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工作,探讨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从而对教学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建立在一个人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智力活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遇到的某个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地进行创新,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新的设想,并获得成功的思维系统。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的思维发展,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有相应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重视采取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品德等方面,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地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主体意识往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会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会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尽量不要查字典,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与方式。因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给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本领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推荐课外阅读、开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或辩论、举办英语晚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与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并产生联想,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7.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秀云.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2012(3).

[2]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3]李庆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大观周刊,2011(15).

[4]叶萍.试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英语之友,2011(1).

[5]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6]沙晶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1(6).

篇2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将数学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受较为系统化的数学教学,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和知识结构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如果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并且加以利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既反映了人类的学习共性,同时又反映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处于塑造阶段,随着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在形成并且逐渐发展,并且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一般情况下,数学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能力,属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定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图形及其相关内容为主要知识点,以此开展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一种思维。通过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以数学观点去思考问题或者解决问题,同时展现自身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个体因素差异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需要较长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新知识内容的独特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则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形成准确的判断。此外,当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以及所解答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并且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加深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

三、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一)小学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又称为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抽象思维能力的本质是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分析。最经典的例题之一就是“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实际上,两者重量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被两者形态所迷惑,就会导致主观判断错误。此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量这一概念抽象出来,并且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统一地复习、概括和归纳。在小学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引导角色,不能让学生进行漫无目的地进行盲目概括,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代替学生进行概括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进而选出部分学生对此进行概括发言,让学生敢于提出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对课堂内容的概括。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技巧。

(二)小学阶段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判断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判断能力之后,才能对题目和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才能进行选择,决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且所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在逻辑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有的时候甚至会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了完善的判断思维能力之后,不仅可以对基础知识及其解题技巧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同时可以对数学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以及计算步骤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有效排除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判断准确率。在小学阶段的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判断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其学会判断如何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三)小学阶段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任何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者都需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数学学习者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如数学计算、命题论证、数学判断以及结论证明等数学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数学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从而在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科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时对问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四)小学阶段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探索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高度,因此,探索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因素,同时也是最难以养成的思维因素。而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思维类似于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除了单纯的知识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得出相应的最优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设置相应的开放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

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利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励,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掌握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不断应用和检验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任何领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对方、学习对方。

篇3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篇5

关键词:高中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主要的渠道。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高中教学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希望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新课改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的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设置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多媒体、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积累丰富的素材。很明显,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素材,就很难进行积极思维,那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将无从说起。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养成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不只文中所介绍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创新,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艳国.对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J].文科教学探索,2006(6)

[2]施青濒.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0(6)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社会,无论对于什么行业,创新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是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被师生和家长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成绩的好与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就拿电子产品来讲,生产厂家要想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的对电子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寻求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解题,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创新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在遇到难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智慧将难题和困难解决掉,而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解题方法他们就会照猫画虎进行解题,如果没有讲到过,那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只会机械性的模仿而不会有本质性的创造。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对于任何教育阶段来讲,课堂教育都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形式,课堂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随机的要求学生进行作答,由于是小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科学文化知识都比较欠缺,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会漫无边际,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取笑学生,而是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赞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以后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多参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2源于课堂、高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正如每个人变得成熟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挫折和困难一样,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源于所学、高于所学的难题。所谓源于所学、高于所学是指解决考题所用的知识点和方法都是在课本上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但是这样的考题只应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知识点往往是解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灵活的选择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将多种方法和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将问题解决。

2.3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加入和比赛机制,也就是说小组与小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比拼,这样的话就会激励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去想一些解题方法或者学习方法,并且在团队之间相互比赛时提出来,这样一方面让这样的方法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都积极的去思考,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4通过讲一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大多数喜欢听人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蕴含在一些简单易懂的故事当中,将这写故事在堂上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体会出故事的真实含义,鼓励他们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目标,开动脑筋加强和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讲完故事以后,老师要对故事的一些细节进行认真分析,突出创新性思维在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 结语

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课程,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世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J],考试网刊,2007(32):34-35

篇7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篇8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三、练习题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通常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资料:

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订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以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强调和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试能力,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一点要求非常明确,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步的思维能力则是二者的基础。基于数学科目的特点,即数学有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及相应的符号系统,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或者说起步阶段,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不需要推理论证,但只要学习了数学科目,就离不开判断或推理。或者可以总结出,数学学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途径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

数学有着“唯一性”的特点,即“一就是一”,但如果从思维方式看待数学,它在很多时候也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这个认知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一题可以多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根据题型的不同,尝试着通过转变思路,寻求一种更适合、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从表面现象寻找和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和帮助学生尝试从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3.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的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外,学生还会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是“9”,从而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几种训练方法。

1.延展法。

延展法可分为单向延展法、多向延展法及反思延展法等。单向延展法应由易到难、由因导果,逐步延展;多向延展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单元内知识点的联系等;反思延展法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整个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会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破思维定势训练法。

所谓的破思维定势训练法,其实就是指教师呈现一组一组的题目,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思维定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的结合。

3.常规求异法。

常规求异法对教师及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改变常规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受固定思维支配,独辟蹊径,使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以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为例。按照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摆弄摆弄,这样显然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摆出的正方体中找到了六个相等的正方形。

四、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浅谈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