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开采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开采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 煤炭地下气化

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在未来20年内,其在能源构成中的主体地位将不会改变。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0亿吨。届时,煤炭产量很可能无法满足工业需求。不能再单纯地通过提高煤炭的产量缓解煤炭供应的压力,而应该综合考虑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应该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实现煤炭绿色开采”作为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的采煤技术。

煤矿绿色开采以及相应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要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绿色开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资源保护—“保水开采”;瓦斯抽放—“煤与瓦斯共采”;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充填开采”;排放矸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煤炭地下气化”等。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首次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和技术体系,随后明确了实现煤炭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研究目标,为我国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保水开采

保水采煤在不同的矿区有不同的技术内涵,缺水矿区要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主;大水矿区,要以减少水资源破坏和防治水灾害为主。因此,保水开采包含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煤水共采)和水灾害防治等多项重要内容。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含水层的原始径流,大量排出地下水;采空区上方导水裂隙带与地下水体贯通,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区域含水层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采动影响稳定后产生的地表沉陷往往影响到地表水体(河流、湖泊、井泉等)的原来形态,造成部分沟泉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进而影响区域植被生长,甚至土地沙漠化。我国大部分矿区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每年采煤破坏地下水22亿m3,可见保水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煤与瓦斯共采

瓦斯既是矿井有害气体也是洁净能源。因此,应该使其资源化,其技术途径有: (1)采前抽采:若能在开采前将煤层内瓦斯抽出,则是利用瓦斯改善煤矿安全的最好办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煤体透气性低,在本层内抽采瓦斯有难度。(2)煤与瓦斯共采:开采后围岩压力降低,大量瓦斯在采空区释放,有利于瓦斯抽采,因此形成煤与瓦斯共采体系。(3)废弃矿井抽采瓦斯。鉴于废弃矿井煤层经过采动而充满瓦斯, 因而可以利用采动后岩体内裂隙场的分布及钻孔,将瓦斯抽排管装在井下、封闭井口后,抽出瓦斯。(4)回风井回收瓦斯。(5)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主要有:留巷钻孔法、卸压法等。

三、煤炭地下气化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开采 绿色开采技术 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目前来看,保护矿区的环境、防治煤矿的环境污染及其破坏业已成为人们普遍重视,并逐渐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生产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低碳经济下的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应尽可能地减少化石能源等高碳能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之目的,它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态。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在5省8市进行低碳产业的建设试点。

煤炭绿色开采,不仅是一个新型的概念,而且它还涉及到国家煤炭资源的开采,以及整个开采过程的清洁生产。它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规划的设计、生产方式的选择、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布置、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煤炭进行绿色开采,需要正确地处理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在开采规划设计上,煤炭绿色开采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特点,合理地进行科学选择和合理规划。2、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大力推行现代环保节能技术,在提高其开采效率的同时,还有特别注意其他有利资源的同时开采,尽量地减少废弃物品的产生以及气体的排放。比如,可采用保水煤矿开采技术,将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水引流到漏斗之中,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不致于破坏到煤矿矿井中的含水层。3、要加强煤炭绿色开采的立法工作,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之中,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4、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利用国家正在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鼓励煤炭开采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契机,从而鼓励、扶持以及引导这些企业采用绿色开采技术。5、要不断加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完善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进一步丰富煤炭绿色开采的技术内涵。

二、煤炭绿色开采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当前低碳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应当研发绿色开采技术。

1、煤炭与瓦斯共同开采技术。开采前应当抽采试验,一般而言,在开采之前应当将煤层中的瓦斯抽出,它是瓦斯利用与煤矿安全改善的最好方法。由于我国多数煤体的透气性比较低,因此在煤层抽放瓦斯时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的难题。煤炭与瓦斯共采中,开采之后围岩的压力逐渐降低,大量的瓦斯会在采空区内释放,从而形成煤炭与瓦斯共同开采。对于废弃的矿井煤层而言,经采动之后而充满了瓦斯,可利用采动之后岩体内的裂隙场分布及其钻孔,将瓦斯抽排管安装在井下,等封闭后,再抽出这些瓦斯。

2、保水开采技术。一般而言,煤矿开采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水文地质。从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主要处在中西部等缺水地区,因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和严重流失,已经影响到了中西部地区原本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保水开采技术的关键在于煤炭开采方法、岩层的控制技术以及岩层水流动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解决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各种水资源流失与土壤的沙漠化问题。

3、减沉开采技术。该方法主要包括两层技术,即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与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是现代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经济发达区域解决建筑结构下煤矿开采应当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降低采空区的充填成本,根据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在充填采空区只需保证没有充填采空区宽度不大于覆岩关键层初次的破断跨距,同时还要保证充填条带的长期稳定,从而有效地控制地表的沉陷。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首先要确定覆岩的关键层之位置,并掌握离层和破断的特征参数,它是对注浆减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钻孔的布置、注浆工艺的设计以及减沉效果的评价。

4、矸石减排技术。据统计,我国的矸石排量将占到原煤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因此,减少煤炭开采中矸石的量并将其有效的利用,成为当前绿色开采技术的又一主要任务。实践证明,通过优化煤炭开采巷道的布置,多开通一些煤巷、少掘岩巷,并且开发煤巷和护巷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矸石的产出量。从实践来看,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开掘岩石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做好矸石的有效利用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绿色技术。一般而言,可将煤矸石用于发电,实现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将其用于采空区的填充。

5、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指有计划地燃烧地下煤炭,从而使煤炭在热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下,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并将建井、采煤和气化三大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物理采煤法转化成化学采煤法。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气化技术一般具有投资少、污染小以及效益高等特点,因此特别适于回收那些报废矿井之中的煤炭资源,同时也可进行深部煤层开采工艺。目前来看,地下气化技术仍然处于试验阶段,有很多的问题和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低碳经济条件下,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技术,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臣清.刍议煤炭开采中绿色开采技术探索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2)

[2]王国鑫.矿井绿色高效开采技术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1(06)

[3]张自政,张德海,杨勇. 浅谈几种特殊条件下煤炭开采技术与绿色开采的结合[J].山东煤炭科技,2010(12)

篇3

关键词:煤炭; 矸石 ;无煤柱开采

一、生产开采模式的主要技术内涵包括

1.采用凝石技术,以电厂粉煤灰等高能工程废弃物与矸石等伴生资源组合,生成高强度充填材料,消除环境污染。

2.以矸石为主体材料充填采空区,实现无煤柱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等灾害。

3.以矸石为主体材料填充护巷,达到控制瓦斯、冲击地压等事故灾害的目的。

二、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保障体系的重点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50年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中明确提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目标。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2000年10%,2005年21%,2015年26.5%,2050年58%。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煤炭开发不仅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更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做到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调发展,解决好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污染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问题,全面推进煤炭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保障体系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

三、 煤矿安全形势关系民生

2008-2012年的后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6900起,死亡人数11639人,其中瓦斯事故发生671起,死亡3039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9.7%、26.1%。我省煤矿共发生事故344起。死亡773人,其中瓦斯事故28起,死亡198人,分别占全省事故总数的8.1%、25.6%,占全国瓦斯事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4.2%、6.5%。全国后五年比前五年瓦斯事故起数减少1362起,死亡人数减少5618人,全省后五年比前五年瓦斯事故起数减少56起,死亡人数减少876人。

尽管我省煤矿瓦斯 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2012年仍然发生瓦斯事故5起,死亡17人,安全生产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矿难关系到国计民生,矿难的发生影响到国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的煤炭是用鲜血换来的,《煤矿安全规程》是用鲜血写成的。煤矿安全仍是重中之重,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4]。

随着资源整合接近尾声,大集团的进入使安全投入有了明显提高,人们的安全思想有了质的转变,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需要引起警觉,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切实解决。

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排查治理隐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顿。坚持落实责任,推行煤矿生产新技术、新工具、新技术。着力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使矿难不再重演。

四、节能减排,开采环境灾害控制紧迫

中国煤炭开采面临五大灾害,随着产能增加,煤炭开采深度延伸,瓦斯矿井占到70%,煤矿灾害(冲击地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矿震)动力灾害范围广(发生动力灾害的矿井超过100个)。

煤矿动力灾害控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优先研究主题,无煤柱开采是煤炭资源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解决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有效手段。避免相关瓦斯事故的发生排除冲击地压和瓦斯煤层冲击事故灾害的可能性,避免火灾和瓦斯爆炸事故。

1.无煤柱开采技术的概念:

(1)沿空掘巷。

(2)区段井巷无煤柱。

(3)沿空留巷。

(4)无煤柱开采技术。

(5)采空区充填。

(6)三下开采无煤柱。

(7)条带充填。

2.无煤柱开采的优点:

(1) 抽采的瓦斯浓度高,可直接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瓦斯利用成本大大降低,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 采用凝石技术解决电厂粉煤灰及高能工程废弃物的占地污染问题,生成高强度充填材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

(3) 资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开采,增加回收率。

(4) 最大限度控制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灾害事故,没有煤柱,给瓦斯抽放留了条件。

(5) 降低了煤巷的维护和掘进费用。

(6) 开采环境的灾害得到控制。

因此,进行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是具有挑战性、紧迫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重大项目,对保障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安全可持续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振骐,崔增娣,夏洪春,汤建泉,文志杰. 无煤柱矸石充填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模式及其工程理论基础研究[J]. 煤炭学报. 2010(05)

[2]彭绍杰,明,连传杰. 矸石充填沿空护巷技术的试验与应用[J]. 矿业安全与环保. 1995(02)

[3]. 谭果骁. 对我国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探讨[A]. 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 1999

[4] 熊化云. 江苏煤炭开采现状与思考[A]. 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 2005

篇4

关键词:煤炭开采;综采放顶煤;地下气化;绿色开采;深井开采;围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国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年来才略有下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缓慢下降,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不断改革和探索煤炭开采的新技术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煤炭开采新技术

1.综采放顶煤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中厚煤层的煤炭储量占40%以上。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索、试验,几经周折,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采煤方法,从而使厚煤层的开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综放技术已经成功在全国的许多矿区开始得到应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煤炭行业技术的发展。对于缓倾斜厚及特厚煤层,在解决防火、防尘和资源回收率的前提下,要推行综采放顶煤技术采煤法。

综放开采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的采煤技术,对于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综放开采由于一次采出煤厚度大,工作面产量较高,部分高产高效矿井已实现一井一面的生产系统。综放开采的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巷道掘进量小和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今后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是要解决煤炭回收率偏低、煤层自燃、煤尘大和瓦斯积聚等技术难题。

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是指在煤层赋存地点直接获得可燃气体的过程,即在地下将固态矿物通过热化学过程变为气态燃料,然后由钻孔排到地面,供给用户。煤炭地下气化不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燃烧过的灰渣及其它有害物质留在地下。减少了地面沉陷及上述各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煤层气能集中净化,分离后可得到洁净的能源)氢,因此,地下气化技术的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

3.绿色开采技术

绿色开采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现代开采模式,其目标是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可解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环境问题,绿色开采方案有以下两种。

(1)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要从根本上解决瓦斯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就要合理的对瓦斯加以利用。瓦斯(煤层气)既是矿井有害气体也是洁净能源。我国是世界上煤层气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层气资源在中国天然气资源中占有最重要地位,是比较接近现实的接替天然气的后备资源。因此应该使其资源化,其技术途径有采前先抽及煤与瓦斯共采两种。

煤层气开发推动了煤层气利用市场的发展。近年来,煤层气发电发展很快。煤层气在其他应用领域的研究实验也取得新进展,包括煤层气加压液化作为汽车燃料,或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或碳黑等。

(2)保水开采技术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概有70%的矿区缺水,尤其西部矿区缺水更为严重,对于西部矿区保水开采是绿色开采的主要内容。矿区开发大量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煤炭开采又是对地下水资源人为疏干排水过程,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煤系含水层形成自然疏干过程,这些都将对当地生态产生严重影响。研究采动基岩和隔水层的移动规律,揭示导水裂隙形成规律和采动隔水层的稳定性是实现保水开采的基础。在保水开采研究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保水开采与防止溃水是两个概念,后者是从安全考虑,而保水开采则必须研究开采前后岩层的水文地质变化;②在我国西部地区必须研究采动覆岩内是否有隔水层,开采对地表和地下水系的破坏在降雨后能否恢复,能否再造相应的隔水层;③地下水的利用,是减轻和修复开采对水资源破坏的重要途径。流入矿井地下采空区的水如何再利用,是值得思考的大课题。

二、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当前采煤技术现状和需求,煤矿开采技术的研发应注重小煤矿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开采技术、深井开采、围岩控制、“三下”采煤以及矸石排放等领域。

1.小型煤矿的机械化改造

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是针对国家实施关闭的小型煤矿,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提高平均单井规模的技术政策,积极拓展资源优势,大力改善乡镇地方小型煤矿机械自动化、半机械化的开采技术装备结构,改进乡镇地方小型煤矿的采煤工艺方法,针对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围岩顶板控制技术改造与实施,提高小型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和工效,促进小型煤矿的健康发展和运行。

2.深井开采技术

随着煤矿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围岩控制、瓦斯和热害治理、冲击地压防治以及巷道布置、深井通风等技术难度系数增大。需要针对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深井采场环境的变化,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深井巷道的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控制技术,深矿井高效开采配套技术等进行科学的研发和实践推广。

3.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根据煤矿采场的地质围岩结构压力等实际工况,进一步完善采场围岩控制理论。针对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的高深采场等各种地质煤层及开采条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坚硬顶板与破碎顶板等低劣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岩层和支架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等科学合理的岩层控制技术,来保证采煤活动的安全高效生产。

4.“三下”矿井采煤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煤矿水源保护开采技术、煤矿充填减沉开采技术、煤炭瓦斯综合共采技术等沉降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加固改造矿区地表建筑结构,研究煤炭开采、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的优化等关键技术。

5.优化矸石排放技术

改进采煤技术,完善煤矿巷道布置工艺体系,实现矸石废料综合利用技术。煤矿开采中产生的大量矸石固体废弃物,是污染、占用矿源周围土地资源的主要因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将矿区内的矸石废弃物充填到煤层采空区空间内,综采与综掘同步发展。同时,对矸石进行综合开发,用来发电供热、制造建筑材料等,实现煤矿矸石废弃物的再利用。

三、结束语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既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又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开采和加工利用煤炭资源,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也是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9.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煤炭行业 会计准则 维简费 环境成本

煤炭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依据的仍然是1991 年原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煤炭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下,煤炭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产品成本项目不完整,成本核算不真实。由于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信息不真实,必然会扭曲煤炭产品价格,并对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科学界定煤炭企业成本核算范围,扩充成本项目,合理费用标准势在必行。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目前煤炭企业产品成本项目包括材料、工资、福利费、电力、折旧、井巷费、维简费、安全生产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补偿费和其他支出等,共计十一个项目。其中的“井巷费”、“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三个项目的核算标准,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费用比率,根据原煤产量进行计提的,其余项目则据实列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上述十一个成本项目不能囊括全部生产成本,而且其中部分项目计提标准偏低,煤炭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都有待提高。

1.会计要素确认失当,煤炭资源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企业在开采煤矿之前时,必须先出资购买采矿权,煤矿开采后还必须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目前,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沿用原有的煤炭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和成本管理办法,将有偿取得的煤炭资源开采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然后再分期摊入管理费用,而不是生产成本。将煤炭资源开采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无不可,是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但是,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无形资产价值摊认管理费用,却有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计算不实,并进一步造成产品成本补偿不足。

2.会计政策运用失当,环境治理成本未列入产品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包括当前环境保持支出和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当前环境保持支出是在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包括煤炭企业对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燃煤锅炉废气排放等治理支出;未来环境恢复支出包括土地复垦、塌陷治理等支出。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支出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很大,而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一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能否正确认识环境治理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并将环境治理成本恰当地反映在产品成本之中,将会对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未来环境恢复支出的成本核算不恰当。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矿关闭后,必须对土地塌陷进行补偿和恢复。如何正确这些生态恢复成本,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信息是否真实,而且还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补偿是否充分,企业和生态发展能否持续进行。目前令人失望的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此类生态恢复成本前瞻性地计入生产成本,而是等该项费用发生时才“计入”生产成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存在巨大的隐患。其后果只能有一个,要么使企业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么把生态恢复的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

3.费用分摊办法失当,维简费用计提不充分

按照《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煤炭企业开采原煤过程中所形成的矿井、巷道等建筑物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但是,其价值则是通过计提维简费予以补偿。根据规定,维简费是按照原煤产量和规定的标准计提的,其依据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4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规定,维简费应当根据原煤实际产量,每月按规定标准在成本中提取。但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巷道建筑物投资额越来越大,但是原煤的产量反而在不断下降。所以,按产量计提的井巷维简费,使成本信息与费用支出之间失去了相关性,并且导致煤炭成本信息不实,投资弥补不足。

二、以财务报告为导向,重建成本框架

产品成本是产品价格的基础,所以,产品成本理应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切耗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和为了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但是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本身并不是成本核算的目的。所以,出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就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而言,既要考虑煤炭产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尊重《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不能为成本而核算成本,只有选择制造成本法,才能把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与财务报告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基于成本管理和财务报告目的考虑,煤炭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并将总成本分解为基本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以便于向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成本信息,从而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1.坚持制造成本法,完善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如前所述,煤炭企业产品成本尚不足以充分反映煤炭产品真实的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准则》的要求,重构煤炭成本结构,并且规范各项目费用标准,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为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构成财务报告中存货成本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产品生产成本指的是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产品制造过程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把与产品制造过程有关的一切成本原则上都应当列入产品成本,当然也包括煤炭资源本身。

(1)增加煤炭资源成本项目,增强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精神,煤炭资源使用权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煤炭资源使用权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由于煤炭资源使用权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其所生产的煤炭产品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煤炭产品的制造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应当将煤炭资源成本由摊入管理费用改为摊入生产成本,以保证产品生产成本的充分性。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精神,企业有权利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为原则,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变维简费为折旧费,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相关性

如上所述,目前以原煤产量为基础的维简费计提办法,使矿井、巷道等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具有累退性,即资产价值越高,成本补偿越少。所以,建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部门,改变维简费计提办法,如改维简费由计提的办法为折旧的办法,并根据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以充分补偿该类资产投资成本。

2.将煤矿弃置费用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再分期转化为产品生产成本

煤矿闭坑后,根据环保法规所发生的生态恢复费用被称为弃置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精神,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资本化为固定资产,然后再通过折旧的方式系统化地摊入摊入各其期产品生产成本,以消化未来大规模费用支出隐患,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将环保成本确认为期间成本,以保证产品成本的决策功能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精神和一般的会计惯例,对于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或者难以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如污水治理费、粉尘治理费等生态环保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这样既可以简化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又可以保证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性,以满足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需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分别从循环经济和产品定价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这些概念与本文所张的制造成本概念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强调全成本概念,还是引入环境成本概念,抑或是主张制造成本概念,都不足于直接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依据。真正能够作为定价依据的只能是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即借助于定价决策方法,将会计成本转换为决策成本。换言之,不管是循环经济框架下的环境成本概念和全成本概念,还是财务报告框架下的制造成本概念,都只能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而不是依据。

三、结束语

以上财务报告框架的成本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前提的,所以,建议煤炭企业尽可能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修改有关成本开支标准的规定,使成本核算真正成为成本管理的助手。

参考文献:

[1]朱永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8,(10)

[2]张文丽:煤炭开采中生态成本核算及经济补偿.中国能源,2008,(9)

篇6

【关键词】煤炭地质;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创新思考

引言

基于目前地质遥感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应用来看,由于煤炭地质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在开采人员进行开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利用率低、开采不合理等情况,从而使煤炭资源造成浪费,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因此,为适应生产及现代化技术的需要,煤炭地质遥感技术正处于一种新的转型阶段,正面向市场化发展及全面商业化的新方向进行转型。

1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 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对远距离目标所反射和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及可见光等信息,利用各种传感的仪器进行收集、处理,并且让这些信息形成影像,从而对目标物及它附近的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探测技术。

1.2 遥感技术的特点

(1)收集手段多,收集信息量大

在运用此技术时,可以运用不同的遥感仪器及不同的波段的仪器设备,来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来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且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探测地表的情况,还能对目标物内部的一定深度进行探测。

(2)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

在用遥感技术设备进行拍摄探测时,我们能够获得非常清晰生动的传输影像,并且画面具有明显全面整体性及直观性。

(3)受到的地面限制条件较小,探测范围广

遥感探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探测技术来说,遥感技术在进行探测时不但可以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能够顺利完美的将探测任务完成,收集到可靠的信息。

2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质地质进行探测和绘图

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那些实际地形图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能再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为了满足工作要求,必须对地形图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我们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从太空的卫星中的数据以影像的形式,清晰的传输过来,这种遥感技术不但可以对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探测识别,还能够将多样性的、不同种类的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煤炭地质图需要具备较高的精确度,以便采煤进行。因此,煤炭开采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通过遥感技术探测得到的影像资料作为依据,以多元地学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适当处理,得到对煤炭地质进行的精确的绘图。而且,在水文地质、煤炭资源、煤层气调的调查评价中及在小煤窑实际生产情况的调查监控中,也有用到遥感技术。

2.2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炭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监测

在对环境监测时,主要是对开采时用的化学物品污染调查、煤炭地质环境检查、土地的开垦及生态环境重建的方面的监测,准确的知道环境的影响,从而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2.3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炭地质灾害做调查评估

在采煤区建立一个动态的检测系统,将遥感技术最为监测道具,根据煤矿的地质规律,从而对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研究,然后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将地质灾害的评估图绘制出来,以预防危险的发生。

3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创新思考

3.1 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对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的煤炭地质进行识别,对其中的波谱特征进行空间定位及定量分析,然后进行煤炭地质光谱库建立。这种技术不但具备测量技术,还能进行信息识别及数据处理,通过监测、提取可以直接对地质进行找矿及填图工作。

3.2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

将煤炭地质资料用遥感技术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不仅可以使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及状况及时的反映出来,还可以对煤炭的安全生产及维护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应将这一技术进行创新、发展。

3.3 遥感技术图像处理及信息提取方法创新

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分型理论、遗传算法、光谱特征匹配、支持矢量机等新的理论及方法,都应该被应用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方面,让遥感技术的信息及图形处理向着多尺度、定量化、高分辨率及模型化等新型技术体系方向发展,使煤炭地质识别、信息提取技术及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不断地完善。

3.4 进行“3S”一体化技术创新

“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称,三者间具有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三者的作用原理不同,但是三者间的结合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对地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为遥感技术提供辅导作用,为遥感技术提供不同的信息及分析手段,有助于遥感技术得到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影像表达;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煤炭地质的探测提供精确的高程模型及地理位置。因此,为了更精确的得到相关数据,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应该进行不断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将“3S”技术充分的应用到煤炭地质的探测及开采中去,使煤炭资源向着现代化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5 将数字信息遥感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全球已进入数字化信息的时代,不管什么企业都是以数字建立数据信息库。因此,为了使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向智能化、多功能信息化及综合化等特征发展,用电子计算机对煤炭地质进行现代分析、矿山规划、数据采矿、资源评估等,使先进的技术及有利的工具为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做贡献。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了更好的为煤炭企业做贡献,就要不断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遥感技术进行创新,得到新的遥感技术手段,为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毛耀保.关于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S1).

[2]李生军.对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3(09).

篇7

[关键词]煤矿 采煤技术 合理优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TN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46-01

我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煤炭资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煤炭产业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我国进行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在进行煤炭产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现场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考虑到现场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所涉及的材料、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等等,以保证煤炭生产可以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1.煤矿采煤技术合理优化的概念

所谓的煤矿采煤技术合理优化,指的就是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性能,以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目标,在进行煤炭生产的过程当中,从同行业的一些单位引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的采煤方法,还有技术设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方法对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进行相关的革新,还有就是对煤炭产业的有关制度进行改革,并且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作业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煤矿的开采是一项在地下进行的庞大的工程,在地下进行开采的工作是根据煤矿井工开采的要求进行的。在进行煤矿井下开采的时候,为了保证各项工作可以有序的进行,就有必要对前期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布置。在地下进行井工开采,所涉及的开采环节比较多,而且整个工程的工序也相对于其他工事来也会比较复杂。为了使煤矿井工开采可以在一个有条不紊的条件下进行,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要遵守以下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在地下开通一个与地表相同的井筒,到达井底车场;然后,根据已经建立好的坐标系统掘好巷道,这样就可以开始布置采区工作面,以及采煤工作面了;最后,就可以进行正式的采煤工作了,在进行采煤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注意,比如说,随着采煤过程的继续,采掘的工作面也随之深入,为了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需要对采掘工作面进行相应的支护;还有就是采过煤的地方会留下大片的采空区,要注意对这些采空区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在采煤过程当中,除了采出煤之外,还会采出很多的煤矸石,采出来的煤炭和煤矸石都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即立即把这些煤炭和煤矸石运输到井底车场,利用提升设备把这些煤和煤矸石运输到地面。

2.我国煤矿采煤技术的现状

2.1 我国的煤矿采煤技术的水平较低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大型的煤炭企业比较少,大多数的煤炭企业都是以中型煤炭企业,以及小型煤炭企业的形式存在着。这些煤炭企业的存在表现出了一些共有的特性,比如说,这些中型煤炭开采企业,以及小型煤炭开采企业所拥有的资金相对比较缺乏,以及对于回收资源的再利用这一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除此之外这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没有先进的设备提供支持,使得煤炭生产的设备都是比较简陋的,而且人员方面的原因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重视对其的发展等等。

以上的种种原因,使得我国虽然拥有庞大的煤炭资源,却始终存在着生产效益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的特点,我国煤矿采煤技术的水平低下,也使得我国在进行煤炭开采的时候,煤炭开采的能力比很多的发达国家落后了很多。

2.2 我国煤矿采煤设备的安全性较低

由于我国大多数的煤炭开采企业都是处于中小型的煤矿,这些煤矿采煤设备的安全性能也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很多煤矿的开采条件无法得到满足,使得煤矿开采过程中遗留了大量的隐患,比如说,中型煤矿开采企业的开采设备的质量无法得到满足,以及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能无法达到标准等等。煤矿开采设备对于整个煤矿开采过程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煤矿开采设备的质量不够合格,会对煤矿开采后期的整个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煤矿开采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运用于煤矿开采的机器设备都较为简易,这对于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潜在的威胁。

2.3 我国煤矿采煤技术的总体水平失衡

在一些煤炭事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会根据科技的发展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合理的方法,还有就是采煤的工艺手段等等。一些先进的煤炭开采设备在煤炭行业的使用,使得煤炭的开采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是,有一些煤炭企业虽然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新型的煤炭开采设备这一优势,但是,对于煤炭开采技术的更新周期相对比较短,使得煤矿企业无法对煤矿开采设备进行准时到更新。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都处于一个相对的落后的状态。煤矿开采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对于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很多偏远的地方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合法的煤炭单位,这一因素也对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3.我国煤矿采煤技术的合理化措施

当前,我国的煤矿开采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普遍采用两种煤矿采煤技术,即减缓地面沉陷法和离层注浆控制法。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采用这两种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让这两个方法的得到较好的运用,在进行注浆的时候,离层带位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规律要进行相应的了解,比如说,煤矿开采工作面的离层发生的动态规律,以及煤炭开采工作面的闭合动态规律,还有就是煤炭开采工作面的发展动态规律和工作面的离层带的选择一定要与覆盖结构相符合;对这些规律的掌握,可以在以后的煤炭开采的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离层注浆控制法,以及减缓地面沉陷法的运用还是会带来以下的不良影响,比如说,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注浆,所需要充填的泥浆的数量比较大,以及注浆中的水分会随着裂缝对地面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对整个煤炭开采工程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即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了使得煤矿开采对于地表的影响处于一个最低的状态,在进行煤炭开采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注浆当中的分层,使得地表的变形,以及地表的移动可以相互消除。

离层灌浆。为了使得地表沉陷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可以运用离层带的充填技术,所谓的离层带的充填技术,实质上指的就是在地表开通一个开采区,然后把充填材料通过高压注入液体的方式把泥浆注入到通道,从而有效的控制地表的沉降。

4.小结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利用煤矿的开采技术,以及相应的开采原则进行安全的生产。煤矿开采技术对于煤炭开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煤炭产业能否迅速发展,与煤炭的采煤技术是否合理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张吉雄.缪协兴.郭广礼.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4):99-100.

篇8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recovery rat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kinds of recovery methods that can be selected for the clean recovery of normal coal bed area and the special recovery at "three under" coal area.

关键词:煤炭采出率;干净开采;特殊开采

Key words: coal recovery ratio;clean recovery;special recovery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67-01

1正常煤层赋存区干净开采技术

①加大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以减少采区煤柱。因地质条件限定两翼推进距离短时,可布置单翼开采。对于工作面布置,可根据断层产状和煤层赋存形态,灵活布置走向长壁、伪斜长壁。煤层倾角小的,也可布仰采或者俯采;煤层倾角小于12度的,可布置对拉工作面或背拉工作面(即二面三巷)。②采取跨上山方式和无煤柱方式开采。实行跨上山方式开采,能大幅度减小上山煤柱煤量的丢失。无煤柱开采,实行工作面间无断层相隔的沿空布巷或留3m小煤柱布巷。为避免送道受采动动压影响,可布置跳采。推行词面、伸长面、缩短面的技术,以适应复杂的地质构造。③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中厚(1.3-3.5m)煤层提倡综合机械化开采。煤厚大于3.5m而小于4.5m时,优先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技术;对于5.0m左右煤层,随支架设计和制造水平提高及现场对大采高管理技术的掌握,不应一味考虑综放,而应推广一次采全高;煤厚大于5.0m时,宜在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煤炭资源采出率基础上择优采用分层综采技术,采用综放开采技术;对于10以上的厚煤层,应先沿顶板采一层并铺设底网,再沿底板进行综放开采,铺网能起到隔矸的作用。④研究断层、边角煤回收与残采技术。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断层、边角残余块段煤柱应探索断层等地质构造与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间的关系,减少断层煤柱留设,同时,可能采用联合开采方法,采用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的高效开采技术,合理配采,减少永久煤柱。⑤放顶煤开采时的提高采出率措施。提高采放比。放煤高度的采出率远低于采煤高度的采出率。加大采高而担心片帮问题可以用支架的护壁板解决。对于节理异常发育且有片帮威胁的煤层,可将工作面推进方向调成略带俯角以减轻片帮对安全的威胁。

进行排头架放煤。排头架处受后部运输机驱动装置的制约空间较小,排头架的选型上要选择放煤口尽可能大并带液压千斤顶的架型。顶煤不能自行冒落时,可用液压钎捣动来破碎落煤。

采用合理放煤步距。根据顶煤强度、直接顶冒落的难易程度及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选择适宜的放煤步距。一般采取二采一放,采出率较高。当周期来压或放慢了推进速度时,可缩小放煤步距。

尝试开停两线放煤。白开采线到初次放顶之前,多数工作面为防止冲击地压而不放这段顶煤,甚至有的直到采空区冒落矸石接顶才开始放顶煤。这不但降低了采出率,还遗留了大量的浮煤在开采线上,给自然发火留下隐患。对于直接顶较厚而又易冒落的煤层,应该尝试放煤。

2“三下”煤层赋存区特殊开采技术

①采用宽条带技术高效开采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村庄下压煤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难题。我国还有2000个左右压煤村庄。由于村庄的压煤,造成开拓布置不合理、接替紧张和煤种搭配不理想。宽条带小变形与大采高中小采出率。在传统条带开采方法的采出条带宽度设计中,对采出宽度限制较严。采出宽度一般不大于开采深度的七分之一。它要求条带开采后的地表下沉盆地内不出现波浪形起伏,即静态“零”变形,使井下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采动过程中,“零”变形并不存在。即使不出现静态变形,动态变形仍然存在;因此,引入“小变形”概念。②提出了在保证地面构筑物安全前提下,允许出现小于构筑物抵抗能力的小变形。这样,就放宽了采出条带宽度的限制,既能保证构筑物的安全,又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该法基于减少村庄采动损害前提下,克服了传统条采对采宽的过分限制,能实现村庄群下压煤的高效开采。③深化近水体煤层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采煤分为河流下、水库和湖下、含水层下、岩溶体下、海下和承压水体下采煤。只要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治水方针,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方法研究,近水体压煤还可能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扩大铁路下压煤试采范围对于矿区铁路专用线,由于线路的运输量小,行车速度慢,技术标准较低,压煤开采比较容易。至今,开滦、阜新、北票和平顶山等矿区已在矿区铁路专用线下安全采出了大量煤炭,并在兖州、鸡西、鹤岗等矿区成功进行了铁路下放顶煤综采试验。在一般采矿地质条件下,我国铁路支线下的采煤问题,技术上也已基本解决。对铁路干线,由于过往车辆多、维护间隔短、要求高,在鸡西矿区林密铁路干线下已进行了采煤试验;在本溪彩屯煤矿进行了沈丹铁路干线下采煤试验。应总结和推广开采经验,扩大铁路下压煤试采范围。④统筹煤炭开采与新城镇新家居建设。对于多煤层重复开采和厚煤层开采的一些矿区地表塌陷严重,村庄搬迁开采是适宜的技术方案。在村庄搬迁地选择上,有向煤田外迁和内迁2种外迁时,要搬迁到露头以外,并留设安全采动影响半径;内迁时,前提是不再压煤或不压好煤,避免2次搬迁。应避免主采煤层活跃期的采动影响,减少建筑成本。若考虑潜水影响,采用矸石回填,抬高地基;采取抗变形结构房,就地重建或异地翻建,增加抗采动变形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为减少搬迁难度,提高效率,应着重解决煤炭开采和当地农村新城镇建设关系问题,把村庄搬迁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与其他受护体(如水体和铁路等受护体)保护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多个保护体整合为新的规划小区,创建新城镇新家园。⑤矸石不出井绿色充填开采。利用井下矸石不出井充填在地下的采空区,置换成永久煤柱的煤炭,既减少地面开采沉陷,又避免矸石山占地污染。⑥充填全柱开采建构筑物下压煤新技术。条带开采的最大缺点是采出率较低。通过对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宽条带实现全柱开采的构想。宽条带全柱开采技术,通过条带开采中采出率的调整以控制地表变形量值,将地表变形过程分解为2个阶段,即宽条带开采阶段与后期的部分充填全柱开采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变形值的控制,达到保护地面、实现全柱开采的目的。

篇9

山西省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仍然是用资源的粗放开采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模式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取有限的经济效益,给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煤炭工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发展资源转型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必要措施。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研究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机构制定管理决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划,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笔者认为,目前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回采率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共伴生矿物及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②资源的粗放开采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③煤炭工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过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这些问题的出现,成为发展山西煤炭循环经济的“瓶颈”。因此,为解决发展循环经济的“瓶颈”,山西省煤炭工业必须尽快实现转型。

2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20世纪60年代,随着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关注,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也随之产生。90年代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的一大趋势。各国相继逐步完善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制度和政策建设,并且在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以日本、德国、美国最具代表性。而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其他发达国家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在理论方面,我国著名的软科学专家冯之初较早地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且系统地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组长牛文元则系统地总结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模式。而在实践上,随着各地政府对循环经济的重视,我国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外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了许多城市试点和工业园区。这些都为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借鉴。循环经济也称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建立“资源—生产—废物再资源化”的清洁闭环流动模式(如图1所示)。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灵巧的产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山西煤炭工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3.1山西煤炭工业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是煤炭蕴藏资源大省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2009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6.1亿吨,约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4,调出量占全省原煤产量的75%。同时,煤炭工业也是山西省的支柱工业,2011年山西入选全国五百强的企业共有9家:太钢集团、山西煤销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有6家企业属于煤炭企业。

3.2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山西煤炭传统开采方式及其问题。我国煤炭开采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其中95%以上的煤炭产量来自井工开采。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淡薄的资源环境观念,形成了高开采、高排放、低利用的生产模式,浪费并破坏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因此,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问题一:资源浪费。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技术的落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回采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阶段,加之小煤矿和小煤窑的存在,大肆浪费着煤炭资源和伴生资源。问题二:次生土地灾害。井工开采所引起的地表塌陷,造成了难以治理的次生灾害问题;露天开采过程中露天采掘场对土地的毁灭性挖损,以及排土场对土地的压占极大地浪费和污染了土地资源;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压占污染土地。问题三:地下水源浪费与污染。伴随着煤矿开采的延伸,使矿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矿井水直接外排,而这些未经处理的矿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硫化物、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对矿区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煤矿的水污染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洗煤水。现在大多数选煤厂普遍采用的湿法洗煤工艺,在洗选煤过程中产生大量洗煤水,这些洗煤水含有大量的煤泥和泥沙等悬浮物,以及大量石油类药剂、酚、甲醇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

(2)山西煤炭传统储运方式及其问题。山西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还有少量的管道运煤,而在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煤的自燃和抛洒,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综上所述,面对煤炭资源传统开采方式和运输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必须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4山西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在山西省设立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山西将获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煤层气开采、旧有煤矿用地审批权等方面优惠政策。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将围绕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任务进行开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山西省煤炭工业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山西省的经济转型更应该借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凭着各种优惠政策等条件,在各个方面加大对煤炭工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4.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1)完善山西省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这些法律只是部分涉及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内容,几乎没有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而山西省的地方法规,仅有省政府下发的《山西省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实施意见》,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支持。为保障山西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山西省人大和政府应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矿山地区土地资源保护法、矿山地区水资源保护法、矿山地区植被保护法、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和工业等法规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已开采矿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土地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法律法规的健全,规范了政府、企业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有效避免发展过程中人为的阻力和破坏,使得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2)制定推动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第一,制定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以此来推动和促进煤炭企业主动淘汰落后技术与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完善企业的循环经济体系。第二,加大政策倾向,增加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以税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

4.2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第一,提高工业集中度,优化煤炭工业结构。遏制非法、违法煤矿的生产,从根本上扭转全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乱、差”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格局。第二,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矿井,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托管中小煤矿、改造提升中型煤矿等方式来发展一批现代化的大煤矿企业,达到提高单井生产能力和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目的。第三,在全省范围内,引导和支持重点煤炭企业,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实施煤炭企业横向和纵向联合重组。例如,以产权股权为纽带,联合、兼并、重组地方中小煤矿;兼并整合煤资源加工转化企业;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经济体制,建设一批大型矿井与资源转化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煤炭集团。第四,积极推行采煤方法改革,重视资源再利用,开展煤炭资源整合与有偿使用工作。

4.3完善循环经济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

(1)人才支撑体系的建立。山西的煤炭企业要打破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职工的团队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职工的教育培训,定期利用煤炭企业自己的职工大学、高级技校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力度,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对煤炭开发、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煤矿安全、煤炭洁净利用与环境保护、煤矿信息化和管理科学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并通过高校直接为煤炭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还应体现在对人才的任用上。企业广开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总之,人才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2)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实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要做到废物的零增长以及废物的零排放,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洁净煤技术是一种专门针对煤炭清洁生产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在煤炭开发、加工、利用过程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从而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一系列新技术组成的体系。通过发展洁净煤技术,煤炭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改变了以往“肮脏”的能源形象,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山西煤炭工业要想发展好循环经济,就必须为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平台。全面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真正落实到每个环节,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雄厚的人才保证洁净煤技术的实施推广。同时,煤炭企业应严格依法组织生产,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4.4扩大煤炭工业链的延伸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工业,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以工业转型为突破口,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延伸。以煤炭资源开发为核心,通过开发煤炭资源深加工,积极引进关联企业和项目,形成煤炭行业产业链,并拓展延伸产业链。例如,建设一批大型坑口电厂、煤矸石电厂、热电联产项目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力体现。

二是工业替代。为避免煤炭资源枯竭之后经济发展的断层,应鼓励依托现有工业基础,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扩大新型工业规模,逐步建立不依赖煤炭资源的全新工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发展煤炭的深加工和转换,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加强综合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省与原煤炭部共同投资成立太原煤气化公司,成为煤炭工业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的示范性企业;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煤炭的洗选和深加工,发展煤电、矸石发电、煤化工和煤建材等工业。

篇10

【关键词】控制;意识;管理

0.前言

煤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包括煤炭开采设计、开采、运输、地面选煤加工及销售全过程的生产质量管理。在井下,主要是除矸降灰,煤、水分离降低煤炭的外在水分,稳定原煤质量;在井上,则要通过选煤加工,生产出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煤炭产品。控制的质量内容要比井下生产过程中复杂,控制,的精度也要比井下高。目前,虽然煤炭市场形势属卖方市场,但加强煤炭质量管理,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扔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针对该集团公司煤炭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煤炭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几点看法。

1.商品煤的质量指标

商品煤是指用于销售的各种煤的总称。准确地讲,商品煤的质量是不能简单的用一两项指标笼统表述的。这是因为各品种煤的销售对象不同,用途不同,对煤的指标要求也不同。这些都属煤的质量概念。但是,质量是基本的可燃物含量,通常用灰分表示。国家对商品煤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炼焦煤灰分不得超过12.5%;其它精煤灰分不得超过16.0%;动力煤灰分不得超过40%;低质煤灰分不得超过40%。这是商品煤质量的前提,或者说是商品煤基本质量内涵,产品质量达到了上述规定,那只得到了国家的许可,产品最终要得到用户承认,转化为商品,仅此是不够的,煤质还有其它―些指标,对用户同样是很重要的,也应该是质量控制的内容。商品煤的主要指标还有水分、发热量、含矸率、块煤限下率、硫分、粘结性和挥发分等。

2.增强煤质意识,加强煤炭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力,抓好煤质管理是我们适应市场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计划经济时期,七台河煤虽然以低灰、低硫、高热值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和肯定,但是煤炭企对产品质量意识仍然淡薄,只重视提高产量,认为增产就能增效,由于以往不注意质量问题,政使煤质事故增多,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信誉。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要抢占市场,在用户中重塑七台河精煤的新形象,必须把抓煤质工作作为突破口和落脚点,树立质量即是效益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炭的市场,争取更大的空间。只有树立良好的晶牌形象和良好的产品信誉,企业的产品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好价钱,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

2010年3月,分公司对商品煤实行统购统销,内部模拟市场,在煤炭销售总公司成立商品煤收购部,将以往的煤炭由(矿)厂直接对用户销售改革为集团公司对各矿生产的煤炭产品进行模拟市场定价收购,煤炭质量、数量、规格的管理、枪验把关,均由收购部负责。煤炭产品以品种论价,以质论价,调动厂各矿(厂)提高煤炭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煤炭质量是企业经济利益的决定性因素,煤质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和销售成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加强煤质管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井下煤炭生产质量控制

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保证生产出合格的煤炭产品首先要从煤炭生产的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原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炭产品质量,因此,加强井下煤炭生产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加强井下煤炭生产质量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生产技术部门在采区设计时,要根据煤层地质资料科学确定开采方案,合理布局、合理配采,保征煤质稳定。尤其针对该公司现采用的派放生产:工艺采煤工作面较多,在生产过程中煤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在厚煤层开采技术上,先采用普采方式开采一分层铺网制造人工假顶控制顶板矸石下落,然后采用派放开采新技术在煤质管理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进下煤质指标控制方跑,煤层灰分大于40%不得开采,大于300mm的矸行不准升进中。

(2)分层开采的煤层,人工假顶必须按设汁施工,保证人工假顶质避免冒落的岩石窜入工作面,为下层开采创造条件。

(3)矿井煤质科、生产技术部门根据煤层地质条和开采方法,合理制定采煤工作面的原煤量控制指标和保证措施,并将原煤质量控制指标及保证措施与工作面作业规程同时下达。

2.2洗选加工质量控制

影响商品煤质量的好坏与其选煤的工艺设备,可靠程度与否,固然是先决条件;但是,煤炭的筛选、洗选加工生产是靠人工和人的操纵来实现,因此,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保证产品质量应抓好如下几个重要生产环节。

(1)把住原煤手选质量关。矿井毛煤在形成煤炭产品前,首先进行筛分选矸。煤的拣选又称人工拣选即手选。目前,该公司矿井筛选厂存在着手选人员配备不足,工资偏低,职工劳动保护发放不及时等因素直接影响手选后的原煤质量。因此,公司要在这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应按井工矿生产能力确定手选劳动定额,配足手选人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考核奖罚办法,从而保证原煤拣矸效率,提高原煤质量。

(2)把住人洗原料煤质量关。该集团公司人洗原料煤在集团公司内部模拟外部市场运作,实行内部以质计价,人洗矿、厂已建立了严格的原料煤验收体系,按市场运作,达到了严格按质量计价的机制作用。

(3)根据原料煤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矿井煤质科、选煤厂要随时掌握原料煤组成、性质,矿井煤质科要掌握井下生产及煤质赋存情况;要充分利用井下煤质资料,做到原煤质量预测和超前控制。选择最佳工艺,即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产率。

(4)强洗煤过程中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检测。由于对煤炭产品质量的精度要求不同,检测力度也不相同。但要强调的是应该建立相应的控制指标,加强对生产过程产品检验,通过对生产过程各工序的产品检验,及时了解生产及产品质量情配,调整操作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合掊稳定。比如精煤应规定重选和浮选产品应达到的灰分值;规定人仓前应检测灰分值。这些指标互相制约,保证精煤整个批次灰分的合格和稳定。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句话,即:工作有标准、检测有手段、反馈有系统、处理有办法、奖惩有制度。

1)工作有标准:是煤炭产品灰分、水分等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分和灰分允许差,用厂内控制指标保证用户的合同规定指标。

2)检测有手段: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原煤人选前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产品出厂前检验。

3)反馈有系统:是指由检测、生产高度、质量部门、销售、用户组成质量信息反馈网、保证质量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到销售及生产部门。

4)处理有办法:是规定操作人员、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操作规范,使质量问题的处理能有章可循、工作到位。

5)奖惩有制度:是引入激励机制,把控制质量与有关人员的奖惩挂勾,奖优罚劣,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