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80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组织老化变薄、弹性下降、感觉障碍等, 常会出现皮肤疼痛、瘙痒、干燥、皲裂等一些症状,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1]。因此, 临床护理中要特别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5例, 其中对照组男30例, 女25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67.5±4.8)岁, 实验组男28例, 女2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8.0±5.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 2. 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2. 1 皮肤评估 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每一位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 询问患者有无皮肤溃疡史以及神经病变的症状。对于皮肤有溃疡史或者伴有感觉、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对象。

1. 2. 2. 2 保持皮肤清洁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天用温水轻轻洗浴, 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对活动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 对皮肤干燥的患者, 清洁后涂抹羊毛脂[2]。

1. 2. 2. 3 预防外伤 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整理床单位, 避免床单位上的碎屑、杂物等损伤患者皮肤黏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柔软衣物, 避免穿过紧的衣物。休息时, 施加防护栏, 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坠床, 活动时要限制活动力度和强度避免出现滑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增加巡视次数, 以警惕烫伤, 同时预防冻伤。

1. 2. 2. 4 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 观察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 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者足部清洁, 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修剪指甲时避免指甲修剪的太短, 损伤足部皮肤。

1. 2. 2. 5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向患者讲授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 教会患者基本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如果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立即处理, 以免病情严加重。

1. 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 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篇2

【关键词】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1]。当前,对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多采用的是手术切除方法,但因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弱,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就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4;年龄为68~77岁,平均年龄为(67±2.34)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慢性肺疾病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6:15,年龄为67~76岁,平均年龄为(68±2.01)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3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其围手术期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经腹部B超级血尿淀粉酶等检查进行确诊,且均为急性发作,有右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同意,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护理要点如下:

(1)术前护理: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对疾病的耐受程度较差,因此,术前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如:尽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相应的吸氧及输液,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等[2]。

(2)做好术中配合: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室环境的适宜,调整手术室灯光的亮度、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等,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室环境;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简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同时,还应协助医师进行各项检查,对患者胃肠进行减压,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等;同时根据手术需要,进行灌肠处理等。

(3)术后护理:老年患者体质相对较弱,术后极易出现病情的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麻醉及手术的方式,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同时,还应加大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的监测力度,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对照( ±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31 51.36±11.24* 59.62±12.58* 8.61±2.07*

对照组 31 93.51±12.67 97.24±20.71 13.59±3.84

注:表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胆漏1例,应激性溃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弱,基础疾病较多,且老年患者应机体功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度及应激反应较为迟钝;一旦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治疗时,已伴有胆囊坏疽或胆囊穿孔等情况,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3]。因此,给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组,其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而且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丽群.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14-715.

篇3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进一步认识老年患者实施外科手术的危险性及规范手术前后配合护理程序的重要性,提高护理配合质量,提出手术前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100例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做好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成功率。结论 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关键词】老年患者 手术前后 护理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不仅躯体发生某种病理变化,其精神状态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对老年患者来说,不仅要经历疾病的痛苦时期,更重要的是经历手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会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身”“心”兼治,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老年患者寿命不断延长,需要手术者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和手术范围也在扩大,手术危险性也在增加,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从而使得拥有满意结果,手术前后护理配合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2010年共施行各类老年患者手术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前后配合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种100例;年龄65—69岁:55例;年龄70—79岁45例;手术种类主要来源于泌尿外科手术。

2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听力差,反应慢,手脚不灵,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对他们的护理要根据这些生理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如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按照“3”查“7”对内容仔细地查对病人,询问时语言清晰热情,消除患者对治疗时的紧张心理。

3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一方面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体弱多病,情绪低落,心理机能逐渐衰退,怕孤独,怕寂寞;另一方面患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他们,恭顺他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较高。所以我们就要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应通过诚挚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谈话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反复解释,不急不躁,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4 老年患者手术前的护理

4.1 做好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及护理知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确立治疗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和护理。

4.2 保持病房床铺整洁,对尿失禁、尿漏及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我们要做到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褥和衣裤,保持病床整洁,使老年患者心情舒畅。

4.3 对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应加强尿管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尿量增加。

4.4 对手术前合并感染的老年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增强老年病人抵抗疾病的能力。

4.5 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护理,待病情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输液速度不可过快,随时观察病情,听取患者主诉,防止意外。

4.6 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退,对经腹腔手术的病人,应认真做好术晨的清洁灌肠,保证肠道空虚。同时认真做好术野皮肤的清洁工作。

4.7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应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协助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4.8 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小房间内。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视人员,叮嘱其家属不要当着患者过多的议论病情,以免增加思想负担。如随时有发病的可能,不得让病人独自离开病室,以保证安全。

4.9 对嗜铬细跑瘤病人,术前护理应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避免腹部加压,以减少对血压的影响。密切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发病期随时测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用物。做各项检查,如拍片、透视、心电图等,护士应陪同前往,以防发生意外。

5 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

5.1 静脉输液的配合

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充分暴露,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格控制好出入量,了解血容量多少,及时为医生提供以上信息;老年患者体质弱,并可能患有一项或多项基础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心功能不好要特别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防止发生心衰。

5.2 褥疮护理

老年患者的皮肤从生理上来看,功能下降,皮肤组织水分减少,微循环及组织供氧量降低,弹性纤维的退行性改变使得弹性变弱,特别是瘦型老年患者,要注意骨骼隆突出四肢垫海绵或胶垫,定时检查,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皮肤损伤。

5.3 心电监测

老年患者术后用心电监护,及时给予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心律改变,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5.4 呼吸监测

局麻手术患者,因术前用镇静药,术后进入睡眠状态,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老年患者特别是肥胖者最好不要处于睡眠状态,严密观察呼吸的快慢,深浅是否规律,有无舌后坠的声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5 尿量监测

护士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尿量监测极为重要。护士用量杯定时测量尿量,为补血补液提供依据。如无尿及时报告医生,考虑血容量不足,尿管不畅通时,应及时检查尿管连接是否正确。

5.6 防止老年患者手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所占比例高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所致[1]。如手术前后加强营养,防止感冒,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严格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

5.7 原发病的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引流管脱落及时更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烦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时使用镇定剂,本组100例老年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6 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术前认真细致精心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输液的控制,呼吸、尿量、心电监测、防褥、防止感染、原发病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篇4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护理干预

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多见的急腹症之一,而进行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笔者现将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为64.29±5.3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此组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就诊,由于有部分因不了解自身疾病,老年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减弱,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极度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恐惧、悲观的心理反应,紧张、急躁、抑郁的心理特点等。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时更加重紧张与痛苦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除了给予实施减轻和消除腹痛、腹胀的相关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安慰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地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少避免不良刺激因素。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1.2.1.2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术区备皮,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1.2.1.3术前评估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15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1.2.2术后护理

1.2.2.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安返病发,给予患者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由于患者属于急诊手术,术前肠道未进行充分准备,术后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因此为患者做好术后卧位护理[2]。给予心电监护,尤其是急性化脓、穿孔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发生休克发生。认真听患者主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循环功能稳定,对术后应用全麻术控制疼痛的患者应注意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病人术后6h,血压稳定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肠蠕动的恢复。

1.2.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止发生休克。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相对迟钝,而且对疼痛不敏感,导致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不相符[3],因此护理重点应注意测量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腹痛和腹胀的程度。

1.2.2.3切口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渗液现象。每次进行换药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如有异常现象应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1.2.2.4饮食指导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胃肠道刺激的较小,相对来讲肠道功能恢复的较快,排气后可饮少量温开水,随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应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术后第1天如无异常,通常给予半流质饮食。

1.2.2.5健康指导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术后病情稳定后科取半卧位,并教会患者在床上做握拳、四肢伸展的活动,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免术后肠粘连,下床活动时应有护士或家属搀扶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渐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避免劳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为原则。

1.3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由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护理质量是由护理部对于护理工作的考核,满分100分。

1.4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必须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实施急救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要点,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蕙.浅谈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报,2012,(11):2.

[2]沈晓燕,詹健.急性阑尾炎伴发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783.

篇5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营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9-02

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肝硬化发病后会直接影响肝脏代谢功能,长期以往会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肝硬化老年患者多由乙肝、酒精肝慢性发展而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1】。临床研究证明,对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营养管理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推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本文选取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营养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参照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确诊。随机将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62-70岁,平均年龄为(64.8±6.7)岁,肝硬化包括合并肝硬化腹水25例,肝性脑病1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年龄为(65.8±7.7)岁,肝硬化包括合并肝硬化腹水24例,肝性脑病1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

1.2.1营养管理原则 营养护理干预要保证患者营养补充全面,常规的营养供给包括蛋类、肉类、豆类及奶类等,要保证患者肠道功能完善,防止便秘。蛋白质的补充要注重结合患者机体的耐受能力,一般要保证患者蛋白质日补充量达1.5-2.0g/(kg·d),肝性脑病者在治疗缓解后逐渐增加,以优质蛋白为主。此外,还要注重科学规范饮食时间,并针对贫血及低血糖患者进行食物补血,如多食用动物肝脏及大枣等。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还要注重温度适中、易吸收及品种多元。

1.2.2营养管理要点 (1)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食谱:科学干预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向患者讲解科学饮食与加餐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及时行止血治疗,后通过科学的饮食,逐步增强患者肠胃功能,如治疗过程中依次使用流食、半流食、软饭等【2】,提高患者消化道功能的同时要注重进行适当补血,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要控制患者每日摄入钠盐量,建议引导患者多食瓜果酱。(2)科学补充蛋白质:基于患者肝脏与肠道负担承受能力,适当补充蛋白质,早餐食鸡蛋一个,蔬菜100g左右,中晚餐食豆类200g,肉类100g,蔬菜400g,科学摄入蛋白质量还要避免一次摄入量过多的情况,以免引起肝性脑病或加重。(3)碳水化合物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能够影响肝脏正常运转,如摄入量过少将会引起蛋白质代谢旺盛,增加患者肝脏负担,补充碳水化合物不可低于50g,每餐进食量6—7成饱。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后观察随访时长为一个月,着重关注记录患者病症变化、体征指标变化及生化检查改善情况等。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并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症与体征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食欲不振、乏力、低血糖及下肢浮肿等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总胆红素指标比较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指标变化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群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另外有文献研究发现肝硬化疾病空腹低血糖发生率高达25%【3】,还伴有大量的并发症,常见病症如感染、腹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群体并发症高发与患者机体代谢等生理功能减退有关,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减直接加重了患者机体营养不良情况,腹胀、食欲不振、乏力、低血糖及下肢浮肿等病症更是常见、多发。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治疗与康复进程影响较大,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及寿命。要全面推进或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护理干预,科学制定膳食计划,补充充足、合理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保证患者饮食科学,方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推进临床治疗与康复进程。本文70例临床研究发现,对老年患者行科学的营养管理干预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体征及生化指标,加强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注重出院随访,提高依从性。相比于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临床病症的改善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达小萍.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34(4):33-35.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20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责任制护理的广泛开展,饮食护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同于普通患者。人到老年,抗病能力下降,因此极易患各种老年性疾病。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冠心病、中风、高血压、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神经衰弱、腰腿痛、颈椎病、胃溃疡及癌症等。

在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临床工作体会,就老年患者的饮食疗法及护理谈以下几点看法。

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应依病情的轻重而有所选择,病情较轻者,宜食宜消化的柔软食物。主食类应以小米、糯米粥为宜,副食以新鲜蔬菜、肉、鱼松、肉松等为宜。流质饮食以牛奶、豆浆、藕粉、蛋羹、蛋汤为主。病情较重或神志不清者,可采用流质饮食进行喂食,需要者还可采取鼻饲,每次200~250ml,注意温度适当。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低脂饮食,少食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甜食、油炸食物及各种碳酸饮料。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要坚持饮食有度,适当控制食量。

糖尿病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慢性病,其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而饮食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应长期坚持,终身坚持合理饮食。一般情况下,休息的患者每天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g,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g,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g。一日三餐比例:早餐占1/5,午、晚餐各占2/5。主食以大米、小米、小麦、豆、高粱面等相配,蔬菜可食芹菜、大白菜、豆角、应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饮食应以能抑制或中和胃酸为宜,因为溃疡面经常受到胃酸及食物的刺激,引起病情恶化。首先,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将食物嚼成糊状下咽,可减少对溃疡面得刺激。其次疼痛不发作时,应和常人一样,一日三餐,发作期间应少食多餐,吃半流质和软饭,就餐不宜过饱,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面得愈合。第三,日常饮食中应含有充足的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如米、面、奶、豆浆、动物血、鱼、蛋,宜食植物油。第四,不宜食大蒜、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油炸食品级粗硬食物,更不能饥饱不均,饮食应定时定量,有节制。第五,食物温度要适中。

老年病还有很多,对饮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此不一一叙述。总之,对老年患者的饮食应做到有的放矢。

老年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及其常患的疾病与青壮年不同,因此,护理方法及措施也不尽相同,“多温暖、多休息、少劳累、少食物”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点。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篇7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较多见的骨折类型,但是由于老年患肢康复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骨折愈合率常常较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近年常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相对其它手术来说能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早日进行功能锻炼。为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要点,现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69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于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年龄在54-82岁之间,平均73.5岁。单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53例,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16例。住院时间13-42d,平均25d。

1.2结果对本组69例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8个月。通过随访显示,通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等措施,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活动度较满意,功能恢复较好。

2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做好术前相关检查,由于本组患者年龄较大,对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要结合患者病史和有无其它并发症,正确评估病情确保患者对手术有良好的耐受。对于一些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针对并存病做好术前各种相应的特殊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此外对于一些高龄的患者,由于食欲差、胃肠道功能衰退等因素,其营养状态一般较差,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要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予静脉补充营养[1]。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常有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加之骨折后疼痛、活动受限等,容易出现心理负担重、恐惧等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采用解释、说服、安慰等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手术方式、方法及原理,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告知手术后有可能的不适应以及如何应对等,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3 术后康复护理

3.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1d,流量2.5-4L/min。对患者进行床边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观察尿量及尿色是否正常,严格记录术后24 h出入液量。检查伤口情况,给予切口负压引流,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液量情况,一般48-72h可拔出引流管。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色泽、感觉情况。对于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可给予肌肉注射止痛药物或镇痛泵,并密切注意患者反应。

3.2 预防术后并发症感染、髋关节脱位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应对。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一旦发现有感染情况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此外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作深呼吸,以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鼓励其多饮水,定时用消毒尿道口,特别要注意翻身时保持尿管处于低位,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防止出现髋关节脱位的关键在于维持患肢的特殊,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以防止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正确使用矫正鞋或进行下肢皮牵引。鼓励患者戒烟,避免吸烟引起静脉收缩及增加血液粘稠度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抬高患肢,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2]。应做好患者腰臀部的清洁,定时翻身以预防长期卧床引起褥疮的发生。加强患者术后营养补充,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补充奶粉、豆奶粉等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多吃水果等以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4 出院指导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恢复期较长,因此出院后的自行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术后2周内髋关节活动度不能过大如不要弯腰或突然转身等;术后第1月内坐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翘腿或蹲下,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宜过大,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大压力的活动,如跳跃、奔跑、篮球等。要注意合理调节饮食,避免过度肥胖以免对髋关节产生过大压力。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在康复训练中出现髋关节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李明, 李佩佳. 全髋关节置换术[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15): 1178-1180.

篇8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篇9

【关键词】老年病人;肺癌手术;护理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近年来增长较为快速,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肺癌患者群体中,老年人占据很大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胸闷等[1]。目前,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方式主要为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几种。其中,Ⅰ、Ⅱ期肺癌患者、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等适合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对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做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有男患者36例,女患者34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66.26±4.74)岁;病情:合并高血压患者2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合并心脏病患者1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例。病理分型:大细胞癌12例,小细胞癌16例,腺癌11例,鳞癌27例,混合癌4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施行围手术期护理:第一,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老年肺癌患者大多对治疗缺乏信心,加之体质较差,手术耐受性不强等因素,所有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及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强调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负面影响等信息,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而全面地看待肺癌手术治疗,消除疑虑。②呼吸道护理。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预防措施: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术前采用雾化吸入、痰液溶解剂等进行治疗,从而促进排痰,使呼吸道能够维持通畅。③肺功能训练。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在术前应戒烟至少一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咳嗽、咳痰;为增加潮气量、提高肺通气,提高手术耐受性,护理人员术前可指导患者做上下楼梯练习[2]。④改善身体状态。肺癌手术患者大多处在中晚期,因此咯血、咳嗽、胸痛等症状比较严重,身体状态不佳。为改善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术前应给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则应注意控制血糖。第二,术后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每30分钟测量一次脉搏、血压、呼吸,等到以上体征稳定之后则转为每2小时检测一次。同时,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做好血气分析、尿量检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向医生报告,从而尽早处理。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将病房的温度调至20℃左右,相对湿度调至60%-70%;给患者安排半卧位,并帮助患者排痰、咳嗽,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痰液黏稠,则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将痰液稀释,进而促进痰液排出[3]。③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术后维持引流管通畅,注意防止脱管,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④早期活动护理。为促进患者康复,术后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患者下床活动,如果患者尚无法下床,则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做坐起练习,深呼吸练习、咳痰练习等,从而促进肺复张。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感染1例,呼吸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9%,经相应的处理之后症状消失;没有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老年肺癌患者多处在中晚期,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而在手术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对施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做了探讨,总结了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在本次研究中,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术前护理由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肺功能训练、改善身体状态四项内容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由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早期活动护理四项内容组成,其护理目标主要在于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在围手术期护理的作用下,本次研究中的70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综上,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颖.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排痰护理对策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20(36):216-217.

篇10

【摘要】探讨对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变化的老年病人,实施安全静脉输液护理的可行性。社区护士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娴熟的技术,为老年病人服务,提高了老年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人安全静脉输液;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区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护理模式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大病进医院,小病上社区”的理念在大众心中逐渐形成[1]。而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实施,对于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变化的老年人,安全输液护理至关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认真重视,并纳入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社区门诊输液室工作过程中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86 例,均为2007 年3月至2009 年12 月本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年龄55~82 岁,大多数为本门诊附近的慢性病患者,并曾接受过大医院的诊疗,服务对象疾病种类多样。

1.1 了解病因

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波动在临床上较突出,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和行为反常,甚至失去理性,在治疗上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是因经济的压力而无奈无助,或是丧失亲朋好友和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造成老年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变化,负性情绪增加,导致沟通困难,依从性下降[2]。

1.2积极沟通,赢得治疗配合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体现了护患的沟通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约有35%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因为它能清楚且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护士应着装得体、整洁,面带微笑,做到尊重、理解、体贴病人。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提高沟通艺术,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赢得病人的信任、配合。

1.3做好健康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对病人及其陪伴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输液的目的、意义,讲明药物名称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由于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宣教时语言应亲切、简明厄要、反复多次,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大声而不失和谐,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可亲、可信,自觉遵守宣传 [4] 。

2 操作要点

2.1 选择好穿刺部位 老年人由于输液时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老年人肌肉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面,应避开关节活动处,因关节处不易固定,患者肢体轻微活动易致针头刺破血管。穿刺中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

2.3 穿刺要点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较易出血,故应避免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并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同一部位的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容易渗出;体弱及患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背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而活动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穿刺前不宜过早、过紧地扎止血带,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选择好血管后应松开止血带,待消毒皮肤、排好空气等准备工作完毕后,再扎上止血带进行穿刺。选用5.5号针头为宜,穿刺时将止血带扎于距穿刺部位上方约6 cm处,进针角度以不超过40°为宜,进针时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见回血即可,因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成正比。

2.4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时间过长,影响药效作用的发挥和患者的休息。故一般患者输液速度60-80d/min,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减退,体质虚弱,应减慢速度,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30-40d/min为宜。还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数,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药物应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故不能自行随意调节滴速。

2.5正确拔针 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3 加强输液巡视,严防差错

3.1 强化职责 老年病人一般疾病较多,康复较慢,常需反复、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但老年人体内代谢迟缓,吸收缓慢,并且肾功能降低影响排泄,故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熟悉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充分考虑病人切身感受,通过与病人交谈,细心观察病情。

3.2常见输液问题的处理

3.2.1 局部渗漏 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静脉弹性低,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对疼痛反应迟钝,或行为出现失控,或肌肉呈现不自主运动,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所以,护士要加强巡视,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且不在该处远端再行穿刺。

3.2.2 发热 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发生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入体内的量、致热原性质和病人个体耐受性而异。输液中应动态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重视病人或陪伴者主诉。

3.2.3 急性肺水肿 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输液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如突然呼吸困难、气急、端坐呼吸,咳嗽,面色苍白、紫绀时,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立即给予吸氧,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静注吗啡3~5mg.可以迅速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左心房压力等[6]。

4 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老年病人实施安全输液,不仅需要社区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全新服务理念。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为老年病人服务,提高了老年病人输液的安全性,促进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社区老年人输液安全护理是输液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社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秋,杜胜男,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2006,18(2):255.

[2]张卿,社区门诊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9.7.7: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