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法;信息熵;特别处理;制造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0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02- 05
1 引 言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制造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尤其入世后,我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并成为带动社会发展及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相应总产值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不断提高,于2009年达1.6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于2010年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首次超过美国(19.4%),位列第一[1]。
截至2010年末,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己达2 041家,此类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及欧盟近年来的债务危机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出现亏损或破产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司一旦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则可能对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财务风险实质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体现为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断裂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体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不可预测及控制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资金流断裂,从而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企业应具备预见性和危机意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将企业潜在的风险通知相关管理者以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弱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破坏。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西方学者首先将研究重点转移至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中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选取158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同时,选取30个变量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检验,最后确定判别效果最好的两个变量――营运资本流/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3]在单变量模型的基础上,选取66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配对分析,据分析结果选择了22个变量作为备选变量,依据正确率最大的原则,最终筛选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等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并构建了Z值模型。Ohlson[4]应用新的数据搜集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企业破产预测的研究,发现4类变量显著影响公司破产的概率,即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经营状况和变现能力。
国内对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向德伟[5]对Altman建立的Z值模型对我国经济环境中企业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基本支持Z值模型在我国的有效性,但某些公司的Z值却存在较大偏差。周首华 等[6]以Z值模型为基础,加入现金流量指标,选择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为样本,通过两两配对分析建立了F值模型。为了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杨淑娥[7]基于Z值模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34家公司进行配对分析并提出Y值模型;在后续研究中将上述样本代回至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的回判正确率高达86%。吴应宇 等[8]筛选出净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5个分析指标,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开,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研究近期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刘开瑞[9]以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采用Z-Score 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指出 Z值模型对上市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吴[10]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吴倩[11]在研究过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以提高预测风险的准确性,指出引入DEA 效率值并不能提高模型预警的准确性。刘俊奇[12]与冯月平[13]分别采用Logistic 回归建立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陶娅[1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总结。
2 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特征,相同财务指标对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预测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建立针对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2.1 财务指标的选择
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财务报告建立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因此,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正是形成分析报告的财务指标。冯敏[15]在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何峰[16]以企业经营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了一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沈亭[17]对我国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了适合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分析和总结财务指标对信托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林艳红[18]研究了财务风险指标的预测能力,提出如财务指标的均值在被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 简写为ST)前3年中有显著差异,则该指标具有较理想的预测能力;同时结合二元选择模型确定出具有良好判别力的分析指标,该类指标可分为6类: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
其中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大,即财务状况越差;负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小,即财务状况越好。为达到一致化效果,在最终的模型表达式中,正向指标前用负号,负向指标前用正号,综合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综合指标值越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差,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无论主观方法或客观方法均存有某些缺点。主观方法在根据指标本身含义确定权重方面具有优势,但客观性较差,易受评价者主观态度的影响;客观方法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能够避免主观性的影响,但不能体现评价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出现确定的权重与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因此,本研究在确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时,引入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19-20],发挥主客观方法的各自优势。在主观方法方面选择了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写为AHP),而客观方法方面选择了具有广泛应用的信息熵方法。
2.2.1 AHP方法确定主观权重
AHP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首先提出,即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很多因素,各因素相互关联,最后构成了一个树形结构,通常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同层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进而得出指标的相对权重。因此,运用AHP方法需得到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据研究需求设计用于层次分析法的调查问卷;对制造企业相关人员访问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Yaahp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大小,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2.2.2 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
Shannon[21]于1948年提出信息熵的概念,用于解决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信息熵描述了概率与信息冗余度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H(x)=-■p(xi)ln p(xi)
式中,xi表示第i个状态值;p(xi)表示第i个状态值出现的概率。
通过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首先需收集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其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国银监会的分类标准。选择沪深两市2010年和2011年首次被ST的41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其中公司被ST一般存在两种情况: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异常。鉴于探究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剔除了由于其他异常而被ST的公司及数据不完整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30家被ST的样本公司。另外,随机选择了30家非ST的制造企业作为配对样本。
确定研究公司后,通过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取相应数据。软件SAS中的IML过程通过计算指标数据间的差异给出指标的信息熵及其相对重要性(权重),运行结果见表3。
2.3 综合模型的建立
由于AHP方法从专家的经验与认识出发,因此主观权重体现了一个指标对预测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但偶尔出现以下情况:虽某指标非常重要,但该指标可能不具备良好的区别力,此时则无必要对此指标赋予较大权重。相对而言,信息熵方法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而客观权重能够体现一个指标的区别力,但仅依靠客观数据,可能导致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无法突显,尤其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则需降低虽重要却不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相应提高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的权重。换而言之,将重要但区别力不显著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转移一部分至区别力显著但重要性稍低的指标。
综合主客观方法得到的权重,不但弥补主客观方法各自不足,而且在以重要程度为前提的基础上提高模型的整体辨别力,构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模型。以客观权重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具体阐述为:以主观权重为基础,客观权重体现了指标的区别力,再根据指标的区别力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根据以上方法最终得到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4。
通过对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在AHP方法及信息熵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各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因此,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综合模型为:
G=■(-1)kWinXn
式中,G为公司的得分;Wi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X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正向指标时,k=1;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负向指标时,k=2。
根据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待分析公司的标准化财务指标数据,则可计算出公司得分即G值。G值越大,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小;G值越小,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大。
3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包括两部分:被ST制造类公司数据和非ST制造类公司数据。该研究采用杨淑娥[7]在研究中所用的回溯方法,将表3中的公司数据回代到建立的模型中分析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对预测的影响,首先需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之后将标准化后的各公司财务指标数据代入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可得各公司的相应得分。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乘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所要求的综合权重。
根据之前关于模型得分的讨论可知,一个公司的得分越高,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某公司的得分越低,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各公司按其得分的降序排列,根据直观判断,非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小,得分应该高并排在前面;而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大,得分应该低并排在后面。由于进行实证分析的ST公司和非ST公司各30家,从理论上预测,得分排名前30的公司应为非ST公司,而得分排名后30的公司应为ST公司。将此预测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可判断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计算,各公司的G值和模型判断结果见表5。表5中标有灰色背景的为非ST公司,其他为ST公司。通过计算可知,模型判断正确率达到了86.7%,说明构建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 论
相同指标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在预测财务风险方面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结合行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更具有实践意义,模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更加贴合实际。鉴于主客观方法确定权重时存在的缺点,将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结合以弥补各自不足进而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较为准确地反映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各指标在预测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时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实证性检验,经由AHP和信息熵方法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获得了86.7%的预测成功率,此效果相对而言较为理想。本文仅给出一种根据主客观权重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的方法,同时发现主客观权重结合得到的综合权重是一种有效的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利用其他方法进一步依据主观和客观权重得到更合适的综合权重将为后续研究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峰. 打造西部制造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J]. 商场现代化,2011(665):51-52.
[2]W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5): 71-111.
[3]E Altman.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 (4): 589-609.
[4]J A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 (1): 109-131.
[5]向德伟. 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2,11 (10):53-57.
[6]周首华,杨济华,王平.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8-11.
[7]杨淑娥,徐伟刚.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3,1 (8): 56-60.
[8]吴应宇,袁陵.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修正[J]. 东南大学学报,2004,6 (6):19-24.
[9]刘开瑞, 弥莹.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Z-Score 模型应用及修正――以“香梨股份”为例[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1): 710-713.
[10]吴, 蔡秋萍, 吴应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线性判别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比较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2):31-34.
[11]吴倩. Logistic 回归与贝叶斯网络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2]刘俊奇, 郭苗苗, 姜宝山.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 (B):118-123.
[13]冯月平. Logistic 财务预警回归模型的构建与检验――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14]陶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文献综述[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 (24):10-12.
[15]冯敏.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J]. 西部财会,2005(3):25-26.
[16]何峰.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经营视角的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488):229-229.
[17]沈亭. 我国信托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10.
[18]林艳红.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10.
[19]冯义,李洪东,田廓,等.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风险评估及其规避[J].继电器,2007,35(24):67-73.
篇2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却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二者的关系,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着重从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入手,结合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管理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风险。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案例分析 解决措施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财务风险管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必然与内部控制关系密切。二者所应用的技术方法一致、最终目标一致、控制期间也一致,二者通过会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架起了财务风险管理与企内控之间的桥梁。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财务风险管理必然与内部控制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同、条件不同、观念不同三个方面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
近日来沸沸扬扬的国美内斗事件,是中国国内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史无前例的新闻焦点。先有大股东黄光裕身陷囹圄,后又“黄陈”对国美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至此国美的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风险问题全面爆发。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目前许多企业的预算系统不完备,企业的市场监控机制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缺乏。
2.风险管理环节较为薄弱
企业风险管理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认识十分薄弱,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首先,企业在目标的制定上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其次,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真正发生时,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在风险过后难以引起重视为下次风险发生留下隐患。例如丰田公司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在事件的发展中,一汽丰田的行动始终慢半拍,我们几乎看不到厂家有什么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反应异常缓慢、处理程序拖沓,最终造成了一汽丰田造成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没能够在危机产生的初期对事件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与消费者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一汽丰田错过了解决危机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危机公关的主动权。
3.缺乏有效的审计监控和风险评估
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大多数企业内部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也很少安排专职人员。企业对运作状况的监控过分依赖外部审计,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1.设置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设计应充分满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首先,建立董事会管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将企业的经营权交给企业经理层,因此,正确处理董事会与总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在董事会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高审议机构,主要是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及风险偏好统一和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其次,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实现横向延伸和纵向管理,涵盖所有的业务领域,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风险监控,同时,还要求风险管理的效率。
2.努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建立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首先应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可以通过提高财务风险认识,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产控制即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另外,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实行预算控制,对企业的现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3.建立实施财务监督体系
(1)完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
目前财务监督制度是企业比较薄弱的一块,也是问题出现最多的一块,完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督促企业高管高效处理财务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务监督体系应与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筹资、投资、分配收益时,应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做出决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3)完善制订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
完善制订重大决策内控流程是企业财务风险防御与控制的关键。良好的内控流程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有清晰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加大财务决策的可操作性。从财务的角度去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将二者有效地结为一体,从而完善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分析;管理
一、财务预警定义与内容
(一)财务预警定义
财务管理过程则是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管理内容,其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性活动。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都是从财务管理环节中不断地凸显出来的。为此,我国企业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预警则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目标,分析其现金流动规律,发现现金流动过程中所遇到各种不畅、浪费以及过度滞留等方面的现象,并有效地分析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效果,从而及时采用各种预警的措施,增强企业抵抗各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提高他们财务风险能力,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实现。
(二)财务预警分析内容
企业是不同组织部门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部分。资金良好运作不只是可以促进组织良好运行,还可以对资金运行实行科学的评价和评估,实现不同资金内容有效匹配和协调,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更好地进展。基本上,财务预警分析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预警、企业营销活动财务预警分析、企业生产活动财务预警分析、企业采购供应活动财务预警分析、工程项目和固定资产财务预警分析、企业基础管理活动财务预警分析、企业筹资活动财务预警分析、企业对外投资活动财务预警分析、企业货币资金财务预警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预警分析、企业财务组织预警分析、企业财务危机分析。
二、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所面对外界环境不断地变化,其经营环境也开始变化了。他们经营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面对消费观念不断成熟的消费者,还面临着日益竞争激烈的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等方面。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竞争更加需要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危机和风险的意识。而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则是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多数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老企业还是无法适应现在竞争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多数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我国真正能够与世界级别的企业竞争的企业是非常少的。其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型的企业,他们不但规模小、资金有限,经营管理经验也是非常少的。同时,随着我国破产法的出现,我国政府每年受理破产方面案子也是逐年增加,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仍在破产的边缘上经营,这使得这类企业领导过于忙于财务危机和风险处理,而没有太多时间管理和经营企业。
面对那些不断变动的外界环境,面对各种日益成熟的消费者群体,又面对那些竞争实力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企业各种相关利益者来说,他们财务状态分析情况将会影响着企业自身、财务投资者等多个方面的利益。究其原因是,任何一个良好运营和健康发展的企业不只是需要依靠自身市场信誉和筹资水平,还需要依靠投资人员对企业投资的信心。为此,越是经营良好的企业越是受到投资人员的青睐。反之则相反,对于那些深陷财务风险和困境的企业总是难以自拔,使得原有投资人员更加缺乏相应的投资信心。为此,企业需要注重发现其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信号、财务危机信息。企业经营者将财务危机和风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则是就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经营,防止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的管理过程。企业发生危机的同时则是财务管理环节发生变化的时候。因此,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的加大。企业就要求自身根据需要及时地做出各种信息反应和决策工作。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出现,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和变化程度加快,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入,激发了哪个企业更好掌握信息水平,哪个企业就会更好的做出反应和决策,降低财务风险出现。
三、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存在问题
基本上,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危机都是处于财务筹资、投资以及运营这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要管理的自身财务风险,其对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环境当中,企业更加需要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价值,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实现和管理。但是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这一点,财务预警分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所面临实施财务预警分析存在问题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投资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他们对企业所面对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关注程度和警惕程度并不高,尚未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企业没有采用科学有效和合理手段对财务内容进行分析,只是简单的采用传统的管理经营进行盲目的投资和融资管理过程,这样不只是导致了资金出现各种浪费的现象,还带来了资金的亏损状态。二是企业尚未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我国多数企业都没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他们都没有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风险和防范处理,也没有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导致了财务预警具有很大的滞后性。三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企业由于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人员配置非常落后和低下,促使了企业职能部门难以有效的行使权力,也无法起到约束的作用,这样将会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不足,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客观现象出现。
四、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想实施有效的财务预警分析首先则是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防范风险意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就是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财务风险有效实行。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公司管理层都是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风险管理意识,对那些潜在财务风险和危机进行识别和管理,主动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和危机,加以预警和防范。
(二)完善企业财务信息控制制度
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还需要做到完善相应的财务信息制度。有效的财务信息控制制度将会有效保护好企业各种财产,更好地实现财务信息可靠和真实。为此,企业需要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控制的财务预警系统,如财务报表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制度。企业的财务部门还需要将公司内部的财务预警分析的结论发给相应公司的上层领导层次,实现领导更好科学、合理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和危机的影响。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增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还需要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控制将会与企业内部的财务预警的不同指标和财务统计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的前提条件则是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因此,我国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注重企业内部建立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的至作用。二是明确出企业内部员工分工问题,真正地明确出不同岗位之间存在区别,做好各种问题内部相互联系。三是明确出资产管理问题。实际上,资产管理除了要明确出相应的职责分工以外,还需要建立企业内部授权的审批内容,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清点,实现企业权责落实。
(四)建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所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需要对财务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总结,还需要辅助相应的管理层进行决策的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计算,明确出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企业适当地降低风险,实现企业收益的增加。同样,企业利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做出决策。企业还可利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有效分析出不同资产的运行状况,促进资金更好的利用,防止资金流的断裂。(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明德.小议公司则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
[2]段永红.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经济视角,2010(2)
[3]王家斌.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财务与会,2005(12)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地推广,高校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高校学生人数与教工人数急剧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高校。大额度举债办学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也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现状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深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理,深刻地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对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高校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益十分必要。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风险具有客观性,无论是否承认它;(2)风险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3)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可知性;(4)风险不等于损失,风险既可能带来不利结果与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收益,但人们更关心前者,即风险厌恶普遍存在。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甚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2000亿元左右。各高校除去一年内的工资奖金和教学、科研、行政开支,所余款项只够偿还贷款的年利息,学校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何谈还清贷款。所以贷款高校有可能成为继银行、证券业之后的又一个高危行业。
二、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使高校潜藏财务风险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大规模扩招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规模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999~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0%,而此前1993~1998年的6年间,只增长了34.4%。2006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30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260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40万人。与2005年的招生规模相比,本科生增加了30万人,研究生增加了3万人。在高校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原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扩招的需求。扩招导致高校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急需后续资金的补充,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贷款发展教育,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政策门槛也较低、操作较简便,因此,高校普遍利用银行贷款来补充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迅速扩张、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校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逐年增多,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达到了高校承载负荷的极限,高校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升级。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高校财务风险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资金各自占有的比重,而狭义的资金结构则指债务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率。高校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可以筹集到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种性质的资金。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应合理搭配,以保证高校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多数高校资金结构失衡,债务资金特别是银行贷款占资金总额的比重过大,这在加大高校债务利息负担、减少高校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了高校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削弱了高校短期偿债保障,使高校资金链越绷越紧,加上高校缺乏对贷款规模与还款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贷款结构失衡带来还款期的过度集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程度。
(四)缺乏财务预警系统使高校难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但大多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甚至未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由于现行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其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定性分析不足。这给高校财务安全埋下了隐患。三、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全面、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学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把风险防范理念贯穿到整个决策工作全过程中,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分散和规避财务风险的举措,有效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国家财政资金难以满足扩招对资金的需求时,银行贷款成为高校在扩大规模时获取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高校在筹集资金、举债经营时,首先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遵循规模适当、筹资及时、结构合理、方式经济的原则,科学分析高校资金需求总量,认真论证投资建设项目,在项目可行性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筹资总规模及资金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其次,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从自身发展潜力、借款的承受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贷款财务计划。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确定适当的负债比率,负债额度以不超过高校的事业收入为宜。第三,根据负债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通过对负债规模、用途及偿还额度与偿还时间的合理规划,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
(三)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四)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篇5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防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当然,房地产企业的良好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优越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得国家经济有进一步增长,必须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房地产企业要想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市场环境和内部财务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概述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或者是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最终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总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地产企业负债较多,实际利润与预算相比有很大差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不明确性。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判断财务风险变化情况,那是因为风险自身的不明确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也具有不明确性,这样将使得人们对企业的收益状况未能作出明确分析和判断。第二,客观性。众所周知,只要是有资金的运动,企业定将会面临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将人的意识为中心,而是以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二、房地产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管理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虽然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但其规模和实力却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房地产企业对现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资金按照不合理,进而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盲目的开发建筑项目,而且在拆迁补偿上,由于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资金大量流失,进而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状态,当前,由于现金管理不合理,引发资本结构不平衡,进而存在负债的企业达到75%以上[1]。总之,由于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经济和政策因素
不仅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会导致财务风险,而且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是财务风险的原有。房地产企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经济的环境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很大。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萧条状态,房价也有很大波动,当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后,国民经济又有了明显增长,所以又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由于房地产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在限购令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从而引发房地产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
三、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而且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容易因资金问题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当前,部门房地产企业缺乏科学规划,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因为工程项目的不稳定性,导致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暂停期间,未能将闲置的资金加以利用,没有实现资金良好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企业资金出现短期的现象,最终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加剧了财务风险。
(二)对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施工技术的控制,但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进而由于成本问题导致财务风险出现。当房地产企业忽视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会引发部分资金流失,甚至是企业产生负债。例如,建筑安装费、公共配套建设费投资较高,但实际利用的费用偏低。因此,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是注重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而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造成成本的浪费。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参差不齐,其规模和管理能力也有很多的区别,尤其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现金和成本等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较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未能制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剧。这些企业为了谋求快速发展,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欠缺财务风险意识,最终引发财务问题。
(四)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因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但是,纵观当前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难发现,其业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例如,我国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处于核算阶段,欠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支持管理和决策,进而导致财务管理未能发挥其重要职能。此外,财务员在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项目资金投入较大,但收益不明显,所以资金周转不足,最终影响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防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房地产财务管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江苏省某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来降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首先,该企业提升了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3]。企业将防控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环节。同时,其他部门共同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而避免某一环节疏忽导致没有必要的财务风险;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让财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工作。此外,企业还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最新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知识等内容,让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国家新动态,并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扎实的业务和法规知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该房地产企业通过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赢得了更高的收益[4]。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在完善的体系的指引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那么,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应该包含模型监测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活动评价控制四个部分,将四大部分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够实现对财务各项指标的监控,从而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四大部门内容,通过对这四部分内容加以控制,到达财务要素都符合标准。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要相互协调[5]。例如,财务人员通过对企业环境进行控制,对财务内容加以决策,然后各个部门提升财务风险意识。此外,财务人员将目标进行分解,将目标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财务和企业环境的有效控制。同时,利用模式对财务变量和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对存在财务风险之处,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总之,在健全的财务风险体系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防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合理融资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的项目周期较长,房地产项目金额较大,所以为了保证有序的经营下去,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当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会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项目运作下去,那么,在融资过程中,依然会伴有财务风险[6]。因此,该房地产企业为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融资计划进行合理融资。首先,企业平衡财务杠杆,加大了预算管理力度,并对资产和负债比例进行科学计算,然后合理规划融资情况,尤其是衡量好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降低没有必须的融资;其次,该房地产企业利用负债进行融资,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过程中,对融资方式加以组合,然后将负债成本降到最低,进而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并最大程度的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7]。该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精确的判断财务危机,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危机,防控财务风险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借助于财务预警模型来构建的,通常来讲,该模型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对审计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等加以分析,分别对财务风险的的潜伏期、恶化期等不同时期进行预警,并且准确判断投资与经营环境潜在的危机。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且资金利用量较大,所以极易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来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平.试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J].财经界,2015(14):209-209,216.
[2]周霞,陈光明.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会计之友,2012(1):29-30.
[3]易静.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过度融资引致的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4(5):87-87,88.
[4]汪浩然,阚丽庭.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3(12): 54-55.
[5]朱梓菡.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12(24):77-79.
[6]代岑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47-47.
篇6
一、企业财务预警
企业财务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是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从财务预警系统的角度看,财务风险应属于其警源范畴,无论是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风险,还是筹资、投资、资金运作风险,都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预警的警源。研究财务预警首先就要寻找财务警源,分析财务风险,尽可能地避免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分析只属于财务预警研究的一部分,对财务风险的甄别、衡量只是对财务预警的警源进行分析。
财务预测,一般指估计企业未来的投融资需求,其目的是有助于应变。财务预测相对于财务预警而言,是为财务预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利润规划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因素变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财务预测方法,常常被财务预警研究所采纳。因此,财务预测也是财务预警的一个方面,销售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预测分别相当于财务预警研究中的一系列警兆、警素的分析。
财务控制是指企业为完成预定的生产经营任务或使未来财务成果达到计划规定的目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和调节,以制约企业经济活动,使之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财务控制经常将实际成果与财务预算相比较,确定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和耗费等方面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和消除偏差。它相当于财务预警中的预控措施和预警对策,同样是财务预警研究的一个方面。
财务评价就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与历史的数据和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企业的财务业绩等级。财务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财务预警,财务预警也是分为警兆设置、标准确立和警度预报等三个基本环节,与财务评价的三个环节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财务评价是从“最优化”角度力争“成功”,而财务预警是从“不失败”角度确保“安全”。所以两者在财务比率的选取上、比率标准值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在财务预警上得分较高的企业不一定财务业绩很好,而在财务评价上得分较高的企业也许暗藏着某些财务预警方面的危机。
二、企业财务预警的原理
企业预警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可分为两对矛盾,一是企业同外部环境的矛盾,即“正功—负功”、“效益—弊端”;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同企业经营绩效的矛盾关系,即“促进—促退”、“有效—无效”、“成功—失败”。我们不仅要研究“正功、效益、促进”等企业成功的机理,更要研究企业经营失败的机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企业预警管理的研究范畴有企业环境、企业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周期、管理失误、企业危机、管理波动和管理预警等八个方面,其中管理失误与管理波动是产生警情的根源。管理失误是因应变不力而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错误管理行为,主要对它进行成因分析;管理波动是企业管理周期活动的一种不良或错误运行状态,主要对它进行趋势分析。
从企业预警管理的基本研究范畴看,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三对基本矛盾关系(企业目标——企业逆境,管理周期——管理波动,管理行为——管理失误)和两个活动过程(顺境轨迹即管理行为——管理周期——企业目标,逆境轨迹即管理失误——管理波动——企业逆境)。上述三对基本矛盾关系的运动产生了两种活动过程的轨迹,它们交叉地作用于企业机体,便形成了企业活动的安全机理与成功机理过程。所谓安全机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避免失败或失误的活动机制。研究表明:各种企业危机的出现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即使是不同的企业和部门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建立监测系统和预警指标,对不断再现的、易突变的管理环节进行预报和预控。从现实管理实践的角度讲,没有从不失误的企业,也没有从不犯错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的秘诀在于能迅速察觉失误、纠正失误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历也充分证明,成功之中包含着对失误与失败的预防和摆脱过程。
这种安全机理,实质就是构建监测、诊断、预控、矫正这个活动过程的的管理预警机制,充分运用企业机体的“免疫”和“自组织”机能的过程。而成功机理,则是指企业再生产经营中获取成功的活动机制,它已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即是现有企业管理学的理论内容。它揭示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行为——管理周期——企业目标”过程的活动规律。因此,安全机理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成功机理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问题。企业财务预警是从财务角度研究企业预警,遵循着企业财务安全机理的矛盾运动规律,即分析导致企业失败的管理失误和波动,运用财务安全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并不断调整自身达到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财务业绩不同,前者所选取的财务指标是侧重安全性,后者是侧重评价性,前者的目标是保证“不失败”,后者则追求“最优化”。但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安全机理下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来源于成功机理下的管理行为规范,在有效的预警机制下,不“安全”企业也可以走向成功。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功能
1.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让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2.诊断功能。诊断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10-04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首先,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资产的流动和周转,对于权限设置、合同审批、应收款项等问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有些企业甚至需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此,除了常见的财务风险外,企业还面临国际商务欺诈、结算方式、汇率折算、国际贸易壁垒等国际财务风险,这些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极其复杂的生存环境,任何企业都无法获取支撑自身成长壮大的所有信息,这决定了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尚未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范畴内,企业财务风险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中还不断出现民企老板“逃债跑路”,乃至一些较为优质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崩塌倒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在于作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利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司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对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调查报告。2010年7月,德勤了《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升,有58%的企业已在之前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定及审计意见。但从目前已披露的相关评定来看,上市公司离达到监管层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此外,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遇到障碍;半数以上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如果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整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国企业整体水平则可以说令人堪忧。
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试图提出一个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以期用完善的内控工具,有效地实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机理分析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学术方面,探讨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国外方面,有学者认为当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和不完整时就存在风险,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组织内部控制不足造成的。有学者提出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用于目标的组织设计和程序,它可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国内方面,黄秋菊(1994)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何庆光等(2004)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管理控制与企业会计控制两方面,并提出了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化解企业的各种风险。鄂秀丽、吕长江(2008)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证明了在不同时间、不同法规政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或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袁晓波(2010)利用上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分组检验和总体检验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指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财务风险。总的来说,现有研究普遍支持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
实践方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在美国的COSO的最新报告中得到明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Tumbull委员会也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从要素构成来看,将内部控制与中国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其中将风险评估要素定义为:“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对风险评估要素的分解,实质上对应的就是ERM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要素的分解,即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内控基本规范并没有照搬照抄以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但整体上凸显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机理
1.从各自的概念内涵来看,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作用,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且采用准确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哪些风险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同时,还要求针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可见,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二者密切相关。
2.从两者的运作机制来看,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的财务风险控制点而制定和设计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主要就是寻找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活动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按其目的划分,主要可以归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类。但是在控制中,前馈控制是主要的,其他两种控制是次要的。这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要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体系从而达到事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风险的事先防范的主要工具是财务预警系统,而后者是指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有效地识别、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预测风险意义重大。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结果,抽取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价值指标,鉴别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确定良好的控制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其中,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基础,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是主体,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处理是核心和关键。
二、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一)建立基于财务风险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市场数据为基础,如股票收益的波动、贝塔系数等一类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投机因素,以市场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衡量方法并不适合。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更合理。通过会计数据衡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来预测财务风险。然而,这种方法对上市公司较为合适,对于非上市企业,由于执行会计政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记账与核算的不规范性普遍存在,因而财务数据质量较低,也缺乏可比性,因而,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参照五部委2008 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4月26日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而设立的。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制造业一般是由研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作业链构成,最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因而本文拟定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特点。
首先将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ui,i=1,2,3,4,5),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内部设置出具体的二级指标(uij),即本文的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指标体系主要由上述二个层次构成,具体(见下页表1)。
(二)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选择。指标设定出来后,剩下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了。指标权重的初次评判,可请公司高管及外部专家独自作出评估。如何将各人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得出一个权重值,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法;二是用较为复杂的层次分析法(以下简称“AHP”)。AHP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时,由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该方法最为实用。
2.运用AHP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指标间重要性的比较和分析。矩阵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由若干位专家判定。(2)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AHP方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利用排序原理,求得矩阵排序矢量,可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3.确定评价因素的评价值。在此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分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差等五个等级,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成反比例线性关系,所以将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也分为大、较大、一般、较小、小五个等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本处将所有情况以1~10分等额标识,分值越高表示级别越好,即优秀(9~10)、较好(7~8)、一般(5~6)、较差(3~4)、差(1~2)。由评价者据此对每一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所有评价值的加权平均分即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各同类①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其所属一级指标的得分。以此类推,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该公司整体内控水平的得分。根据该得分的所处得分区间则可以确定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等级,从而最终也可以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A公司内控体系运作绩效分析
A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高端照明节能产品研发推广、城市照明节能系统管理与服务、大型高端照明工程,属中国优秀的专业照明机构。A公司在节能型产品研发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课题,拥有国内顶级水平的专家以及电气驱动系统、光学设计、结构设计领域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A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规模持续膨胀,为满足业务的扩展速度,其设立了多家或基于不同的细分产业,或基于不同的经营地域的分、子公司,股权关系变得复杂,管理幅度加大、管理层级延伸,因而财务风险随之加大。
结束语
本模型的指标设定以上市公司的相关指引作为指导,充分考虑了财务风险因素。因素权重集的确定采用了层次分析法,降低了传统权数确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成分。该方法建立在分层次、单目标、单准则两两对比判断基础上,最易区别优劣高低,并容易检验,避免了繁杂计算的错误。在各级指标的得分计算汇总了各类人员的意见,较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评价者可通过该方法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环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了依据,也为定量评价开辟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
[2] 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51-54.
[3] 林钟高,郑军,等.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经研究,2007,(4):132-143.
[4] 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概述及构建原则
财务风险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指在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立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和评价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揭示隐形问题,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在市场竞争中,财务危机时有发生,一旦财务状况恶化,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但财务危机从萌芽到恶化并非瞬间发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和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会直接和间接地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反映出来,如果能提前观察到这些指标的变化,便可对财务风险产生预警作用,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以规避或化解财务风险。
为了使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实用、高效,在设置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可比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四是动态完善原则。
二、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
一是趋势预测,方程为y=f ( t ) ,其中y是预测变量,t是时间;二是相关预测,方程为y=f ( x1,x2,…,xn ) ,其中x1,x2,…,xn是影响变量y的相关变量;三是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四是对偶发事件进行预测。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模型的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潜力4 个模块构成。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以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共8个评价指标。这8个指标是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用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即获利能力由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用率构成;偿债能力由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构成;经济效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构成;发展潜力由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构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以下两种模型:
1.单变量预警分析
单变量预警分析是指运用某个单一财务指标的走势来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量/ 债务总额×100%
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 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设立的警戒值时,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管理者注意。但是单变量预警分析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多变量预警分析
多变量预警分析是从整个企业角度,运用多种财务指标来检查其财务状况有无呈现不稳定的现象,进而预测其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纽约大学埃特曼(altman)教授所创建的z值(z-score)模型。
z值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指标通过加权汇总后所产生的分值(z值)作为判别标准来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是:
z=b1x1+b2x2+b3x3+b4x4+b5x5=∑bixi
公式中,z值为总判别分,bi为权数,表示对有关自变量xi的重视程度,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xi为5个比值,可视为模型的变量,其中:x1——营运资本/ 资产总额;x2 ——留存收益/ 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x4——所有者权益市价/ 负债总额;x5 ——销售额/ 资产总额。
埃特曼教授在分析上述变量相互间的关系、观察各变量预警正确性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建立下列判别函数模型:
z=0.717x1+0.847x2+3.11x3+0.42x4+0.998x5
z表示判别函数。
研究表明,z值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成反比,z值越小,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z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当z值大于2.9 时, 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2时,表明财务状况堪忧;在1.2和2.9之间,企业属于“灰色领域”,说明财务状况不稳定。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高校财务风险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财务状况总体失衡所产生的流动资金短缺和净资产亏损的风险;二是由于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所导致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三是由于对外投资不能收回投资本息和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其评价指标的原则和要求,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理应从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三个方面来构建。
1.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评价指标
(1) 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学校货币资金是学校年末现金、银行存款与债券投资的总额。它反映学校在下一年度可动用的货币资金数与月平均支出额相比的比率,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货币资金支付率越大,说明学校月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强。
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 (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 /(支出总额/12) ×100%
(2) 银行存款保障率。它是衡量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学校各项资金的调剂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越大。
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 (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100%
(3)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是指学校年末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资产总额减去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4) 事业基金可用率。它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低,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差。
事业基金可用率= (事业基金- 借出款- 对外投资) /事业基金×100%
(5) 专项资金占用程度。专项资金是指学校有专项用途的资金。这类资金原则上专款专用,不能挪用,但有些学校使用了专项资金,说明这些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被占用。专项资金占用部分是指学校借出款、投资基金和应收及暂付款中作周转性垫支款(以应收及暂付款减学校收入总额的20%计)的总额与事业基金之差,说明学校超过事业基金规模挪用了的专项资金。资产总额减去事业基金与固定基金,说明学校不可占用的、非自有的、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含负债)的占用情况。将专项资金占用部分与全部专项资金对比,说明专项资金的被占用程度。专项资金挪用越多, 财务风险越大。
专项资金占用程度= (借出款+投资基金+应收及暂付款- 收入×20% - 事业基金) / (资产总额- 事业基金- 固定基金) ×100%
2.债务风险评价指标
(1) 学校资产负债率。学校资产负债率是指学校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资产负债情况。与一般企业负债不同,高校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该指标仅仅是高校进行财务分析时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的一种工具。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
学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它是指学校累计借款总额占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率,反映以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借债比率越高,则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借入款累计数/总收入×100%
(3)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例=学校借入款项/总支出×100%
(4)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学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这一比例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 ×100%
3.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1) 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是指年末学校的一般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它用于反映学校年末事业基金中对外投资资金的比例,比值越小,说明学校存在的对外投资的风险越小。
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投资基金/事业基金×100%
(2)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它反映校产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年末校办产业负债总额/年末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3)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该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现金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 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度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 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4)基建投资支付能力。本指标是指主管基建投资的部门为保持正常运行和基建项目能顺利完工所拥有的偿债或付款能力。它用基建借款与基建应付款之和与基建年末货币资金的比值来体现,比值越小,证明支付能力越强。
篇9
1.信用风险。信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能不能长久发展维持下去的标准。如果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信用,应就没有客户会长期选择与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信用一直是企业和客户都看重的一点,企业愿意和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客户在选择购买一件物品时肯定会首先考虑一家企业的信用是否良好。若企业在客户群里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用,这就会给企业带来长久大量的业务。
2.市场风险。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前卫,越来越追求个性和独特,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环境多变的原因。如果企业没有敏锐的市场嗅觉,那么这个企业只会走下坡路,渐渐的脱离市场走向没落。李宁,是1990年我国著名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一手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在1995年李宁就成为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在2009年李宁的内地销售量超过了国际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但是随后李宁就开始走向没落。“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李宁最广为传播的一句广告语,也一直陪伴着李宁的快速成长。“一切皆有可能”是运动者的心声,是年轻人的心声!但其产品的创新没有跟上步伐,以至于目标消费者与实际购买者严重错位,品牌老化,缺乏个性,被消费者视为时尚的门外汉。2014年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及摊销为亏损350,570,000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市场定位不准确,企业将会直接面临市场风险,从而使公司财务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3.网络风险。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财务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以促进企业新的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依赖信息技术,即依赖互联网。而电子商务的经营一定不可忽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销双方的交易往来基本全是通过网络渠道,而企业之间通过网络发送的电子信息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给拦截。拦截之后文件等信息可以被修改,假冒企业的名义发送邮件,或者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掩盖事实拒绝承认交易的存在。
4.法律风险。相对于传统商务来说,电子商务还太年轻。而传统商务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改进,从交易的开始一直到交易的完结,国家已经为其制定非常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维护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对于电子商务来说,由于国家还没有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许多企业都在打球,近几年的3.15晚会曝光最多的就是电商企业。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国家的监管方式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电商企业成为最近几年消费者投诉最多的企业。而被投诉最多的内容就是电商企业侵权、售假、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2014年法国Kering SA公司就状告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在全球范围内售假,其行为使Kering SA遭受巨大的损失,最后经过两家公司的协商与调节进行了私下解决。就在2015年Kering SA再次对阿里巴巴提讼要求作出赔偿,原因就在于阿里巴巴对淘宝网上店家的售假行为的不作为。由此能看出,尽管中国可能在电子商务方面存在法律上的缺陷,但侵权、售假、泄露个人信息等欺骗危害消费者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终究是不合法的。随着法律的逐步完善,那些触犯法律的企业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所以企业的领导者要防止企业触犯法律,不打球,避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
5.筹资以及用资风险。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投入不像传统商务企业一样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有形资产中,相反大多都是投入到企业的无形资产中。例如电子商务企业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的费用,以及网站的设计费用和网站的日常维护费用等。这些无形资产需要的资金量相对于传统商务来说更多,因为电子商务是深深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即在网络上的资金需求量会很多,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又因为电子商务是新兴事物,所以企业向银行等机构贷款也存在很大的难度。这就造成了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资金的运用与传统商务企业不尽相同。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投入到无形资产中,所以企业要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监控和管理。每笔资金产生的原因以及资金使用的理由都要经过企业与收款方进行核对确定。否则资金的运用就不在企业的掌控范围内,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用资风险。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构建灵活的预算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预算管理系统与传统商务模式下的预算管理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电子商务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等变化速度快的特点,相应的要求预算管理系统要去适应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企业可以在原来的预算管理系统基础上去做些变动来适合电子商务,只需要充分去考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资金需求量的多变性和不规律性,使预算管理系统更加的灵活。而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都在追寻“零库存”,这也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零库存”情况下销售方只能根据消费者的订单量来预算大致的资金需求量,而销量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方和物流运输方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增加了难度。所以,企业要制定新型的预算管理系统来适应电子商务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2.设立合理准确的战略管理体系。传统商务模式下的战略目标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用变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等变化的多样性和不规律性,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也要及时的跟着电子商务的变化而变化。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个人风格的凸显。在电子商务便捷的消费方式下,一旦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战略不紧跟大众潮流,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市场风险,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当紧跟大众的眼光,紧跟时尚潮流,并制定准确的市场战略,这样才能使企业长久不衰、良好的发展下去。若是企业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的业务,也要尽可能地避免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正面冲突,否则就会像以纯那样忍痛关掉线上商城。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就需要企业在设立战略管理体系时要充分的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战略管理体系。
3.重构组织结构及优化业务流程。首先企业应先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服务渠道,确保商品的正常及r的流转。因为电子商务企业和商品的生产方以及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多方面相关联。电商企业应与生产方、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协商制定出一个适合每个参与者的商品流转的流程协议,整合改善设置合理的部门机构,优化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方式,保证商品能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形成一条及时高效的供应链服务渠道。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网络维护小组,用来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以及防止企业网络遭受不法分子的攻击,亦可聘请外部专家来对公司网络进行专门优化与加固。增设网络防火墙,身份证识别等技术来使企业的网络更加的安全。还需要企业注意的就是企业之间通过网络传达的邮件等信息这一方面,为了防止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拦截、篡改、伪造等风险,企业之间可以使用文件加密技术来保护邮件信息等的安全。可使用对称密匙或一公一私密匙来对邮件等信息进行加密。以此来减少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
4.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内容即要监控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筹资用资风险,这就要求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要把这些内容和环节紧紧整合到一起。预警体系就表示要求企业制定的系统要具有分析的功能,企业的管理层可根据系统给出的数据来分析企业是否将要面临财务风险。又因为电子商务市场等变化的多样性以及不规律性,要求企业制定的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要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样制定出来的系统才能更好的被企业所运用,才能正确的为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
5.建立合理的资金流监管系统。资金流监管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进行统计整理,以达到企业对资金的流动的原因和流动的终点有清晰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向有电商平台、生产厂家、物流等。这就更需要企业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资金流监管系统。既能系统的整合各种类资金的流动方向,也能分类统计汇总单个方向的资金流动。能确保每一笔的资金流动方向都能被清晰合理的记录在管理系统中,方便管理层对资金流的掌握和控制。也要做到信息的实时共享,因为传统商务模式下,企业汇报的流程是逐级汇报,这样就产生了资金运动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对资金流的掌控和管理。只有及时的做到资金流信息在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里传递共享,才能避免企业资金的不合理流失,减少企业面对用资风险的可能性。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已成为制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能否科学有效的破解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当务之急。
一、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企业借入资金又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由此就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财务风险。
(一)外部环境使然
企业财务活动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汇率上升有可能对我国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由于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二)负债比率过高
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过快、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再者由于生产的需要与流动资本的限制,在生产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供货单位的资金,造成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当供方索债紧迫时,也会给本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三)财务杠杆失衡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和产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和垫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承揽工程。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和垫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四)融资能力有限
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即便是活动了银行贷款,如果融资成本过高同样影响这企业的发展,更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比如,企业处初创时期的经营风险较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缺乏控制制度或者偏离实现情况,也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由此成为间接的风险。
(五)内部监管无力
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更有甚者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老板的亲戚各个是老总,管理和不管理没什么区别这样的企业岂有不乱之理!
(六)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而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财务风险化解对策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果假如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因此,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人手,有的放矢的做好风险防范。
(一)全员强化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设计如何应对方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直和应变能力。
(二)合理制定投资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订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二)有效建立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方法,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依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保持合理负债结构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企业应依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划,避免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精挑细选化解策略
一是转嫁风险,在对外投资时,既可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又可采用包销发行股票方式选择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还可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等方式,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和保险公司承担。二是采取回避措施,惹不起躲得起。如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二是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六)严格履行管理程序
一是建章立制,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二是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最后是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rJ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清华 财务管理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
- 上一篇:小学教务处计划与总结
- 下一篇:教学辅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