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

时间:2023-11-06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

篇1

“厌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一直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们的关注。关于因为“厌学”而导致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如2009年5月新疆若羌县两名刚满10岁的男孩因为厌学,趁大人不在家带上干粮和炊具离家出走,50个小时后,接到家长报警的民警在多方努力下,从茫茫戈壁中搜寻到他们。

羊城晚报2009年6月1日的报道《广州15%儿童曾有行为障碍,学习压力成致病因素》指出,由于学业重压,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的高压、升学率的威逼、心理负担的困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陈旧刻板的教材、等级井然的排名、铺天盖地的考试等教育现状,让许多孩子被“厌学”的心理所困扰。

“厌学”是一个难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招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下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也更为突出。另外,校园外浮躁的社会风气、校园内较为陈旧单调的教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许多中职学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希望能够使学生大面积厌学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些做法,都起到了一定的预防、调节作用。

二、厌学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对于“厌学”的统一的标准定义。通过电脑检索可以发现,国外有“逃学(truancy;hooky)”、“辍学(dropout)”、“拒绝上学(schoolrefusalbehavior)”的研究,但没有直接对“厌学(bewearywithschool;bedisgustedwithschool;dislikeofschoo1)”的相关研究。

而在国内,傅安球(2002)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①该定义较有代表性,在许多文献中,都被直接应用。

三、中职学生厌学的表现

关于学生厌学的表现,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等,都可以被视为存在厌学的心理的外部表现。但也有学者对厌学外部表现的程度做了规定,如肖承志(2004)等就认为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的学生,被认为存在厌学心理。②

四、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及矫治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突出,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实施干预,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

1.适当放松,强健身心。

一些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出现了厌学现象。张晓明(2008)在研究《大脑功能及A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时以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发展咨询的青少年为对照组,统一使用ML-2001脑功能状态检查仪对其脑功能状态和A波优势竞争频率及熵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的A波竞争优势主频分布于各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与次频之差均值和熵值差异显著(P<0.01);各脑区同时段主频不统一和多频互扰现象和大脑少氧、疲劳、左右对称性、前后功率逆转情况差。说明厌学青少年大脑工作状态和脑电活动的有序性和统一性较差,这影响了厌学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应以自我放松和适当运动为主。要理解学生由于大脑机能的原因,吸收转化信息的能力较低,因而对学习采取逃避态度,而不能一味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扭转,忽视其大脑工作状态已处于饱合,接受信息的能力处于低水平程度,学习中已经不能集中所有能量于所要注意的目标。

2.关心鼓励,加强辅导。

一些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长期受到成绩差阴影的笼罩,对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回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也可以被采用。如李拯(2008)在《走出厌学的阴影——一例用意向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生厌学的辅导》中采用的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④就值得借鉴。

篇2

【关键词】认知行为技术 厌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3-01

1.心理咨询技术的教学特点

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临床心理学与其它的临床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异,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症状本身,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比较突出,学生如果未充分接触患者,就无法深入把握知识的精髓。

心理咨询教学难点在于要充分考虑伦理及法律的相关因素。很多患者仅对主治医生持有信任的态度,不愿接受主诊医生以外的人的问诊及治疗,示教很难进行。

2.认知行为技术治疗厌学问题的个案

结合厌学问题1例进行具体教学,主要展示给学生的内容是咨询的主要阶段和如何纠正来访者的核心错误观念。

求助者,男,14岁,初一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与同学矛盾多,出现不愿上学、心烦等,评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技术作为咨询方法,制定咨询目标后开始实施。

通过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求助者的核心错误观念:我不适应学校

咨询师:你说你是个不适应学校的学生,是什么意思哪?

求助者:不是,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应,比如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同学给老师送礼……

咨询师:可是以前你不是挺适应学校的吗?

求助者:是的,以前我在学校学习很好,也很有能力。

咨询师:我们只分析现在的情况,你在说“我是个不适应学校的学生”,这里的“我”指的是什么哪?

求助者:当然是指整个的“我”了。

咨询师:你这里的“我”是不是太抽象了,好像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咨询师:学校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是教育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你认为个人努力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求助者:改变不了。

咨询师:所以我们应该适应现行的教育体制,对于我们改变不了的问题我们就努力去适应。

咨询师:有人送礼给老师也是社会的问题,与时展有关,靠你我的努力也是改变不了的,不如暂时先接受这些社会现实,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社会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求助者:就是不去管这些问题。

咨询师:对,很好!你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好好学习就行了。能改变的事情就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情就学会接受,学着去适应。

笔者结合厌学问题1例进行认知行为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3.心理咨询个案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互动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提高学习效果。(2)整体性:整体性原则强调教与学的协调,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系。(3)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正是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医生,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需要贯彻于案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 。

4.心理咨询案例教学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4.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时必须严格遵循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首先是要针对教学目的,其次是要针对学生,以典型的、可以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病例为主。

4.2课堂教学组织 课前要求学生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期刊文献数据库,了解心理咨询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针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无论对错,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辩论过程引导学生融入情景,以当事人的立场看待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胜任力。

4.3归纳总结 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评价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将案例中一些重要的心理咨询学知识点连接起来。老师的归纳点评需要注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之处,即使学生有不足之处,也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可提问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补充、纠正。

5.总结

总之,认知行为疗法操作性强,结构性强,与精神分析相比,前段是建立治疗关系,之后是改变认知观念,认知重建,结合认知行为试验,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些特点决定了认知行为疗法适合开展案例教学。

教学应用中可以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弥补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取长补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等著.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00-218

篇3

【关键词】身心健康;农村中学生;问卷调查1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

(2)调查对象:马山县马山中学学生。

(3)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三大方面。

2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相关统计如下表:

(1)学习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自已对学习不感兴趣 63.3%2 父母老师给的压力太大而厌学 58.9%3 自已基础本来就差,学习方法不对 45.6%4 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融洽 38.6%5 学习基础差,听不懂,想学而不能为力 31.9%6 学习自觉性不够,缺乏恒心、毅力,沉迷于网络,无明确目标 30.6%(2)人际关系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产生的对抗心理 70.2%2 教师的认识偏差等情况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 62.1%3 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52.9%4 教师当众罚站和找家长 50.0%5 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 31.5%6 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

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28.6%7 家庭氛围不融洽 5.8%(3)挫折适应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产生对抗心里 79.3%2 与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存在障碍 65.8%3 目前还没有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未来很迷茫 55.4%5 日常生活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情绪宣泄渠道 41.2%3调查结果分析

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难于应付挫折,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在被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部分存在着心理卫生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3.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以为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高中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大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前途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高中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3.2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识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的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等,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3.3挫折适应问题:高中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高中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4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4.1对高中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4.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高中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箱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3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高中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高中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苦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4.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5小结

以上就是这次对农村高中部分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的介绍,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的压力。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现在人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视的,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常常忽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的需要,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与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他们良好德育基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大量的独生子女进入中学时代,他们因各种复杂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依赖性、偏执、凡事依自我为中心、生活能力极差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到处补课;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作业负担太重。因此社会上有识之士为学生鸣不平,说当今社会上最累的是学生。所以有学生感到学习很乏味甚至很痛苦,因而厌学,有的离家出走,有的早恋,有的考试弄虚作假。以上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说有效的教育,后果将难以设想,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集中表现

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一是厌学。孩子在刚上学时,都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可学来学去发现所学的东西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及家庭和学校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如家长的责问、班级分数排榜等,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苦恼的事,逐步由厌学、逃学发展到弃学。

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二是离家出走。家本是最温暖的地方,有的学生要离开它是因为厌学弃学之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非常之大,是不得已而为之。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三是早恋。早恋是教师和家长最忧虑的问题,往往谈恋变色。过早陷入“爱情”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四是考试弄虚作假。由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分数的高低来作为标准的,学习差的学生还有学习不错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数,考试时就会作弊。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各个中小学都应该开设心理课,应由专业心理课教师任教

在心理课上,首先应教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正确评价自己开始,逐步完成智能训练和能力创新、学习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等等。学生上完心理课后,会心情愉快,上进心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努力上进,克服自卑心理。

2、开展心理咨询

现在学校的德育处和团委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威望的教师在这里耐心倾听咨询者的倾诉,然后帮助分析指导,作他们可信任的大朋友。

3、建设心理健康的隐性课程

建设心理健康的隐性课程,包括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运动会、艺术节、合唱团、舞蹈队等。在众多的活动中,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发挥优势的场所,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首先来自家庭。家长投入重金培养学生,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都会有巨大的压力在身。学校可利用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知识,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成为一体,目标一致,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努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健康心理、高尚情操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远远落后于社会法律要求,这点在技工院校学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技校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成熟,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也不够,稍微处理不慎就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出现,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加上受家庭因素影响,比如一些在单亲家庭成长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其溺爱,导致这些学生往往是家长管不住,师长的话不听,法制意识淡薄,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在法治社会中,是否知法懂法,有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若对一些问题学生不加以管束,往往会产生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等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教育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也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因此学校要全方位制定好法制教育的措施。

三、加强校园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厌学的特点

在学校教育的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提高上课时学生参与的热情,积极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原因。同时,课堂教学还可结合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二)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建立法制教育的实践基地。

一方面,学校应该在每学期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法制教育知识普及,使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并请少管所的犯罪少年现身说法,同时组织学生收看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法制专题节目,或者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并加深对国家法律规范的理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教师的为人处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除了培养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还必须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篇6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李建伟刘昌龙张乐华张庆辞(304)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关系分析罗任周茜谢海燕(156)

篇7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心理 原因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长都很担忧和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厌学与辍学率的增长密切相关,学生厌学放弃学业已经成为学生离开学校的直接原因。

一、厌学的含义及危害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这个词语本身是和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具体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持续保持消极的心理态度[1]。单庆朝、崔柏君等认为,厌学表现为对至少四门学科失去兴趣,总成绩在班级平均成绩的50%以下[2]。另有研究者指出,厌学分为轻度和重度,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被动、情绪消极以及不按时完成作业,严重的发展为逃学[3]。

厌学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人际关系;危害自信、自尊。

二、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总结笔者在临床心理咨询中遇到初中生厌学个案,产生厌学的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的个人不良心理因素

中学生内心世界偏差、个人内在心理素质不好是产生厌学症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习动机缺乏,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激发个人去学习的动力。动机缺乏导致的结果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慢慢地,这种退缩还会泛化到个人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学生,提到学习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怕”,接着学会拖欠作业,基础自然而然就会变差,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就会完全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在学习中,很少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的全是批评、否定,加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厌学的情绪就此滋生了。其次,自我认知偏差。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甚至是同学、老师、家长的冷嘲热讽,以致形成不良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无能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有的学生把在校读书的时间和外出打工的时间所得到的收入做了一个对比,用获得的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觉得读书无用。甚至有些中学生开始质疑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觉得很多知识现在学了但都不具有时效性,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学这么多。再有,人际交往困难。初中生感情丰富而且敏感,将自己是否被人喜欢,是否被老师、同学喜欢看得很重。如果在同学中得不到接纳或是认可,就会表现得非常失望,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时间长了,孤独感油然而生,从而影响学习。在吴军(2007)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25%的初中生不愿意交往,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感到在学校没有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4]。

(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5]。厌学发生在后进生身上的比较多,本来学习上就表现得非常无能为力了,再加上父母对其惩罚、否认,孩子面对学习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如果长时间习得性无助,慢慢地,刚开始的坚持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父母会忽视、否认孩子,这种忽视、否认不单单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为了能让父母重视自己,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比如“生病”、厌学。然而,有的父母却又过度保护,当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以后,父母们不是积极地去疏通孩子的情绪,而是找退路,让孩子一直待在“安乐窝”里。

其次,父母的不良榜样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自然也易于养成乐学好学的习惯。在临床心理咨询中,厌学的孩子往往都会这样来抱怨自己的父母:“他叫我学习,好,没错,他陪着我但是他却在旁边玩手机。”“他不准我看电视,但是他一回家就抱着电视看。”面对这些不满、愤怒的言谈,我们的家长是否反思过“为什么时间长了孩子不愿意再听成年人的话了”。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第一,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目前,中学教育大部分继续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如,片面抓升学质量,忽略了学生自我成长和音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升学为指挥棒,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而且,某些学校只重视尖子生,而忽略无升学希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以致成绩越差越厌学,越厌学则成绩更差。

第二,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课堂上“满堂灌”,课后搞“题海战术”“补差”等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这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很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愉悦、成功和自豪感。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基础,在产生厌学问题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生的内在因素。当然,内在因素的解决也需要外在良好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聂衍刚.试论中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J].教育导刊,1996(Z1).

[2]马健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陈学诗,李国榕.当代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篇8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在心理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时伴随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泛化为对学校、对老师、对考试产生厌恶和逃避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经常性地旷课逃学,严重的会产生辍学的念头。本研究采用沙盘疗法(Sandplay Therapy)对一名疑似厌学症的少年进行心理治疗,考察沙盘疗法的过程特征和治疗效果,为厌学症的心理治疗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心理评估与治疗方案

1. 心理评估

背景信息:小Y是一名初一男生,比较调皮,父母对其管教严格。学习多由母亲负责督促完成,父亲主要管束他的行为,如吃饭的时间不能说话看电视,按时按点睡觉起床,不允许拖延。但让父母发愁的是,即使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孩子在学校依然不遵守学校纪律,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不好。近期因为跟老师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被老师责令回家反思,以致产生了逆反心理,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主诉:不喜欢上学,老师要求太多,而且不公平,上课的时候跟同学两个人窃窃私语,但老师总批评他一个人。不喜欢做功课,明明抄一遍就能记住的字词,老师总让抄写很多遍。数学老师人比较好,他很喜欢数学。班主任太凶,总是请家长,他不喜欢班主任教的语文。英语背单词太麻烦,他也不喜欢英语。这次被老师赶回家,他感到很丢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想再去学校了。

心理评估:厌学症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心理问题之一。众多调查资料表明,患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缺乏兴趣;违反课堂纪律,甚至旷课逃学;严重的会出现躯体化反应,如每当学习的时候就恶心、头昏、生病。根据小Y的自我陈述,结合父母对他的反映,我们确定小Y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疑似厌学症。

2. 治疗方案与治疗目标

根据小Y主诉的问题和父母对其问题的反映,我们决定采用沙盘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并辅以家庭治疗。沙盘疗法能给来访者提供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帮助其建立安全感,体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沙子和玩具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探索和表达自己在制作过程中获得的控制感和价值感;沙盘疗法作为沟通来访者意识与无意识的媒介,可以使来访者对其无意识世界进行探索,为解决深层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能。

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小Y的厌学情绪,让他回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中。长期目标是帮助他建立客观的自我概念,促进其人格发展。

二、治疗工具及程序

1. 治疗工具

沙箱:大小为57×72×7(cm)的木箱1个,内壁涂成蓝色,内装半箱细沙,给来访者营造挖开沙子可以看到水的感觉。玩具模型:人物、动物、植物、食物、生活用品、家具、建筑物等类别。数码相机:给来访者的沙盘作品拍照,采集信息。

2. 治疗程序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初期,对来访者及其父母进行家庭治疗,全面了解来访者的个人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问题。治疗中期和后期,通过一系列沙盘制作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根据他的沙盘作品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从2011年7月19日至11月23日,历时4个月,共10次。

三、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

小Y的10次沙盘治疗明显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本研究将整个治疗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对抗斗争阶段和成长治愈阶段。

1. 问题呈现阶段

图1第一次沙盘:我的家

问题呈现阶段的初始沙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反映了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又提示了问题治愈的可能性。小Y在第一沙盘中构建了一个村落,作为自己的家。以河流为界,整个沙盘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根据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沙盘上部象征着意识层面和超我,来自于内化的父母道德和社会准则等,是自我对父母、老师或权威的顺从或抑制;沙盘的下部象征着无意识层面和本我,是个体本能的要求,遵循享乐原则;沙盘的中部象征潜意识和自我。在这个沙盘中,小Y在超我部分摆放了学校、教堂等现实中存在的房子,而在下方的本我位置摆放了卡通造型的房子和苹果小屋这类在幻想中才会出现的房子。在房树人绘画测验(HTP)中,房子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我们平时说“心房”,也就是潜意识中把心比做一个房子。

小Y的第一沙盘表现了他的内心冲突,在意识层面他觉得自己必须认同父母的教诲、老师的教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学校规范。但在无意识层面,他则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说桥上的忍者是自己,自我站在超我和本我发生矛盾的地方,不知所措,以佩刀执剑的忍者形象出现,是他内心冲突的体现。虽然小Y的第一次沙盘隐晦地呈现出内心的重重矛盾,但他是一个自省能力较强的孩子,已经开始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为以后心理咨询的深入提供了基础。

2. 对抗斗争阶段

篇9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引言:大势所趋,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也开始或多或少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很多形式主义,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中约有2800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患病率为28.6%一32%,且仍旧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在此大环境下,可想而知对于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薄弱、素质相对偏低的中职生而言,其心理健康状况就更不容乐观。

(一)情绪情感不稳定而自控能力差

中职生的情绪情感强烈而不稳定,会大喜大悲,患得患失,可细腻可狂暴,有些同学爱夸大自己的情绪,有些同学爱隐藏自己的情绪,也由于他们控制情感情绪的能力还不够成熟而引发了一些纪律和生活问题,部分比较容易冲动的学生,理智性差,稍有争执就可能大打出手,以男生居多;部分学生怕被人轻视,对别人的看法极为敏感,猜疑心重,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这类学生人际关系较差;有的学生冷漠寡言,不好与周围人相处,不爱参加活动,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心理,这类学生可能会出现早恋现象,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

(二)学习艰难,厌学心理严重

多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反映,他们的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厌学心理,他们理论课上打瞌睡,技能课也不愿动手实践;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学学不进,从而愈加的恐学、厌学,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用虚幻内容满足自我,在课堂上时常发呆发愣,对知识完全学不进去。究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学而不得,即由原来传统的科转而学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专业技能技术,这对于本身基础差,甚至有可能初中都未毕业的中职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头痛的事。一种是学而无用,即他们本身对于学习就没有任何兴趣,一些学生是被家长硬塞到学校来完成成人前教育的,一些学生是已经被安排好了未来而来混文凭的;虽然中职生之中也存在着佼佼者,但在此大坏境下,想要独善其身很难。

(三)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自卑心理来源于各个方面,在自身方面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中考竞争的失败者,上不了高中,低人一等;在学校方面来说,对中职生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很多中职生往往还没有适应学校生活就要面临着社会实践或者是就业,中职学校因为无法适应而退学的学生较多,而留下来的学生大多是被动的适应,很少主动去表现,没有成就感的获得,就没有自信的源泉;在社会方面来说,社会上的人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中职生缺失社会认同,往往不能理性认识自我而破罐破摔,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四)逆反心理强烈

中职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段,伴随着躁动不安的情绪和迅速成长起来的强烈自我意识,逆反心理也在这一时期生根发芽,其表现为对校纪校规的抵触;强调个性,思想另类而偏激;讨厌被束缚,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熟视无睹,是非辨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最终导致其走入人生不归路。

(五)人际交往障碍

当前中职生中农村一块的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城市一块的则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他们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爱或长辈的溺爱,都表现出依赖性强,生活管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易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强求他人,自视甚高,缺乏宽容心。这些学生在校时表现在:缺失信任感,从而敌视老师和学校;缺乏合作精神,交往时意气用事;缺少感情寄托,在异往上出现行为偏差;心理胆怯,爱钻牛角尖,社交能力差,因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社会层面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我几年的教学生涯来看,我个人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把对中职学校的扶持政策从资金扶持转变为提高中职学校的地位,为中职生多提供进一步升造和就业的机会,以此来改变社会歧视中职生的观念。

(二)学校层面

1、完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学校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首先应该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心理咨询提供物资与专门场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板报、宣传栏,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等媒体优势,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和拓展训练等等。

2、建立以课程教育为主,心理咨询为辅的教育机制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目的开设旨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的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来预防和抵抗心理问题的侵袭。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必须安排在入学阶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可对因适应性差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学生定了性那是极其难转化的。其次可以借此发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利于及时有效的开展治疗工作。而心理咨询的目的则在于针对有需要的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应该形式多样化,有面谈咨询,电话咨询,QQ咨询等等,心理咨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必须保证咨询人员的专职性,因为如果在咨询最重要的阶段,咨询老师另有任务则会影响其进程与效果。

3、建立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所说得任课教师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如在其上某个班的课时,就可以留下自己的QQ给学生,方便他们进行咨询,这样首先就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心理沟通环境,为正确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综合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在校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此情况下,要求家长和班主任尽力尽责的配合心理健康老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其他任课老师了解情况,这样的教育才能更具体而完整。

(三)个人层面

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创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也要对学生个人提出相应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要敢于正视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其次,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自我规划;第三,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并在团队合作中提升沟通能力;第四,进行合理的宣泄。

三、结语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又有新问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心理机能的建设者和技能型人才,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篇10

17岁的晓晓,不敢进学校,不能看书,也不能写字。他一看见书就紧张,拿起笔写作业手就发抖。他特害怕自己学习不能够集中精力,害怕自己学习不成功,考不上名牌大学。医生说他厌学了,有严重焦虑症。其父母立即带他来到心理咨询室,通过两个月的心理调整,没有看书和写字障碍了,他愉快地回到学校。

26岁的小毛,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三好学生。他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也应该是最好的,他应该顺利成功地走入成功人士之列,工作一年两年后,与很多成功的青年一样,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购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但真正走入工作岗位上时,高薪水的工作他没能力做,低薪水的工作他看不上眼,又吃不得苦。在几年工作时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五份工作,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进而继发抑郁症,产生了自杀行为。通过长达一年的心理调整,才解开心结,真正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入工作中。

这几个案例都是我近段刚结束的心理咨询案例,不管是轻还是重,他们都患上了成功焦虑症,甚至由焦虑引发了抑郁症。因为他们都太渴望成功,太怕自己不能够成功,为了成功而不断紧张焦虑,最终成病。

成因:成功思想的灌输、

“成功”二字的曲解

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成功思想灌输着、包围着,老师、家长、社会商业活动、各种教育专家,你方唱罢我登场,那阵式绝不亚于落在上甘岭上的炮弹。就在这种环境、这种氛围中,青年、中年,甚至少年和老年,各年龄层的人都选择认同,活着就要成功!成功教育就是这样惹的祸。你不成功,没有豪宅高级车,就被人瞧不起,就没有社会特权。面对不成功罪,人人诚惶诚恐,焦虑不安,因急功近利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泛滥开来,让人活得没有快乐,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更谈不上享受。他们生活在不成功的自我摧残里,在煎熬中过着日子。

成功教育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曲解了“成功”二字,夸大了成功教育的急功近利性,因此让很多人在追求成功时,迷失了人的本来面目,找不到自己本来的目标,误入歧途。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要完成生老病死的交替。在这个过程里,人们真正追求的是尊严、自由、幸福地享受生活。而成功,就是达到尊严、自由、幸福地享受生活这一目标的代称。而成功教育,不是豪宅高级车的拥有,不是金钱权力使用,成功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是做社会有益之人的教育,顺应自然规律、遵守社会规范、享受生活的教育。

摆脱焦虑三步走

这种焦虑过度的状况,日益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成功焦虑中过日子,肯定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摆脱不良的成功焦虑,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先弄明白什么叫成功。成功不仅是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对创造的生活条件的享受。

第二步,明确自己要在哪个方向成功,成功的目的是什么。你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成功,你只能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功。所有的成功最终都是为自己享受生活服务的。享受生活才是最大最终最彻底的成功。与别人相比,成功是努力加机遇。对自己的体验而言,成功是自己的努力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