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1前言创作教学的实践。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之后。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计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巧个课日寸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计算机音乐创作课的教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计算机音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别,教学过程中,自己为不同程度的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和普及必将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对我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a.乐曲的输人

2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可行性根据自己的水平。

2.1建议创新教育。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

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人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偏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利用计算机键盘的键盘”功能录人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的掌握水平,所谓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偏重激发学生个胜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计算机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发明,立足于开发特长、录人;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人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实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个绝好的发明性教学的空间。发明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精心设目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节奏,师的协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发明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用三个轨道分别输人大鼓(xOx0小军鼓(OOx0和落是以往任何一堂激进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地踩叉(xxxx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2.2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c.和声的编配

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也可以自己进音乐语言和表示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需掌握的有关和声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扮演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他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进行和声编配。染自己,鼓励自己。d.歌词填写

篇2

一、传统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局限

在目前音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音乐理论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向学生系统介绍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出学生在音乐乐谱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使其在音乐的欣赏、理解、分析能力上更进一步。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和钢琴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在音乐理论的很多教学内容中,仅仅使用钢琴的演奏是不足以达到实际要求的,而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谱例在学生心中也是比较模糊的,多少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尽管代课教师讲的认真,学生学得辛苦,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得到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繁琐的条文制度。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怎么样去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误区之上,同时也缺乏相关的一些分析训练等等,最严重的是这样会导致理论学习和实际效果出现脱节,在教学成果上难以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融合。同时,因为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同学对音乐理论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在心理学的观点中,人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成运算阶段。四个阶段的发展是步步为营、由浅入深的,只有在前一个阶段完成的基础上,下一个阶段才能够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造成音乐理论教学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违背了人类的认知规律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还未感受到一些起码的声音、音响效果时,就要接受各式各样的抽象规则,而面对枯燥、飘渺的理论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

二、计算机音乐软件在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音乐软件在音乐理论中的教学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基本技术理论学科教育的应用

这个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辅助下通过计算机辅助音乐软件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和完全基于计算机系统化教学的自动化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既可单独使用,又可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乐理和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由于受教学工具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导致理论和实践相割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例如,在传统的和声教育中,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谱例,无法在学生心中形成听觉联想和共鸣,导致学生有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重视乐谱书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如何避免书写错误这种教学误区之中,使得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引进计算机专业软件之后,利用专业软件的强大编辑功能,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教学。同时,由于专业软件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通过这个优势,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谱例和实际音响效果同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可重复演示以加强学习效率。另外,也可以利用它的录音功能,在弹奏曲目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和录音工作就可以同步完成。通过使用专业的计算机音乐软件辅助教学活动,任何理论都可以在计算机音乐系统平台上随时得到实践和检验,因为计算机音乐软件基于数字音乐模块,力图打造一支涵盖所有乐器又同时能应对任何高难度演奏技巧的庞大乐队。无论是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声、配乐,还是作曲等的任何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计算机音乐系统中得到有效的实践。计算机专业系统在音乐教学的理论教学中,扮演了一个“超级教辅工具”的角色。在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学习进度的灵活性、学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方面,都是传统式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使用这一教学程序软件,也是对理论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和对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在音乐欣赏、作品分析教学活动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的数字音频和图像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能力,计算机专业软件可以播放任何形式的数字音频资料。更为可贵的是,计算机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可以编辑的播放器,任何音乐片段的检索、定位、播放、以及变调、加减效果、加减速度,甚至是剪切都操作,都可以轻松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作品分析和欣赏备课中人工劳动的时间和强度。再加之计算机专业软件的优势,可以在音乐教学的同时,伴随例如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乐谱资料等同时的呈现,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计算机作为一个超级多媒体的播放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欣赏教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作品分析和音乐欣赏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这样对专业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会不断增加。

(三)在综合性音乐学科教学活动的应用

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专业教学活动,是当前计算机时代各个学科采取最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就是通过教学软件,将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编辑成课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计算机专业软件在这一过程中担任“超级黑板”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简化那种教学信息容量大、知识体系结构相对复杂的课程。图文并茂、音像一体的系统化呈现下,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在信息传输量、学生理解程度上的优势都是不可比拟的。同时,在知识点的传授方面,也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线状链式模式,拓展成网状链接结构,这种结构给接近人脑中关于信息链接的结构特性,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和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音乐软件在综合性音乐学科教学活动的广泛应用,对促进音乐理论课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十分明显。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音乐 艺术院校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07-02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受到了教育部高度重视,被纳入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其目标即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然而,作为音乐类艺术院校公共必修的计算机课程不仅要具备文科类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还要体现音乐类的专业特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音乐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音乐类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音乐类艺术院校的所有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均具有音乐专业特长或精通某一种乐器,而地域性和专业性造成了学生不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已不仅仅只需要单一人才,更多的却是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谁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音乐类艺术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入学的文化基础分数线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文化课分数越高的学生,其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越强,而文化课分数越低的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接受能力就越弱。因此,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教学必须因材施教。

2.2 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计算机课程作为音乐类艺术院校的公共必修课,采用集体授课、课堂教学方式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①教学内容与教材单一。由于音乐专业院校的特点和师资的限制,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Office办公软件外,还需要掌握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制作以及相关音乐教学软件(视唱练耳教学、乐理教学等)的应用;表演专业和舞蹈专业学生需要学习音频与视频的编辑与制作;艺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平面设计与动画制作软件;而所有与音乐相关的专业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绘谱软件(Finale、Sibelius、Encore、TT作曲家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应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将计算机课程渗透到不同专业学习中。

②学生基础差异大。有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学习了计算机相关课程,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从未接受过计算机相关课程且极少接触计算机,只会使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和娱乐。此外,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更进一步加大了两极分化程度。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计划正常有序地进行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固定化和程式化。目前,计算机教学主要采用广播系统和大屏幕投影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前设计好课件和案例,通过点对点方式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特别体现在学生课堂所学内容,课下很容易忘记。而考核方式则采用随堂上机按照指定要求完成相应操作的方式进行,该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且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音乐类艺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分类细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类别实用性广的操作性课程,既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技能操作的基础知识,也要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外延知识。然后,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为公共必修课,即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二类为专业必修课,即根据专业特色设置的辅助课程,其任务是增强学生解决本专业问题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三类为选修课,即为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设置的外延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音乐类专业中的应用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安排和调整。对于第一类教学,考虑到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在开课前预先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成绩特别优秀并且已达到本课程要求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免修免考,其他学生则按照测试结果,由教师科学地分组实施教学,这样有助于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第二、三类教学,考虑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文化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教师可采用“知识点+案例”的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点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的整体知识结构框架,而精选的实例操作则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导和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将学习的主动给学生,并完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

3.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应主动参与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将教学内容,案例操作及时实时地传递给学生,供其学习和参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其次,针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不足、课时安排的有限性以及学生排练表演时间的冲突,创建一个计算机学习网站,提供一个非正式的学习平台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多个与教学相关的学习模块,将好的教学课件、学习资料以及视频文件上去,学生可随时提出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分享学习心得,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并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

3.3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决定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和精力。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该课程更注重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应采取以应用为导向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建议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平时课堂表现、随堂考核(或阶段性作品提交)以及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以及上机操作作业完成情况;随堂考核或阶段性作品提交则在系统学习完某一模块知识后,对该模块内容的检测,可通过上机考试或提交作品的方式进行;而期末考核则是对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仍以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三部分的比率,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结束语

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并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是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院校的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融入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玉芳. 艺术院校音乐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思考[J]. 音乐生活, 2008.12 : 56-59.

[2]陈明兵. 西部艺术类独立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9月, 第6卷, 第26期: 7298-7299.

[3]杨红飞. 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福建电脑, 2010年第2期: 199-200.

[4]袁剑, 王文海. 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与对策[J]. 电脑学习. 2010年8月, 第4期: 62-64.

篇4

一、开门见山,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片段1:师:里能填“=”号吗?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0.8×1.31.3×0.8

(0.9×0.4)×0.50.9×(0.4×0.5)

(3.2+0.8)×0.63.2×0.6+2.8×0.6

生1:都填“=”,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算式都运用乘法的分配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乘法的结合律。

生2:我发现运算律在小数中也可以用,运用这些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数学课的“开场”有多种,如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等,本课单刀直入呈现问题,简约有效。

二、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片段2:师:每个四人小组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要求能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分工合作完成。

师巡视,板演学生创造的素材,学生每人选1—2题完成。

(1)5.7×0.4+4.3×0.4

(2)1.4+0.8+1.6+0.2

(3)(0.8+0.4)×1.25

(4)0.9×0.5×0.8

(5)1.25×16

(6)19×1.25+1.25

学生纷纷汇报出题意图及各种解题方法。

此案例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根据运算律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自己创造学习的素材,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期间教师巡视引领课堂。学生从中选择1-2题用简便方法解答,再让出题的人进行讲解。学生在试练试讲的过程中,暴露计算中的错误,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有效的练习是实现计算能力提高的关键

片段3:师:小测试,四人小组内最先完成的学生,由老师检查正误并担任小老师,其他三人在完成后交小老师检查并交流。

(1)0.25×8.5×4

(2)2.4×1.02

(3)1.28×8.6+0.72×8.6

(4)12.5×0.96×0.8

师:汇报组内错误最多的题? 生:2.4×1.02

师:你能想到哪道题?

生:可以想到24×102,把1.02拆分成1+0.02,再用乘法分配律。

案例中,通过有效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正确、迅速进行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继而形成技能。对少数未能理解掌握的学生,教师也能做到及时给予帮助。该课例中,教师采用四道不同类型并有一定梯度的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独特的方式参与共同反馈。教师再针对典型错题,让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学生间互议互启,教师参与交流。

四、发展数学思维是计算教学的最终目标

片段4:师小结:今天的学习材料来自同学们的原创,简便运算的目的不是为了简便而简便,而是要使我们的计算更简洁快速准确。

篇5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课程;MIDI;建设

计算机音乐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或设备的音乐。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而MIDI其意思是乐器数字接口。MIDI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乐器行业标准,是电子乐器间相互协作的协议,是电子乐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语言。

为什么要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首先,是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音乐制作的需求,而在高等艺术院校和统合大学音乐系科以高职高专艺术学校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是很有意义的音乐教育事业,这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创新”的精神与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产物——计算机以及由计算机引发的IT、信息等领域的革命无疑已经渗透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以至于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IT时代、信息时代、E时代等。人们生活中所用的手机、MP3、MP4、网络音乐等计算机及数字化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深入人心。它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演奏和制作方式,使更多的音乐作品得以最终实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音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同时,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也将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音乐教学的改革。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推广普及计算机音乐和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音乐教育对计算机音乐专业的要求及音乐制作技术为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首先表现在它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拓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对作曲主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支持。它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写谱的问题。过去的手工写谱,速度慢,不易修改,而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简单的midi键盘便可以使写谱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不仅是速度快,而且规范化,能够完成复杂的乐谱写作,易修改。在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支持下,通过键盘演奏来写谱,可以达到乐思、写谱与音响同步,使乐思十分连贯,便于捕捉创作中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实际的效果,使得教学与学习十分生动。

国外的许多计算机音乐制作教程中包涵了世界上许多这些方面研究成果。如通过MIDI文件的交换,我们可以获得这方面的大量信息。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运用于传统音乐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十分有效。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进行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音乐分析:如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多媒体软件。又如,在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之中,在讲到阿拉伯的音乐律制与印度尼西亚佳美兰的音乐律制时,用计算机微分音制作出来的范例使学生对这两种音乐律制有了真实的感受;再如,在谈到世界各民族的乐器时,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的软件使我们既可以看到乐器的图片、演奏片段也可以听到乐器真实的声音以及各种演奏技法的介绍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音频和视频的采录和编辑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轻松来完成,几乎所有音乐学课程的电子课件都涉及到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对于演奏专业的教学来说同样十分有效,可以培养立体的音乐思维和全面的音乐素质。

音乐是每一个人的需求,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与音乐打交道,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进行交流,许多人都有音乐创作的冲动,音乐表演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和愿望将会越来越强烈。社会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音乐教育,这主要是针对大多数人的音乐教育。由于过去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手工作业”模式,周期长,成本高等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会失去信心。而计算机音乐制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它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好工具,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繁重的重复性劳动,而且还能直接对创作或者演奏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我们营造出更美妙的音乐氛围。同时,它又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指导那些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顺利地走入新音乐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熟练地实现对音乐的追求。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写谱不再成为难事,演奏不再成为难事,音乐创作也不再成为难事。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一个人可以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甚至可以完成大型乐队的音乐创作。

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计算机音乐制作不仅是制作方式、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

一、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1.建立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从事计算机音乐制作的专门人才。这是一种集音乐创作、演奏、制作为一身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十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创作计算机音乐特有风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为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计算机多媒体等传播媒体创作或制作音乐。

2.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过程和计算机音乐的制作过程是对音乐完整、全面和多元的认识和体验过程。这样的音乐人才不同于过去的音乐人才。过去的音乐人才是单一的音乐人才,计算机音乐制作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从使用的器材看,由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中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数码乐器、数码录音设备,一方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及小型化的设备,高质量地完成复杂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另一方面也对专业的计算机音乐制作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转贴于 二、怎样建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

1.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它是音乐学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可以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如高中起点专科班、高中起点本科班、专科起点本科班以及研究生班;在中等艺术学校和职业高中里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和社会的要求。另外,也可以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如进修)以扩大该专业的教学,满足更多人的学习愿望。

2.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讲座、艺术实践和毕业作品写作五类。学习和训练包括传统交响乐队、民族乐队、电声乐队以及混合乐队的虚拟制作。毕业作品写作是计算机音乐制作的专业必修课。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包括传统管弦乐、民族音乐、电声音乐以及混合音乐等虚拟乐队的创作和制作。

3.公共必修课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学生必须完成国家教育部对各学历层次所规定的基础性文化共同课的学习。

三、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1.计算机音乐专业教室主要用于进行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和上机实习等。教师及学生实践小型录音棚,供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备课、学生个别课或小组课教学等以及学生高级专业实习等。

2.专业设备配置:如计算机、音频卡、音源、标准MIDI键盘(USB接口)、环绕监听耳机、踏板、超低音监听音箱、大屏幕投影仪、合成器、话筒放大器、效果器 、DVD刻录机等等。

3.专用软件如Cakewalk、Cubase、SxHip-Hop等等。

由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横跨文科与理科的主要学科,而国内开设“计算机音乐”专业的大学公寥寥无几,完整的计算机音乐课程和计算机音乐专业正在建制。而国内现有的计算机音乐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水平上看,都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计算机音乐人才的需求和中国计算机音乐制作行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要求。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建设无论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建设也并非难事,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中国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明天将会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专业课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音乐、绘画设计、艺术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应针对其专业特点,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好的服务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应用技能高的艺术类人才。然而通过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通常是依据计算机专业制定出的,在计算机教学中,虽然专业不同,但是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缺乏专业特色。但是众所周知,不同行业所要求使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专业应运用与专业特色相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尤其是学习时间紧凑的高职院校更应如此。本文就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究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课进行有机结合的可行性途径,旨在为今后的艺术职院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1艺术职院学生及专业课程特点

艺术类职院学生相较于其他文史或理工类院校学生,其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中,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其中。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计算机的引用可使设计制图与创作更加便捷、高效、直观、准确,其优势作用凸显。艺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践学习中,借助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是艺术职院学生的必备技能,如在工业、平面、网页、动画、包装、标志、产品外观等的设计上都需要运用Photo shop、Flash、3DMAX、Coredraw、PROE、Freehand等设计软件。对音乐艺术专业而言,早在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便开始融入并服务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表演类学生可利用电脑音乐软件,模拟乐队进行音乐演奏,不管是复调、配器,亦或是和声、乐理,都因计算机的引入使音乐表演从原先的繁琐、抽象转变为直观、形象。电脑音乐的发展对于音乐演奏及制作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势必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在艺术职院的专业教学中,不管是音乐类、设计类,或者其他专业,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融入其中,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自身竞争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提升都是显而易见的。

2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课有机结合的途径

2.1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教学方向

由于各专业计算机教学内容大致相同,致使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性不强,无法达到专业课的教学需求。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应邀请专业课骨干教师或负责人参与其中,依据专业课教学要求,及该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与建议,使计算机授课教师可更加充分的掌握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要求,这样教师便可有针对性的对专业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恰当的与专业课进行结合,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2洞悉专业课教学重难点,辅助专业教学

对于专业课教学中急需解决,且是专业课中的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相应的找寻,并了解到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可协同专业课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专业课重难点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赋予静止固化的理论知识以生机与动态,活跃专业教学氛围。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应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洞悉彼此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力争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高职艺术院校教学应以实践为中心,抓住课堂实践教学时机,着力强化学生的艺术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可布置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例如,在教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制作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求职简历;在教授PowerPoint幻灯片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特色的幻灯片,这样既贴合学生实际进行实践,又紧扣教学理论内容,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学效果较好。学校还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与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能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竞赛、广告设计作品制作大赛、计算机音乐制作大赛等等,以“赛”推动与专业课的融合;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网页设计、动画设计、音乐视频制作等讲座或比赛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计算机能力的同时深化专业学习。

3结语

艺术职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应针对艺术院校专业特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潮流,契合学生发展实际,积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艺术专业的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类人才。

篇7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环境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多媒体系统应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SONAR1.0\2.0、MW3.0、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

4,数字化音乐实验室的建立

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字化音乐实验室,即可以进行音乐制作课程教学,同时该实验室还可以作为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利用电脑安装训练软件,使学生的课外学习在无教师指导下既不用求助同伴,又有了完整正确且科学的进度标准。学生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里,不但可听辨上千条不同的听觉曲目(其中许多内容是我们目前课程中未能涉及到的领域,如:各时期的音阶、和声连接、节奏等内容;从中古调式一直到爵士音阶;从传统和声连接到爵士、蓝调和声进行、从传统节奏组合到近现代节奏安排等),并且还可以做构唱、视唱练习。学生可在任意的时间,通过计算机中的学习软件来巩固、加强自己的学习,并可获得许多额外的收获,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非常愉快的形式下完成的。这种形式的采用克服了以往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和枯燥性,同时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检测方式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的建立和使用,为全国有能力建立数字化音乐实验室的院校作出了样板,并且领导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全国各院校视唱练耳教学。

5,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如:window98\2000\XP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如对音乐制作软件CAKEWAIK8.0\9.0、SONAR1.0\2.0、MW3.0风格软件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的熟练操作)和相关硬件设备(如MIDI接口、音源、功放、调音台,合成器)的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了解熟悉国外优秀的练耳软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事实上,要运用好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一堂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教学还要糟糕。但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中多媒体所带来的崭新知识传输方式,广博的信息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所以作者本人认为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应该尽早掌握这一先进数字化教学技术,为教学服务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利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培养更多优秀音乐人才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扩展并延伸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感性、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我们确信,随着一切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推广应用,这一切必将使传统的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所有的一切,对于深化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

时代赋予了高等音乐教育新的模式,新的发展契机,也让教育者背负了新的技术负担。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终身学习成为必须!21世纪,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站在传统音乐教学所铺垫的基石上,面向未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易山、付妮《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

2,王瑞年《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王小龙《数字化音乐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篇8

    1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

    1.1几个计算机音乐名词

    1)MIDI:音乐设备数字化接口。MIDI是音乐设备数字化接口(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MIDI文件本身只是一堆数字信号,不包含任何声音信息,它记录的是在音乐的什么时间用什么音色发多长的音等等,需要音源的支持发声,因此相同的MIDI文件在不同的音源设备上播放结果会完全不一样。MIDI文件体积相当小,所以很适合传播。2)GSGMXG:常用的MIDI的基本格式标准,最早出台的MIDI格式标准是ROLAND公司于1990年定制的GS标准,它完整的定义了128种乐器的统一排列方式,并规定了MIDI设备的最大复音数不可少于24个等详尽的规范。GM标准在GS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简化而成的,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MIDI格式标准。XG是日本YAMAHA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MIDI标准,与GM、GS相比,XG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功能和一流的扩展能力,并且完全兼容以上两大标准。3)音符信息和控制信息:MIDI信息主要指这两类信息,音符信息是指MIDI输入设备(如MI-DI键盘)所发出的MIDI信息所对应的音源音色;控制信息是指对音色和音乐的其他信息进行调整的信息,如音量、声象、混响等等效果。控制信息与音符信息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一首乐曲要恰当利用控制信息才会更加人性化。4)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技术即是通过将声波波形转换成一连串的二进制的数据来再现声音。通过数/模转换器,以每秒钟上万次的速率对声波进行采样,记录下原始模拟声波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然后将一连串样本连接起来,就可以描述一段声波了。每一秒采样的数目称为采样频率,单位是Hz(赫兹),每一个采样,系统会分配一定的储存位数(bit数)来表达声波的振幅状态,称之为采样精度,采样精度越高,声音被还原的就越细腻。

    1.2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的硬件组成

    1)计算机:通常有PC机与Mac机两类。相比基于OSX操作系统的MAC机和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MAC机在音频处理上的优势明显,但在软件兼容性和选择面上较PC机要差许多,因此PC机更适合面向教学使用。2)音序器:同样也可分为软件音序器与硬件音序器,软件音序器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使用,常用的音序软件有Cakewalk与Cubase系列等。硬音序器是实际的硬件设备,通常体积较小。与硬音序器比较,软音序器的优势十分明显,对MIDI音符的编辑和修改也更为灵活方便。3)音源:音源是各种音色的载体,通过音源各种MIDI信息才能够发出声音。音源又可分为软音源和硬音源,软音源即是以软件形式存在,需要通过计算机芯片和内存的工作来使用。常见的软音源有YamahaS-YXG100,RolandVSC88等,还包括插件音源(如VSTi和DXi插件等)以及软采样器SoundFont、GIGAStudio、Reality(可以调用和编辑采样音色)等。硬音源是储存音色的硬件设备,可以与音序器直接连接使用。常见的硬音源有RolandJV1080,JV2080;YamahaMU100,TG500等。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发展与计算机音乐制作的普及,软音源在价格,易用性,版本更新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4)MIDI输入设备:即是向音序器发送MIDI信息的硬件设备。按照通常的演奏习惯,人们制造了许多基于传统乐器形式的MIDI乐器,如MIDI键盘,MIDI吹管,MIDI吉它等等,可以按照演奏传统乐器的方式去演奏它们,然后通过MIDI接口将演奏的音乐转化为数字信息并被音序器接收并存储为音序内容。此外,根据需要,计算机音乐系统还可以配备录音设备(麦克风),监听设备(监听音箱、监听耳机)等等。

    1.3计算机音乐系统中音乐软件的分类与特点

篇9

关于创作

1948年,法国工程师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创作了第一部具体音乐《火车练习曲》,随后,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于1953年在德国科隆德意志广播电台电子音乐实验室完成了其第一部电子音乐作品《Studie I》……在五六十年代,德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电子音乐的两个中心,电子音乐的诞生和发展迄今为止已近50年的历史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音乐创作则起步较晚。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中国第一场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它“揭开了中国电子音乐发展的序幕” ①。起步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但我国的电子音乐创作仍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价值的电子音乐作品,如:张小夫的《不同空间的对话》、《天问》、《吟》,吴粤北的《电子音诗――摩梭人家》、《变形Ⅰ、Ⅱ、Ⅲ》,刘键的《纹饰》、《风的回声》、《半坡的月圆之夜》等等。

对比目前国际国内电子音乐创作的现状,本次会议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音乐创作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武汉音乐学院刘健教授在会上坦言到:“目前我们国内对电子音乐创作规律中的电子音乐语言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我们搞过一些比赛,我也听过一些作品,有的只是一首歌和一个简单的伴奏”。

显然,在电子音乐创作上国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毕竟电子音乐是一个外来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大的创新空间,才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关于教学

我国的计算机电子音乐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9年,全国第一个由政府批准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在武汉音乐学院正式成立②。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开始招收电子音乐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同年,吴粤北教授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在作曲系开设音乐与音响导演专业,在他的主持下,1999年该专业扩建成我国专业音乐院校中第一个音乐与音响导演系。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开始招收电子音乐作曲本科生。2003年,吴粤北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创建了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第一个音乐工程系,致力于电子音乐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我国各音乐院校及一些综合性大学的音乐院(系)也相继开始增设计算机电子音乐方面的相关课程和专业。

会议中,中外专家和各地来宾纷纷就此发表意见,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主任张小夫教授发言时说到:“师资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另一个就是课程的设置,拿我院的电子音乐作曲专业的教学大纲来说,我们每年都在修改,这个大纲已经不止四五稿了。”与会的美国作曲家詹姆斯・哈金斯(H.James Harkins)博士对国外的电子音乐教学进行了介绍,他说到:“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做一些实验或创作,通常这些学生们也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工作和作品,这样他们彼此间就能学到很多自己不足而又非常需要的东西。”随后,南京艺术学院的庄曜教授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教学情况和经验。

可见,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电子音乐专业教学还比较年轻,因此不论是在师资、教材,还是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急待改善之处,毕竟,专业教学是整个计算机电子音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于科研

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音乐实验室”。随后,天津音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在1986与1988年先后两次邀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198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音乐声学与计算机音乐研究室”。1987年6月,刘健、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创建计算机音乐音响实验室,吴粤北教授任音乐音响实验室中心主任。1993年,张小夫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创立现代电子音乐中心。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吴粤北教授担纲的电子音乐与数字媒体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我国的计算机电子音乐科研工作从起步到今天,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算法作曲、音乐声学、计算机电子音乐教学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电子音乐科研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议中,武汉音乐学院刘健教授呼吁到:“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年会所递交的论文一大半以上都是以技术为主的,而国内在这方面还较弱,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电子音乐创作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去。”

另一个与会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就是科研中的学术规范,本次峰会主持人、上海音乐学院吴粤北教授说到:“在国际上,Electronic Music本意是指偏流行的电子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本意是指专业化的电子音乐,而在我们国内恰好把二者弄反了,把前者误当成是专业化的电子音乐,把后者误当成是电声乐器演奏之类的流行音乐。”接着,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何监秋主席介绍了我国计算机音乐研究的概况和现状。

在会议临近结束时,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丰元凯主任又提出了“计算机究竟算不算乐器”的问题,引来与会者们的激烈争论。可见,目前在我国计算机电子音乐科研工作的总体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探索等方面都还需迎头赶上。

探索中前进

综上所述,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电子音乐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注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注重不同学科参与者的协作,以科技为主动力和重要手段,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人类的创造力和精神世界。

而我国计算机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总体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还处在探索、学习和积累的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后发优势和文化优势,如:一些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探索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前车之鉴,减少了我们走弯路的机率,同时,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无疑是我们在创作既有独特个性又富文化底蕴的优秀电子音乐作品过程中的巨大源泉。当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可能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轻松过程,今天在我国计算机电子音乐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无不是在无数开拓者和有志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获得的。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中国的计算机电子音乐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次上海国际计算机电子音乐研讨峰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我们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们期待着中国计算机电子音乐发展的腾飞早日到来。

①王次荨兜缱右衾衷谥泄的开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篇10

针对目前的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的特点,参考并借鉴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特别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方式,比较三种类型大学通识课程的不同,结合本院特点提出相关教改思路,特地选定以坦普尔大学为具体调研对象,研究其通识教育中课程设置特色,提出适合音乐学院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0引言

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各类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相关的公共基础文化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期能更好地为其以后的专业文化知识服务,更为了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公共基础文化课,即设立通识教育课程,一般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部分。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必修科目,显然显露出它的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文科类院校,或者在综合性大学中的文科类专业中,大学计算机课程经常是作为唯一一门理工科的课程存在的。早在2005年,直属教育部、负责高等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指导的委员会[1],已发相关的征求意见稿,来表明计算机基础教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对计算机教学给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意见。而作为音乐类院校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同样有其重要性,而且在缺少其他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的文化熏陶的艺术类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更可被视为可以弥补日后工作中出现的很多艺术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在信息素养上不足的短板。这些问题,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已经被发现[2]。虽然学生中有计算机能力水平、信息素养不错的人,但整体的文化基础水平相对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弱的,特别其中某些孩子,也正是因为文化课学得不够好,考得分数不够高,才来上艺术类院校的。因此,如何让这些孩子能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文化知识,更好地迎接日后步入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就是目前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其英文全称叫做GeneralEducation,其概念和专业教育相对照,目的是使学生的智力、身体素质、逻辑思维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其人生质量、提升精神境界[3]。通识教育即普通教育,可以一直追朔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但其被列入大学教育,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末期。自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著名的哈佛红皮书[4],即《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之后,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起了巨大的影响。正因为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具有美国特色[5],笔者特意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调研在美国特别是音乐类院校留学过的海归人士,并特意选择以著名大学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为例作为主要调研参照学校,希望给国内的通识教育改革,特别是音乐类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2坦普尔大学音乐学院介绍

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成立于1884年,并于1888年被正式命名,1965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州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员,位于费城,在罗马和东京两地都设有分校。由分布在费城中部、北部及近郊的5个校园组成,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公立高等学府。据《耶鲁大学日报大学指南》指出,坦普尔大学设有一些核心课程,学生不论修读任何学系或学科,均须进修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历史、美术、美国文化及外文等学科。大学最负盛名的学科是电台、电视、电影学、舞蹈和音乐。其音乐学院———波依尔音乐和舞蹈学院(BoyerCollegeofMusicandDance)简称波伊尔学院(BoyerCollege)在2015年全美国音乐学院的前100名中排行第30位。

3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设置

美国高校的通识课程教育可以按照高校类型来分为3大块,其分别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其中第一种,综合性大学,例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数目众多,学生选择余地大。第二种,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是小班化教学,但开设课程少,因此如波士顿卫斯理学院这样的学校鼓励学生去周边的高校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去互选课程,来弥补课程类型少的不足。第三种,社区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转学教育[5]。作为音乐学院属于艺术类文科性院校的特质,它的规模不算大,通识文化课的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教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有限,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目前在编的教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专任老师只有3名。而大学计算机课程又作为本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上课班级多,人数众,因此只能综合美国3种院校的特点来开班,目前做到的是尽量以小班化教学,比综合性院校100多人规模的大班化教学来讲,规模偏小一个班级只有五六十人,少的只有四十来人。如卫斯理学院那样鼓励学生去外校选课,笔者认为可以操作,但具体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校际间的合作,而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必须保证其所选的课程是与本来必修的课程相关的才行,且需要保证所选修学校在这一专业领域或者其综合实力上高于至少等同于所在学校才行。举例说明:例如浙江音乐学院在大一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多媒体制作基础课程。有小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学过这些课程了,那他就可以选择不修这个学分,但是计算机类的学分还是必须要修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去同级别或者综合实力更强的其他高等学府例如浙江大学去修其他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例如修C++编程基础、Java编程这样的课程。当然这是参照美国大学作出的一种改革思路,日后即便可行,具体的操作还是需要更要严密的设置的。在社区大学中学习的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通识性教育,而教授的通识教育是按照等级来区分的[6]。级别一:基本理解什么是计算机,以后能够解决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个级别安排有1-2个课程来学习。级别二:每个学年一个班提供15-20人的名额来上2门系列课程,来学习编程,能解决一些专业问题。但学生在这个课程里并没有要求精通编程,理解电脑设备的详细操作或者也没有鼓励去开发一个应用程序、设计系统或算法。级别三:每年20个学生左右的规模来上2门公共选修课。学生学习概念、方法、技术并在工作中习惯使用电脑软件和硬件,重点是学习细节的知识和解决各种工作的技术。学生通过执行在大学计算机系统课程中的程序能够获得直接的知识,而这些系统课程在级别二里面已经包含在学生学习的2门课程中。学习这2门课的一个重要意图是想让学生变成一名非常有效率的顾问。在这个级别中的人定期会与级别一和级别二的学生沟通,帮助那两个级别的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特定的问题。因此,就目前音乐学院的现状来讲,其大学公共必修课,就是提供了级别一水平的课程,也是完成了类似的教学目的。但是随着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都开设了诸如大学计算机基础里教授的办公室软件、多媒体制作基础里教授的Flas制作的课程,不少学生还学得不错。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初期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入学考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测试)分班分难度教学、入学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如80分以上)可以免修该课程。柯南特校长在哈佛红皮书中指出了,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为了多数人。这就明确了通识教育面向全体的概念,即大众化的教育[4]。因此当达标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就可以更换相关教材内容,加深所授课难度或者更换所学的软件,或者对于能力更强的同学来讲,可以去学习级别二的课程内容,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开设相关级别的课程,如果学校暂时没条件,就可以如前面文章中介绍过的那样,去其他学校修这门级别二或者级别三的课程。而如果学生如果如果可以学些级别三,类似于研究生上这门课程,可以去充当类似这门课程助教的角色,这样在对于学生的学习上应该是更有益处的。

4坦普尔大学通识课程具体设置情况

以坦普尔大学为例,具体学习美国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式。

(1)允许入学后在其他大学完成一门课程坦普尔大学希望本科生能够在本校修完他们所有的课程来拿到学位。但是,在读坦普尔之前,符合所有的学生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拥有出色学术水平的学生,允许转两个夏季或者特别会议课程的学分(最多8个学分),在别的地方来完成他们的学时学位。到坦普尔大学入学时,学生不会收到在另一个机构得到的课程学分,除非之前已经得到了学校的允许,例如学生出国留学这种情况下去别处修学分,校方已得到允许的。在入学后有资格申请在其他学校完成一门课程应满足的条件是:在写申请书时,一个学生累积的平均分点必须是2或者以上。在登记的时候,该学生拥有的转移学分少于60分。该学生具备修这些课程的预备知识。课程不能通过坦普尔大学的远程教学方式来学习。学生不能已经获得这门课程的学分。学生不能在坦普尔大学已经修过这门课程,即便得了不及格、临时退选或者没有完成全部课程。学生必须提前一个学期申请想去其他学校读的课程。等到批准下来后,如果想要这个在外校念出的课程成绩有效,该学生必须要有一张从所读课程的外校官方派送到招生办公室的官方的学生成绩单。

(2)免修学分的情况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可以免修学分。具体如下:他们入学时候有一个合格的AP(美联社)分数,或者转学分,或者他们选择的专业符合不用去修某些特定的通识课程的要求。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在上大学前,对于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坦普尔大学给出最多转8个学分的待遇,这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入学前就提前在别的学校修好了最多8个学分的大学课时,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大学后可以少修8个学分。如果这个结合到实际,借鉴到音乐学院中,例如部分在高中时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会考中的计算机考试得了A,并且高中学得内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致相同、该学生在其他条件也都符合转移学分的标准(例如可以设置条件为他就读的高中在学校的考量范围内),那么学校可以考虑将其高中所学的信息课程转移成大学计算机课程的3个学分,也就是免修学分一样的性质。对于入学后,再申请去别校读相关课程,进行学分转移的申请。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其具体操作,看是否符合音乐学院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先小范围试行。而坦普尔大学出现的某些专业学生可以免修一些课程的特权,对于音乐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讲,并不适用,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文章开始部分已经论述过了。

作者:陈曈 昊尘 吴澹宁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 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5):11-18.

[2]谈大双.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改探讨[J].艺海,2008(6):134-136.

[3]陈敏生,潘梅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2(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