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影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除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经营状况会对其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以外,诸多外界因素也会对高校产生影响。下面具体介绍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针对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内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规模扩建活动,填补财政拨款以及自筹资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进行负债筹资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够比较容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那么将会给高校的财务财务状况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较容易的获取银行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及时缓解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够在贷款的数量上有所警觉,当高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高额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利息将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资金包袱,不但会阻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制约高校今后的发展。其次,投资活动。目前,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纷纷进行投资活动,期望能够从中获取回报,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本金受损,无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动。管理类风险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一类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等可能情况带给学校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同时,高校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一旦在资金的监管使用上出现问题,必定会给高校偿债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给高校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进一步会给高校和其借款人带来损失。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指导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因为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往往又是最难以把握和预测的,所以国家政策风险就显得难以估量。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不可预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改变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该种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还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破坏性强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第一,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面对大规模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无法“开源”,进而选择削减教学经费,从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虽然基础设施等硬件随之得到扩充,但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却缺乏明显的提高,如此一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水平也令人堪忧。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额的贷款,高校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倘若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将会加剧高校的财务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如果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停滞不前。
第三,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扩招的出发点是基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现的问题却是百万大学生亟待就业。显然,高校毕业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可转嫁性
随之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高校的约束逐步放开。随着法人地位的获得,高校享有民事权利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特殊身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高校只能依法使用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却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由于高校财产归国家所有,因此高校并不能真正地承担民事责任。一旦高校由于财务危机导致了破产,产生了不良后果,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此时,政府就不得不站出来为高校“埋单“,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转嫁到了政府的身上。
篇2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
外部因素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上看,金融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均属于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其中,金融风险主要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如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在电力企业中,金融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之一。此外,自然灾害风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财务,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自然灾害风险的属性上看,一般来说,台风、冰雹、强降雨、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灾害风险的范畴,自然灾害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破坏电力设施方面,一旦出现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务风险,往往造成大范围内电力设施严重破坏,给电力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2.内部因素――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内部因素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上看,资产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都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具体说来,资产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非常普遍、危害性也非常大的风险。资产风险的发生,会使财务公司信誉、资金、收益等遭受损失,如一些供电企业由于外欠电费巨大,加上电价较低等原因,使资产收益率很低,就是资产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遇到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在电力企业的投资活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投资风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外,支付风险即出现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它与资金的流动性有关,对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企业的支付风险主要存在于电费收入上。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策略
1.提高认识,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认识,强化风险意识,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通过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对有效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大有裨益。在具体做法上,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应大力宣传财务风险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合理计划企业财务收支活动,以控制不合理的开支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带来的风险。
2.确定目标,防范自然风险
由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知,自然风险作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影响因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中的自然风险加以控制和防范,必须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上确定目标,自然风险控制的目标,则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加强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并制定对自然灾害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这样一旦产生自然灾害风险,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减轻电力企业由于自然灾害风险来带的损失。
3.建立制度,控制投资风险
建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可以使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有章可循,控制投资风险。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而言,科学高效的投资决策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开展科学合理的电力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在重大资金使用和安排上,安装相关制度进行,可以规范电力企业投资,进而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如在建立控制投资风险的制度上,对于重大资金项目的投资,可以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力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投资规划。
4.注重方法,完善支付风险
注重方法,完善支付风险,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有效途径。在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中,电费就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对于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防范,积极探索电费回收新方法,提高电费回收率,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有序进行,有赖于控制电力企业的支付风险。在具体做法上,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着力纠正用户的电能消费观念,电力企业应向用户宣传电力是商品,是特殊商品,用电成本是累计递增收费方法,让用户明白电是需要拿钱来买的。二是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将困扰电力企业的外部欠收电费问题,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化险为夷。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 风险控制 影响因素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导致企业财务实际的收益与计划收益不同而造成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在市场经济下出现的产物,财务风险要贯穿整理煤炭企业经营的始终,财务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地处理企业财务中的问题成为了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总体说来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这是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价值规律是客观性造成的。特别是近几年的煤炭行业的大洗牌,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迅速,造成了煤炭企业经营的风险性。虽然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在这些出现偶然性的危机背后有着发生危机的必然性的存在。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规律性,财务风险会不会发生,什么时间发生,产生破坏有多大,这是财务人员所不能够全部掌握的。但是在一定情况下财务风险是具有可预测性的。随着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风险自动预测和报警已成为可能,但是毕竟财务风险由于具有其他的可能性因素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是靠几个指标的衡量就可以实现的。另外财务风险具有可变性,风险也是变化多样的,系统的更新永远不能和市场同步,这就要求了我们财务人员必须具有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构成因素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多个环节,这个风险是贯穿到企业经营始终的,所以要在多个环节控制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煤炭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在煤炭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还是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都会遇到资金的筹集问题,这个资金大部分是借贷的,由于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市场形式变幻莫测的情形下,如果筹资成本过高,造成整个资本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在市场的竞争中有风险。如果债务规模过大,会使整个企业背上沉重的还款包袱,从而引发了煤炭企业财务安全。
(二)投资风险
煤炭企业在筹集资金后进行扩大生产或者投资其他产业会面临着不能及时收回成本和利润,这个影响因素也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的,但是也是有这个政策、利率、汇率、购买力以及通货膨胀等各方面的影响。煤炭企业在这个方面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政策方面,国家对于煤炭的低碳要求使煤炭企业加大低碳方面的投入,由于成本回收较慢,风险也在增大。
(三)资金回收风险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注入资金维护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煤炭产品实现其使用价值的时候必然跟随着价值的实现,这个时候按照计划资金回收,只要是生产还在继续这个链条就不会断裂。但是在企业流动资金的转化过程中,时间上的差距使得回收资金和计划资金数额不一致,产生了资金的回收风险。煤炭市场在整理能源市场中变化是十分巨大的,时间上的差距是资金回笼的巨大风险。
三、控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措施
煤炭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风险是可控的,那作为煤炭企业的财务人员怎么才能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呢?
(一)增强风险意识和善于分析财务风险
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控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企业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预测规避风险的能力。由于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可预测的,所以财务人员应该应用财务知识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尽量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中期的预警可以聘请专家对于现在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结合现在的市场环境综合评估,为煤炭企业的财务进行切脉。在日常的财务运作过程中应用分析和定量技术,引进风险控制软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督,以提高监督和预警水平。建立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机制,使财务状况的信息流通更加流畅。
(二)制定合理的负债额度
煤炭企业由于是属于高资金投入的企业,所以在引进投资的时候要做到适度的负债经营。煤炭企业在确定其负债额度的时候要借助最佳的资本结构理论,科学地确定适度负债的“度” ,满足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筹资额。在实际工作中,“度”的选择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附加值高、偿债能力强、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相反,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例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需要筹集资金即负债,待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必须有偿债能力,如果没有偿债能力或出现亏损,就说明资金投入不合理。总之,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能因为负债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科学管理应收账款,加强资金控制
科学管理应收账款,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不确定性,其所占流动资金比率不合理,就有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回避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共同制定营销策略,科学地选择销售与结算方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对讲诚信、有支付能力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但累计赊销金额一定控制在客户支付能力的范围之内,结算时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那些偿债能力差,诚信度一般的客户,则宜采取现销方式,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要加大清欠力度,利用收账政策的优势催收货款。做到企业财务风险可控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凯. 把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N]. 财会信报,2008-07-21.
[2] 邓克虎. 解读企业财务风险与危机[N]. 中国图书商报,2008-07-29.
[3] 寇日明. 企业的市场财务风险[N]. 金融时报,2000-11-22.
[4] 孙磊. 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N]. 财会信报,2007-06-18.
篇4
内容摘要:战略时代,激活财务战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企业规模为划分标准,将企业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从周期性因素在财务战略中存在的必然性出发,选定财务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各影响因素为主线,分析激活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财务特征,为激活财务战略的具体战略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激活 财务战略 影响因素 财务特征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目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对企业生命及生命周期的研究趋于成熟,按照不同划分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二十多种,根植于多学科研究中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企业规模将企业生命周期简化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化期)。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工商注册登记到成长、壮大、衰退直至企业破产清算或解散的整个过程,具体分为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化期)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各阶段企业规模明显不一致,财务活动特征以及对财务战略的谋划不一致的过程。
因此,本文在对上述研究进行归纳提炼的基础上,选择以企业规模为划分依据,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见图1)(马明珠,2006)。
周期性因素在企业财务战略中存在的必然性
财务战略是指为了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和战略思想,结合财务战略主体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在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未来各层次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作的全局性谋划过程。财务战略体现了具有动态性、长远性和适应性。这种动态性表现在:第一,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第二,财务战略从战略角度考虑,在保持其战略长远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命体特征,要求企业自身不断调整财务战略,体现出动态性。
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动态、复杂的财务战略环境,这一财务战略环境包括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金融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和内在条件(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核心能力、资源条件、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在条件对财务战略的刺激以及财务战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通过对内在条件的分析,主要是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激活应有的财务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资金保障。这种战略资金保障更多的体现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运用及分配显然不同,即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不同。
因此,周期性因素是影响和决定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激活财务战略必然要考虑的内在条件。企业通过不断调整财务战略来保持与生命周期规律相适应,才能有针对性地激活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
激活企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定量因素与非定量因素等。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里,有些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有些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当激活不同阶段财务战略选择时,应该挑选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选定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分别赋予权重,据此作为分析激活企业财务战略不同阶段财务特征的主线。
笔者认为,进行企业生命周期财务战略选择,首先要确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融资来源、股利分配、未来成长预期、市盈率和现实收益(凯斯•沃德著,干胜道等译,2003);其次,确定财务战略影响因素在企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固有特征,激活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笔者对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确定主要从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角度考虑,从而确认企业生命周期中财务战略主要影响因素是: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现金净流量、收益分配、融资来源和可行性投资。
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企业将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机遇,也体现了不同的财务特征。本文从选定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在企业初创期,创业者或由于有了一笔资金,或者有了一个市场机会,或者掌握了一项技术,或者只有一种创业的冲动而开始经营(周玉梅,2006)。由于企业刚刚起步,急需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此时,创业者满怀抱负,有活力、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充足,凝聚力强。但此阶段,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少,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不完善,盈利水平低。企业形象尚未树立,顾客群不稳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不稳定,市场份额不大,外部筹资能力有限。创业者创业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正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价值较低。
在企业初创期,企业投资风险接受程度很低,抗风险能力弱,可行性投资对企业来讲很重要。企业只能用有限的资源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通过资源在某一项业务中的高度集中,去营销某一市场份额,获得核心业务,赢得企业起步和生存。当然,对于企业初创期来讲,初始投资较大,现金流出量远远大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量出现负值。经营风险较高,具体包括:新产品或新项目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对应的现金流入却几乎没有;甚至新产品能否试制成功,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予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企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
初创期,企业尚未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需要靠权益资金,财务风险低。企业只能用高风险经营的特点吸引那些想从事高风险投资并要求获得高报酬的投资者进行权益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尽可能在收益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税后利润较少作分配,而作留存来充实资本。此阶段的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如表1所示。
(二)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在企业经历艰难的起步发展后,开始进入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为了巩固其生存进一步扩大规模,其已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并迅速去营销市场,企业及产品也逐渐在目标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的销售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销售利润迅速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增加,使得企业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在扩张过程中,企业注意重点发展有前途的产品,在稳步成长的基础上,集中资金在拳头产品上进行扩大投资,即一体化投资。这使得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后的净现金流量减少。此时,要满足一体化投资所需大量资金,企业除尽可能留存大量收益外,还积极向外部融资,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获取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在成长期,虽然企业相对初创期来讲,有了一定的市场,并且经济增长,但仍然需要积聚大量外部资金投资在拳头产品上,这使得财务风险相对于初创期时扩大,经营风险仍然较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长期的企业有高速增长的良好预期,融资渠道变宽,外部融资相对容易,但无论从财务风险还是资金成本角度考虑,资本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此阶段财务战略所关注的重点。成长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财务特征如表2所示。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第一,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有了资金积聚;第二,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结构合理;第三,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且相对稳定;第四,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净现金流量增加,采用积极的股利分配政策,收益分配较高;第五,销售收入缓慢增长,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缓慢增长的稳定市场将持续不断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因此,这一时期是企业的“黄金”时期。企业通过相对多元化经营、不断创新变革等,尽最大可能延长企业能够在这一阶段的停留时间,也因此把延长此阶段企业寿命的财务谋划作为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
成熟期的企业相对拥有较充足的净现金流量,企业尽可能采用多角化投资,乃至跨行业投资。一方面,企业可以避免资源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即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多角化投资可以为企业适当寻找新的投资市场,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正是这种多角化投资使得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在成熟期来讲本来较低,但又有新的市场投资,致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有所提升。而且,在成熟期,尽管企业融资渠道通畅,但企业仍不愿意过多地负债,因为负债融资在企业已有充足的净现金流量情况下,只会减少净现金流量。成熟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如表3所示。
(四)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特征分析
尽管企业尽可能延长成熟期的时间,但企业会因为逐渐老化进入衰退阶段。进入衰退阶段后,面临着两种可能:一是死亡,退出市场。由于企业可能出现市场萎缩,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丧失,企业缺乏创新等,最终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清算。二是蜕变,虽然出现市场萎缩,销售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等,但由于企业及时调整战略,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合理的财务战略有效利用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企业起死回生,获得新一轮的利润增长,进入新的成长曲线,开始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过程。
在衰退期,企业形象差,再进行融资就比较困难,甚至原有的债权人随时可能要求提前偿付债务,使得企业由于不能融资产生的低财务风险提升,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也因此只能靠留存收益积聚资金。衰退期的企业尽可能收回投资,回笼资金,不能盲目转移投资,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使净现金流量最大化,也为了稳定债权人,适当进行收益分配。因此,在衰退期,财务战略重点是防止资不抵债和缺少净现金流量。衰退期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特征概括为如表4所示。
参考文献:
1.魏明海.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成兵.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29)
3.胡明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定位研究[J].市场周刊,2007(12)
4.孙建强,许秀梅,高洁.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及其阶段分析[J].商业研究,2003(18)
篇5
摘要: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文章以企业财务风险为分析对象,结合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首先简单分析了财务分析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简析
1.企业一般性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企业作为经营活动实体,通常需要一定量的流动资金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一旦流动资金出现问题企业会直接面临流动性风险。另外,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也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来源之一。(2)经营性风险。企业从材料的预备、到生产活动的进行、再到产品的销售或者使用,各环节都会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引起资金运动的变化,使企业的价值产生波动而面临财务风险。
(3)融资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求,企业在市场进行融资,必然承担债务偿还的义务,企业经营过程中本身面临诸多风险,资金的融入使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受到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融资风险会随之上升。
(4)投资风险。投资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投资项目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若项目不能到达预期收益,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生产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
生产企业需要采购原材料,以便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产成品也需要维持一定的存货量为市场销售做准备,因此存货是生产企业管理重要的一环,存货管理历来受到企业的重视,存货管理不当则会影响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面临较多的财务风险。
3.工程企业的财务风险
(1)资金结构引发的风险。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及资金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
(2)工程合同产生的风险。合同是工程企业从事业务活动的根本依据,双方通过协商谈判签订合同,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制度成本等问题,合同内容本身未必完全与企业实际情况一致,这往往会造成工程企业的两难。如果按照合同的约定作业,那么势必会超出原先的预算,导致企业的资金损失,如果不按照合同约定作业,就要承担违约责任。以水利、电力等工程的建设为例,我国的工程建设市场发展严重不规范,而投标活动竞争激烈,工程项目的管理方与施工方都面临着许多风险。对项目管理方而言,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与施工的不同阶段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工程用料及工程质量等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工程的财务风险。而工程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建设项目这一事实,使其处于被动的境地,工程管理方可能在合同协商初期要求工程施工企业垫付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工程完工后拖欠工程款,工程施工方在合同签订初期就面临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控制不善,则直接面临损失。
(3)工程建设中的财务风险。工程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合同义务履行的过程,也是各项制度落实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发挥作用。工程建设中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是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这是施工过程中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能否进行面的成本控制,能否按照计划综合运用材料、人工、机械,能否有效控制财务费用,都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和财务风险的高低。
(4)工程结算中的财务风险。工程完工后主要的财务风险来源于结算的不及时,按照合同约定,工程竣工就应该及时办理验收、编制决算,但是诸多原因会导致决算的时间推迟。比如工程管理方临时性财务困境、工程合同中间的变更、验收不达标等等,加大了工程建设企业工程尾款的回收难度,企业面临的财务成本上升,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加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
1.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有些财务风险是经营管理活动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只能积极应对,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比如工程合同,双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合同双方不能因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而拒绝签订合同。
(2)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的业务合作,合作成果也是通过财务关系体现出来,财务风险仍然存在;企业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激励性。财务风险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事实,客观上激励企业的管理层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成果,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主观认识。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财务风险的管理应该保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是维持风险与收益平衡状态时较好的选择,如果等到出现损失,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再重视财务风险,此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实质意义。
(2)企业所处的客观外部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客观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健全的法律制度、良好的行业文化环境以及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反之则会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有效避免财务决策的失误是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当前部分企业在决策中仍然存在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在家族企业、私营企业较为普遍,管理者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决策一旦失误,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措施
1.企业控制财务风险遵循的原则
(1)全面参与原则。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必须进行全面动员。需要提高全体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全面参与才能防止企业内部出现风险漏洞,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2)适度承担风险原则。通常意义上,风险根据能否消除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始终面临系统性风险,而且许多风险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准确的识别、控制风险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有效方法,适度承担风险是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承担适度的风险可以刺激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控制系统,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管理能力。
(3)分级控制管理原则。防范控制风险需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实施从上到下的分级授权管理办法,建立权限管理制度,防止权力集中带来的风险,通过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及人员的责任,健全问责制度,有限控制风险。
2.控制财务风险的相关建议
(1)提高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财务风险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控制不好会影响企业整体利益,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着手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2)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管理决策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源,只有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借助定量分析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发挥团队力量,防止决策的主观性。
(3)建立财务风险过程控制制度。企业决策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相应的制度和资金预备措施,应对可能的损失;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同时注重监督,及时发现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调整,确保业务的正常进行;建立专门的风险档案,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用于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
(4)具体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筹资活动。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必须谨慎,一方面对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另一方面分析不同渠道资金的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投资活动。投资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资金的使用及项目运作情况进行监督;资金回收。重视投资资金与利润的回收,对贸易活动中的赊销活动要谨慎对待,对回收存在困难的投资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娟.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科技广场,2005(09).
[2]郭江明,刘思峰.创业风险投资的风险预警及防范[J].经济问题,2007(10).
[3]付涛.财务风险研究与控制[J].财政监督,2009(02).
[4]栾斌.浅议负债经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6).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预测 控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五)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企业在利用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分析。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多以“收益”为中心。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应有所转变,应逐渐向“现金流量”为中心转变。重点分析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应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后的企业运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其筹资策略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美子,吴秀兰.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5)
[2]朱小霞.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11(08)
[3]兰启聪,毕玉平.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29)
[4]杨大红.论融资结构的财务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17)
篇7
[关键词] 负债融资;财务杠杆;影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 012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25- 02
1 财务杠杆原理及影响因素
1.1 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
自然界中的杠杆效应是指人们利用杠杆,可以用较小的力量移动较重的物体的现象。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个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3种形式。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
在企业运用负债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时必然伴随固定财务费用的产生,如固定的股利、利息等,以财务杠杆系数作为直线的斜率,以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作为Y、X轴作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财务杠杆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1.2 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
从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息税前利润、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债务利率以及优先股股息和企业所得税税率。
(1)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EBIT)是指未扣除企业所得税和财务费用中利息的利润额。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条件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息税前利润越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2)资本的规模。根据财务杠杆的计算式,可见资本规模发生变动,企业年债务资本的利息总额就会发生变动,从而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资本规模越大利息越大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小。
(3)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发生变动,或者说是负债与资本总额的比率发生变动,在息税前利润率和债务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债权资本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债权资本比例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成正比例变化。
(4)债务利率。计算表明,在息税前利润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同方向变化。2 财务杠杆的因素敏感分析
2.1 息税前利润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和预想的一样,息税前利润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可以采用单变量求解的模拟运算求得(运行数据见表1)。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总额、投资报酬率等因素的影响,前者与后两者的关系为同向变化。其中投资报酬率又受产品售价、产品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模拟条件如表1。
2.2 利息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利息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由于利息的多少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①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一般用自资产负债率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高,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高;反之,越少。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可以通过表1的双因素模拟运算求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时,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升高,财务杠杆系数逐步增大,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时,财务杠杆系数会加速增大,收益与风险剧增。②债务成本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负债融资方式的加权平均债务成本率越高,相同负债额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多(篇幅所限此处不讨论);反之,越少。通过模拟运算可以看出没有负债和优先股的公司没有固定的财务费用,因此没有财务杠杆作用;债务利率低于投资报酬率的公司存在正收益,因此产生正财务杠杆作用,其普通股每股利润和权益报酬率均比无负债的甲公司更高;债务利率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公司,没有正收益因此产生了负财务杠杆作用,其普通股每股利润和权益报酬率均比无负债的公司更低。因此,企业在使用财务杠杆时要结合企业资本结构和加权平均债务成本综合考虑。
3 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融资原因产生的资本负担而导致每股收益波动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话,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资产负债率,当息税前利润上升时,企业需要支付固定的成本,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反之,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因此,如果固定性债务成本一直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影响财务风险。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除了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仍然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在使用财务杠杆取得收益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伴生的财务风险,以确保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4 结 论
综合上述分析财务杠杆既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在资本结构一定且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随息税前利润的增长,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会以快于息税前利润增长的速度而增长,从而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此时,如果财务杠杆应用不利,就会给企业带来大的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若负债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生产经营中稍有类似销售资金没有回笼、存货物资积压等现象,都会引起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此外因负债率过高会使财务费用增加,财务负担加重从而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权益资金收益率下降,使企业的承受能力降低,偿债能力减弱。企业一旦出现呆账、坏账或商品物资等积压,造成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就可能致使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这就是企业债务融资下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的双重影响。
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财务杠杆收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收益而无视财务风险,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韩良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汪剑锋.股权结构、财务杠杆与公司投资行为[J].财会月刊,2011(6).
篇8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在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文本分析了高校财务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就其影响因素做出简单阐述,最后针对各种风险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措施
一、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而带来的多种不确定性,以及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们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一)投资风险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竞相进行新校区建设,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资。如果高校超过自身资金承受能力盲目投资,投资于无利甚至重复的项目,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造成资金损失,给高校带来投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带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条件与高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扩张后基本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各高校纷纷向银行举债,通过负债来筹得资金。如果对贷款的风险意识不强,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多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将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有预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资源浪费风险。预算风险指预算设计不合理或预算执行不到位等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预见外部环境变化并做出应变等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资源浪费风险是指资源的浪费现象,如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资产提前报废、修理费用居高不下、公物私用、职务消费等。
二、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形成原因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高校领导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没有考虑财务风险,或虽然考虑了财务风险,却不能识别各类风险,或即使识别了部分风险,也没有进行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自身定位过高,盲目发展。在高校发展中,很多高校将自己的定位定得过高,盲目进行学校面积的扩张和设备设施的购置,追求“高大上”的新校区建设,盲目扩大招生,严重偏离了教育为本的正常轨道,没有将学校发展与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在一起,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与提高教学水平无关的项目中,投资效益低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二)筹资风险形成原因
为解决高校建设与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间的资金缺口问题,向银行贷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政府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因而比较容易取得贷款。正因如此,部分高校在贷款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价,没有考虑资金效益和还款能力,盲目贷款,存在贷款比例过高、贷款期限过短等现象,因需支付过高的贷款利息或偿还本金而导致资金短缺,带来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一些高校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其财务活动,或虽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却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对各项经济责任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导致某些领导或重要职能部门,出现公款私用、商业贿赂等现象,造成大量资产流失,影响财务管理效率。预算管理缺失或执行不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校只注重短期发展,对其长期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编制长远的财务预算,或编制不切实际的“赤字预算”,使得高校在扩张过程中盲目贷款,导致债台高筑,财务风险巨大。也有一些高校注重预算的编制,却不注重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支出预算控制不力,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随意改变预算,导致财务困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建立规章制度和办法时,没有成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为参考,仅能制定一些简单或临时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能及时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规章制度和办法存在漏洞,操作不便,经常落不到实处,导致财务人员多数情况下只关注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签字手续的完整性,而不去评价和分析资金的管理,资金安全风险较大。监督和监控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监督制度,而是“碎片化”的存在于其他制度中,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些重要部门的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没有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和风险监控工具,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更不能应对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要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对重大的财务活动要实行集体决议制度,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负债的审查力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其次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便于提前识别风险,应对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状态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落实经济责任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激励政策,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以学校长远利益为目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做好投资项目和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好坏,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日常预算管理。首先要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修订、执行和考核。其次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全面预算,提高预算的执行力。最后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并结合实际调整预算,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统筹工作,并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明确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指导和约束高校财务活动。然后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要带头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不搞弹性制度,并强化内部稽核,增强内部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赏罚分明,绝不拖沓。
(五)加强监督,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专门的高校财务监管体系,对财务活动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实行严格把关,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责任,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特别是对科研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私设“小金库”等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出现。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严格审查项目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对进度款的支付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支款。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六)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要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盲目扩张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办学影响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刻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为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清目前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本文从投资、筹资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并就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为高校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4(2):5-8
[2]魏良华.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N].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10):34-37
篇9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成因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9-01
当前医院改革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明显,如何应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有效规避医院管理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尤其是控制财务风险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必须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财务规范理念,防微杜渐,不断改进医院财务系统防控能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会计学上,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经营主体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在经营、生产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存在。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
1.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显然,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不能完全市场化和企业化管理。在体制设置方面,大多数医院一直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委托管理关系的定位模糊,导致实际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角色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医院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为降低筹资成本,往往利用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容易增加债务资本比重,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较强,存在巨大的偿债风险。当前医院建设规模、配套设施迅速扩张,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成为普遍现象,一旦经营波动性出现,或者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导致建设周期较长的债务风险。
3.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到位。一般的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没有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仍习惯旧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思维,对上级主管部门抱有依赖思想。认为财务问题可以由财政兜底,根本不去考虑规范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识对待医院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风险构成推波助澜。
4.医院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大多数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经营主体的双重身份,导致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会有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等不科学的决策行为出现。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或项目开发引进,一般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不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对未来现金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之后,医院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可以对照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可能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1.调整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体制适应范围。尽管医院体制的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定位和财务风险调控体系,综合判断市场环境变化,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出台有前瞻性的策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风险免疫能力。
2.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在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负债增加形成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财务指标,明确负债与权益分配比例,确保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和财务风险的最小化。资本机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通过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可以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
3.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既然财务风险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是贯穿风险控制全过程的基本主线。因此,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专设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医院的各项具体财务行为和规划执行情况,便于及时反馈医院的财务风险并作出处理。通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理顺财务管理的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的监督效能,在利益分配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机制,加大执行效率和力度。作为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责任和拍板时,可以先征求意见,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要衡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引入经济决策模型和核心参考指标,按照客观的综合标准进行科学决策,规避因个人主观决策可能造成的风险,并且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程序,提高执行的效率。
三、有关结论和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不同情况下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也不一样,对医院日常的财务管理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医院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对于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来龙去脉要了如指掌,并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才能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苏文成.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6)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 风险控制
一、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签订不公平合同,陷入合同陷阱
面对发包方,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有时不够关注合同条款的细节处,这些细节中常带有一些陷阱,或者在发包方的“胁迫”下不得不签订附加种种不平等条款的苛刻合同,往往导致大量资金的垫付和隐性措施费增加,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的降低和利润低下甚至亏损。面对分包商,有时由于未在合同中明确足够的担保条款取得担保条件,分包商一旦亏损就“要挟退场、漫天要价”,而施工企业往往不得不妥协满足对方要求以“保牌子”,从而承担巨大损失。
(二)资金分布松散,缺乏统一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是流动和分散的,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扩张,项目分散化加大,每个项目所在地都需要开立账户,导致资金管理松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对制度执行考核上的困难,增加了资金分散导致的管理困难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会计核算非集中,致使不能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真实会计信息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分散化,网络技术的局限和成本的限制,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很难实现“一本账”的模式,而多采用汇表不汇账的方式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进而编制财务报表。同时也由于各项目均采用“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各项目为了中期考核利益很有可能不认真分析项目的预计合同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提前确认收入,粉饰前期项目利润,形成大量的虚假“在建工程”,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及财务风险,很容易造成真正发现项目巨大亏损时已“无力回天”,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及时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
(四)退税难度大,导致资金占用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建筑企业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同时规定建筑企业总机构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年度汇算清缴,当汇算清缴额小于预缴款时可以办理退税或者抵扣以后应缴税款。由于建筑施工的利润率较低,导致预缴税款大于汇算清缴额的几率较大,但是目前办理退税的难度太大,多缴纳的税款得不到退还,只能长期挂在账上,占用企业的资金。
除以上表现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还有:对行业外投资,进行多种经营;竣工项目工程的结算严重滞后,导致资金回收受到严重影响;施工项目的分散导致财务人员严重不足,财务稽核制度得不到落实等。
二、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剖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管理两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市场体系和财政预算等一般宏观环境都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影响。如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在招投标中通常通过低价方式来获胜,致使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加之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大,企业成本增加,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和其自身的周期性是影响其财务风险的主要内部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管理模式,往往忽视成本和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对风险缺乏有效的反应和应对措施。就财务方面而言,该类企业长期以微利方式经营,积累少,债务比例高,偿债能力差,当出现剩余生产能力的时候,企业的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造成财务困境。在周期因素上,国家加大基建投资的时,企业能承揽充足的施工任务,营运稳定,资金流转顺畅,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相对低;但此时如不注重长远规划,盲目添置设备、引进人员,国家一旦收缩基建投资,施工企业转型困难,大量设备、人力资源闲置,企业的固定成本得不到摊销,财务风险将会巨增。
三、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加强投标报价管理,从项目源头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投标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既要调查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针对该投标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细致的调查,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条件,判断自身是否有完成此项工程的能力。综合以上几项研究结果再做出是否参与投标的决策,不能盲目承揽工程项目。
在做出参与投标的决策后,就要对投标进行报价,不能在最理想的预期下做出标价策划,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如项目原设计的变更、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未来法律法规的可能变更等。将风险因素加入的报价的考虑当中,给报价留有一定的应对风险的空间,在确保能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下,留有一定的利润和风险空间,不能一味降低报价,盲目的承揽工程。
(二)建立资金的集中型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导致企业的资金分散管理,各项目部存有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分散管理导致企业总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利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的利用效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资金的集中型管理。尽量避免分设账户,所有的款项由企业总部管理。通过预算管理对项目部所需资金进行管理,各项目部根据需要编制资金预算,大额资金应报总部审核后进行支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应当向总部报批。
(三)加强对工程项目各种资源的“集权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对各项目部的所有成本开支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搞好项目策划
项目中标后,要对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部结构、临建规模、协作队伍选择、施工组织设计以致于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认真策划及核算,及时与项目第一管理者签订责任书,明确企业与项目的责、权、利。
2、把好合同签订关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工程分包限价体系、资源租赁限价体系,拟定合同范本。所有重要的分包合同、租赁合同必须由项目谈判后报企业总部签订(合同超限价条款要单独分析进行特批),并要求分包商、租赁商提供足够的履约担保,以控制分包、租赁风险。
3、进行资源集中采购
固定资产由公司统一采购并进行调配管理,以提高使用效率。对工程主要材料由公司统一集中招标采购,以发挥集团采购的议价优势,在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机会成本中寻求最佳的购买方案。
4、严控分包末次结算
工程分包末次结算必须报企业总部审批后方能生效,以防范项目随意结算、给分包商随意补偿,防范效益流失的风险。
虽然集权管理会增长管理链条,致使管理效率一定的降低,但是对于控制企业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要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果有更有利的资源配置方案或者有紧急突发状况出现,可以给予项目部负责人一定的权限,但必须遵循事前或者事后的报批流程。
(四)加强对项目盈亏的实时监控
如前所述,由于“建造合同”会计准则未得到很好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报表的财务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项目的真实盈亏。企业一定要重视对项目的定期经济活动分析,以已入账的工程结算收入和工程施工成本为基础,充分考虑已完未计收入和已完未计成本,测算出项目的真实利润水平,并对后期盈利水平进行预测,结合已上交公司资金、可收回债权和外欠债务金额等指标,对项目盈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制定相应措施,防范项目亏损风险。
(五)重视项目收尾清算、债权清收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对已完工项目的结算进行集中管理,避免由于项目的结束原有人员调转的原因造成结算工作的混乱。要定期与业主进行往来款项核对,办理工程结算。同时也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因为收入的实现最终来自于应收账款的收回,加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以高负债模式经营,如果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回笼很可能由于债务的支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
防范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多种多样,除以上列举的外还包括,搞好项目二次经营,加强对税务的了解和筹划,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相关人员知识的培训等。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加强原被忽视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在新一场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管秀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流动资金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