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基础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基础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晨会提问;护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内涵不断的拓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琐碎、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如何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一位儿科护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而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科的护理质量。为此,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就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及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儿科护士进行培训,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科护士31名,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16名,本科3名。工作年限:1~2年5名,3~5年7名,6~10年13名,>10年6名。职称:初级25名,中级6名。
1.2方法
1.2.1实施 护士长每天提前15min到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等情况,把存在的护理问题或疑点、难点,根据夜班交班情况,交班后集中在班护士,利用5~10分钟(紧凑,不影响工作为宜)时间进行晨会提问1名低年资护士,如回答不够完善,再请高年资的补充,最后由护士长作点评解答。激思促学,轻松而热烈的训练氛围,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
1.2.2内容 晨会提问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健康教育、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提问结合临床,突出专科性。使问题既有利于知识积累,又适于临床运用[3];并根据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提问和指导[4]。
1.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3讨论
分析表1对31名本院儿科护士晨会提问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价,明显体现了护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养护士勤学好问、自学和互学的良好风气;由于提问内容与日常护理工作的知识相结合,相当于模拟练习[5],促进儿科护士积极主动的巩固和更新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工作中的指航灯[6];危重患儿病情瞬息万变,经常提问,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会因护士应对能力差而错失患儿最佳护理措施及时机。分析表2晨会提问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晨会提问,讨论问题,提高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业务技能,增强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护理落实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比较到位,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调查也从90%提升到98.33%。晨会提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p值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 王艳艳; 逄海峰,等.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素质[J]. 吉林医学.2010,31(32):5874~5875
[2] 樊晶晶.发挥晨间提问在护理培训中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31
[3] 刘艳萍.晨会提问在儿科护理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护士管理杂志.2005,5(7):50
[4] 耿艳莉.晨会提问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64
[5] 唐志云. 利用晨会提问提升护士专业水平[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0):239
[6] 王双凤.新形势下儿科护理特点与护理素质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3~134
篇2
[关键词] 儿科病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61-02
近年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出现了轻视和简化基础护理的倾向,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1]。由于儿科的质量护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要求护士长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从人员、质量、安全三方面深化、细化、量化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开展儿科新技术、新项目,既增强了自身业务水平,也增加了科室业务收入;同时利用儿科护理技术的优势,协助他科工作。笔者根据在儿科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护理意识淡漠
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做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
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基层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
1.3 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没有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无法真正地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因此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软指标方面的管理。
1.4 护士对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
自医疗行业逐步过渡为服务行业以来,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医院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加之社会群体或多或少对护士存在职业歧视,护士们经常受到患者的呵斥和无故的谴责;如果医院不能为护士提供合理的待遇,就会造成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热情来从事护理工作,对待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
2 对策
2.1 强化基础护理意识
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3]。
2.2 提高护理工作热情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对护理的投入,提高护士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与床位之比。科学合理排班,如儿科将2名护理员分为护1和护2,护1工作时间7∶00~10∶00、12∶00~17∶00;护2的工作时间8∶00~12∶00、17∶00~20∶30,以加强中午和夜间时段的人力。
2.3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自信可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鼓励护士加强理论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护理、预后及注意事项,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护理部每月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科及基础操作训练,科室每周练习一项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最重要,年轻护士平时要多留心观察,改进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也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4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实践指导手册》,使每位护士熟悉护患沟通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工作沟通指南。护理部经常出情景演练题目,科室组织讨论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多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技巧好的资深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以加强对年轻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4]。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理解家长的苦衷,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操作不尽人意时主动致歉,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2.5 严格执行值周制度
科主任、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患者首先进行见面交流,介绍疾病的知识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及协调的问题[5]。下午下班前护士长巡视病房一周,对白天病房患者情况包括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病情有无变化,家属心理动态有全面了解,并与相关人员联系,协助解决,为护士的进一步沟通提供良好平台。
2.6 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修订完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标准对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评估更具客观性[6]。
3 小结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收费低廉、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淡漠、护理监控不足等原因使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处于低迷状态。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护士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找出自我平衡支点,顺应形势,学会自我调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王玲,潘晓雯,等.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10):2144-2145.
[2] 君. 儿童医院门诊室输液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 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5.
[3]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 优质服务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4] 李友良. 2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9-70.
[5] 王绍霞,郭燕. 护士长加强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5-66.
篇3
1儿科特点
1.1儿科疾病的特点小儿患病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面倾向,从正面而言,如诊治及时,有效,护理恰当,疾病往往迅速好转恢复,但从反面而言,小儿病情危重,可能在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时即发生猝死。
1.2儿童自身特点小儿好动好奇心和模仿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不能主动或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不适。
1.3儿科工作的特点
1.3.1静脉穿刺困难:小儿稚嫩幼小,接受护理操作耐受力差,不合作,小儿血管细,深浅不一,大多数只能头皮静脉穿刺。且一些脱水水肿,皮疹,皮肤黑,毛发浓,发际低,穿刺时间较长,致使穿刺难度增打,不熟练的操作会给患儿带来痛苦,增加他们的恐惧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
1.3.2工作环境的特点:儿科病房是为14岁以下的患儿提供的治疗,护理和恢复健康的场所,由于孩子自身特点,疾病影响,家长素质层次,教育程度不同致使有的孩子就地大小便,乱扔果皮碎屑,科室经常出现陪护多,嘈杂,凌乱的场面。
1.4陪护因素医疗机构竞争激烈,人们法律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使许多家长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求全责备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由于患儿家属缺乏疾病知识,育儿经验,对孩子的病情产生焦虑担心的负性情绪,影响沟通交流。
1.5儿科护士儿科意外多,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相当一部分儿科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
2护士素质的要求
2.1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儿科对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对小儿服务更应细致、周到,更能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因为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所以提倡优质的服务意识、转变护理观念,以人为本、以德养护,树立优质服务形象,可充分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儿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境界,时刻把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充满爱心、坦诚、善良牢记心中,把护理对象提升到亲人一样的地位来对待。使患儿及家长感受到高的医疗质量与好的医疗服务的完关结合,感受到儿科护士温柔、体贴、慈母般的爱,患儿家民才会信赖的把孩子交给我们。
2.2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儿科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临床经验,了解小儿的心理、生理、临床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因年幼儿不能主动反映或准确倾诉病情,小儿的疾病种类与临床表现也与成人有很人的不同,如婴幼儿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且患感染性疾病是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性疾病是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如体温不升、拒食、表情呆滞、白细胞降低,平常无症状和体征,此外,儿童病情易反复,变化多端,在诊治过程中,除应详细向家长询问病情外,还要严密观察病情,才能有预见性的做出确切的诊断与治疗。因此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工作中的指航灯,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灵活运用于护理工作,才能使患者体会到护理的细微之处,科学之处。同时护士在为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关注患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的服务,儿科护理工作不仅不应仅限于小儿的生理需求或维持已有的发育情况,还应包括维持和促进小儿心理行为发展和精神心理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拓展知识来适应不同层次的患儿及家长的需求,以促进小儿各方面的健康。
2.3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儿科护士应该刻苦钻研技术,熟练掌握基本功,做到熟能生巧,一针见血,对各种技术精益求精,如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吸痰、吸氧、鼻饲等,熟练掌握科内的急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蓝光治疗仪等,抢救患者时要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准确完成。使患儿在住院期间不因我们的技术失误而增加痛苦,对于长期住院患者也保护了血管,使其不会失去抢救的有利机会,从而也避免了护患矛盾。因此儿科护士必须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患儿服务。
2.4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儿科护士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而发展的影响。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促进儿童身心健全。
2.5做一名个格的健康教育者,儿科护士不仅要护理患儿为患儿治疗,而且要但当健康教育者的任务,因此儿科护士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患儿年龄不同,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对他们多想,多问,积极开动脑筋;儿科健康教育还包括家长的某些行为可以影响患儿干扰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分为:(1)个体指导;(2)集体讲解;(3)文字宣传,在方法上可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实物或模型,增强他们对健康知识的具体感性认识,可利用探视,分珍,候诊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是他们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有所了解,让家长理解他们的责任及应掌握的照顾技巧,并能够协助护理人员适时对患儿进行护理。
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 ]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 1 护生因素(1) 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 主动性差。进入21 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 2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3 社会因素(1) 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 %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 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2. 1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2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 3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 2 ] .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 4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 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 3 ] .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 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 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 5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 6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儿科护理》教学 教学改革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高职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课程大多数是在二年级开设,由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间的调整,学生下临床时间较早,《儿科护理》和内、外、妇几乎同时开设。前期没有接触临床课程,学生对疾病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儿科护理》部分知识方面觉得抽象难懂,为此我们在我校2009级和2010级两届三年制护理专科生中,尝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构建在心理表现特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的知识过程。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1)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2)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教学环境下,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的问题必须是真实案例或情境;(4)多学科合作;(5)改革传统评价方式。
2.教学设计过程
2.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了学习任务,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客观、科学化,不同的知识类型,要求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
2.2课前备学生。授课对象是三年制高职护理专科学生,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很强,基本掌握了前期的基础课程的知识,具备主动学习条件。
2.3构建学习任务。三年制护理的临床课程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由于前期没有接触临床临床课程,学生在校学习《儿科护理》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对相应的疾病缺乏认识,因此在构建学习任务时,将本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中也包括临床实践和校内实践。学习理论前,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到医院收集儿科病室护理典型病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其次,理论知识学习后,利用见习机会,教师在临床科室中选择有代表性症状的患者,让学生进行护理评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样既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2.4教学实施
2.4.1学生分组。将学生随机分成5组,每组9人,便于协作和讨论。教师将收集的典型病例,课前以问题的形式分别让这5组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中讨论,然后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来讲解该疾病,其他4组学生评价。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肯定和点评。临床见习中,5组学生收集儿科病室中比较经典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的患者的资料和相关病史。在采集病史的过程中,学生对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了临床印象,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4.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已经是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而且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已具备扎实的前期基础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开辟了《儿科护理》网络学习平台,并提供一些网站和资料供学生查阅。
2.4.3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传统以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反映学生自我构建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因此,除期末考试之外,我们还增加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这两项来源于学生认知过程和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沟通采集病史的能力。
3.思考
3.1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觉得津津乐道,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人对环境的理解和意义建构的结果,学习的本质是双向建构,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建构,教师是学习者共同体的高级伙伴”。[1]为此,有必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
3.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2]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度过大,就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妇产科 儿科 护理等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00-00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科与妇产科学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笔者谨以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浅谈体会。
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进行的,也是它的最终目的,了解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前提。
首先,谈谈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纵观一些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医疗事故和纠纷常常由于以下原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因社会问题引发的护患之间的矛盾。在病员中有未婚生育、超生、性病等疾病时,由于护士个人的道德观念,使其在工作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特别注意,甚至议论、嘲笑、传扬等言行。这从护士角色上分析是不正确的行为,违反了平等、为患者保密的原则,我们应当避免其发生而引起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治疗及康复,以及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的工作:
1 妇科学
1.1 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对产妇的情况详细了解,包括产后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有无过敏等情况认真了解。
1.2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避免护理安全隐患:
1.2.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在操作之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可以避免例如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之类的错误。
1.2.2让基本功更加扎实、使护理技术错作更加熟练注重“三基”培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避免和减少因操作失败和反复操作所引起的护理投诉。
1.2.3护理操作流程的严谨化。据统计,护理工作者因护理操作不严谨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导致医患纠纷占了很大的比重。护理工作者往往认为操作流程繁琐而不愿遵守,但凭个人感觉来工作而忽略“三查七对”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操作流程是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工作中形成的,正确的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
1.2.4 提高自身的共同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要做到有严谨的语言表达,端正的服务态度。(1)护士对患者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热心相助。不要一味注意其有无违反政策、道德、伦理等行为,而要重视其现在的病人角色给予热心帮助,它可以温暖患者,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或顺利分娩。(2)尊重患者,为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不要用患者的疾病开玩笑,以免损伤其自尊心,影响治疗及疗效。(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她们的苦楚,以融洽的护患关系进行治疗护理工作。(4)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解决具体问题,使之安心养病。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并尽快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强硬粗暴地否定,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解释、劝说,以免矛盾产生与升级。(5)加强卫生宣教与健康咨询。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宣传与指导,越来越重要。指导性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及时彻底地治疗疾病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也成为产科护理人员新的工作任务。
要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交流关系,建立双方沟通的基础。如果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对于一些特殊疾病要求向患者保密的,不能透漏病情;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随意说不知道,而是应当积极帮助解决。
1.3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和患者各自所充当的角色
通过组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使医护工作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护士的义务包括: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为患者保密的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知识的义务,为患者排忧解难的义务,听取和反映患者意见的义务。
病人的权利包括:有得到及时医治、护理的权利,有知情同意的权利,有被告知的权利,有要求保密的权利,有监督的权利等。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严格要求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要求其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的反馈,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1.4 不断学习护理新理念,把握好护理角色,提高与病人的交流效果
1.4.1加强语言修养,树立服务意识 语言流,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形式
患者入院后,护士为使其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接受治疗,应该通过主动介绍医院科室情况、谈心、询问等方式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在语言交流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方式上,应引导患者说话,认真倾听,根据患者的谈话提问,护士不要自己侃侃而谈一大堆医学术语,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和距离感。而当护士认真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时,她就会感到来自护士的同情和关注,继而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赖感。(2)方法上,要让患者说出个人感觉,避免诱导病人。不要问有或无某症状,使患者只能局限回答“有”、“没有”,而应该问“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等。这样护士就较详细地了解了患者真实的病情现状。(3)技巧上,要注意言语适度,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增进护患关系。(4)与患者交流要注意把握“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不能解释的或不会解答的,应向患者说明或请上级领导解答。不可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其次,在知情、告知的基础上,对于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的病情及诊断仍应坚持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患者的隐私也应该给予尊重和保密。
1.4.2护士注意与病人非语言流 比如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影响着病人情绪。当性病患者就诊时,护士如果用异样的目光与其接触,就会挫伤她们治病的信心,当孕妇临产时,护士能给她倒杯水、喂喂饭,或为她们擦擦汗,捶捶腰,都能使产妇感到温暖,增添信心。
护士的角色,决定了患者对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是极其敏感的。护士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护患关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首先,要明确医患双方的职责;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
2 儿科学
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患儿及家属期望值在不断增高,儿科护士扮演的角色及专业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儿科护士要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并对每一年龄段的患儿施以发展性的照顾,。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是未来护理的需要。
2.1 加强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安全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从护士第一天踏入病房就要注意安全,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与实施方法》等法律知识,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儿科护理工作责任心重,经常面对的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婴幼儿,护士的工作常在无监督下独立进行,因此,慎独的医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联系实际教育护士,如在给婴儿洗澡时,不严格查对手圈,以至抱错婴儿,那么护士就要应负民事或刑事责任。让她们从以往的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2.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专科技能操作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护士步入成熟的基础,是将以往所学的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护士们以前在学校里学习了3~4年的基本理论知识,到临床上实习,迫切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护士前辈耐心细致的做好指导工作。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上,把每一个疾病的相关因素都给予详细的讲解,找一些临床上比较典型的病例加以解释和分析,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在临床工作中看到的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并有一定的延续。儿科的专业性较强,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问不断学习,这样既补充了理论知识,又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篇7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对策
在儿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过渡阶段。但是近年来,由于儿科病患对象的特殊性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为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将就临床护生的特点、带教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对策。
1 临床护生特点
临床护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医院的临床实习相对于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更加生动,因此大多数护生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但是大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于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的操作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之前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实习期间转科频繁,存在对于医院环境不熟悉的情况。同时,面对患者沟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情绪较为敏感易怒,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在学校这一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团体中,社会阅历不足,语言沟通方面难免存在问题。还有一个临床护生的特点是风险意识不足,由于在过去的学习中偏重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具体操作中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缺乏经验,对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 临床带教原则
2.1 一对一原则
在护生入科后一般实行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带教原则,一位老师同时只能带一位护生,而且护生不能再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操作,应当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操作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
2.2 循序渐进原则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临床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一方面为护生以后投入具体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保持护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在一开始就以很大的难度使得护生知难而退,存在畏惧心理。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将教与学相结合,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每一次临床操作都要与理论相结合,专业理论作为引导临床操作的重要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给护生复习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生的入科教育,针对护生入科后心理不适应的情况,带教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安抚,并向其介绍科室的病房设置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二是安全教育,临床的护理不同于护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如果擅自进行操作极易引起医疗事故,一方面应当加强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理论知识强化,护生在实习期间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强化,最好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及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如果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在自己学习解决不了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带教老师的帮助。四是操作规范和沟通训练。在护生训练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操作录像,并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在沟通方面应当首先鼓励护生积极换位思考,接触病人,提高其倾听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采取护生之间角色扮演的练习方式。最后一点是护生的出科考试,在护生结束在儿科护理临床的实习后必须进行出科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带教老师带教效果的测评,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方面[1]。
4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4.1 护生因素
护生因素正如前面分析的护生特点,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工作积极性较差,因为护理队伍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护生,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动手能力较差,排斥基础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在之前学校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整合,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很多情况下面对临床常见的疾病都无法应对。
4.2 带教老师因素
带教老师作为引导实习生带教过程的主要责任人,儿科的临床护理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琐碎的护理内容要求护士有较好的耐心。有的带教老师由于担心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生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不允许护生动手参与具体的操作,影响护生实践性的学习。
4.3 社会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家长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儿科的工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本来是对于患儿没有伤害的部分护理体检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引起小儿的哭闹,家长就会马上制止,从而使护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各种新发疾病的需求,在高校的护理专业学习中存在诸多缺陷。此外在临床教学的法律规范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全面规范代课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2]。
5 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护生的入科教育,在入科后引导护生认真系统的复习儿科的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习中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在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入科教育中还应当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科室环境、物品设置、工作流程等科室工作情况的介绍和讲解,同时重视学生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方面的讲解,并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要重视科室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和启蒙者,带教老师的工作经验和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师生的操作行为和心理。因此必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选择可以通过公开的竞聘来选取。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带教方式。新形势下的护理带教,以传统的传帮带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应该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更新带教理念,可以从症状护理全过程为主线安排教训内容,定期进行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双向互评的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3]。
参考文献
[1]刘林.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篇8
关键词核心能力;岗位职责;规范化培训
我科针对新进护士有计划、分阶段、可操作性地培训,努力提高她们的临床护理能力,每人发放培训手册1本,培训持续12个月。
培训课程分期
工作适从期(3个月):主要培训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包括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及专科培训3部分。①由护理部进行岗前基本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概况、规章制度、院训院规、依法执业、护理安全、服务规范等。②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分3步:由儿科先培训儿科护患沟通;由高年资护士培训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常见病的理论知识、急诊急救知误及临床常见病,提高应对各种临床突发状况的能力;患护之间的沟通技巧、儿科心理护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护理礼仪、护理美学、应急预案儿科护理知识。护士长讲解儿科各系统的基本知识,传授多种儿童常见病护理要点及护理过程中的观察要点。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每天理论学习2课时,操作培训及护理案例分析1课时。③专科培训:进入临床后开始专业培训,按照每周的计划进度表,熟悉各病房护理单元的环境、物资管理,以及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专科护理规范及操作流程。技能熟悉成熟期(9个月):①细化临床专科知识,将儿科常见病例护理知识进行操作实训及考核。②做好读书笔记、护理案例分析、护理新理念的掌握。1年后撰写个人总结,传讲搜索文献、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以演讲、朗诵等形式增强表达能力,为分层培养打好基础。③完成定级考核后主要由临床继续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学习纪律,实行签到和考核机制,保证学习质量;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执行带教老师准入制,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护师或优秀护师进行带教,并对带教老师统一标准化培训,保证师资力量的专业性、规范性;按照标准考核,要求带教老师至少考核6次,按照学习阶段的不同,由科室统一组织3次理论考试和4次操作考试,便于新护士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操作规范;进行夜班准入考核,达标后带教3~4轮夜班,可独立值班,新护士的考核水平与带教老师绩效工资、新护士的定级挂钩[1]。
结果
通过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能够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独立应对临床护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与以往常规培训的护士相比,其护患沟通能力增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自如地应对患儿家长。另外,通过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授课大比武等活动,能够为新护士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提升其工作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2]。
讨论
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岗位,常规的培训方式是针对特定工作需求的培训,学员会采取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学习,关注自己认为与实际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而忽视与自己实际工作联系小的课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为进一步规范化新护士培训,应从院级常规培训逐渐过渡到科室的专业培训,树立“人性关怀”的专业价值观,将日常操作规范与服务礼仪和沟通技巧相结合。选拔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采用专人带教的方式,使新进护士能够获得高素质导师的全面指导,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规范化培训以及有意识的引导,帮助新护士确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她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忠诚度[3]。
参考文献
[1]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9.
[2]吴菊芬,华皎,谢晓颖,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8-29.
篇9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通过对临床护理学进行分析可知,儿科护理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是对儿童生长规律予以深入探究,确保疾病预防、护理能够做到位。儿科护理学主要针对14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研究,处于此年龄段中的儿童一旦患病的话,呈现出的特点是起病急、来势猛,而且重症的概率是较高的,另外就是患儿的生理、心理并不成熟,这就使得护理较为困难。除此以外,在孩子患病之后,家长的内心会产生严重的焦虑,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中职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学习状态显得较为被动,良好习惯并未养成,而且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在展开儿科护理教学时,必须要保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切实衔接起来,并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对此种教学方法予以充分利用并进行模拟,使学生进入合适的情景中,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技能就会有明显提升,职业体验也会变得更为丰富。从本研究的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想要对情景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难度较大,此时要对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前完成好情景的设计、演练,如此方可使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从本研究所得的结果来看,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是较高的,具体如下。
一、资料
从在校生中选择14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编入对照组、研究组中,两组人数相等,前者的男女人数比为12∶59,年龄是在16至19岁间[1];后者的男女人数比为11∶60,年龄是在16至18岁间。从基础资料来看,两组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是具有可比性的。
二、方法
对照组中的学生接受的是常规教学方式,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设备来完成知识传授,并要保证教学呈现系统性。研究组中的学生接受的是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编入合适的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的学生数为5人或6人。其次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对情景模拟案例予以制定,同时要确保学生能够提前获取,如此可使其对护理重点有切实的了解。再次要保证案例模拟能够做到位,具体来说,一是对儿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为了使中职学生形成深入理解,可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二是在展开实践教学时应该将示范教学做到位,并要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如果有必要的话,可重新进行演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案例予以全面讲解,护理的技巧、重点等应该作为关注的重点。组织学生展开情景模拟时,小组成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要对情景予以适当拓展,如此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意愿更为强烈。学生在小组中应该对不同角色进行扮演,这样能够使得活动更加有趣,而且对临床症状以及心理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学生也会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学生共同打分,对表现较为优异的小组应该给予奖励,如此可使小组间展开良性竞争,而且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也会对自身的优势、不足有切实的了解,这样一来,就可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共同进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完成小组情景模拟之后,教师要完成好总结工作,如此可以保证学生对疾病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有系统掌握。最后是知识模拟,在对案例进行播放时,必须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比如在对新生儿黄疸护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将黄疸护理的整个流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内容予以讲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小组成员也必须要相互提问,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就可对相关知识有清晰的认知,进而要求学生完成护理方案的制定,并将存在的优点、不足寻找出来,如此可以保证护理方案更为科学,学生也就能够实现共同进步[2]。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护理操作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果教师只是对操作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会出现乏味感,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因而在展开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对新生儿臀部护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其他学生则要细致观察,并对操作准确性进行判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其具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就会有大幅提升。
三、观察指标
1.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针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考核,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理论知识考核选择人机对话形式,而实践知识考核则选择情景模拟方式,在对考试内容进行确定时,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予以选择[3]。2.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时,采用问卷方式来完成评价工作,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分数低于60分的话属于不满意,而在60至80分则属于满意,超过了80分属于非常满意,通过计算得出具体的满意率。
四、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一)比较两组理论与实践知识考试成绩
研究组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4]。
(二)比较两组教学工作满意率
研究组的教学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六、讨论众所周知,护理学呈现出明显的实践性,因而在教学时应该对此加以重视。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从事护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除了要掌握丰富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如果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传统方式,必然导致现代护理医学的实际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从儿科护理来说,因为患儿的生理、心智并不成熟,而且疾病忍耐力是较低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技巧[5]。通过对儿科护理进行分析可知,护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护生能够掌握护理技能,同时要对沟通技巧加以熟练运用。课堂中对模拟教学案例加以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参与感变得更为强烈,通过角色扮演则可让学生切实了解各类角色,并能够主动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可以使其将来真正胜任护理工作。教学中将比较、评分予以融入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这样可以使学习更加主动。在课堂中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交流,取长补短,目的自然就可达成。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多来自教材,然而实践操作的内容则是较少的,对于儿科护士来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胜任护理工作。通过情景模拟法能够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消除,而且护理操作平台也可建立起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加以熟练应用[6]。1.众所周知,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作为出发点,而且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际应用时,教师必须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对教学情景进行设计时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确保职业体验能够更为丰富,使学生能够展现出自我,如此方可保证以生为本理念真正落实到位[7]。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分析可知,其是由导、演、析、练、评这几个环节共同组成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演、练这两个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在整个课堂中占比较大,简单来说就是将表演当成是载体,使得知识、表演能够整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知识技能加以灵活运用。通过演、练能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出来,进而主动进行探究。当演练获得成功之后,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个人能力也会有大幅提升,而且可以树立学习自信,如此可保证学习效率能够大幅提升。2.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应用可以使得学生拥有的专业素养大幅提升,对于儿科护理学来说,应该要对其予以灵活运用,儿科护士想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需要保证自身的临床思维、护患处理等方面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要展现出更大的爱心、耐心。教师对传统教学法加以利用时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此种方法是存在弊端的,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职业体验,个人的专业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8]。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来对场景进行创设,而且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如此可以使得学生的角色扮演更具针对性,其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而且各方面的专业素质也会有明显提升。3.在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际应用时,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进行合理运用,如此可以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从方法应用的角度来说,五个环节间必须要紧密衔接,也就是将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予以联合运用,比方说,教师可利用病案来进行导入,也就是引导学生针对病案展开深入的讨论,并要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完成情景的设置,在演练过程中就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9]。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针对某个环节来对情景进行模拟,比如可对患儿沟通技巧予以模拟,这样可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功能角度来看,通过情景模拟法能够使得实训效果更为理想,而且综合素质的考核也可顺利完成。情景模拟教学呈现出明显的高效性,而且学生也会更为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幅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表演中,如此就可使得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幅增强。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来看,研究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相较于对照组是明显较高的(P<0.05),这就表示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加以合理应用可以保证知识掌握程度大幅提高[10];从教学满意率来看,研究组也是较高的(P<0.05),这就表明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是较高的,教师、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保持和谐的关系。
七、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运用于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情景模拟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推广。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课后及时总结,努力在实践中对情景模拟教学理论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
参考文献:
[1]邓雪雪,毕丹,向敏.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0,6(34):182-183,192.
[2]黄惠珍.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中职护生进行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183-184.
[3]张宗霞.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7):173-174.
[4]黄燕玲,苏颖,姚丹丹,等.PBL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74-77.
[5]胡君红,黄培凤,唐冬群.情景模拟在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201-2202.
[6]范琳琳,钟琴.高仿真模拟情景教学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SWOT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8,31(10):27-31.
[7]郝琴.PBL—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7):89-90.
[8]金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1):103-104.
[9]莫江萍,韦桂姬.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五年制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75-76.
篇10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1-2]。卫生部健康教育中的儿童保健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和营养指导、预防接种、疾病的筛查、佝偻病的预防、贫血的预防等多项内容[3]。医院儿科的儿童保健教育是实施儿童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医院儿科的现状是只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很少涉及儿童保健教育。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如果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前的健康宣教中包含一些简单、常见的儿童保健知识,不仅可以起到满足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要,促使儿童积极保健,减少可预防疾病的再发病,还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