[1] 王珲.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5:63-65.

[2] 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86-90.

篇9

  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2021

  在教学中我深深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多看对业务有帮忙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资料注入新的活力。在群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教师提问的设计也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孩子的答案能够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固定、唯一的。就应能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发幼儿自由表达自我的想法、发现和经验。这学期,我参加了小班组参加的体育同题开课,体育课是我们年轻老师最惧怕上的课,因为很难把握开放的这个度,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技能。感谢师傅和其他老师给我的意见,让我学到了很多,并进行了自我反思,这对我以后的体育教学都很有帮忙。

  班级管理是我们青年老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的。小班的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尤为重要,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潜力差,如上厕所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忙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哭叫的幼儿,要想办法哄。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不认真听讲,这时我就会鼓励和称赞他,如:“庄雨嫣小朋友真棒,坐的那么好”,做好其他小朋友的榜样。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能够透过简单的儿歌帮忙幼儿规范他们的常规意识。

  再来说说环境吧,环境创设增加了老师和孩子生活中的互动关系是了解的唯一途径,我们透过环境来观察孩子们,而孩子们也在环境中获取知识,老师结合合理的环境改变,将孩子的兴趣从好奇引向探索活动。并抓住孩子的生活来创设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港湾,使他们从自我的'生活经历提出问题并获取信息,发挥教育价值,培养孩子们自主、自信、用心、努力和创造的精神。我们教师要简单生动的墙面布置和环境布置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参与主题创作的欲望。对于我们青年老师而言,就是要多看多想多做,用心与师傅配合,共同将班级创设成孩子喜欢的乐于表现自我的“大家庭”。

  最之后说说家长工作方面,对于我们而言有的时候会害怕应对一些要求比较过分或者比较难以应付的家长。这时候往往师傅会挡在前面,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师傅和家长交流的方式,并且认识到每个家长都是十分疼爱自我的孩子的,遇到了什么事,我们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想事情,和家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真心沟通,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共同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取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明白选取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应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就应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明白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此刻一向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职责。

  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2021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这是我到宜良一中工作的第三个学期了,如果说前两个学期我是一腔热情,一心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的话,这学期的我更加注意细节了,学会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然而,任何成绩的取得仅仅靠一腔热血是绝对不够的。要想由一个刚刚从高校的毕业的学生变成一个骨干教师,必定要经历一个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未必就那么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曲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去应对和处理。

  20xx年xx月xx日下午青年教师成长经验分享会上,各位资深教师毫不吝惜的分享、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作为青年教师中的一员,我想从下方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一、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应对的课题和考验,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过程。在会上,夏校长一再强调:“师傅不仅仅要教会徒弟怎样上课,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下方我就自我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1、心中充满爱教育是奉献爱的职业,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的培养方法也有很多,但我认为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贯穿着对学生的爱。只有当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才会用爱心感染学生,才会使我们平凡的工作变得伟大。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青年教师就是爱的使者,俗话说:“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类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就是要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浸润中,学会去爱,关爱他们身边的每个人,乃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幸福的成长!

  2、要有感恩之心

  教师的职业是“爱满天下”的职业,是用爱激励爱、感召爱、培育爱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只有我们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完善。

  我们应当感谢我们的学校,是它使我们找到了一方成就自我的天地,没有学校的培养我们年轻教师很难顺利成长起来,也很难实现自我心中的梦想。感恩是一种完美圣洁的情感,是事业上的推动剂。

  二、学会学习、合作

  人们常说“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多读书来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自我的专业发展。因为读书,还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我们自我要“学会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把学生从分数至上的苦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学会根据自我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获取知识。

  如今的社会,没有哪个领域的成绩是仅仅靠个人取得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对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作为从教者的我们更要学会合作,合作才能双赢。学会与组内教师合作,切磋技艺;学会与搭班教师群体合作,各科协调发展;学会与家长合作,共育栋梁之才。

  三、学会快乐

  要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教师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职业,这我有切身体会,高一年级每个班的生物课周课时不多就两节,所以就一个老师的工作量而言,需要不断的重复,在两三天时光里把同样的资料重复六七遍,甚至八遍。所以每当上完课后,我最真实的感受是:我不想讲话,因为我怕我是对着同一个人讲着同样的话,我怕别人说我烦。然而,生活务必要有乐趣,我们都在追求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所以就让梦想来调剂这不断重复的生活。

  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2021

  转眼间,来到芙小工作已将近三年的时间了。三年对于我一生的教育事业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不过是几十分之一。但是,三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的人来说却可以用意义非凡来概括。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本人也倍加努力,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这三年里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学校组织的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也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总的来说,我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还是具体的课堂操作能力,个人基本素养等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在大学中都无法学到的。尤其这一年里,我转变了很多观念,而且更加明确了“关注学生”这一重要思想。

  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着他们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如果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注着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适时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上,就算有上万人坐在学生中间,教师也要做到熟视无睹。因为你的眼中只有学生,一定要做到“心无杂念”,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

篇10

关键词 布点教学法 布点图 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改革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老师创立的布点教学法,因为发现了问题图及其运动规律,进而创立了布点图和四步操作,成为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ATP”这一具体课例,重点谈一谈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问题图运动的独特的教学过程――“四步操作”。

1 感知激图

所谓感知激图,是指教师呈现完形图(即学习客体),要求学生以“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因子激活对学习客体的整体感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由“是什么”激活的知识框架(已知)、“学什么”激活的学习目标(未知)及“怎么学”激活的学习策略组成的模糊认识,布点教学法称之为“问题图”。

在感知激图阶段,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与55页相关内容,并做好合书复述要点的准备。此时,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属于已知?哪些属于未知?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的整体的模糊的认识,就是学生学习的问题图。

2 布点优图

在感知激图阶段,学生的问题图内隐在学生的思维之中,是模糊的、不完善的,而且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为了对学生的问题图进行同步优化,教师需要一个能运作并优化学生问题图运动的特殊教学工具。布点教学法在布点优图阶段所构建的布点图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在布点优图阶段,先让学生复述自己的已知或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通过采点(选择学生讲述的要点)、托点(教师所作的补充)、布点(将相关内容板书到黑板相应位置),逐步形成一张由学生的“已知”(知识框架)、“未知”(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常规策略通常不需板出)构成的结构性板书――布点图。

此时,教师结合布点图和学生一起分析“已知”,如:ATP的中文名、ATP的结构简式以及各种符号代表的意思等;明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学习目标),如: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与腺嘌呤与核糖核苷酸的关系等;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这一环节布点教学法称之为:“学习任务分析”。由此不难看出,布点教学法的学习目标是由学生与学习客体互动过程慢慢形成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布点优图时,学生述点是学生对布点图的贡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什么点、布在什么位置、教师补充的内容等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图的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参照布点图,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便是后续学习的目标。这些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布点优图阶段揭示了问题、形成了目标和策略。

3 分层育图

在分层育图阶段,组织安排了记忆、理解2个层次逐渐递进的教学活动。

(1)记记、查查:①学生再次打开课本,再读教材(大声朗读),记住ATP的中文名以及各个符号代表的意义并能默写它的结构简式;②教师排问、检查,并适当点评。

(2)议议、讲讲:①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能量的来源和去路;②比较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联系和区别。并将这些系列问题进行打包,让学生自己分析、相互之间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

当然学生得到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教师对难点进行适当精讲。

(3)练练、评评:利用经典例题的变式训练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查。

布点教学法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少讲、精讲。坚持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或相互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解决。为了突出发育的层次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把一些层次相近的问题进行组合,这在布点教学法中叫“问题打包”,怎么确定层次、“包”怎么打是有技术的,它决定于教师教学的水平和风格。因此,布点教学法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也给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 反思评图

反思评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布点图反思自己问题图的形成、发育、完善的过程,教师作适当点评,促进知识的内化,并进一步形成课后学习的任务及策略。这一教学环节对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5 教学后的心得体会

布点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问题图运动的教学方法。布点教学法研究学生在与学习客体(主要是教材)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规律,并依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下面结合本课例的教学过程谈谈一些体会。

5.1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

在课例中的感知激图阶段,学生首先和学习客体进行整体互动,激活出一张由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组成的问题图,其实质就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其后的布点优图、分层育图、反思评图阶段中,教师以布点图为中介工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问题图的运动,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2 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客体的互动建构知识,教师不再担当知识载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问题图的运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法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知识载体的角色定位,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组织、引导、促进、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自信,教师教得更加轻松、从容,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5.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问题图是由“已知”、“未知”与策略三者构成的结构性认识。在布点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已知”、“未知”与策略三者之间的互动,“已知”逐渐扩大,“未知”逐渐缩小,策略不断调整,学的生长图在不断发育、生长,最终形成丰满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