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级文化对我们小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到底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呢?美丽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动听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班集体促人团结奋进。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展示它的内在魅力的。
班级文化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受益终生的。一个人入学后,在几年的小学教育中,班级生活、学习、友谊、文娱等,会和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一起,载入心灵的入册,并影响一生。我结合这几年管理下来的一点经念和自己对班级的一些感触谈谈我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和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班级文化建设误区刍议
当前,随着“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建筑文化”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在学校也流行着一种“班级文化”的概念。我们最近发现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这的确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但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如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有些班主任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发现班级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急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例如:起班名、提出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训、班魂,制作班徽、班旗、写班歌、起草班级简介、班级公约等。我认为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学校特色等条件下,就急于求成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口号、条约来伪装自己班上的创办特色,那样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班级创办、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的,是一种教育误区。
二、培养认同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学生置身于班级文化氛围中,会就此做出一个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判断和评价,然后进一步决定是否接纳并内化为今后实际行动的动力。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对班级文化认同的过程。反之,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得不到承认,认为班级文化并不适合自己,就会在行动上远离甚至反抗班级文化。因此,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
1、具有导向性
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班级里,班主任对他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却逐步有所收敛并渐渐改正,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就是班级文化导向性在起作用。
2、具有驱动性
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
3、具有规范性
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
三、潜移默化,浸润心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是每一个班主任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班级文化对学生浸润心灵具有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后班级文化对学生在思想、行动上具有凝聚性指导激励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加点个性“彩”
篇2
一.对我院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挂科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和总结。此项工作须在开学前一周完成,工作地点在工程中心学风建设办公室。
二.对我院上学期课堂考勤情况进行汇总统计。此项工作须在开学前一周完成,工作地点在工程中心学风建设办公室。
三.完成做好关于教风学风调研活动调查问卷初稿的工作。此项工作由调研组负责,须在开学前一周完成。
四.开展日常课堂考勤工作。从第二周开始,一切课堂考勤工作都要正常进行。考勤制度与上学期相同:首先是班级自查制度:从大一到大三各班的学习委员对每堂课的出勤情况进行自查,并登记,由任课老师签字;其次是学风办的定时检查,每周对大一到大三的每一个办检查一次;然后是学风办的随见抽查,对各班的出勤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每周进行3到5次;最后是对大一晚自习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大一每个班的每次晚自习都已经安排人去检查。我们每周会对所有形式的检查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将检查结果通报各年级辅导员,最后以公示的形式在各宿舍楼进行公示。
五.四月中旬,在我院举行的话剧大赛中,与分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六.五月中旬,举办一年一度的考研交流会。相应的要完成练习考研同学、安排时间地点、通知低年级同学等一系列工作;如果需要采购物品则要提前申请经费,预计需要申请经费100元。
七.五月中旬,与分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一起完成校运动会期间的相关任务。
八.六月份,与分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一起完成送毕业生晚会以及其他送毕业生活动的相关任务。
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 功能 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据此我们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
二、班级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首要作用是教育作用。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2.凝聚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作用。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
1.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
3.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思想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展现当代大学生风貌的班级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建设以“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携手同行”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班级特色文化,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世界眼光、创新精神的现代大学生。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
建设朴素大方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要力求朴素、大方,环境优美,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突出班级发展的特色。
1.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板报文化。教室内的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重点倡导爱国、民主、自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以及班级重大事情、班级评比情况通报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
2.创建良好的班级卫生环境。布置好教室卫生角。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张贴“美丽中国”宣传标语。为充分挖掘教室有限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角落,开设一些科技角、小制作角、绿化角、图书角之类,促进班级的和谐,积极培养同学们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创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创建班级精神文化,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创建良好的学风、班风。
1.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风貌体现,是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通过创建班级誓言,班徽、班歌、班级公约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出特色班级建设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创建民族团结的符合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型班风班貌。
2.创建和谐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辅导员在进行班级建设时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营造科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创建班级制度文化
制度的教育性具有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作用,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熏陶影响班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班级制度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逐渐完善班级制度。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上,应把重点确立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班委设置中增加参谋长职务,增加对班委的监督力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同学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定班级制度。班级规定、班级公约的制定,是体现班级民主和保障班级民主的重要保障。在特定时间,采取全班同学讨论的民主方式制定出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方面的班级规定制度。民主参与式的制度制定方式保障班级同学参政议政的权利,保障每位同学行使民利,提高班级同学自觉遵守班级规定,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制定班级目标。制定班集体目标时,应广泛听取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民主决议,从而获得全班同学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价值目标,班级集体目标的完成是班级每位同学的事,自身是班级目标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创建行为文化
班级同学的行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班级要善于组织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在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同学生活,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健康有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篇5
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衡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没有制度的约束,是难以实现的。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结合校规校纪,发扬民主,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讨,制订了一套适合本班学情的班级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值日监督制度、劳动卫生制度、作息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班级公约、学习公约等。由于制度的完善,培养了学生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得整个班级活动能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美化教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的氛围不仅反映一个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一贯注重对教室空间的美化。首先,在教室后墙壁上挂了钟表,寓意学生要珍惜时间,钟表之下布置了“学习园地”,其上有学生精心设计的图案,亲手书写的文字。两侧分别是“团结、诚信、自律、自强”的班训和“勤奋、认真、自觉、高效”的学风,靠后墙还设有爱心书屋。其次,在教室靠窗户一侧墙壁上悬挂了书法作品“旷远”、“无数”,提醒着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抱负,在求学路上困难无数,朋友也无数,更有无数的机会在等待我们去把握。而在另一侧墙壁上张贴有学生每天设计的《班级日报》。在前面黑板上还张贴了“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口号,两侧一边是班风,一边悬挂了中国地图。除此之外,教室还养了许多花和鱼,整个教室的美化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行为,营造出一种温馨、团结、守纪向上的文化氛围,带给学生一种家的感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味真、善、美,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舆论,维护班集体形象
集体舆论是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良好的集体舆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会对班级每个成员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使他们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班集体联系起来,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班荣誉,于是大家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以维护集体的形象。集体舆论需要有个阵地,我在学生设计的《班级日报》上做了一些规划,要求他们在每天的《班级日报》上用50的版面来反映和报道班级新闻、好人好事、意见建议等。时间长了,学生通过每天设计和阅读《班级日报》,逐渐的规范了自己的言行,班级舆论也向好的方向集中,全班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有了很好的改变,还被学校政教处评为“行为规范模范班级”。
四、培养优良的班风,发挥班级整体效应
篇6
关键词:目标管理 学生干部 规章制度 班级文化 良好班风
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等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一般表现在新生入校后第一学年。因此,要搞好班风建设,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制订相应的班级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对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班集体的建设和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可根据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生源情况、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发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的目标:“勤学习、爱集体、遵校规、不违纪、齐奋进、从头起、共努力、创辉煌。”目标一旦确立,班主任就应把它变成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的。因此,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班风,具体包括: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等。
现笔者就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实施目标管理,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谈谈三点看法:
一、选好、用好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班干能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团结和带领班集体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因此,一个班级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形成良好班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选拔、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级学生干部。
班集体的形成初期,可采用班主任任命制,可依据学生的档案和入学时的表现,观察其能否吃苦耐劳、为人诚实;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团结同学,处处以身作则等,把好标准。开学初的报名中,班里一名女生虽远道而来,却一个人拎着行李来报名,并且在报名现场就主动的帮助其他同学,在当前很多学生报名时都是家长、亲朋前呼后拥而来的今天,能够这样做,可能是具有一定能力的好苗子,于是在开学后的军训及各项活动中,便有意识地交给她一些工作,看她如何去做;班级各项工作,也有意识地听听她的意见。结果,这位学生的行动在班里赢得了威信。开学后的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比赛,她不但认真组织,还率先参与,在她的大力宣传之下,全班同学个个动笔,积极参与。可以说,以她为核心的班委会,成了实施班级目标管理的有力支柱。
二、抓好班级规章制度建设,落实班级目标管理
良好的班级纪律,是实现班级目标的保证,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具有良好纪律的重要基础,更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保障。班级规章制度能对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学生的各种行为有章可循,使班级工作井然有序,使班级目标落到实处。
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礼,循之以规,“育必有法,然后可成。”班集体形成初期,学生的不良行为较多:出现迟到甚至旷课现象;上课传字条、玩手机,下课抽烟等违纪行为。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的不良及其危害性,通过班会课,让大家讨论,统一思想,并使学生认识到,“遵校规,不违纪”的班级目标实施,需制订《班级管理条例》,进行量化管理。因此通过全班同学共同起草,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了内容包括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基本覆盖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使各项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实现班级目标,于是成立了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轮流值周制度的活动小组,对班的日常事务进行量化管理。同时,在班内形成广泛的舆论监督,促使各小组之间比、学、赶,展开竞争,使学生不断完善进步,逐步实现班级目标,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班风
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形式多样,潜移默化、渗透性强的优点,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要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班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大有可为的领域。
(一)环境的潜移默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空间,也是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场所。入学之初可开展“我爱我班,班级环境设计”活动,发动全班同学集思广益,从内容和形式上布置教室环境,设计能报道一周好人好事及各项评比活动的“精英发言地”专栏,展示优秀作业的“优秀作业展”专栏等,及时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在黑板报上方可张贴“班级目标”,时时激励学生“齐奋进,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
(二)主题班会是统一班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班级活动丰富多彩,主题班会课是班级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班级目标的统一,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为使全体学生对班级目标达成共识,可举行“树立职业理想,做一名优秀中职生”为主题的班会,通过问答、抢答和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目标,同时通过讨论,使学生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统一起来。
(三)开展班级活动,做好后进生转化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默森父子想把小牛赶进牛栏内,却犯了个一般常识性的错误,儿子在前面拉,父亲在用力推,小牛便回报同样的态度——只顾自己,它只是四脚落地,一动也不动。既不会写论文,也不会写小说的女仆人看到这一情景,走过来把自己的指头放进小牛口里,等小牛吮吸得正起劲时,轻拍一下,小牛就乖乖走进了牛栏。
这个故事很有启发:人也是这样,理解并满足他合理的需要,教育就比较容易成功。要实现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班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言行会淡化集体观念,后进生的举止起着消极的导向作用。开学不久班里的几名男生上课纪律差,无心向学,多次教育收效甚微。后发现其精力充沛,爱好体育运动,也曾提出成立班级篮球队要求。于是抓住这几名男生爱好体育运动这一闪光点满足其要求,成立班级篮球队。让他们感到班主任理解他们,这样他们也就能够支持班主任工作,服从管理。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邸鸿勋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先是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
一、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四有”人才
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很少。所以,只能从小处抓。例如,“班级的奋斗目标”“班风”“班级的口号”等具体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如笔者所在班级的建设目标是“环境优雅、举止文明、学风浓厚”。确定了本班的基本目标是:(1)以学校的“文明班评比细则”为基准,力争每个月都能夺得流动红旗;(2)力争成为常规先进班级、卫生先进班级;(3)制定公正、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及形式,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档案。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当家作主”。
二、学习文化建设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具体要求每天早上诵读时间,安排科代表领读;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三、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因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要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
四、活动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所以,班级组织的文化团体活动要实现“教化”。笔者非常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增设宣传栏等。
五、人际文化的建设
篇8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班级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提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便产生了制度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便产生了精神文化。
据此,我们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3.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篇9
大多都情绪低迷,有着沉重的思想压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教师的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导航。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笔者就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等,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二、因地制宜,制订班级文化目标
明确了班级文化特色,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学生构成是以城镇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制订这样的活动目标,就要从检点行为的尺度、温文谦让的量度、不怕挫折的气度和彬彬有礼的风度等方面着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的放矢,设计团体活动
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促使其在认识,从而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两年来,笔者先后组织了多次辩论会、主题演讲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优良品质的形成。
四、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班级建设
笔者积极动员所带的学生布置教室。在这个过程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设计班徽、班训、班级公约等班级标志时,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这是因为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搭好平台。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持之以恒,加强调控引导
篇10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德育,新课改,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锻造作用,进而拓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渠道,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林国 《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 刘 芳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