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方法

篇1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水平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40例。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症状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发病率明显上升,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POP列为四大老年病之一。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对改善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风险[1,2]。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的变化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POP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4组,即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40例。4组年龄及绝经时间见表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参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3],以BMD低于峰值密度M-1~2SD(均值减去1~2个标准)为骨量减少;低于M-2SD为骨质疏松。表1 各组可比性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1)年龄≥45岁,绝经6个月以上的妇女。(2)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股骨上端骨密度与20~30岁的女性相比减少≥25%。(3)临床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腰背痛和(或)负重性疼痛,次要症状为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耳鸣、纳呆、腹胀、大便干或溏泄、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红、苔白、尺脉弱等[4,5]。

1.2.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代谢性骨病。慢性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干扰骨代谢的疾病。(3)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如患严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曾摘除过卵巢;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或Paget’s病。(4) 半年内曾使用过雌激素、钙剂、二膦酸盐、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患有其他低骨量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 合并子宫乳腺疾病者[6]。

1.3 治疗方法

中西药组每次口服实骨饮(主要成分:熟地黄10g,狗脊5g,羊藿10g,补骨脂5g,牡蛎10g,山药10g等[7],采用韩国产自动煎药机制成200ml的软包装)每次200ml,每日2次;钙尔奇D600片(江苏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600mg)每次1片,每日2次。中药组口服实骨饮,每次200ml,每日2次。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每次1片,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空白组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1.4 疗效观察

1.4.1 骨密度检测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股骨上端同一部位骨密度。

1.4.2 血清骨钙素

用RIA法测定。

1.4.3 尿吡啶酚

用ELISA法测定。

1.4.4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根据主症腰腿疼痛程度进行症状评分。重度:疼痛严重、持续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为3分;中度: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2分;轻度:疼痛较轻,偶尔发作,为1分;无疼痛,为0分。治疗前后下降2分为显效(显著改善),下降1分为有效(轻度改善),下降0分为无效(无改善),评分上升为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

转贴于

2 结果

见表2。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制为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影响骨胶原的成熟以及骨矿化,尿钙排泄增多,肠钙吸收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痛和病理性骨折,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POP的主要治疗方式,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都是目前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对于绝经后妇女予以补充雌、孕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激素的使用有刺激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危险,且可能出现血管收缩症状(潮热、盗汗等)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应用雌激素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效果显著,但目前常用的天然雌激素或半合成雌激素的衍生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因此,能够长期应用、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成为探讨的热点。

中医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实骨饮由熟地黄、狗脊、羊藿、补骨脂、牡蛎、山药等中药组成,既可补肾阴,养精血,温肾阳,强筋骨,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又能健脾以补后天,使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减少,防治骨质疏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有显著优点:(1)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生成的双向整体调节作用;(2)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导致乳腺癌、宫颈癌等副作用。作用机制: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大体归纳起来有:(1)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2)类激素样作用;(3)升高体内激素水平;(4)抑制破骨细胞生成;(5)加强肾羟化酶系统,使1-25-(OH)2D3的合成增加,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离子的吸收;(6)调节体内环境微量元素的平衡,使骨结构力学特征得以加强[7]。

本文也证明了中药在POP治疗中的作用,中药科学地配伍能提高疗效,利于长期服用。钙尔奇D600片主要含碳酸钙、维生素D,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有益于降低缺钙症状的发生。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能弥补中药补钙的不足并提高钙的利用率。当然,中药与西药钙剂合用也存在需要长期服药及止痛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如与降钙素等新一代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西药配合,疗效可能会更好。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可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中西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临床可考虑中药及西药配合服用,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Nanda K,Bastian L,Schulz K,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therapy and the risk of death from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Am J Obstet Gynecol, 2002,186(2):325.

2 David FA. The effect of the duration of progestin use on the oc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2001,8(4):245.

3 刘忠厚,杨定桌,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4 伍凤莉,吴宜勇,史红岩.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对照试验.中国新药杂志, 2006,15(8):17.

5 马文松,刘磊,朱小弟,等.骨质疏松血清IL-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4):326.

篇2

【关键词】暂时性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较易出现误漏诊[1]。本研究中,我们从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分布21-45岁,6例女性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10例患者均无感染和外伤史。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2-8周,平均4.1周。排除患有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经临床检查,患者为单侧髋关节受累,以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负重时疼痛感会加重。疼痛位于腹股沟处,1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伴有大腿前侧疼痛。7例患者为持续性疼痛。6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范围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3例患者出现跛行。

1.2影像学检查对10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例患者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表现正常,其余8例患者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较模糊,但没有观察到囊性改变。经MRI检查,10例患者均出现广泛且均匀的信号改变,T1WI为低信号,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信号的改变累及患者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中,3例患者只累及到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余7例患者同时累及股骨头和股骨颈以没有表现出异常现象。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和感染,以及肿瘤特异性MRI表现。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①优:≥90;②较好:80-89;③良:70-79;④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1.5治疗避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距离的行走,必要时可以扶拐来减轻负重。给予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1次/d,每次200mg。治疗后6个月,利用X光和MRI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的改变。

2结果

治疗l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即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所有患者随机随访6个月-1年,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也无症状加重现象。

2.1疼痛评分治疗后6个月,有7例患者的疼痛消失。具体疼痛评分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于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局部缺血可能是病变的初始因素之一[2]。目前,学者普遍认同的是,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经常会出现在髋关节,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且在负重时疼痛感加重的现象,并可能会出现跛行等[3]。患者没有出现外伤或者感染病,一般在6-10个月后各临床症状会抓进减轻或者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镜影像学检查发现,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表现正常;在3-6周后,X线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一些患者会在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之后才表现出局部密度减低现象。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关节疼痛和关节积液,但经X光检查,大多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没有出现关节软骨下损伤。

MRI可以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经检查发现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在T1WI表现为广泛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另外,MRI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患者关节内的关节积液情况。但是,由于目前人们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常会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出现混淆,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4]。

目前,临床中治疗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一般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髓芯减压术,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担风险较大,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所以,临床治疗中,多数学者提倡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但通过减负和对症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5-6]。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l天后临床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个月后,7例患者疼痛消失。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X线片及MRI影像均恢复正常,效果较令人满意。

本组研究样本较少,所以未设对照组,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予以分析研究。总之,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但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负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临床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02(26):131-132.

[2]沙宇.王恩普.卢正楷,等.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09):93-94.

[3]李锋.程少荣.王仁法,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06(03):29-30.

[4]王达成.张洪.8例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03(01):57-58.

篇3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上升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对这类病症的治疗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法,后来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更加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因为,现代临床治疗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12—2013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7人,对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

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主要病症为腰背部疼痛或腕部疼痛,活动能力受限,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2.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而对照组则单一的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法。

观察组在传统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西医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和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方法,对患者予以治疗,看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在患者病灶处初期使用黄柏、生石膏、木香、栀子、川芎、元胡、血竭、羌活、白芷、川乌进行外用工包扎治疗,中后期则使用木香、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儿茶、羌活、桂枝、独活、土鳖进行外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配以内服中药熟地、白芍、白术、川芎、炙黄芪、肉桂、当归、党参、炒杜仲、枸杞、骨碎补、续断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是单一的采用中医治疗法,在患者早期主要采用逐瘀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例如当归、大黄、厚朴、甘草、芍药、桃仁、丹参等予以治疗,中期则是采用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的中药如乳香、骨碎补、当归、红花、土鳖自然铜等药物予以治疗,后期则是采用益气血、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黄芪、杜仲、仙灵脾、肉桂等利于骨折愈合的药物。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对的临床治疗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判断患者活动能力的康复程度。痊愈指患者疼痛消失,生活能力恢复,能够自理;有效指患者骨折愈合,但是活动能力差;无效指患者骨折尚未完全愈合,患者疼痛度没有减轻;恶化指患者骨折处不仅没有愈合,甚至出现伤口发炎恶化情况。

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康复情况良好,相对而言,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康复率为83.9%,对照组的康复率为78.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3.2%,对照组为32.4%;观察组的有效率为40.5%。对照组为45.9%。

经过临床试验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更为有效和安全,并且,临床效果显著;而传统中医治疗也很有效,但是相对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就不那么明显。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适合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因为治疗效果良好。

三、结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能力下降,机体钙流失量大,骨骼变脆弱,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病症,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老年人便也成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康复情况也较好,并且,对患者自身机体损害小,所以,在临床上也常常采用此方法。但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中医治疗法的康复率明显低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且差异显著,临床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不如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明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在基于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西医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还加以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等方法辅助治疗,从骨折发生的根本上采取措施予以治疗,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补充自身钙含量,从根源上对骨质疏松症状加以治疗和预防,提高骨骼的强韧劲,这样,也更利于骨折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世芳、何秋硕等,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10:145

篇4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益肾活血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片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骼疾病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0年5月—2013年09月观察治疗6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益肾活血汤为基础方: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党参、黄芪、淮山药、茯苓。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独活、牛膝加量|。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65例中,痊愈4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2%,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间接治疗骨质疏松症, 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等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运用益肾活血方,可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益肾活血汤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是益肾活血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篇5

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诊断中不要过分依赖骨密度。既往临床医师过多地强调骨密度,即量的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除骨密度外其他多种因素如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均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有关,一般将这些因素称为骨质量。骨质量概念的提出,是对骨质疏松概念完整性的补充,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动向,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区别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发生机制不同:糖尿病骨质疏松主要与糖尿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使骨生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有关。

治疗方法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然后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再加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降钙素等。

治疗效果不同:糖尿病一旦控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就能得到改善,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较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起效慢、疗程长、效果不明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存在着联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病因中也包括了年龄增加、活动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遗传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在临床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合并有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别开。

骨质疏松学问知多少?

骨质疏松症有哪几类?

医学上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第1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第2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即属于此类。第3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

诊断骨质疏松症需做哪些检查?

生化检查: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

与骨矿物质有关的生化检查:(1)血清骨矿物质成分的测定:血清总钙和游离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镁。(2)尿矿物质成分的测定:尿钙、尿磷、尿镁。

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1)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2)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尿羟脯氨酸(HOP)、尿羟赖氨酸糖甙(HOLG)。

篇6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老年;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30-0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十分普遍的一类并发症,可使得患者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改变,全身骨量减少,增加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等[1]。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骨萎症、骨痹[2]等症状较为相似,容易造成腰膝酸软、疼痛、不能久坐等情况,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该次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资料

择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50例设置为该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疾病均获得明确诊断,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区间为60~75岁之间;排除标准:年龄范围在60~75岁之外,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长期给予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的患者、合并心衰、中风、肾衰、肝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妊娠期女性、具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倾向或者消化道活动性溃疡患者等。按照抛硬币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占据14例,11例,年龄区间为62~74岁,中位数年龄为68.7岁;患病时间为3.2~22.1年,中位数病程为15.6年;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占据15例,10例,年龄区间为61~75岁,中位数年龄为69.3岁;患病时间为3.5~21.8年,中位数病程为14.9年。分析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疾病治疗方法

常规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方案。每次给予1片达美康进行临床治疗,每片药物剂量为30 mg,1次/d,6个月/疗程,并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其中达美康的生产单位与国药准字分别为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与H20044694。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中西医治疗方案与常规组相同,中医治疗方案:选用益生健骨汤进行治疗,选用药物方剂包括黄芪10 g,丹参10 g,桑寄生20 g,补骨脂20 g,杜仲20 g,羊藿20 g,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减治疗。对于痰湿困脾型患者,即饮食不振、肢体沉重、脘腹胀满、舌淡、苔厚腻、大便溏泄等症状的患者可加用适量的苍术、陈皮、白术、厚朴等;对于脾虚致瘀型患者,即伴有纳呆腹胀、肢体倦怠、苔白、舌质紫暗、脉细弱等症状的患者可加用适量的白术、川芎、桃仁、赤芍、苍术等方剂;对于虚兼瘀型患者,即失眠健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舌见瘀点或者瘀斑、脉沉细无力的患者可加用适量的生熟地、丹参、锁阳、葛根等方剂。将所需方剂加水煎服至250 mL左右即可服用,2次/d,2次共1剂,早、晚各服用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显效表示血糖指标水平均恢复至正常状态,明显改善了腰背痛、局部疼痛、形寒肢冷等症状;有效表示上述指标与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表示病情无改善甚至加剧。骨痛程度:给予VAS评分法[3]对两组患者的骨痛程度进行判定,评分范围在0-1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显著,其中7-10分表示疼痛感剧烈且难以忍受;4-6分表示疼痛感较为显著但是可以忍受;1-3分表示疼痛感轻微;0分表示无痛感。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临床治疗效果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骨痛评分与骨痛缓解时间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骨痛程度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骨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3 讨论

2.3 骨痛缓解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骨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水平升高,且该类疾病在我国常年居高不下,糖尿病可并发多种血管疾病,同时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骼系统,临床研究显示[4],2/3的糖尿病患者中均伴有BMD下降情况。发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包括骨吸收增加、高血糖改变胶原物理特性、抑制成骨细胞表型表达等,且活性氧代谢情况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联系十分紧密,若出现大量的活性氧物质将使得线粒体功能遭受损害,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等。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骨萎症、骨痹等症状较为相似,其发病机制包括肾虚、肾精渐亏、气血不足、肾气虚弱等,容易造成腰膝酸软、疼痛、不能久坐等情况,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因此,对该类疾病加强临床治疗十分必要。中医师认为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需采取补肾疗法进行治疗。该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中中医所选方剂为益生健骨汤,选用方剂包括黄芪、丹参、桑寄生、补骨脂、杜仲、羊藿等药物。其中羊藿与补骨脂可起到温补肾阳、筋骨强的治疗效果;丹参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临床疗效;黄芪可起到补益气血的临床疗效,杜仲、桑寄生可起到益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的临床疗效,多种药物调和使用可起到滋补肝肾、除湿止痛等治疗效果,并有效促进钙吸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腰背痛、局部疼痛等效果[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后,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参考文献]

[1] 徐隽斐,陆灏.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4):249-252.

[2] 赵晓玲,牟英,单鸣,等.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中西医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297-298.

[3] 缪冬梅.老年骨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365-366.

[4] 刘敬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378-379.

篇7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5-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密度两个方面)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偿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目前医学界已将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与高脂血症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中风的治疗放在同样重要位置[1]。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骨质疏松症居第7 位,患者总数超过2 亿人,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患者已超过9 000万,即每14人中就有1 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在我国骨科临床,骨质疏松症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有效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已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众多学者也一直期待对该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寻求实质性的突破,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辨证论治表述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药治疗的精华,正确的辨证在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因,可大致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即Ⅰ型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即Ⅱ型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继发于某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情况或疾病的骨质疏松,常见的原因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营养摄入或(和)吸收不良、废用等。

1西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1.1在运动系统中: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承受力下降、持重困难、劳累、肩背痛、腰酸腿痛、四肢关节痛、小腿抽筋、上下楼梯疼痛、不能久立。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椎体变窄、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周围骨质增生、变形。

1.2在呼吸系统中:伴随有气短、气喘、上楼费劲,吸烟者更显著。X射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纤细变硬。

1.3在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将钙等物质带到全身的末稍,当一些疾病造成血管的栓塞,骨钙形成受影响。很多功能都与钙有关,它们共同协调来维持人体生命,补钙有利于降血压,缺钙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血液中的钙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1.4在消化系统中:钙是由口入并经肠道吸收。消化功能下降、腹泻、大便不规律而影响钙的吸收,摄入量少,造成钙及维生素不足等。维生素D由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羟化成25-羟胆骨化醇。再到肾中进一步羟化成1,25-羟胆骨化醇,而发挥调节钙在骨骼中沉着,一定量的钙和维生素D在肠道吸收是必不可少的。

1.5在神经系统中:钙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如低钙,兴奋性增高,急燥易怒,心悸失眠,有时兴奋性降低,情绪低落抑郁感,精神不振,恶梦纷绘,谵妄。钙在神经介质的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

1.6在内分泌系统中:骨质疏松是最重要的综合症状之一。它与甲状旁腺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清钙恢复到正常水平。

1.7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常有尿无力、淋漓不尽,生殖器萎缩、性激素减少、下降,绝经早等表现。性腺与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素,如卵巢及机能减退,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的形成。

1.8在五官系统中: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眼睑水肿,耳聋耳鸣,牙齿松动及脱落为牙糟骨骨质疏松表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所以缺一不可。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主骨生髓,精生髓、髓居其中,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因此肾精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坚固充实,强健有力。若肾气不足,肾精必虚,髓无充,骨失养,脆弱无力,发为骨痿。祖国医学认为是以肾阳虚为主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阳虚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各种激素的分泌下降,骨合成降低”,阴阳互根,由于阳虚,肾阴也受损,阴损及阳,轻则乏力、骨痛,重则骨折伴合并症,瘫痪死亡。

骨质疏松的原因甚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程度与受邪有所不同,如因风寒、潮湿,对肌肉、肌腱、经络、骨质侵害而患病,饮食不节,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年老久病所致肾虚精亏,筋脉失养等而发病。

3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主,《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又“虚则补之”,故对骨质疏松症多以调补脾肾为本,佐以养肝补脾之品。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 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 所以缺一不可[3]。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目前中医学者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还是以研究单味中药为主,例如羊藿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 中医一直宗补肾为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各类骨病的大法,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补肾, 则至少是不全面的。人至老年, 机体功能的减退累及多方面, 除了肾气、肾精不足之外, 实际上五脏俱衰, 其中尤以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两者相互滋养, 相互为用。肾虚阳气衰弱, 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 脾虚生化乏源, 则五脏之精不足, 为此对骨质疏松患者在补肾调节阴阳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后天脾胃的调理, 以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及钙等的吸收,从而使由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得更快。此外, 年老体弱多病、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局部微循环的障碍, 都是不利于老年人骨代谢的因素, 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老年病的常用方法。

首先,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长期给予雌激素的妇女可致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阴道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男性用酮可引起肝损害。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益精中药,不但可防治骨质疏松,尚能改善体质,配合性激素制剂可减少其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其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在减停激素时由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馈性抑制,临床上出现食欲锐减、乏力神差、形寒肢冷、腰酸骨痛、恶心纳差等脾肾阳虚症状,可用人参、黄芪、羊蕾、肉苁蓉、巴戟天、熟地、附子、肉桂等健脾温肾药,复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保元汤等,有助于恢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对骨质疏松而原发病又必须用激素治疗者,中药可显著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最后,在使用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而病情又需要用肝素的患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可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水蛭或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渴治疗,既可减少肝素用量或甚至不用,且副作用小,也无诱发出血的弊病。

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期间病人反映食欲增加,服药后的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小。说明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小结

治疗骨质疏松症春、夏、秋季效果更理想, 夏季最好, 舒筋通络、补肾壮骨效果更好。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既要考虑中药、西药的有机联合应用的问题, 也要考虑不同中医治则有机配合, 辨证施治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实现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药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些骨松替代药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利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制一批以补肾为主,着重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制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方能推迟衰老, 延缓衰老的进程, 使人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刘保新,王力平,徐敏等.静脉注射钙剂与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61-3563

篇8

【关键词】补肾活血;骨质疏松;绝经

【中图分类号】R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51-0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导致骨形成慢于骨吸收而产生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门诊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血瘀型的患者,临床共纳入病例6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必须具有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2)脊柱常有后突崎形。(3)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M-1SD;正常<M-1.0SD-2.5SD;骨量减少,≤M-2.5SD以上骨质疏松症;<M-2.5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M-3SD以上:无骨折。

1.3 证型标准 骨质疏松症中医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主症: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目眩。舌质青紫瘀斑或淡,脉沉细或弦涩。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汤:(熟地15g、杜仲10g、山茱萸15g、枸杞10g、三七10 g、独活10 g 菟丝子10 g丹参10 g、黄芪10 g、桂枝10 g、白芨10 g,以上药物由本院药剂科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成胶囊,0.3g×100粒/瓶,),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10mg/d,连服3个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治疗观察期间暂停使用其它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和西药。忌食辛辣、刺激品,保持心情乐观,禁烟酒,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2 观察方法 定期观察与复查,按设计好的临床观察表中规定的项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计分差值变化进行比较,以观察临床疗效。

2.3 观察项目 (1)骨质疏松骨痛评分:均采用0-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法。具体做法是:在纸面上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为无痛,记0分;另一端为10,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1-3分为腰背有轻微的疼痛;4-6中度疼痛;7-10分为有腰背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从而测量疼痛分值。(2)骨密度(BMD)检测:于治疗前后检测L2~4、Wards三角区BMD,采用Nor landRX 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检测。

2.4 安全性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所有治疗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见因观察用药而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安全性检测亦未见异常。显示补肾活血汤按本方案服用治疗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症状,无其他不适,未中断治疗。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所示,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0.319, P=0.7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比较 所选60例病例中,腰背四肢均有疼痛表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腰背、四肢骨痛VAS评分表3所示,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腰背、四肢骨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4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所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均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骨质疏松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绝经后由于E2降低,造成骨吸收亢进,降钙素分泌下降,肠钙吸收减少,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中“气道涩”即指血脉不畅,可见潜在血瘀是老年期生理状态的一种特质,也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致瘀或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脾肾俱虚,运化无力致气血运行障碍,终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3]。瘀血的形成又会导致脏腑得不到濡养,进一步加剧脾肾的损伤,从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血瘀使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细胞功能改变而使骨发育、生成发生紊乱而发生骨质疏松症[4]。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补肾法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大法,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则, 倡导标本兼治,着重于调整肾之阴阳精气,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补肾活血汤就是在此基础上组方用药,一方面枸杞、山茱萸补肝肾、强筋骨、益精髓,属治本之法,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补肾中药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或性腺或甲状腺)轴的作用,通过调节雌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实现防治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黄芪健脾益气,振兴运化,可推动血行。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芨消肿生肌,止血活血。研究表明[5]通过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细胞团聚减轻的作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温而不燥,标本同治,整体调节 共奏益肾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9-360

[2] ,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3] 赵玉堂,刘觊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0

[4] ,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5] 王长海,田立民,冯文,等.针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284-285

作者单位:410300 浏阳市中医医院

篇9

【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蜡疗对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效果,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13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在治疗后第1d、3d、7d、14d、21d采用疼痛视觉摸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腰背痛缓解的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8d两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d、3d、7d、14d、21d腰背痛评分别为:8.24和9.57、6.11和8.25、3.41和7.03、2.31和5.54、1.75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针灸 蜡疗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 P) [1]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 皮质骨多孔、变薄) 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其发病率甚高,主要见于老年人群,尤其是在老年女性中为最常见。虽然该病症不直接引起患者死亡,但对其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负担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其治疗用药和治疗方案的确立上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针灸配合蜡疗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诊断按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相关标准进行[1]。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男18例(25.7%),女52例(74.3%),平均年龄69.96±7.11岁,平均病程6.45±2.11月;对照组男17例(25.0%),女51例(75.0%),平均年龄70.22±9.04岁,平均病程6.75±2.46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经假设检验,均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骨密度测定<M-2.0SD 以上,胸腰椎X线均显示骨密度下降),②年龄在50~80岁;③有典型的腰背疼痛症状;④未合并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⑤患者知情同意,整个过程配合治疗。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腰椎滑脱者;②合并椎管狭窄者;③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者;④ 患者不配合治疗。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灸和蜡疗。治疗过程中不使用中效和高效镇痛药物,必要时配合使用低效镇痛药物,如颅通定针或片,患者完成4周的治疗时间。

2.1 对照组 予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①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95),前2周:每日1次,每次100IU;第3周:隔日1次,每次100IU;第28d肌肉注射降钙素100IU 1次;②补钙:5%葡萄糖注射液10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③口服替勃龙(利维爱)(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85) 2.5mg,每天1次;阿仑磷酸钠(海南凯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4818)10 mg,每天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每个患者每天在指定时间内完成2次针灸治疗和2次蜡疗治疗,连续治疗21天。患者住院观察,卧床休息。第4周患者可根据病情继续住院治疗或出院后门诊治疗,第28天肌肉注射降钙素100IU 1次。针灸治疗:①穴位处方:肾俞,大肠俞,脾俞,命门,关元,腰阳关,秩边,委中,大椎,大杼,腰部阿是穴;②操作方法:选择2寸毫针,常规75%酒精消毒待干后,以2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连接针灸治疗仪持续用慢、快波相间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维持30分钟,每日2次(上午9:00和下午4:00)。蜡疗:选用医用蜡,置于XVY-1型恒温蜡疗仪内加热80℃溶化后,用长勺把溶化石蜡取到30cm×40cm大方盘内,方盘内铺1块稍大面积保鲜膜,铺蜡厚度为2cm,待蜡表面形成固体状态,约45℃后,将针灸针拔出片刻后,双手托平蜡块敷于患者针灸穴位处,外用被子加盖保温,每次敷30分钟,患者感觉无蜡温后取出,局部用纱布擦干,并继续保温,避免受风寒。

2.3疗效指标及观察方法 ①治疗后第1d、3d、7d、14d和21d观察两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计分方法:参照国际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评定。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采用SGY-Ⅰ数字式骨密度骨龄测定仪测定桡骨部位的骨密度。

2.4 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资料采用 SPSS 15.0 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X2检验;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腰背痛程度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情况。

4 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 WHO将之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据调查[3],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22.6%,其中男性为15.0%,女性为28.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易骨折(非暴力性骨折) 、畸形(身高缩短、圆背即驼背、脊柱侧弯或后突导致脊柱失稳)为主要临床表现,极大影响了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为骨重建的负平衡,破骨细胞吸收增加,成骨细胞功能减退,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医学研究表明[4-6],性激素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因素。雌激素与成骨细胞核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促使其分泌胶原酶、生长因子等进行骨重建;作用于破骨细胞则抑制其溶酶体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另外,一些细胞因子,特别是IL-6,处于雌激素的抑制之下,若雌激素的产生减少,则这种拮抗作用减弱,使IL-6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促进其分化,增加其活性,导致骨吸收增加,于是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雌激素的减少还使骨骼对甲状旁腺素敏感性增加,加速了骨吸收;同时使降钙素合成减少,而降钙素可通过作用于破骨细胞上降钙素受体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合成,从而减少骨吸收,也可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

篇10

【关键词】仙灵骨葆胶囊;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作用和价值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以及脆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

随着国内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社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并且容易引起骨折,尤其脊椎骨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积极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成为了社区医生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了观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在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和价值,本人自2009年8月以来研究社区门诊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选择社区门诊具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以及关节疼痛症状的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年龄均≥60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正常:骨密度(BMD)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骨密度在一个标准差之内(T值高于-1)。

骨量丢失:BMD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的骨密度在1到2.5个标准差之间(T值在-1到-2.5之间)。

骨质疏松症:BMD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T值低于等于-2.5)。

2观察指标

2.1疼痛:分静止痛、活动痛、叩击痛3项。

2.2骨密度:用骨密度仪测量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值。

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次60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每次1.5克,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半年。半年后不再观察。

两组均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干预。要求低盐、低脂膳食,多食乳制品、豆制品、虾类等,通过饮食增加元素钙摄入,每天适当日照,戒除吸烟饮酒、饮咖啡、饮浓茶、饮碳酸饮料等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散步、节奏较舒缓的交谊舞等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但是要注重运动的质量与周身各个肌肉的协调性;保持良好、愉悦、乐观的心情,保持一颗平常心。

4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和)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检测值上升≥0.06g/cm2。

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或者(和)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检测值上升<0.06g/cm2。

无效:症状无改善,并且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未有任何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结果

5.1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5.2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检测值(g/cm2):治疗组治疗前后骨密度上升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0.824±0.132;治疗后:0.960±0.121。 转贴于

观察组:治疗前0.820±0.114;治疗后:0.828±0.121。

5.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8例,显效33例(68.8%),有效13例(27.1%),无效2例(4.1%),总有效率95.9%;对照组48例,显效16例(33.3%),有效9例(18.8%),无效23例(47.9%),总有效率52.1%。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6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机制是在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了失衡,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发的临床症状。

仙灵骨葆胶囊是纯中药制剂,它通过减缓或阻止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同时又促进骨形成,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其主要由羊藿、补骨脂、续断等药物组成。

《本草纲目》称羊藿有益精气、强筋骨、补腰膝的作用。羊藿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能和骨组织中雌激素β受体结合,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与骨吸收过程,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体外成骨细胞(OB)培养实验发现[1],羊藿血清组和羊藿总黄酮血清组均能显著促进OB增殖、提高OB蛋白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续断的疗效是由于抑制骨吸收与骨形成,降低骨高转换率,补骨脂具有较弱雌激素样作用,其丙酮提取液能增加大鼠骨强度,提高血中无机磷酸盐水平,研究发现[2],补骨脂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补骨脂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其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

仙灵骨葆胶囊能通过促进成骨活性、抑制骨吸收有效干预造模动物的骨密度降低、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和骨组织形态改变,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有报道[3、4],仙灵骨葆胶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矿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加强骨再建,且无明显副作用。姚志喜等报道[5], 仙灵骨葆胶囊有调节体内钙、磷水平、促进成骨的作用,患者服用仙灵骨葆后 1、2、3、4周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8.85%、84.62%、90.38%、98.8%。据报道[6],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三个月后,显效56例(622%)有效20例(22.2%),无效14例(15.6%),总有效率84.4%,骨密度升高>2%为显效,56例(62.2%),2-0%为有效,20例(22.2%),

据临床观察[7],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总有效率928%,该药能能迅速缓解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酸痛,胫、膝酸软作痛,神疲乏力,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自汗,少气懒言,头晕耳鸣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确切, 能有效改善和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造成的疼痛症状,且能消除小腿抽筋现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对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立民,刘波,徐彭.羊藿对成骨细胞增殖的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医药学刊,2003;21(5):678

[2]林举择,陈升恺,罗家栋.补骨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医正骨,2004;16(6):6

[3]吴秀芳.仙灵骨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矿密度的影响[J].药物与临床,2006;3(5):52

[4]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等.仙灵骨葆对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I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1):90-93

[5]姚志喜、于小英、孔丽娜 .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